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波浪符號word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雙波浪符號word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凱斯‧休斯頓寫的 英語符號趣味學:有了電話才有#,有了電腦才有──,@原來是從打字機上被選中! 和神龍工作室的 Word/Excel/PowerPoint 2013三合一辦公應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Word 2007中文字处理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第 10 题为选中的段落添加双波浪线并带阴影的边框,底纹效果为“灰色-50 ”。 ... 选定的自然段设置自定义项目符号为“蜡烛”符号(第 1 行第 8 个)。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 曾金金所指導 徐振峰的 華語聲調特徵在二語教學中之描述及其應用 (2018),提出雙波浪符號word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華語聲調特徵、聲調特徵描述、聲調教學、華語聲調正音。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韋煙灶所指導 戴筱薇的 臺南地區地方區劃名稱變遷之探討(1662-1920年) (2016),提出因為有 地方區劃、里、保(堡)、境、(小)鄉、庄(莊)、社的重點而找出了 雙波浪符號word的解答。

最後網站在word中怎么加双波浪线?則補充:2020年11月14日 — 二、然后dao,在Word程序操作主界面中上回方答菜单中选择“插入”,点击打开。 ... 五、然后,在“特殊符号”中找到“双波浪线”,点击打开。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雙波浪符號word,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英語符號趣味學:有了電話才有#,有了電腦才有──,@原來是從打字機上被選中!

為了解決雙波浪符號word的問題,作者凱斯‧休斯頓 這樣論述:

原來,常用符號之所以會變成這樣, 小說家、抄經員、出版商、電腦工程師──你們統統都有份。   在推特上常用來標籤主題的#,最早因為出現在電話按鍵上而普及。   今日用來引述或強調的“”,當初是在小說家的手中終於發展成熟。   所有的符號都有一個特點:誕生自一個意外,演變於無數偶然。   ★亞馬遜4.7星好評!   ★《24小時神祕書店》作者羅賓‧史隆、《波士頓全球》、《費城詢問者報》、《新標準》、《自然》──奇趣盛讚   ★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江文瑜──專文推薦   ★評論家/南方朔、資深出版人/辜振豐、國立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講座教授/馮品佳──齊聲推薦(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考證詳實,圖例清晰,一本兼具知識性與娛樂性的歷史讀物   你知道@在網路興起之前一直沒沒無聞嗎?   你知道歷史上曾經風行過!和?組合而成的「疑問驚嘆號」嗎?   一次失誤,一項新發明,可以決定一個符號是就此消失,或是亙古不朽。   千萬別小看標點符號,這些每日來去於我們手中的小玩意,可能都擁有一段長達數千年的曲折身世。它們靜靜潛伏於西方歷史中,隨著語言文化的變遷、書寫習慣的更迭、印刷技術的發展,不斷革新,終於變成今天在我們眼前熟悉的樣貌。   本書介紹十種符號的前世今生,有我們熟悉的井號(#)、連字符號(&)、位址符號(@),也有較罕為人知的段落符號(¶)、疑問驚嘆號(‽)。在閱讀

本書之前,你不會想像到:古希臘人因為沒有標點符號,必須朗誦文章才能閱讀。你更不會知道:研發電話的貝爾實驗室,竟在#號的命名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作者參閱無數典籍資料,在泛黃的文件與難解的字跡中,試圖還原所有符號經歷過的時空,梳理出每一個影響標點符號變化的重要事件。   本書研究縝密,行文幽默,文間穿插清晰圖例,綜觀不同時代,橫跨各個國家,讀者將能以耳目一新的全新觀點來欣賞英語書寫中的所有符號! 各界奇趣盛讚!   倘若《教唆熊貓開槍的「,」》(Eats, Shoots & Leaves)一書勾起你對標點符號的胃口,那麼大餐已在等你了。本書權威、機智而迷人地引領你認識連字符號、指標

