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時代pt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香水時代ptt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威爾.岡波茲寫的 英國BBC的經典節目 現代藝術的故事:這個作品,為什麼這麼貴?那款設計,到底好在哪裡?經典作品來臺,我該怎麼欣賞?本書讓你笑著看懂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小香水時代滿額贈身體乳沐浴膠】【Jo Malone】2017聖誕 ...也說明:在原因在於【Jo Malone】2017聖誕限量橙花系列組合在各大論壇K島、mobile01、ptt等....論壇目前都非常火,. 所以小的也忍不住想在這邊做個整理^^~.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陳小芬所指導 陳沛瑄的 探討政治人物之自媒體經營及其影響 (2019),提出香水時代pt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政治人物、社群媒體、社會認同理論、涉入程度、社群參與度、態度、支持行為意圖。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顏宏偉所指導 李芳慈的 探討不同發酵策略對於Klebsiella sp. Ana-WS5生產1,3-丙二醇與2,3-丁二醇之影響 (2013),提出因為有 2,3-丁二醇、1,3-丙二醇、乳酸、pH、溶氧量的重點而找出了 香水時代ptt的解答。

最後網站[心得] 幾款阿蒂仙終於被我找到了(還差狂戀苦艾) - Perfume則補充:去年10月29日發文請大家推薦我香水一直有遺憾沒買到冥府之路梵音藏心淘氣 ... 廷巴克圖盲買盲買盲買有點後悔~ 感覺像是上一個時代感的男香味道比較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香水時代pt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英國BBC的經典節目 現代藝術的故事:這個作品,為什麼這麼貴?那款設計,到底好在哪裡?經典作品來臺,我該怎麼欣賞?本書讓你笑著看懂

為了解決香水時代ptt的問題,作者威爾.岡波茲 這樣論述:

(限量全彩版) 誠品藝術設計類排行榜暢銷書、《商業周刊》Alive專題報導, 台藝大指定參考用書, 世界經典作品來臺展出,觀眾都帶這本進場。   ◎莫內、雷諾瓦的創作,為何當年是不入流的「下等」主題?   ◎一個小便盆竟變成大師傑作?故意來亂的竟然價值崇高,道理何在?   ◎明明5歲小孩都畫得出來,為什麼盧梭是大師,我家小孩的畫就不值錢?   ◎印象派到底是美得讓你超有印象?還是模糊得讓你留下壞印象?   ◎畢卡索的畫明明很難辨識,為什麼他堅稱自己「從不畫抽象畫」?   ◎一堆磚頭,為什麼值得讓一個國家級美術館浪費大筆公帑?   為什麼這些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能從原本飽受大家惡劣批評,

變成名留青史的作品?   而且還很貴!   作者威爾‧岡波茲是英國BBC藝術總編,   紐約《創意》(Creativity)雜誌,近年票選岡波茲為全球前50名頂尖創意人士。   他自編自演了一場單人脫口秀,於愛丁堡藝術節締造完售票房佳績。   他用戲謔又不失正經的藝術故事,讓你笑著明白──   這150年來的現代藝術發展,是有脈絡的,絕非無厘頭或是純商業炒作。   讀完本書,你會知道:   ‧哪個畫派拆了貴族畫室和真實生活的牆,讓畫家從此走出戶外?   ‧為什麼塞尚會說:「眼睛看到的,不是為了相信,而是為了提出問題」?畫家看世界跟你哪裡不一樣?   ‧畫壇也有蘇珊大嬸,盧梭40歲才開始

培養週日下午畫畫的嗜好,為何能晉升大師?   ‧為什麼有些名畫尺寸越來越大,如秀拉,有些卻越畫越小?   你可能不知道,現代藝術中的各種流派雖然各有主張、風格迥異,其實是個一脈相承、無法切割的精采故事:   ◎包浩斯講究簡約、品味的現代主義,近百年後的今天仍大受歡迎,達達主義藝術家為什麼反對?(他們什麼都反,所以叫做達達)   ◎達達藝術融入了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催生了超現實主義;達利的畫讓你毛毛的嗎?還有誰的畫讓你看了驚悚?可能就是超現實喔。   ◎古根漢的美術館、美國最偉大畫家波洛克,還有你一定看過卻不知道的羅斯科作品,為什麼都叫做「抽象表現主義」?為什麼這些藝術家多

半是憂鬱的孤獨英雄?   ◎普普藝術超簡單,你一定也會,只要準備剪刀、糨糊和雜誌,不然用過的香水瓶也行。安迪沃荷為什麼這樣也能成為大師?   ◎後現代主義的作品充滿影射和嘲諷,千萬別相信你第一眼看到的東西。如果你感覺被騙,那通常就是……   而這些看似不食人間煙火的藝術,又是如何融入你我的生活之中?   原來,從iPhone機殼到聖羅蘭時裝,從桌燈、座椅,   甚至經典建築施洛德之家、芝加哥摩天樓群……   這些設計,其實都源自於現代藝術──   新造型主義、包浩斯、抽象表現主義、普普藝術、達達主義、極簡主義……   本書涵蓋27個大小流派,重要藝術家超過100人,作品照片共135張,

