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的名勝古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台中的名勝古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辛金順寫的 島.行走之詩 和山邊豐彥桐浴邦夫江尻憲泰通用技術調查室落合伸光的 日本建築學技術‧美學‧工法全覽套書:木構造+日式茶室設計+建築結構入門+裝潢建材知識+綠建材知識+日本式建築改造法+建築入門(共7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中新景點》一德洋樓.隱身於台中市區的茶館.藝文咖啡廳也說明:結合了二層樓的巴洛克建築與完整的閩南三合院, 一德洋樓的整個環境還蠻特別的, 很推薦大家可以來走走喔! 位於台中北屯區的一德洋樓, 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蹟建築,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合文學 和易博士所出版 。

銘傳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顏嘉惠所指導 林芸瑛的 新冠疫情後觀光業數位轉型與服務創新對消費者旅遊意願之影響 (2021),提出台中的名勝古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COVID-19、數位轉型、服務創新、觀光意象、消費者體驗。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金門大學 管理學院事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企業管理組 趙嘉裕所指導 何國煌的 傳統糕餅老店經營成功因素之研究-以合興餅家個案分析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傳統糕餅、老店經營、關鍵成功因素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中的名勝古蹟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中市古蹟建築.台中市の文化財.Heritage Sites in Taichung ...則補充:台中 市 名勝古蹟 #成功之路#阿坤麵#雞蛋糕#范記金之園#文化財#日本語CC字幕付き台灣經歷了50年的日治時期,文化習俗上多少融入了日本的風氣,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中的名勝古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島.行走之詩

為了解決台中的名勝古蹟的問題,作者辛金順 這樣論述:

辛金順 獲選2020年金門縣駐縣藝術家   塵埃離散,紛飛   在時光裡,閱讀一冊島嶼   穿插過   無數坑洞的傷   #島‧行走的詩句   踏上這座島嶼,並在料羅灣岸,   擊浪而行,鼓風而歌;   或仰頭看木麻黃上的落日,照出了魯王墓上的黃昏,   以及穿過金黃的麥浪,聽風吹沙沙之曲,   天籟了詩的韻律,而讓每一行詩句,都能貼地而行,   並在潮聲裡感知島嶼生命的脈動,   沿著長長海岸線的延伸,探看了島嶼的形狀和聲音。   #在金門   詩作分六輯:一「料羅灣的濤聲」、二「歷史的漫遊」、三「戰地迴聲」、四「潮汐金門」、五「浯島之歌」、六「古典的部首」(古詩);一首首長長短短

的詩景,敘述了島嶼的身世與環景世界,由今到古,再由古到今,聚落、古蹟、生態、人物,以及歷史一路走來所遺留下的各種足印與意義,由此而顯現了詩在金門的一分感懷與感知,且成為行走於島嶼上的一分真實存在。 本書特色   ★作者獲選為金門縣的駐縣藝術家,2020年春駐縣期間,在親臨實地的感知體驗上,嘗試以詩去探勘歷史走過的足跡,且敞現生活當下的日常情態,內容厚實,緊貼島嶼生命的脈動,正是寫出文學的金門。   ★辛金順為馬華文學旅台代表作家,詩作獲遍國內文學獎。本書收錄現代詩,還有古典詩創作。   ★島不只是名詞,也是動詞,更是形容詞,以及狀聲詞。跳脫一般固定名詞的島嶼,而更具多面向的內涵。冊中詩

作部分與圖片連結,映現出地方詩誌的臨場畫面。  

台中的名勝古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019-05-30

「真正當媽媽以後才更深刻的瞭解與體會到新竹是個對親子多麼不友善的城市!」
 
前陣子有位媽媽看到我在議會中質詢輕軌,特別來訊跟我分享她的感受,她平常上下班、帶小孩出門都是以搭大眾運輸為主,但是新竹的公車和步行環境讓她非常失望。看到這位媽媽的話,我心裡很痛心。
 
其實談新竹公車優化往往是狗吠火車,因為實際使用的人不多,資源也很難投注進去,再加上搭車的人都屬於比較弱勢的族群,沒有機會為自己發聲,也較少受到市府的重視。不過我相信只要有議員不斷去監督、提出建言,還是可以看見改變的機會。因次在定期會單位業務質詢,時代力量黨團提出六大改善方向,也很高興獲得交通處和警察局的正面回應。
 
🚌 推行幹線公車,加密班次。

根據市府委託顧問公司的調查,民眾不搭乘公車的主因,除了習慣開(騎)比例最高外,其次就是公車班次無法配合或公車班次太少。新竹公車只有藍1區在尖峰時間5至10分鐘有一班車外,其餘尖峰時間都要等15到30分鐘,甚至有些路線在尖峰的班距長達一至兩小時,跟私人運具比起來根本沒有競爭力!
 