符號、段落符號及疑問驚嘆號等少見符號的歷史與緣由。凱斯‧休斯頓還解說了#號,也就是一般人所熟知的標籤符號,我對他這本書的感想只有#太棒了。──《How to Not Write Bad》作者/班‧由格達(Ben Yogada)   本書絕對是一本「趣味學」之書。作者既熱情又嚴謹地撬開&、#等符號如俄羅斯娃娃般的層層外殼,找到符號最原始用於書寫的意義。讀者將在這本書中邂逅小說家、出版商、學者與抄經員,廣涉古希臘文,乃至於推特標籤功能,飽覽每個時代最成功的科技所帶來的奇妙影響。──《24小時神祕書店》作者/羅賓‧史隆   讀本書,長知識。@在義大利叫做蝸牛?以前的學校竟然把&當成一個字母來教學

生?指標符號已經出現一千多年了?謝謝你,凱斯‧休斯頓,從排版印刷史的暗影中為我們帶來這麼多小祕密。──《Vex, Hex, Smash, Smooch》、《Sin and Syntax》作者/康斯坦‧賀爾(Constance Hale)   這本書有趣、令人驚喜,而且獨樹一格!──《費城詢問者報》     這本書讓你日後將帶著全新眼光閱讀每本書!──《自然》雜誌   休斯頓是孜孜不倦的研究者,亦是諄諄教誨的好老師!──《波士頓全球》   這是一本以有趣方式詮釋印刷歷史的好書,對於平時並不特別重視標點符號的讀者,本書讀來更為新鮮!──《新標準》雜誌 作者簡介 凱斯‧休斯頓Keith H

ouston   凱斯‧休斯頓白天寫電腦軟體,晚上玩音樂、研究語言與符號。聽從朋友建議,陸續將史上各類符號探究成果寫成文章,初期僅於個人網站發表,歷經約兩年完成大部分文章,最後集結成書。   作者現定居蘇格蘭,其個人網站仍持續更新中。   凱斯‧休斯頓個人網站「shadycharacters」:www.shadycharacters.co.uk 譯者簡介 林佩熹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語言學碩士,水牛城大學語言學碩士、博士肄,現兼職翻譯。譯有《語言與人生:在說與聽之間,語言如何形塑人類思想、引發行動決策和價值判斷?(全新增訂版)》   Ich liebe Linguistik.

推薦序:英語符號的千年奇幻漂流◎江文瑜(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 前言 閱讀指南 第一章 段落符號 第二章 疑問驚嘆號 第三章 井號 第四章 連字符號 第五章 位址符號 第六章 星號與劍號 第七章 連接符號 第八章 破折號 第九章 指標符號 第十章 引號 第十一章 反諷與嘲諷 延伸閱讀 推薦序 英語符號的千年奇幻漂流 ◎江文瑜(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   開始思考該從哪個角度來推介這本《英語符號趣味學》時,正好台灣的媒體為了從台東漂到內湖的漂流木疑雲,鬧得沸沸騰騰。到底這些木頭是漂流木,還是盜墾的木材?漂到內湖之前有無被調包?後來被運送到三義時,是否再經歷了一次調包?其

中參與者眾說紛紜,讓此案蒙上神祕色彩,檢調單位因此啟動了調查真相的行動。   以「奇幻漂流」的譬喻來形容這本書所涉及的英語符號之演變/演化過程,或許是個比較容易了解全書旨意的切入方式。「奇幻漂流」的說法近年來源起於李安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書中的主人翁經歷了完全超乎日常想像的驚奇冒險,在海上度過驚濤駭浪、幾乎葬身海底的時光;有與老虎的生死搏鬥,也有瀕臨絕望之際,因為擁有救生書籍而逃離垂死的命運;也曾漂流到某個詭譎小島,最後主人翁再度隨著海浪,在另外的陸地上醒來獲救……。由此譬喻出發,《英語符號趣味學》中的每個符號都經歷了屬於自己獨特的數千年「奇幻漂流」,是把李安電影中的種種元素重新排列

組合。閱讀整本書,猶如重新搭上了歐洲文明的數千年文化、文學、藝術、科技與經濟發展歷史的船隻,隨著時光海洋浮沉,每個符號和少年Pi一樣,在漂流過程中,幾個競爭因素會促成Pi的轉化、生存、死亡,與再生:各個時代的文字形式(例如羅馬體)、各個時代的偏好(基督教的興起、文藝復興等)、文字抄寫員在手抄時是否精確、是否能被放在打字機上、是否能順利存活於十五世紀開始出現的印刷術後的排版、能否符合最新的電腦與網路需求等。可以說在漫長的歷史遞嬗中,只要一個環節的環境改變,整個演變與演化的過程可能完全改觀。   書中所涉及的符號之各種演變或演化過程,也如漂流木事件般撲朔迷離。本書的作者猶如特偵組的主席,在一團迷

