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投幣式洗衣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附近投幣式洗衣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小池龍之介寫的 把錢踩在腳底下的練習 和天童荒太的 陌生的憑弔者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究竟 和圓神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附近投幣式洗衣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把錢踩在腳底下的練習

為了解決附近投幣式洗衣機的問題,作者小池龍之介 這樣論述:

★可以清貧,也可以清富。一種有錢沒錢都自在的生活美學練習。★《不思考的練習》作者最清新力作!   日本人氣僧侶小池龍之介,提倡「富足的清貧生活」,  分享「不為錢所役」「不為錢所困」……真正有感的幸福生活方式,  讓每個人都快樂體悟:「沒有,其實是一件令人心情大好的美事!」   .冰箱裡放著買壽司附的醬油包與芥末、櫃子收著沒在穿的舊洋裝……覺得「可惜」,是我們囤積物品最大的藉口。   .東西越多,心裡的某個角落就會經常想到那些東西,這樣會吃掉心的記憶體,思考也會蒙上了一層迷霧。   .比起欲望得到滿足,我們更眷戀這個追求的過程。錯把刺激當快樂,會落入永遠無法幸福的體系裡。   .「買了這個,就

不能買那個了。」這種小氣吝嗇、斤斤計較的心情,會使我們的自尊心受傷,遠離幸福。   .戒掉「看到東西不錯,就立刻確認價錢」的習慣,就能趕走妨礙幸福購物的雜音。價錢只要在最終判斷時確認即可。   .只要抱持長久使用的決心,即便有點貴,也應該購買優質物品,投資優質物品的產業。   「如果你期待這本書給你『雖然我現在很窮,不過這樣就好。就照現在這樣活下去……』的想法,那麼很遺憾的,這本書可能無法滿足你的期待。  取而代之,如果是為了擺脫圍繞著擁有金錢、擁有物品,以及使用金錢所產生的心靈雜訊,進而得到心靈的自由,或是為了得到幸福而探究花錢的方式,那麼我確信,這本書一定對你有幫助。  金錢原本的目的,就

是得到幸福。畢竟大家都是為了得到幸福而追求金錢,不是追求金錢本身吧。」 -小池龍之介 作者簡介 小池龍之介   日本人氣僧侶作家,僧名龍照。1978年生於日本山口縣,東京大學教養學系畢業,現為月讀寺(位於東京都世田谷區)、正現寺(位於山口縣)住持。   2003年開始經營網站「家出空間」(iede.cc/),並推出兼具寺宇和咖啡館機能的「iede cafe」。在自我修行的同時,也於月讀寺和新宿朝日文化中心等處,指導一般民眾坐禪、舉辦演講,從自身經驗,推廣「訓練心靈」的方法。活動經常滿座,大家說是「最難預約的坐禪教室」。   主要著述有《不思考的練習》(究竟出版)、《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日本人氣

和尚教你更出色的53個練習》(圓神出版)等書。 譯者簡介 陳系美   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畢業,日本國立筑波大學地域研究所碩士,曾任空中大學日文講師,華視特約譯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像樣的不倫人妻》《左岸》《那年,我們愛得閃閃發亮》(以上方智出版)等書。 序 章 我富足的清貧生活 第1章 減少持有物1 持有物一旦增加,心中就會凌亂自己的東西等於自己!?失去東西等於失去自己!?擁有的不幸如此痛苦,為什麼還想擁有?2 捨棄的技術為什麼扔不掉呢? 亂買東西比扔掉東西更浪費 從容易扔的東西開始,體驗捨棄的快感 其實只要有錢,沒必要留著東西  第2章 人為何追求金錢? 1 為什麼東西再多也不覺

得幸福?  無止盡的欲望──欲望的3D為什麼得不到的更想要? 不會幸福的體系 2 為什麼想存錢?金錢的誕生 為什麼想征服世界?3 欲望的構造 節儉的陷阱 大腦將痛苦減少的過程誤解為快樂 追求金錢的人生,盡頭是什麼?真實痛苦與虛擬快樂的陷阱 宅男真的幸福嗎?半吊子的痛苦與半吊子的幸福也不錯 4 面對欲望的三種態度實現欲望和轉換成別的欲望 當作沒有欲望的陷阱 草食男的面具底下是──慢的煩惱 無欲之臉的真面目是──瞋的煩惱 不需要娛樂論無力感的由來 第3章 真正的幸福與虛假的幸福 1 不幸的構造讓心停止改寫訊息「無我」境界的真正含意負面意見得以蔓延的原因2 幸福的構造 幸福感的條件1──專注,統一精

