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湖晚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青草湖晚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凌性傑,尤尊毅,翁禎翊,陳宗佑,黃立元寫的 慢行高雄:15條文青帶路,輕鬆遊晃路線(二版) 和麥克‧威肯的 快樂記憶,讓現在更幸福:丹麥幸福研究專家教你打造美好時刻,讓幸福時光永保新鮮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新竹】青草湖步道 - 健行筆記也說明:映月橋是通往湖中島嶼于飛島的橋樑,於2009年完工~ 晚上7點以後禁止進入~. P1040911.jpg. 橋上遠眺青草湖風光,心情舒暢~. P1040912.jpg P1040913.jpg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木馬文化 和時報所出版 。

淡江大學 中國文學系碩士班 呂正惠、胡衍南所指導 陳惠鈴的 鐵凝女性題材小說論 (2006),提出青草湖晚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鐵凝、女性小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地質科學研究所 陳文山所指導 劉力豪的 竹東丘陵活動斷層之古地震及相關活動性研究 (2003),提出因為有 竹東丘陵的重點而找出了 青草湖晚上的解答。

最後網站【新竹夜景】Top11熱門夜遊地點、景觀餐廳推薦!絕美秘境 ...則補充:101青草湖創新農莊 · 薇絲山庭景觀咖啡廳 · 可可與不可景觀故事館 · 夏季三角景觀咖啡廳 · 天の堂景觀咖啡 · 山丘上景觀咖啡館 · 佐岸夜景咖啡 · 疣豬山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青草湖晚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慢行高雄:15條文青帶路,輕鬆遊晃路線(二版)

為了解決青草湖晚上的問題,作者凌性傑,尤尊毅,翁禎翊,陳宗佑,黃立元 這樣論述:

散步碼頭吹風看海,品嚐美味小吃,享受在地慢活情調。 咖啡酒吧X在地美食X風格書店X藝文景點   高雄是一座適合慢行與慢活的城市。   你可以搭船出海,沿著藍色公路飽覽海洋城市的碧海藍天;   你可以騎單車或散步,細細品味鹽埕巷弄的慢活情調,   輕鬆恣意品嚐沿途小吃,再找家咖啡店消磨閒適的午後時光;   你可以跳上輕軌,到棧貳庫欣賞開闊海景,在百年倉庫改建的文創區感受人文氣息;   你可以在造型新穎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觀賞表演,順道拜訪老店密度最高的鳳山一帶……   2020年,高雄這個名字正好滿一百年。身為高雄人的凌性傑,本著分享故鄉美好事物的想法,與四位青年作家一起完成的《慢行高

雄》,以創作者的眼光書寫高雄的文化與歷史,規劃15條輕鬆遊逛路線,刻意挑選具有文化意義的場景,包括文學館、美術館、絕美圖書館、文青咖啡館、獨立書店、藝術特區、表演場館、百年古蹟,還有風格獨特的在地美食,皆是捷運或輕軌可達。跟著文青玩高雄,放慢腳步、打開感官,你會重新認識高雄。 本書特色   1. 15條輕鬆遊晃路線,方便規劃行程:01藍色公路 02美麗島與中央公園03文化中心與三多商圈04輕軌沿線05老左營06三塊厝與六合夜市07河堤社區與瑞豐夜市08大東文化藝術中心與黃埔新村09鳳山與衛武營10美術館11橋頭糖廠12鹽埕街道13愛河14西子灣與哈瑪星15旗津   2. 好吃好玩一網打盡

:文青必去的咖啡館、獨立書店、美術館、高雄總圖、高雄文學館、風格小店,還有超過100家在地人推薦美食,提供最新店家資訊。   3.兼具文學感與實用性:每條路線的主文敘述此路線的精彩之處,包含人文歷史地理生態特色,也介紹沿途好吃好逛的店家與景點,最後以書信記錄旅行當下的體會與感動,一部兼具文學感與實用性的高雄深度旅遊之作。   3.在地作家推薦私房美食:邀請10位出身高雄的作家,王聰威、言叔夏、林達陽、孫梓評、徐嘉澤、凌明玉、陳雋弘、楊佳嫻、潘弘輝、騷夏,推薦最愛的美食與在地人才知道的私房店家。  

青草湖晚上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021/03/15生命紀實

9、「靈與肉的合一」
(創世紀,骨肉接合術)
”素材光、鹽與水”;
(火的試煉;海底輪走氣、運火下行運動;
舌尖肝火、心火鬱結排除運動)
/.原著 王大喜
/. Origin Rasta Wang