  不只如此,還為非藝術、設計背景的讀者製作了:   〈現代藝術流派關係圖〉、〈各流派大師藝術主張一覽表〉,   讓你聽完故事,就看懂現代藝術! 推薦者   知名文史工作者、節目主持人/謝哲青   臺大藝術史研究所教授/施靜菲   前臺北當代藝術館館長、嘉義文創園區創意總監/石瑞仁   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所專任教授/傅銘傳   安卓藝術總監、藝評家/李政勇  

香水時代ptt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麻煩大家閱讀一下影片說明 Please read this description before watch the video, thanks!
歡迎打開HD1080開全螢幕看,會有更強笑果哈哈 You can enjoy the video in HD1080p with this video!


"Twinkle" by Girls' Generation - TaeTiSeo
written and produced by Brandon Fraley, Jamelle Fraley, and Javier Solis

The original "Twinkle":http://www.youtube.com/watch?v=JmM04_OgajU


抱歉這次這麼晚才推出COVER作品,因為需要準備的東西比較多,
前置期也花了比較長的時間,感謝大家的等待:)
先特別感謝曾演出「一頁台北」「向前走向愛走」的新銳演員姜康哲客串演出!
上週五他主演的新片「寶米恰恰」也上映了!歡迎大家進戲院支持好國片:)
寶米恰恰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chachafortwins

先謝謝所有幫忙我的人,我真的無限感激,
為了這個荒謬作品陪我赴湯蹈火,真的只能說謝謝,
影片後面有我影片史上最長感謝名單哈哈哈!

這次的MV雖然是拍少時的子團,但所有格局都放大了,
可能是回台灣之後的第一支復出作,所以想當然爾不能馬虎,
但求進步的心卻一直都有,這是確定的,
為了一個明確目標不斷的有動力成長,對我來說無比重要。

花了最多製作費,
動用最多的演員,
麻煩最多人幫忙,
換了最多套衣服,
準備了最多場景,
甚至還買髮捲剪假髮手工訂做衣服,
設計商標作假香水找了可愛狗狗助陣,
忙了一大圈就只希望這個五分多鐘的MV能更好。

以前是希望能夠讓更多人認識少時,
現在是希望能透過少時讓世界認識台灣。

所有荒謬的夢想都有實現的價值,
僅以Twinkle祝福所有離開學校的人,
不要徬徨無助,每個人都會有發光的可能:)

至於Paparazzi,先讓我休息一下吧!




Special Thanks to....

(Cast)
女孩 The Girl:
蘇怡嘉 Allison Su

舞者Dancers:
陳霆瑋 Eddie Chen
謝旅揚 Susan Hsieh
范軒 Hsuan Fang
張詠齊 Iris Chang
周以欣 Crystal Chou
潘珮汶 Prawn Pan
余庭歡 Ting-Huan, Yu

攝影師Photographers:
姜康哲 Paul Chiang
張子謙 Malte Chang
李育青 Amazon Lee
李志強 Ricky Lee
張心宇 Angel Chang
周建宏 Victor Chou
高雄一 Richard Kao
潘建民 Peter Pan
葉曉芳 LittleFun Yeh
批踢踢板友夏多 Shivaeye from PTT
批踢踢板友Toheart Lioninformat from PTT

狗狗 The Dog:
蘇馬分 Malfoy Su

過路男孩 Passing Boys:
甘智宇 Andy Kan
吳季恩 GN Wu
周建宏 Victor Chou

(Staff)
攝影 Cinemagraphy:
梁鈺杰 Eugene Liang (UG)
吳岱芸 Doris Wu
陳彥伶 Lala Chen
周建宏 Victor Chou
潘珮汶 Prawn Pan
蘇怡嘉 Allison Su
葉力寧 Leni Yeh
陳泓瑞 Ray Chen
李依庭 Echo Lee
陳慧芸 Harriet Chen

服裝設計&製作 Costume:
葉思辰 Sammi Yeh
周欣穎 Besty Chou
施元翔 Randy Shih

歌詞翻譯 Lyrics Translation:
梁覺涵 Berry Liang


蘇靖英 Michelle Su
高柏諺 A-mei Gao
張雁常 Dorothy Chang
林容安 Anna Lin
蕭逸凡 Amber Hsiao
王韵心 Marjorie Wang
吳 霞 Xia Wu
林湧竣 Jun Lin
林子元 Bernado Lin
溫澤元 Lars Wen
白桂馨 Kuei-Hsin, Bai
吳庭寬 Sergei Wu
伍瑩純 Maggie Wu
潘珮瑄 Peggy Pan
林祉齡 Sandy Lin
顏睿萱 Cindy Yen