神幸福感的條件2──如願以償幸福感的條件3──不迷惑3 佛法上提高專注力的方法幸福感就在專注裡專注在刺激產生的地方,思考便會停止 日常生活中的專注方法  第4章 帶來幸福的金錢使用法 1 招致不幸的花錢方式 心靈紊亂的花錢方式挑選刺激性小的,練習專注 2 買必要之物,而非欲望之物 犧牲必要之物,存錢買欲望之物的現代人 花錢買好東西會感到很舒服不可以吝嗇的東西 存錢、節儉、小氣的「刺激」3 「必要清單」與「欲望清單」將必要之物與欲望之物寫進清單裡排出優先順序 4 我富足的清貧生活 Ⅱ瞑想室的必要之物 有錢沒錢都不會改變的自己 食的「奢侈」 廚具和餐具是要用一輩子的東西,以實用性來選擇不增加衣服

線香與手機的「必要」程度為何? 騎腳踏車的理由5 小氣的毒害 小氣吝嗇會導致不幸 就算有錢,也不倚賴金錢的生活態度 6 更幸福的花錢方式 「交換」與「捨棄」 為什麼特地送禮物,心情卻很差? 為別人花錢的幸福  終章 現在正是「革命」的機會 序章 我富足的清貧生活聽到「清貧」,各位頓時聯想到的是什麼呢?本書的序章想先簡單介紹一下我的「清貧生活」。這和經濟上是否富裕無關,而是我極力避免花錢,減少持有物,時時提醒自己要擺脫金錢束縛、擁有自由的生活,而形成的一種生活形態。首先是居住。直到不久之前,我居住的「寺宇」(月讀寺)位於東京世田谷區豪德寺附近,鐵路旁的住宅區中一家玻璃店後方的公寓。蓋於昭和

三○年代(一九五五∼一九六四),一間古色古香的木造房屋,有二.二五坪和一.五坪兩個房間,我個人的生活起居是在一.五坪那間。找房子的時候,我就想找木材老舊、玻璃窗上崁有竹子的房子,看到這間具有昭和風情的房子,便立刻決定了。我不想在居住方面花錢,因為我秉持的基準是「不讓錢說話」,所以我的住處沒有浴室,即使有廁所,也是現代人不太喜歡的傳統日式廁所。雖然採光不好,唯有太陽西斜時才照得到些許陽光,所幸有個三坪大的寬廣院子,我在這裡擺了一個鐵桶,用水管將自來水引入桶內,夏天可以在這裡沖澡,當作浴缸也很好用。租金是四萬五千日圓。接著來看我的持有物吧。客人來訪時最驚訝的經常是,我的東西實在太少了,房間幾乎是空

的。主要的家當就是一張餐桌兼書桌的小矮桌,還有幾本佛經和筆記用品、壁鐘,以及下廚用的瓦斯爐、餐具、鍋子,還有做米糠醬菜的盒子。大約五年前開始,為了吃米糠醬菜,我一直有在做米糠醬。至於衣服,就是僧侶穿的袈裟與和服各兩件。西裝幾乎沒有在穿,但為了非穿不可的場面也備有一套。不過,這套西裝也是我大學時代的。我極力避免使用電器產品,因此家電很少,有一部為了烤麵包和餅乾的烤箱,和為了保存食物的冰箱。有一次,我嘗試過了半年不用冰箱的生活,但坦白說,真的很困難。此外還有電燈和電腦。電腦是更新網站不可或缺的東西。至於手機,盡可能我是不想用,但還是有。不過就在修改這本書時,心念一轉,放手解約了。如果沒記錯,我所有

