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語言發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2-3歲語言發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躍兒寫的 懂得,是最好的愛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6岁幼儿语言教育的策略 - 育儿- 新浪也說明:下面,我们就2-6岁宝宝的语言发展和大家作一个探讨。 2-3岁:. 在度过了用简单词汇表达自己想法和意图的多词句阶段后,宝宝开始进入简单句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語言治療與聽力研究所 童寶娟所指導 陳金蘭的 家長執行聚焦刺激法對提升二~三歲語言發展遲緩兒童詞彙成效 (2015),提出2-3歲語言發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語言發展遲緩、家長訓練方案、詞彙。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語言學研究所 張顯達所指導 邱建雄的 在正常發展,語言遲緩與唐氏症兒童中,早期語言發展與象徵性遊戲關係之研究 (2000),提出因為有 象徵性遊戲、早期語言發展、語言發展遲緩、唐氏症的重點而找出了 2-3歲語言發展的解答。

最後網站兒童發展7 —— 兩至三歲大兒童的發展 - 家庭健康服務則補充:過了兩歲,孩子的生長和體能發展速度會相對地減慢下來。不過,他的智力、語言、社交技巧和情緒發展卻突飛猛進。隨着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他對自己及環境的操控能力亦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2-3歲語言發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懂得,是最好的愛

為了解決2-3歲語言發展的問題,作者李躍兒 這樣論述:

著名幼教專家李躍兒的最新著作,以兒童發展心理學理論為依據,以造就「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為最終目標,圍繞着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不同發展需要以及家長的期待,用自然而深情的心靈獨白、真實的生活場景下深刻的心靈對話、美好而耐人尋味的親子教育故事、典型的教育案例分析和點評,揭示並深入解決家庭教育中所可能出現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從孩子與自己、孩子與他人、孩子與家庭、孩子與學校、孩子與社會、孩子與自然等關系和相應的生活情景出發,幫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會環境下的家庭系統地設計出一系列立足於家庭生活本身、簡單易行、效果顯著的家庭教育活動。期望讓每一位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為,懂得,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第一章 認識我們的孩子 「天使」降臨人間 了解世界,從探索家庭開始 第一節 孩子精力無限的秘密——孩子的成長特征:吸收力 第二節 「媽媽,你走開!」——孩子的成長特征:敏感性 第三節 「沒錢買褲頭」——孩子的成長特征:階段性 第四節 孩子精神成長所需要的環境 豐富的物質環境 和睦的家庭環境 懂得孩子的養育者第二章 孩子與教育 第一節 孩子屬於大自然 第二節 以家長為本的教育 尊重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 第三節 以學校為本的教育 僵化的課堂會扼殺孩子的潛能 成績好壞絕不是衡量孩子的標准 第四節 以孩子為本的教育 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為什麼孩子不專心

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成長經驗決定了孩子對事物的不同反應 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每個孩子都是完美的第三章 孩子與家庭 第一節 孩子的問題源於成人 第二節 成人的問題源於童年 第三節 童年的問題源於家庭 無法脫離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 無法恰當地與人溝通 概念混亂第四章 了解孩子,先了解自己 第一節 人際關系建構的不完善 沒有安全感 不會與人溝通 無法進入團隊 第二節 人格發展的不完善 缺乏意志力 不自信 第三節 情緒控制的不完善 無法控制情緒 第四節 智慧建構的不完善 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沒有幸福智慧第五章 認識孩子的發展 第一節 什麼是發展 第二節 行為能力

的發展 第三節 語言能力的發展 第四節 社會性能力的發展 第五節 情感的發展 第六節 智力的發展第六章 童年的秘密之一:有吸收力的心靈 第一節 吸收的奧秘 孩子對物品有天然的喜愛 成人的言行在不知不覺中影響着孩子 第二節 尊重孩子的探索過程 第三節 什麼樣的環境適合孩子成長第七章 童年的秘密之二:敏感性 0~1?5歲:建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 秩序敏感期 0~2歲:感官探索的關鍵時期 口的敏感期 手的敏感期 腿的敏感期 2~3歲: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 3~4歲:主體與客體探索關鍵時期 自主敏感期 執拗敏感期 完美敏感期 5~6歲:社會與文化認知關鍵時期 文

