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舊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阿里山舊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程兆熊寫的 高山族中:臺灣宜蘭山地之行 和蔡培慧,陳怡慧,陸傳傑的 台灣地名事典【精裝典藏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絕美櫻花火車、懷舊木造車站,沿著阿里山林鐵走讀 ... - 微笑台灣也說明:北門車站舊名「北門驛」,是以阿里山紅檜為建材之典型日式車站,歷經木業興衰並轉型為觀光車站,站前廣場及沉睡森林公園,是親子遊憩、觀賞動態火車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夏出版有限公司 和遠足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建築系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班 宋立垚所指導 劉正義的 日式木造建築轉型與再利用案例之實證調查與改進對策之研究-以花蓮糖廠西宿舍區為例 (2019),提出阿里山舊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台糖糖廠、花蓮糖廠、轉型再利用、日式木造建築、日治時期。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景觀設計學系碩士班 謝宗恒所指導 陳正敏的 糖廠文化景觀可適性再利用評估模式之探討 (2018),提出因為有 可適性再利⽤、⽂化景觀、產業遺產的重點而找出了 阿里山舊名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湾地名解说集锦·嘉义县各乡镇地名之由来》則補充:本乡原名吴凤乡,为纪念康熙末年阿里山通事吴凤而取之名。民国七十年改称为“阿里山乡”。 大林大埔中埔六脚太保水上. 布袋民雄朴子竹崎吴凤东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阿里山舊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山族中:臺灣宜蘭山地之行

為了解決阿里山舊名的問題,作者程兆熊 這樣論述:

  接續中部山地調查之後,民國四十五年暑期,程教授再度率領師生溯蘭陽溪(舊名宜蘭濁水溪),深入宜蘭縣太平鄉(今大同鄉)、南澳鄉進行園藝資源調查。   此次路線大致涵蓋今日中橫公路宜蘭支線、蘇花公路北段。尤其自太平山林場翻越獨立山直抵南澳的路線,至今仍因山林保育因素而未開闢道路,其間的文字紀錄彌足珍貴。

阿里山舊名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嘉義#旅遊#阿里山#美食#露營#特富野#步道#賞螢#琉璃光#奮起湖#登山
特富野小檔案
特富野古道在日治時期,日本人發現阿里山紅檜,為運送阿里山地區之林木
便沿闢築鐵道(舊水山線鐵道),至今走在古道上
仍可見遺留的舊鐵軌、棧道及被砍伐的檜木和舊橋梁。
特富野古道的入口在「自忠」(抗戰名將),舊名「兒玉」(日本總督名)
單趟6.32公里,親子行若不挑戰全程可於3.8公里處折返
阿里山賞螢
每年在春末夏初有成千上萬隻螢火蟲聚集於此,是觀賞螢火蟲的最佳時機
區內螢火蟲種類多達42種,約占全台的三分之二
一年四季從低海拔到中高海拔區域,都能欣賞到不同種類螢火蟲
3~6月「黑翅螢、大端黑螢」、6~8月「端黑螢」、10~12月「山窗螢」
11~1月為冬季的「鋸角雪螢」以及12~3月「神木螢」
堪稱是觀賞螢火蟲的最佳寶地。
頂石棹琉璃光
頂石棹」海拔約1千多公尺,是仰望繁星與拍攝百萬夜景的熱點
琉璃光在每年10月到隔年農曆過年前都有,是冬季的自然景象
石棹地區海拔夠高且是八掌溪與曾文溪的分水嶺
除了琉璃光之外還可以看到雲瀑在山間流動的美景。

晨光露營區https://campground-797.business.site/

《相關影片》
【阿里山眠月線】https://youtu.be/1-87opbgpRM
【茶壺山】https://youtu.be/WMCcd92cmgg
【武陵四秀三缺一】https://youtu.be/l2W4C2f8nLg
【鎮西堡神木群】https://youtu.be/Q9oFbuvFYU0
【奇萊南華一日單登】https://youtu.be/zHnGJsgXE-Q
【火炎山小百岳/台版大峽谷】https://youtu.be/Sr3dwlongaQ
【抹茶山!最熱最難的網美景點, 聖母山莊步道】https://youtu.be/NZIWIBFu_gQ
【黑熊來了】https://youtu.be/8UHiH-KTg3Q

