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台灣設計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2022台灣設計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郭慧,陳冠帆寫的 春池玻璃:透明的永續循環 和的 本地 The Place 09:嘉義市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一頁文化 和編集者新聞社所出版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創意生活設計系 彭立勛所指導 林愛詠的 「浪你回家」— 流浪動物插畫與互動視覺之創作研究 (2021),提出2022台灣設計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流浪動物、動物收容所、插畫、數位藝術、互動設計。

而第二篇論文亞洲大學 數位媒體設計學系 蔡明欣所指導 鄭淨穎的 桃園無極慈恩宮結合觀靈術 視覺識別系統創作論述 (2021),提出因為有 觀靈術、符籙、視覺識別系統、桃園無極慈恩宮的重點而找出了 2022台灣設計展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2022台灣設計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春池玻璃:透明的永續循環

為了解決2022台灣設計展的問題,作者郭慧,陳冠帆 這樣論述:

VERSE 雜誌全新書系VERSE Books 首本專書 循環經濟先驅品牌春池玻璃     春池玻璃是這幾年台灣文化創意界的明星品牌,一方面他們不斷推動跨界設計的美學創新的,另方面更是「循環經濟」的代表性品牌。2017年,春池玻璃推出W春池計畫,展開一系列設計的跨界合作,拉近回收玻璃與大眾的距離,涵蓋工藝創作、展覽美學、空間體驗,並推出玻璃循環的回收再利用計畫。     本書是台灣少見的以雜誌為概念企劃編輯的企業品牌專書,內容不是傳統的企業故事,而是以循環經濟的價值為主軸,從W春池計畫的核心精神出發,帶領讀者看見春池玻璃不同層次的策略與思考,最終回到品牌故事本身,並包括和春池合作的知名人物

如江振誠、聶永真等專訪。     特別邀請知名設計公司究方社擔任設計視覺指導,以玻璃循環為題設計封面,再結合榮獲金點設計獎的VERSE雜誌團隊,以細膩的文字和迷人的影像與設計,讓讀者進行一場獨一無二的紙上循環之旅。

「浪你回家」— 流浪動物插畫與互動視覺之創作研究

為了解決2022台灣設計展的問題,作者林愛詠 這樣論述:

流浪動物議題持續的透過活動、展覽,進行動物領養與照護宣傳,提升收容所 的曝光度與領養率。由於21 世紀的海報較注重於資訊的傳播與活動宣傳,本研究計畫希望透過大量收集收容所流浪動物資訊,結合互動藝術進行創意思考與創作研究,從中了解數位藝術的使用者體驗、感受,在運用互動科技溝通訊息時,能使人們在閱聽上增加互動體驗樂趣,達到有效的資訊傳播與宣傳亮點。在作品圖像的創作思維及版面編排的表現形式相當多元的情況下,展覽運用插畫結合擴增實境的數位藝術,以動態圖像插畫來敘說動物保護、領養照護等知識,透過互動導覽設 計,人們可以體驗收容與認養的過程,在閱讀、觀賞作品時,像進入到收容所中的虛擬空間遨遊與體驗學習。

本研究運用視覺識讀能力(Visual Literacy)與符號學理論(Semiotics),將資 料彙整後進行分析,透過網路、新聞媒體、書籍,從中解讀圖像資訊內容,尋找以犬貓為主題之插畫創作作品風格分析,並以擴增實境運用於敘事體驗的相關設計 展覽案例,作為創作靈感考啟發與考量,本創作以中部地區的USR教育部大學推動計劃之「浪愛齊步走―流浪動物減量與福祉實踐」為訪察目標,蒐集浪愛齊步走計畫、后里動物之家流浪動物資訊,作為創作元素,運用藝術創作實踐法(Art Practice Approach)將系列海報設計運用圖文、虛與實結合之實境技術,帶給閱聽 者不同的互動方式。過程請 3 位動保服務機構人員

