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 莫 迪 政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印度總理 莫 迪 政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普拉迪普.喬罕普拉比爾.德古爾普利特.庫拉納寫的 印太夥伴關係:實現經濟與海洋合作的利益 和RoryMedcalf的 印太競逐:美中衝突的前線,全球戰略競爭新熱點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經濟不振,擋不住莫迪連任!印度大選結果:人民要的是「讓 ...也說明:勝選當晚,莫迪在印度人民黨黨部對著全國激昂喊話,他是印度1984年以來印度最強領導人。 印度最顯赫的政治家族尼赫魯-甘地(Nehru Gandhi)家族第四代拉胡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夏有限公司 和商周出版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政治學系政治經濟學碩士在職專班 宋鎮照所指導 黃韻蓉的 印度文化軟實力與外交關係發展之研析-以瑜伽為例 (2021),提出印度總理 莫 迪 政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印度文化、軟實力、瑜伽活動、國際關係、外交策略。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班 葉明德所指導 陸文浩的 中共吉布地海外後勤基地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吉布地、海外軍事基地、後勤基地、遠海防衛、海外利益、軍事物流的重點而找出了 印度總理 莫 迪 政策的解答。

最後網站各國商情- 新聞與活動- 經濟部國際合作處則補充:印度 政府為促進當地手機製造業發展,印度財政部日前公告取消用於生產行動電話零組件,如鋰電池、麥克風、接收器、資料傳輸線及光纖等35項相關資本財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印度總理 莫 迪 政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印太夥伴關係:實現經濟與海洋合作的利益

為了解決印度總理 莫 迪 政策的問題,作者普拉迪普.喬罕普拉比爾.德古爾普利特.庫拉納 這樣論述:

  自二○一○年以來,「印太」這一表述,在區域與全球地緣政治及戰略話語中越來越流行,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地政治家、分析家和學者的日常用語。印度也將「印太」置於和南亞、東南亞和東亞國家相互交往的核心。     在當代地緣政治學中,「印太」這個術語在二○○七年八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印度議會發表演講後,才在國際上獲得了明顯關注。這一術語將印度洋和太平洋視為一個統一的地區架構,其基礎在於認識到亞洲邊緣地帶多國不斷變化的地緣經濟需求。這些需求涉及到加強兩大洋內部或邊緣國家之間的經濟互聯互通,追求共同繁榮,以及在穩定的戰略環境下,建立良好的海上秩序。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概念也意味著要對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的破壞

性傾向,施加約束性壓力。 作者簡介   普拉迪普.喬罕(Prodeep Chauhan)     印度國家海洋基金會主任,退役海軍中將。   普拉比爾.德(Prabir De)     新德里發展中國家研究與資訊中心教授,該中心下屬之東盟—印度中心協調員。   古爾普利特.庫拉納(Gurpreet Khurana)     印度國家海洋基金會執行主任,海軍上校。   譯者簡介   張春燕     四川大學外國學院副教授。   王淑君     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研究生。   蔣筱然     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項目助理。   曾祥裕     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副研究員。 譯序 前言 序言 參編

人員簡介 縮寫列表 摘要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印太」理念:緣起、概念及前景 2.1 導語 2.2 「印太」的早期應用 2.3 當代復興 2.4 亞太的不足 2.5 「印度」因素 2.6 其它關鍵行為體的利益及參與方式 2.7 新興地區架構 2.8 前景 2.9 結論   第三章 印太貿易的趨勢與前景 3.1 導論 3.2 印太國家貿易現狀 3.3 貿易自由化倡議 3.4 結論與前景   第四章 印太伙伴關係:貿易模擬意味什麼? 4.1 導論 4.2 研究方法 4.3 模擬分析 4.4 結語   第五章 推動印太區域投資合作:未來的目標 5.1 導語 5.2 印太地區的外國直接投資流