霧中試圖逐一耙梳出每個符號可能的漂流路徑與經歷,雖然仍有許多未解之謎,但至少輪廓已經成形。例如,看似單純的「井號」(#)如果仔細探究,作者形容它是:「狡猾令人挫敗的異獸。它無所不能,同時涵蓋宏偉高尚和荒誕不經的用途。」   作者臆測,此符號源自於表示磅重的羅馬詞彙「libra pondo」,之後libra 縮寫成lb後,上面還可加上波浪符號的橫線,但抄寫員於潦草塗鴉之際,竟變成了「#」!接下來這個磅重符號還風光參與了歐洲漫長的貨幣發展史……。作者更花了許多篇幅,說明#號如今從磅重符號「漂流重生」為美國電話電報公司選作電話按鍵之一的過程,加上推特採用#號來辨識「標籤功能」,#號的勢力日益壯大,

幾乎是所有符號在漂流演變的過程中,身分轉化成功的最佳案例。   作者善於以諷刺方式把這些符號比喻成人或動物,既是人或動物,最不堪的經歷可能就是死亡!例如歷來想為「反諷與嘲諷」所創造的各種符號,最後都宣告失敗。反諷符號在人類幾乎消失死亡,這是所有的符號中結局最慘烈的一種。不過,作者在書末認定眨眼笑臉的表情符號「:)」是反諷符號,也以該符號放在全書的結尾,猶如絕處逢生的譬喻,為全書既嘲諷又幽默的筆調,下了最佳的注腳。   本書的英文版出版於二○一三年,中文版翻譯本也將在二○一五年出版,這個出版的時間頗為符合世界的語言研究目前重視語言與演化兩者關係的潮流。二○一二年我到京都參加「語言的演化」會議

,這個會議從一九九六年開始,每兩年輪流在世界各城市舉辦,吸引各界跨學科學者的參與,包括來自語言學、生物學、古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考古學、認知科學、人類學、靈長類學等各領域的學者,宣示了重視語言與演化的學術議題之時代來臨。過去的語言學界受到形式語言學的影響,較不重視語言如何演化,反而是跨學科的學者開始以高科技研究自語言誕生以來,語言如何逐漸演化。尤其有些學者從猩猩的語言行為推論人類的語言演化,引起相當大的關注。然而,在語言與演化的議題成為顯學後,與文字(含符號)相關的演化,相對較少受到重視。這幾乎是整個西方語言研究中,過去一個世紀來的普遍現象,亦即把文字視為人造的符號,與人類的認知較無關聯,

因此文字研究長久以來淪為語言學的邊陲地帶。本書的作者另闢蹊徑,透過精密釐清英語符號的「漂流路徑」,也算把符號的研究加入了語言與演化的行列,從這個角度出發,本書的出現,對人類的文字與認知的發展,增添了另一個重要的文化視角。   最後,想補充說明本書英文標題的妙處:Shady Characters: The Secret Life of Punctuation, Symbols & Other Typographical Marks。我認為主標題的Shady Characters是一語雙關,英語字典定義「shady character」為「一個可疑、幽暗、不可信賴的人、通常是偵探電影中的邊界罪犯

(borderline criminal)。」這裡的「character」正好可指「符號」之意,所以主標題既指那些「陰暗的」符號,又可被擬人化為上面的字義,而這呼應作者在本書中大量使用譬喻,也經常將符號擬人化的現象。應該說,在作者眼中,這些「身世模糊」的符號,猶如不可信賴的邊界犯罪者。如果回到前面「奇幻漂流」的類比,作者要說的是,這些符號在漫長的漂流演化中,他們的起源、變化、現代面貌等的「身份」,已經歷經各種「變身」,即使是偵探可能也難以破案他們的整個生命歷程。如果生命本是「漂流」,生命就如「漂流木」一樣,勢必在經歷風霜之後,外形產生了各種變化,甚至有各種「分身」的變體。   從語言學的角度