的電器產品就只有這些。每個月的電費大約八、九百日圓。由於基本電費是四百五十日圓,算起來還多用了兩、三百日圓的電。其他東西還有──交通工具腳踏車。對了,我還有古早的煤油爐。我不怕夏日的炎熱,但身子清瘦,耐不住冬日的嚴寒,所以到了冬天,必須花煤油錢。後面的章節還會詳述,我在這裡先提一下,雖然我的東西很少,但所有的東西都是以長久珍惜使用為前提,買下設計好、品質優的東西。就算價格有點貴也會不在意地買下,這是避免「窮酸味」很重要的一點。我擁有的東西幾乎就這樣了。接著,來看我花錢的方式吧。除了電費和冬天的煤油費以外,瓦斯費每個月大約兩、三千日圓。一天吃兩餐,每天都下廚,白飯是用砂鍋在瓦斯爐上煮,所以瓦斯費

也比較多吧。另外還有水費,一個月大概一千日圓。因為沒有浴室也沒有洗衣機,所以水費大多用在煮飯上,差不多是這樣。至於洗衣服,基本上我只穿袈裟,也不吃油膩的東西,所以很少出油汗,袈裟也不太會髒,大約三、四天洗一次就可以。夏天是在院子的鐵桶沖澡時,順便用洗衣板使勁洗乾淨;冬天則是去澡堂時,用投幣式洗衣機洗。這裡的澡堂入浴費是四百五十日圓,投幣式洗衣機也是這個價錢。支出最多的還是伙食費。我有點任性的奢侈,喜歡買自然食品店的東西,每個月買有機米、蔬菜、調味料等等,大概要花一萬五千到兩萬五千日圓。這些有機自然食品比一般的貴兩成以上,有的甚至貴上一倍,但我不吃魚、肉類,所以伙食費大概也只有這樣。還有就是通訊

費。即便我不用手機了,但還是要付網路費。因為我用網路發布訊息,這筆費用少不了。除了上述的費用以外,就是交通費、娛樂費和交際費吧。不過,自從我遠離現代的刺激性娛樂以後,說到休閒娛樂,也只是去公園或咖啡店。寫稿或是和朋友見面時,通常會去咖啡店或公園,或是去有點遠的澡堂。也曾經去伊豆長岡溫泉過了一夜,非常喜歡這個地方,但之後還沒再去過。說到「興趣」大概就這樣了,花在這上面的錢,每個月平均四、五千日圓。因為我不買CD,也不買書,大概就這麼多。我自己寫書卻不買書,說來有點不好意思。但因學生時代沉浸在書堆裡,所以最近在瞑想時,「解讀過去寫入心中的各種訊息」,便成了我經常在做的閱讀。換句話說,我內心有龐大的

藏書,藉由翻閱這些藏書,來解讀人心的構造與自己的過去。我覺得現在的自己,應該是埋首於「閱讀」這些內心藏書的時期。現在每個月的支出大約五萬日圓。如果加上之前要付的房租,也不超過十萬日圓。

附近投幣式洗衣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INTBUY/posts/1635970486534474

福岡博多攻略 酒店 距離博多JR車站 巴士站七分鐘
附近沿路有藥妝店,有BOOKOFF,寧靜舒適
ホテルニューガイア博多駅南 Hotel New Gaea Hakata-Eki Minami
(新蓋亞博多驛南酒店)
https://www.mrlamsan.com/2019/09/newGAEAHAKA.html
九州博多N天遊第一天
第一天住博多,所以選一間不用轉車的酒店
Hotel New Gaea Hakata-Eki Minami
(新蓋亞博多驛南酒店)
預訂價錢:5400日圓
到場付現金
這酒店由JR出口步行過來大約數分鐘
會經過商場,附近有2間藥妝店,有BOOKOFF
其實也方便,附近也有便利店
我帶2件行李覺得算方便

CHECK IN手續簡單
登記護照付現金就OK了
有單車可以借用

櫃檯前有旅遊資料,零食賣
房間不大,情侶2人遊覺得OK,床也算舒適

簡單,乾淨,舒適
三個要求都做到
有小書台,有雪櫃
基本如衣架,掛衣都有
洗手間就跟一般酒店差不多
沒大分別
沐浴用品是用比較高級品牌,這個讚
有浴衣替換,日用品用袋分裝好
附近是住宅,晚上就是酒店比較亮而已
好易找
酒店大堂另一邊有休息空間
有點像網吧,有漫畫,有IPAD用
休憩空間,吃飯,休息都OK
有洗衣機,投幣式
也提供免費WIFI
速度也算快
官網
http://www.hotelnewgaea.com/hakataekiminami/en/
飯店 Hotel New Gaea Hakata-Eki Minami
(新蓋亞博多驛南酒店)
https://goo.gl/maps/kVpwt9x2aK4i3XN57

