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靈糧堂禱告會直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台北靈糧堂禱告會直播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連加恩寫的 給我十萬個靈魂 和馬克.貝特森(Mark Batterson)的 勇敢告訴神,讓祂成就你的夢想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北靈糧堂4/1決定繼續停止實體聚會| 中央社訊息平台也說明:防疫期間歡迎弟兄姊妹多多使用本堂官網資源(https://www.breadoflife.taipei/),除了有崇拜直播、每日靈修、禱告、線上奉獻…….等,更盼望透過各樣的數位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格子外面 和啟示所出版 。

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 基督教神學研究所 江榮義所指導 黃麗鄉的 線上靈修之研究----以網路全球成聖背經班參與者為例 (2015),提出台北靈糧堂禱告會直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網路、線上、靈命、靈修、網路教會、門徒造就。

最後網站【詢問】台北靈糧堂禱告會直播則補充:靈糧堂- YouTube台北靈糧堂Bread of Life Christian Church in Taipei. 台北靈糧堂Bread of ... 20210331|使徒四十,十的考驗|周神助牧師|復活節禁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靈糧堂禱告會直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給我十萬個靈魂

為了解決台北靈糧堂禱告會直播的問題,作者連加恩 這樣論述:

  如果我們必須有一件事格外的執著、甚至達到令人受不了的程度,   那應該是為了傳福音、救人靈魂而瘋狂,   因為那是神國度裡的一種讚美,是君王賞賜忠心將領的一枚勳章。 ——連加恩   一位在新婚之夜仍掛心外面多少靈魂得救的瘋子…   一位在非洲每天跪在地板上迫切禱告、披著醫生袍的傳道人…   他流著淚、跪在地上,發出這樣的禱告:「主啊!讓我傳福音吧!翁老師跟你要十萬個學生的靈魂,他還沒有完成的,請你把額度轉給我,讓我去得著他們!」 本書特色   主啊!讓我傳福音吧!一起點燃傳福音的熱情!   向主呼求,給我十萬個靈魂!   繼《你的生命,是一份美麗的禮物》之後

,   連加恩鼓勵你,把禮物分享出去!   透過本書,連加恩要與你分享他多年「傳福音、佈道經驗」的濃縮精華,書中情感深切的分享,大大激勵我們傳福音的渴望,並能深刻感受天父對失喪人群的心跳。 火熱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序)   吳獻章 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教授   周神助 靈糧全球網絡主席   周巽光 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執行長   周巽正 台北靈糧生命培訓學院院長   柳子駿 台北復興堂牧師   寇紹恩 台北基督之家牧師   張文亮 國立台灣大學教授   張光偉 新店行道會執行牧師   符明勝 榮星長老教會牧師   楊錫儒 高雄福氣教會主任牧師   楊寧亞 台北真理堂主任

牧師   廖文華 台北真道教會執行牧師   劉曉亭「劉三講古」節目主持人   蔡志堅 花蓮美崙浸信會主任牧師   鄭博仁 高雄武昌教會主任牧師   黎源悅 得勝者教育協會新北市、新竹辦公室主任   蕭祥修 台中旌旗教會主任牧師   謝宏忠 靈糧神學院院長   顧其芸 新生命小組教會主任牧師

台北靈糧堂禱告會直播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線上靈修之研究----以網路全球成聖背經班參與者為例

為了解決台北靈糧堂禱告會直播的問題,作者黃麗鄉 這樣論述:

基督徒藉著靈修吃進神的話,就像吃靈糧一樣,讓我們能靈魂興盛、身體健康、勝過試探,來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論文中研討在E世代中,基督徒如何使用網路做有效地線上靈修,使教會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休息天天教導傳遞主的道、做門訓提高信徒靈命,使教會增長。另外為網路的使用,使得教會行政費用成本降低,又能將福音傳遍地球的每個角落。而教會國度觀而言,既能聯絡感情,又能互相代禱,不只單獨追求,又能彼此建立,超越時空,完成宣道使命。 故此,本論文以網路全球成聖背經班為研究主體,旨在探討: 一 基督徒的靈修操練。 二 探討群體生活的靈修操練。 三 探討E世代無框框的網路教會。

