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基金會 口腔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陽光基金會 口腔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徐于淑寫的 吃出軟食力【修訂版】 和許中華的 寬心癌友:中醫調理不讓復發找上你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原水 和天下生活所出版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蔡佩真所指導 朱怡亭的 受助與助人-口腔癌病友參與志願服務之經驗探討 (2017),提出陽光基金會 口腔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口腔癌、病友志工、助人經驗、志願服務。

而第二篇論文中臺科技大學 醫療暨健康產業管理系碩士班 龔建吉所指導 周玉書的 口腔癌病患個案管理前後腫瘤特性與復發存活效應分析 (2015),提出因為有 口腔癌、個案管理、復發、存活的重點而找出了 陽光基金會 口腔癌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陽光基金會 口腔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吃出軟食力【修訂版】

為了解決陽光基金會 口腔癌的問題,作者徐于淑 這樣論述:

 牙齒不好,咀嚼、吞嚥有困難,只能吃軟爛、沒有口感的食物?   天天吃沒有色香味與口感的食物,健康達標,心靈卻空虛了!   這是一本完全顛覆「軟食」概念的營養專書,讓印象中難吞嚥的滷牛肉、粄條、芥藍菜......都能上桌,食慾、心靈一起得到滿足!   台灣有兩大類的人口逐年增加,一是高齡銀髮族,另一是癌症癒後病友。而隨著台灣邁入超高老齡的社會,吞嚥困難問題勢必日益嚴重。依據相關調查及研究指出,在台灣,約四個人中就有一人是無牙狀態,60%左右的長期照護需求者(包括腦中風、慢性疾病病患、身心障礙等)皆有進食困難的症狀──咬不動、吞不下、沒食慾,導致攝入的食物種類受限,攝食量減

少,營養素不足都是咀嚼吞嚥障礙者最常遭遇到的共通狀況。   曾照顧過口腔癌病人的菜鳥臨床營養師,有感於咀嚼或吞嚥功能障礙者「吃不下」、「不敢吃」又希望能「想隨心所欲吃」的熱切渴望,甚至親身體驗只用上下顎及舌頭但不用牙齒的咀嚼方式,因而更加理解病患的困難與需求。於是多年來致力如何讓食物搭配與烹調能軟嫩得宜、好入口,好吸收、營養不流失又能色香味俱全。只有能夠好好吃,吞嚥無障礙,身體才能獲得良好的營養,有體力應付諸多疾病上身。   誰需要軟食力飲食?   □咀嚼吞嚥困難的銀髮族 □缺牙/戴假牙/齒列矯正者   □頭頸癌化放療&癒後 □臉或下巴骨折或術後   □失智症/帕金森氏病 □腦性麻痺/肌無

