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 清潔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中原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 王明誠所指導 張佳錞的 大氣低溫電漿輔助二氧化鈦鍍層技術應用於金屬抗菌表面改質之研究 (2021),提出3C 清潔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氣低溫電漿、表面改質、二氧化鈦光觸媒、抑菌測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大學 護理學系 侯宜菁所指導 王沛柔的 傷口自我照護行動應用程式開發與可用性評估 (2018),提出因為有 行動應用程式、傷口照護、行動科技接受模式的重點而找出了 3C 清潔液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3C 清潔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氣低溫電漿輔助二氧化鈦鍍層技術應用於金屬抗菌表面改質之研究

為了解決3C 清潔液的問題,作者張佳錞 這樣論述:

醫院感染一直是現代醫學中危及到生命的因素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可以發現平均有8.7%的醫院患者患有醫院感染,而醫院感染其中部分原因則是因為環境、設備等不潔而導致。目前醫院的環境充斥著大量的金屬材料,但就目前的清潔方式卻有著人力消耗以及材料破壞等問題,因此在臨床上屬於一項需重視的議題。在材料改質領域,大氣低溫電漿屬於一種新興的表面改質技術,比起舊式改質更加的安全且便利。而抑菌方面二氧化鈦光觸媒屬於一種新式的滅菌方式,比起傳統滅菌能夠節省更多人力並常保自潔的能力。本研究希望藉由大氣低溫電漿輔助二氧化鈦鍍層技術提升鍍層之效果,並使金屬材料能夠獲得自體抗菌之能力。藉由新型大氣電漿設備功率600W

、掃描速度55mm/s、氣壓0.1MPa、電漿噴頭與材料距離5mm、掃描次數5次進行探討。可將鋁合金材料表面之靜態接觸角降至20度以下,達到良好的親水效果;電漿製備過程之整體表面溫度為53.17°,對材料不具熱損傷;OES檢測中可發現明顯的O和OH物種之存在,這兩項物質則是使材料表面變的親水的原因;金相顯微鏡可發現當材料經二氧化鈦噴塗後表面會形成二氧化鈦薄膜並產生光學的色散現象;SEM之EDS檢測可發現經電漿改質在噴塗二氧化鈦後可明顯觀察到鈦原子分布於材料之表面,且原型鋁合金和噴砂鋁合金經電漿輔助二氧化鈦鍍層後材料表面的O和Ti原子比例有明顯上升之情形,陽極氧化則否;抑菌測試之定性測試則可確定

本實驗所使用之二氧化鈦可達成和常見清潔液75%酒精與稀釋漂白水有同樣之滅菌功效,結果上甚至比75%酒精更好;抑菌定量測試則可確定經電漿改質輔助二氧化鈦鍍層之材料滅菌效果更可高達90%。綜合上述,材料經電漿輔助二氧化鈦鍍層可有效提升且保持良好的抑菌效果。期望未來能夠將材料使用於醫療產業中,如高壓滅菌釜、燈罩、樓梯扶手等,藉此降低細菌於醫院器材和環境中之孳生與附著,達成降低醫院感染之用途。

傷口自我照護行動應用程式開發與可用性評估

為了解決3C 清潔液的問題,作者王沛柔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人體常因外力傷害或組織血液灌流不足,導致皮膚完整性受損,形成所謂的傷口。提升民眾傷口自我照護能力是避免傷口感染、疼痛不適與更嚴重的敗血症或皮膚組織壞死現象的首要目標,亦能減少醫療成本不必要浪費與支出。現今行動應用程式因具便利性、易取得性、不受區域、時間所限制的優點被廣泛的使用在民眾健康資訊與醫療服務的提供與查詢。然而國內目前提供民眾傷口自我照護的行動應用程式仍為少數,故引發本研究之動機。研究目的:(一)探討民眾傷口自我照護行動應用程式需求,(二)開發以智慧型手機為主之傷口自我照護行動應用程式,(三)探討傷口自我照護行動應用程式之可用性評估。研究方法:包括兩階段,第一階段為研究者利用

Basic4Android軟體自行開發傷口自我照顧行動應用程式。邀請7位受試者進行前驅測試,透過半結構訪談方式蒐集並分析回饋資料後進行4項主要程式之修改。第二階段於社群網站中招募20歲-65歲以內之志願受試者,提供第一階段所開發之傷口自我照護行動應用程式下載使用,以行動服務科技接受模式為基礎之問卷調查法進行可用性評估之探討。研究結果:共43位受試者,傷口自我照護行動應用程式七個構面評分高低順序分別為:易裝性、知覺易用性、滿意度、接受使用、信任、使用意圖、知覺價值性。七個構面之間皆有顯著性高度正相關。討論與建議:結果顯示多數受試者對於傷口自我照護應用程式的易裝性、知覺易用性、接受使用、信任、使用

意圖、知覺價值性感到滿意。建議未來可透過質性深度訪談方式了解有傷口照護需求民眾對於價值性的感受,並增加對實際使用行為如使用頻率與下載的次數等量性資料的可用性評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