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日文手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ipad日文手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安德斯・韓森寫的 拯救手機腦:每天5分鐘,終結數位焦慮,找回快樂與專注力 和西牟田靖的 地板會被書壓垮嗎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究竟 和行人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ipad日文手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拯救手機腦:每天5分鐘,終結數位焦慮,找回快樂與專注力

為了解決ipad日文手寫的問題,作者安德斯・韓森 這樣論述:

  ★驚悚!揭露你所不知的恐怖真相!原來手機和網路這樣「駭入」你我的大腦!   ★熱銷!瑞典版長踞排行榜42週不墜,日文版突破60萬冊!   ★獨創!從腦科學和人類進化角度出發,教你與數位科技和平共處的身心安穩之道。   為什麼比爾蓋茲不給小孩用手機、賈伯斯不讓孩子碰iPad?   注意力喪失的時代,你不得不面對的手機依存問題!      你一天花多少時間在手機、電腦螢幕上?   為什麼社群媒體這麼方便,卻能免費使用?   為什麼越來越多高科技名人,禁止家中的孩童使用3C產品?   我們面對的現實是:   •人們一天平均碰手機2600次,每天平均盯著手機4小時。   •手機沒有讓人類升級為

2.0版,反而降級成為0.5版。   •光是把手機放在身邊,學習效果、記憶力和專注力就會變差。   •社群媒體具有煽動腦部獎勵中樞的機制,APP是採用能使腦部釋放快樂物質的「報酬系」機制而開發的。   •開發出臉書「讚」功能的人表示,網路成癮的危險性跟海洛因有得拚。   •你花費了大把時光漫遊網際,也讓大企業厚實了營收。   教育大國瑞典帶給全世界的震撼之作!   瑞典國民心理學家最新的腦科學研究!   世界級暢銷書,帶你看清真相、找回身心優勢!   安德斯・韓森在本書中分享獨到見解和客觀證據,讓我們明白人類的腦袋其實無法適應快速變動的科技,因此我們的壓力指數飛天、睡眠品質低劣、再也無法專

心,各類假訊息傳染病、數位忌妒、注意力殘留、自戀流行病……層出不窮,而憂鬱和焦慮等症狀更成為跨國的通病。面對這些衝擊和影響,韓森發出了諸多提醒與具體的因應之道,是每個現代人必讀的重要著作。 專業推薦   許瑞云(身心靈暢銷書作者、心能量管理中心執行長)   張立人(《APP世代在想什麼?》作者)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 日本讀者盛讚   ★作者在本書中告訴我們如何在數位化世界有效維持人類原有的機能,讓我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獲得滿足,是兼顧腦科學、生物學、社會學,且實驗豐富又非常有說服力的一本書。   ★從科學實證(大腦的進化與遺傳學)來說明有關手機使用的問題,易讀易懂,但並未完全

否定手機,讓人頗有好感。   ★書中「孩子從小就有手機的危險性」讓人毛骨悚然,有孩子的父母請務必一讀。   ★很想把本書介紹給為了讓小孩安靜下來而把手機塞給他們的父母。   ★本書可說是對數位化未來敲響了一記警鐘,同時也提供了處方,非常有一讀的價值。   ★本書著眼於生物進化與人類生活環境之間的落差,對手機依賴的弊害及我們應如何生存於數位化社會提出種種疑問。我們到底需不需要透過手機獲得這些無用又會造成負擔的情報,是今後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對於「為什麼社群媒體這麼方便,卻又能免費使用」有疑問的人,本書絕對必讀。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點是,你無意間使用手機的時間,對大企業來說,都

可以換成收入(時間真的就是金錢)。   ★了解真相之後,令人毛骨悚然。但也因為知道了真相,才有辦法思考如何改善。   ★集結了眾多人類智慧與專注力而製造出來的手機,反而奪去了人類的智慧與專注力,真的非常諷刺。手機雖然是非常便利的東西,但是我們也應該思考與它相處的方式。作者提出的解方也非常有趣。   ★對目前使用手機的方式毫無疑惑的人,本書會讓你耳目一新。 作者簡介 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   一九七四年出生,瑞典精神醫學專家,並具有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MBA學位。於世界上最有威望的卡羅琳醫學大學(也是頒發諾貝爾生醫獎的單位)接受培訓,累積了多年研究成果,至今發表