*註:相關參考紀實「時間可塑性」(confirmation於)
2021年手術超自然紀實視頻
「時空金球」(金球的時空創造現象) /.原著 王大喜
「四地傳送術」
之1「秋風掃落葉」(移花接木、移形換物、生命中廢能量的排除及重置)
之2「撥雲見日」(生命中頂輪及心輪的痊癒)
之3「偷天換日」生命電池的調整(海底輪的痊癒及生命格局的擴展)
之四「盤古開天地」(物質的重塑)
之5「捕風捉影」(手部氣腫、及與他人纏結濁氣排除)
之6「螳螂捕蟬」(形意拳由來無形無相,將性格重置)
之7「立竿見影」(將現時界時間加速,重置周遭物質)。
(其中第7節,可同時參考聖經,
創世紀2:21~22。)

Alchemist Riddle、
「Paper」
Human create,
where that paper comes from?
Human create,
where thy emotion comes from?
/. Rasta Wang

Alchemist Riddle、
The heaviness on the shoulder、
The memories from our ancestor.
/.Origin Rasta Wang

Riddle、
the grass in the memory,
the light in the spine.
the memory in the rib bone.
the pain out of no where.
/.Origin Rasta Wang

*註「耶和華要用旋風接 以利亞 升天的時候,
以利亞 與 以利沙 從 吉甲 前往。
有先知門徒去了五十人,遠遠地站在他們對面;
二人在 約旦河 邊站住。
以利亞 將自己的外衣捲起來,
用以打水,水就左右分開,二人走乾地而過。

他用 以利亞 身上掉下來的外衣打水,
說:「耶和華- 以利亞 的神在哪裏呢?」
打水之後,水也左右分開, 以利沙 就過來了。

他出到水源,將鹽倒在水中,
說:「耶和華如此說:『我治好了這水,
從此必不再使人死,也不再使地土不生產。』」

以利沙 從那裏上 伯特利 去,正上去的時候,
有些童子從城裏出來,
戲笑他說:「禿頭的上去吧!禿頭的上去吧!」」
‭‭列王紀下‬ ‭2:1, 7-8, 14, 21, 23‬ ‭CUNP-神‬‬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
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
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
神說:「天上要有光體,
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
於是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
小的管夜,又 造 眾星,
管理晝夜,分別明暗。神看着是好的。
至於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
並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
我將 青草 賜給 牠們作食物。」事就這樣成了。
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
‭‭創世記‬ ‭1:2-6, 14, 16, 18, 30-31‬ ‭CUNP-神‬‬


警語:言論所有內容為生命紀實,所有發現為原創,許多文字為新創,請高度注意他台最初發佈時間是否為實!發布時間是否為錯誤時間!是否為空能量!自行判斷!大量來信,為保存體力及能量給予真正需要的人,已不回答任何由他台(黃小姐)剽竊誤導而產生的問題,敬請見諒

(目前專注於療癒及生命紀錄,也恢復線上諮詢及捐款,如需手術請至以下官網詳閱。☀️🙏)

資訊如下
台幣帳號:
戶名:王大囍
銀行代號:808
銀行名稱:玉山銀行內湖分行
帳號:0462968127363

銀行代號:048
銀行名稱:王道銀行
帳號:01000115473288

美元帳號:
戶名:王大囍
E.SUN Multi-Currency Deposit
存戶帳號:0015879086033

Dream Walker™: RastaWang.com
(夢行者,™,醒夢人)

鐵凝女性題材小說論

為了解決青草湖晚上的問題,作者陳惠鈴 這樣論述:

2006年12月,鐵凝以高票當選繼茅盾、巴金後的第三位作協主席,同時也是第一位以女性身份當選的作家。發揮其對自我身份的關懷,鐵凝在中、長篇小說中多以女性作為主要敘述對象。〈哦,香雪〉所傳遞那份簡單的清新,是鐵凝給人的第一印象;《玫瑰門》中所展示真實的醜陋,則是鐵凝所呈現的另種風貌,這極為對比的敘事手法,同樣也出現在鐵凝的女性題材創作中。本文以文本研究為主,女性主義理論為輔,小心應用理論、避免成為套用理論之濫觴。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介紹鐵凝創作生長背景及前人研究;第二章則以生命體驗為主要分類規則、對鐵凝筆下女性分類為知青型女性、文藝型女性、甘草型女性;第三章針對較為負面形象的女

性,以惡女為主題,探討那些欲挑戰規範的女性;第四章承續第二章的分類,發現鐵凝在三種類型女性的愛情上也展現對比的筆法;第五章則探討文本中所呈現的不正常的性關係如外遇、第三者、性交易等;第六章則以活躍、擁有自我的女人以及隱聲的男人做為結論。

快樂記憶,讓現在更幸福:丹麥幸福研究專家教你打造美好時刻,讓幸福時光永保新鮮

為了解決青草湖晚上的問題,作者麥克‧威肯 這樣論述:

全球暢銷書作家、丹麥快樂研究學會執行長麥克‧威肯, 教你把快樂的事留在記憶裡,延續生活中的小確幸。   ★ 全世界都想知道的快樂處方,熱銷20國版權!★     「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正在創造回憶,只知道自己當下很開心。」──小熊維尼   我們的一生不在於逝去的日子,而是我們會永遠記得的日子。   但為什麼這些日子令人難以忘懷?   我們該如何汲取過去的快樂回憶,在當下創造歡樂時光,   也讓未來的每一天更有意義?     麥克‧威肯來自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度 丹麥,他成立了全世界第一間幸福研究機構,而在幸福研究報告指出,對於過去保持正面態度、懷舊的人會感覺人生比較幸福快樂。記憶比我們想像的重要,

它是我們身分的基石,塑造著我們是誰,以及我們會如何行動與感受。麥肯從中發現打造快樂記憶的共通點,在於新奇、有意義、能觸動人的情緒,以及可以震撼感官的體驗等。   他提出打造快樂記憶的八大元素,告訴我們如何讓消縱即逝的小確幸,轉化為歷久彌新的大幸福。     善用「第一次」的力量   初體驗,最新鮮。尋求新奇的體驗,像是每年去一個你從未造訪的地方、演講時帶顆鳳梨上台等,讓日子過得更有趣而不凡。   豐富五感饗宴   除了視覺之外,更可以善用聲音、氣味、觸感和味道等,把生活記憶化為一場五感的盛宴。   用心體會   在這個專注力容易被破壞的分心時代,我們可以學習有意識地專注細節,體會細微的幸

福。   創造有意義的時光   無論是平凡但卻幸福的生活日常,又或是達成夢想的里程碑時刻,都是打造快樂記憶的重要拼圖。   用情緒螢光筆標下記憶重點   情緒反應會讓人對某些體驗、某些片刻的記憶更加深刻,所以創造難忘的記憶就是要善用「情緒螢光筆」。   捕捉高潮與低谷   過程愈辛苦,印象就愈深刻;挑戰愈困難,勝利就愈甜美。最大的記憶點,就落在最高潮與結尾。   藉由說故事讓回憶永遠保鮮   把事情說成活靈活現的故事,可以強化記憶。經常複習快樂的回憶,也能戰勝遺忘曲線。   透過物品重現記憶   如果不刻意留住記憶,一天後大約就會流失百分之七十。利用書寫、拍照、蒐集相關小物等,讓自己

常能「觸物生情」。   HAPPY推薦   吳娮翎   生活美學作家   凃翠珊   作家、「北歐四季」臉書專頁版主   熊仁謙   快樂大學創辦人   陳郁敏   Happier Lab 更快樂實驗所創辦人   (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名人推薦   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既實用又好讀,每種快樂記憶的方法,都能落實於生活之中。不只要記得快樂記憶,也要不停創造屬於自己的快樂回憶。   人不可能總是快樂,但如果有快樂記憶,難過的時候,喚起快樂記憶,就能感受到溫暖的力量。快樂記憶提醒著我們人生還有不同的樣子。閱讀本書,讓我再次感受快樂記憶的神奇魅力。──吳娮翎(生活美學作家)   我們的

生活滿意度,也就是我們的幸福,取決於我們是否擁有美好的回憶。每天都似乎很忙做很多事,努力把每一時刻都填得滿滿的。哪些會變成以後的記憶?在回憶過往的時候,看到的是各種瑕疵與失敗,還是快樂、幸福的好時光呢?或是一片空白?如果是空白的也沒關係,重要的是從今天開始有意識的重視創造快樂的體驗!──陳郁敏(Happier Lab 更快樂實驗所創辦人)   這是關於記憶與創造記憶的全新探索方式。對那些認為無法保持記憶的人來說是一種啟發。威肯在書中提出了快樂記憶所帶來的愉悅和慰藉。本書內容易讀,無論是休閒時輕鬆閱讀,或深度閱讀都十分適合!──《出版人週刊》推薦好評     快樂記憶對我們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它們增強了我們的身分,目標感和關係。威肯的新書將教您如何創建和記住快樂時光,並將改變您對快樂記憶的看法。──蘭甘‧切特吉博士(Dr. Rangan Chatterjee),《四大支柱計劃》作者、BBC第一頻道《早餐秀》固定來賓   作者簡介 麥克‧威肯(Meik Wiking)   丹麥哥本哈根幸福研究機構(Happiness Research Institute)執行長,專門研究為什麼有些人比較快樂與獲得快樂的方法,他也是全球幸福資料庫(World Database of Happiness)研究助理、全球幸福政策報告(Global Happiness Policy Report)

顧問團成員。   除了做研究外,威肯也寫了許多關於幸福、舒適生活的書籍和報導。他的著作《我們最快樂:Hygge,向全世界最幸福的丹麥人學過生活》與《全世界最幸福的人的幸福祕訣:Lykke》(The Little Book of Lykke: The Danish Search for the World's Happiest People,中文暫譯),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全球熱銷高達兩百萬本。閒暇之餘,他最喜歡攝影及和朋友打網球。   Instagram @meikwiking   推特 @meikwiking   臉書 www.facebook.com/meikwiking1 譯者簡介

高霈芬   傳播學士。翻譯碩士。習舞人士。希望成為文字煉金術士。神是,我不是。   譯者信箱: [email protected]   With a B.A. in communications and a M.A.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Pei-fen Kao now works as a freelance translator/interpreter and a full-time hip-hop music enthusiast. You can find her at [email protected].  

