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國家公園生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台江國家公園生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范淑敏,陳冠位寫的 國境之南‧生態社區好夥伴:墾丁與台江國家公園生態旅遊與社區產業 和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的 江海詩地 婆娑生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南景點】四草綠色隧道(附搭船票價&交通)台江國家公園絕 ...也說明:要說安平附近的台南景點,眾多古蹟小吃當然很吸引人,不過較多都是屬於人文方面的景色,如果是喜歡享受自然生態景觀,那位於台江國家公園裡的四草綠色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內政部營建署 和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所出版 。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觀光休閒系碩士班 吳建宏所指導 蘇筱婷的 特殊地景資源對澎湖觀光的影響 (2020),提出台江國家公園生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特殊地景資源、地理位置優越、體驗滿意度、再遊意願、澎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事業經營學系 林玉娟所指導 謝宜茜的 半島歌謠祭永續經營之研究─以社會網絡與價值共創之觀點 (2020),提出因為有 節慶活動、社會網絡、價值共創、永續經營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江國家公園生態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南]安南四草(台江、台江國家公園)生態之旅 - 大頭秘密遊則補充:[台南]安南四草(台江、台江國家公園)生態之旅 ... 四草也是前幾年才被入為台灣第8個國家公園,主要旅遊的景點以大眾廟本身或是廟旁的四草砲台和鎮海城垣、抹香鯨陳列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江國家公園生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境之南‧生態社區好夥伴:墾丁與台江國家公園生態旅遊與社區產業

為了解決台江國家公園生態的問題,作者范淑敏,陳冠位 這樣論述:

  國家公園作為臺灣自然環境的守護者,近十年來,營建署及各國家公園管理處積極推動發展生態旅遊,與社區建立夥伴關係,強調在自然與文化資源的體驗,儘可能在不影響當地的生態系統的條件下,為居民創造經濟利益。墾丁國家公園於94年開始引入生態旅遊的概念;95年開始聘請輔導團隊陪伴與協助社頂部落,社頂部落不僅成為墾丁國家公園內的生態旅遊示範地,以及全臺第一個靠自主營運和生態旅遊獲利的部落,更獲得第3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團體組特優獎。從社頂部落作為開端所推動的社區生態旅遊,發展至今已有7個社區-社頂、水蛙窟、里德、龍水、港口、大光及永靖等社區,以及滿州生態旅遊觀光促進會與龍坑生態保護區,均有

各自特色,已獲得在地居民及一般大眾的認可。台江國家公園成立時間較短,為新興之「濕地型」國家公園,我國唯二的國際級溼地:曾文溪口濕地、四草濕地,均在台江國家公園範圍內。區內蘊涵豐富生態資源,如候鳥的棲息、招潮蟹、紅樹林等,造就了台江特有的自然生態特色。然不同於其他的國家公園,台江亦是我國鹽業、漁業的重要場域。搭乘娛樂漁筏進行生態旅遊,可體驗紅樹林、潟湖、沙洲、黑面琵鷺、漁鹽產業...等自然生態及產業人文景觀,為台江國家公園重要之生態旅遊方式之一。為了持續發展墾丁與台江國家公園之生態旅遊,本案在經濟部地方產業發展基金的支持下,輔導墾丁國家公園社頂、里德、港口、水蛙窟、龍水、大光等6社區,以及台江國

家公園城西與三股等2社區,以發展生態旅遊為策略,依其個別進度規劃經營輔導、人才培育與行銷推廣等工作項目,帶動生態旅遊地及周邊區域之食、住、行、育、樂等相關產業,亦能有效的帶動傳統產業升級或轉型,協助地方創造國家公園品牌效益,提高產業之附加價值及產值,帶動地方產業朝保育及經濟共生的區域永續發展方向,藉由本書呈現全案輔導成果。

台江國家公園生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金探號更多【台灣在地旅遊】資訊: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R6ae-jPwkQLTAfQtRZNOkqJAFHmoNDdd