2000篇以上的醫學論文,是世界級的研究者。在瑞典的地位與《真確》作者漢斯.羅斯林相當,為瑞典的國民醫師。   他同時也是一位受歡迎的演講者,在瑞典電視臺播出有關大腦的系列紀錄片,並出版多本關於大腦的書籍,成為瑞典超級暢銷作家,著有《真正的快樂處方》,在人口一千萬人的瑞典暢銷60萬冊。第二本書《拯救手機腦》,不僅在瑞典暢銷書排行榜蟬聯42週,在日本也引起廣大關注,一年內熱銷超過60萬冊,成為年度No.1暢銷書。 譯者簡介 葉小燕   專職譯者、臺灣高等法院特約通譯。   譯作包括《被討厭的勇氣》《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等。   [email protected]   〈

前言〉為何我們的生活變舒適,精神狀態卻變糟了? 〈推薦序〉人生的聖典 第1章 人類歷史建構於無手機的情境下 為何人類無法適應現代?/人並沒有因應現代社會而進化/情感是生存所必須的戰略/下判斷時,是情感在支配我們/負面情緒擺第一 第2章 壓力、恐懼和憂鬱都負有任務 壓力系統的形成過程/人體的火災警報器──杏仁核(扁桃體)/即時動作的杏仁核/不安──可能出現的威脅/連不合理的不安都合乎道理/憂鬱是天然的防護衣?/長期壓力的代價/憂鬱症狀──是為了預防感染?/用言語表達情感很重要/警告旗/不見得必然是「強者生存」 第3章 智慧手機是我們最新的毒品? 多巴胺的任務/腦部總是喜好新事物/熱愛「說不

定……」的腦部/「或許……」讓人想用手機/煽動獎勵中樞的社群媒體/矽谷內滿是罪惡感/資訊科技業高層不給孩子用智慧手機/輕易就被數位世界的旋轉木馬繞得暈頭轉向 第4章 專注力才是現代社會的珍貴寶物 多工的代價/腦部效能愈差時,愈會自我獎勵/有限的工作記憶/即使是靜音模式,手機依然造成干擾/光是連結就會讓人分神/反覆訓練讓注意力更加渙散/手寫筆記勝過PC/建構長期記憶需要專注力/腦袋最愛走捷徑/谷歌效應──資訊無法成為記憶/對周遭漠不關心 第5章 螢幕對心理健康與睡眠的影響 被低估的睡眠/我們為何要睡覺?/壓力「加上」螢幕有礙睡眠/黑夜中的藍光/電子書VS.紙本書/感受程度因人而異 第6章

社群媒體──現代最強的「影響者」 人類的腦袋最愛負面傳聞/終生具有社交性/人生中有數年光陰被臉書奪走/我們想說說自己/社群媒體愈用愈孤單/社會地位對精神健康的重要性/數位世界裡的嫉妒/臉書降低了人生滿意度/社群媒體從各個面向影響我們/社群媒體使女孩失去自信/他人是自己的一面鏡子/社群媒體會扼殺共鳴的能力嗎?/是誰在支配你的關注?/數位化世界的軍備競賽/需要什麼商品,取決於我們自己/「我們自己vs.那些傢伙」血染的歷史/不實報導的擴散機制/該是時候進行數位排毒了 第7章 變傻的孩子們 兒童的手機成癮/在多巴胺最活躍的青少年時期更應禁止喝酒/不適合幼兒的平板學習法/喪失延遲享樂的能力/校內的手機

──是敵人還是夥伴?/拿走手機、提升成績/年輕人愈來愈睡不著/年輕人精神失調的狀況激增/長期調查的結果也相同/網路可隨身攜帶的時代/精神狀態VS.依賴/螢幕使用時間監測的概念 第8章 明智的對策──運動 資訊海嘯/少量運動也有效果/專注力為何會提升?/不論老少,運動都能預防壓力/應對壓力的心靈安全氣囊/現代人運動量愈來愈少/所有的運動都有效 第9章 要腦部去適應手機嗎? 我們的智商在下降/計程車司機腦部變化的原因/「鐵路暈眩」與「數位化暈眩」的決定性差異/數位化影響快到來不及研究!/我們正在失去什麼?/人類還在進化嗎?/心理問題切莫掉以輕心/人類並非幸福的生物/為了不因科技而退化 第10