《其他平台》
●FB:https://www.facebook.com/elunTW/
●Instagram:elun1020

❣️加入會員支持一輪❣️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R3BQI5_3SxtmnDn8cGCA/join

日式木造建築轉型與再利用案例之實證調查與改進對策之研究-以花蓮糖廠西宿舍區為例

為了解決阿里山舊名的問題,作者劉正義 這樣論述:

臺灣傳統產業隨著時代與全球經濟結構變遷之影響,造成臺灣產業大量外移與國內工業場域之閒置及停擺,被閒置及停擺中的舊建築常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經濟與政治等價值。台糖花蓮糖廠自1921(民國10、大正10)年建廠至2002(民國91)年4月2日關廠,結束長達81年的製糖業務,而花蓮糖廠歷史至今已有98年之久,廠區經由國家文化資產清查、維護、保存糖業文化與政府推動低碳觀光及低密度開發原則下,得以完整保存糖廠內各項建築、設施及設備,這些具有歷史與經濟價值地景元素都是造就花蓮糖廠被指定為文化景觀的重要文化資產。然而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是賦予舊建築生命週期與經濟效益的永續發展,因此,花蓮糖廠從歷史的負擔

轉型為具有再生經濟與文化觀光商機之空間場域,除能回顧當年的歷史榮景,亦能帶動地方觀光產業發展。本研究旨在探討花蓮糖廠西宿舍區日式木造建築群轉型再利用之使用狀況、計畫執行成效及價值為何,並提出改善策略之建議。研究方法是藉由相關文獻資料探討,同時蒐集國內相類型閒置空間再利用之案例,並透過研究區域現況勘查,再利用半標準化訪談方式進行相關人士實質訪談,最後歸納整理出建管法規、空間規劃、經營行銷、維護管理等四個面向。研究結果發現:(1)日式木造建築群住宿保全維護網欠缺安全性系統之規劃;(2)日式木造建築轉型旅館後缺乏電子媒體策略行銷、經營企劃與管理人員不足應再加強;(3)該空間場域缺乏歷史與人文故事的傳

承與實景靜態陳列模擬編製安排等課題。本研究提出相關改善對策,以供未來改善西宿舍區再發展之參考。

台灣地名事典【精裝典藏版】

為了解決阿里山舊名的問題,作者蔡培慧,陳怡慧,陸傳傑 這樣論述:

以地名為線索 縱走台灣400年,橫越全島368個鄉鎮 透過簡要的文字、豐富的圖像 具體而微的一覽台灣各地開發史與鄉鎮概述   ★收錄台灣由北到南、從西到東,包含外島共超過5000則地名辭條。即使不能一口氣讀完,仍然值得珍藏,以供日後細細查閱。   ★珍貴的古地圖與老照片,不僅輔助閱讀,亦傳達出許多比文字敘述更為客觀的觀點與資訊。   ★地名小故事專欄,用淺顯的筆觸及說法,讓我們對台灣的人文歷史與自然環境有更深入的瞭解與感動。   ■好書大家讀 2013年度好書獎   認識「台灣」,從認識家鄉的地名開始   台灣舊地名與我們自身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要知道台灣舊地名?   地名

乃是生活於該處土地上的社群共同記憶與情感的象徵。許多時候,人們往往著眼於當下的環境空間,忽略了腳下的土地承載著千千萬萬年來先祖生活的遺跡。   除了廣博知識、豐富視野外,舊地名顯然存在著與個體自身的牽繫。本書介紹了許多地名的由來,介壽路到凱達格蘭大道,從吳鳳鄉到阿里山鄉,呈現出的意義,不只是改個名字如此簡單,探究其中,可以看出族群意識從虛無中被喚起的生命力。更積極的態度是,我們可以藉著對台灣舊地名的探索,開始認識家鄉的歷史。   鄉土故事的泉源,更是自然地理與人文歷史的縮影   台灣各地的舊地名,是歷代移墾、移居這島嶼的先民,因不同語言、文化、傳統,歷經長久歲月的創造與融合,才交織出台灣

