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觀音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鳳山觀音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廣澤尊王文化的境內與跨境傳播 和國立臺灣文學館,江昺崙,林運鴻,張怡寧的 文協一百點:臺灣真有力地景指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鳳山龍山寺介紹 - 天然養生堂也說明:鳳山 龍山寺創建年代,缺乏正式考證依據,有說在康熙末年,或乾隆初年。 ... 奉祀,並沿用祖廟龍山寺名稱;因主祀觀音菩薩,地方上亦有稱「觀音寺」。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唐山出版社 和蔚藍文化所出版 。

輔仁大學 宗教學系 鄭志明所指導 沈家弘的 當代臺灣佛教施食儀軌研究:以《大甘露門施食要集》為例 (2021),提出鳳山觀音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甘露門施食要集、佛教儀式、施食、法華寺、劉智雄(劉祖基)、釋真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 吳盈君所指導 嚴立容的 溶劑因子對壓克力樹脂保護層之影響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溶劑、丙烯酸樹脂、溶劑影響、保護層的重點而找出了 鳳山觀音廟的解答。

最後網站鳳山龍山寺收驚收驚! - Vsqhy則補充:本廟與臺灣另外幾座以龍山寺命名的寺廟淡水龍山寺,艋舺龍山寺,林口龍山寺(今竹林山觀音… 萬華 龍山寺收驚 - MoreSou 鳳山龍山寺(觀音佛祖)小爐會– Posts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鳳山觀音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廣澤尊王文化的境內與跨境傳播

為了解決鳳山觀音廟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廣澤尊王文化的境內與境外傳播》這本書是配合「廣澤尊王信仰文化國際研討會」的舉行而出版的。這項以廣澤尊王信仰文化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是由新加坡南安會館、新加坡聖公文化傳承委員會和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世華)聯合舉辦的。     這項研討會的舉辦標誌著崇奉神明(廣澤尊王)的廟宇鳳山寺和學術研究機構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中心的合作,對於神明信仰文化的深入 、較全面研究和有學術基礎的宗教傳揚,都有重大的意義。學術力量的加入,彌補了廟宇對所崇奉神明在學理認識上的不足;廟宇的參與,為學者提供研究上資料運用與人物訪問的方便,打破了學者在田野調查上的間隔。     在這種相得益彰的精神主導下,「

廣澤尊王信仰文化國際研討會」籌備委員會,邀請世界各地研究廣澤尊王信仰文化的學者參加研討會,並獲得以下各地學者惠允參會,提呈論文。這些學者包括:中國大陸的倪伏笙(福建安溪縣史志研究室)、錢夢琦(華東師範大學);臺灣、香港地區的謝正一(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鄧文龍(臺灣文藻外語大學)、林佳燕 (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陳煒舜(香港中文大學)、葉德平(香港中文大學)、蔡玄暉(香港中文大學);泰國的范軍(泰國華僑崇聖大學);馬來西亞的徐美莊(拉曼大學)、李振源(沙撈越退休報人)和新加坡的李成利(南安會館)、林緯毅(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中心 )。     《廣澤尊王文化的境內與境外傳

