開托嬰中心資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開托嬰中心資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葉郁菁,陳乃慈,徐德成,陳正弘,詹喬雯,林麗員,石英桂,巫鐘琳,謝美慧寫的 托育服務(第四版) 和吳舜云的 快樂隨時帶著走:音樂教育專家告訴您如何用音樂教養嬰幼兒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心理 和舜云音樂國際教育機構所出版 。

佛光大學 公共事務學系 陳衍宏所指導 葉聰哲的 運動休閒效益與服務品質相關之研究:以宜蘭運動中心為例 (2021),提出開托嬰中心資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宜蘭運動中心、運動休閒者、服務品質、休閒效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班 翁麗芳所指導 劉冠君的 托育人員對於兩歲以上幼兒的教保經驗 (2021),提出因為有 托育人員、兩歲幼兒、教保的重點而找出了 開托嬰中心資格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開托嬰中心資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托育服務(第四版)

為了解決開托嬰中心資格的問題,作者葉郁菁,陳乃慈,徐德成,陳正弘,詹喬雯,林麗員,石英桂,巫鐘琳,謝美慧 這樣論述:

  臺灣地區三至六歲接受托育機構照顧的幼兒人數高達八成,近年來托育人員照顧的嬰幼兒人數也有增加的趨勢。臺灣家長大量依賴托育機構照顧學齡前兒童,這些托育服務不僅解決家長照顧兒童的需求,良善的托育服務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影響甚鉅。不論是教保人員或行政管理者都應該具備托育服務的專業知能,才能勝任此一工作。   本書介紹臺灣、英國、美國、日本、香港等國的托育服務現況,協助讀者了解其他國家托育服務發展的特色,並且探討托育人員專業發展、身心障礙幼兒的托育服務、托育機構行政管理等議題。本書並完整收錄幼托整合後最新的相關法令。  

開托嬰中心資格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記得打開CC字幕 #托嬰 #保母真難找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1:08 叡叡發生了什麼事?
01:52 叡叡的事件不是個案!?
02:49 政府的評鑑沒有用?
04:34 保母出事,托嬰中心卻沒事?
05:56 哪間托嬰中心出事,父母無從得知!?
07:21 我們的觀點
09:45 提問
10:27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羊羊
|腳本:羊羊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我孩子在台灣最大連鎖托嬰中心的故事 粉絲專頁:https://bit.ly/2ybGdoK
→ 靠北惡質幼兒園:https://bit.ly/2ybGKqK
→ 【國昌報告】EP4 如何讓托育更安全?以近期不肖托嬰中心O童事件為例:https://bit.ly/2Z9PCt5
→ 居家托育服務 核照、管理有漏洞 :https://bit.ly/32M8dxj
→ 居家式托育服務爭議與制度之研究:http://203.64.79.24/handle/987654321/2121
→ 探討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互動的課責機制---以托育服務為例:https://bit.ly/32P0Epz
→ 托嬰中心評鑑作業規範參考範例:https://bit.ly/2LFax3W
→ 男嬰被活活OO 父母淚訴托嬰中心態度不佳-民視新聞:https://bit.ly/2YmKXqf
→ 托嬰中心事故整理:https://bit.ly/2ZbVzpd
→ O童案接二連三,政府幼托的公開資訊夠透明了嗎?:https://bit.ly/2SDHAWJ
→ 杜絕O童事件!「托嬰資訊平台」將上線:https://bit.ly/2SDHKNP
→ 違反兒少法公告:https://bit.ly/2MdWulo
→ [與托育工作(保母工作)之相關法規:https://bit.ly/2ZbmWQ7
→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專業人員資格及訓練辦法:https://bit.ly/32PGVGn
→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準:https://bit.ly/2GskRYU
→ 怎麼狠的下心!O刑減少兒O?重刑真的有用?(公共電視 - 有話好說):https://bit.ly/30U1KyI
→ 托育新制明天上路!如何補助一次搞懂!(有話好說):https://bit.ly/2JZLV2M
→ 20130206有話好說:合格保母頻出事?我家小孩請誰顧?:https://bit.ly/2ZbeQXU
→ 問題保母難退場 托盟推新平台篩選優質保母,8月上路:https://bit.ly/2JQDJ67
→ 實施準公共化保母托育, 應建立保母、家長、政府三方的互信合作:https://bit.ly/2LMdzDN
→ 嬰幼兒托育,為何「昂貴又危險」?:https://bit.ly/2y6QCCi
→ 一個保母從業心得分享:https://bit.ly/2OeQ1t5
→ 生得少,卻死得多——搶救我們「OO」的孩子!:https://bit.ly/2GQkLf1
→ OO兒悲歌──醫療如何補體系的破網:https://bit.ly/2K0jLoj
→ 打擊惡保母,全台第一個「保母資訊公共平台」8月上線:https://bit.ly/2LG4cVT
→ 「保母」不只是婆婆媽媽的事:公共托育不能只給胡蘿蔔,更不該讓女人繼續為難女人:https://bit.ly/2K2itJq
→ 《兒少法》三讀9大重點:托嬰中心加裝監視器、建立「加O者資料庫」:https://bit.ly/2G9hTaN
→ 保母登記流程:https://bit.ly/2SAHAqD
→ 加入社區保母系統有何資格條件?退場機制?:https://bit.ly/2YcPNSV
→ 網徵保母品質難保證 社會局:無法可管盼修法:https://bit.ly/2OeXckR
→ 違法托嬰中心、不適任托育人員公布專區:https://bit.ly/2YdBbmb
→ 托嬰中心O兒 衛福部怒:不適任保母將列管:https://bit.ly/2Oid4U0
→ 托育人員有前科 擬加註不適任資訊:https://bit.ly/2YiqXBh
→ 研商托育服務相關議題會議紀錄 -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https://bit.ly/2JYBdJI