觀之,任何語言的聲音、語法、語意、形式等都會受制於內在變化與外在因素影響的雙重變化,「永恆的變化/無常」才是語言的本質。我們除了敬畏人類語言的偉大外,對於語言的無常也心存感激,因為那是語言之所以如此令人讚嘆,如此令人感到美的終極原因。我們永遠要相信,語言會往好的方向進化,人類的智慧會帶領語言往對人類最有益的演化方向邁進與靠近,不過不確定的因素也會如影隨形,陪伴語言演化繼續無邊無盡的漂流之旅……。 前言 從段落符號說起 ◎凱斯‧休斯頓(本書作者)   幾年前朋友推薦《關於排版印刷的二三事》(An Essay on Typography)這本書給我,是英國最著名的現代字型設計師之一艾瑞克‧吉

爾於一九三一年所寫的。雖然此書輕薄短小(吉爾偏好論述而非提出實用性建議),饒富哲理的旁白和精緻的手繪插圖仍令讀者享受其中。最重要的是,有個像反向大寫P字母的符號總高深莫測地不斷出現在文句中,引起了我的興趣。這個¶是做什麼用的呢?為何會出現在段落開頭?為何有時出現在句子之間,有時又不登場?   我在《印刷排版桌邊指南 》中探究此符號,但它提供的制式解釋令人費解。據其解釋,這符號叫做「段落符號」,過去用於分隔段落:   [段落符號]一種現已罕用的舊式符號,代表段落或章節的開頭。現今為文字處理程式中用以區隔段落的隱形符號。又稱盲P符號(blind P)、反向P符號(reverse P)或段落標記

(paragraph mark)。   這段簡短的描述引致的疑問甚至多過其解答的事實。我留意到四處皆有此符號蹤跡,包括各種網頁、印刷排版參考書籍的術語表,甚至微軟文字處理器(Microsoft Word)之類的電腦程式中。   段落符號(pilcrow)的反向P外形是怎麼來的?《印刷排版桌邊指南》似乎暗示它與字母P相關,究竟果真如此?或另有蹊蹺?它那簡練又似曾相識的名字根源為何?而又是何種因素使這個「舊式符號」被打入冷宮?更甚者,既然這個符號「現已罕用」,艾瑞克‧吉爾又為什麼看似隨意地將它放進他出版的唯一印刷排版著作?   簡言之,段落符號究竟是怎麼回事?   一旦上網查資料就會累積長

串的待閱書籍清單以及待讀網頁列表,消化完這些資料後,我的手邊就會出現大量筆記,以及更多有待確認來源的資料清單。這個符號的故事牽涉到標點符號的誕生、古希臘語、基督教的興起、查理曼大帝、中世紀文學,以及英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字型設計師。除了瀕臨滅絕的段落符號,我還開始研究平日常使用的破折號(-)、連字號(&)與星號(*)等其他符號。影響符號發展的是各式各樣的意外插曲、使用符號的參與者、各種人為因素,例如網際網路的興起、古羅馬塗鴉、文藝復興、冷戰時期雙面間諜,甚或是麥迪遜大道 的絕頂力量。這些不為人知的小故事描繪出語言發展史和字型排版學(typography)發展史之間相互平行的迷人蹤跡。   我忙

於筆記與搜索的曲折旅程在二○○九年二月突然有了焦點,當時我正在研究一九六○年代出現、混合問號和驚嘆號的疑問驚嘆號(‽),查到了它的專屬網站www.interrobang-mks.com。乍看似乎不值一提,該網站只有一個頁面,列出疑問驚嘆號的圖片和寥寥數則相關故事,但頁面底下有個名為「PennSpec」的電子郵件信箱。我不假思索地去信詢問PennSpec是否知道更多關於這符號的事,隨即繼續瀏覽其他網頁。   次日真相從天而降。顯然該網址www.interrobang-mks.com中的「mks」所指正是疑問驚嘆號的創造者馬丁‧K‧斯貝柯特 。而寫信時不習慣署名的PennSpec,自然就是馬丁的