播》所刊載的論文就是他們對廣澤尊王信仰文化研究的心得。

鳳山觀音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趁著春日,前往北投的丹鳳山,一探台北大師信仰的秘境—大師岩與法船石。看著google map嘗試著從普濟寺旁的小階梯未果,又從溫泉路天主巷往上氣圖走土路捷徑,難度太高。好乖乖地回到「熱海飯店」後方的步道進入丹鳳山。山雖小,但步道卻也沒有太好走,除了前段的水泥石階外,後半段幾乎亦是用木板、麻繩拉出來的一條山路,稍需攀爬。約莫30分鐘,並不久,就可以見到一處很有宗教史蹟感受的區域。一旁的爬山客自言自語:「這看起來好像以前是一個神社喔?!」的確,這裡跟日本常見的「密教+巨石」的聖地蠻相像。
.
▓ #大師信仰傳播的殖民路徑
.
1896年,隨清日戰爭結束,日本佔領台灣,各佛派從軍佈教,沿著殖民地化的路徑,建築寺院、成立靈場、宣傳教義,以對殖民地理番教化之用。初期來台佈教活動者有真言宗高野派、曹洞宗、真宗本願寺派、真宗大谷派、日蓮宗、淨土宗等六派,其中又本願寺派為大(范純武,1999)。
.
其中真言宗帶著強烈的日本密佛色彩,將崇拜空海大師的大師信仰,透過較具現實的傳奇故事,在台進行傳播。日本佛教也運用《台北新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台北新四国八十八ヶ所写し霊場)的參拜慣習,在台北佈教。像是圓山站的護國禪寺、台北天后宮的石佛、北投普濟寺等都是目前殘有的靈場遺跡(中川未来,2016)。
.
▓ #溫泉鄉的宗教風景—北投真言宗石窟建築群
.
在《北投溫泉の栞》(田中均,1926,昭和4年)裡描述到北投溫泉風情,遊客若欲瀏覽周遭景色,可從山路登上東南方的巨大岩石,其雕刻著弘法大師像,即稱「弘法大師岩」。可能是明治45年(1912),弘法大師的信眾捐贈建造。是台灣少見的佛教石窟。周遭到處都可以看見日治時代的痕跡,整體形式也很有到日本一遊的感覺,像是大阪交野獅子窟寺。詳見姚巧梅老師翻譯的,片倉佳史的《台灣日治時代遺跡》(2002)。
.
至於寫著「台湾よ、永に幸なれ。」的網紅打卡點,台灣幸福石。文史工作者認為,這應該是日治時期民眾所刻。現被移到大師岩階梯入口處,還塗上紅漆。整個石窟遺跡已經被列入市定古蹟,也包含石燈籠、石碑、階梯、石垣等,大家去就不要自行隨意移動、刻畫啊~
.
▓ #神秘的法船石
.
許多遊客尋不著法船石,我也是。繞了半天,終於在一條岔路雜草中看見「大正石船」。1925年該石與建立之石亭,在地文史工作者傳為「台北新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的石佛亭,因為上頭刻著「大正十四年」,後稱「大正石船」。不過,亭內的觀音像等,看起來並不像舊時古物,亭中堆放祭祀物、打火機,並在石上掛上「慈航普渡」的木牌,反倒看來有點雜亂。搜尋到網路上的舊照片,似乎遊歷者都很喜愛站立在上面遠眺北投。
.
▓ #很有日本風味的普濟寺
.
回過頭來講一個走錯的路徑,本以為可以從普濟寺旁上山,但寺院說小路不通。普濟寺初建於1905年,又名為「鐵真院」,戰後改名為普濟寺。寺中供奉湯守觀音,北投民眾都視這座佛寺為溫泉守護寺。佛寺保用台灣少見的日式風格,平面佈局保存極為完整,包括大殿及住持方丈宅院,簡樸淡雅、寧靜莊嚴。旁邊亭中還有一座「子安地藏」,建立於1931年。記得幾年前來訪時,尚未如今天這般修繕完整,長滿青苔的貼梯石牆,盛開的茶花,很適合清幽地發呆一陣子。
.
很久沒出國冒險了,沒想到台北市中,就有一處可以運用半天來探秘的地方,也充滿著日治時代的痕跡。整個北投在這幾年也變得非常美麗,頗有回復到某種想像式的、懷舊式的日式溫泉鄉情懷。甚是喜歡。

|

延伸閱讀:
.
#大阪交野獅子窟寺: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177805849073705
.
#西門町宮廟中的弘法大師(一):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481817682005852
.
#西門町宮廟中的弘法大師(二):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548311222023164
.

|

參考文獻:
.
1. 范純武. (1999). 日本佛教在日治時期台灣 [蕃界] 的佈教事業--以真宗本願寺派為中心的考察. 圓光佛學學報, 253-278.

2. 中川未来. (2016). 植民地台湾の四国八十八ヶ所写し霊場 (特集 近現代の四国遍路). 四国遍路と世界の巡礼= The shikoku henro and pilgrimages of the world, (1), 43-50.

3. 片倉佳史. (2012). 台北の歴史を歩く (その 16) 北投温泉を歩く (その 2). 交流: 台湾情報誌, (860), 17-27.

4. 片倉佳史(2002),姚巧梅 譯。《台灣日治時代遺跡》。玉山初版。

|

#週末去踏青

當代臺灣佛教施食儀軌研究:以《大甘露門施食要集》為例

為了解決鳳山觀音廟的問題,作者沈家弘 這樣論述:

摘要 《大甘露門施食要集》是日據時期法雲寺派下釋真常法師所編纂的施食儀軌,此儀軌結合了「瑜伽焰口」及「蒙山施食儀」,初期僅為臺中后里毘盧寺僧人所用。釋真常法師圓寂後,其弟子臺中市法華寺劉智雄(或稱劉祖基居士)校訂,後由妙禪法師修訂,最後為林錦東居士(宗心法師)發心贊助流通。在劉智雄的努力教學與弘傳之下,《大甘露門施食要集》由臺中寺院逐漸流傳至全臺,主因其內容精簡扼要,便於入手學習,因此也成為早期臺灣在「瑜伽焰口」未普及以前,民間佛寺和地方宮廟等啟建施食法會的主要儀軌。 本論文將研究《大甘露門施食要集》的形成與演變,並