陳凰鳳老師 Co Phuong
阮蓮香老師 Co Huong
蕭媛齡助教 Monica Hsiao
政大傳播學院 NCCU college of Comm
政大傳播學程 NCCU CCUDP
政大影音實驗室 NCCU AVLab
政大之聲 VNCCU
政大新聞館 NCCU Jour. Building
政大藝文中心 NCCU Art Center
政大創意實驗室 NCCU
台大戲劇學系 NTU Drama
台北市捷運局 Metro Taipei
批踢踢少時板 PTT_SNSD
SM娛樂公司 SM Entertainment
每一位不小心入鏡的人 Everyone in this video



我親愛的家人 My Family



當然,還要謝謝少女時代
of course I need to thank Girls' Generation


Facebook page of UG:
http://www.facebook.com/UGisHOT

探討政治人物之自媒體經營及其影響

為了解決香水時代ptt的問題,作者陳沛瑄 這樣論述:

近年來公民意識的覺醒,人們以充份且平等參與的方式,去決定集體的事務(如:投票)。因此,對於政治人物而言,民眾對於政治人物的態度是值得關心與思考的。然而民眾「對政治的興趣」及「對社群的興趣」是影響其對政治人物態度的前因面向。因此,本研究擬以有觀看或關注政治人物的社群平台之民眾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對政治的興趣(包含,認同、涉入)」、「對社群的興趣(包含,認同及參與)」、「態度」及「支持」間的關係。本研究採封閉式問卷調查法,針對有觀看或關注政治人物的社群平台之民眾作為研究對象,以Google表單來製作網路問卷,透過Google表單問卷的連結發放至討論台灣政治相關議題之社團,而裡面包括藍、綠以及無色

彩政黨的成員都有,另外,也分享至Line群組、請親朋好友幫忙轉發等。本研究正式問卷於2019/12/16至2019/12/30發放,總共回收488份,有效問卷340份。研究結果發現:(1)「對政治人物的認同」會正向影響「對社群的認同」;「對政治人物的涉入」會正向影響「對社群的參與」。(2)「對政治人物的認同」及「對政治人物的涉入」皆會正向影響「態度」(3) 「對政治人物的認同」對「支持度」無顯著影響;「對政治人物的涉入」會正向影響「支持度」。(4)「對社群的認同」會正向影響「態度」;「對社群的參與」對「態度」無顯著影響。(5)「對社群的認同」及「對社群的參與」皆會正向影響「支持度」。(6)「態

度」會正向影響「支持度」。最後,希望研究結果在學術方面能提供政治人物態度相關研究之實證貢獻;在管理實務方面,則希望做為政治人物經營社群網站之參考,進而提升民眾對其之態度,以影響對其之支持度。

探討不同發酵策略對於Klebsiella sp. Ana-WS5生產1,3-丙二醇與2,3-丁二醇之影響

為了解決香水時代ptt的問題,作者李芳慈 這樣論述:

探討不同發酵策略對於Klebsiella sp. Ana-WS5生產1,3-丙二醇與2,3-丁二醇之影響研究生:李芳慈指導老師:顏宏偉摘要--本研究為探討利用不同碳源培養Klebsiella sp. Ana-WS5以同時生產2,3-丁二醇(BDO)和1,3-丙二醇(PDO),並嘗試利用不同發酵控制增加BDO與PDO之生產濃度。根據搖瓶批次實驗的結果發現,以甘油 (70 g/L)為單一碳源生產BDO (21.7 g/L)與PDO (10.3 g/L)的效果較佳;以粗甘油 (70 g/L)為單一碳源時,會使菌體濃度下降 (2.2 g/L),但其培養基經發酵後pH均能維持高於5.0,有助於PDO合

成 (14.9 g/L);而以相同濃度的混合碳源 (甘油與葡萄糖,濃度分別為50 g/L、20 g/L)反而會導致BDO (5.9 g/L)與PDO (2.1 g/L)產物濃度下降;先前的文獻指出,培養基中添加醋酸有助於BDO的生產;本實驗研究結果發現添加乳酸具有類似醋酸添加的效果,亦可以提升同時生產的BDO與PDO,並且添加10 g/L的乳酸能有效地提升30 %的Total Diols產量 (30.8 g/L至39.4 g/L)。包埋法固定化細胞培養,凝膠球粒徑較小 (1.3 mm)有助產物的生產;不同凝膠球顆粒數因為pH過低的影響,無明顯的差別;重複批次實驗可以有效的重複三次,BDO和PD