遺孀潘妮了。一想到我竟然與數十年前(而非數百年前)發明疑問驚嘆號者的妻子通信,便覺得驚詫不已,疑問驚嘆號的故事瞬間從歷史中活了起來。   我一鼓作氣找出其他創制特殊標點符號的人,也進行了更多對話。我曾和發明諷刺符號(sarcasm mark)的紐約記者喬希‧格林曼(Josh Greenman)、空白字元(如果你願意承認那算隱形標點)專家保羅‧森格爾(Paul Saenger)通電話。此外,替字型設計公司安德威(Underware)設計反諷符號(irony mark)的荷蘭設計師巴斯‧雅各(Bas Jacobs)、與電話按鍵上的井號(hash mark)大有關聯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 工程師道格‧

克爾(Doug Kerr),以及威廉‧謝爾曼(William H. Sherman)這位在指標符號(manicule)、食指符號(pointing hand,☞)創造過程中最重要的人,都在我困於詞源死巷時幫了我一把。   這些排版印刷上的難解謎題,以及神祕不為人知的符號大隱隱於市,太過精巧別緻而難以如同句號和逗號那般廣泛使用。我打算藉本書讓這些符號重見天日,並自許能為潘妮‧斯貝柯特,以及其他曾在寫書過程中幫過我的人討個公道。

華語聲調特徵在二語教學中之描述及其應用

為了解決雙波浪符號word的問題,作者徐振峰 這樣論述:

本研究透過彙整相關文獻,並融合教學實作經驗,針對聲調教學提出一套簡約而實用之「華語各聲調特徵對照暨教學建議項目表」,並據以針對不同母語背景之華語學習者的常見偏誤提出具體的聲調教學及正音建議。本文以重音「音域較寬、較長、較強」之概念,重新描述華語各聲調的內在結構及其在不同語境中之變化,因而將同樣為升調之陽平及全上分別描述為「高升、後重」以及「低升、前重」。並建議將陰平和上聲分別描述為「高平調」與「極低平調」,且將平調描述為「中重」結構,以提醒學習者在發平聲時應小心地控制音量淡入、淡出,才能避免調頭、調尾之音量突出,而被判斷為非平調。而去聲若位於句首、停頓之後或負載重音,其起調調值略高於相鄰陰平

之調值及相鄰陽平尾音之調值;若位於重音位置或句尾,其尾音也須說到音域的最低點,因此可將去聲描述為「非句尾則首重,重音節及陳述句尾則首尾皆重」。輕聲在非重音詞詞尾及重音詞尾,可分別視為「前音節調型的延伸」以及「前音節極值音高的對照」;後者是說,若輕聲的前音節是帶極高調值的陰平、陽平和去聲,則該輕聲調值為低,而在帶極低音值的上聲之後則調值為高,藉此與前音節共同拓展調閾來呈現重音。且輕聲若位於停頓之前需承擔邊緣調。本文並將華語雙音節聲調組合分成「敘述句首」(原型)、「敘述句尾」(音高下傾)及「疑問句尾」(音高升階)三型,以樂譜一一條列,呈現不同聲調組合在不同語境中之基本變化。在教學實踐方面,作者與網

路華語教學公司ChinesePod 合作,將上述內容以實作教學工作坊之形式,錄製了一系列華語發音教學影片「SayItRight Series」。本文記錄並說明SayItRight Series系列教學影片之設計特色、內容規劃以及工作坊中實際教學、正音和討論的過程。

Word/Excel/PowerPoint 2013三合一辦公應用

為了解決雙波浪符號word的問題,作者神龍工作室 這樣論述:

是指導初學者學習Word、Excel和PowerPoint辦公應用的入門書籍。本書打破了傳統的按部就班講解知識的模式,以企業辦公的工作過程為出發點,通過大量來源於實際工作的精彩實例,全面涵蓋了讀者在使用Word/Excel/PPT 2013進行日常辦公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使讀者既學習了Word/Excel/ PPT功能,還熟悉了現代企業辦公業務。全書分為3篇共12章,Word辦公應用篇主要介紹文檔的編輯與優化,Word表格與高級編輯,圖形、圖表與排版;Excel辦公應用篇主要介紹表格編輯、公式與函數、數據透視表與數據透視圖,排序、篩選與匯總,圖表與數據分析,表單控件與數據統計,保護

