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體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健康體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蘇琮祺寫的 心態致瘦:諮商心理師的21堂身心減重課 和ReneAlmeling的 父產科:孩子的健康不能只靠卵子,男性生殖醫學重磅登場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 肥胖與健康- 飲食與營養 - Student Health ...也說明:肥胖與健康. 肥胖的定義. 超重( 包括肥胖) 即體重按身高調整後, 超過體重中位數的120% 。 ( 請參閱以下圖表). 若身高超過175 厘米的男生或身高超過165 厘米的女生,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時報出版所出版 。

大仁科技大學 休閒運動管理系休閒事業管理碩士班 王智永所指導 江美秋的 規律運動、心流體驗與睡眠品質之研究 (2021),提出健康體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規律運動、運動參與程度、心流體驗、睡眠品質。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科技大學 林口校區護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嘉玲所指導 蘇惠晨的 第二型糖尿病病患身體組成與血糖控制之相關因素探討-病歷回溯法 (2021),提出因為有 第二型糖尿病、身體組成、血糖控制、回溯性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健康體重的解答。

最後網站維持理想體重注意事項則補充:一、前言:. 體重與健康有密切的關係,體重過重容易引起糖. 尿病、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體重過輕會使. 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疾病。維持理想體重是維護身. 體健康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健康體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心態致瘦:諮商心理師的21堂身心減重課

為了解決健康體重的問題,作者蘇琮祺 這樣論述:

  心,是打開你健康體態的原力鑰匙!   心理師揭開12個「瘦不了」地雷,   5大策略教你減去身心負重,不復胖!     你知道心態可以改變體態嗎?   或許,你需要的不只是減去身體重量,而是重塑身心狀態。   從內在強化到習慣建立,   讓諮商心理師帶你由心出發,打造健康美好的自己!     這是一門從心理層面出發,協助你以健康方式重新面對瘦身歷程的課程。在這裡,我們不學計算熱量,也不會認識營養,更沒有運動規劃或技巧示範。     諮商心理師蘇琮祺,從探索肥胖的生理與心理成因開始,搭配心理學有效的應用與小技巧,引導你朝健康減重的心態前進,養成合適的習慣,達到不復胖且符合自我期待的狀態。

    只要持續練習,這次你一定可以成功塑造理想的體態與健康的自己,從此不需再為減肥而減肥!     這不是一本瘦身書,而是帶你重新認識自己的指南!!   高度推薦     史考特|醫師、一分鐘健身教室   吳映蓉|台大營養基金會董事、營養學博士   呂孟凡|營養師、「營養麵包」粉專版主   林長揚|簡報教練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烏烏醫師|禾馨婦產科醫師   許書華|醫師、輔大醫院智慧科學體重管理中心主任   陳艾熙|減重飲食研究女王、新生代演員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劉燦宏|雙和醫院副院長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蔡明劼|內分泌新陳代

謝專科醫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或許你現在正在徘徊選擇哪一條道路(選擇哪種瘦身方式),此刻,請你不要猶豫,先看一下小蘇老師《心態致瘦》這本書,一定會幫你選對鑰匙,踏上正確的道路,遇見更美好的自己。──吳映蓉(台灣營養基金會董事、營養學博士)     這本《心態致瘦》可以說是集大成之作,對於想瘦但總是瘦不下來的人來說,絕對會有很大的幫助。想瘦,就先從好好了解自己的心理開始吧!──呂孟凡(營養師、「營養麵包」粉專版主)     誠摯推薦你閱讀《心態致瘦》,讓我們一起從理解自己開始,踏出減重成功的第一步吧!──林長揚(簡報教練)     釋放情緒,可以培養成習慣。生活如果簡單,不強迫性地

找事情填滿自己的生命,壓力就不會那麼滿,身心就能走向怡然。……作者在社群網站上的文字分享,是我偶爾會拜讀的良善知識。我期待自己因此更健康,也邀請大家一起學習,深深地祝福您!──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藉由這本書,我們可以重新調整對自己的看法,不再是依據體重機上的數字或衣服標籤上的號碼來評價自己。──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心態致瘦》談的不只是瘦身,而是你與你的人生,或是說你該如何溫柔地找回屬於自己的人生。──烏烏醫師(禾馨婦產科醫師)     我真心希望所有人都可以閱讀這本《心態致瘦》,無論你有沒有肥胖的問題,我想這本書除了幫助需要瘦身的人,更多的是幫助現代社會因壓力而迷惘的人。

