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南區輔具中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另外網站服務專線034890298 - 桃園市南區輔具資源中心也說明:桃園市南區輔具資源中心Assistive Technology Resources Center,Longtan City ...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五,上午8時至下午5時(中午不休息)。 本中心可提供非上班時間服務( ...

長庚大學 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醫務管理組 曾旭民所指導 許立佳的 桃園市南區輔具資源中心服務使用者經驗與滿意度現況分析 (2021),提出台北市南區輔具中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輔具資源中心、輔具、身心障礙、長期照顧、滿意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都市計劃學系 孔憲法、趙子元所指導 甘雅筠的 都市計畫身心障礙福利設施發展之探討:以臺南市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公共設施、身心障礙福利設施、深度訪談、問卷調查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市南區輔具中心的解答。

最後網站輔具資源中心聯絡資訊表則補充:縣市. 輔具中心名稱. 電話. 地址. 臺北市. 臺北市西區輔具資源中心(02)2523-7902. 臺北市中山區長安西路5 巷2 號2 樓. 臺北市南區輔具資源中心(02)2720-7364.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市南區輔具中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桃園市南區輔具資源中心服務使用者經驗與滿意度現況分析

為了解決台北市南區輔具中心的問題,作者許立佳 這樣論述:

台灣老年人口不斷攀升,「輔具資源中心」是長照長者及身心障礙者重要的輔助器具支柱之一,目前全國有36個「輔具資源中心」。本研究係以「桃園市南區輔具資源中心」為例,探討使用者服務使用經驗與整體滿意度之關係,期能瞭解輔具資源中心使用經驗之內涵、現況及服務品質與整體滿意度之關聯性。本研究採橫斷式問卷調查設計,調查對象為桃園市南區輔具資源中心服務使用者,共發出285份正式問卷,回收223份問卷,有效回收問卷212份。研究結果顯示,服務使用者對於桃園市南區輔具資源中心整體滿意度是普通偏向滿意;在使用經驗的五個構面中以「服務品質」之構面為最受服務使用者所認同「服務品質」、「資訊取得」等兩項構面均達滿意以上

水準,在「中心環境」、「使用流程」、「使用成本」等三項構面程度僅屬普通,未來需再加強改善;其中。所有的使用經驗構面均與整體滿意度具有正向的影響關係。本研究結果可以提供「輔具資源中心」建議,包括中心可透過服務使用者滿意度調查,來瞭解/滿足使用者即時需求。另外藉由相互觀摩學習不同「輔具資源中心」並分享交流服務成果。最後可藉由簡化服務流程以迅速回應使用者的需求。

都市計畫身心障礙福利設施發展之探討:以臺南市為例

為了解決台北市南區輔具中心的問題,作者甘雅筠 這樣論述:

身心障礙者總人口數於我國逐年上升,對於友善環境營造相關議題之探討愈趨值得關注。2015年《都市計畫法》為回應持續發展之身心障礙人口、高齡者等對於社會福利設施使用的需求,修正第42條及46條內容,將社會福利設施納入公共設施用地之項目。無障礙環境之營造除硬體環境與空間改善外,也開始納入社會福利於空間整體配置之思維。社會福利之需求與提供方式不斷變遷,《都市計畫法》對於社會福利設施之規範卻較為指導性原則且未有明確定義。考量人口特性,本研究以都市計畫法之發展是否足以回應社會福利發展需求,及社會福利設施納入都市計畫法後應如何發展之觀點進行探討。本研究之實證研究內容:(一)以文獻回顧為基礎探討《都市計畫法

》所指之社會福利設施項目。(二)以身心障礙福利服務體系發展之要素訪談臺南市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住宿機構、日間服務機構及輔具資源中心四類身心障礙福利設施之相關產官學人員,探討身心障礙福利設施的發展。(三)以問卷分析身心障礙者使用感受。實證研究結果:(一)身心障礙福利設施發展受法規與政策影響,共有三個發展時期,目前為穩定發展時期。(二)實務上身心障礙福利設施以服務屬性在區位影響因素較有差異;目前營運發展所遇之困境為人力不足及法規適用性。臺南市身心障礙福利設施可服務人口尚小於實際身障需求人口。例如住宿機構及日間服務機構多設置在市中心及周邊行政區,但可服務人口遠小於身障需求人口,以安南區、永康區最為

缺乏。(三)問卷結果顯示,身心障礙者在居住地區無障礙環境的使用感受與社會參與有顯著正向影響,以「步行空間是否安全且無障礙」為最顯著的因素;身心障礙福利設施提供充足服務亦與身心障礙者社會參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四)公部門回應到法規政策的推動中,以事業目的主管機關為主要的操作單位,空間規劃領域對於身心障礙福利設施的規劃掌握度並不高。最終討論與建議:(一)身心障礙福利設施目前的設置發展原則並未依據設施特性而不同,又《都市計畫法》社會福利設施未有明確定義,易使身心障礙福利設施發展集中在同一地區導致資源未能有效利用。(二)無障礙環境感受、輔具等服務與身心障礙者社會參與有正向影響,未來空間規劃宜了解身心障

礙者需求,以符合友善空間之規劃。(三)空間規劃部門對於不同單位及身心障礙者的資訊掌握度仍不足,建議政府應對於設施有明確定義與規範,並持續加強對資訊的掌握與跨部門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