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公園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蘇淑娟所指導 劉閎逸的 惡地裡的生存機制─以高雄田寮泥岩區的水資源利用變遷為例 (2021),提出防災公園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惡地、生產地景、農塘、水塘、國有林地。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碩士班 洪啟東所指導 黃姿瑄的 後疫情時代的島嶼城市觀光脆弱與政府策略:以澎湖縣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疫情時代、觀光脆弱、補貼政策、島嶼城市、澎湖的重點而找出了 防災公園查詢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防災公園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惡地裡的生存機制─以高雄田寮泥岩區的水資源利用變遷為例

為了解決防災公園查詢的問題,作者劉閎逸 這樣論述:

高雄市田寮區位處乾溼季分明的氣候環境,長達半年的乾旱加上以「泥岩」惡地為主體的地質條件形成獨特的缺水環境。然而境內存在多處密集的養殖魚塭生產地景,卻與缺水環境產生極為衝突的人為利用行為。什麼動機促使看似衝突的行為決策發生,係本研究的核心發問。  本研究以環境景觀為分析客體,以探究水塘地景的演變脈絡為途徑,透過空間資料求取與資訊分析為基礎,搭配質性研究的文獻收集、半結構式訪談與現地勘察等方法,以三角檢證法比對資料的信度與效度,依此分析水塘的空間分佈特性與型態、探究水塘運作的方式與功能變遷以及梳理影響水塘發展的社會經濟背景,尋找影響本地環境景觀變化的人類社會結構因素。  田寮本地水塘分佈多位於海

拔30公尺至50公尺區間,超過九成鄰近河道發展,且河道源頭溝谷多有築壩式水塘依地勢高低接鄰。受土地使用分區管制影響,水塘數量有緊鄰國有林地界線分佈的趨勢,其中魚塭養殖池多分佈在境內少有的溝谷平地,大面積水塘則屬國有林地範圍內構築之防砂壩設施所形成。現存水塘運作功能有四類:果園灌溉、畜牧經營、水產養殖、防砂工程。  日治以來,以水土保持與水源涵養為目標的政策,使得田寮民間土地利用行為持續受到官方對水資源開發與管制之影響;在先天自然環境惡劣,後天法規制約的結構困境中,田寮住民為求生存,多有占用國有林地與違背法規核准之土地利用項目之行為;促使生產行為改變的誘因,來自於外界市場需求的轉變與技術變革。其

中臺灣總體社會始於1970年代的經濟快速成長期與1990年代後期引爆的豬隻口蹄疫,是促使田寮內部生產行為改變的關鍵時期,水塘地景的轉變則具體呈現出社會行動的結果。

後疫情時代的島嶼城市觀光脆弱與政府策略:以澎湖縣為例

為了解決防災公園查詢的問題,作者黃姿瑄 這樣論述:

本研究首先探究千禧年後,臺灣島嶼城市澎湖縣其觀光發展背後產生的環境外部性衝擊及產業空間蔓延現象,並以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作為契機,觀察城鎮觀光產業於疫病兩年間的脆弱性本質,驗證產業對於“社會災難”的高度敏感性。特別的是,2020年初期因疫病對於觀光市場的不確定發展,衍生後續的國旅大爆發的產業振興景象,以及2021年5月中旬疫病再爆發,對外交通系統的供給需求減低及防疫優先政策考量因素,致使當地觀光、旅宿產業近乎停擺甚至轉為衰退,前述疫病兩年間的“兩樣情” 景況,不啻突顯在地政府與本地產業的觀光脆弱性(tourism vulnerabilities),並扣合在地政府在振興、

紓困手法的應用與對比性。研究論述的建構在於透過實地田野調查、深度訪談及文獻蒐集、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疊圖分析,發現:(1).島嶼觀光發展下的空間發展癥結與矛盾:水資源、垃圾處理方式的隱憂,加上旅宿業在「農變建」土地使用模式上的潛在災害危機與房產價格的合理性;(2).疫情時代的島嶼觀光脆弱性:澎湖資源有限性及觀光產業經營時效性,延伸疫病發展下本地產業營運限制與加重原先觀光外部性因子,兩年間的興盛與蕭條現象,更間接導致後續地方市場規模的縮減與旅宿業拋售情形;(3).疫病兩年期的補貼措施應用:臺灣離島縣在地政府的補貼機制解析與比較,無

不圍繞於各地方獨特的政經體制與財政能力的思量。最後,期盼本研究案例論述,能夠裨益於現況及未來疫病的(再)發生,產業應對模式與在地政府補貼政策上的思量,降低疫病所帶來的(觀光)產業與地方性環境、經濟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