獨特且豐富的地名文化。舊地名的探源,不僅可以了解地方的地理、歷史、民俗,追溯先人生活的歷史軌跡,更是傳承鄉土文化故事的泉源,記錄台灣歷史發展的縮影。   本書圖文並茂的介紹台灣各地的昨日風華,帶你從認識家鄉的地名開始,進一步瞭解在地人文與歷史的感動。   留存在地名中的歷史記憶……   .五結鄉:「結」是墾民組織的最小單位五結鄉,顧名思義指第五個拓墾區。   .獅球嶺:此地山丘形似獅子戲球,故名。雖如今已因高速公路及種種建設將山形破壞,但我們仍可從其名遙想當年。   .北投:舊名北投社,原為凱達格蘭族內北投(Kipatauw)社址。凱達格蘭語patauw意指巫女,傳說過去曾有巫女住在此地

而得名。   .掃叭社:原為阿美族古老部落,荷蘭東印度公司紀錄Sappat或Zapat,為現瑞穗鄉舞鶴村。   .苓雅區:舊時為漁民聚居、曬網的地方,因為使用苓仔網捕魚,因此被稱為苓仔寮。   .歸仁區:此地曾是西拉雅族新港社的墾地。「歸仁」之名為鄭氏時期取「天下歸仁」之意而來。  

糖廠文化景觀可適性再利用評估模式之探討

為了解決阿里山舊名的問題,作者陳正敏 這樣論述:

臺灣糖業自荷蘭統治期間已有記載,製糖工廠產業遺產證明了近代台灣經濟的發展與變遷,其歷經了製糖產業的高峰與沒落,顯示了國際製糖相關產業的此起彼落,如此變動的歷史時間軸使得許多糖產業空間與地景被迫中斷其應有的機能,許多具有年資之工業地景進行轉型成為可適性再利用之產業遺產,亦有部分糖廠被政府名列於文化景觀項目之中,並進行了文化資產再生計畫。當我們從「價值為本」(Value-based)的角度來看任何一處文化資產的場域,理論上每一個場域都應該要有獨特的價值維繫準則,或價值可能受到威脅的因應策略(榮芳杰,2018),然橋頭糖廠與花蓮糖廠相繼列入於文化景觀項目至今,再生計畫的執行與可適性再利用的實施相繼

被提出,在目前政府缺乏相關計畫監督機制,與臺糖掙扎於文化資產的操作模式為何下,糖廠文化景觀之產業遺產目前仍尚未具有相關評估標準,其價值無法受到適當保障。 本研究經由文獻回顧,藉由文化景觀、臺灣糖業、產業遺產與相關檢核指標相關文獻,歸納文化景觀之糖廠產業遺產空間地位確認與產業遺產可適性再利用成效指標,並進行專家指標項目審核初步確認指標系統共二大面向32項評估因子,後搜集相關評估參考資料邀請四位專家學者操作專家糖廠現地評估,最終以專家評估回饋為基礎,針對糖廠是否仍為文化景觀與其可適性再利用廠區狀態進行論述。橋頭糖廠與花蓮糖廠經專家評估認為其仍然符合文化景觀定義,然半數以上專家學者認為二處基地

目前之狀態未與周邊居民、週邊場域之相關生活樣態有著高度相關性;而橋頭糖廠與花蓮糖廠基地位置相異,前者之優勢為其現況的多元性與親近性,後者則是其文化硬體保存的專一性,在廠區皆有著良好活動環境的前提下,卻同時缺少了創新能力;本研究認為應透過適當的概念介入與建立整體規劃設計平臺,使得糖業產業遺產仍可為生活中寓教於樂的文化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