進一步探究閩臺佛教儀式之傳承與交流,和法雲寺儀式傳承系統。在《大甘露門施食要集》的經典依據中,將針對釋真常法師的生平、法嗣傳承和其所依據的經典儀軌做進一步文本比較,此外也將說明臺灣本土在施作《大甘露門施食要集》之演法系統。 關於《大甘露門施食要集》的儀式分析,本文將針對其儀軌文本、儀式演法、梵唄唱誦方式做相互的比較參照,並將介紹施食儀式中之密教色彩、施食法器和儀式音樂。另關於儀式演法的現況以及田野調查部分,本文也將介紹具有特色的儀式場域,並進一步論述佛教與臺灣本土信仰對鬼神觀念的現況與歧異。 本文亦將深度闡述施食法會的功能意涵和生命關懷、探討經懺佛事的利弊、佛教施食法會中儀式常見的

訛誤現況、儀式的功能分類,以及大甘露門施食儀式之特別的生命關懷。末論說明臺灣本土佛教施食儀式的特殊現象以及田野工作窒礙難行的問題,反思和釐清相關問題,以策進未來開展新研究議題之契機。

文協一百點:臺灣真有力地景指南

為了解決鳳山觀音廟的問題,作者國立臺灣文學館,江昺崙,林運鴻,張怡寧 這樣論述:

  本書呈現百年前文協在臺灣進行的啟蒙文化活動100個相關景點,   藉由回望臺灣的過去,思索百年後臺灣文化的當下與未來。   國家級博物館聯合選址。知識型真文青專業撰文。   臺灣文化協會於1921年成立。文協人的腦袋有各種文明之夢,散開到全臺灣的北中南東,熱情展開啟蒙。一百年後,這本書蒐羅的100個景點,歷史故事已是笑與淚的傳奇。   1921年10月17日,臺灣文化協會成立,   在臺灣島嶼各角落,掀起一波以小搏大的文化啟蒙運動。   在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紀念之際,許多當時的「地景」已物換星移,甚至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從目前本書所舉出現存的「百景」出發,目的是

希望讀者能藉由實際走讀,了解曾經發生過的「故事」,不僅「望文生義」,更可以透過「地景」來思考臺灣文化協會在各地如何生根、茁壯,將其精神持續傳遞給後人,這不止是百年的追求,而是永恆的堅持。   「文協的地景,可能就在你的周遭、騎個U-Bike就可抵達;也可能遠在偏遠小鎮,但依然值得造訪。你可以想像手中捧著這本書,輕裝就可出門,進入書裡的故事按圖索驥找到一百點,並且發現每個地景都像時空膠囊,豐富的人事時地物都能封存,也等待有緣的你去解碼、去探索,在臺北文化書局、臺中中央書局這些著名的場景,看到與歷史重逢的喜悅。」——文化部長 李永得   「察看啟蒙地景的多樣性,是饒有趣味的事情。學校、公會堂、

書店、劇場,是大眾啟蒙場地的基本款;廟宇、教會、餐廳、酒家,多了看似不合知識人品味的曖昧,其實是接近大眾的必要之地;醒目的還有暗黑景點,異議人士常被羈押過夜的警察署、掀開農民抗爭黑幕的甘蔗園、經常聚集陳情抗議的官舍州廳,歷史都有誠實的反應。   文協一百點地景,意義彷如舊時代寫字的竹簡或羊皮紙,雖然刮除先前的刻痕就能重新落筆,但各層次抹除、增添、破裂、殘餘的痕跡,仍是最具體的記憶庫存地。」——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 蘇碩斌 專文導讀   陳文松(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系主任)   張文薰(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副教授兼所長)

溶劑因子對壓克力樹脂保護層之影響探討

為了解決鳳山觀音廟的問題,作者嚴立容 這樣論述:

在繪畫或器物的修護中,常會塗佈保護層作為藝術品與外來劣化因子光線、水氣、空氣污染物、鹽分等之間的阻隔,合成壓克力樹脂擁有較天然樹脂優異的耐候性、透明度、快速乾燥以及再處理性,其中以溶劑型壓克力丙烯酸樹脂最廣為使用。透過前人指導與經驗累積,修護師大致能掌握與樹脂相對應的溶劑,而不同溶劑之間的效果,除了能從實作中直接感受溶劑間的操作性與當下的視覺差異,較少觀察溶劑長期的影響。本研究以當今臺灣常見半戶外廟宇文物修護所慣用的壓克力樹脂Paraloid® B72與Paraloid® B48N作為研究對象,搭配不同溶劑進行老化試驗,透過觀測不同溶劑下的樹脂塗膜,在色差、光澤度、接觸角、粗糙度各項表現是否

存在顯著差異。在色差、光澤度、粗糙度上,以丙酮、乙酸乙酯製備的B72劣化快於甲苯,B48N溶劑間差異不大。整體而言B48N外觀較B72穩定。而親疏水性最初B48N雖有較優異的表現,但經過加速老化後則與B72之間差異逐漸縮小。但仍須留意具較長支鏈的B48N未來可能無法移除之風險。本次研究僅針對溶劑因子於外觀上做一初步探討,並非直接評斷材料好壞,文物修護除了外觀還需綜合評估溶劑毒性、取得性、操作性等條件,對材料的認識越多,越能在選用上符合工作需求且維護操作人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