──陳艾熙(減重飲食研究女王、新生代演員)     如果你能參透,減肥最需要的其實是心理健康,那麼你會知道,肥胖只是個假議題,是提醒我們正視個人內在需求的訊號。這正是蘇琮祺諮商心理師《心態致瘦》這本書的精髓,有別於一般的減重書籍,帶你直指核心、看見關鍵、迎向健康。──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很少閱讀一本書時會持續點頭表示認同,《心態致瘦》這本書完全打中一個常在減肥的心理學家的心。──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很努力瘦身,卻始終沒有達到理想中的目標呢?你的機會來了,翻開這本書,為自己補上這最後一塊拼圖吧!──蔡明劼(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  

  這本書將帶著你從各種角度,重新理解你的身體、深入洞察你的心理狀態,並且更多嶄新的切入點,替自己重新詮釋「減重」這兩個字。──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健康體重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其實你胖得很冤枉:家醫科女醫師教你重啟健康體重基礎閾值,身體自然瘦》
【限量親簽版】
博客來親簽版 https://bit.ly/3uW1nTE
誠品親簽版 https://bit.ly/3eVvNQq
金石堂親簽版 https://bit.ly/3ykcx6N
MOMO親簽版 https://bit.ly/3fvjitQ
圓神書活網親簽版  http://bit.ly/S0300189

【一般精彩版】
博客來一般版 http://bit.ly/S0300189-B
誠品一般版 http://bit.ly/S0300189-E
金石堂一般版 http://bit.ly/S0300189-K
圓神書活網 http://bit.ly/S0300189

【圓神X博客來年度暢展優惠】
任選2本75折,結帳領券再折50元
活動辦法https://bit.ly/3hypKmA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下午2點、晚間7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韋汝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規律運動、心流體驗與睡眠品質之研究

為了解決健康體重的問題,作者江美秋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規律運動者之心流體驗與規律運動對睡眠品質之相關性。研究方法以網路社交平台之運動社群(LINE)成員為研究對象,以規律運動行為量表、心流體驗量表及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進行網路問卷調查,於2022年2月至4月發放電子問卷,有效回收問卷486份,回收率為100%。利用SPS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分析處理。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之個體,其參與者對心流經驗與睡眠品質部分達顯著差異;規律運動與心流體驗呈現顯著正相關;規律運動與睡眠品質呈現顯著負相關(睡眠品質得分愈低表示睡眠品質愈佳)。故依此結論規律運動者運動參與程度能夠感受心流體驗且能擁

有較好的睡眠品質。最後提出建議:每週運動達至少三次,每次運動時間維持超過60分鐘且強度維持在費力者,可以獲得較佳的心流體驗,並且有益睡眠品質的改善。

父產科:孩子的健康不能只靠卵子,男性生殖醫學重磅登場

為了解決健康體重的問題,作者ReneAlmeling 這樣論述:

婦科蓬勃,男科無力?  生命的孕育來自精子+卵子, 母體的年齡、健康、生活環境會影響胎兒,那父體呢? 為什麼沒有「父產科」? 男性生殖健康遭到漠視,是真的不重要,還是我們不想談。   揭密男性生殖醫學的重要性,翻轉母親決定胎兒健康的迷思, 男性生殖醫學重磅登場!     凍卵話題延燒,關注女性要在黃金生育期留住健康的卵子,   但會影響卵子健康的因素同樣也會影響精子——不過似乎沒人在意,   婦產科單獨成科已有百年歷史,   但男性生殖醫學卻似乎銷聲匿跡,   導致生殖的風險與責任都落在女性的錯誤迷思。   本書將引領讀者認識「男性生殖」的重要與影響,   進而為我們的下一代帶來更健康的未

來。     一百多年來,醫學界為了解以及治療女性的生殖,莫不全力以赴。而有關男性的生殖健康卻長期遭到輕忽,近期才開始從一些基本問題著手研究,諸如父體(精子)對流產與兒童遺傳疾病等等。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知識上的巨大鴻溝?     本書作者雷內.阿爾梅林爬梳了整個男性生殖醫學的發展,從這個學科的誕生、傳播到被民眾接受的狀況。她從十九世紀有心人士努力建立一個名為「男科」的醫學專科,結果以失敗收場,講到當代生殖醫學關於父親方面影響的研究。一直以來,人們對男性年紀、健康狀況以及接觸環境風險對於生殖健康的重要性長期缺乏關注。不僅僅在專業領域內,作者還透過蒐集文獻與實地訪談,呈現出社會大眾普遍對男性生殖

