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托嬰中心主管人員訓練班高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另外網站托育人員也說明:一定 大家關注的⭐ 高雄公費班⭐ 平日班、 假日班托育人員訓練課程出來了! 滿20歲,都可以報名唷!沒有年齡上限! 想要從事️ # 在宅保母# 到宅保母 ...

朝陽科技大學 幼兒保育系碩士班 蘇秀枝所指導 王季玲的 臺中縣居家式保母人員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2009),提出111托嬰中心主管人員訓練班高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工作滿意度、居家式保母人員。

最後網站【主管人員專業訓練結業證書】職缺- 2023年1月熱門工作機會則補充:幸福企業徵人【主管人員專業訓練結業證書工作】托嬰中心主管、托嬰中心主管人員、托嬰中心主任、托育人員、托育主任、行政人員、教師/教保員等熱門工作急徵。1111人力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11托嬰中心主管人員訓練班高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中縣居家式保母人員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111托嬰中心主管人員訓練班高雄的問題,作者王季玲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縣保母人員之工作滿意度情形及其相關因素。採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以臺中縣社區保母系統內之保母人員為研究對象,並於系統辦理在職訓練時發放問卷,共發336份問卷,回收問卷數320份,有效問卷30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1.96%,以SPSS統計軟體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本研究主要發現:保母人員以40~49歲(50.5%)、高中職(60.5%)、非幼保相關科系(84.5%)、已婚(92.9%)、女性(99.4%)為主,74.8%沒有就讀學齡前之子女,53%家庭月收入在5萬元以下,94.8%其家人支持及非常支持其保母工作,91.2%對家庭生活感到滿意及非常滿意。51.8%保母人員入

行年齡在31歲~40歲、47.2%托育年資在5年以下,托育型態及地點以「日托(83.4%)」及「自宅(94.2%)」為主,79.6%保母人員收托1至2個,以0~2歲之幼兒為最多,75.5%保母托育月收入在2萬5千元以下,62.8%保母人員感覺有一點或幾乎沒有工作壓力,壓力源最多來自沒有長期薪資、退休保障。70.9%認為職前訓練足夠及非常足夠,入行原因最多為「可以兼顧家庭」,45%等待收托期在3個月內,收托來源最多為「鄰居或親朋好友」,有5.8%保母會考慮換其他工作。大多數保母人員對系統的服務感到滿意。最滿意的是「加入系統對於從事保母工作是有幫助的」;滿意度較低的是「轉介媒合服務」。大多數保母人

員對工作感到滿意,工作滿意度各構面以「人際關係」滿意度最高,「薪資報酬」滿意度最低。國中以下教育程度的保母人員在「薪資報酬」工作滿意度構面顯著高於高中職教育程度之保母人員;國中以下教育程度、高中職教育程度的保母人員在「社會地位」工作滿意度構面顯著高於專科教育程度之保母人員。家庭月收入「80,001元以上」之保母人員在「薪資報酬」工作滿意度構面上顯著高於家庭月收入「50,000元以下」之保母人員。保母人員2歲以下子女數愈多,其「社會地位」構面之滿意度愈低。保母人員家人支持度愈高,其整體工作滿意度及人際關係、自我價值、工作特性與社會地位等構面之滿意度也愈高。保母人員家庭生活滿意度愈高,其整體工作滿

意度及薪資報酬、人際關係、自我價值、工作特性與社會地位等構面之滿意度也愈高。有「全日托」托育型態之保母人員「自我價值」滿意度低於無「全日托」托育型態之保母人員;有「日托」托育型態之保母人員在「自我價值」滿意度構面高於無「日托」托育型態之保母人員。保母人員實際托育數愈多,其工作滿意度「自我價值」構面之滿意度愈高。保母人員壓力程度愈高,其整體工作滿意度及薪資報酬、自我價值、工作特性等構面之滿意度愈低。職前訓練充足度感到「非常足夠」之保母人員在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工作特性」工作滿意度構面顯著高於感到「普通」之保母人員;感到「非常足夠」之保母人員在「社會地位」工作滿意度構面顯著高於感到「不夠」之保母人員

。保母人員等待收托期愈長,其整體工作滿意度及薪資報酬、自我價值及工作特性等構面之滿意度愈低。希望繼續從事保母工作10年以上者在「工作特性」構面工作滿意度顯著高於考慮換工作之保母人員。保母人員系統服務滿意度愈高,其工作滿意度也愈高。「家庭生活滿意度」、「壓力源數量」及「整體系統滿意度」等3項變數可以有效預測保母工作滿意度。依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一、建議政府相關單位,應儘速通過兒童教育及照顧法,落實保母管理工作、研議保障保母人員薪資及福利、培訓監督社區保母系統,促其提供優質服務給家長及保母。二、建議社區保母系統應積極宣導,增加媒合率、持續協助協力圈的運作、安排多元彈性的在職訓練、安排家長

相關課程,降低保親教養觀念差距、持續加強訪督人員的專業性,以支持性角色協助保母,提升托育品質。三、建議保母人員持續進修,積極參與協力圈活動,建議家長選擇教養理念接近之保母,托育過程中加強保親溝通,並互相信任尊重及合作。最後建議未來研究,增加其他縣市之保母人員為對象、採用訪談或焦點團體等質化的方式,深入了解保母人員之人格特質、保親協調度、保親適配性、保母情緒勞務及情緒智力等變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