O均能維持約20 g/L、11 g/L;連續式放大培養BDO、PDO生產速率分別是0.27 g/Lh、0.20 g/Lh,產率分別為0.29 g/g、0.54 g/g。細胞固定化對產物的生產沒有特別的提升效果,但有利進行重複批次實驗。不同溶氧量對菌體生長及BDO與PDO生產也有不同影響,高溶氧批次發酵,有助於菌體生長 (2.8 g/L)、提高BDO的濃度 (30.1 g/L)、生產速率 (0.42 g/Lh)、產率 (0.43 g/g);低溶氧批次發酵反而有利於PDO的生產,提升PDO濃度 (17.2 g/L)、生產速率 (0.13 g/Lh)、產率 (0.59 g/g)。固定pH 7.0的策

略,能單獨提升PDO的最大濃度 (25.0 g/L)、生產速率 (0.33 g/Lh)約為控制組 (無pH調整)兩倍之多;雖然在探討固定時間間距調整pH (12 hr、24 hr)之批次策略無法有效提升BDO及PDO之最大濃度,但相對於控制組生產速率方面卻有大幅度的增加,BDO (0.21 g/Lh)、PDO (0.42 g/Lh);固定時間間距調整pH (24 hr)之間隔式饋料批次策略皆在Total Diols的最大濃度 (74.3 g/L)、反應速率 (0.83 g/Lh)有相當的提升,連續式饋料能改善間隔式饋料產物延遲生產的問題,但對產物的生產沒有明顯的影響。氣舉式發酵槽具有較好的溶氧

速率且無機械攪拌葉片之剪切力的產生,相對於攪拌式發酵槽,有利於菌體的生長 (3.0 g/L)與BDO (22.2 g/L)的生產。總結,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以Klebsiella sp. Ana-WS5 生產BDO和PDO對於發酵液中溶氧量、pH的變化、發酵槽型式是相當敏感的,細胞固定化培養則有利於重複批次實驗。此外,乳酸添加、溶氧的改變、固定時間間隔調整pH之饋料批次實驗皆是簡單又有效的方式作為提高BDO和PDO生產的發酵策略。關鍵字:2,3-丁二醇、1,3-丙二醇、乳酸、pH、溶氧量一、緒論1-1 前言當今石化能源涵蓋了生活中的食衣住行,石化能源與現代人類生活已密不可分。人口的急速增加、工業

科技的快速發展導致對石化能源的需求量高度成長。國際能源情勢方面,於二十一世紀中石油、天然氣、煤炭等石化燃料即將枯竭,但人類的需求量仍然持續增加,因此價格也不斷攀升。而高度依賴石化能源,對地球環境也帶來極大影響,例如溫室效應、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等,因此開發替代再生能源將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之一。全球石化燃料的日益短缺、價格飆漲,受限於此天然資源的問題,非石化原料來源的綠色化學品,將是未來重要的化學品來源。因此利用微生物發酵法生產化學品已逐漸引起關注。1-2 研究動機本研究所使用的菌株Klebsiella sp. Ana-WS5為能同時生產2,3-丁二醇(BDO)和1,3-丙二醇(PDO),故利用

不同的碳源與不同的發酵策略對於產物BDO與PDO的分布進行一連串的研究,所使用的發酵策略有(1)溶氧、(2)固定pH、(3)固定時間間距調整pH。另外,文獻指出於培養基中添加醋酸、乙醇能有效提升產物產量,本研究則為添加亦為副產物的乳酸,以觀察其對產物的影響。為了有效地重複使用微生物細胞,利用載體為海藻酸鈉之包埋法進行細胞固定化,並探討不同固定化條件對於產物生產的影響。二、文獻回顧2-1 BDO介紹BDO的開發起始於1906年,由Harden和Walpole首次利用微生物轉換法以Klebsiella pneumonia生產 (Harden and Walpole, 1906)。如今石化燃料的短

缺,石油價格不斷的上升,以微生物發酵法生產BDO再次受到重視。BDO,C4H10O2,分子量90.12,無色結晶固體或黏稠液體,溶點23~27 ℃,沸點179~182 ℃,密度為1.05 g/cm3,燃燒值為27198 J/g,能溶於水、醇和醚類。BDO應用相當廣泛,應用範圍有燃料、化工、食品、燃料、醫學、交通等多種領域中。例如BDO具有高燃燒值,是一種極具價值的液體燃料可以作為航空燃料;具有較低凝固點的特性可用作抗凍劑。另外,也可以應用於化妝品、香水、藥物載體、染料、印刷油墨、炸藥等 (Garg and Jain, 1995;Syu, 2001)。目前的生產BDO主要分為兩種方法,一是化學合