與共享工作簿;PowerPoint辦公應用篇主要介紹編輯與設計幻燈片、動畫方案與放映、Word/Excel/PPT協同辦公等內容。《Word/Excel/PowerPoint 2013三合一辦公應用》附帶一張DVD教學光盤,提供10小時的與本書內容同步的視頻教學,並贈送一個超值大禮包,內容包括1200個Office 2013應用技巧、900套Word/Excel/PPT 2013實用模板、財務/人力資源/行政/文秘等崗位的日常工作手冊、8小時的Windows 7視頻講解、辦公設備和常用軟件的視頻教學等內容。 第1篇 Word辦公應用第1章 文檔的編輯與優化1.1制作管理制度

文檔1.1.1創建並重命名新文檔1.使用(開始)菜單2.使用鼠標右鍵1.1.2輸入並編輯文檔內容1.設置標題的字體格式2.設置段落格式3.使用「格式刷」復制格式1.2優化管理制度文檔1.2.1添加項目編號1.使用功能按鈕添加編號2.設置編號與正文文本的間距3.追加連續編號4.追加不連續編號1.2.2添加項目符號1.添加普通項目符號2.添加系統圖片項目符號3.添加外來圖片項目符號1.2.3添加邊框1.2.4繪制表格1.2.5添加底紋1.2.6添加水印1.2.7刪除頁眉處的橫線第2章 Word表格與高級編輯2.1制作薪資制度2.1.1插入表格1.快速插入表格2.根據內容調整表格3.使用對話框調整行

高和列寬4.調整表格對齊方式5.調整單元格對齊方式6.設置表格的邊框和底紋2.1.2輸入特殊符號2.1.3輸入分式1.通過插入公式輸入分式2.通過插入對象輸入分式2.1.4插入當前日期2.1.5去除波浪線2.1.6查找和替換2.2美化薪資制度2.2.1插入頁眉1.編輯頁眉2.設置頁眉處橫線3.插入公司LOGO4.使用對話框插入表格2.2.2插入頁碼第3章圖形、圖表與排版3.1制作調查問卷3.1.1頁面布局設置1.頁面設置2.設置頁面背景3.1.2插入形狀1.插入圓角矩形2.在圓角矩形中輸入文字3.插入正方形4.插入直線3.1.3插入圖片3.1.4打印調查問卷3.2創建月度銷售分析3.2.1插入

並美化圖表1.插入餅圖2.美化餅圖3.插入柱形圖4.美化柱形圖5.插入條形圖3.2.2使用樣式1.套用系統內置樣式2.修改系統原有樣式3.新建樣式3.2.3插入並編輯目錄1.插入目錄2.修改目錄3.更新目錄4.插入分隔符5.調整行間距3.2.4插入頁眉和頁腳3.2.5設計封面第2篇 Excel辦公應用第4章 表格編輯、公式與函數4.1編制商品信息表4.1.1創建商品信息表工作簿1.使用(開始)菜單2.使用鼠標右鍵4.1.2工作表的基本操作1.重命名工作表2.刪除工作表4.1.3輸入商品信息表內容1.輸入文本型數據2.利用數據有效性輸入數據3.輸入貨幣型數值4.1.4設置商品信息表格式1.設置字

體格式和對齊方式2.設置列寬3.復制格式4.強制換行5.插入行6.套用表樣式7.退出篩選狀態4.2編制員工信息表4.2.1計算工齡1.TODAY函數簡介2.DATEDIF函數簡介3.TODAY函數與DATEDIF函數應用4.2.2計算轉正日期4.2.3設置轉正提醒1.IF函數簡介2.IF函數的應用4.2.4輸入聯系方式1.利用數據有效性指定文本長度2.復制單元格格式4.2.5輸入身份證號碼4.2.6提取出生日期1.TEXT函數簡介2.MID函數簡介3.TEXT函數和MID數的應用4.2.7計算年齡第5章 數據透視表與數據透視圖5.1編制銷售明細表5.1.1創建銷售明細表1.重命名工作表2.插入