【 延伸閱讀 】
→ 另類觀點看少子女化——性別平等和少子女化有關嗎?:https://bit.ly/2YwCFfS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email protected]

運動休閒效益與服務品質相關之研究:以宜蘭運動中心為例

為了解決開托嬰中心資格的問題,作者葉聰哲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瞭解宜蘭運動中心服務品質與運動休閒者休閒效益之現況,並探討不同背景變相的運動休閒者,其服務品質與休閒效益的差異情形,與兩變項之間的相關性。 本論文運用問卷調查,編製「服務品質與休閒效益相關性之研究:以宜蘭運動中心為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針對使用宜蘭運動中心場館與課程之運動休閒者進行發放問卷,共計236份問卷,有效問卷236份,以SPSS for mac 26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如下:一、宜蘭運動中心運動休閒者服務品質的感受程度為中上程度,休閒效益感受程度為中上程度。二、宜蘭運動中心運動休閒者服務品質各構面中,「顧客最有感」與「現代化程度」皆為中上程度感

受。三、宜蘭運動中心運動休閒者休閒效益各構面中,「健康達成」為高等程度感受,「精神滿足」與「運動素養」皆為中上程度之感受。四、宜蘭運動中心運動休閒者入場付費方式,與服務品質中的「顧客最有感」有顯著性差異。五、宜蘭運動中心運動休閒者入場付費方式,與整體服務品質之感受有顯著性差異。六、宜蘭運動中心運動休閒者的休閒效益主要受學歷、就業情況、最常使用場館、一週使用頻率、入場付費方式影響,「運動素養」與學歷、就業、最常使用場館、一週使用頻率有顯著性差異;「健康達成」與年齡、學歷、入場付費方式有顯著性差異;「精神滿足」與學歷、最常使用場館、一週使用頻率、入場付費方式有顯著性差異;整體休閒效益與學歷、最常使

用場館、一週使用頻率、入場付費方式有顯著性差異。七、服務品質與休閒效益兩者之間呈現高度正相關。八、整體服務品質變項,與休閒效益之「運動素養」、「健康達成」、「精神滿足」皆呈現中度正相關。九、整體休閒效益與服務品質中之「顧客最有感」、「現代化程度」呈現高度正相關。十、在服務品質各構面與休閒效益各構面之間的差異性,皆呈現中度正相關。最後,本論文依據研究結果分別對服務品質與休閒效益現況、相關情形及後續研究者提出適當建議,提供參考:一、 對服務品質與休閒效益的現況建議:(一)擬定不同對象的服務內容:針對不同對象的需求提供類客制化服務,使宜蘭運動中心成為運動休閒的優先選擇。(二)進行月票的促銷,提升參與