印象很深,十多年前,台中市的公車服務也是為人所詬病,但是歷經兩階段的高潛力公車(20米道路幹線公車,尖峰班距10分鐘)、兩階段的捷運先導快捷公車,才逐漸培養出搭乘公車的人口,爭取到蓋捷運的機會。
 
市府要推輕軌建設,但是究竟要如何培養民眾搭公車習慣?未來是否考慮增加班次、縮短班距,增加公車的競爭力?
 
交通處長承諾市府會做運量上做檢討,依據需求比較高的路線去強化,然後慢慢地去培養。同時市府已經有著手進行輕軌先導公車的規劃,希望能夠藉此向中央爭取經費,換新車、增加班次。
 
🚌 試辦小黃公車,讓偏遠社區也能享有公共運輸服務。

新竹市過去這兩年總共裁撤了10條營運不佳的公車路線,導致離市區較遠的地方變成沒有公車服務。我們希望市府能夠在香山區試辦 DRTS (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透過預約式的小巴或計程車讓有需求但是撐不起一條公車路線的社區,也能夠享有公共運輸的服務。
 
處長表示,這個想法很好,針對需求反應式公車,市府已經有初步的規劃,預計會有浸水線和香村線,只要中央的相關計畫一出來,就會立即申請。
 
🚌 試行假日觀光公車,串聯各大景點,創造需求,培養搭車習慣。

近年來有好幾個打卡景點陸續在香山區出現,像是青青草原、風情海岸豎琴橋等等,但是都沒有任何公車路線會經過。民眾如果要從南寮到青青草原,只能夠開車或騎車,如果搭乘公車要先搭到火車站再轉乘苗栗客運,最後還要走20幾分鐘才會到達,這對於外地搭火車來的觀光客或是帶小孩的媽媽都相當不方便。
 
我們舉台南市台灣好行的88安平線與99台江線觀光公車為例,這兩條路線幾乎繞遍台南的各大名勝古蹟,讓外來的觀光客能夠輕鬆搭公車由台南,乘車票價比照市區公車且台南人搭乘免費。
 
處長也認為假日觀光公車值得嘗試,剛好目前有兩條公車路線假日運量不足,準備來調整,希望能努力盡快來促成假日的一個特別班次,來滿足觀光需求,也透過這些景點讓公車運量能夠提高,相輔相成。
 
🚌 改善火車站前乘車環境,設置雙語轉乘地圖。

現在新竹火車站前搭公車的地點多達10處,非常凌亂,有在民族路、有在中正路、中華路也有,但在火車站內並沒有提供轉乘地圖,沿路上也沒有任何標示。當然我們知道站前的路幅有限,很難將乘車地點統一在同一個地方,但短期間應該要仿照台北市的各大車站和捷運站設置轉乘地圖,讓民眾清楚搭乘相關大眾運輸的資訊。
 
另外,我們希望轉乘地圖能提供中英雙語的服務,因為新竹市移工和新住民的人數不斷增加,國際觀光客也不少。後年新竹市要辦燈會,如果有雙語資訊更能夠吸引到國外的旅客。
 
處長表示目前在火車站集中的公車路線超過 50 個班次和路線,以現在火車站的腹地的確沒有辦法集中,在這樣的狀況下,是有必要提供一個良好設計的地圖,讓來到新竹市的民眾知道搭公車要怎麼搭,去哪邊搭。
 
他承諾很快會有一個規劃案來設置轉乘地圖,希望在今年內可以實施。雙語服務是非常好的建議一定會朝這個方向來做。
 
🚌 增加低地坂公車,提供親子友善、無障礙服務。

之前參加身障聯繫會議,有肢體障礙的團體不斷反映新竹市的低地板公車數量太少,常常等不到,甚至有次等了三個小時都還等不到低地板公車。
 
新竹市低地板公車目前有 13 輛,以目前總共有 72 輛(60輛大巴、12輛小巴)營運的公車來計算,等於低地板只佔18%。其實新竹市低地板公車最多的時候其實有 21 輛,後來又變成 18 輛,到現在只剩 13 輛,愈變愈少,離110年要達到 40 % 的目標愈來愈遠。因此我請處長說明原因,並強烈要求要積極來增加低地板公車數量。
 
