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尋職津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青年尋職津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國榮、蕭晴惠寫的 以社會網絡取向探討我國青年職涯發展與追蹤研究_101白E101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青年尋職補助懶人包應屆畢業生找工作可月領1萬元 - 鏡週刊也說明:今年5月中全台本土疫情大爆發,導致6月的應屆畢業生甫出社會卻難找工作,行政院今(12日)拍板6項青年就業促進方案,鼓勵青年積極尋職、穩定就業, ...

國立中正大學 勞工關係研究所 吳啟新所指導 洪頎的 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國失業給付領受者尋職行為之研究 —以部分時間工作者為例 (2021),提出青年尋職津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部分時間工作者、失業給付、尋職行為、新冠肺炎。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人力資源發展系 王湧泉所指導 林尚德的 求職需求對志願役退伍軍人再就業求職行為影響之研究:就業穩定津貼及生涯韌性之中介效果分析 (2019),提出因為有 志願役退伍軍人、求職需求、求職行為、就業穩定津貼、生涯韌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青年尋職津貼的解答。

最後網站1100816勞動部令-應屆畢業青年尋職津貼計畫 - 宜蘭縣政府 ...則補充:1100816勞動部令-應屆畢業青年尋職津貼計畫. 日期:110-08-18 資料來源:就業職訓科聯絡人:黃小姐 聯絡資訊:03-9251000分機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青年尋職津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社會網絡取向探討我國青年職涯發展與追蹤研究_101白E101

為了解決青年尋職津貼的問題,作者林國榮、蕭晴惠 這樣論述:

  對青年來說,社會網絡與職涯發展有其緊密關係,本計畫主要之研究目的,在於探討18-29歲青年族群在職涯發展特性,研究社會網絡(包括個人、家庭、教育、企業、政府政策之影響層面)對其職涯發展的影響因素,並建立影響職涯發展因素分析圖,以做為未來政府在制定相關促進青年就業政策的參考。 在研究方法上,本計畫蒐集我國與世界主要先進國家及國際組織相關研究文獻及各項次級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另辦理4場次焦點團體座談會,邀請跨部會政府代表、專家學者、在學青年代表、青年勞工代表、高階企業管理人員進行與談,並針對1,121位青年進行問卷調查,探討青年族群對職涯發展的期待與影響因素,並分析個人社會支持網絡與職涯發展

關係。   綜合分析質性與量化研究所得成果,本計畫得到以下研究發現: 1.工作經驗不夠及技能不足所產生的結構性失業,是青年求職的主要障礙; 2. 勞動彈性化對青年職涯發展的利弊互見; 3.少子化造成家庭對青年過當保護,弱化青年對於工作的熱誠與積極性; 4.待遇及公司制度(工作是否加班及是否採行責任制)是青年尋職的首要考量因素; 5.年齡、教育程度愈高者,會提早規劃就業方向的比例愈高; 6.薪水待遇不佳是青年不滿意工作的主要原因; 7.具工作經驗之青年,透過人際網絡介紹尋職的比例較高; 8.追求穩定是青年職涯發展追求之目標,亦是青年工作的價值觀; 9.就社會網絡中之職涯諮詢對象分析,青年使用率高

,幫助程度大者依序為「師長」、「父母」、「同儕朋友」及「舊同事」;而使用率低,但提供職涯支持對青年幫助程度較高者依序為「舊主管」、「學長/學姊」、「其他長輩」。 10.就社會網絡中之諮詢管道分析,各項諮詢管道使用率均相對偏低。雖然就業服務站及學校職涯輔導中心係以職涯諮詢輔導為服務宗旨,但青年的使用狀況及對獲得的建議評價均不佳。   針對影響青年職涯發展的各項因素,本計畫建議可從個人與家庭、學校教育、企業及政府部門多元提供促進我國青年永續就業之政策或創新服務措施: 1.個人與家庭方面:藉由媒體宣傳方式,協助青年瞭解職場環境、培養職涯選擇的觀念;並由政府補助辦理與就業相關的公開講座或學習活動,以提

升父母職涯輔導知能。 2.學校方面:規劃開設職涯發展課程,鼓勵學生選修;鼓勵在學青年透過交換學生、壯遊的方式學習,增加生活體驗,並培養青年全球就業即戰力;成立職涯輔導中心,幫助青年進行職業興趣探索,及提供完整的職涯進路修業計畫;長期策略則應與企業合作,共同規劃專業課程,縮短學用落差。 3.企業方面:設置職涯輔導師,系統性地建立企業所屬的職涯發展體制,提供員工職場技能精進的管道;推動「企業計點制」,凡對促進青年就業有貢獻者,包括聘僱青年、提供青年企業實習機會、投資青年進行教育訓練等,給予點數獎勵,這些獎勵點數可用於租稅減免或津貼補助。 4. 政府方面:推動積極性勞動市場政策,並縮小全職及臨時工作