運動休閒的天數:透過優惠價格增加月票資格者的數量,能顯著提高服務品質的感受,進而增加運動休閒的天數,亦足以影響運動休閒的感受,提升國民健康水準。二、對服務品質與休閒效益的相關情形建議:(一)增強服務人員的積極性,以提升服務品質感受:運動中心的運作與服務人員有相連性,藉由舉辦最佳服務人員的票選,搭配合宜的獎勵制度形成良性的競爭,讓顧客能提升服務品質的感受。(二)強化運動中心本身優勢:加強宣傳室內場館不會受到天候影響以及能周遭環境提供不同運動類型的銜接。三、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一)抽樣方式:擬採用加深合作研究的抽樣或是單一場域的普查。(二)研究方法:嘗試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討研究影響感受的確實因

素。(三)納入「地域」觀點:以外縣市的經驗進行比較,更能探討出服務品質程度的相對程度。

快樂隨時帶著走:音樂教育專家告訴您如何用音樂教養嬰幼兒

為了解決開托嬰中心資格的問題,作者吳舜云 這樣論述:

  音樂生活化,「玩」出嬰幼兒音樂教育的正途。   跟著吳舜云打開音樂的魔法盒!   ◎臺灣第一本由四十年音樂教育專家濃縮無數實務經驗完成的嬰幼兒音樂教育大作,引導你重新觸發,用音樂改變自己的機會。   ◎包含讀者最想知道的嬰幼兒音樂教育18問,以及家長應該瞭解的嬰幼兒音樂教養正確觀念。   ◎透過本書能知道如何幫孩子做好規劃與學會陪伴的方法,並找到每個孩子適性的音樂學習藍圖。   「學音樂」很專業?   音樂是一種原生的學習,音樂的種子就在人類的身上,音樂可以繞過理性與理解,直接讓每個人在單純「聽」的過程中有產生影響力。   何謂「學音樂」?   「學音樂」不一定是學樂器或樂理,音

樂教育專家讓你快速瞭解「學音樂」的真正內涵比你想像得還要寬廣。   「學音樂」有什麼好處?   音樂的學習與欣賞對智能提升、情緒管理、行為表現……都能產生正面的影響,並且也可以進行音樂治療,好處多多呢!   每個孩子都適合「學音樂」嗎?   沒錯!如果你瞭解「學音樂」是什麼意思,並且透過本書知道如何幫孩子做好規劃與學會陪伴的方法,就可以讓每個孩子都找到適性的音樂學習藍圖。   以後不當音樂家也要「學音樂」嗎?   學音樂好處多多,即便以後不把音樂當工作,也可以從學音樂的過程中獲益無窮呢!   關於「學音樂」這件事,吳舜云董事長會帶著我們重新發問,並獲得正確的解答。讀者也將瞭解,音樂是與

生俱來的寶藏,只是多數人不知道如何用對的方式打開這個魔法盒。   書中提供了豐富的學音樂、認識音樂與推動音樂教育的正確觀念與獨創作法,顯白易懂,深入淺出,是一本適合孩子、家長、老師共同閱讀的音樂開門之鑰。   心中有感動、身體有感受、腦中有記憶   ★吳舜云一生只做音樂教育,打造臺灣嬰幼兒教育第一品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787000.pdf 名人推薦   ★音樂生活化,「玩」出音樂教育的正途──曾昭旭 專文推薦 作者簡介 吳舜云   *一生致力於音樂教育,落實「音樂生活化」的具體實施,

研發創作了近五百首教學音樂,及許多教材、教法、教具,並獲得五項教學專利,有「臺灣幼教愛迪生」之美稱。   *融合〔音樂家/教育家/企業家〕三大成功角色於一身   音樂家:重建音樂價值,將音樂落實在生活中,完成音樂的系統化教學。   教育家:創建多元、複合式的分齡課程系統,並成功經營0~18歲的教育機構。   企業家:將課程市場化,成為臺灣嬰幼兒教育加盟第一品牌。   *正是秉持著「與時俱進,不斷超越自己」的精神和態度,吳舜云為自己、也為臺灣,走出一條花團錦簇的音樂大道。   舜云國際音樂教育機構簡介:舜云國際音樂教育機構成立於1985年,從一家音樂教室,推動全臺幼兒奧福音樂教學,到創立音

