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資法姓名遮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個資法姓名遮蔽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SerhiiPlokhy寫的 烏克蘭:從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追尋自我的荊棘之路 和詹鳳春的 聆聽樹木的聲音:台灣最專業的女樹木醫師,從風土歷史、景觀安排、修剪維護、綠化危機與都市微氣候,帶你找尋行道樹的自然力量,思考樹木與人和土地的連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Excel 用REPLACE 函數將姓名第二個字取代為圓圈符號 教學也說明:個人資料保護法 上路之後,凡是人員的姓名等基本資料,都需要善加保護。對於姓名的資料來說,最常見的保護方式就是將其中一個字以圓圈符號代替,避免直接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經出版公司 和麥田所出版 。

東海大學 法律學系 張凱鑫所指導 温又瑄的 我國器官移植暨勸募協調師法制化之建構 (2020),提出個資法姓名遮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器官、器官移植暨勸募協調師、協調師、財團法人器官移植登錄中心、醫事人員、器官移植、器官捐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陳翠蓮所指導 彭琳淞的 日治時期台灣人兵役制度與戰爭動員 (2020),提出因為有 日治、兵役、軍事動員、台灣人日本兵、戰爭的重點而找出了 個資法姓名遮蔽的解答。

最後網站TPIPAS:2021期中查核申請書71kB則補充:☆「個資清冊」(填妥下列功能欄位即可,其他欄位之內容於繳交時可遮蔽或刪除:「個資檔案編號」、「個資 ... 姓名:至少填一人, TPIPAS證書: 師-請填寫完整證書字號.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個資法姓名遮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烏克蘭:從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追尋自我的荊棘之路

為了解決個資法姓名遮蔽的問題,作者SerhiiPlokhy 這樣論述:

位處帝國門前,烏克蘭人如何昂首挺立、追求自由與尊嚴? 在強權環伺中,烏克蘭人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國家 面對歷史的苦難,他們淬煉出團結、勇氣與韌性   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烏克蘭研究中心主任傾力之作 橫跨兩千年的壯闊史詩,值得臺灣借鏡的血淚歷史     全球媒體一致讚譽,   理解當前世界局勢的必讀之書!   【2021年最新修訂版】   【特別收錄2022年6月作者新版序言】     ★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走過數千年的荊棘之路      今天的烏克蘭民族,是在各種帝國勢力與文明範圍交會之處,從各種瓜分與苦難中生長出來的。烏克蘭國歌的開頭唱著「烏克蘭尚未滅亡」,是十九世紀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的心聲,更

是這段歷史的見證。     烏克蘭位處歐洲的要衝,也是東西方文明的相遇之處,與臺灣同處國際地緣政治的戰略斷層帶,歷史上曾見證各種勢力的傾軋與競逐、戰爭與衝突,這些持續的動盪也形塑了烏克蘭的歷史與民族認同。     在《烏克蘭》一書中,哈佛大學烏克蘭中心主任謝爾希.浦洛基深度剖析這座「歐洲之門」兩千多年的歷史軌跡,從希羅多德到奧匈帝國,一直到今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從帝國大敘事的瓦礫堆中,他挖掘出烏克蘭的複雜過往,重建這段被許多人輕忽或遺忘的歷史,也為當下新聞事件,提供了更為深刻的脈絡。     ★如何理解歷史?看見人物的選擇!     要真正了解烏克蘭這段歷史,而不流於史實的瑣碎堆砌,本書以

各種歷史人物的選擇為中心,告訴我們這些選擇的伏筆與導火線,前因以及後果。     在眾多宗教中,十世紀基輔羅斯的統治者弗洛基米爾,最終為何選擇改宗東正教?十六世紀哥薩克國的統領赫梅爾尼茨基,在波蘭─立陶宛聯邦治下尋求自主,怎麼反而找上了沙皇幫忙?他的後繼者馬澤帕,又為什麼想脫離莫斯科的掌控?奧匈帝國和俄羅斯內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有什麼方法能宣揚自己的理念?蘇聯統治七十年後,烏克蘭的議會代表為什麼壓倒性選擇獨立,進而為蘇聯敲響了喪鐘?而到了二十一世紀,橘色革命的群眾,又是為何走向廣場抗爭?     透過解答這些謎題,作者帶領我們更全面地了解烏克蘭的歷史,既看見當權者的合縱連橫,也看見受壓迫者的抵