四 介紹全球成聖背經班。 五 探討線上學習接受者對線上禱告、靈修,相對於實體教會(神學 院)間學習歷程之差異及感受。 六 依據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具體的建議,以供網路全球成聖背經班或 相關網路教會(神學院)為宣道之參考。 期盼本篇論文的研究,將「線上靈修」這個以最新穎的科技來學習最古老的課程,在這網絡趨勢之下我們能捕捉潮流,使它成為教會和個人靈修門徒造就的工作方法討論之一。

勇敢告訴神,讓祂成就你的夢想

為了解決台北靈糧堂禱告會直播的問題,作者馬克.貝特森(Mark Batterson) 這樣論述:

最不一樣的祈禱法!圈出你的夢想告訴神,你有能力改變一切!你是否曾經感覺到,神對很多人兌現了祂的承諾,卻似乎漏掉了你?你是否曾經疑惑過,為什麼神施展了很多奇蹟,奇蹟卻從來不曾降臨在你身上?當你發現,神好像回應了每個人的祈求,卻獨獨不回應你的時候,你要怎麼辦?到底該怎麼祈禱,才能得到神的回應、讓你夢想成真呢?其實,想要祈禱得到回應並不難,馬克牧師在本書中告訴我們,只要找到神賜給我們的夢想,將追求的目標勇敢地告訴祂,並懷抱著信心持續祈禱,神就一定會給我們回應。本書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祈禱方式──畫祈禱圈,你可以在腦海中想像一個圓圈,用它圈住你祈求的事物,然後繞著這個圓圈祈禱;你也可以用實際步行的方式,在

你祈求的事物周圍一邊繞行一邊祈禱。這個靈感來自聖經中的耶利哥城之役,那時神要以色列人繞著耶利哥城行走,在他們堅持繞城七天之後,久攻不下的城牆竟然奇蹟般地倒塌。我們的目標,就像是擋在以色列人面前的耶利哥城,只要堅持畫圈、祈禱,再怎麼難以攻破的城牆也會轟然倒下,再怎麼難以達成的夢想也一定會達成。書中提供了實現夢想的三大重點:大膽夢想、用力祈禱、長遠思考,並告訴我們有效祈禱的訣竅,包括:不做模糊的祈禱、充實祈禱的內容、找到合適的地方與專屬自己的祈禱姿勢、找親友組成祈禱圈……等等。本書藉由聖經與猶太法典中的故事、作者的自身經驗,以及許多祈求成真的真實故事,教你如何獲得神的回應、抓住神佈下的機會,你將學

會如何針對你的家人、工作、問題和目標畫出祈禱圈,讓你不但夢想成真,生命也獲得轉化! 作者簡介馬克.貝特森(Mark Batterson)全國社區教會的主任牧師。全國社區教會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山,原本是個不到二十五人的小型教會,如今在馬克牧師的經營之下,會眾已有數萬人,教會有多達七個據點,共同聚會的場所是在聯合車站的大型電影院中,百分之七十的會眾是二十多歲的單身年輕人,被譽為「美國最創新的教會」之一。馬克牧師擁有博士學位,擅長以故事來說理,並鼓勵人們追逐神所給你的夢想。他被稱為「現今美國最傑出的年輕領袖」之一,他的部落格和每週網路直播的講道具有極強的感染力,並以此牧養遍及世界各地的教友

