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帶孫補助202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元智大學 文化產業與文化政策博士學位學程 劉宜君、劉阿榮所指導 李啟睿的 藉「創意高齡」促進文化產業之發展:以台灣老人的戲劇參與為例 (2021),提出阿嬤帶孫補助2022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文化產業、戲劇業者、創意高齡、高齡者、戲劇參與。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法律學系 劉晏齊所指導 黃昱揚的 再訪貧窮的樣貌: 社政人員與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的性別角色及貧窮印象偏好 (2021),提出因為有 社會救助、貧窮、貧窮線、村里長、村里幹事、社工、社政人員、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行政裁量、性別角色態度、陽剛氣質的重點而找出了 阿嬤帶孫補助2022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阿嬤帶孫補助202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藉「創意高齡」促進文化產業之發展:以台灣老人的戲劇參與為例

為了解決阿嬤帶孫補助2022的問題,作者李啟睿 這樣論述:

  戲劇,是文化產業第二類別的其中一項業別。本研究探討高齡者參與戲劇如何促進戲劇業者之工作機會,藉創意高齡理論證明戲劇參與對身心健康有益,建議政府向全民傳播戲劇參與對身心健康之益處並鼓勵高齡者以觀眾、演員、學員、故事提供者、戲劇治療參與者、志工等六種身份參與戲劇,高齡者可根據個人健康狀態以及自身經濟能力選擇參加公費與自費之項目。戲劇業者投入創意高齡所獲得之研究發現,能提供文化產業其他業別業者參考。  由於高齡浪潮使老人權益更受重視、台灣銀髮商機有待開發、台灣醫界與藝術界已開始合作、文化產業從業者低薪問題尚待解決,本研究以「統整適合高齡者的戲劇商品」、「歸納和預測高齡者參與戲劇的管道」、「探討

藉高齡者戲劇參與增加戲劇業者工作機會的方法」、「提出高齡者戲劇參與相關之政策建議」為目的,以文獻分析法呈現創意高齡理論及戲劇理論,以參與觀察法探查台灣高齡者戲劇參與之實況以及台灣戲劇業者接案之現況,以深度訪談法歸納出戲劇業者如何藉高齡者戲劇參與取得更多工作機會。  研究發現:在戲劇商品方面,與高齡者相關之戲劇有戲劇課程以及戲劇節目兩種,相較於戲劇節目之觀賞式參與,戲劇課程不僅可獲得較多元角度之體驗與學習,戲劇業者也可獲得較合理之薪資待遇,故戲劇課程應被列為戲劇推廣之重點,建議政府設置戲劇課師資之條件並訂立職訓教育系統之規範,增進戲劇課程之品質和廣度,有助於戲劇課程之推廣,以利戲劇業者從戲劇課程

中取得工作機會。在戲劇參與管道方面,民眾除了可透過劇團、場館、公部門各局處、社福組織、售票系統網路參與戲劇外,政府與戲劇業者宜朝三大領域開發,一是健康促進、二是結合觀光,三是創建app,此三大領域之落實為:建立民眾創意高齡的觀念並制定創意高齡相關政策以推廣老人戲劇參、以觀光推廣老人戲劇參、以戲劇參與app推廣老人戲劇參與。

再訪貧窮的樣貌: 社政人員與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的性別角色及貧窮印象偏好

為了解決阿嬤帶孫補助2022的問題,作者黃昱揚 這樣論述:

依據既有文獻,社政人員的裁量在社會救助的資訊告知、申辦流程、申辦結果均有相當的影響力;亦即,該裁量會影響貧窮的樣貌。本論文利用量化分析方法,假設社政人員之性別角色態度及對貧窮的印象與偏好會影響裁量結果,且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之申請人申請意願亦會受到性別角色態度影響,因此提出以下研究問題:1.社政人員是否存在對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2.社政人員對於貧窮者的特質是否存在既定印象或偏好。3.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是否存在對貧窮者之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從而影響其申請的意願。 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對766位社政人員及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戶進行性別角色態度量表和對貧窮偏好印象進行問卷蒐集,使用

單因子變異數及二元邏吉斯迴歸分析。結果發現1.社政人員性別角色態度較現代。2.社政人員存在對貧窮者具體之印象和偏好:具未婚(尤其女性)、失業、女性孩童、子女年幼、子女數量較多的虛擬樣本(即典型貧窮者)較受社政人員偏好。3.男性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性別角色態度相對傳統。另外發現性別是影響態度量表和對貧窮偏好及印象的重要因素,女性社政人員性別角色態度量表雖然較為現代,但對貧窮的印象卻存在最為傳統的假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