抗與無奈。     ★政治、經濟、文化的多方視角     本書討論涵蓋今日烏克蘭這塊土地上的豐富過往:政治運作、軍事抗衡、宗教變遷、族群互動、經濟貿易的轉變,以及文化藝術的發展。     烏克蘭位處黑海邊疆的肥沃土壤,怎樣吸引了許多族群的進駐爭奪?東正教如何在一連串與拜占庭的交涉中,被引入烏克蘭?當游牧者哥薩克人的訴求不被當政者採納,爭取自主的他們,怎樣反而啟動了一連串被分割、被削弱、被視為俄羅斯一部份的歷程?烏克蘭的作家們,在不同時期如何創作、又有怎樣的論戰?而烏克蘭史上最慘烈的飢荒,又是怎麼在名義上要推進農業發展的政策下發生?      ★「民族」的分析軸線     在這樣豐富全面的討論背

後,這本書也以「民族」的發展為分析主軸,讓我們看見各種歷史因素,如何影響這個民族的前世今生:     十六世紀,信仰東正教的貴族們,雖然隨著立陶宛併入波蘭,怎樣卻獲得了新的政治空間,更在文化上讓當代烏克蘭的雛型也於焉誕生?十八世紀,今日烏克蘭被俄羅斯和奧匈帝國瓜分,邊境兩側的民族主義者又如何分進合擊,孕育出了一個關於烏克蘭未來的共同圖景?大戰期間,強敵環伺加上民族主義尚未成熟,如何使得短暫獨立的烏克蘭又再度被瓜分?而車諾比核電廠的事故又如何引發烏克蘭人的覺醒,讓歷史記憶被重新討論,學生走上廣場絕食抗爭,終於在戈巴契夫遭遇政變時,使得烏克蘭議會代表高票決定走向獨立?     透過這些故事,浦洛基

娓娓道出烏克蘭所走過的荊棘之路何以如此崎嶇,又如何影響烏克蘭直到今日的發展。   名人推薦     專文導讀   吳玉山(中央研究院院士)     聯合推薦   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吳照中(Podcast「烏克蘭什麼」 創辦人)   林正義(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   房慧真(作家)   徐裕軒(外貿協會基輔台貿中心主任)   陳健民(政治大學社會學系訪問教授)   張翠容(香港國際新聞工作者)   葉耀元(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   嚴震生(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依姓名筆畫排序)   全球媒體讚譽     對於歐洲最少為人知的大國,(一部)堪稱典範

的記述……閱讀《烏克蘭》的樂趣之一在於,關於久遠事件的敘述看似緻密,又涉及陌生地點與人民,卻因其中的軼事與精準陳述而生色。——《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確鑿而可靠的一部概述,從古希臘時代一直講到今天。——《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一部)令人讚賞的新歷史著作……對於烏克蘭的包容歷史以及法制史所抱持的信心,使得希望能夠長存,而包容與法制則皆根植於歐洲基督宗教文明。在對烏克蘭過往簡練而認真的闡述之中,浦洛基先生也為未來提供了一些預示。——《經濟學人》(Econnomist)     若不先對千年來形塑東歐的複雜交錯影響有些認識,