入与流出趨勢 5.3 印度在印太地區的外國直接投資趨勢 5.4 價值鏈聯結與投資機遇 5.5 印太地區的基礎設施開發和投資需求 5.6 放寬投資便利化和經商環境 5.7 協調印太投資機制並放寬監管措施 5.8 推進印太地區投資政策框架的建立 5.9 結語   第六章 印太海上互聯互通合作:确定範圍與機遇 6.1 導語 6.2 海上互聯互通是貿易的關鍵 6.3 海底電纜:建設數字互聯互通 6.4 印度的海上互聯互通倡議 6.5 加強海上互聯互通的戰略 6.6 結語   第七章 印太安全維度:軍事戰略問題 7.1 印度的核心國家利益 7.2 整體安全 7.3 地緣政治、地緣經濟與地緣戰略 7.4 

地緣經濟優勢 7.5 「保證」與「保險」機制 7.6 海洋安全 7.7 印度的海洋利益 7.8 軍事外交 7.9. 將印度海洋戰略融入大戰略 7.10 硬性或傳統海洋安全的必要性 7.11 解讀印太概念 7.12 印度與中國:地緣經濟政治行動與反制行動 7.13 中國地緣經濟鏈中的「珍珠」 7.14 夭折的「四邊機制」 7.15 「一帶一路倡議」與「納莫的花束」(NAMO’s Bouquet) 7.16 結論   第八章 印太与非傳統安全問題 8.1 導論 8.2 印太地區的海盜行為 8.3 印太地區的恐怖主義 8.4 印太地區的人口販賣與人口走私 8.5 自然災害與人道主義救援及救災 8.6

 網路安全 8.7 前路與結語 序     在當代地緣政治學中,「印太」這個術語在二OO七年八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印度議會發表演講後,才在國際上獲得了明顯關注。這一術語將印度洋和太平洋視為一個統一的地區架構,其基礎在於認識到亞洲邊緣地帶多國不斷變化的地緣經濟需求。這些需求涉及到加強兩大洋內部或邊緣國家之間的經濟互聯互通,追求共同繁榮,以及在穩定的戰略環境下,建立良好的海上秩序。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概念也意味著要對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的破壞性傾向,施加約束性壓力。     自二O一O年以來,「印太」這一表述,在區域與全球地緣政治及戰略話語中越來越流行,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地政治家、分析家和學者的日常

用語。印度也將「印太」置於和南亞、東南亞和東亞國家相互交往的核心。二O一八年,尊敬的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強調指出,印度所構想的「印太」應具有自由、開放和包容的特徵。     然而,「印太」作為一個以「海」為主的區域,已被嵌入全球的集體思維之中,但關鍵行為體之間仍有持續分歧,圍繞其邊界範圍的分歧尤為突出。這也是其各自地緣戰略利益所致。結果,這些位於這一大洋區域之中或邊緣的沿海國,在各自地緣經濟模式和形成這些模式的地緣戰略方面也表現出差異。對如何看待安全環境、如何塑造安全環境,各國也存在差異。     顯然,「印太」能否有效實現其最初的協作與合作目標,即航行自由、整體

安全和共同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區域架構在政治層面和執行層面的具體落實方式,以及區內國家之間和區內外海洋大國之間的實際合作程度。     國家海洋基金會(NMF)一直致力於設計完善印太戰略。為此目的,首版《印太報告》(IPRep-2019)圍繞如何更好地在印太地區推進合作,提供了一系列綜合性的全新論述與視角。所有章節均由若干知名學者和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員,專為本報告全新撰寫。報告涉及到安全方面和經濟方面,相當強調區域地緣經濟、海洋安全和海上良好秩序等方面。總之,這份報告認為,印太內部的多維區域合作不僅能促進經濟聯繫,還能加強區域能力(capacity),提升區域實力(capability),應

對本地區的複雜安全挑戰。     我確信,這份報告將會為對印太及其微妙之處與實際影響感興趣的廣大官員、決策者、學者、從業者以及讀者,提供寶貴的知識參考。     最後,我想對在國家海洋基金會、東盟—印度中心(AIC)及發展中國家研究與資訊中心(RIS)的工作的同事表達深深的謝意,感謝你們為此報告做出的出色貢獻。這裡我既要感謝所有同事的卓越貢獻,也要特別感謝國家海洋基金會主任、海軍中將喬罕(Prodeep Chauhan),國家海洋基金會執行主任、海軍上校庫拉納博士(Gurpreet S Khurana),以及發展中國家研究與資訊中心教授、該機構東南亞—印度中心協調員普拉比爾.德博士(Prabi