。本書和他的第一本著作《追逐獅子的人》(In a Pit with a Lion on a Snowy Day)都是《紐約時報》暢銷書。譯者簡介梁麗燕出生於台灣南投。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碩士。曾任法國暢銷書作家妙麗葉巴貝里來台座談會隨身口譯。翻譯作品有《與過去和好》、《月光下的十字架》,以及《新世紀旅行百科全書》系列(合譯)。 Part.0 在開始畫圈之前第1章 畫圈人的傳說/一個人的祈禱,就能改變歷史第2章 當個畫圈的人/你如何祈禱,會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第3章 實現你的耶利哥奇蹟/如何圈出你的夢想?第4章 不顧一切的祈禱/沒有得到你

想要的,是因為你停止畫圈Part.1 畫第一個圈:大膽夢想第5章 一億五百萬隻鵪鶉的奇蹟/不願冒險,等於放棄奇蹟第6章 不只要腦力激盪,還要禱力激盪/神的回應永遠讓你驚喜!第7章 一萬個問題的解答/神的能力是有限的嗎?Part.2 畫第二個圈:用力祈禱第8章 實現夢想的魔幻數字/祈禱的堅持商數第9章 在荊棘中聽見神的聲音/放心讓神為你完成艱難的事第10章 拋下魚線,釣出奇蹟/用祈禱告訴神:該出場了第11章 神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祈求沒有得到回應的時候Part.3 畫第三個圈:長遠思考第12章 停下、跪下、持續祈禱/冗長而枯燥的事物必定會帶來改變第13章 找到專屬的祈禱姿勢/如何增強祈

禱的打擊率第14章 通往突破的捷徑:禁食/空腹會帶來更多的祈禱能量第15章 列出你的生命目標清單/設定有期限的夢想Part.4 然後,持續畫圈第16章 雙重的奇蹟/不要做微小的計畫第17章 封裝的祈禱/祈禱就像瓶中信,終有一天會被開啟第18章 永恆的迴響/只要一個人,一個祈禱……結語 一個粉筆畫的圓圈 畫出屬於你的祈禱圈吧!文/廖文華當你拿起這本書時,你正接到一個愛的邀請。上帝邀請你,經歷祂豐盛的愛與恩典。上帝邀請你,透過信心的禱告,進入充滿神蹟的生活。馬克牧師在美國最有權勢、卻也是犯罪率最高的城市──華府,改變了數以萬計年輕人的生命,用最創新的方式滋養人們乾涸的心靈。他

們在電影院裡做禮拜、在爆米花香味裡唱詩歌、甚至創辦了國會山最棒的咖啡屋。從二十五人到擁有數萬會友;從向公立學校租場地到買下地價高到難以想像的國會山最後一塊地興建教堂、擁有七間據點的教會、甚至在德國柏林也成立教會。這些創意和智慧,並非來自馬克的博士學位,而是來自禱告後聽見上帝的聲音。這些豐碩的成就,並非來自馬克的個人努力,而是來自禱告後經歷上帝的作為。馬克.貝特森一次又一次在他的夢想旁畫出祈禱圈,然後看見上帝成就超過他所求所想的。他用大膽夢想、用力祈禱、長遠思考來畫圈。十五歲的一個晚上,那時剛去教會沒多久的我跪在床邊第一次向上帝禱告:「上帝,如果你是真實的,我希望能擁有祢的愛,和真正的快樂。」我

在床邊畫了個小小的祈禱圈,圈住那個自卑、不快樂、成績一塌糊塗、對未來毫無夢想、常常會有結束生命念頭的小男孩。從那天開始,一道光照進我內心,我變得有笑容、有自信。二十七歲的一個晚上,那時正在軍中的我,醫院檢查出我的第四、五節腰椎裂開、滑脫,我的身體很疼痛,內心也非常恐懼和煎熬。我害怕開刀、不知道自己是否仍有未來、交往七年的女友是否會離開。夜闌人靜時,我跪在床上禱告:「上帝,請你醫治我,讓我能服事你。」我畫了個小小的祈禱圈,圈住那個充滿痛苦和恐懼的大男孩。幾週後,我在教會聚會中經歷到醫治的神蹟,八、九年過去了,我仍健康活躍地服事上帝,而當年的女朋友早就成為我的妻子了。二十九歲那年的夏天,我和馬克一