就無法理解今日烏克蘭悲傷又糾結的衝突。關於那段歷史,讀者的最佳參考莫過於浦洛基的新書……浦洛基優雅又沉著地駕馭這個主題。——《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浦洛基和他之前的作者有個重大區別,那就是他運用國族認同這個現代概念詮釋烏克蘭歷史,這一概念在後蘇聯共和國中尚未廣泛使用。——《新聞週刊》(Newsweek)     一部簡明扼要、可讀性高的烏克蘭史……生動的敘事有著多采多姿的角色,包括北歐和蒙古盜匪、任意劫掠的哥薩克人、君王、征服者和獨裁者,還有矛盾的十九世紀知識份子:他們熱烈信奉烏克蘭文化認同,卻在文化認同如何演變為國族認同的問題上致命地分裂。——《華盛頓時報》(

Washington Times)     去買這本書……送給子女和孫子女,人手一本。買來送給朋友們。要確定他們真的讀過。——《烏克蘭人週報》(Ukrainian Weekly)     一部步調緊湊的歷史著作,充滿了精練的描述和提點……有力駁斥了普丁及其朝臣的狂妄臆斷,以為烏克蘭是大俄羅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化也低人一等,弱小疲弊。——(英國)《泰晤士報》(Times)     《烏克蘭》將我們帶回希羅多德的時代,述說……(烏克蘭)長年奮鬥,贏得自身命運掌控權的糾結故事。——(英國)《週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浦洛基是烏克蘭歷史的精妙測繪者,他並不過分強調他所描

述的諸多恐怖;他也不需要,嚴酷的事實不言自明。——(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     浦洛基細心又迷人的歷史,是關於一個幽靈般的國家一連串的故事,這個國家自古至今一再出現又消失……要是理智真能獲勝,浦洛基的這部佳作應當設法呈上普丁案頭,但願能讓這個帝國主義者看清楚:烏克蘭絕未完蛋,更不會滅亡。——(英國)《蘇格蘭前鋒報》(Herald Scotland)     浦洛基對烏克蘭哥薩克人的描述最是精彩,這些自由人來自不馴大草原的僅存部分。——(英國)《旁觀者》(Spectator)     《烏克蘭》詳述俄國與烏克蘭之間爭奪領土和認同的持久衝突……(並)解構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及其

何以致此。——(加拿大)《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     可讀性極強,為一個注定成為民族、軍隊、文化和文明交會之處的國家,說出了扣人心弦的故事。——《俄羅斯評論》(Russian Review)     浦洛基的這本書不盡然是學術著作,它試圖應對當前地緣政治爭論中提出的某些問題,包括烏克蘭是否屬於……俄羅斯世界。——(波蘭)《新東歐》(New Eastern Europe)     在一本烏克蘭兩千年歷史的概述中,注入適切的細微差異與複雜性並非易事,但浦洛基靈巧嫻熟地善盡這份責任……對於烏克蘭的族群和國家歷史,浦洛基的著作是令人歡迎的入門書。——《出版者週刊》(Publish

ers Weekly)     本書涵蓋的時間範圍與主題不同凡響……對烏克蘭具有基本知識的學生、學者和讀者都能心領神會。或者,本書各章也可各自獨立閱讀,對相關主題興趣強烈的人們,得以聚焦於烏克蘭歷史的特定時代。——《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沿著東西分裂的脈絡,從肯定的角度出發,記述烏克蘭的歷史,從古代的分裂說到現今的動盪……一部淺顯易懂的有用著作,坦誠地思索面對俄國這個貪得無饜的動盪之源,烏克蘭所持續付出的「自由之代價」。——《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詳實、迷人、資訊最新的烏克蘭歷史,莫過於浦洛基這本書名貼切的《烏克蘭》(原書名:歐