推薦序 創造快樂記憶──用儀式感喚起生活的美好時刻    吳娮翎 推薦序    快樂記憶創造者    陳郁敏 前言    現在開始創造快樂記憶 蒐集一千個快樂記憶的全球研究/回想快樂的事就會愈快樂/情節記憶=人生的片段+自己的觀點/能夠聯想快樂記憶的位置記憶法/懷舊,是因為過去比現在美好? 第一章   善用「第一次」的力量 你的人生,最精彩的故事都發生在三十歲前嗎?/初次體驗,最新鮮/你認為的平凡無奇,可能是我難忘的體驗 第二章   豐富五感饗宴 用味覺喚醒記憶/善用感官體驗/把生活記憶化為香氣/當嗅覺與情感連結,記憶就能永不褪色/假記憶造就的飲食習慣/圖像化比語言記憶更強大 第三章

    用心體會 有意識地注意「細節」/破壞專注力的分心時代/海馬迴負責記憶,杏仁核主導情緒/情境觸發:換個環境也會影響記憶/留意每一個細節,記憶更能長久 第四章    創造有意義的時光 用心就會記得/生活中揮之不去的吉光片羽/引起懷舊之情的那些回憶/達成夢想的里程碑/美好人生的三種姿態/喚醒記憶才能加深記憶 第五章   用情緒螢光筆標下記憶重點 百分之五十六的記憶都跟情緒有關/測量推特用戶情緒指數的快樂測量儀/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閃光燈效應/失智症會讓記憶離去,但愛不會消失/實境秀能改善學習動機和長期記憶 第六章   捕捉高潮與低谷 峰終定律:最大記憶點,就在最高潮與結尾/過程愈辛苦,印

象就會愈深刻/挑戰愈困難,勝利愈甜美/峰終週末:週末比較幸福/「到底家事誰做得多?」的記憶糾紛 第七章   說故事讓回憶永遠保鮮 把記憶說得活靈活現/集體記憶誤差的曼德拉效應/你最早的記憶是什麼時候?/夏天、沙灘,是童年最難忘的回憶/五十個最常見的兒時記憶 第八章    透過物品重現記憶 照片或小物能幫助我們重返過去時光/社交軟體和手機削弱了我們的記憶能力/數位照片是回憶的救星?/那些讓你信以為真的假記憶/Instagram上的有哪些回憶記錄?/你快樂嗎?用幸福數據檢測你的幸福指數/完美的「後設紀念品」 結語  給過去一個光明的未來 放手的藝術:記憶超載會使人癱瘓/想讓未來更好,就從改變

現在開始/規畫快樂又難忘的一年/重返幸福之地 謝辭   前言 現在開始創造快樂記憶     改述自二十世紀偉大哲學家小熊維尼的話:「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正在創造回憶,只知道自己當下很開心。」   我也一向如此,直到今年發生了一件事——我今年滿四十歲了。情況變得不一樣了。   上週我發現我的額頭正中央長了一根毛,不是那種決定離開眉毛,搬到近郊的小雜毛。這根毛想要逃離文明,跑得遠遠的,深入野外。它是眉毛界的梭羅。拔眉夾是四十歲的人最好的朋友。   人到了四十歲,用字遣詞也會有所改變,現在你有資格説「這年頭」這個詞了。顏色對你也有不同的意義,白髮不再是白髮,而是「主管風金髮」。你會找到

新的樂趣,例如烤完蔬菜後,會想打開烤箱來「享受暖氣」。   然而,從數據上來看,四十大關也意味著我此生已經過了一半。丹麥男性的預期壽命大約是八十歲,我不怎麼相信來生,但堅信我們必須在死前過好餘生。   截至目前我的人生已經過了四十年,或説四百八十個月,也可以說是一萬四千六百一十天。有些日子船過水無痕,但有些快樂記憶卻會一輩子跟著我們。我們的一生不在於逝去的日子,而在於我們會永遠記得的日子。於是我開始想,在這一萬四千六百一十天中,我記得哪些日子呢?我為什麼會記得這些日子呢?我要如何讓未來的每一天活得更有意義呢?我們要如何汲取過去的快樂回憶,並在當下創造歡樂時光呢?   我記得每一次的「初吻