r De)。衷心感謝參與這份報告撰寫與發表的所有人士。   海軍上將R. K.多萬 國家海洋基金會主席

印度總理 莫 迪 政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LIVE直播不漏接【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https://pse.is/39jbvv
●{世界周報完整版} TVBS官方HD線上看:https://pse.is/3b4z32
●{財經周報完整版} TVBS官方HD線上看:https://pse.is/3b8g99
●{大國崛起:中國的世界大業}播放清單:https://pse.is/3bpmw3
●{美國政經系列報導}播放清單:https://pse.is/3bu5jn
●{歐洲政經系列報導}播放清單:https://pse.is/3btcwh
●{新冠病毒2.0系列報導}播放清單:https://pse.is/3brrk3
●{中美經貿之戰}播放清單:https://pse.is/3aat9v
●{在台灣放眼全球}播放清單:https://pse.is/3ayj2v

本節目感謝《富蘭克林 國民的基金》贊助

● {海外資產佈局}掌握國際局勢,專屬講座五人成行:https://lihi1.com/Obyat
● 1分鐘解讀2021美股4大趨勢圖文版:https://lihi1.com/fJ1vJ
● 四大『美國註冊基金』掌握拜登政策利多 https://lihi1.com/mN3Yd

不放棄通往世界的窗口
全新4小時的"陳文茜"國際新聞與專家觀點,就在《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TVBS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每周六、日晚間21:00-23:00 敬請鎖定TVBS 56頻道&YouTube頻道。

#TVBS #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 #陳文茜
●按讚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VBSSisysWorldNews/
●TVBS官網:http://www.tvbs.com.tw/
●TVBS新聞網:http://news.tvbs.com.tw/

《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部分影片因版權限制以致海外地區無法觀看,造成不便敬請見諒。歡迎海外觀眾鎖定網路獨家影片。台灣以外TVBS ASIA頻道,在以下地區電視台播出,皆可收看到「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
● 馬來西亞Astro → 21:00
● 新加坡StarHub → 21:00
● 香港myTV SUPER/ Now TV → 21:00
● 澳門 Macau Cable TV → 21:00
● 菲律賓Sky Cable → 21:00
● 印尼 First Media → 20:00
●澳洲 TVB Australia → 24:00(雪梨時間)
●美國Dish Network → 8:00(美東時間)

印度文化軟實力與外交關係發展之研析-以瑜伽為例

為了解決印度總理 莫 迪 政策的問題,作者黃韻蓉 這樣論述:

印度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擁有最高比例年輕人口紅利的優勢。悠久的歷史子下印度具有濃厚且特殊多元文化,象徵著印度蓬勃生命力,而瑜伽為印度文化中重要軟實力之一。印度總理莫迪上任後,致力於國際舞台上透過瑜伽宣揚印度文化特色,期望能為印度帶來重要的外交與經濟成果。本文基於印度文化之軟實力背景下,研究印度如何發展瑜伽文化,並藉此分析印度如何透過瑜伽活動在國際舞台上發展對外關係。研究結果發現,瑜伽雖源於印度文化,也擁有世界知名的瑜伽大師與專家,但是國際瑜伽主要的話語權仍是在歐美國家;原因在於,印度國內瑜伽師資與課程系統缺乏完善的培育與推廣體系,造成國外瑜伽愛好者學習困難。如果印度政府能夠改革國內瑜伽教育

與推廣體制,提高印度瑜伽組織的世界公信力與能見度,勢必能擴展印度瑜伽的世界版圖,影響國際政治局勢,推廣瑜伽產業於全球市場。新冠疫情爆發後,宅在家運動成為風潮,瑜伽為家中運動重要項目之一,而印度擁有先進的資訊產業,若能將傳統瑜伽結合資訊傳播,掌握運動產業轉播市場,必將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印太競逐:美中衝突的前線,全球戰略競爭新熱點

為了解決印度總理 莫 迪 政策的問題,作者RoryMedcalf 這樣論述:

臺海會不會有戰事?美國與中國是否終將一戰? 「印太」這場國際賽局的諸多參與者, 如何能在衝突與屈服之外,走出第三條路? 臺灣身為印太區域的一員,又扮演著什麼角色? ★作者專為繁體中文版撰寫前言,剖析疫情對區域局勢的影響,以及台灣在疫情與印太區域的角色、代表的意義。   我們對全世界不同區域的名稱——亞洲、歐洲、中東——看似無害,但其實名稱就是圖騰,或者說,名稱就是心智上的地圖,會影響人們看地圖的方式、改變人們看待世界的角度,進一步影響了國家領袖的決策、國際秩序、戰爭與和平。近年來,「印太」(Indo-Pacific)一詞已廣為流傳,美國、印度、日本、澳洲、印尼與法國等國的領導者都在使

用這個稱呼,但它究竟有什麼深意?   本書作者為澳洲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院長,曾任外交官,也是區域政策的知名專家、澳洲頂尖情報機構的資深戰略分析師,他信手將歷史、地緣政治、地理、軍事戰略、經濟、政治賽局及大外宣等素材予以巧妙編織,寫就一冊了解印太局勢的必讀權威指南。作者分成三部分解析: ▍第一部——過去   描繪印度洋、太平洋區域周遭的發展歷史,包括歐洲帝國主義的殖民、貿易、遺留下的邊界爭議,二戰後亞洲進一步撕裂,東協、APEC與東亞高峰會的出現,以及美國的亞洲再平衡、中國一帶一路、「印太」成為焦點等。從中窺見「歷史因素」,了解國家與國家為何互不信任。 ▍第二部——現在   印太區域就像

圍棋棋局,講求戰略更甚於戰術,然而,印太區域局勢卻比圍棋更複雜,它不是單純的美中對抗,還有許多「中等實力國家」參與其中。作者在此以同心圓的方式,解析印太大賽局的參與者,從(1)核心的中國、印度、美國,(2)第二圈的日本、澳洲、印尼,再到(3)更外圍的東協、南北韓、俄羅斯,以及歐美諸國等。   這些國家在印太區域各自的關鍵利益為何?國家與國家之間如何合縱連橫?從外交結盟、國家安全,到能源、5G、資訊戰,再到航母、核彈、海外基地,看各國在安全、經濟、科技、外交等各種利益,如何交互重疊、排列、分叉和相互衝突。 ▍第三部——未來   中國正企圖改變國際秩序,常利用分化手段迫使弱小國家各個屈服。周邊國

家若想與中國抗衡,在外交上形成三邊聯盟或四邊聯盟是重要的方式,以此形成潛在的威懾力量,在互不信任的情況下,形塑穩定和可預測性,遏止中國採取軍事行動,創造「競爭性共存」的環境,維繫區域和平。   同時,人們也必須時時刻刻警覺,南韓與北韓、印度和巴基斯坦、中國和日本、中國和印度、中國和美國,會不會爆發衝突?中國會不會入侵臺灣?在印太這個「肥沃」的地緣政治空間中,一個小火花就可能延燒出大戰。   「印太」位居全球發展與安全的要地,也是一個關於集體行動的隱喻。一旦外交行動失敗,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可能就在此地上演,但若能確保此處未來的和平,那麼印太區域可以是一個共享的空間、連結全世界的重要中心,同時因此

而繁榮。 專文推薦—— 劉仕傑/前外交官、《我在外交部工作》作者 賴怡忠/遠景基金會執行長 大局推薦—— 王宏恩/美國內華達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林成蔚/國防安全研究院執行長 范琪斐/前駐美特派記者 張國城/北醫大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國家的決斷》作者 (依姓名筆畫排序) 國際推薦—— 麥爾坎‧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澳洲前總理 詹姆士‧克萊佩(James R. Clapper)/美國前國家情報總監 比爾‧海頓(Bill Hayton)/《南海》作者、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副研究員 科麗‧舍克(Kori Schake)/美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拉加‧莫罕(Raja Mo

han)/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邁克爾‧格林(Michael J. Green)/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及日本事務資深副總裁、美國喬治城大學艾德蒙沃爾許外交學院教授 推薦好評—— 「種種因素都顯示,印太區域已經進入高度不穩定的狀態,各種型態的大小衝突隨時都可能一觸即發。對印太局勢及美中臺關係有興趣的讀者朋友,這本書甚具參考價值,我在此誠心推薦。」 ——劉仕傑/前外交官、《我在外交部工作》作者,現為時代力量媒體創意部主任 「《印太競逐》討論的是二十一世紀美中競爭最關鍵的地緣戰略場域,印太區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梅卡爾夫特別為本書的臺灣讀者寫序,顯示了他是如何重視臺灣在這個印太對抗