力症等   □需長期照護慢性或身心障礙病患 □長牙或換牙的孩童

陽光基金會 口腔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原始點資訊請至張釗漢原始點醫療基金會官方網站:
http://cch-foundation.org
也有一個頭部 不明原因長了瘤
那我就從耳後這一點
加上枕骨下沿幫他推一推
當場立即就消下去
可見看得到的
你還是要找出原始痛點
而不能在這個腫的地方去按壓
按壓了它一定會更嚴重
那這個屬於看得到的 在是外表
現在因為儀器科學進步
很多我們內臟看不到的地方
現在因為機器的進步也可以看得到
譬如像我們照X光片 我們就知道
我們的骨頭有沒有跑掉移位
那核磁共振 甚至可以照得更精細
甚至連體內的癌細胞都可以看得到
問題是這些照出來的
是不是就是我們要治療的地方呢
我舉一個例子 當你X光片照出來
你的脊椎移位滑脫 甚至你長骨刺
那代表你是不是你生病了
不盡然
我想在座的各位
如果你們現在去照X光片
你們的骨頭
也有很多人都已經長骨刺了
也可能都歪掉了
但是你們不痛啊
你們不痛會不會想處理呢
那當然不會啊
那哪一天
你剛好在你脊椎移位的地方
剛好痛起來的時候
醫生又因為 你照出來有問題
那拿片子給你 叫你開刀
你會不會開刀
你可能會猶豫 而且甚至會聽從醫師
因為證據都很明顯
但是就如同我們剛剛講的
你感覺痛的都不是真實
那照出來的 當然也不是啊
很多人骨頭本來就有問題
所以不能因為片子的問題
就拿來當治療的依據
它只能當參考
那片子它只是照出一個結果而已
那為什麼會造成
你的脊椎移位跟滑脫呢
最大的原因
都是因為你的肌肉肌腱
甚至一些高低都 肌肉都高低不平了
才讓那個骨頭移位
而不能恢復到正常位置
那如果這樣處理 只是處理骨頭
你不處理筋(體傷)
你的痛是不會消失的
所以可見照出來的 是一個果
而不能照出因
那再進一步再來談癌症
癌症是不是也是這樣
癌症他用很好的儀器幫你照出來
也確定你有癌細胞了
那這個癌細胞代表了什麼意思呢
其實它也是一個果
也就是它不能照出因
我所謂的果就是像我們一棵樹
長出一個果實
你只能看到這個果實
但你知道這個果實 是從何而來嗎
它常常是要陽光還有水份
甚至土壤的肥沃
然後從樹根這樣吸進養分
這個果實才會慢慢長出來
那我們現在的儀器
只能照到這個果實
它照不到陽光 照不到水份
土壤的肥沃 還有樹根
所以你只要在這個果實上一直做工夫
它絕不會好
你要影響這個果實 讓它長得怎麼樣
一定要剛剛講的 那個因一定要你先處理
所以我們處理癌症 也是這樣
你一定要先把因處理掉
而不是去處理你看得到的
看得到的它是一個果而已
不是你真正要處理的
這個在臨床上 我也遇到很多實例
就像口腔癌 口腔癌你如果這裡腫
你去擠壓它
它不但不會消 而且會越來越腫
那你唯一的方法
也只有從耳後 還有枕骨下沿這裡推
推開了 一般患者馬上會有立即的感覺鬆
還有改善的感覺
那我再舉一個舌癌 也是一樣
有一個舌癌3年
他舌頭下面 有一個癌細胞
讓他舌頭不靈活 也不能分泌唾液
所以講起話來 常常不清楚
那第一次遇到 是在台中
我們一些學員 幫他按完之後
他舌頭馬上轉 變成很靈活的在轉動
而且可以分泌唾液
當下他就感覺很舒服 講話也很清楚
那我們有沒有從舌頭下手
看得到的
我們有沒有處理 我們沒有
我們反而是在他相對應的點
把它處理掉 也就是原始點
那他馬上立即改善
可見治療的原理都是一樣的
你感覺得到的
也不能從你的感覺痛處下手
那同樣看得到的 還有儀器照出來
讓你看得到的
這些也是果 也是一個假相
也是一個影子而已
也是一個訊號而已
你就是不能從訊號下手
你還是要從它的原因去處理掉
那你才可以得到根本的治療
那麼我們剛剛講的
青春痘不能擠壓
劍鞘囊腫不能擠壓
口腔的腫瘤不能擠壓
那看到的不能擠壓
這已經是一個定案
那如果我們的醫學
還是在處理這個 體內的影子
不管你是用各種方法
那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這樣破壞 對病人是不是會有幫助
大家要慎思明辨

受助與助人-口腔癌病友參與志願服務之經驗探討

為了解決陽光基金會 口腔癌的問題,作者朱怡亭 這樣論述:

口腔癌是台灣男性常見的癌症之一,常年位居於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前五名,具有中壯年男性頭號殺手之稱!就研究者的工作經驗及許多研究發現,過來人的經驗分享有助於癌症病患及家屬的疾病調適與面對生命,而口腔癌病友志工正扮演了這樣的角色。故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口腔癌病友願意成為助人者之動機與原因,以及口腔癌病友進行助人工作時之主觀經驗與感受,並探究其助人過程中對自我角色轉換的看法。本研究為質性研究,藉由深度訪談法,共訪談6位陽光基金會的男性口腔癌病友志工,罹癌期別均為第2期以上,並參與志願服務至少有一年的經驗。研究發現,就其受助經驗而言,正式支持系統方面口友們認為較有幫助的服務為醫療服務、營養補助及健