」,但在二〇〇七年三月發生的事我卻沒一件記得;我記得初嘗芒果的滋味,但十歲時的三餐我沒有一餐記得;我記得小時候和其他小孩在外玩耍時,遊戲場的青草味道,但這些小孩的名字我實在想不太起來。   所以,回憶究竟是由什麼組成的?為什麼某段樂曲,某種氣味,某個味道可以喚起我們已經遺忘的回憶?我們又要如何學習創造快樂回憶,並更有效地保存這些回憶呢?   身為一名幸福研究員,我常提出這類問題,也試圖想要找到答案。我的工作是研究幸福,找出是什麼能讓人們感到快樂、找到什麼是美好生活的關鍵,以及了解如何讓人生更美好。幸福研究機構是一間智庫,致力於研究幸福、快樂和良好的生活品質,在這裡,我們探索人類幸福的因果,

並努力改善世界各地居民的生活品質。   我們之所以記得某些日子是因為這些日子很悲傷。悲傷是人類經驗的一部分,記憶的一部分,也是我們這個人的一部分。然而,身為一名幸福研究員,我主要的興趣在於找出快樂回憶的製造原料。   幸福研究結果發現,對過去抱持正面態度、比較懷舊的人會感覺人生比較幸福快樂。自古以來所有人類都有懷舊之情,而今天世界各地都有學者在研究懷舊之情如何創造正面感受,提升我們的自尊,並讓我們更感覺被愛。也就是說,是否能一直幸福可能取決於我們是否能用正面角度來闡釋人生。   我的研究主要在找出快樂記憶的元素。這相當難以啟齒,要追著問陌生人問他的回憶,會被以為是人魔漢尼拔吧?「告訴我妳

的兒時回憶,克莉絲。」我也曾以考古學者的角度問自己這些問題,探索自己的過去,試著找到答案,按圖索驥尋找失落的快樂記憶寶藏。因此,我造訪了在二十年前就已經賣掉的兒時老家,想要了解環境的氣味如何勾起回憶。感謝新屋主在我問出「可以進去聞一聞你家的氣味嗎?」的時候,他沒有當著我的面甩上門。在尋找失落的寶藏時,我也發現了在創造、塑造和喚起兒時回憶時,父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我母親於二十年前過世,而我大半的回憶都跟著母親一起消失了。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其實也是尋找失落亞特蘭提斯的故事──探索消失的記憶。   我想要喚醒、保存這些記憶,因為一個人的身分認同就建立在記憶之上。記憶就像是膠水,讓我們能夠了

解自己,能夠在時間的洪流之中不會漏失一切,一直維持本色;記憶也是人類的超能力,讓我們可以脫掉此時此刻的束縛,來一場時空旅行。記憶不僅塑造我們的為人處事,更影響我們的情緒,也替我們勾勒出未來的藍圖。   蒐集一千個快樂記憶的全球研究   二〇一八年,幸福研究機構針對快樂記憶進行了一項全球性的大規模研究,名稱就叫做「快樂記憶研究」(The Happy Memory Study)。   「請描述一項令你感到快樂的記憶。」這是我們提的問題。我們要找的並非是某一個特定的記憶,所以我們請受訪者寫下當下想到的第一個記憶。   我被受訪者的回應給淹沒了。就我所知,快樂記憶研究是全球目前蒐集最多快樂記憶

資料的研究。   我們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總計超過一千份的回應。這些回應來自七十五個國家,有比利時、巴西、波札那、挪威、尼泊爾、紐西蘭和北威爾斯。快樂記憶就如雪片般飛來。   這些快樂記憶來自地球不同的角落、不同的世代、不同的性別,有的來自悲傷的人,有的來自對人生感到興奮的人。雖然這些快樂記憶來自四面八方,但每一個記憶都能引起我的共鳴。我知道為什麼這些時刻能成為這些人的快樂記憶。我們也許是丹麥人、韓國人或南非人──但首要的是,我們都身而為人。   若進一步研究這些快樂記憶,就會發現這些故事中有些共通點。大家會記得新奇、有意義、能觸動人的情緒,以及震撼感官體驗的事件。   舉例來說,調查

中百分之二十三的快樂記憶是新奇或特別的體驗,像是第一次出國;百分之三十七的記憶是別具意義的事件,如婚禮或孩子出生;百分之六十二的記憶和感官體驗有關,像是其中一名女性看到、聞到、嘗到墨西哥波布拉諾辣椒(poblano),而想起小時候母親總在爐上烤著這種辣椒。   我們也問受訪者覺得自己為什麼會想到這些事件,有百分之七的人表示這些記憶已經變成了故事,或是以紀念品、日記或照片等形式保存了下來。   新奇、特殊的體驗:23%   感官體驗:62%   用心體會的事件:100%   別具意義的事件:37%   情緒體驗:56%   高潮與低谷:22%   已成為可向人述說的故事:36%   外在形式