化敏感期 社會認知敏感期第八章 童年的秘密之三:階段性 第一節 孩子用身體發展自己大腦的時期——感覺運動時期 第二節 早期的大腦工作——前運算時期 第三節 單純使用大腦思考的初期——具體運算階段 第四節 成熟的大腦工作能力——形式運算時期 第五節 教育無法使孩子跨越成長的自然階段第九章 如何為孩子選擇幼兒園 第一節 根據孩子的個體特征選擇 第二節 根據孩子的性格選擇 第三節 根據孩子具備的能力選擇 第四節 根據家庭情況選擇 第五節 充分了解辦園者的教育理念 第六節 教師的整體教育素質是選擇幼兒園的重要因素 第七節 實地考察幼兒園的硬件設施第十章 如何幫助孩子邁出獨立的

第一步——適應幼兒園 第一節 入園前的心理准備 父母的心理准備 祖輩的心理准備 孩子的心理准備 1.通過語言描述解決孩子的內心焦慮 2.帶孩子初步體驗 第二節 准備不足會造成的問題 因分離引發安全感喪失 由「同化」到「順應」引發心理失衡 第三節 入園期觀察及陪園需要注意的問題 平靜耐心 不干涉孩子 配合老師的工作 用心靈去感受 理解孩子的每一個行為 學會傾聽 1.平靜安詳地傾聽孩子 2.與孩子共情 3.游戲傾聽——疏導孩子的焦慮和恐懼 4.避免暗示 積極引導 1.引導孩子發現樂趣 2.引導孩子發現朋友 3.引導孩子發現和信任老師 正視分離 1

.懷着良好的心態堅決果斷地與孩子分離 2.做好「分離適應期」孩子的身心護理第十一章 孩子性教育的關鍵期 第一節 一騙二堵三訓斥產生的問題 如何回答孩子的敏感問題 與其談性色變,不如坦然應答 第二節 在性別教育中如何幫助孩子 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1.認識成年人的身體 2.認識媽媽的乳房 3.認識男女的生殖器官,學會衛生常識 幫助孩子學習保護自己的隱私第十二章 孩子發現自我的探索期 第一節 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孩子的情緒變化往往事出有因 情緒護理——心理健康的孩子更快樂 第二節 尋求友誼,孩子建立人際關系的第一步 第三節 問題及對策 孩子總是粘着媽媽 孩子晚上很困

了,但還是不肯睡覺 不好好吃飯 交友的困惑 當孩子失意時 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第十三章 喜歡說「不」的年齡 第一節 發現自我,探索權利邊界 有了安全感后,孩子開始爭取自我權利 幫助孩子確定自己的權利界限 第二節 發現自我,探索「我」與事物的關系 別急着讓孩子學會分享 第三節 常見問題及對策 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得很好,回到家卻經常找茬發脾氣 孩子經常假哭 不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物品 孩子占有欲強 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煩躁、多動、觸摸身體某些部位第十四章 孩子為什麼如此苛求完美 第一節 規則對孩子的重要性 第二節 保護孩子心中的完美世界 第三節 三歲孩子的認知水平

第四節 尊重孩子的社會性發展 第五節 問題及對策 孩子要求成人幫助完成一個完美目標 孩子的完美要求與成人的需求發生沖突時 孩子因為發現別人違反了原則而告狀第十五章 三歲看大 第一節 三歲看大——看什麼 一樣的年齡,不一樣的孩子 天生我才必有用 怎樣比較孩子,發現問題 正確評價自己的孩子 第二節 三歲看大——怎麼看 每個孩子天生就是一個學習者 讓孩子在書香中成長 1.選書 2.尊重孩子的意願,講那些孩子喜歡的故事 3.與孩子一起讀書 4.避免說教 5.避免考問 三歲的孩子是怎樣學習的 三歲孩子的主要任務附錄 家長常見問題集中答疑