洲之門)。浦洛基的這部權威著作,對學者、學生、決策者和要有足夠知識的大眾都價值非凡,能讓他們理解當前烏克蘭的困境。——諾曼.奈馬克(Norman Naimark),史丹佛大學     這是著眼於當下、最切合現時所需的歷史。想理解俄羅斯與西方何以為了烏克蘭前途而彼此對峙的人們,都會想要一讀浦洛基對於烏克蘭處於歐洲門戶的歷史作用,合理、慎重卻又熱情的敘述。——葉禮廷(Michael Ignatieff),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     終於:一個引領新聞走向、太多人對其所知卻少得令人難堪的國家,有了一部扣人心弦的精要史書。再也沒有無知的藉口了。——彼得.波莫蘭契夫(Peter Pomerantse

v),《俄羅斯.實境秀》(Nothing Is True and Everything Is Possible)作者     在這個艱難的時代,謝爾希.浦洛基為烏克蘭寫出了一本完美的新歷史著作。本書兼具權威性與創新性,同時又保持了一貫的明晰和易讀,令人難以釋卷。——安德魯.威爾遜(Andrew Wilson),倫敦大學學院烏克蘭研究教授     謝爾希.浦洛基為我們寫出了一本簡潔而全面的烏克蘭史。本書提供讀者脈絡,呈現普丁先生的現行政策何以既違背了烏克蘭人民意願的侵略行為,同時也破壞了冷戰後建立起來的秩序。這本書不但好讀,而且對熟稔莫斯科敘事的人們而言,更能拓寬思考,踏上一段關於烏克蘭歷史的旅

程。——約翰.赫布斯特(John Herbst),前任美國駐烏克蘭大使     本書複雜又精微,修正過去對歷史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清楚明白,是這片一再淪為戰場,又是歐洲糧倉的染血之地扣人心弦的短篇歷史。《歐洲之門》結合了學術權威與敘事天賦──今天想要理解俄國和烏克蘭的人們必不可少的讀物。——賽門.蒙提費歐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史達林:紅色沙皇的宮廷》(Stalin: The Court of Red Tsar)作者

個資法姓名遮蔽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今天是勞工局及社會局的業務報告。

#行政機關拒絕提供資料是妨礙議員行使質詢權

昨天我聽到 Ingay Tali 穎艾達利 議員的質詢,發現我不是唯一一個在索取資料的時候碰到各種離譜回答的議員。所以今天我也花了幾分鐘討論這個存在已久的老問題。

為了要讓我能夠好好行使人民賦予我的質詢權,我的辦公室會在我授意下,向各行政機關索取資料。有些單位非常願意配合,但更多的時候,我們碰到的是重重阻礙,比如:這個違反個資法、違反政府資訊公開法、議員沒有文件調閱權,或者要請議會發文、要機關對機關才行。

首先,我百分百同意,違反個資法的資料,當然不能給。如果因為特殊情況必須要給,也一定要把個資的部分遮蔽。

但是,我要強調,個資法不可以是搪塞的藉口。

比如,像「組織規程」或「編制表」這種勞工局網站上就可以下載的資料,如果拒絕提供給議員的理由是,「這樣會違反個資法」,那是不是在說勞工局自己的網站都違法呢?

或者,我一週前行文要資料,勞工局隔天就回覆了。但我要的是勞檢清冊,結果拿到是統計,相差了十萬八千里。最後勞工局願意給了,卻不肯給電子檔案,而是在下班後才印好派人送過來,讓我也擔心市府員工超時工作的問題。

因此,我當眾再次拜託局長,請提醒一下各單位,當議員索取資料的時候,該給就要給,沒有個資的不要硬拗有個資,不要故意拖延。

#爭取勞檢員正職比例提升

我在2018年3月,曾和黃國昌委員一起開記者會,討論台南市勞檢員全部都是約聘的問題。我們當時是希望能夠成立勞檢處這個正式的二級機關,以增加正職的比例,不要總是讓工作相對沒有保障的約聘人員承受大量的關說、施壓等壓力。

但從目前勞檢中心組織規程和編制表草案來看,這個問題依然存在,正職非常少,約聘非常多,因此我也請局長繼續爭取提高勞檢員的正職比例。希望能讓勞檢員在幫助其他勞工之前,自己的工作條件先有所保障。

#系統性推廣勞權教育進入校園

要改善台南的勞動環境,勞權教育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但目前台南市各級校園中的勞教講座內容五花八門,有些甚至只是擦邊球而已。

目前有些縣市在勞權教育這塊做得不錯,最大的差別就是有完整的自編教材,有系統的讓勞動教育進入校園。因此,我今天舉了台北的狀況為例,希望勞工局可以著手改善目前的勞權教育規劃!