成法,但化學合成法有其缺點為必須在高溫高壓高單價觸媒的環境下進行合成,成本較高,又因BDO結較為複雜,相對的困難度也會提升。而用微生物發酵法來生產BDO,其優點為操作會比較簡單,且可以利用工業廢料當成營養源,成本也會降低,亦符合現在所提倡的綠色化工,所以微生物發酵法是現在生產BDO較受歡迎的方法 (Wong et al., 2012)。2-2 PDO介紹 PDO是已知最古老的發酵產物之一,它早在1881年由August Freund以Clostridium pasteurianum加入含有甘油的混合培養基發酵生產而得的中間體化合物,一種可直接利用微生物轉化合成之非石化來源之綠色化學品 (B

iebl et al., 1998;Reimann et al., 1998)。PDO,分子式C3H8O2,分子量76.09 ,無色或淡黃色的黏稠液體,略有刺激的味道,溶點-32 ℃,沸點214 ℃,密度為1.053 g/cm3,與水、乙醇、丙酮等多種溶劑互溶。PDO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且不具毒性,是一種重要化工和醫藥中間體原料,可廣泛應用於多種不同產業領域,如高分子、化妝品、食品與醫藥等產業。同時PDO,更是合成新型聚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的主要單體之一,如圖2-3,PTT具有許多獨特的性質,因此受到國際的廣泛重視 (Biebl et al., 1999;Kurian, 2005)

。生產PDO目前有兩種方法,分別為化學合成法和微生物發酵法。化學合成法,缺點是副產物多、選擇性差、操作條件需高溫高壓、所利用的化學原料均為不可再生的石油或煤碳資源;而微生物發酵法,選擇性高、操作條件溫和、原料可用再生的農產品或工業廢料粗甘油等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所以越來越受重視。2-3 BDO與PDO代謝路徑圖一為微生物發酵的代謝路徑圖。由圖可發現以甘油為碳源時,代謝產物包含PDO、BDO、乙醇、醋酸、乳酸、琥珀酸,其中PDO通常是甘油發酵的主要產物。研究指出,利用Klebsiella sp.進行甘油發酵的期間,隨著pH減少醋酸的形成會被BDO形成所取代,使得BDO也成為較為主要的產物之一

。圖2-1 產物代謝路徑圖2-4 細胞固定化介紹微生物固定化技術使利用物理或化學程序將微生物定位於特定空間區域中,並使其保持活性,可維持較高的菌體濃度及加快生產速度 (Idris et al., 2006)。具有反應速度快、不易受汙染、產物分離容易、穩定性高、可重複利用等優點。依照固定載體和作用方式不同可分為五種類型:吸附法、交聯法、包埋法、包覆法、共價鍵結法。微生物最常用的方法為包埋法,是將微生物置於天然高分子多醣類或高分子凝膠中,使微生物固定化。其優點有成型方便、對細胞活性影響小、可以製作成各種形狀等 (Sun, 1998)。載體材料的選擇對微生物固定化發酵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理想的固定

化載體應該為穩定性高、對微生物無毒性、質傳性能良好、不易被微生物分解、機械強度高、使用壽命長、價格低廉等。目前,微生物發酵最常使用的固定化包埋法使用的載體材料有瓊脂、海藻酸鈉、聚乙烯醇、聚丙烯醯氨、聚乙烯乙二醇、具丙烯酸等凝膠。其中,海藻酸鈉是由褐藻提取的多醣,故其價格低廉、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固化、成型方便,是目前使用最廣、研究最多的固定化載體。2-5 影響BDO、PDO產量因素(1) 溶氧量發酵液中的溶氧濃度對微生物的生長和產物BDO、PDO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發酵過程中,菌體必須要有適當的無菌空氣才能繁殖和累積代謝物,不同菌種生長、不同代謝路徑所需要的溶氧量都是不相同的,所以研究反應

器內溶氧量對發酵的影響及對代謝產物生產效率、產量是非常重要(Zhang et al., 2007)。Klebsieblla sp.為兼性厭氧菌,由上述可知在好氧和厭氧條件下分別利用兩種不同的途徑代謝甘油能分別得到其主要的代謝產物,在好氧的條件下,甘油代謝由3-磷酸甘油操縱子 (glp)調控;甘油在依賴ATP的甘油激酶催化下磷酸化,生成3-磷酸甘油,3-磷酸甘油在甘油脫氫酶作用下轉化為磷酸二羟丙酮進入酵解途徑,進而生成BDO;在厭氧條件下,甘油的代謝主要由二羟丙酮 (dha)調控,分別為氧化和還原兩條途徑,在氧化途徑,甘油在依賴NAD+的脫氫酶的催化下脫氫轉變為二羟丙酮,二羟丙酮在二羟丙酮激酶的