章 結語 數位化時代的建議 專題 適度承受一些壓力吧!/當眾發言的恐懼/不安是人類特有的現象/什麼樣的人會得手機成癮症?/因為多工而錯置的記憶/因為手機而憂鬱?/螢幕甚至會影響食欲?/一生之中能夠認識多少人?/薄弱的自我檢視/最嫉妒什麼?/為什麼額葉最後才成熟?/我們的身材太誇張! 謝辭   推薦序 人生的聖典 久山葉子 (日文版譯者,曾任日本駐瑞典大使館工作人員)   安德斯.韓森是目前在瑞典最受矚目的精神健康導師,身為精神科醫師的他,在二○一六年出版的《真正的快樂處方:瑞典國民書!腦科學實證的健康生活提案》一書中引用多篇論文來說明「只要運動就能強化抗壓性,提升記憶力與專注力

」。那本書之所以在人口僅有日本十三分之一的瑞典成為銷售六十萬冊的暢銷書,並且被翻譯推廣到全球二十個國家,其來有自。除了「只要做些健走或慢跑等簡單不花錢的運動就能獲得多項良好效果」這個事實所帶來的衝擊,也是因為韓森基於獨創的「人類進化觀點」所提出的解釋淺顯易懂,讓人可以理解認同。我自己更是在讀了書的隔天就開始健走運動,四年後的今天仍持續進行中。   安德斯.韓森令人盼望已久的這本《拯救手機腦》在瑞典當地出版後,長達四十二週名列二十大暢銷書榜。這次的主題更加豐富且耐人尋味。書中的提問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法欠缺的手機或iPad對人類、尤其是對兒童或年輕人將造成什麼影響?這些東西確實很方便,但是如此

長期使用不會有什麼不良的影響嗎?這樣的不安,相信不論是誰都曾經在腦子裡一閃而過。更不用說在兒童身上,可能有許多父母已經切身感受到那種負面影響。只不過如今這個時代,沒有理由不讓孩子使用手機。現狀就是父母與校方尚處於不知該如何使用才安全的狀況下,就已經被資訊科技的革新牽著鼻子走。本書正面迎擊我們的疑慮,對照眾多研究結果並提出明確的解答。這回,安德斯.韓森同樣由個人獨創的「人類進化觀點」提出具說服力的證據。有報導指出,iPad之父史蒂夫.賈伯斯嚴格控制自己與孩子使用iPad的時間,那麼你是否還能一如往常毫無限制地讓孩子盯著「螢幕」呢?   作者安德斯.韓森過去在設有諾貝爾獎委員會(負責頒發諾貝爾生

醫獎)的卡羅琳醫學院研讀醫學,是一位發表過二千篇以上醫學論文的現職精神科醫師。因為《真正的快樂處方》一書而爆紅之後,陸續登上知名的電視談話性節目與新聞節目,二○一九年更以年度話題人物身分受邀參加廣播節目(例如二○二○年話題人物是年輕的環境活動家格蕾塔.通貝里與新冠肺炎疫情中代表瑞典發布對策的公共衛生署國家首席流行病學家安德斯.特格內爾),當集節目至今已有三百一十萬人次收聽,是二○一九年收聽率最高的一集。二○二○年春天,由韓森擔綱主持人的《你的大腦》(Your Brain)節目播出第一季,他已經是目前瑞典在身心靈方面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對我而言,《拯救手機腦》是人生中的聖典,書中所推薦的適

度運動,還有如何與螢幕、社群媒體打交道的方法,是省思自己與孩子生活時的重要核心。相信在瑞典也有許多父母有著同樣感受。小女所就讀的小學,正式開學前就會傳送安德斯.韓森在TED上的演講連結給每一位監護人,並且安排每天上課前二十分鐘讓大家活動身體。早上到校將手機交給校方保管,校內禁止使用,讓人確實感覺到本書對教育界的影響幾乎是前所未見。   但要事先強調,本書絕不只是專為兒童與年輕人而寫,其中也有許多是成人必須為自己去深入了解的內容。最近變得很健忘、不像過去那麼專注、容易感到有壓力等,各位是否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希望這樣的您務必閱讀本書,找回原來的自己。人們為何會過度飲食?近十年來憂鬱症與失眠的人口