#曝光性侵害個案細節應確實開罰

處理性侵害案件時,不透露姓名當然是最基本的原則,但是方式、時程等個案細節也都非常不適合在媒體上曝光,因為不只要避免讓個案身份被肉搜曝光,還要避免讓受害者或家屬看到新聞時遭受到二度傷害;根據兒少保護法,在地方的主管機關是地方政府。

因此,我提醒局長,不管是民代或任何人,一旦有違反兒少保護法第66條、69條的這些行為,地方主管機關應該要確實去檢視與開罰。

#爭取編列社工加班費
在第一次臨時會中,我一再強調,當社會局要增加結案再追蹤的工作時,首要條件是避免增加現有社工的負擔,但當時的春節訪視專案並沒有編列加班費,後續回應也都是「採加班補休方式辦理」、「後續仍積極爭取超時加班費」,就是沒有加班費的意思。因此,我提醒局長,明年編列預算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把加班費編列進去。

#防杜回捐持續追蹤

在防杜社工回捐這部分,目前社會局列了很多措施,包括要報送人事薪資清冊等。但若以近期在北部爆發的回捐狀況為例,社工本人就是在剛好看到工資清冊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領到的薪水跟送出去的清冊不一樣!我請局長好好研議防弊措施,比如勞資清冊應有簽名等等。

局長表示,目前中央已有一些系統的規劃,期望能夠更有效的改善這個老問題。很高興知道局長和我一樣對回捐這種強迫樂捐的行為深惡痛絕,希望我們能夠一起努力提升社工的勞動環境!

#爭取親子館

我在臨時會的時候提案、連署要設置永康和安南區的親子館,原因很簡單。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台南目前出生率最高的兩個行政區,就是永康和安南。

在少子化問題這麼嚴重的時代,我們一直在鼓勵生育。但我認為鼓勵不能只是喊喊或發錢,我們有責任提供給願意生育的家庭一個適合養育孩子的環境。比如說,適合親子的公共空間,像是室內的親子館、室外的特色公園,都是很好的活動空間,也能有效地紓解爸爸媽媽們帶著小孩無處可去的壓力。我認為,從育齡人口和新生兒數量都最多的行政區來優先推動,才能把資源做最有效的利用。

很遺憾,社會局回覆提案的時候,只是照抄現有的計畫,並沒有要積極處理的意思。我可以了解社會局這兩年已經在一些土地或建物比較容易取得的地方規劃親子館了,但我希望局長能夠好好地來永康看一看,讓我們一起在現有或規劃中的機關用地尋找適合的地方,好讓全台南數量最多的新生兒們,有一個適合的活動空間,更讓這些願意生育的年輕人們,感受到政府是真的有心鼓勵生育。

--------------------------------------

🐻易瑩的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inyiyingnpp/

🦉易瑩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voteyiyinglin/

🐱易瑩開放資料平台:https://drive.google.com/open…

我國器官移植暨勸募協調師法制化之建構

為了解決個資法姓名遮蔽的問題,作者温又瑄 這樣論述:

『在救死扶傷的醫院中,有一群人像禿鷹一樣,追逐著死亡的氣息,因為在他們的工作領域中,唯有先死,後才能有活路,「死去活來」是他們奉行的工作圭臬,他們是器官移植協調師。』 ⎻ 引自 電影中的醫學:看<生死接線員>認識什麼是器官移植協調師「器官移植暨勸募協調師」,一個在我國器官捐贈與移植領域中默默耕耘30餘年的重要角色,卻在經由財團法人器官移植登錄中心培訓後,被我國醫療體制遺留在各家醫院中自行管理,以及任一醫事人員法規之下生存。綜觀台灣醫事人員相關法規,不論係「助產人員」、「驗光人員」,又或者係非醫事相關人員,但卻與疫病調查及防治、民眾健康狀態調查及健康促進業務相關之「公共衛生師」,皆