與 5 位數位媒體設計各領域專家進行評估,透過多次修改與嘗試,創造新的視覺風格與體驗,最後以展覽形式呈現互動作品,豐富展覽的可玩性、多樣性。經由創作過程中,了解到插畫的風格與技法多樣化,在圖像與文字資訊之間能 夠相互輔佐,結合擴增實境技術的視覺效果,有一定的挑戰性,必須花較長的時間 在學習與作品創新的實驗,反覆修正改善作品的完整度,嘗試讓作品在效果的互動 體驗有趣與感受深刻,並提高人們對動物領養、保護的認知,增加觀展的參與度、吸引力,作為未來發展所呈現資訊創新的數位體驗價值。運用認知心理學理論 (Cognitive Psychology)於參觀展覽結束後,以科技接受模型問卷與量表進行調查, 探

討科技使用態度與行為是否提升認養意願與對於整體展覽的滿意度、展覽設備、 可玩性及作品帶給閱聽者的體驗感受。

本地 The Place 09:嘉義市

為了解決2022台灣設計展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看見#最野最現代的台灣   《本地ThePlace》刊物的出版以記錄、編輯的方式探究地域真實深刻的面貌。 優質的內容與設計風格,獲得2019年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 2019年日本GOOD DESIGN AWARD BEST100、第44屆金鼎獎政府出版品類-優良出版推薦等多個獎項肯定。     2022年編輯團隊採集有「剛剛好的城市」之稱的嘉義市,   接續著2022台北市;2021嘉義縣;2020年花蓮、新北市;2019年桃園、台南、屏東、台東的精神,   以在地生活風格的元素,集結成內容豐富的地方誌。     無論你是剛接觸地方創生的入門讀者,

  或是想再進一步探尋生活意義的進階讀者,   《本地The Place》將透過新角度的編輯與採訪,替你找出在地生活的機會與未來發展的可能。     出版起源:     隨著時代的演變,地方生活的面貌與可能性也隨之改變,《本地The Place》團隊希望透過系列刊物的製作,引領讀者重新找回對於生活的感知能力,並進一步追求在地方生活的各種想像與可能性!   書籍特色     本書屬於《本地The Place》系列,通過另一觀看角度,讓地方生活在頁面上促成讀者的知識旅行能力再提昇。提出不同的生活選項,創造讀者對「人」和「地方」的全新認知和想像。  

  以「時序、地方數字、地圖、經濟概況、習俗、用語」,深入淺出地介紹一個區域,抓出各項微妙而複雜的「地方事務」、從「經濟、商業活動、品牌」理解在地文化發展,以及「文化、設計、食物、旅行」與「居住者」的關聯。內容豐富、結構嚴謹,兼具人文與設計美感。     由平面設計師葉忠宜擔任封面設計,本書以全彩印刷全書,如實呈現採訪路上的精彩攝影圖像與設計版面,提升紙本書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           封底陳澄波畫作《展望諸羅城》經鏡射處理,原圖請見:reurl.cc/RXbM06     部分內容為英文摘要,提供給外文讀者認識台灣的窗口。  

桃園無極慈恩宮結合觀靈術 視覺識別系統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2022台灣設計展的問題,作者鄭淨穎 這樣論述:

宗教發展與社會有著緊密的關係,其中又分出許多派別,例如:道教、佛教、一貫道……等等。近年來許多台灣廟宇、宮廟逐漸導入視覺識別系統希望藉此為宮廟文化帶來新氣象使大眾感到親切。本創作針對道教觀靈術加以探討。從伏羲發明八卦到老子著道德經,道學的發展與演變對道教影響甚遠,道教自東漢時期張道陵創立以來,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歷經各朝衍生出許多派別,觀靈術屬道教閭山派發展而來的一門法術,使人能靈魂出竅到「靈界」本創作會對相關的文獻以及觀靈術中所使用到的符籙圖樣,觀靈術施術成功後看見的景象等元素,進一步歸納整理為可參考之設計依據導入視覺識別。以桃園無極慈恩宮為創作對象,結合觀靈術進行視覺識別系統與整

體形象規劃。就一般大眾熟知的台灣廟宇現有的視覺識別系統來說,大多還是直接以神像的圖樣、名稱、單一的顏色為主,本創作會針對此類相關問題去進行發展,對於形象整體提升,使大眾從印象到形象進而初步、深入認識這項傳統文化而言會是一個有感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