樂幼兒園、音樂才藝補習班、教育科技公司、音樂式托嬰中心……,讓音樂教育在臺灣的土地上成長茁壯,乘著音樂的翅膀,將正確的教育作法,推展到全臺灣。並且近年來已登陸中國,讓更多大中華的孩子們,能夠分享到舜云國際音樂教育機構「將音樂融入教育」的獨創教學法。 推薦序一:音樂生活化,「玩」出音樂教育的正途――曾昭旭 推薦序二:跟著吳舜云打開音樂的魔法盒――張輝潭 前言 別逼孩子被音樂打敗 上篇:上課前先聊聊 第一章 音樂教育比你想像的重要 音樂是比文學更早萌芽的藝術創作 馬雲:音樂是和天堂通的   第二章 情緒是人類互通的密碼 建立情緒出口的習慣 音「樂」讓你擁有快「樂」的能力 音樂

不只是音符,而是情緒 把音樂學習從配角帶回核心,用音樂改變社會   第三章 音樂活化你快樂的能力 音樂為何讓人快樂 跟家長再聊一下:唱歌對身心都會帶來許多好處 音樂啟蒙影響一生 「音樂寶母」培養音樂感與生活自理能力   第四章 嬰幼兒教養從音樂入手最好 為什麼要學音樂? 中國人以「樂」來調合內在情感 柏拉圖:音樂教育可達到對「美」的愛 家長讓孩子學音樂時最常見的幻想 跟家長再聊一下:學音樂是在學習快樂的經驗 給孩子學音樂對教養啟蒙有什麼好處? 悅耳的音樂能安定情緒 兩歲學音樂就能看到改變 音樂是情緒的調節器,既怡情,也移情   第五章 為何麼要聽胎教音樂? 胎教音樂給孕媽咪聽更好 在母體裡替胎

兒建構音樂感受力 既聽也動,放大音樂「胎教力」 學音樂不用聽懂,也不用聽久 孩子天生就會跟著音樂搖擺 聽、動、唱,音樂之門自然打開 跟家長再聊一下:嬰幼兒音樂教育核心發展結構 中篇:家長音樂教室 你最想知道的幼兒音樂教育18問與答 第六章 為孩子開啟音樂之窗 Q1 如何將音樂與日常生活結合? Q2 孩子學音樂前可以先接觸哪類音樂? Q3 如何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Q4 讓孩子先學哪一種樂器好? Q5 如何瞭解孩子適合哪種鍵盤樂器?   第七章 音樂興趣養成與教材選用 Q6 如何規劃讓孩子維持熱情的學習進度? Q7 在家如何為孩子準備音樂學習教材? Q8 如何培養孩子平日練習的習慣? 跟家

長再聊一下:從科學研究看看學鋼琴的好處 Q9 作息式練琴法:讓學音樂在快樂中延續 跟家長再聊一下:給孩子買好樂器,學音樂才好入手 第八章 貼近孩子的心,先學習聆聽 Q10 為什麼孩子不肯好好練琴? Q11 才開始學琴孩子就不想學了怎麼辦? Q12 孩子以敷衍的態度練習時怎麼辦? Q13 學了一段時間後為什麼不見孩子進步? Q14 為什麼孩子抗拒在大家面前表演?   第九章 家長要做孩子的最佳應援 Q15 不懂音樂的家長如何協助孩子? Q16 有沒有親子共學的音樂課程? Q17 如何協助孩子在學音樂時面對挫折? Q18 該讓孩子參加檢定或音樂比賽嗎? 下篇:教學的再學習 第十章 音樂老師如何

教出成就感 痛苦練不如快樂學 年齡不同,要用不同方式切入 找到放鬆的感覺,別把學音樂弄僵了 音樂教學要有系統性   後記   推薦序一 音樂生活化,「玩」出音樂教育的正途 曾昭旭/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華梵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舜云和我的師生緣起於快五十年前,她當時唸北師(現在的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科,我教她們班三年級到五年級的國文。除了借國文課傳授我的生命哲學,課餘乃至上課時間,時不時會帶著一堆乃至整班學生去東南亞戲院看電影,遂從此奠定我們深厚的師生情誼。舜云每遇到人生關卡或疑難,總會來找我問道。所以,這回她將四十年從事兒童音樂教育的經驗整理成書,來找我寫序