醫學無知的景況。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激勵大家針對這個遺失的環節提問。在我們的社會裡,生殖風險與生殖責任主要落在女性身體裡,若能調整光圈,讓男性在生殖中的角色也能成為清晰的焦點,不僅可能改善男人與他們孩子的健康,也能重塑社會對於女性與生育之間的關聯,以及由此而來的性別不平等待遇。   專業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序)     于若蓉|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家瑋|王家瑋婦產科院長   朱伯威|生殖醫學博士、禾馨宜蘊生殖中心院長   吳嘉苓|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陳鈺萍|協和婦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好孕工作室負責人   曾凡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烏烏醫師│禾馨婦產科醫師   黃于玲|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人文暨社會醫學科副教授   鄭丞傑|臺北秀傳醫院院長、高雄醫學大學婦產科教授、臺灣性教育學會榮譽理事長   蔡友月|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中央研究院陽明交大、北醫、國防人文講座師資   謝昌志|王家瑋婦產科副院長   好評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序)     甫看到書名《父產科》(Guynecology),瞬間就吸引以生殖醫學為志業的我。女性持續接收可能損及生育力的訊息:不能飲酒、抽菸、熬夜……。難道男性真不需因此被提示?精子只要「有」就「好」?百年來不孕診治總以女性為主,男性在生殖醫學長期「被忽視」,是否有意無意削弱其重要性

,終導致女性須承擔生育成敗的偏頗結局?作者為您揭開生殖醫學事實:不孕症男性因素占比不少,生育下一代,男女同樣重要!本書值得您一讀再讀。——朱伯威|生殖醫學博士、禾馨宜蘊生殖中心院長     婦科蓬勃,男科無力,生殖醫學專科的發展為何男女有別?高齡產婦的風險人盡皆知,高齡生父對新生兒的傷害已有證據卻不受重視,性別化的身體觀如何形成?這本性別研究與醫療社會學的開創之作,探索當代男性生殖醫學的知識發展與流通,分析生殖健康的性別傾斜。社會學家阿爾梅林具體示範如何靈活運用調查分析的探照燈,望向邊緣科學,也聚焦常民男性生殖敘事,串起攸關梅毒、有毒環境傷害精子、男性備孕……的「父產科」。在少生晚生的臺灣,仍

普遍將生殖與女性單方面連結,本書特別值得一讀。——吳嘉苓|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在婦產科門診遇到無法順利懷孕的伴侶時,對於男性伴侶的建議,通常就是「驗精子」,檢查看看精蟲數目、活動力有沒有問題。擔任婦產科醫師近二十年來,以往大部分的男性,對於檢查精子這件事情,是抗拒的,而今接受度越來越大。但是,除了驗精子與規律生活、多元飲食這樣老生常談建議,似乎就沒有什麼針對男性的檢查建議了。相較於女性,可說是非常貧乏。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在本書中可以找到答案。男性生殖知識的「被忽視」,是不分性別都應該要關心的議題。——陳鈺萍|協和婦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好孕工作室負責人     為什麼我們對男性

的生殖貢獻所知甚少?這不只是一個經驗之謎,也是對「無知」(non-knowledge) 如何被系統性產製的理論探問。本書精彩論證了政治、社會與醫學的性別化,何以讓男性在生殖醫學發展中成為「失落的一角」,連帶鞏固了將生殖風險與生殖責任落在女性身體的規範性現實,並呼籲發展一個能納入「所有身體」的生殖健康架構來取代。作者行文深入淺出,每個關心醫療、性別,以及科學社會學的讀者都能從中享受知識的樂趣與洞見。——曾凡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看到「男科」或「男性學」(Andrology) 一詞,相信絕大多數人不是感到陌生,就是聯想到男性性功能、精子、或是性病治療,這本好書讓你了解男性在生

殖醫學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鄭丞傑|臺北秀傳醫院院長、高雄醫學大學婦產科教授、臺灣性教育學會榮譽理事長     從婦產科到父產科,作者犀利顛覆傳統生殖領域,全書饒富趣味的帶入不少重要原創性觀點。相較傳統現代醫學將婦產科逐漸發展成一門專科,以及女性主義對生殖領域父權宰制批判性的觀點,現代醫學知識與女性主義研究二者共同強化了生殖與女性的關連性。這本書打破既有性別的二分,帶入性別關連性的動態分析取徑,深刻反省生殖領域對男性身體缺乏認識的嚴重後果,透過書中男性各種敘事與經驗彌補這塊重要的空白。——蔡友月|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中央研究院、陽明交大、北醫、國防人文講座師資     讚辭     阿爾