因時代、環境、醫療技術、時事輿論的變化與產生,而被需求及創造,更近一步為其設立專法,然「器官移植暨勸募協調師」,卻因缺少一個爆炸性事件或契機而被怠於重視,故本文將以「器官移植暨勸募協調師」為題,思索我國現行醫療相關制度就「器官移植暨勸募協調師」權利義務,應如何訂定完善的規範與保障。「器官移植暨勸募協調師」的重要性及不可或缺性直接體現在器官捐贈及移植程序之中,不論係事前工作、與專責醫師、病患、其他醫療院所間的溝通以及術後結案,似乎皆缺少不了協調師的參與,因此本文藉由詳細敘述器官捐贈及移植之過程,並將協調師的工作內容及業務範圍嵌入其中每一個環節及細節中,以便觀察出該職位的專業性及不可取代性。其次,

我國為緩解協調師人數短缺問題,允許各種身份之醫護人員皆有參與並取得「器官移植暨勸募協調師」身份之資格,然觀察我國實務上各家醫院實際聘用「器官移植暨勸募協調師」之情況,卻與主管機關所預期並希望達成的目標相去甚遠,故本文將我國現有的醫事人員一一列出,並與「器官移植暨勸募協調師」所具備的專業、特質進行比較,以此得佐證為何各醫院僅招聘一定條件的協調師,以致協調師人數仍然短缺之原因,再依此依據針對日後「器官移植暨勸募協調師」之篩選條件及培訓進行局限與強化。再者,在器官捐贈移植領域中較為先進、知名的其他國家,例如:美國、西班牙等,不僅訂有完整的醫療流程規則,且為確保患者面對的是受過完整醫事訓練的協調師,以

及為保護協調師職業之於能合法保障其權利義務,而設有專法或專章。以處事謹慎為名的日本,則係以嚴格的事前資格審查及事後積極再教育的方式來保護醫事人員,雖然其「寧可不實施器官捐贈器官手術,保護醫事人員為優先」的作法與我國優先積極醫治病患的精神截然不同,但日本對於醫事人員的重視與愛護之心,卻是我國最重要的借鏡,因此第四章以此為契機完整介紹各國協調師之資格、發展與現況。協調師雖然也是醫事人員,但卻也有屬於該職務才有的困境與苦楚,如何能以對其他醫事人員的標準來與其相提並論,其餘醫事人員或許還能以「排班」的方式預見自己勞累的時數,超時者則以加班論,但協調師不但是on call,其過勞程度,因此有家庭者不適任

該職務,單身者卻因該職務無法有一班人最低限度的正常家庭生活,在面對生死第一線的線場,協調師心理陰影面積又有誰能給予補償,因此本文將綜合前述章節,以及參考他國立法之內容,為協調師起草其專屬法規,除彌補及協調師被忽視的權益外,更促使主管機關認真面對協調師以及其所屬醫院的困境與心聲。

聆聽樹木的聲音:台灣最專業的女樹木醫師,從風土歷史、景觀安排、修剪維護、綠化危機與都市微氣候,帶你找尋行道樹的自然力量,思考樹木與人和土地的連結

為了解決個資法姓名遮蔽的問題,作者詹鳳春 這樣論述:

台灣專業女樹木醫師 多年實務經驗的樹木養護之書 首度完善講述台灣行道樹的溯源,發展與維護, 以及如何保育修護、環境氣候等重重因素交疊之下, 所造成的當前所需著眼的重點問題 樹木醫師的樹語錄— 「有時你挖開土壤,看到兩棵樹在地面上好像互不相干,但根系之間可以靠著一種特殊的菌根,傳遞水分和養分。」 「當你碰觸到葉的表面,它們都會感覺得到,植物也喜歡有人偶爾去摸摸它,和它說話,會刺激它們分泌激素,因而長得更好。」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胖胖樹王瑞閔/金鼎獎科普作家 洪廣冀/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眼底城事 彭文惠/中原大學地景建築學系副教授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