處長表示,低地板公車過去為什麼比較多輛是因為早期有所謂的電動巴士,都是低地板,但是隨著時間遞移,這些電動巴士的電池以及它的相關設備沒有辦法再使用,所以低地板公車實際操作的數量是下降的。
 
不過處長承諾未來業者買任何新車,都會要求要採用低地板公車。其實六月初,新竹客運會再增加五輛的低地板公車來汰換既有的舊車,所以數量會增加到 18 輛,佔60輛大巴士的三成。另外,公車業者在未來的五年內必須汰換到 18 到 24 輛的老舊公車,這部份都會要求業者要添購低地板公車,盡快達到40%以上的這個目標。
 
🚌 試辦科技執法,加強取締違停。

市民朋友常常會反映公車停靠站、沿線路段時常被車輛違停,不只影響民眾搭乘,也增加塞車情形,像是火車站前和中正路沿線都很嚴重。
 
交通部從去年 7 月開始,也加重汽機車在於公車停靠區或公車站牌10公尺內違停罰款,機車可罰900元、汽車可罰1200元。我好奇過去這兩年警察局總共開出過多少在公車站牌10公尺內違停的罰單,是否積極來取締路邊違停的車輛。
 
另外,桃園市從去年開始在常常被違停公車停靠站試辦科技,成效不錯,民眾檢舉違停件數大幅下降,警方開罰單及出勤次數也明顯降低。我也表達希望新竹市能夠在幾個違停熱點盡快來試辦。
 
警察局長表示,去年一整年取締違停的件數有將近 10 萬件,其中公車停靠站取締就有 1,035 件;今年一至四月,取締違停有 2 萬 8 千多件,較去年同期略為下降,不過公車停靠區的取締有 884 件,比去年度增加。
 
關於科技執法的部分,警察局已經跟交通處完成規劃,準備在火車站前的臨時停車區來規劃一個違規停車自動偵測的科技執法系統,會積極在跟交通部來爭取預算。明年會再研議在光復路清華大學前面公車停靠區設置相關系統。
 
#監督市長落實改善公車競選政見

林智堅市長先前提出《一環二線三網》的交通政見,當時預計 105 至 107 年要花費 10.8 億元來改善新竹公車路網,但最後只花費 2 億元左右。我要求交通處一定要積極爭取增加市府預算在公車上,這樣改變才會有可能。
 
時代力量黨團督促市府改善公車的腳步決不會因為質詢完而結束,我們會持續監督市府是否說到做到,也會跟交通處密切討論未來的相關規劃。
 
有好的大眾運輸系統,才有可能減少私人運具數量,舒緩塞車狀況,並降低交通事故,讓新竹成為一座名符其實的幸福城市。

#處長說我是他遇到的第一位
#搭公車的議員

新冠疫情後觀光業數位轉型與服務創新對消費者旅遊意願之影響

為了解決台中的名勝古蹟的問題,作者林芸瑛 這樣論述:

由於2019年底在中國武漢開始引發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疫情大流行,為人民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浩劫與影響,更衝擊全球經濟、金融等各產業。本研究探討有關台灣觀光產業面臨如此嚴峻考驗之際,如何在疫情後進行數位轉型與服務創新進而影響消費者旅遊意願之研究。本研究以Google表單設計問卷,採用便利抽樣,實得有效樣本269份,利用SmartPLS(SEM)結構方程模型為分析工具,透過本研究之理論架構,數位轉型、服務創新、消費者體驗、觀光意象及旅遊意願,彙整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歸納結果藉以瞭解觀光業者疫後進行數轉與創新發展後是否對消費者旅遊意願產生影響,並加以驗證本研究假說。研究結果顯示數位

轉型及服務創新對消費者體驗及觀光意象具有正向顯著影響;消費者體驗、觀光意象對旅遊意願皆具有正向顯著影響;認知風險對旅遊意願有負向影響並不顯著。疫情後推動觀光產業加速發展數位轉型、提升服務創新品質,提供消費者體驗及加強觀光意象,對旅遊意願及重遊有正面的影響,不因疫情風險而受干擾,研究結果祈能提供觀光業者經營方向,提升顧客滿意度與回訪率並能有效獲利,讓觀光產業可以度過艱困而永續發展。