,當然是義不容辭啦!   當然,談音樂或音樂教育,我是沒有資格發言的;但談到兒童或兒童教育,就和我長期深研的生命哲學有關了!而在拜讀過舜云的大著之後,卻發現她在兒童音樂教育上的觀念,和我的生命哲學觀念是非常相通,自然呼應的。說不定舜云的基本觀念正是當年因上我的課而受到的啟發呢!因此我不妨就借這篇序來談談兩者相應之處何在罷!   首先,《易經》的蒙卦有說說:「蒙養以正,聖功也。」意思就是兒童教育的首要原則,就在一開始(啟蒙)就要引入正途,包括給他正確的觀念、養成良好的習慣、啟發他主動的真心、護持他學習的熱情等等。而舜云這本書,一再提點的就是這樣的基本觀念,真不愧是蒙養以正的聖功實踐者呀!

  其次,佛經有說五根(眼耳鼻舌身)之中,耳最圓通。所以佛以一音宣說萬法,例如暮鼓晨鐘,都只有單純的一音,卻具有不可思議的覺醒效果。因此蒙養以正的最佳途徑就是通過聲音來感應、感召、感通。其實不止佛家,儒家對音樂教育功能的重視尤有過之,所以常稱「禮樂教化」(重點尤在化字,即自然的無言之教也),在各種藝術類型中,也只有樂具有經的身分(詩、書、禮、樂、易、春秋合稱為六經)。而更奇妙的在六經中只有樂經失傳,是意謂著音樂是大化的最自然最直接的呈現,所以無從以人為的語言紀錄流傳嗎?若然,則面對純真自然的兒童,用音樂來啟蒙可說是再適當不過了!而這點意思在舜云書中可說隨處可見,真是不期然而暗合天理呢!   

然後,所謂自然的無言之教,換句話說就是學習的生活化,也就是在做中學乃至在錯中學,這在儒學稱為實踐。而實踐的要義,一在於經驗的真實,照老師說的書上規定的去動手做不是真實的動手做(那只是操作或複製),自己摸索從犯錯中察覺領悟改正才是真實的動手做,這樣才會有真正的樂趣與成就感。二在於自我的作主與成長,從而建立根本的自尊與自信。可以說這才是真正的人格教育,也是生命哲學的核心精神所在。而在舜云書中,開宗明義便標舉音樂的生活化,尤其點出「玩」才是音樂教育的正途,也呼籲家長不要輕率為孩子學琴設定目標,造成壓力,反而斲傷了孩子的學習趣,也阻斷了生命的自然成長。這些經驗之談的確是和生命哲學的原理完全密合的。

  好了!僅舉以上犖犖大者的三點,便已可肯定舜云此書的精采可信,至於其他優點當然還有很多,但屬於音樂或音樂教育專業的部分,便非我所能置喙。因此僅列舉與我之所學相關的三點,以概其餘,也順便借此序文,為我和舜云五十年的師生緣聊作紀念。 推薦序二 跟著吳舜云打開音樂的魔法盒 張輝潭╱白象文化營運總監   坦白說,我是個音樂的門外漢。   雖然在大學時期試著學過吉他、笛子,但我懷疑自己欠缺音樂細胞,最終只能羨慕大學同學拉著小提琴自我陶醉,並設法仿效同學多買些古典音樂來學習欣賞。   後來交了女朋友,竟發現自己原來比她還多懂一點古典音樂,不過接著知道她小時候學過幾年鋼琴,雖然後來中斷了,但仍

能隨手彈奏幾首簡單樂曲,頓時就覺得自己立刻又被比了下去。   多學一點音樂,至少會一種樂器,在大學時期僅只是懵懂地感覺「好像不錯」、「比較有氣質」、「追女朋友應該會更容易吧」,除此之外,沒想很多。但沒能學成一種樂器,也沒特別對哪種音樂的欣賞有鑽研,於是就一直自認為不懂音樂。   我和吳舜云董事長原本不認識,因為本書的出版,我們有了幾次採訪的機會。初次碰面,不過幾分鐘內,她就立刻翻轉了我「不懂音樂」的觀念。她讓我知道,每個人從小到大在很多場合、很多情境下都接觸過、學習過音樂(我想起中小學時在學校裡確實都有音樂課),走路、跑步、讀書也聽音樂,愛看電視上的唱歌比賽,被電影配樂感動……音樂處處出現