#博多攻略 #九州攻略 #九州住宅 #博多住宿

陌生的憑弔者

為了解決附近投幣式洗衣機的問題,作者天童荒太 這樣論述:

你愛過誰?誰愛過你?你曾受到誰的感謝? 死亡,是否真有輕如鴻毛、重如泰山的分別?當你離開世界,誰會為你憑弔?   ★繼百萬暢銷書《永遠之仔》後醞釀7年、榮獲2009年直木賞!  ★500,000人感動支持,與《送行者》並列本世紀不可不知的傑作。  ★名作家重森清、女星小泉今日子、知名電視節目「國王的brunch」感動推薦!  ★《日本經濟新聞》《朝日新聞》專題報導,讀者熱烈好評……   有史以來最不可思議,卻也最寫實的療癒小說!  一個為陌生人憑弔的旅人,在追念的儀式與過程裡尋找自己……   「我該怎麼做,才能一直記得牠呢?」   (土反)築靜人,一個為了「憑弔」逝者而放浪全日本的青年,幼年目

睹雛鳥墜地而亡,他啜泣著這麼問道。後來,八歲時經歷爺爺溘然辭世,以及大學畢業後好友過勞死的衝擊,他開始前往人們喪生的場所,探訪其生平種種,只求「記得」他們,使其成為無可取代的存在。   蒔野抗太郎,一個婚姻破碎的週刊記者,看盡人性醜惡,擅寫腥羶報導,卻被靜人的行為深深吸引,起先是質疑與不屑,而後因好奇而深入追查。   奈義倖世,一個具有殺夫前科的女子,擺脫不了亡夫的靈魂糾纏,尾隨在靜人身後展開旅程。她渴求一輩子的愛情,是生命的最終答案,還是一場不存在的幻夢?   (土反)築巡子,靜人癌症未期的母親;(土反)築美汐,他未婚懷孕的妹妹。生與死的歷程,同時在一個家庭裡上演。   2001年發生的91

1恐怖攻擊事件,是天童荒太創作《陌生的憑弔者》的契機。看到不同人的死亡在社會上的輕重高低之分,他心想:「能夠平等的憑弔每一條逝去的生命,才能讓我們公平的對待每一個活著的人。」他決定挑戰這個題目,透過一連串「喪失」的故事,探討愛、生與死的真諦,也喚醒你我未經世俗價值觀混淆、扭曲前的純淨感性。 作者簡介 天童荒太   1960年生於日本愛媛縣,本名栗田教行,曾創作電影劇本、廣播劇本以及漫畫原作。1986年以《白色家族》獲得第13屆野性時代新人獎。1993年以《孤獨的歌聲》獲得第6屆日本推理懸疑大獎。1996年,以《家族狩獵》獲得第9屆山本周五郎獎。2000年的暢銷大作《永遠的仔》獲得第53屆日本推

理作家協會獎,銷售超過百萬,並改編成連續劇。   另著有《滿溢的愛》《繃帶俱樂部》《靜人日記》等書。 譯者簡介 張智淵   台北人,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課程修畢,譯有《夢象成真》《重力小丑》等二十餘本小說,現為專職譯者。 推薦序 當天地突然崩毀    林清玄 推薦序 請記得我       呂政達 楔子 第一章 目擊者 (蒔野抗太郎──Ⅰ) 第二章 監護者 ((土反)築巡子──Ⅰ) 第三章 伴隨者 (奈義倖世──Ⅰ) 第四章 偽善者 (蒔野抗太郎──Ⅱ) 第五章 代辯者 ((土反)築巡子──Ⅱ) 第六章 旁觀者 (奈義倖世──Ⅱ) 第七章 搜索者 (蒔野抗太郎--Ⅲ) 第八章 照護者 ((

土反)築巡子--Ⅲ) 第九章 理解者 (奈義倖世--Ⅲ) 尾聲 謝辭 參考資料 推薦序當天地突然崩毀作家 林清玄   當天地突然崩毀,大山在五秒鐘內塌陷,海濤在三秒鐘裡席捲,土地在一秒鐘裂開,我們的心裡想些什麼?   我們愛著的人,和愛著我們的人,心裡又會想些什麼?想著猶未清洗的洗衣機?想著生日的晚上要一起吃飯?想著你送我的外套餘溫猶在?或想著那台筆記電腦,每次開機都還留著幸福的桌面,有燦爛的微笑?   當天地突然崩毀,什麼都不會留下,只留下深烙的愛與無邊的憶念。   我曾旅行到印尼蘇門答臘北島,朋友帶我去看一座海嘯紀念碑,碑下埋葬著在三秒鐘失去生命的二十萬具屍體,因為屍體太多了,無法一一