日本建築學技術‧美學‧工法全覽套書:木構造+日式茶室設計+建築結構入門+裝潢建材知識+綠建材知識+日本式建築改造法+建築入門(共7冊)

為了解決台中的名勝古蹟的問題,作者山邊豐彥桐浴邦夫江尻憲泰通用技術調查室落合伸光 這樣論述:

日本建築學的「深度化」獨步全球。 對建築技術與美學的極致追求,大至結構、小至室內部件莫不講究, 帶給人細膩雅致、恰如其分、又處處見用心的高均質體驗。 徹底了解日本建築學全貌,唯有系統化深入建築專業知識, 揣摩其用心用力之理念與實務,來豐厚我們看建築‧做建築‧用建築的心靈與視野。  ◎本套書共七冊  《木構造:打破不耐震、不抗風、不防潮、怕蟲蛀、不敵火迷思,從概念到構架計畫與工法全圖解》 《日式茶室設計 : 飽覽茶道文化知識、茶室珍貴史料,領略名茶室的空間配置奧義》 《建築結構入門:一氣呵成習得結構整體概念╳融會貫通核心專業知識》 《裝潢建材知識:嚴選世界600種代表產品╳從製造加工到應用工法全

圖解》 《綠建材知識:飾面材、塗裝、機能材選配,從生產過程或成分到施工維護全圖解》 《日本式建築改造法:耐震補強、節能改造重點技巧╳RC、木造建築改造設計流程全圖解》 《建築入門:統觀建築,從觀念養成、建築人文素養到現場解說全圖解》   ◎套書特色:  1.效率通曉建築實務理念和執行體系 2.精美呈現設計圖、繪製圖、細部設計圖、平面設計圖、實景照片 3.中英日建築專業用語對照索引  1.《木構造:打破不耐震、不抗風、不防潮、怕蟲蛀、不敵火迷思,從概念到構架計畫與工法全圖解》內容簡介: 木構造是有益人類健康和環境永續發展的營造方式,木頭的柔美曲線和溫潤觸感,更是其他營造方式無法比擬。以往被視為傳

統技術的木構技術,早已超乎世人想像悄然成為未來的營造趨勢,木構技術不再只能應用在名勝古蹟的修復,而是能徹底實踐於現代建築上。本書依照木構設計計畫進行系統化的章節安排,從認識木材特性、構架載重與施力探討、結合部位與基礎配置、到對抗地震等災害的因應對策,逐步建構木構整體概念。大量的構造拆解圖演示細部組構理論,使理論化為具體實作。 2.《日式茶室設計 : 飽覽茶道文化知識、茶室珍貴史料,領略名茶室的空間配置奧義》內容簡介: 茶室是日本為款待客人而特別設計的空間,也是日本茶道精神的具體展現。茶室空間是由牆壁、窗、床之間、天井、榻榻米、地爐、躙口、露地等元素構成,其周圍「什麼都沒有」的空間即是茶道的本質

所在。然而,當品茶提升到心靈境地時,茶室裡的每一個細節才會有深刻的含意。因此設計這樣一個獨特的日式空間,並非講究形式而是著重於內在豐富的精神意涵。換句話說,家中闢出角隅也可以一變為茶道世界。本書從介紹日本茶室的思想精隨、空間配置、構成要件、外觀設計到因應茶道的發展過程,讓追尋茶道文化、乃至於茶室設計者,都能全面且深入體會日式茶室空間。 3.《建築結構入門:一氣呵成習得結構整體概念╳融會貫通核心專業知識》內容簡介: 全書掌握了5大結構核心╳106個議題探討,具體引經據典、搭配圖像輔助。有系統式地逐步解說結構類型與特徵、材料特性、結構與自然條件的關係,再切入結構力學領域,充分傳達力學概念並教授最低