教授 蔡思薇/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 謝俊民/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副教授 ——愛樹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聆聽樹木的聲音》一書首度深入談論行道樹歷史起源、發展與維護,還有都市環境、氣候等交疊造成行道樹生長種種的問題,不單單只是介紹行道樹種名稱或者樹病症狀。是一本非常難得的文史與實用兼具的科普書籍。」摘自蔡惠卿/《大自然》雜誌前總編輯——專文推薦 ▲跨越時空的台灣行道樹追溯紀行 爬梳中國、日本、台灣三地的行道樹歷史,再敘述歐美行道樹安排概念如何輸入至東方,並間接薰染了台灣的道路景觀。 ▲致力於「適地適木」,注重風土照護 都市行道樹栽植不同於自然地生長的樹木,須注意都市微氣候、

土壤、日照、風等環境因子,才種下合適的樹種,而非一窩蜂只為了方便或觀賞,種植流行樹種。 ▲豐富動人的老樹醫案,以自然治療法細心照顧 雲林罹患樹癌的大樟樹、飽受簇葉病侵襲的阿里山染井吉野櫻、大溪受困於小蠹蟲、白蟻的八十歲楓香等,傳遞重視生態環境,不濫用農藥的概念,借用大自然之力或疏導方式來照護病樹。 樹木是宇宙的軸線,連結天與地,也是神的通道 那麼,和我們近距離相處的行道樹呢,是否曾經好好被注視? 何謂行道樹?指的是道路旁、水岸邊或堤防,為了區別土地界線,條列種植,並以同一樹種、同樣型態等間隔植栽的喬木群,多數是用來提供道路空間舒適與提升景觀綠化率。近年來因暖化, 還具備道路降溫及吸收二氧

化碳等效益機能。 近代台灣行道樹的思想發展,始於日本博物學家田代安定的導入。在此處,由行道樹的歷史娓娓訴來,並將與台灣行道樹展開脈絡最相關的兩地——中國、日本,一起串連細數從頭,其中又有歐美的都市計畫概念交替浸染,深深影響了台灣道路的規畫與風貌——受到二十世紀初城市美化運動的風潮薰陶,西風東漸,台灣也隨之引進「公園道」這一項道路策畫的概念,像是在台北市仁愛路、敦化北路等路段,即可見到效仿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林蔭大道;其他還有如擁有「東方小巴黎」美名的東三線,即為今日台北市的中山南路。有成功就有失敗的道路計畫,都為台灣帶來了不同的樹木栽植啟發與參考。 本書更密切探詢行道樹的生存與抉擇,這同樣是

當前行道樹的核心議題,其中牽涉到的是樹種挑選與景觀安排,若能扣合適地適木的原則,亦即理解環境後再選擇如何栽種,則可以更妥貼照顧好每一棵樹。樹無法自由來去搬遷己身,因此土壤、日照與風量等風土環境要素缺一不可;隨著環境保護意識高漲,維護與管理更是為了確保綠化系統的完整與永續傳遞,此間每一處環節皆關乎著被種下土地裡的每一棵樹能否安穩居住,並且好好地生長,成為百年大樹、千年巨木。 作者以冷靜且慈悲的溫柔筆觸,從生長空間、種植問題與對策、根系伸展、景觀問題、植栽設計到修剪技巧,搭配具體的治療案例,全面性梳理與詮釋台灣行道樹,並懷著崇敬謙卑的心,靜靜聆聽來自樹木的聲音,感受自然回應與我們的巨大力量。