為何會增加?我們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話題又為何反應過度?甚至關於未來什麼工作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等,本書都融合了研究結果與進化的觀點提供一些讓我們讚嘆「原來如此!」的答案。 由衷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您或家人因此而改變人生。  〈前言〉為何我們的生活變舒適,精神狀態卻變糟了? 現在你手上的這本書,內容說到人類的腦並不適應這個數位化社會。然而在新冠肺炎危機下,此刻手機成為人們對外聯繫的命脈,這本書果真還是非讀不可嗎? 我認為,正因值此之際,更是非讀不可。請容許我細說從頭。 現今成年人每天花費四小時在手機上,十幾歲的年輕人則是四~五小時。人們的行為模式在這十年中的變化是人類史上最快速的,這會產生什麼樣的影

響?本書《拯救手機腦》正是想要探究這件事,而我打算藉助科學的力量。目前為止的研究中,對於數位化社會究竟了解多少?對於我們的心靈健康有何影響?對於睡眠與專注力的影響又是什麼?對於兒童與青少年呢?還有學校教育又如何?排除個人的臆測與主觀看法,是否有確切的研究結果出現? 首先,比起所謂的手機使用時間等細節,我們所要面臨的是更重大的問題。由於我是精神科醫師,我發現因為精神狀態不佳而就診的人愈來愈多了。在瑞典,成人之中竟然每九人就有一人以上在服用抗憂鬱藥物,其他許多國家也出現同樣的統計數據。這些數字隨著我們這幾十年來的生活富裕、GDP(國內生產總額)的上升而增加。明明生活有了良好改善卻反而變得不健康,這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本書就是在試圖理解矛盾現象的過程中孕育而生。為何有這麼多人明明物質上不虞匱乏,卻感覺不安?儘管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與他人有所連結,卻又為何感到孤獨?後來,我漸漸可以理解,有一部分是因為現今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對人類而言性質差異非常大。這種不對稱的現象,換句話說,也就是我們周遭的環境與人類進化的結果不一致,對心靈造成了影響。 汽車、電力或手機,對你我來說都是極為自然的存在,甚至難以想像沒有這些東西的世界會是什麼模樣。然而現今這個社會,不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瞬間。人類出現在地球上之後,有九十九點九%的時間依靠狩獵與採集為生。即使到現在,我們的腦部還是維持在適應當時生活模式的最佳

狀態。人類的腦在這一萬年來並沒有變化─這就是現實。以生物學來看,你的腦子還活在熱帶草原的日子裡。

地板會被書壓垮嗎

為了解決ipad日文手寫的問題,作者西牟田靖 這樣論述:

★ 日本書評網近乎100%好評 ★ 各大網站超過4星肯定   「地板會被書壓垮嗎?」這個愛書人都想過,卻不一定有解的問題   讓作者展開一趟尋解之旅...   ● 藏書與書架、房屋結構的關係   ● 死後藏書、經典古書的善終問題   ● 紙本、電子書,人與「擁有」的思考   對愛書人而言,身處被書環抱的房間中是非常夢幻的吧?   但其實恐怖又致命──   因為鋼筋水泥建築也有被書壓垮的風險!   如何整理爆滿的書架、很久沒讀但捨不得丟的書是愛書人都有過的困擾;時常遇到空間不足收納了,卻還是無法克制買書的衝動與習慣;更煩惱過未來某一天,這些海量的書究竟該留下還是該丟棄呢?   作者

西牟田靖本是「行腳作家」,憑著遊歷各地的經驗寫下一篇篇精彩作品,工作室也總簡潔無比;某日,他動念挑戰書寫一本需要大量參考資料的作品,藏書數量便開始以等比級數激增,也因此悄悄地扭轉了他的命運──2012年,當他將工作室搬遷到木造公寓,赫然發現藏書量已經逼近無立足之地的境況;搬家公司的人看到狹窄空間堆滿了書不禁隨口一句慨歎,更使作者陷入了「地板會被書壓垮的」焦慮不安之中!   面臨「到底如何處理大量的藏書?」這個為難問題,西牟田靖先在網路上公開自己的煩惱,未料引起廣泛討論和建議,促使他展開一段不同以往寫作主題與風格的「新」採訪,收集了一則又一則與「藏書」相關的五味雜陳人生故事。   看看作者筆