工作表3.移動工作表4.刪除工作表5.1.2填制銷售明細表1.VLOOKUP函數介紹2.VLOOKUP函數應用3.格式刷的應用5.2查看銷售明細賬5.2.1凍結窗口1.凍結酋行2.凍結首列3.凍結拆分窗格5.2.2隱藏行或列5.3分析銷售明細賬5.3.1數據透視表1.創建數據透視表2.調整數據透視表的布局3.美化數據透視表5.3.2單軸數據透視圖1.創建單軸數據透視圖2.設置單軸數據透視圖5.3.3雙軸數據透視圖1.創建雙軸數據透視圖2.更改圖表類型3.設置數據系列格式4.設置圖例5.3.4多重數據透視表1.添加數據透視表和數據透視圖向導2.生成多重數據透視表3.美化多重數據透視表第6章 排序

、篩選與匯總6.1分類匯總銷售明細6.1.1簡單排序6.1.2分類匯總1.創建分類匯總2.刪除分類匯總6.1.3SUBTOTAL函數1.SUBTOTAL函數簡介匯總2.SUBTOTAL函數應用6.2創建銷售匯總表6.2.1制作斜線表頭1.繪制斜線表頭2.輸入斜線表頭內容6.2.2使用函數匯總數據1.SUMIF函數簡介2.SUMIF函數應用6.3管理銷售匯總表6.3.1數據的排序1.復雜排序2.自定義排序6.3.2數據的篩選1.自動篩選2.高級篩選第7章 圖表與數據分析7.1設計銷售匯總圖表7.1.1創建柱形圖圖表7.1.2美化柱形圖圖表1.設計圖表布局2.設置圖表樣式3.設置圖表標題4.設置圖

表區域格式5.設置繪圖區格式6.刪除坐標軸標題7.1.3創建折線圖圖表1.設置數字格式2.自動求和3.插入折線圖7.1.4美化折線圖圖表1.設置圖表標題2.設置圖表圖例3.設置數據標簽4.設置坐標軸5.設置圖表區格式6.設置繪圖區格式7.設置數據系列格式8.巧用QQ圖片7.1.5創建其他圖表類型1.創建餅圖2.創建條形圖3.創建面積圖4.創建雷達圖7.2產品銷售額分析7.2.1對比分析法1.橫比分析2.縱比分析7.2.2分組分析法1.分組2.COUNTIF函數3.分析7.2.3結構分析法7.3產銷預測分析7.3.1合並計算1.定義名稱2.合並計算7.3.2單變量求解7.3.3模擬運算表1.單變

量模擬運算表2.雙變量模擬運算表第8章 表單控件與數據統計8.1設計調查問卷8.1.1調查問卷的設計步驟8.1.2用Excel設計調查問卷1.顯示(開發工具)選項卡2.應用控件8.2設計調查問卷統計表8.2.1創建調查問卷統計表8.2.2注釋統計表各選項8.2.3建立調查問卷與調查統計表之間的聯系1.建立單選題與統計表的聯系2.建立下拉選項題與統計表的聯系3.建立多選題與統計表的聯系8.2.4實現問卷結果的自動添加8.2.5統計調查結果第9章 保護與共享工作簿9.1保護調查問卷工作表9.1.1保護工作表9.1.2撤消工作表保護9.2隱藏工作表標簽9.3保護調查問卷工作簿9.3.1保護工作簿的結

構9.3.2對工作簿加密9.4共享調查問卷9.4.1設置共享工作簿9.4.2取消工作簿共享9.5打印調查問卷第3篇 PowerPoint辦公應用第10章 編輯與設計幻燈片10.1創建DIY市場分析演示文稿10.1.1根據模板創建演示文稿10.1.2新建空白演示文稿1.使用開始菜單2.使用鼠標右鍵10.1.3設置幻燈片1.設置占位符格式2.插入並設置幻燈片文本3.插入圖片4.插入形狀5.調整幻燈片的排版布局10.1.4編輯演示文稿1.新建幻燈片2.更改幻燈片版式3.設置幻燈片背景4.復制相鄰幻燈片5.復制相隔幻燈片10.2創建月度銷售分析報告10.2.1設置幻燈片母版1.復制版式2.插入矩形3.