限度的力學計算能力與原理。最後進入設計階段,將結構計算應用到結構設計、耐震設計。本書內容是建築結構師的必備基礎,如同基礎之於建築物的重要性。 4.《裝潢建材知識:嚴選世界600種代表產品╳從製造加工到應用工法全圖解》內容簡介: 本書依材質分門別類,按章節編排、歸納成:木材、石材磚材玻璃、灰泥塗料、其他材料如金銅鋁塑膠等4大主題。從材料原料特性和製造方法,到加工應用以及施工工法和維護,徹頭徹尾剖析產品,建立一套完整的裝潢材料知識系統。突破用材的一成不變或迷思,挖掘代表性產品、新技術,或重新了解常見的材料,讓完成品貼近想像、臻至完善。 5.《綠建材知識:飾面材、塗裝、機能材選配,從生產過程或成分到

施工維護全圖解》內容簡介: 作者是以「取自大自然的國產材料、從生產到施工不做多餘加工或耗費能源、只需最低程度的處理即可報廢或回收,對環境負荷小、對人體無害」定義綠建築材料,歸整出110個健康綠建材、生態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等成分或生產過程、以及施工步驟工法。並且針對木質地板聲響、泥作裂痕等常見問題提供解決辦法,又另闢篇幅提出病態建築症候群的改造方法。除了實務層面以外,更建立屋主與建商、建築從業人員使用綠建材和維護上的正確觀念。 6.《日本式建築改造法:耐震補強、節能改造重點技巧╳RC、木造建築改造設計流程全圖解》內容簡介: 本書將頂尖的改造方法精簡為「前置準備、現場調查復圖、室內設計、設備設計

、結構設計、性能設計、融資、估價契約監造」八大面向,藉由觀摩七位活躍於日本建築領域的建築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學習嚴謹有條理的作業模式,不管面對RC造或木造、局部改造或增減改建,還是節能、耐震等各種需求,本書都有精彩範例和詳解,讓讀者輕鬆吸取寶貴經驗,掌握日本的建築技法! 7.《建築入門:統觀建築,從觀念養成、建築人文素養到現場解說全圖解》內容簡介: 以現今觀點精選110個建築關鍵專業用語,歸納成8個面向完整且廣泛地逐步講述建築領域所有基礎專業知識。從建築的根本、人文、理論到如何思考設計,再從實務面探求材料、設備、工法、施工,並以實際案例輔助,將建築專業知識化繁為簡、具體明白地呈現建築全貌。偉大建

築設計必然是在厚實的專業基礎、和建築相關知識支持之下成立,本書也是基於這兩點編排內容。 作者簡介山邊豐彥1946年生於石川縣。1969年法政大學工學部建設工學科畢業。曾任職於青木繁研究室,1978年設立山邊構造設計事務所,擔任負責人至今。社團法人日本建築構造技術者協會理事,NPO綠色列島網絡理事長。主要著作包含《圖解守護住宅耐震性入門》(主編.風土社)、《勾齒搭接工法住宅的建造方式》(合著.建築技術)、《山邊的木構造》(X-Knowledge)等。著有《木構造》相關著作:《木構造:打破不耐震、不抗風、不防潮、怕蟲蛀、不敵火迷思,從概念到構架計畫與工法全圖解》桐浴邦夫1960年生於日本和歌山縣

。就讀京都工藝纖維大學研究所碩士班時由中村昌生老師指導。東京大學工學博士。現職為京都建築專門學校第二部及傳統建築研究科教師及大學兼任講師。一級建築士、茶名宗邦。著書有《近代的茶室與數寄屋》(淡交社)、《近代京都研究》(合著,思文閣)、《民俗建築大事典》(合著,柏書院)、《茶之湯的銘大百科》(合著,淡文社)、《圖解木造建築事典》(合著,學藝出版社)等。論文有〈大正期的雜誌內刊載之茶室論點的走向——邁向現代主義的茶室論點研究〉、〈關於紅葉館與星岡——1880年代的數寄屋〉等。著有《日式茶室設計》相關著作:《圖解日式茶室設計:110個重要觀念與表現手法,創造風格獨具、用心領略的品茶空間》《日式茶室設

計 : 飽覽茶道文化知識、茶室珍貴史料,領略名茶室的空間配置奧義》江尻憲泰1962年生於東京。一級建築師、結構設計一級建築師、JSCA建築結構師。‛86年千葉大學工學部建築工學科畢業、‛88年同大學研究所修飾課程完成。同年進入青木繁研究室。‛90年設立江尻建築構造設計事務所。目前為長岡造型大學教授、千葉大學、日本女子大學客座講師。著有《建築結構入門》相關著作:《建築結構入門:一氣呵成習得結構整體概念╳融會貫通核心專業知識》通用技術調查室大菅力(負責本書構成、編集以及材料的部分)生於1967年。於1994-2012年間任職於X-Knowledge。擔任過建築專業雜誌[月刊建築知識]、家具專業雜誌