作用下磷酸化為磷酸二羟丙酮,進而進入酵解途徑生成BDO、乳酸、甲酸、乙醇等代謝副產物。在還原路徑中甘油則是以在甘油脫水酶的作用下轉變為甘油3-羥基丙醛,然後利用氧化還原途徑生產的NADH,在依賴於NADH的1,3¬-PDO-NAD氧化還原酶的作用下生成PDO。GDHt是催化甘油轉化生成PDO代谢途徑中的關键限速酶,因此,後續將可以使用GDHt之酶活性監測不同發酵策略對PDO合成的影響(Wong et al., 2011)。(2) pH發酵液的pH值對BDO、PDO生成途徑的影響作用是非常大的。這是因為BDO生產是一個多副產物的途徑,每種副產物生成途徑的相關酵素最適合的pH並不一致,因此發酵過

成中pH不僅會影響細菌的生長還會影響細菌的代謝過程。微生物以甘油為碳源發酵生產PDO的過程中,經由pH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的增加甘油的轉化率和控制副產物生產。目前PDO的發酵生產主要都採用間歇性的發酵過程,隨著甘油濃度的降低及產物PDO的累積,使菌體的生長速度逐漸緩慢,產生嚴重的產物抑制效應 (Ji et al.,2007)。所以可以利用發酵過程中pH的波動加上分批饋料的方式,因為發酵過程中當PDO逐漸增加時,菌體生長的環境也隨著改變,以至於菌體的生長速率下降,使副產物的產量隨之增加,所以將pH維持於中性可以維持菌體的生長速率,也可以降低副產物的大量產生。所以運用此策略可以提高PDO的最終濃度、

提高甘油的轉化率、抑制副產物的生產。無控制pH值的發酵過程中24小時內的pH值自然地快速下降至低點,此過程pH值差約3.5~4.0,此pH的快速下降是由於BDO和酸類的生成。強迫pH值的波動之方法是利用固定時間間距調整pH值,然而發酵液會自發性的降回低點,使發酵過程中能模仿自然發酵中的pH值變化,pH值能於明確的時間間距中不斷震盪。此新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BDO和PDO的生產及增加甘油的利用率(Petrov et al., 2010)。本實驗將於固定時間間距 (12 hr、24 hr)將pH值調整至7.0以觀察BDO和PDO之生產變化。(3) 添加醋酸、乙醇的影響文獻曾提出在發酵液中添加醋酸、

乙醇可以有效的提升甘油的利用率和BDO產量的提升,由圖2-1的甘油代謝路徑圖可以發現甘油經由甘油脫氫酶催化作用後可以代謝出BDO、琥珀酸、乳酸、醋酸、乙醇等代謝產物,因此在發酵液中各別添加副產物少量醋酸、乙醇,發現能在甘油代謝過程中產生產物抑制效應,使碳流減少利用於生產此兩種副產物,進而有效利用於BDO的生產 (Zeng e tal., 1990)。本次實驗也是利用此原理,在發酵液中添加亦為副產物的乳酸並測試添加不同濃度的乳酸對BDO與PDO生產的影響。三、材料與方法3-1 實驗材料3-1-1 實驗菌種本實驗所採用的菌株Klebsiella sp. Ana-WS5,具有發酵生產二醇類的能力,

由國立成功大學化工系張嘉修教授所提供。此菌株篩選於國立成功大學實驗所高效率生物消化系統中的污泥,經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圖3.1)與Genbank鑑定後確定菌株種類為Klebsiebllasp.,並命名為Klebsieblla sp. Ana-WS5。圖3-1 Klebsiella sp. Ana-WS53-2 實驗架構圖3-2 實驗架構Ⅰ (懸浮培養)圖3-3 實驗架構Ⅱ (固定化培養)四、結果與討論4-1 搖瓶批次發酵程序(Flask Experiments)4-1-1 不同碳源之影響此實驗為探討不同碳源對於菌體生長及BDO與PDO產量之影響。由圖4-1得知,菌體濃度以甘油為碳源時

最高,約2.3 g/L。BDO以葡萄糖為碳源時產量最高,PDO、Total Diols以甘油為碳源時最高,由於甘油能同時生產BDO與PDO,而葡萄糖主要為生產BDO。以甘油當作碳源,能得到較高的菌體濃度且由代謝路徑可知利用不同發酵策略能分別生產較高BDO與PDO。且由於現今生質柴油產量日益增加,其副產物粗甘油也大量的生產,未來以粗甘油為替代碳源將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因此,選定甘油當作後續培養所使用的碳源。圖4-1 不同碳源對菌體生長及產物產量之影響4-1-2 添加不同乳酸濃度之影響文獻指出,當以Klebsiellasp.生產BDO時,若在培養基中添加少許的代謝副產物醋酸或乙醇,會使BDO的產量有