在矩形中添加文字4.插入文本框5.插入幻燈片編號6.插入五邊形7.插入LOGO8.重命名版式10.2.2應用幻燈片母版10.2.3插入圖表1.插入餅圖2.美化餅圖3.插入藝術字4.插入柱形圖5.美化柱形圖第11章 動畫方案與放映11.1優化產品營銷案例11.1.1插入聯機音頻1.插入音頻2.設置聲音效果11.1.2使用PC上的音頻1.插入聲音2.利用播放按鈕控制聲音11.1.3插入視頻11.2設置產品營銷案例的動畫效果11.2.1頁面切換動畫1.設置切換樣式2.設置切換聲音3.設置切換速度4.設置換片方式11.2.2自定義動畫1.進入動畫2.強調動畫3.退出動畫4.路徑動畫11.3放映產品營銷

案例11.3.1使用排練計時實現自動放映11.3.2設置循環播放幻燈片11.3.3添加放映幻燈片時的特殊效果11.3.4設置幻燈片大小第12章 Word/Excel/PPT協同辦公12.1Word與Excel之間的協作12.1.1在Word中創建Excel工作表12.1.2在Word中調用Excel工作表1.使用選擇性粘貼功能調用工作表2.通過插入對象調用工作表3.美化調用工作表12.2Word與PPT之間的協作12.2.1在Word中調用演示文稿1.插入演示文稿2.放映幻燈片3.編輯幻燈片4.為Word中的演示文稿添加邊框12.2.2在Word中調用單張幻燈片12.3Excel與PPT之間的

協作11.3.1在PPT中調用Excel工作表12.3.2在PPT中調用Excel圖表

臺南地區地方區劃名稱變遷之探討(1662-1920年)

為了解決雙波浪符號word的問題,作者戴筱薇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地理學的空間傳統及人地觀點為立論基礎,探討鄭氏至日治中期(1662-1920年)臺南地區地方區劃名稱之變遷,透過文獻爬梳、地圖比對、網路檢索及族譜整理等科際整合的研究方法,追溯地方區劃的設立與國家力量制約、承繼原鄉對地方區劃的使用習慣之連結關係;另外透過田野調查,試圖了解今日臺南是否仍使用這些地方區劃。研究發現第一級地方區劃里、保(堡)實為國家力量對空間支配下的產物,「里」源於明代「里甲編制」,「保」則來自「保甲制」。為因應各階段的需求,里、保(堡)的設置或有差異,但大抵承襲前朝舊制,並且其空間範圍受制於自然環境。本文整理臺南世居家族族譜,發現祖籍地的空間分布具有地緣性且相當集中,綜

合考量文化、語言、生活方式與宗教信仰等因素,推論基層地方區劃-「境」、「(小)鄉」、「(小)庄」和「社」的設立是移植原鄉舊慣,且使用上具有地域差異,如:漳州多以「社」、泉州則多用「(小)鄉」稱呼漢人基層聚落。值得注意的是,基層地方區劃「社」在原鄉用以指稱漢人聚落,傳至臺灣後起初延續原鄉用法,後來因為失去存在條件加以公文書寫上的強化,改為單一族群(原住民)使用。不過在今日臺南仍可找到「社」用來稱呼漢人聚落的用法,如安平區六部社即為確切的例證;因此吾人應改變以往認為「社」只用於原住民族的刻板印象,在教學、教科書出版或學術論著上對於臺灣帶有「社」字之地名,在釋義上要更為謹慎。1920年總督府將地方區

劃用詞統一,沿用數百年的地方區劃改為「市」、「街」和「庄」。今日,在學甲、佳里、七股、安定、仁德和玉井等地幾乎沒有發現地方區劃的使用,僅極少數地區仍保有「境」和「社」的用法。整體而言,地方區劃的設置由簡而繁,因應各時期的需求,不斷地調整、分化和組合,極富動態性。此外,要了解臺南地區地方區劃名稱之變遷,須從多方面切入,不僅考量歷史發展與人群互動的影響,也要注意「在地化」的轉換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