的紀錄:7%   (註:一個回憶可以同時勾選很多項事件。)   我們收到了人生大日子的回憶:例如結婚典禮、女兒踏出的第一步。   我們收到了平凡小確幸的回憶:陽光照在皮膚上的感受、邊吃酸黃瓜乳酪三明治,邊和老爸一起看足球、在愛人的身邊醒來。   我們收到了人生中各種探險的回憶:乘坐狗雪橇、獨自到義大利旅遊、搬到阿姆斯特丹;也有瘋狂時光的回憶:跳到乾草堆上、玩柳橙做成的大砲、在結冰的湖上用運動鞋開紅酒瓶;也有勝利的回憶:順利通過考試、在勢均力敵的足球比賽中獲得險勝、鼓起勇氣上台,拿著麥克風分享自己寫的作品。   還有些是日常生活的回憶:看著陽光射進窗內、走進書店、下午和媽媽一起邊吃蛋糕邊看

《虛飾外表》(Keeping Up Appearances);有些是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回憶:半夜頂著月光與星光在瑞士的湖裡游泳、在挪威的野外散步、望向一望無際的大蘇爾(Big Sur)──除了自己與太平洋以外,沒有別人;有些是歡樂好時光的回憶:水球大戰、互丟雪球、在無人溜冰場上溜冰;還有些是和親朋好友有關的回憶:愛人即時的擁抱,或是同事知道你最近過得很慘,而替你布置了你的辦公小隔間。   這些回憶是一片片的拼圖,可以解釋快樂時光是由什麼組成、快樂記憶有哪些元素,以及為什麼我們記得某些事情。接下來的章節就要來探討這些元素。   回想快樂的事就會愈快樂   在幸福研究機構的快樂記憶研究中,有

一部分是要探索人是否能藉著回想快樂記憶,來增加當下的幸福感。   我們請受訪者想像一個階梯,底層的數字是零,頂層是十。「假設階梯最頂端對你來說是最美好的人生,最底端是最悲慘的人生,那麼你覺得現在的你是站在階梯上的哪一層?」這個問題反映了一個人的生活滿意度、整體幸福感,也就是長期的幸福,這要非常努力才有辦法提升這方面的滿意度。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中也使用了這個問題。   我們也問受訪者:「你覺得自己現在的快樂程度是多少?零代表『非常不快樂』,十代表『非常快樂』。」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會受到當下是星期幾,當下的天氣,或者發生的事情所影響──過去的回憶也可能

影響作答。   我們發現受訪者描述快樂記憶時使用的字數,和他們當下的快樂之間存在著細小但顯著的關聯。用愈多字描述快樂記憶的人在當下愈快樂。我們無法確知這些人是因為心裡想著快樂記憶所以比較快樂,還是其實是因為比較快樂所以想起快樂記憶。若是心情很好,也許就比較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回答愚蠢科學家的問題。總而言之,這方面仍待未來再深入探究。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我知道現在這個時代充滿分歧,我也不想火上加油,但身為科學家,我認為告知真相是我的責任。讀著大家的快樂記憶,我很難不注意到有十七個人提到他們養的狗,卻只有兩個人提到他們養的貓。這代表什麼呢?嗯……其中一個可以用來解釋的理論是普遍性。如果養

狗的人比養貓的人多,那麼快樂記憶中就比較容易有狗的存在。另一個理論是狗狗最讚。哪一種說法最合理呢?你自己的說法最合理! 推薦序 創造快樂記憶──用儀式感喚起生活的美好時刻   吳娮翎(生活美學作家)   如果說,找到不快樂的源頭才能解決一生的心理問題,那麼找到快樂的回憶,則可以讓自己在生活中得到喘息,《快樂記憶,讓現在更幸福:丹麥幸福研究專家教你打造美好時刻,讓幸福時光永保新鮮》正是一本快樂記憶的指南。   作者不只是分享快樂記憶的美好之處,也用許多名人實例讓我們更貼近快樂記憶,跟著書中的方法,善用感官記憶去記得每個快樂時刻,喜愛香氛的人,可以運用香水去幫助記憶,像是當我開心的時我總是

木質調的香氛,於是木質調的香氣就與快樂有了連結,這樣的方式也可以運用在五感之中,此外,我也喜歡用相片去紀錄快樂時刻,只要看到照片就能想起當時的自己。   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既實用又好讀,每種快樂記憶的方法,都能落實於生活之中,像是書中談到「故事的力量」,作者教我們去回顧最早的童年記憶,心理學家認為,最早的記憶,就是一個人一生神話的開始,不只是早期回憶,人生的「第一次」經驗也總讓人印象深刻。   不只要記得快樂記憶,也要不停創造屬於自己的快樂回憶,作者認為新奇、有趣的事,比較容易被記住,也因此他建議,每年都該去一個從沒去過的地方。   巧合的是,在我人生中領到第一份薪水開始,我就這