下如實描繪出的知名大文豪、人氣漫畫家、私人圖書館經營者、承接逝者藏書的家屬……等各種書庫、書房樣貌,以及處理藏書的不同方式和過程。將發現:原來,藏書不僅和愛書人本身有關,帶來的影響居然擴及環境,甚至對家族和整個社會都有所互動與連結。除了讀到名人軼事的驚喜,也顛覆了以往對「藏書」的認知,像是:大量的書籍並非想捐就能捐、想丟就可以丟、想賣就賣得掉;又像是:圖書館藏書作業也要再三篩選、對負載空間需精算配置。而藉由這些故事,作者更拋出一個延伸問題:紙本書與電子書,我們只能擇一嗎?當然,透過或哭、或笑、或感動、或省思的每一則真實經驗裡,我們也都想問:是否有必要囤書?最有效的整理與收納方法在哪裡呢?  

 綜合人文與科學的多角度思考,讓有共同煩惱的人感到溫暖的同理陪伴,更期待可以為你我此刻正感到侷促的藏書空間問題闢出解決之道。   那麼,下定決心來展開一次去蕪存菁的藏書取捨計畫吧! ※※※ 新手書店老闆・鄭宇庭、藏書界竹野內豐・黃震南 含淚推薦   作者簡介 西牟田靖(Nishimuta Yasushi)   1969年生於大阪,作家。擅長非文學類,出版著作多以日本從前的太平洋島嶼領土為主題,像是:《我所見的『大日本帝國』》《來自日本國的日本人》《日本的邊界》等等。 譯者簡介 劉向潔   臺大日文系畢。喜歡食物、藝術、語言、大自然,崇尚事物的原生感觸。譯作有:《圖解自然材料》

、《跑馬拉松絕對不能做的35件事》、《綠建材知識》。   1  地板被書掩埋了 不安的開端/搬家計畫/「真的不太妙呢!」/建築師們的見解 2  尋找親身經歷地板塌陷意外的人 可怕的故事/完全相反的建議/鋼筋公寓大樓的地板也會塌陷嗎?/對「地板塌陷」興致盎然的小說家/知名作家井上靖的劇作《家庭口角 續篇》背後祕辛/賠償費?整修費?租賃空間整修之謎/整修的痕跡/施工業者透露的真相 3  如何面對被書掩埋的書房 與大量書籍的搏鬥/與不斷增生的書籍共同生活的家族/處理別人的藏書很麻煩啊/藏書v.s.疾病/書本變得令人厭惡 4  地震發生時,書本也可能瞬間變身兇器? 311東日本大地震的書架/

淹沒地面的一百八十萬冊書/裂成兩半了啊/存在感稍嫌強烈的書 5  逝者遺留下來的藏書怎麼辦? 棘手的「祖父藏書」/作家藏書到哪裡了?/把天文迷父親的藏書丟掉!/親友展開的善後計畫/「祖父藏書」後續 6  自製電子書,可以嗎? 委託別人將藏書掃描成電子書違法嗎?/送去電子書業者手上看看/重新詮釋的思考邏輯/「自製電子書」根本屠宰場作業 7  訪問漫畫博物館(上) 地處荒僻的博物館/遙遠的少女漫畫世界/踏進女漫館/編撰《少女漫畫大事典》/為什麼是水藍色的空間?/現代漫畫圖書館與米澤嘉博紀念圖書館 8  訪問漫畫博物館(下) 見證戰後漫畫史的痕跡/開始收集漫畫的理由/藏家離世後依舊不斷增加的

漫畫/接手父親的藏書/邁向東京國際漫畫圖書館 9  因寫作而不斷增加的參考用書怎麼處理? 「地板塌陷」危機後的一年內,增加了多少書?/入侵自家空間的書/書增加的各種原因/不停增加的書和家族的未來/大量收書的必要 10  拜訪電子化的書架 這樣的解決方法可行嗎?/對電子化的期待與掙扎/用iPad看書的話……/兒時玩伴S君的嘗試/通通拿去電子化?/向「困難的人」請益 11  為什麼要蓋圖書館? 偶然看見熟人的書庫/「坍塌的書」去向/跟高塔一樣的書庫/狹小空間的書庫/為什麼書庫是圓的? 12  「只有我一人的房間」 損壞的前兆/難修復的裂痕/無藥可救的最後掙扎/重新尋找租賃物件/書桌上的床/

