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三民區媽祖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另外網站鼎山街也說明:地點:三民區鼎山街(朝天宮媽祖廟旁邊) (衛生所隔壁) 高雄市三民區鼎山街664號, ... 鍋醬平價小火鍋, 廟口羊肉店, 辣麻麻百味雞煲干鍋火鍋, 北大港原盅燉鴨湯,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林承緯所指導 黃偉強的 北港進香文化之研究 (2017),提出高雄三民區媽祖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北港朝天宮、北港進香、媽祖信仰、社會關係、進香文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劉正元所指導 莊仁誠的 旗津區廣濟宮之地方感建構 (2012),提出因為有 旗津、中洲仔、廣濟宮、地方感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雄三民區媽祖廟的解答。

最後網站媽祖廟走透透~高雄市媽祖廟(三)三民區,大寮區 - 藥師家則補充:高雄 市媽祖廟(三):三民區,大寮區,大樹區,仁武區高雄市三民區港安宮(湄州天上聖母行宮)地址:高雄市三民區正忠路204號電話:073953529民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三民區媽祖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北港進香文化之研究

為了解決高雄三民區媽祖廟的問題,作者黃偉強 這樣論述:

「北港進香」為雲林縣文化資產,是臺灣媽祖信仰文化中,從清代開始發展,範圍影響全臺,且相當受到信徒重視的宗教活動,數以萬計的信徒湧入北港,交織成豐富多彩的進香文化。本研究首先以歷史脈絡為基底,藉由爬梳歷史文獻與現代的田野觀察,探討清代至現代的進香文化發展。其次以朝天宮為田野基地,針對往來的進香團訪談,進而向外追蹤,跟隨至當地調查,透過兩地的參與觀察與訪談,採錄各區域不同的進香風俗文化。第三則關注於北港社會與進香團的互動,探討社會團體、商業、陣頭與進香團所產生的連結。最終以筆者實際參與推動「北港進香」登錄為雲林縣法定無形文化資產的過程與討論作結,論述推動目的與過程。本文設定三個研究目標。第一,探

討北港進香的歷史發展與變遷,呈現北港進香各個時代不同的風貌與進程;第二,針對臺灣各地的北港進香團實地考察。本文以臺灣行政地理劃分為四區,再詳及各縣市的進香概況;第三,北港鎮民與進香團長久以來的互動而促成的文化交流。透過此三個目標的研究企圖對「北港進香」有著全面性的了解。

旗津區廣濟宮之地方感建構

為了解決高雄三民區媽祖廟的問題,作者莊仁誠 這樣論述:

  本文採個案式研究,以地方感為切入向度,探討旗津區廣濟宮於中洲仔地區,如何居於地方信仰中心之地位,建構在地的地方感。  廣濟宮創建於西元1737年(乾隆2年),原主神天上聖母分靈自旗後天后宮,形成以同一香火為基礎的媽祖信仰,分據旗津南、北兩端聚落的祭祀背景。然隨著聚落間的發展與分化,加深了雙方的矛盾情結,而為往後的地方切割,埋下了伏筆。直至日治大正年間,在旗後的一場廟會慶典中,因意見相左而彼此交惡,形成了兩方於廟會活動互不干涉的局面。  與母廟斷絕關係後的廣濟宮,則透過一系列的實踐,轉化自身的香火性質,以及確立與旗後在地域空間上的切割,主要作為有以下五個項目:(1)主神易位(2)另尋香火廟

(3)堅守遶境範圍(4)再現及承載地方記憶(5)地方參與的循環與流動透過上述的實踐,廣濟宮擺脫了原屈居人下的子廟身分,並形成與旗後之間具信仰、聚落張力關係的宗教及文化性地景,地方於焉形成;伴隨地方感建構而來的歸屬與認同發展,亦由此開展。  在旗津的相關研究中,多聚焦於旗後地區,少有以南端中洲仔聚落群為主體之專論。身為在地居民的筆者,則期盼透過本文的論述,為旗津南方的在地文化,提供記錄與發聲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