[iA]的總編輯等。現為自由業。致力於各種企劃與編集、著作。著有《裝潢建材知識》菅沼悟朗(負責編輯施工與收整的部分)生於1967年。曾從事設計、監督、工匠等,於2008年開設一級建築士事務所 菅沼建築設計。從新建房屋到翻修以及支援客製化住宅等,經手的業務範圍相當廣泛。著有《裝潢建材知識》相關著作:《裝潢建材知識:嚴選世界600種代表產品╳從製造加工到應用工法全圖解》落合伸光(Eco.Mono.Firm/生態‧事物‧商店)1952年出生於東京深川的木材行。大學畢業後成為天台宗僧侶,而後自1995年起,開始運用自然材料打造出對人類及環境友善的住宅。著有《綠建材知識》相關著作:《圖解自然材料:110

個天然素材與活用方式,構築健康、舒適、環保的優質好宅》《綠建材知識:飾面材、塗裝、機能材選配,從生產過程或成分到施工維護全圖解》大江忍(Natural partners/自然夥伴)1961年出生於愛知縣。於名城大學工學院建築系畢業後,曾任職於建設公司與住宅設計公司,於2005年共同創立「自然夥伴」。為非營利法人「綠色列島網絡」理事長。著有《綠建材知識》相關著作:《圖解自然材料:110個天然素材與活用方式,構築健康、舒適、環保的優質好宅》《綠建材知識:飾面材、塗裝、機能材選配,從生產過程或成分到施工維護全圖解》大場隆博(Sustainal life Morinoie/永續生活 森林的家)1969

年出生於栗駒山麓。長年推廣使用自然材料打造住家的概念。也參與了非營利法人「日本的森林生質網絡」、「自然住宅團體森林愛好會」等環境保護運動,向世人傳遞日本山林的現況。著有《綠建材知識》相關著作:《圖解自然材料:110個天然素材與活用方式,構築健康、舒適、環保的優質好宅》《綠建材知識:飾面材、塗裝、機能材選配,從生產過程或成分到施工維護全圖解》山田知平(Ecoya Baobab/猢猻樹生態屋)出生於1965年。取得神戶藝術工業大學碩士學位後,曾任職於著名房仲公司,於2000年成立猢猻樹生態屋。選用有機的當地素材,實踐有助於維護環境的住宅建築。著有《綠建材知識》相關著作:《圖解自然材料:110個天然

素材與活用方式,構築健康、舒適、環保的優質好宅》《綠建材知識:飾面材、塗裝、機能材選配,從生產過程或成分到施工維護全圖解》田園都市建築家之會2011年成立。爾後,於多摩廣場設立事務局,針對提昇住宅環境的住家建構的提案和支援,舉辦每週末的建築諮詢會及各項定期性的活動,以成為田園都市的住家建構的平台(交流場所)為目標的建築師之會。多摩廣場車站下車,步行3分鐘。聯絡電話:045-912-3456、官網denen-arch.com/ 著有《日本式建築改造法》相關著作:《住宅改造:增減改建、RC木造翻修╳設計流程、工法手法全圖解》《日本式建築改造法:耐震補強、節能改造重點技巧╳RC、木造建築改造設計流程

全圖解》小平惠一1939年 出生於東京都文京區,1983年 從日本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系畢業。1983~1988年任職於富永讓+form system設計研究所,於1990 創立小平惠一建築研究所迄今。2005~2010年擔任日本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系兼任講師。著有《建築入門》相關著作:《圖解建築:110個核心議題,全觀建築人文、機能與技術實務》《建築入門:統觀建築,從觀念養成、建築人文素養到現場解說全圖解》譯者簡介張正瑜2004年取得荷蘭臺夫科技大學建築碩士。目前定居宜蘭,常式建築師事務所(OASIStudio)主持人之一,從事建築設計與環境規劃工作,經常參與宜蘭土地相關公共事務。除各種設計與規