所提升。所以本次實驗為探討添加亦是代謝副產物的乳酸在不同濃度下對菌體生長及BDO與PDO產量之影響。由圖4-2可知,效果以添加10 g/L為最好,較控制組高出30%,其BDO、PDO、Total Diols分別為26.3 g/L、10.8 g/L、37.1 g/L。此結果由圖2-1甘油代謝路徑推測當培養基中添加乳酸,由於產物濃度效應而使甘油代謝路徑向BDO,故提高BDO的產量。圖4-2 添加不同濃度的乳酸對菌體生長及BDO與PDO產量之影響4-1-3 細胞固定化之重複批次實驗本次實驗探討以海藻酸鈉為固定化載體的固定化細胞進行Repeated-Batch實驗對BDO與PDO產量之影響,每一次批次

以96小時為一個循環。由圖4-3所示,固定化細胞在第一批次到第三批次發酵實驗中,雖然主要代謝產物的產量有略微的下降,但BDO和PDO的產量分別都可以維持在20 g/L、11 g/L左右。但在第四批次實驗,凝膠球會開始破裂使菌體流出凝膠球外,推測凝膠球破裂後浸泡於培養基中,造成培養基的改變加上菌體的活性降低,導致主要代謝產物的產量下降。圖4-3 細胞固定化之重複批次實驗對BDO與PDO產量之影響4-2 5-L攪拌式發酵槽批次程序 (Batch)4-2-1 控制溶氧量之影響溶氧量高低會影響菌體的生長與甘油代謝路徑,本次實驗控制溶氧量於高DO值(70 ± 10%)與低DO值(10 ± 10%)之批

次發酵策略,來探討不同的溶氧發酵策略對菌體生長及BDO與PDO產量之影響。由圖4-4所示,在高溶氧策略下,細胞能快速生長並得到較高的菌體濃度2.7 g/L而低溶氧時的菌體濃度僅達1.7 g/L且在主要代謝產物BDO方面,高溶氧發酵和控制組的最大濃度幾乎相同約30.3 g/L,但其BDO的生產速率為0.42 g/Lh遠大於控制組的0.16 g/Lh,約2.6倍之多;於PDO方面,反而於低溶氧的狀態下是較有利於Klebsiella sp.生產PDO,因為其PDO生產速率可達0.27g/Lh是控制組0.12 g/Lh的兩倍左右。由表4-29可發現,由高低溶氧的發酵策略可以使同時生產PDO和BDO的K

lebsiella sp.對生產其中的某一產物選擇性較大,提高其中一個產物的生產量同時降低另一個代謝產物的生產,更有助於後續分離純化的步驟。圖4-4 控制溶氧量之比較4-2-2 固定pH值之影響文獻指出pH值控制於6.0~7.0是較適合Klebsiella sp.生長(Jiet al., 2011)。因此本次實驗分別將pH值控制於6.0、7.0,探討不同的pH值發酵策略對於菌體生長及BDO與PDO產量之影響,由圖4-5可發現,將pH固定於6.0、7.0時,菌體濃度最高為pH固定於7.0。固定pH會使PDO的產量和生產速率明顯的提升。當發酵過程中pH均固定於7.0時,PDO的最大濃度與生產速率能

提升至25.0 g/L、0.33g/Lh;但在BDO方面固定pH值之發酵策略無法對產量或生產速率有所幫助。雖然此方法不利於BDO的生產,但對於菌體生長和PDO生產方面卻是有不錯的進展。圖4-5 固定pH之比較4-2-3 固定時間間距調整pH之批次發酵實驗本次實驗將仿效控制組pH自然快速下降的變化來測試產物產量和生產速率的影響。培養並利用5N NaOH在固定時間間距分別為12小時和24小時調整槽內發酵液的pH值,調整為7.0,直到pH不再下降至7.0以下。由圖4-6可以發現,當pH被調整為7.0之後12小時之內即又下降,所以此方法可以有效地強迫pH產生震盪變化。實驗結果如圖4-28所示,此強迫p

H來回震盪的方法確實可以提升BDO的生產速率,但依舊無法提高BDO的產量,推測是因為碳源甘油快速地被消耗,以至於產量無法繼續提升;PDO方面,此方法跟固定pH值一樣有利於PDO的生產,甚至效果更好。比較兩種不同時間間距所得到的數據,在主要代謝產物方面,以24小時調整一次的效果比12小時調整一次較佳,因為pH值12小時內掉回5.0以下,在pH維持 5.0以下的時間會長達12小時,此環境是有利於BDO的生長,所以BDO的產量會較好。因此pH的強迫震盪是可以有效刺激BDO、PDO,提升生產速率,而不同的pH環境,更可以提升各別的產量。圖4-6 固定時間間距調整pH之比較4-3 5-L攪拌式發酵槽饋