梅林檢視了為何沒有關於男性生殖健康的醫療專科,也就是『父產科』為何不存在。關於陰莖的研究,科學長期虧待了男性同胞。——《美國科學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     本書是拓展讀者知識與眼界的關鍵之作,詳細揭露了在有關性別的生醫領域與大眾想像中,性別意識形態如何地自然而然地植入與內化。——《醫學人類學季刊》(Medical Anthropology Quarterly)     多層次分析男性生殖健康知識如何被產製以及不被產製,可為醫學知識的性別研究設定新的議程。——莎拉.理查森(Sarah Richardson),《性本身》(Sex Itself)作者     本書仔細

紀錄了社會長期以來漠視男性生殖健康的現象,影響所及,大眾對於父體健康與生殖結果之間的關聯性缺乏知識。本書是生殖健康界具前瞻性思考民眾的必讀之作。——珍妮佛.豪斯(Jennifer L. Howse),出生缺陷基金會(March of Dimes)榮譽主席。     需要絕佳技巧才能解釋缺席的知識。本書引人入勝的調查與分析,揭露了男性生殖健康這門科學如何在行動中銷聲匿跡,也顯示這樣的知識真空足以影響所有性別。——史蒂文.艾普斯坦(Steven Epstein),《包容:醫學研究的差異政治學》(Inclusion: the Politic of Difference in Medical Rese

arch)作者

第二型糖尿病病患身體組成與血糖控制之相關因素探討-病歷回溯法

為了解決健康體重的問題,作者蘇惠晨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台灣糖尿病盛行率已經超過230萬人(9.82%),依年齡增加而罹病率也隨之增加;且為台灣2018年十大死因中佔第五名,2019因糖尿就醫人數達166.5萬人,費用約337.09億元,顯示T2DM的相關治療及照護相對醫療成本帶來沉重負擔。本研究目的為:(1)了解T2DM病患社會人口學、健康狀態、用藥情況、實驗室檢驗及身體組成與血糖控制分佈。(2)分析T2DM病患社會人口學、健康狀態、用藥情況、實驗室檢驗及身體組成與血糖控制相關性。(3)了解身體組成與血糖控制變化趨勢。研究方法:採病歷回溯法。收案場所為北部地區某糖尿病專科診所,收案對象為於2018年1月26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

就診之病患,且年齡大於20歲(含)以上,接受2次以上身體組成檢測及實驗室檢驗之T2DM病患,排除無法測量身體組成者及相關變項遺漏者。研究統計包含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相關係數。研究結果:1.本研究總計收案人數為744人,以女性(52.7%)居多,平均年齡64.1 (12.6)歲,平均病齡12.2(8.2)年,發病年齡為51.9(11.3)歲;女性血糖控制情形較男性差;年齡較輕、病齡較長與發病年齡較小者血糖控制情形顯著較差。2.血糖控制不佳者有較高的LDL、TG、Microalbuminuria及TG/HDL ratio及較低的HDL。3.在BMI正常的群體中發現,

WHR、PBF、VFA異常比率偏高。4.肌肉組織相關指標(FFM、SMI、ASM) 男性顯著高於女性;脂肪組織(PBF、BFM 、VFA)相關指標女性顯著高於男性;血糖控制不佳者有較高BMI、WHR、PBF、BFM、VFA。5.隨著年齡、病齡增加,肌肉與脂肪組織都呈現減少情形。結論:本研究建議正常體位的糖尿病患者,應定期評估身體組成中脂肪量及肌肉組織,因本研究發現在正常體位的個案,其身體脂肪量異常比例偏高,不利於血糖控制,在糖尿病照護上,除了應用常見的BMI、WHR作為肥胖判定指標外,若配合身體組成評估將可避免低估脂肪性肥胖的盛行率;其次,T2DM有年輕化的情形,應盡早對年輕族群進行篩檢及相關

介入措施;再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異常血脂比例偏高,容易增加合併症產生,應定期評估及處置;最後,臨床實務工作者必須警覺糖尿病患者在漫長血糖控制中,可能因為過度控制飲食,導致減少脂肪時同時也減少肌肉,特別罹病時間越久患者,越容易成為肌少症的高危險群。本研究發結果將提供臨床醫護人員照護T2DM病患參考依據。關鍵字:第二型糖尿病、身體組成、血糖控制、回溯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