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為什麼大家都覺得自己不懂音樂?   吳董事長的幾句話,立刻讓我對音樂的認識有耳目一新之感。   吳董事長是一個天才型的研究者與創造者,她設計了許多音樂教具,為啟發嬰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她創作了數百首音樂。她也向我展示了許多她在舜云幼兒園及托嬰中心做的教學實驗,她是一位極有活力的超級教師,對孩子有無比耐心也精於觀察,從嬰幼兒到十來歲的孩子,以及從事音樂教育的老師,她都能妥善地將每一位想更瞭解音樂與音樂教育的人,擺在她腦袋裡那張獨一無二的系統化地圖上最正確的位置。位置對了,目標清楚,方向與作法自然就會正確地顯現出來。   由於吳董事長有長達四十幾年的音樂教學經驗,我發現對於音

樂教育的話題她隨手就能擷取素材來點開我的疑惑,我也發現自己和多數人一樣,對於音樂教育存在著誤解。明明音樂無所不在,大家卻都自覺沒學過音樂、生活中欠缺音樂陶養。   這本書,是臺灣頭一次由音樂教育工作者濃縮無數實務經驗而完成的音樂教育著作,但也是一本適合孩子、家長、老師閱讀的易讀作品。書中雖然提供了很多學音樂、認識音樂與推動音樂教育的正確觀念與獨創作法,但讀起來絲毫不會有阻礙或難懂之處。吳舜云董事長經常四處上課演講,因此她非常懂得如何以淺白、幽默,又獨到的方式,讓自認為懂音樂與不懂音樂的人都能夠從她活力與熱情十足的解說中,重新激活身上的音樂細胞。   在採訪、聊天之間產生的觀念碰撞,最後讓吳

董事長想到了本書的書名《快樂隨時帶著走》,我相信,這是她四十幾年全心投入音樂教育的一句智慧總結。學音樂,不一定要成為音樂家或演奏家,學音樂只是要讓我們擁有一種能自得其樂的能力,而那原本就是潛藏在人身體裡的本能啊!而最重要的是,要讓音樂自然融入我們的生活中,成為身心靈的一部分。   做為一位出版人,我常需要接觸各類資訊,並從不同層面掌握社會動態,因此我也常有感於當今的臺灣社會正處於一種「躁熱」狀態,人們日益煩躁,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似乎總藏著火氣,而且多數人都不知如何抒解情緒與不安,以致於日常生活中的小摩擦總能演變成微型氣爆,「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得饒人處且饒人」的生活哲理與態度漸漸喪失,每

個人都急著要為自己爭權益、爭一口氣、爭面子、爭輸贏。   我們常期望能運用不同的媒介產生各種教化社會的作用,為社會帶來嶄新的改變,無奈,無論是書籍、電影、戲劇……,似乎都成效有限。但經過這幾個月來跟著吳舜云董事長編輯出版這本《快樂隨時帶著走:音樂教育專家告訴您如何用音樂教養嬰幼兒》,我漸漸瞭解她心中的胸懷壯志,她一直都知道也相信,中國數千年前的至聖先賢也早已瞭解,音樂從古老的社會到當今的科技化文明世界,都仍保有著一種魔力,可以在陶冶人心、抒發情緒、昇華心性上發揮極大的功效。而且,音樂可以繞過理性與理解,直接讓每個人在單純「聽」的過程中有產生影響力。這其中完全沒有懂不懂的問題,因為音感(對音樂

的感知)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因此即便還在子宮裡,大腦也還沒發育完成,我們就已經有能力感受到音樂裡攜帶而來的情感,這也暗示著音樂是一種原生的學習,音樂的種子就設計在人類的身上,潛藏在我們的DNA裡。   音樂蘊藏著快樂,而有時候是透過抒發悲傷、痛苦之後而產生了放鬆與愉悅。因此,無論是聽快樂或是悲傷的樂曲,都能對人們的情緒產生正面的效果,也難怪吳董事長說,音樂連結著情緒,是最棒的情緒出口。她在一次會議中公開提出一個獨到的觀點:台北捷運無差別殺人犯鄭捷的問題,是情緒問題,不是品格問題。我認為這是個極具啟發性的觀點,在本書中也都有相關的討論與探究。   我相信這本書可以替讀者帶來全新的角度,關於「學