者勞動條件差距,進而健全專業技能認證體系,使企業有效辨別並僱用專技青年。   此外,除一般性就業媒合、就業諮商與尋職技巧訓練外,政府可提供尋職津貼與搬遷津貼,然必須與就業服務密切結合,避免產生青年長期請領失業救助之社會福利依賴與道德危機;並可參考歐盟發展創新就業服務方案,或是提出人才培育科技政策。

青年尋職津貼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受疫情影響,今年應屆畢業生找工作相對困難,勞動部共推出6項措施穩定青年就業,像是求職階段提供每月1萬元的「青年尋職津貼」,最多補助三萬元;找到工作後,如果是9月底前上工,且穩定就業3個月,最高有3萬元的就業獎勵金;假如到今年年底還找不到工作,政府會再提供就業諮詢和3萬元獎勵金。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981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國失業給付領受者尋職行為之研究 —以部分時間工作者為例

為了解決青年尋職津貼的問題,作者洪頎 這樣論述:

2019年年底「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俗稱武漢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爆發,並在數個月之間席捲全球,重創全球經濟。在失業率飆高、就業人數大減的情況下,企業方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衝擊,所做出的對策不外乎解僱或是降低工時,而通常最先受害的也是勞動權益較低的非典型工作者,其中以部分時間工作佔為大宗。政府也在新冠肺炎肆虐期間推出許多紓困計畫,幫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就業者,協助維持基本生活,減少薪資減損所造成的困境。綜上所述,本研究以領取失業給付之部分時間工作者為主要研究對象,並在政府失業給付政策與紓困計畫等相關問題討論與分析,本文以「文獻分析法」將資料進行統整,作為本研究相關

資料,並透過「深度訪談法」尋找符合研究目的之受訪對象進行訪談。綜合上述,本研究以領取失業給付之部分時間工作者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指出:一、在新冠肺炎影響下,因非典型雇用較彈性化的關係,使得部分時間工作者成為首要被解僱的對象。二、部分時間工作失業者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大多會選擇延後求職或是領取政府相關紓困補助,若疫情較不嚴峻時,則會選擇自行求職。本研究依據結果進行探討,提出以下建議:一、放寬失業給付認定流程並延長失業給付。二、提高「提早就業獎助津貼」之金額。三、提高民眾參與紓困計畫之意願。

求職需求對志願役退伍軍人再就業求職行為影響之研究:就業穩定津貼及生涯韌性之中介效果分析

為了解決青年尋職津貼的問題,作者林尚德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近年來景氣不佳,求職的問題一直都是大家所關心的,政府也希望藉由各種促進就業的政策,幫助各個弱勢族群就業,冀望能提升就業率的同時,也能使其得到協助。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志願役退伍軍人有心想要再就業者,其本身的求職需求與求職行為之關係,並且討論政府專為志願役退伍軍人所設立促進就業的就業穩定津貼,以及其本身的生涯韌性,在求職需求及求職行為之間的影響。政府在 2018 年 7 月起針對志願役退伍軍人求職上,提供了一項就業穩定津貼的促進就業政策,對於久未就業或甫退伍的退伍軍人而言,是否能成為求職上的助力,實值進一步分析與探討。職業軍人的特性與環境養成,對於退伍後要再就業,在就業市場與企業認知上本身

雖為弱勢,但憑藉其生涯韌性,在外在經濟壓力與內在成就需求的驅使下,是否能有正向的影響亦是一項值得研究的課題,本研究希冀分析就業穩定津貼與生涯韌性,在求職需求與求職行為之間是否能產生中介效果,同時,亦希冀將研究結果加以討論給予管理實務上的建議。本研究採電子問卷及紙本問卷調查方式,以退伍軍人為研究對象,問卷發放總數為 438 份,有效問卷為 438 份,研究結果發現:一、志願役退伍軍人求職需求對求職行為有顯著之正向影響。 二、志願役退伍軍人就業穩定津貼對求職行為有顯著之正向影響。 三、志願役退伍軍人生涯韌性對求職行為有顯著之正向影響。 四、志願役退伍軍人求職需求對就業穩定津貼有顯著之正向影響。 五

、志願役退伍軍人求職需求對生涯韌性有顯著之正向影響。 六、就業穩定津貼對求職需求與求職行為之關係有顯著的中介效果。 七、生涯韌性對求職需求與求職行為之關係有顯著的中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