00:19 中央英迪格飯店
03:17 四草隧道
05:24 台江國家公園
08:34 毛房蔥柚鍋 ·冷藏肉專門
10:08 台南安平運河

#金探號運河 #金探號遊船 #金探號台灣
--
主持人:王軍凱 楊智捷
電視首播頻道:非凡新聞台
每週六日晚上:22:00-23:00

特殊地景資源對澎湖觀光的影響

為了解決台江國家公園生態的問題,作者蘇筱婷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澎湖特殊地景的參與者對於特殊地景資源、地理位置優越與體驗滿意度及再遊意願之關係。本研究工具採用封閉式問卷,經由文獻收集以製作而成。問卷共分成特殊地景資源、地理位置優越、體驗滿意度以及再遊意願等4個變項。研究地點為澎湖縣群島,研究對象為活動參與者。問卷發放方式係利用參與澎湖特殊地景現場活動執行問卷調查。採便利性取樣,總計發放600份問卷,有效回收數為523份,有效回收率90%。以描述性統計、項目分析、信度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式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1.樣本基本資料對各構面有顯著差異;2.參與者的特殊地景資源對地理位置優越有正向影響;3.參與

者的特殊地景資源對體驗滿意度有正向影響;4.參與者的地理位置優越性對再遊意願有正向的影響;5.參與者的體驗滿意度對再遊意願度有正向的影響;6.參與者的地理位置優越性對體驗滿意度有正向的影響;7.體驗滿意度對於地理位置優越與再遊意願具有中介效果。顯示澎湖特殊地景活動參與者,覺得「澎湖特殊地景資源」具有吸引力以及有助提升澎湖觀光產業,澎湖特殊地景資源是地方重要觀光資源,帶領地方經濟,將能提供相關產業與增強當地居民對景觀情感連結。

江海詩地 婆娑生態

為了解決台江國家公園生態的問題,作者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這樣論述:

  2009年「台江國家公園」的成立,開啟了第二代國家公園的新頁,是臺灣唯一兼具豐富「歷史文化」、「自然生態」及「漁鹽襲產」特色的國家公園。代表臺灣邁向生態保育及國土永續發展的全新紀元。本片長12分鐘,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主軸,介紹園區內代表性之特色資源,深入淺出的呈現台江國家公園生態人文內涵;並以高畫質3D立體影片方式呈現,提供觀者多樣的視覺感受。共12分鐘。

半島歌謠祭永續經營之研究─以社會網絡與價值共創之觀點

為了解決台江國家公園生態的問題,作者謝宜茜 這樣論述:

        節慶活動帶來觀光人潮,不但能為地方創造經濟效益,並同時能行銷城市,因此成為各國提昇競爭力的關鍵。然而在節慶遍地開花的同時,許多節慶淪於複製、缺乏自身特色,導致舉辦一、兩年就被環境快速淘汰。節慶活動具有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的多重效果,單以行銷效益已不足以衡量節慶的成功與否,如何從策略性思考,掌握地方的特色和優勢,藉由利害關係人共同合作,尋求創新契機而突破限制,帶動永續性的地方發展已成為政府與民間規劃者極為重視之課題。        半島歌謠祭迄今已舉辦十三年,從初始推動文化資產保存觀念,逐漸轉變為地方上的節慶品牌。本研究為探討半島歌謠祭之永續經營,將半島歌謠祭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

段,以社會網絡觀點探討各階段網絡成員為何?如何透過彼此之間的關係以獲取不同資源?以及透過價值共創觀點,進一步說明如何透過「串連問題、串連資源、串連平台」方法來互動、整合彼此資源以創造共同價值,最後統整出節慶活動如何擁有持續的競爭力,進而影響地方永續經營。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之個案研究法與嵌入式之單一個案設計為基礎,進行議題的研究與分析,研究過程針對半島歌謠祭的社會網絡成員,包含公部門、地方協會及學校、得標廠商等,選定十二位進行深度訪談,研究結果歸納出四項重要發現:一、社會網絡關係可強化資源整合效益;二、共創平台可創造加乘效果;三、節慶結合地方文化與符合地方發展脈絡將影響其永續性的發展;四、地方

資產若能轉化為具經濟效益之資源,有助於其永續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