=案例摘錄= 百歲老樟樹得癌——褐根病 雲林虎尾的百歲樟樹,宛如地方守護神。近年被發現葉片枯黃,初判患有樹癌之稱的「褐根病」,是得靠樹的自身免疫力克服。 此病對樹木極具威脅,當病菌入侵根部組織後,會造成木材組織腐朽,漸而無法吸收土壤中養水分。在台灣,主流是採用土壤薰蒸藥劑診治, 一般成效極低,挽救也機率也並非百分百。 當樹冠枯損時根系早已腐爛、發臭,即使使用任何藥劑也難於恢復原本樹木健全性。只能藉由土壤消毒,清除土壤內的病菌不再蔓延感染至其他樹木是為「預防」手法, 而非「治療」。站在土壤生態學的立場,當土壤消毒而失去了所有土壤生物,頓時成為死土。 老楓香與小蠹蟲 大楓香位於大溪大艽芎古道入

口邊坡處的,近八十歲高齡。 這幾年生長得並不旺盛,擔心因在邊坡重心不穩而傾倒損壞建物。大楓香根系緊抓邊坡土壤,其蔓延的面積,在在感受巨大生命力。 究竟大楓香為何而衰弱呢?考慮安全是必須伐除。但若可以確保安全性也是有其他治療選擇。 第一關卡為樹木外科,清除腐朽部位,再以人工樹皮美化。當進行清除樹幹腐朽部位,接連出現的小蠹蟲、白蟻等不斷登場。由於經過多年,腐朽面積超出預期,間接影響樹體的物理支持力。每當清創面積不斷擴大,感受樹體的苦痛同時也更為憂心。治療團隊協助大楓香根系伸展,將腐朽化為根系是一大挑戰。配合樹冠修剪減輕樹體重量,經過一個月後大楓香枝葉更新,根系也開始生長。  

日治時期台灣人兵役制度與戰爭動員

為了解決個資法姓名遮蔽的問題,作者彭琳淞 這樣論述:

摘要「十五年戰爭」(1931-1945),是日本明治維新以來對外軍事擴張的極致,台灣人亦捲入其中,人員之多,傷亡之大,前所未有。走上戰場的這些台灣人又被稱為「台灣人日本兵」。做為一個殖民地人民,台灣人究竟如何捲入這場戰爭?台灣人日本兵又是如何經歷戰火下的生與死?本論文試圖從「兵役制度」與「戰爭動員」兩大主題,來掌握台灣人日本兵是如何捲入「十五年戰爭」。在既有研究基礎上,做為2021年完成的論文,本論文致力於解析「兵役」制度下的統治者思維,及其如何隨著外在環境因素,也就是戰爭的推展而有所調整,進而解釋日治台灣人治兵役制度的展開;同時,本文論也致力於解析,戰爭動員表象下交織綿密的動員系統及其運作

機制,進而掌握這大規模軍事動員的發展。「民度論」的提出,「多重交織複式動員機制」的解析,正是本文在既有研究基礎上,擺脫「浮面」討論,將既有研究所做的分析重整成一個較大且完整的論述架構,並指出過去研究未被論及的面向。其次,兵役制度與戰爭動員的實際運作,就是走上征途的實際境遇。因此,本論文接著也運用大量台灣人日本兵的口述與傳記資料,結合史料,充分掌握不同類型台灣人日本兵從踏上征途至復員返鄉的真實又差異的際遇。由於這場戰爭,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戰場延伸甚廣,因而出現了不同的征途經驗或戰火考驗。「時間」與「空間」的指出,正是本文在觀察實際戰爭動員與戰爭發展而提出的討論視角;不只在「走上征途」,而且

在「復員返鄉」上,「時間」與「空間」視角都可解釋台灣人日本兵不同戰場處境與生命際遇。一位行動者,其行動意義必須放置於時空脈絡下來掌握;同時,行動者一方面會被動受到外在環境的制約,行動者另一方面也存在主觀詮釋與行動自主的可能性;歷史的發展便是在行動者與外在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前進。正因如此,本論文在進入相關討論前,都先致力於將歷史脈絡,尤其是國際情勢發展,做適度的釐清,以利後續論述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