料批次程序 (Fed-batch)4-3-1 固定時間間距調整pH之饋料批次發酵實驗由4-2-3批次實驗得到每24小時調整pH至7.0可有效的提升BDO、PDO的生產速率,但因為碳源在96小時內快速消耗,以致無法持續提升BDO的產量。因此本實驗以每24小時調整pH值之間隔式饋料批次發酵策略來改善主要代謝產物產量不佳的問題。但間隔式饋料是具有產物延遲累積的問題,並用連續式饋料作為改善。由圖4-30可會發現連續式饋料確實可改善產物延遲累積的問題,且饋料批次也能以提升主要代謝產物產量,BDO的最大濃度由14.3 g/L 增加至20 g/L,PDO也更從30.1 g/L提升至54.8 g/L。。圖4-

7 饋料批次之比較五、結論由搖瓶實驗可知,甘油可以提高菌體濃度且得到較好的Total Diols。在培養基中添加乳酸能有效提升Total Diols約30 %。而包埋法之固定化細胞重複批次實驗可以重複四次批次實驗,前三次批次BDO和PDO都可以維持在20 g/L、11 g/L;第四次批次凝膠球則會破裂。細胞固定化對產物的生產沒有提升效果但有利進行微生物細胞重複利用。5-L攪拌式發酵槽批次發酵之溶氧實驗中,高溶氧,可以獲得細胞較高的菌數量2.8 g/L、提高BDO的最大濃度30.1 g/L、生產速率0.42 g/Lh、產率0.43 g/g;低溶氧批次發酵反而有利於PDO的生產,最大濃度17.2

g/L、生產速率0.13 g/Lh、產率0.59 g/g;固定pH實驗,以pH值控制於7.0時可得較高的菌體濃度2.8 g/L、PDO的產量和生產速率明顯的提升至25.0 g/L、0.33g/Lh;固定時間間距調整pH至7.0實驗,以每24小時調整pH值至7.0相對於固定pH 7.0可有效提升BDO的生產速率(由0.13提升至0.20 g/Lh),此方法跟固定pH值一樣有利於PDO的生產,甚至效果更好。5-L攪拌式發酵槽饋料批次發酵之固定時間間距調整pH至7.0實驗,強迫性的pH震盪有助菌體的活性,發酵液中pH的改變也可以改變甘油的代謝路徑進而提高BDO、PDO生長速率 (0.20 g/Lh、

0.42 g/Lh),之後再利用饋料的方式,來促進BDO、PDO (20.0 g/L、54.8 g/L)產量;而兩種不同的饋料方式,差別僅於連續式饋料批次可以改善間隔式饋料批次時產物延遲生產的問題,對產物的產量並無明顯影響。參考文獻Biebl H., Zeng A.P., Menzel K., Deckwer W.D., (1998). Fermentation of glycerol to 1,3-propanediol and 2,3-butanediol byKlebsiella pneumonia. ApplMicrobiolBiotechnol, 50:24-29.Biebl H.,

Menzel K., Zeng A.P., Deckwer W.D., (1999). Microbial production of 1,3-propanediol. ApplMicrobiolBiotechnol, 52:289-297.Grover B.P., Garg S.K., Verma J., (1990). Production of 2,3-butanediol from wood hydrolysatebyKlebsiella pneumonia. World J. MicrobiolBiotechnol,6:328-332.Harden A., Walpole G.S.

, (1906). 2,3-Butylene glycol fermentation byAerobacter aerogenes. Proc. Royal Soc, 77: 399-405.Idris A.,Suzana W., (2007). Effect of sodium alginate concentration, bead diameter, initial pH and temperature on lactic acid production from pineapple waste using immobilized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P

rocess Biochemistry, 41:1117-1123.Kurian J.V., (2005). A new polymer platform for the future-Sorona from corn derived 1,3-propanediol. J Polym Environ,44:857-862.Petrova P., Petrov K., Beschkov V., (2009).Production of 1, 3-propanediol from glycerol by newly isolated strains of Klebsiellapneumonia.C

ompt Rend AcadBulgSci, 62:233-242.Petrov K. and Petrov P., (2010). Enhanced production of 2,3-butanediol from glycerolby forced pH fluctuations.ApplMicrobiolBiotechnol, 87:943-949.Reimann A., Biebl H., Deckwer W.D., (1998). Production of 1,3-propanediol by Clostridium butyricumin continuous culture

withcell recycling. ApplMicrobiolBiotechnol, 49: 359-363.Sun Y., Begum A.A., Sadi S., (1992). Production of L(+)-lactic acid from glucose and starch by gamma-ray-induced polymerization.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74:379-383.Syu M.J., (2001). Biological production of 2,3-butanediol. ApplMicrob

iolBiotechnol, 55:10-18.Wong C.L.,Huang C.C., Chen W.M., Chang J.S., (2011). Converting crude glycerol to 1,3-propandiol using resting and immobilizedKlebsiellasp. HE-2 cells.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58:177-183.Wong C.L.,Huang C.C., Lu W.B., Chang J.S., (2012). Producing 2,3-Butanediol from

agricultural waste using an indigenous Klebsiella sp. Zmd30 strai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69: 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