保制度,而有待改進的服務是術後衛教不完整、政府資源挹注有限、機構人力流動率高、個案需求未滿足及非營利組織資源有限;非正式支持系統所提供的協助包含情緒支持、自我鼓勵、生活照顧、學習模仿、工作機會及經濟資助等。有關助人動機的萌生,如同許多文獻顯示,口腔癌病友志工亦具有多重的參與動機,包含感恩與報恩、機構邀約、利己因素、利他因素、互利互惠因素以及口友間的相互影響等,隨著服務時間的累積,後期會因受助及助人的經驗、組織政策、個人需求、服務收穫及口友團體的影響,使得原本投入志工的初衷也隨之改變。助人經驗的部份,可以看到口友志工的服務類型分成三種樣態,分別是iv正規式的志願服務團、任務編組式的口腔癌預防宣導

隊以及個人的善行,而這三種類型均代表著不同的服務強度,口友們可視其意願、病情穩定性及個人特性來參與不同的服務類型。關於角色轉換則與志工服務年資、需求滿足程度、服務收穫以及動機有明顯的關連性,口友扮演「受助者」與「助人者」兩個角色時,並非絕對性的分離,仍會有重疊性,6個受訪者也因個人特質、需求滿足程度、助人動機及收穫等,呈現出不同的面貌。本研究希冀能呈現口友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主觀經驗,期盼志工運用單位能平衡其角色需求及權益,最後根據文獻分析、研究結果與發現,分為口腔癌服務以及口友志工運用單位兩方面提出建議,以提供專業人員及相關研究之參考。

寬心癌友:中醫調理不讓復發找上你

為了解決陽光基金會 口腔癌的問題,作者許中華 這樣論述:

【中醫治癌與預防復發之道】 身體長出的有形癌,用中西醫共治 恐懼復發的無形癌,則以寬心來醫   即使醫生跟我說「你痊癒了」,我還是擔心這件事……   病友說:「罹患癌症這樣的大病,歷經痛苦和種種治療,身體看似恢復了健康,但始終惶惶不安,希望它不要再來!但是,癌症沒有穩定期,復發更是從治療結束的那天起,就不能放鬆或掉以輕心的頭號大敵,每個時間點既是開始也是結束,永遠在進行。」   就算癌細胞叛逆又倔強,它還是「自己家學壞的小孩」   癌細胞是從自己身體的細胞變異而來,想重新獲得孩子的信任,喚回迷途浪子,要用包容與耐心和它對話,久而久之,它也會感受到而休眠,真正做到「和平相處,各安其位

」。   中醫輔佐西醫,在癌症治療的角色與防治復發的優勢   發現者──透過把脈看到可能癌化的證候,採取「治未病」的防範措施。   保護者──以「調理」充實正氣,降低治療期間的副作用和效果。   恢復者──以「扶正」改善癌疲憊、嘴破等不適,提早恢復元氣,預防復發。   癌症容易再找上門的七種患者類型   ‧虎頭蛇尾型:知道卻做不到的類型,容易因定期追蹤無異狀而掉以輕心。       ‧漫不經心型:不把癌症當回事,治療完成後就故態復萌,未做出改變。   ‧焦慮不安型:無法壓下憂心復發的恐懼,病急亂投醫,常成為不肖藥販下手的對象。   ‧方向錯誤型:錯誤解讀致癌原因,做出改變卻走錯路,加速