樣做了一次漫長的行走禱告,從充滿青少年的西門町到老舊的艋舺國宅,經過一所所學校、一條條陰暗狹窄的巷弄。我禱告:「上帝,請你使在西門町玩樂的青少年,和在殘破環境裡憂愁的弱勢孩子都能被祢的愛觸摸,經歷我十五歲時的改變。」走得汗流浹背、兩腿發痠,畫出很大的一個祈禱圈。在那之後幾個禮拜,「夢想之家」誕生了。成為青少年孩子溫暖的家,帶給青少年夢想。夢想之家從七個人開始,今天已經有四百多個熱情有活力的青少年了。從不到二十坪的舊公寓開始,今天已經有兩百多坪的青年中心了。夢想之家的課輔計畫、創意藝術學校、校園外展計畫已經服務了超過三千位青少年。海內外志工服務計畫每年培訓數以百計的青少年成為僕人式的領袖。「希望

在台北」家訪計畫讓許多弱勢家庭的孩子得到經濟協助、夢寐以求的書籍和禮物,還有大哥哥、大姐姐的關懷和友誼。弱勢數位偏鄉課輔計畫期待讓偏鄉青少年也能得到最高品質的課輔教學,讓他們有機會透過教育創造未來。而我也開始從西門町到台灣的許多城市,甚至到美國、英國、日本、香港、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尼的校園、大型國際會議、非營利組織、教會去分享我對青少年的夢想。這一切都始於七年前夏天的那個禱告,而我所畫出的祈禱圈仍然在不斷擴大。這本書讓我決定要用大膽夢想、用力祈禱、長遠思考圈住我對下一代青少年的夢想。我相信每個青少年都能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快樂成長,他們能有榜樣典範,勤奮向上,也充滿創意,更能成為樂於分享與付出

的人。這本書令人興奮無比!就像看完任何一本充滿美食圖片的食譜一樣,但是想要吃到美食?那就捲起袖子,照著去做吧!不要只是看著馬克畫出他的祈禱圈,不要只是羨慕上帝給他的祝福與神蹟。開始畫出屬於你的祈禱圈吧!今天耶穌對你發出邀請:「要我為你做什麼?」跪下來畫出你生命中的第一個祈禱圈吧!夢想將會成真!(本文作者為台北真道教會牧師、夢想之家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一本讓人想邊讀邊大喊Yes!的書文/劉駿豪這是一本讓人邊讀會邊想大聲喊「Yes!」的書!作者馬克.貝特森用了許多獨特但簡單的字句,道出我們內心很難清楚陳述出來的真實感受,在閱讀的過程中,彷彿受到某種撞擊,很多現在或過去想做的禱告一一被激發出來,甚至

喚醒了那些充滿期待卻又不敢向神祈求的事。書中寫道:「我們是基於我們的無知而祈求,神卻是以祂的全知全能來回應。神絕對有能力回應那些我們應該祈求的事物,我們卻因為缺少祈求的智慧或能力,而沒有說出來。」作者不斷提到,畫出我們的祈禱圈,也就是將我們的願望寫下來、列出來,越精確越好,因為「祈禱越精確,神就會得到越多榮耀」。 神凡事精準,從不誤事,但我們時常因為缺乏信心,因而小看了神的偉大,只敢做模糊的禱告,以至於事後我們會忍不住質疑神是否有回應,也令我們無法認清神給的夢想。因為這本書,跑去翻出了以前的生活靈修筆記,再次激勵自己應該回到每天期待 神賜驚喜的日子;也提醒我除了禱告尋求答案外,應該先踏出受感動