檢視,只好一疊一疊的堆起來,想憑弔的家人,也不知道自己的親人在那一個位子,只能把想念和愛,一起分給二十萬人。   我站在那裡憑弔,感覺大地蒼茫、天地不仁,我們的身命可能在瞬間殞滅,幸好人間還有殘存的愛,使殞歿的人,並未完全的消失。   今年春天,我路過小時候住過的新威村,再往前就是新開村、新發村、不老溫泉、寶來溫泉,在去年八月的八八水災,這些村落都曾愛到淹埋,屍體後來也沒有挖出,我想起從前那秀麗的山河、質樸的人民,感到內心一陣淒涼,想哭卻哭不出來。   只好雙手合十,站在遠遠的路口憑弔,祝福那些鄉親真能投生到更美好的所在!從此無災無難,遠離生死的離別。   生命裡真有許多憑弔的時刻,北二高的山

坡走山的時候,我們看到支離破碎的人被找到,也忍不住在電視機前雙手合十,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寂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這幾天,我正在閱讀日本作家天童荒太的《陌生的憑弔者》,寫一個為了憑弔逝者而流浪全日本的青年,一再的追問著:「他被誰愛著?愛著怎樣的人?做過什麼事而令人感謝?」   背後似乎有隱藏的答案:不論何人,都被某些人愛著,也愛著某些人,多少也做過一些令人感慨和懷念的事!   所以,任何一個死去的人,都值得憑弔。   這一本神奇的書,讓我們在天地未崩毀的時候,能開展我們內心的大愛,而我們建立的愛的信念在我們的天地崩毀之時,還能望見遠方

的光明。 推薦序請記得我作家、心理學講師 呂政達   日本推理小說是個散發獨特魅力的文種,戰後以來,日本作家以推理小說的形態書寫時代、社會、經濟、教育、醫學、宗教等題材,蔚為重要潮流。這次,天童荒太則又將生死學的議題,放進散發推理意味的《陌生的憑弔者》,讓讀者見識日本作家遊走文體和議題間的功力。   小說主角(土反)築靜人旅行日本各地憑弔死者,他問的問題是死者愛過誰?被誰愛過?曾受到誰的感謝?在歐文亞隆倡導的「存在心理治療」,以及「正向心理學」所出的作業裡,都有過相同的主張。存在取向的心理療癒是面向死亡深淵的覺醒,醒悟人終有一死,因而能在生命的微光一縫間充實地活著,愛著。當將亡者知道自己終能被

他人感恩而記住時,註定消逝的此生已了無憾恨。在小說裡,則化為臨終的外婆寫在便條紙上的遺言:「記住我。」   歐文亞隆也有過相同的書寫表述。他的《當尼采哭泣》最後,尼采在墓園晃盪,看見散亂的墓堆,亞隆托尼采的筆寫下短詩:     「直到石頭層層疊起,  儘管無人聽聞,  無人看見,  他們依然輕然輕聲低泣:請記得我,記得我。」     這段靈感,來自歐文亞隆媽媽去世十五年後,他所做的一個夢。夢中,媽媽和許多逝去的親人叫喚他:「你要記得我,要記得所有人,別讓我們消失。」   這聲呼喚,莫非讓天童荒太聽見了,他的回應就是寫成小說,讓(土反)築靜人在日本旅行,跪下,雙手交疊胸前,憑弔陌生死者:「我會把

大家的事……放進這裡。」 「  愛過誰?被誰愛過?受到誰的感謝?」這三個問題所以重要,依據存在心理治療派的解釋,在人皆必死的結局前,自己生前的作為、留下的痕跡,若能像漣漪層層漾開,在別人心中留下感恩和感動,他會覺得自己終究不枉此生。小說裡,(土反)築靜人探索生者回憶死者的方式,而歸納出這三個共通的問題。其實,這早就是存在取向心理學和人本心理學所秉承的傳統。其中,最重要的仍是關係─人生下來時就以關係的形式存活,死去時,必然也將以關係的形式存在親友心中。否則,他就將只是個「陌生的死者」,他的活過,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讀者也可這樣來進行實驗,找一個未曾讀過此書的人,回憶你們共同認識的死者,他應該