劃工作之外,也持續進行設計教學等活動。2017年以「花蓮富里車站」榮獲兩岸四地建築設計大獎運輸及基礎建設項目銀獎。譯有《木構造》、《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第二本全譯本)》相關著作:《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第二版全譯本)》《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第二版全譯本)【修訂版】》《圖解木構造:110個木造概念與技法,讓憧憬的木質感在現代住宅中實現》《木構造:打破不耐震、不抗風、不防潮、怕蟲蛀、不敵火迷思,從概念到構架計畫與工法全圖解》林書嫻臺灣大學城鄉所、早稻田大學創造理工學研究科建築專攻碩士。專長為都市計畫與社區營造,研究所時期因緣際會下開始翻譯工作,就此一隻腳踏入譯界,

兼職口、筆譯,涉獵範圍以藝術、建築、都市計畫為主。興趣為在陌生城市漫步及品嚐美食。譯有《日式茶室設計》張心紅台中市人,私立東海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曾任出版社日文編輯、台灣電子公司日本分社翻譯。現為兼職翻譯。譯有《建築結構入門》。洪淳瀅高雄人。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所碩士,2009年取得日本交流協會主辦的「貿易人才赴日研修計劃」資格,赴日研習貿易實務及國際化戰略等課程,並取得結業證明。曾從事服務業、貿易業、製造業、電子精密零件等行業,鑽研各專業領域多年。也因曾任職於耐火材料公司,而了解相關原料、混練機、成型機等各種材料與機械。於2012年12月設立純子中日翻譯工作室,成為專職譯者,協助各

企業主翻譯電子電機、機械化工、建築設計、醫學保健、財務金融、專利契約等領域的專業技術文件。譯有《圖解環保住宅》、《圖解建築材料》、《裝潢建材知識》《住宅外觀設計》、《圖解看懂工業圖面》(以上由易博士出版),合譯《鴻海為什麼贏得夏普:前夏普技術長為你揭開百年品牌犯下的二大致命失策》(商業周刊出版)。劉向潔台大日文系畢,出生於霧峰。喜歡瑜伽、語言、藝術、建築,同時熱愛傾聽人生故事,曾經兩次參與環球船旅翻譯志工,喚醒內心對於自然事物的偏好。期許自己持續穿梭在相異的文化語言中,傳遞真摯情感不止息。現為日英自由口筆譯者。譯有《綠建材知識》朱炳樹日本國立筑波大學藝術學碩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SUNY at

Buffalo) 藝術碩士,現職為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兼任副教授。譯作包括《日本式建築改造法》、《建築入門》、《圖解圖樣設計》(以上由易博士出版),《Apple Design 產品設計的秘密》、《品牌包裝進化的祕密》、《自造者的天堂FabLab》、《7-Eleven 物語》、《歐洲建築‧工藝之旅》等書。

傳統糕餅老店經營成功因素之研究-以合興餅家個案分析為例

為了解決台中的名勝古蹟的問題,作者何國煌 這樣論述:

近年來金門以觀光立縣的政策逐步發展觀光產業,一些在地拌手禮市場逐漸浮出檯面,其中傳統糕餅蘊含先民開疆闢土之精神,堪稱金門飲食文化瑰寶。然而,近兩年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大減少人流活動,唯一受惠於陸客來訪金廈航道的小三通,也被迫緊急關閉,連台籍旅客也被限制來金門旅遊,各種不利條件接踵而來,對觀光產業發展的金門影響深遠,尤以傳統糕餅業者也身受其害,為了讓店家在這段疫情不明的時間裡,要保留自身優勢外,還要為了疫情退散後,再次出擊作準備。因此,本研究以金門傳統糕餅業之合興餅家為研究對象,探討合興餅家從西元1958年草創時期至現今已為金門傳統糕餅業重要代表,並歷經八二三炮戰、戒嚴軍管時期、駐軍大

幅撤軍、金廈小三通通航等年代,更迭60餘年,其事業已傳承至第三代,並持續於金門本土發光發熱。本研究旨欲瞭解時代蛻變過程中,歷經一甲子傳統老店創始歷程是如何開始,轉變歷程為何發生,以及店家如何將傳統糕餅經營成功與傳承議題上努力。在研究方法上,透過企業個案研究,SWOT分析法,深入訪談縣府官員、烘焙專家學者、消費者、合興餅家創始人及其接班人等成員,藉以暸解此一金門傳統糕餅之發展歷程。關鍵字:傳統糕餅、老店經營、關鍵成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