後的第一步,先有所行動,神一定成就。「想要體驗神蹟,你就得冒險。而最困難的風險之一,就是賠上你的名譽。」書中這段話,使我想起四年前大學指考結束後,記者們在資訊完全不充足的情況下要我預測台大醫學系的錄取分數。當時,我突然心裡有種感動,覺得這次好像可以透過禱告求問神,見證奇妙可畏的主,那時我還找了一位非基督徒的數學統計高手在我身旁證明此事,之後做了大膽的禱告:「祈求神告訴我今年台大醫科的分數。」心想錯了頂多我被罵,但若成了,不就是順著感動後的美好禱告嗎?感謝主!雖然說出來的分數被身旁所有人質疑,認為我估計過低,可是放榜後居然就是神給的數字,一分不差!好險自己沒有在關鍵時刻為了顧及面子而退縮,否則怎

可能經歷這麼奇妙的體驗呢?所以作者寫的這幾句話,我特別有感觸。「祂給予的能力遠超過你接收的能力」、「神喜歡在我們預料之外的時機,用我們預料之外的方式出現」、「神的賜予總是來得正巧、給得剛好」,這些經典的心得,都將在書中觸動你我的心;沒有教條式的規則或步驟,作者利用一個個故事寫出最生動靈活的實用禱告原則,更重要的是未來運用這些原則,你我也將有信心可以和作者一樣經歷奇妙美好之事。讀了這本書之後,發現神一直在我身邊,因為被再次激勵的我,重新回到了敢與神一同夢想的起初!希望這本書也能激勵大家,重回尋求對神禱告、並即刻行動的生活,跨出看似說不通的那一步,並堅持到底的等候。套用作者的話:我們容易高估自己在

一年內能夠達成的事情,也可能低估了自己未來十年所能達成的事情。(本文作者為得勝者文教負責人)每一滴眼淚,神都收集文/托比小時候對基督信仰的認識是從電線桿上開始的:「天國已近。」稍大一點之後的認識,則是在路上聽到一群不認識的人喊著:「耶穌愛你!」「耶穌?耶穌是什麼,是餅乾嗎?」一直到我十五歲那年第一次去教會時,才知道天國其實是我們期盼最美好的歸宿,耶穌其實不是餅乾,祂是上帝的兒子,但祂為我們死,把上帝從天上賜下那數算不清的恩典讓我們吃得飽足。從我開始接觸、接受、進而接納基督信仰,現在數來已有二十年的時間。我也曾因為各式各樣不同的原因離開神,但是神總是一次次把我又重新帶回祂的面前,因為神給我渴求的

愛,是前所未有的滿溢。和大家分享一個我的故事。二○○○年我剛退伍,我考上了台中的學校後,就帶著三萬塊錢離開台北。找落腳的住處、工作,在台中求職並不順利,這過程當中讓我真是吃足了苦頭,好不容易上了軌道,才發現我手邊只剩下十二塊錢,而我的發薪日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那天晚上,我買了泡麵,坐在房間裡,往右邊的窗戶看出去,看到一家人在溫暖地享受滿桌的晚餐,和我眼前的處境形成強烈的對比。怎麼辦呢?這一個星期我還能吃什麼,沒錢加油要怎麼去上班呢 ?我的心情有點動搖,而我的眼睛也開始模糊。我只好拿起吉他唱詩歌,感謝神給我飲食,雖然我想試著平撫心情,但我卻邊唱邊哭。吃完那一生最為美味、最為難忘的泡麵後,看到桌上

有張便利商店給的統一發票的對獎號碼單,我沒多想什麼,從抽屜拿起為數不多的發票來對。我的人生從來沒有中過一張以上的發票,但那天晚上我連中了六張兩百元。那個晚上是我哭得最開心的一次,我沒看過神,但那天我在最貧困、最需要時,經歷了最不可思議的時刻。後來,那四張發票我去便利商店換足一星期的糧食,另二張則和人換了三百元的現金用來加油。在閱讀這本書之後,我想起那年在最貧困的時光所經歷的,眼淚讓我記得神給予我最深刻的一切,同時也讓我體認到禱告的威力。馬克牧師讓我重新認識和神說話的方式,同時我也開始學習禱告圈的美好,就像書中告訴我的 :不要只是閱讀聖經,要開始圈住承諾。不要只是許願,要寫下一連串能榮耀神的生活