也會以類似的方式─愛過、被愛過、被感謝過─來從事回憶吧。   閱讀這本小說的深層意義,則來自蒔野抗太郎這個角色。這個嗜血、擅長羶色腥報導的記者,反映世俗化社會接收死亡的醜陋和腐朽面。對照迅速墮落和煽情化的台灣媒體生態,死亡同樣只是攝影機鏡頭前的無名屍體,或記者筆下的累積數字。遺忘其實是我們最熟悉的死亡觀,但不能記住死者的同時,也不再珍惜生命。蒔野抗太郎的改變,則多少也是天童荒太設想的社會改造吧。   死亡固然可作白骨觀──那是蒔野抗太郎或更多人所察覺的恐懼、忌諱、遺忘和灰飛煙滅。死亡卻也可作神聖觀──一如靜人的憑弔,親人留下的花束、追念和簌簌流下的眼淚。   英國作家亞倫夏普的小說《吉迪鎮的綠

樹》寫道,鄉下墓園有兩種情景,一是「永誌人心的死者」,墓前總擺著鮮花;另一是「不折不扣的死者」,墓前雜草叢生,墓碑傾斜毀壞。   其間的差別,噢,天童荒太是對的:僅在於誰能被記住而已。 <楔子>你在尋找的,是不是這個人呢?一年前的六月三十日,天色未明,我穿上襪子、打開大門,到外面之後才穿鞋,以免被父母察覺。在覆蓋著深藍色的天空下,我快步前往車站。我誕生的城市,是以汽車相關產業密集發展的都市為中心,以放射線狀延伸出的衛星都市之一。車站前大樓和商店林立,早晚都人潮擁擠。我直到兩年前的春天就讀的高中,位於搭電車二十分左右的地方。我和好友總約在車站會合,一起去上學。三年前的六月三十日也是如此。會合地

點,在沿著車站南口外牆設置的投幣式置物櫃前面。我準時抵達時,看見好友和一名身穿同所高中制服的男生在交談。好友是個眉清目秀的可愛女生,很受男生歡迎,我想,大概又有人向她告白、希望和她交往吧。可是,我看見她面露困惑的表情,於是出聲喊她,試圖趕走對方。在此同時,男生從自己的書包中拿出閃著金屬光芒的物品。他一個箭步衝向好友,手臂動了兩、三下,她便一聲不吭地癱倒在地。我高聲尖叫,等到男生跑走之後,感覺像是走在海綿上似地靠近好友,跪在她面前。她瞪大了眼睛,眼眶中含著淚水。犯人馬上就落網了。據說,他在警察局供稱,他告訴班上同學自己和她在「交往」,拜託她配合演出卻遭拒,於是憤而動手刺殺她。設在車站前的獻花台上

,供奉著許多花。喪禮上致哀者眾多,大家都淚流滿面。我也在好友的母親懷裡痛哭失聲……但我覺得那不是真正的眼淚。無法保護好友,只有自己苟且偷生,令我感到羞愧不已。她的遇害,好一陣子都是學校裡的話題焦點。可是,隨著時間經過,她不再是話題人物,而我也全心投入唸書準備考試,因為我想不到其他逃離罪惡感的方法。雖然考上了東京的大學,卻沒有絲毫喜悅。即使來到東京已經過了三個月,我仍然無法向任何人敞開心胸,交不到半個朋友,成天渾渾噩噩地虛度光陰。不知不覺間,好友的一周年忌即將來臨。為了參加在好友家中舉辦的法事,我逼迫自己返鄉。她的父母很高興見到我,但我總覺得自己是為了減輕罪過而來,感到胸口苦悶。她的父母說心傷未