格局的中心作用,相信讀者讀完本書後,會更有體會。」 ——賴怡忠/遠景基金會執行長 「我們所有人都想要了解強國的角力情況,並且也覺得有必要推出政策來對抗正在崛起(或正在崩潰)的中國,想要達成這兩種目標,閱讀羅里‧梅卡爾夫的《印太競逐》,是極佳的起點。」 ——科麗‧舍克(Kori Schake),美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副所長 「羅里‧梅卡爾夫帶領我們,在世界上最新和最重要的這個戰略競技場裡快速走上一回。他比任何人更詳盡地把印太理念介紹給全世界,本書是有關於全球新型態連結的令人信服的宣言。這是一個還有很多難

題等待解決的世界。」 ——比爾‧海頓(Bill Hayton),《南海》(The South China Sea)作者、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副研究員 「羅里‧梅卡爾夫深入探索印太理念的來源,解構各國在此一地區爭權奪利的架構,並且描繪出可以阻止這些衝突的潛在方法。任何人如果想要了解這個將在二十一世紀地緣政治裡扮演重要角色的區域,閱讀此書將獲得極為豐富的收穫。」 ——拉加‧莫罕(Raja Mohan),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任何學者或相關人員,如果想要了解將會決定我們未來命運的這個地區,這是必須一讀的著作。」 ——邁克爾‧格林(Michael J. G

reen),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亞洲及日本事務資深副總裁、美國喬治城大學艾德蒙沃爾許外交學院教授  

中共吉布地海外後勤基地研究

為了解決印度總理 莫 迪 政策的問題,作者陸文浩 這樣論述:

中共在海外設立軍事基地,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時期「遠海防衛」戰略的一環,其涉及解放軍在21世紀的新任務,維護國家海外利益與安全。而中共於2017年8月1日在吉布地成立海外首座後勤軍事基地,是讓共軍從「近海防禦」朝向「遠海防衛」重要關鍵。關鍵的存在,使得軍事力量支撐中共地區經貿發展與安全。並以吉布地為中心,向東印度洋、向北地中海、西南大西洋,將馬漢所稱「海洋的使用」海運、生產、市場與「軍民兩用」基地的結合。 由於中共駐吉布地軍事基地性質為後勤支援,並運用軍事物流系統支援海外軍隊,故其指揮管制,依據「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原則,接受「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後裝保障分域中心」、「

戰區聯勤保障中心」指管。才符合2021年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指示,「著力建設一切為了打仗的後勤」朝美軍海外遠距海上後勤部隊機動快速補給邁進。 雖然,目前後勤基地性質與命名,係仿效日本自衛隊,以支援海外部隊後勤補給,並協助補給海軍亞丁灣護航編隊艦船與非洲維和部隊等物資與油水等補給作業。未來隨著中共海外利益不斷地擴大,現有基地的後勤與區域內輪駐的部隊,不足以防衛中共在非洲、中東等周邊地區海外投資與各項安全。此時,中共是有可能藉著吉布地有各國在地設立軍事基地、中吉兩國雙邊經貿利益、吉布地主權國同意等,擴大在吉布地後勤基地建設,朝著美軍大型作戰職能型的軍事基地發展。 至於其他西方國家擔心中共

會在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等重要海上通道設立「海外基地」,中共將以投資當地「國際商港」、「貨櫃碼頭」、「自由貿易區」為主,偶爾以外交手段採取技術性靠港模式,提供中共海軍艦船臨時性的後勤補給任務。除非,中共後續能使地主國排除以美國為主的軍事同盟外交的干擾、國內憲法等限制,才會繼續在第二個他國,建立類似吉布地模式的海外軍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