音樂」這件事,吳舜云董事長會帶著我們重新發問,並獲得正確的解答。讀者也將瞭解,音樂是你與生俱來的寶藏,只是多數人不知道如何用對的方式打開這個魔法盒。   做為本書的第一位讀者,我除了感謝吳董事長讓我參與了這趟獨特的音樂教育再發現之旅,我也期待每一位讀者都從本書裡重新認識音樂,更重要的是,從今以後,設法讓音樂跟自己的生活結合,讓音樂隨時能夠取悅你╱妳! ■前言 別逼孩子被音樂打敗 大約在十五年前,我們幼兒園進來兩個很優秀、都很有音樂天分的小朋友。一個孩子的媽媽聽了我的建議,不讓孩子在學習上有太大的壓迫感,另一個孩子受到爺爺奶奶的影響還有爸爸的期待,音樂學習上就受到很多要求,在幼兒園時家長就

帶他到處去參加比賽。我們幼兒園教出去的孩子比賽通常囊括前三名,所以幼兒園畢業後媽媽自然就讓孩子去上音樂班。 爸爸原本對孩子沒什麼期待,但發現孩子確有音樂天分後,也開始干預他的音樂學習。有一次,孩子在音樂班時鋼琴表現不是很好,爸爸一氣之下就把他所有獎盃都砸掉,媽媽對此也感到無奈。聽說這孩子後來沒事就喜歡咬指甲,可能有點強迫症。 另一個家長聽我的話,不要求孩子上音樂班,就上普通班,但是一直沒有中斷學鋼琴。 後來孩子們各自長大,如今也都都大學畢業了,音樂班的孩子高中也上了音樂班,但上大學後從此放棄了音樂,不考音樂系,而且對音樂產生了排斥感。另一個沒上音樂班的孩子,大學反而去考了音樂系。而且媽媽說,這

孩子一路上的音樂學習帶給大家的都是歡樂,家人們從來沒有拿什麼目標要求他,考音樂系是他自己的決定。 用正確的心態開始學音樂 有些孩子從小就看得出比其他孩子多了些音樂天分,但不適當的音樂學習方式竟會讓他們討厭、放棄音樂,這讓我感到非常遺憾。我知道,曾經深愛過音樂的人,內心深處對音樂還是會有渴望,只是錯誤的養成方式讓他不願再去碰觸所愛。 從事音樂教育四十餘年,最大的價值就是看到原來是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十餘年後看到是什麼樣的結果,也因此我對臺灣的音樂教育環境有著很深刻的感受。 在許多演講的場合中我曾經問臺下聽眾:「有學過音樂的人請舉手」,大約只有 1~2 位的人會舉手,再進一步詢問這些聽眾是否曾經學過

什麼樂器,得到的總是離不開「小時候學過鋼琴」、「學過小提琴」……等等類似的回答;這時再反問那些沒有舉手的聽眾,他們總說因為沒好好學過樂器,所以認為自己沒學過音樂,但是當我在白板上陸續畫出五線譜時,尚未畫完,現場的聽眾就有不少人大聲說「五線譜」。

托育人員對於兩歲以上幼兒的教保經驗

為了解決開托嬰中心資格的問題,作者劉冠君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在暸解暸解托育人員教保兩歲幼兒時的情況,研究者以三位曾在臺北市托嬰中心任職的托育人員為研究對象,將所得到的訪談內容搭配文獻進行分析。主要研究發現如下:兩歲幼兒在托嬰中心出現了「卡班」現象,對托育人員極為困擾,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獲得舒緩,但新制托育補助在2021年8月開始實施,難保今後卡班情形不再發生或惡化。托嬰中心盥洗室多不設在活動區內,也無區隔,不符合兩歲幼兒的生理需求。托育人員教保兩歲幼兒時,衛福部編行的兩本指引似無實質幫助。托育人員自身對於兩歲幼兒的教保專業並未顯示研習需求,會依當下自己所任職的幼兒年齡層,挑選研習,但是希望研習的課程內容可依照幼兒月齡或是年齢細分,不是只有初

階和進階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