癒,無法去案發現場祭拜,所以法事結束之後,我獨自前往車站。我想在獻花台或類似記念碑的「標記」前面,祈求好友早日安息。不過,在她倒下的地方什麼也沒留下,只有人群匆忙地熙來攘往。當時,妳也是吧?──我彷彿聽見了冷冷的一句話。「妳也一直想忘了我的死吧?今後也會日漸淡忘吧?」我想吶喊「我不會」,然後便失去了意識。醒來,發現自己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出院之後,我把自己關在家裡,足不出戶。明明覺得死了比較輕鬆,但是父母聲淚俱下地勸我,所以我把他們端來的食物吞進胃裡,行屍走肉般地活了下來。好友的父母也很擔心,數度打電話慰問。可是,我自己也不曉得該怎麼辦才好。於是過了一年,好友的忌日再度來臨。黎明前寒風刺骨,我身

穿丹寧褲和T恤,加了一件薄運動夾克,手緊緊握著藏在口袋裡的水果刀的刀柄。我幾乎沒有意識到,手中的水果刀是為了防身,或是希望在那個地方自我了斷的表現。一路上,我沒有遇見任何人,就抵達了車站裡投幣式置物櫃一字排開的地方。天似乎開始亮起來,車站後方可以看見鑲著橘邊的雲朵。忽然間,有一條影子在好友倒下的附近搖晃。看似是人的那條影子,以左膝著地,接著把右手高舉至頭頂,像是在捕捉飄在空中的某種事物,然後移到自己胸前。影子又垂下左手、貼近地面,像是在撈取大地的氣息般地移至胸前,疊在右手上面。我繞到能夠看見人影側臉的地方,發現那個人閉著雙眼,似乎在吟誦什麼,嘴唇蠕動著。「你在做什麼呢?」我不假思索地問。對方宛

如在祈禱的身影,撼動了我的心。影子靜靜地站了起來。是個年輕男子。瀏海長到蓋住眼睛,臉型略長,溫柔的眼眸中透露著疑問。他身穿洗得褪色的T恤、膝蓋破洞的牛仔褲,腳踩磨損的運動鞋,腳邊放著一個大背包。「我在憑弔。」他彷彿要看穿我的瞳孔似地凝視著我,以意外纖細而溫柔的聲音說:「有個人在這裡去世,所以我在憑弔。」聽到他的回答,我才終於意識到「憑弔」這個字指的是「悼念」。可是,為什麼……這個人和好友是什麼關係呢?不,我甚至還不曉得他是不是在悼念好友。正想開口詢問,他先說出好友的名字,問道:「妳認識她嗎?」我嚇得發不出聲,無言地點了點頭。「既然這樣,能不能告訴我她的事情呢?有人愛著她嗎?她愛著誰嗎?她做過怎

樣的事情而被人感謝嗎?」聽到這些話的當下一瞬間,心中頓時充滿了埋在內心深處的、對她的回憶。許多人愛著好友。她愛著許多人。而且,她應該也愛著我。……可是,在她死去之前,我都沒有察覺這件事,好友大概也是一樣。因為當時的我們,認為愛這件事僅限於男女關係,或者對於家人。可是,那個人的問題令我想到,好友的生涯本來就是一種愛。她早上起床、和家人發生小爭執、和我去學校、和同學閒聊嬉笑、在對於將來的不安中唸書、在補習班嘆氣、回家和家人用餐、和朋友互傳簡訊、上床睡覺……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愛。聽起來很愚蠢嗎?但是,聽到他的問題時,我如此深信不疑。我告訴他好友的事。告訴他所有想起來的事。當我說完的時候,他說:「讓我將

妳剛才說的內容銘記在心,藉以憑弔她。」他以跟剛才一樣的姿勢,左膝著地、右手舉在半空中、左手垂下貼近地面,將兩處流動的風運到自己的胸前,然後閉上雙眼。您說的是不是這個人呢?我們就此道別,我不曉得該到哪裡、用什麼方式尋找他,時光就這樣流逝。當我回到大學,和鼓起勇氣主動攀談交到的朋友聊到網路時,我想到可以試著搜尋關於那個人。我心想:除了我之外,說不定也有人認識他,在網路上發送出相關資訊。我持續搜尋,終於連到了這個網站。是不是呢?您說的是不是這個人呢?我來不及問他的名字。所以,我稱他為「憑弔者」。我想知道關於他的事。當時就很好奇了……但是時間過得越久,我就越不曉得該如何看待他這個人。他現在身在何方?在

做什麼?為什麼要做那種事?如今也持續著那樣的行為嗎?他的目的是什麼?「憑弔者」究竟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