麼做了,每年去一個新地方,已然內化成生活的一部分,一開始是有意識的去一個新的地方,到了後來不會刻意記得,去哪裡對我來說,也不是最重要的事,而是我在那個當下順著心走,這些旅程都帶著快樂記憶,即便是在三十歲罹癌的那年,我也在手術前,出發去土耳其,對我來說疾病的痛苦與旅遊的快樂記憶相伴,似乎就沒有那麼辛苦了。   此時此刻,我深感我是快樂記憶的受惠者,人不可能總是快樂,但如果有快樂記憶,難過的時候,喚起快樂記憶,就能感受到溫暖的力量,原來我也曾經笑得那麼開心,原來我也曾經做過冒險的事,原來我不是一直這麼低落的。快樂記憶提醒著我們人生還有不同的樣子,透過閱讀《快樂記憶,讓現在更幸福:丹麥幸福研究專家

教你打造美好時刻,讓幸福時光永保新鮮》,再次感受快樂記憶的神奇魅力。 快樂記憶創造者 陳郁敏(Happier Lab 更快樂實驗所創辦人 )   「請描述你最近的一個快樂記憶。」   你的回答是什麼?我的答案是第一次坐小遊艇從太平洋看都蘭山,從海上隱隱約約的看到我們在半山腰的房子,還看到飛魚躍出水面在陽光下閃出銀白色的光。   我們的生活滿意度,也就是我們的幸福,取決於我們是否擁有美好的回憶。每天都似乎很忙做很多事,努力把每一時刻都填得滿滿的。哪些會變成以後的記憶?在回憶過往的時候,看到的是各種瑕疵與失敗,還是快樂、幸福的好時光呢?或是一片空白?如果是空白的也沒關係,重要的是從今天開始

有意識的重視創造快樂的體驗!   本書作者麥克・威肯是丹麥幸福研究機構的幸福研究員。這本書教我們如何創造並記住歡樂好時光。   最啟發我的是:「未來如何回憶我的人生掌握在今天我如何生活,甚至能夠影響身邊的親友的人生。」我們是主動記憶創造者,不是被動隨機的累積記憶。你可能說旅行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被趴錢包,這種特殊體驗的確是難忘的。但是記憶創造者關注的是自己有意識地創造體驗,而不是被動的等待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   大家最常記得的事件有一些共同點:新奇、有意義、情緒體驗,以及感官體驗的事件。   ・新奇、特殊的體驗:百分之二十三   ・感官體驗:百分之六十二   ・用心體會的事件:百分之百

  ・別具意義的事件:百分之三十七   ・情緒體驗:百分之五十六   ・高潮與低谷:百分之二十二   追求第一次 (Power of the Firsts)   我的好友來台東探訪,我為他創造了兩個第一次。   ・第一次看月昇,我算好時程晚上九點三十分在屋頂等待。火紅的月亮悄悄地浮上水面,由橘紅慢慢變成銀白灑在太平洋上形成一道月河。   ・第一次裸泳,克服羞恥心,赤裸裸的在水中感受完全沒有束縛的自由。   有意識的規劃(Intentional Effort)   每個月月圓的那幾天,我固定會空下來留給與月亮的約會。當然有時候月亮會爽約,躲在厚厚的雲層後面不跟我見面。有時候,月亮會太

早到,太陽還沒下山。   台東是我的第二個家,一有時間我喜歡回台東。不過每年一定會去一個從沒去過的地方。我喜歡探索未知地,可以是異國旅行,也可以是台灣沒去過的地方,雖然安排行程不是一件簡單的差事。上一次去南美洲最南端的巴塔哥尼亞健行,這是我從小就夢想要去的地方。為了觀看費茲洛伊山峰的日出,特別安排凌晨三點開始登山,在刺骨寒風中等待日出。大概六點左右,費茲洛伊尖頂開始被第一縷陽光染紅。隨後,被染紅的區域逐漸向下擴張,延伸到山下的雪坡,整條天際線的岩石表面都被柔和的橘紅色的光所覆蓋。這是整個日出最為壯美的一幕,朱先生和我兩人互相擁抱,感動到說不出話。   我記得去馬來西亞的私人島嶼Pangko

r Laut ,渡假村開幕時聘請已故義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華洛帝為開幕獻唱。為了創造記憶,在海浪聲的伴隨下,我們聽了一整晚帕華洛帝的歌劇。現在只要聽到帕華洛帝的歌聲,我自然就想到這次渡假的美好回憶。   當下的體驗運用愈多種感官: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記憶就會越鮮明。這是需要刻意安排,需要當下用心去感受。情緒反應會使我們對某些體驗、某些片刻的記憶更加深刻,所以創造記憶的藝術其實就是善用情緒螢光筆。   在行動中找到快樂(Happiness  exists in action)   用心在當下創造快樂時光,未來就充滿美好的記憶。如果我沒有預先跟小遊艇主人約定時間,我不會有海上看都蘭山的回憶