人生的文件檔案/再見啦公寓/別離/回憶中的道別/從「只有我一人的房間」再出發 前言   書不僅佔空間,而且也笨重。這讓擁有很多書的人總是頭痛,常常日夜苦思著如何在現有空間、地板耐受度、書本尺寸及重量間取得平衡。   我本身並不熱衷讀書,而是到處旅行、增長見聞並傾聽人們故事,可說是個「行腳作家」。但當我著手寫一本需要大量參考資料的作品後,藏書也隨著急速增加。這些書慢慢入侵了書房與大部分的生活空間,我也被迫體驗「地板會不會塌陷?」這個煩惱。   面臨如此窘境,要如何在不斷增加的書本數量與固定的居住空間裡找到平衡點?紙本書仍有存在的必要嗎?紙本數位化真是福音?數位化的電子書是否跟紙本一樣適

宜閱讀?紙本與電子書的差異何在?無論是那種與書共存的方法,我全部仔細地考慮了一輪。   為了突破眼前的狀況,我四處打聽、閱讀資料,試圖摸索出與書本和平共處的方法,而本書就是彙整這過程的成果;不僅記錄了我的經驗,還有許多個別案例。因此,對那些在整理藏書上不知如何是好的人來說,本書或能提供一些解決方向;再不然,也期盼書中每個人物的「書本奮戰記」能讓讀者莞爾一笑。   關於本書的介紹暫且寫到這裡,接下來就進入本文了。事情得從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過後的二〇一二年初春說起……   第一章 地板會被書壓垮嗎?當我將工作室搬到一棟兩層樓木造公寓二樓後,在大約二˙二五坪大的房間裡,我的書多到幾乎看不見地

板。除了三面牆邊有組到一半的書櫃和尚處於解體狀態的書桌外,大部分的空間被每一捆約三十公分高的書堆塞得爆滿。站在房間中央的我,勉強在一落又一落的書堆間找到立足之地,低下頭來甚至看不見自己的腳!我的雙腳雖然沒沾上泥巴,卻有一種膝蓋以下深陷泥淖、動彈不得的錯覺;需要移動時,也只能從書堆中拔出腿來,然後要不直接踏在書堆上,要不踮著腳尖、勉強踩在一丁點的空隙中。一句話點燃的危機意識二〇一二年二月,我從東京中野區的分租住宅(三層樓鋼骨建築)搬到二˙二五坪大的公寓(兩層樓木造建築)。搬家當天,協助運送行李的搬家公司社長在途中邊開車邊對我說:「你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呢!」這句帶有弦外之音的話讓我不禁疑惑,很想知

道話中的真正意涵……難道,是指房間大小跟行李多寡不成比例嗎?「你的意思是地板可能會塌陷?」其實搬家前我去看過房子。當時一走進壁櫥裡,木板就發出喀吱喀吱的斷裂聲,聽得人不寒而慄:之後就算夾層木板整個斷裂開來也並非不可能啊!因為這個小插曲,所以我總隱約擔憂著地板可能隨時塌陷的情形。不過他卻說:「不、不是這個意思。」一口否定了我的猜測,但我還是無法相信。他說得隱晦,應該是為了避免讓身為客人的我不愉快,才會在用詞上特別謹慎。「你以前曾受委託處理過地板塌陷的房屋嗎?」「倒是沒有。」我猜,他一定是因為看見多到足以把地板壓垮的行李,才會不小心脫口而出:「你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呢!」這句話,之後才又慌慌張張地改

口。與社長這番對話後,我突然擔心起那片被書本淹沒的地板。仔細想想,行李數量根本超出了房間的容納限度。如果為了整理而將所有的書都集中堆放在房間中央,地板很可能會應聲塌陷!但比起地板,塞滿裝舊書的收納箱與抽屜的壁櫥,看起來更加危險;上層、下層、頂櫃各放入了三、四箱重達約三十公斤的衣物收納箱,也就是說,壁櫥每一層都承受了約一百公斤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