復發。   ‧失序發展型:信心爆棚,自認掌握了治療癌症的竅門,轉向地下醫療而耽擱病情。   ‧自以為是型:無法改變個性,或阻擋對健康不利的欲念誘惑,沉迷美食、熬夜等。   ‧失去信心型:病情反覆發作,終至失去信心,而向癌症投降類型。   【更多精彩內容】   ▲6個寬心提醒,不讓復發找上你   ▲致癌機率的公式,推演復發的可能   ▲走出幽谷、超越存活率的7位癌友實例  

口腔癌病患個案管理前後腫瘤特性與復發存活效應分析

為了解決陽光基金會 口腔癌的問題,作者周玉書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 依衛生福利部(2014)十大死亡統計資料分析顯示以惡性腫瘤占28.3%為最多,而口腔癌為癌症十大死因第五位,亦為臺灣男性癌症之第四位。且多好發於青壯年,此階段為家庭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需負擔養育兒女的責任,一旦罹患口腔癌,將帶給整個家庭非常大的衝擊(闕等,2011)。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在收案過程中,經電話訪問得知有很多的病人當知道自己罹患口腔癌症時,常拒絕接受相關治療,而採接受民俗療法或是服用中草藥,當這些病人最後因疾病所產生的不適症狀再就醫時,往往腫瘤已從原本的臨床初期進展到末期,或進展到已無法治療的程度,而錯過了口腔癌症的黃金治療期。研究目的:一、探討最初診斷日期到首次療程

日期的歷經週數,對於口腔癌病人存活影響。二、探討腫瘤復發,對於口腔癌病人存活影響。三、探討經由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介入個案管理,對於口腔癌病人的存活影響。 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資料來源,其研究對象為中部某醫學中心之「癌症登記資料庫」自200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Class1及Class2之口腔癌病人,利用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9-CM之疾病分類碼收案,共擷取2002年至2006年、2007年至2010年及2011年至2014年等三個區間的原始資料EXCEL檔案,經整理、編碼(coding)與電腦建檔輸入,使用SPSS 20.0版本統計套裝軟體,運用統計方法如敘述統計、比較平均數

法(單一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存活分析(Kaplan-Meier統計),進行資料之統計與分析。研究結果:口腔癌病人從最初診斷日期到首次療程開始日期,歷經週數若超過一個月,其平均存活即從4.0年急速下降到3.5年,F檢定為4.134,顯著性為<0.001,分析結果達顯著(p<0.05)。分析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介入前個案,其平均存活差異為無復發者相較復發者可多存活1.3年,T檢定為-3.124,顯著性為0.002,分析結果達顯著(p<0.05)。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介入後個案,其平均存活差異為無復發者相較復發者可多存活1.6年,T檢定為-3.245,顯著性為0.001,分析結果達顯著(p<

0.05)。經由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介入口腔癌病人個案管理後,從第五年起影響口腔癌病人存活率,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介入後第五年存活率為60.0%,大於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介入前為59.3%;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介入後第六年存活率為59.4%,大於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介入前為58.6%,且依此類推,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介入後相較介入前其存活率越高。研究結論:一、本研究結果為最初診斷日期到首次療程日期的歷經週數越長,會影響口腔癌病人存活,與Sharma et al. (2016)對口咽癌病人從診斷(病理切片檢查確認為鱗狀上皮細胞癌)到開始治療的時間間隔越長,對生存結果有顯著的影響之研究結果相同,其結論指出頭頸

部癌症的患者,延遲治療30天起,其總生存期即會開始顯著的惡化。二、本研究結果為腫瘤復發,會影響口腔癌病人存活,且經由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介入後,會影響口腔癌病人存活,與詹等(2007)對口腔癌治療後影響局部復發之相關因素分析之研究結果相同,其結論指出一些社會人口學因素也會影響口腔癌的局部區域復發,例如婚姻狀態、宗教信仰及職業狀態,因此對於一些缺乏精神、心理支持的患者,醫師除了提供醫療照護之外,現階段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的介入,可留意口腔癌病人的心靈層面,適度的給予心理支持,包括適時轉介相關醫護人員如營養師、社工及諮商心理師的介入,或邀請參與病友互助團體,或許可改善其局部區域復發及增加存活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