,更不會看到飛魚跳躍海面的奇景。  

竹東丘陵活動斷層之古地震及相關活動性研究

為了解決青草湖晚上的問題,作者劉力豪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所進行的的新城斷層古地震研究工作,主要是利用槽溝方法開挖地下剖面,藉由沉積層的觀察了解淺部地層受到斷層作用產生的破裂行為,以推測古地震事件所造成的變形量;另一方面也藉由斷層週邊的數值地形資料了解構造作用對於水系與階地地形的影響,並配合定年方法了解斷層的滑移速率,以推估新城斷層的地震再現週期。經本研究中所進行的河流地形分析。由區域內主要河流的坡降指數觀察,坡降指數高值主要出現在外麓山帶前緣,可能前緣的構造運動仍然活躍;另外坡降差異極大值主要出現在內外麓山帶的界線斷層(軟橋斷層)兩,顯示界線斷層兩側岩層性質的差異對坡降指數影響相當大。而觀察集水區面積高度積分的分布,積分高值主要出現在竹

東丘陵區的青草湖、寶山背斜,及湖口台地東南緣的集水區,由此可知構造抬昇對外麓山帶地區河盆的作用仍然相當明顯。其次是內麓山帶地區,由於本身多屬中新統堅硬岩層,數值也多在0.4以上。其次,由河流彎曲度的觀察,頭前溪、鳳山溪與中港溪等大型的主要流域,在曲流分布上與客雅溪、鹽港溪之類的限制性曲流差異很大。頭前溪、鳳山溪與中港溪等主要流域的曲流主要分布於內麓山帶地區,為受到地層因素控制的矩形水系;而客雅溪與鹽港溪曲流則多集中在外麓山帶前緣,主要屬於下切式曲流。研究區域內五個主要流域分別代表兩種水系型態。鳳山溪、頭前溪及中港溪三者為上游源於內麓山帶地區的大型辨狀河水系,由於集水面積廣、逕流量大,因此中下游

河床的均夷速度相當快。坡降與面積高度積分及河流彎曲度都只有在軟橋斷層以東的內麓山帶中新統地層出現高值,回歸剖面也為均夷河床型態,構造抬昇效應反應不明顯;而客雅溪及鹽港溪兩條流域發源於外麓山帶丘陵區,屬於較晚期生成的河流,因所流經地層為晚上新世以後堆積的鬆軟地層加上新城斷層等前緣斷層的抬昇作用,下切曲流十分發達,主河道兩側也多發育向源侵蝕的支流與蝕溝地形,坡降指數在此兩條流域有較明顯峰值,顯示新竹與新城斷層等前緣斷層的構造抬昇作用可能仍然活躍。本研究的槽溝工作主要位於新竹科學園區西南緣的金山面一帶,共開挖四個槽溝,分別命名為新城1至4號溝。其中在1、2、3號槽溝剖面中所出露的斷層均截切至近地表1

公尺以內的淺部地層,各斷層所紀錄末次古地震事件的垂直變形量分別為:1號槽溝1.8公尺;2號槽溝1.3公尺;3號槽溝1.85公尺。此外在1號槽溝下盤的S1砂層中出現大量可能因地震作用所造成的土壤液化現象,由S1砂層中所採取標本經碳十四測定,年代小於300年。由野外調查工作在頭前溪沿岸受斷層截切的未紅土化階地礫石層中亦採得年代小於300年的樣本。可初步推測新城斷層在近三百年間有活動的跡象。以一號槽溝中所採取之兩個光螢光定年標本作為該地的Lt1階地年代依據,兩標本年代分別為66.9及63.4ka。而Lt1階地在新城斷層兩側的高度差約為85公尺,以此作為Lt1階地堆積後斷層的垂直總變形量,配合階地年代

可推估新城斷層的年抬升速率略大於1.2公厘。假設新城斷層上盤長期的抬昇速率穩定,則可依據此速率反推Lt2、Lt1與Ft2階地的年代,Lt2紅土階地的年代約為4.6萬年,Lt3約為3.1萬年,Ft1約為1.6萬年。與之後在Lt3紅土階地實際採得之兩個樣本比較(陳,2003),該兩標本分別位於新城斷層下盤與上盤的Lt3階地,年代各為3.3萬年與3.8萬年,年代與利用長期抬昇速率所估計的3.1萬年接近,由此推測新城斷層在Lt1階地堆積後的長期抬昇速率大致維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