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 日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薛理桂所指導 廖本新的 我國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碩士論文引用檔案之研究 (2021),提出123456789 日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臺灣史、博碩士論文、引用文獻分析、引用檔案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沈冠伶所指導 俞兆安的 仲裁判斷之爭點效 (2020),提出因為有 仲裁程序、仲裁判斷、爭點效理論、案件管理會議、爭點整理、暫時性心證開示、程序選擇權、程序保障的重點而找出了 123456789 日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23456789 日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國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碩士論文引用檔案之研究

為了解決123456789 日文的問題,作者廖本新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國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於成立至今所產出之博碩士論文,針對其引用文獻進行研究。樣本數共計有15篇博士論文以及236篇碩士論文,合計38,140筆引用文獻。以檢視其書目資料概況、分析其引用文獻特性,並著重於觀察其引用檔案之特性,期待能協助檔案典藏機構進行徵集、參考服務、擬定館藏政策等工作。  本研究之主要貢獻為,以量化方式回顧臺灣史論文引用檔案的趨勢,並將檔案類型予以區分觀察;更將論文之研究斷代與研究主題分門別類,並分別觀察其引用檔案之特色;亦檢視引用檔案之語文類型以及館藏來源。同時,本研究利用統計檢定的方式,確保研究結果具備推論統計上的嚴謹性。此外,本研究回顧了國內外對於引用檔

案之相關研究,與本研究之研究成果進行比較與討論。  具體之研究結果簡短摘錄如下:(一)43.8%的博碩士論文有引用檔案;56.2%的博碩士論文未引用檔案;(二)總體博碩士論文所引用檔案的平均筆數,沒有顯著地逐漸增加或減少;(三)有引用檔案之博碩士論文,所引用檔案的平均筆數有逐漸減少的趨勢;(四)以戰後史為研究時期的論文引用較多檔案;(五)以政治史、經濟史為研究主題的論文引用較多檔案;(六)論文之引用檔案類型以官方檔案為主;(七)研究戰後史之論文相對常引用民間檔案;研究清代史與日治史之論文相對常引用個人與家族檔案;(八)經濟、政治、社會史相關主題以引用官方檔案為主;文化史則偏重民間與個人家族檔案

;(九)引用檔案之語言以中文為主,但日文也佔相當比例;(十)引用檔案較多來自於國內檔案館,並以國史館臺灣文獻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最多。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六項建議。

仲裁判斷之爭點效

為了解決123456789 日文的問題,作者俞兆安 這樣論述:

仲裁,係由雙方當事人合意不以訴訟解決紛爭,而將法律上紛爭委由私人性質之中立第三方進行判斷,並且同意終局性服從該判斷之結果,可說是一種「私設法院」,使之成為裁決型裁判外紛爭解決機制之代表。由仲裁人做成之仲裁判斷,對於雙方當事人而言具有之拘束力,除針對仲裁標的之判斷具有既判力外,是否就仲裁判斷中理由之判斷具有爭點效?此涉及仲裁判斷所能夠終局性解決紛爭之範圍,影響雙方當事人之利益重大。然而在我國學說實務之討論上,相較於民事訴訟法上對判決爭點效之熱烈議論,我國仲裁法是否承認仲裁判斷爭點效之問題,僅有零星之關注。因此,似有必要對我國仲裁法是否承認仲裁判斷適用爭點效理論之問題加以釐清。隨著仲裁制度之發展

,當代之仲裁實務非僅限於迅速、簡易的解決當事人間之紛爭,亦被用於處理高額、複雜之紛爭,要求仲裁庭須慎重、正確的做成裁判。並且為了因應案件之複雜化,仲裁程序引進案件管理技術以平衡兼顧程序之正當性及效率性。此種仲裁程序制度之演進,亦影響了考慮仲裁判斷是否適用爭點效理論之問題時的解釋方向。本文嘗試從當事人仲裁協議的約定、仲裁程序之進行,以及我國仲裁法之規定文義中,找尋在我國仲裁法之規範下,仲裁判斷是否有適用爭點效理論之必要性及正當性存在。在肯定我國仲裁法之文義得使仲裁判斷具有爭點效之後,本文考慮當事人對於紛爭解決之期待、私人程序利益之花費以及法院公益資源之消耗等面向,認為仲裁判斷亦有發生爭點效之必要

性。並且以當事人程序選擇權之行使、仲裁程序中之程序保障以及程序法上誠信原則之角度,肯定爭點效發生之正當性。以承認爭點效理論適用於仲裁判斷之可能性為基礎,本文進一步分析仲裁判斷爭點效之要件,以使當事人對於重要爭點發生爭點效一事得以預見且不受突襲,確保爭點效之發生係必要與正當。並本於仲裁程序所具有之特質,討論仲裁判斷之爭點效除拘束屬同種類程序之後仲裁程序外,得否拘束屬於不同種類程序之後訴訟程序,以及應如何於後續程序中適用前仲裁判斷所具有之爭點效。綜上,本文試圖提供仲裁判斷適用爭點效理論之框架,使法院或仲裁實務於判斷前仲裁判斷是否具有爭點效時,得具有依循之基準,並作為未來理論上進一步予以發展及成熟之

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