目標。不要只是祈禱,要養成寫祈禱日記的習慣。定義你的夢想。要求你的承諾。寫下你渴求的神蹟。希望每位朋友在翻閱本書後,也能開始畫起與上帝的圈圈。(本文作者為圖文作家) 【摘文片段1】幾年前,我讀到一個句子,讓我改變了自己祈禱的方式。一個在韓國首爾規模最大的教會的牧師寫道:「神不會回應模糊的祈禱。」當我讀到那句話,我立刻察覺到自己的祈禱有多麼地含糊不清,其中有些祈禱甚至模糊到我根本無法得知神到底有沒有回應這些祈禱。在為期十天的五旬節禁食期間,我在我們的教會裡講述關於神蹟的事,而我們正好就經歷了一項神蹟。我們奇蹟式地買下了一塊應許之地,而我們已經花了五年多的時間用祈禱圈住那塊地。我們拿了幾顆在那

片地的地基上的石頭,發給每個人一顆石頭,當作實體的信物,代表著神為全國社區教會全體所展現的共同神蹟。基於這份共同的信念,我們激勵大家要根據個人的情況回答耶穌問耶利哥城外那兩個盲人的問題:「你要我為你做什麼?」然後在那些石頭上寫下我們神聖的祈求。我寫下了七個我渴求的神蹟,然後開始用祈禱圈住它們。老實說,我請求的七個神蹟並沒有全部實現。事實上,其中一個甚至反過來給我打擊。我請求神賜給我們聯合車站的電影院,因為我們教會在十多年前就開始在那裡聚會。但是,神並沒有給我們那個電影院,祂反而奪走了它。那家電影院無預警地關門停業,而我們只有不到一星期的時間搬遷。那時,這件事令我們很失望、很不知所措,但是我必須

承認,這個明顯的「反神蹟」是促進更大、更美好神蹟的催化劑。看似錯誤的回應,轉變成了最美妙的答案。所以,並不是每一個祈禱都會以我們設定的方式得到回應,但是我堅信:如果我在當初沒有畫出祈禱圈,那些神蹟就不會發生。你越有信仰,你的祈禱就會越精確,而你的祈禱越精確,神就會得到越多的榮耀。像何尼,他祈求的是特定形態的雨。精細的祈禱,可以讓神更能發揮出祂全能的多種面貌。反之,如果我們的祈禱不準確,神就不會得到祂應得的榮耀,因為我們之後會質疑祂是否真的回應了祈禱,我們也不會知道那些回應是針對特定祈禱的結果,還是本來就註定會發生的一般巧合。那顆寫著七個神蹟的石頭,就放在我辦公室的書架上。有時候我會拿起它來,在

我祈禱的時候,將它握在我手裡。這並沒有什麼奇幻的功效,但會讓我的祈禱有種保險的感覺。它保障著我不會忘記我祈禱的目標,也確保著神在這些神蹟發生時能得到榮耀。當你準確說出你的祈禱時,它終究會寫下神的榮耀。成功的階梯我們太容易忙著爬上成功的階梯,而沒有發現那道階梯並不是靠在耶利哥的城牆上。我們看不見神指示的目的地。我們「永恆的要務」被我們「暫時的義務」所蒙蔽,我們拿自己的美國夢換掉了神給我們的夢想。因此,我們最後選擇的不是直接繞著耶利哥城行走,而是在野外流浪了四十年。幾年前,我難得有一段空閒的時間。在南加州度過一個很棒的春假之後,我在洛杉磯機場送走我的家人。我自己得留下來,在一個牧者會議中演說,但在

這中間,我剛好有一天的空檔沒有地方去、沒有事情做,所以我在聖塔莫尼卡的第三慢步街路上找到一間星巴克,在那裡花了一天的時間圈住我的耶利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