家長執行聚焦刺激法對提升二~三歲語言發展遲緩兒童詞彙成效

為了解決2-3歲語言發展的問題,作者陳金蘭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以聚焦刺激法為教學方式的家長訓練方案」,對提升2~3歲語言發展遲緩兒童詞彙量及語言發展的成效,並探討家長使用技巧的變化,和家長使用技巧與兒童表達性詞彙量的相關性。研究對象為28位彰化基督教醫院語言發展遲緩兒童,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為家長參與12次家長訓練方案課程者,共15對親子。對照組為兒童等待接受語言介入,共13對親子。本研究主要分析:(1)家長使用技巧的表現:以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兩組家長使用技巧在後測時的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家長訓練方案能顯著促進實驗組家長使用技巧的總次數及類型。(2)兒童的詞彙表現:以曼惠特尼U考驗分析兩組兒童在後測時的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家長訓練方案

對提升實驗組兒童的表達性詞彙量具顯著成效。實驗組兒童在a.語言樣本中總詞彙數b.語言樣本中相異詞彙數c.華語嬰幼兒溝通發展量表中表達性詞彙量百分等級d.目標詞彙量,顯著多於對照組。(3)兒童的語言表現:以曼惠特尼U考驗分析兩組兒童在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的百分等級在後測時的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家長訓練方案對提升實驗組在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中語言理解、語言表達和語言總分之百分等級的效果有限。以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兩組兒童在零歲到三歲華語嬰幼兒溝通及語言篩檢測驗在後測時的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家長訓練方案能有效提升實驗組兒童在兒童零歲至三歲華語嬰幼兒溝通及語言篩檢測驗的表現。(4)介入後,實驗組家長在使用技巧的

總次數和其兒童的表達性詞彙量的相關性: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介入後」,實驗組家長使用技巧的總次數和兒童的表達性詞彙量不具相關性。「介入後」,實驗組家長使用「重複目標詞彙」的技巧和兒童的表達性詞彙量達顯著的中度負相關。實驗組家長使用「等待及誘發輪替」技巧和兒童的表達性詞彙量達顯著中度正相關。從上述顯示實驗組家長會隨著兒童的詞彙表現而彈性地調整使用技巧的類型。「以聚焦刺激法為教學方式的家長訓練方案」可做為語言發展遲緩兒童等待語言治療師介入的替代性介入模式,能提升語言發展遲緩兒童詞彙量及發展雙詞期的語法能力,並增加家長使用技巧。

在正常發展,語言遲緩與唐氏症兒童中,早期語言發展與象徵性遊戲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2-3歲語言發展的問題,作者邱建雄 這樣論述:

摘要 本研究探討象徵性遊戲與早期語言發展之間的關係。從1999年12月至2000年7月期間, 共有四名年約一歲三個月正常發展兒童,三名2~3歲唐式症兒童, 及三名2~3歲語言發展遲緩兒童, 前後共四次,接受象徵性遊戲能力測驗(Symbolic Play Test)及語言樣本採集分析(平均語句長度及相異詞彙量), 並於期間前後兩次由臨床心理師評估個案整體發展(DDST及CCDI)。 研究結果發現在語言與遊戲發展階段,大致上存在兩個過渡點(transition point)。在語言發展上所區分的呢喃期(babbling stage),單字期(one-word stage),與

雙字期(two-word stage),可以對應到遊戲複雜度的第一層次(感官與前象徵性遊戲),第二層次(單一與組合象徵性遊戲),及第三層次 (內在計畫象徵性遊戲)。 由此研究的分析發現, 在正常發展兒童中, 象徵性遊戲與語言發展的確存有高度的相關性, 兩者同時成長。在唐氏症兒童中,雖然有較長的過渡期,兩者在時間上亦呈現其相關性。而在語言遲緩兒童中,兩者則有較複雜的關係,隨著遲緩類型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發展理論上,本研究結果支持「局部同源」假說 (Bates, 1979),並提供「心智模組」假說 (Fodor, 1983)一可支持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