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物科技發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台灣生物科技發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入江仁之(IrieHiroyuki)寫的 OODA:面對突發狀況40秒迅速做出決策 和林正焜的 細胞種子——認識幹細胞與臍帶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生物科技在科技教育的定位與發展也說明:台灣 師大工業科技教育系博士生. 壹、前言. 生物科技發展迄今已逾三十年,但是,生物科技產業技術於近十年才迅速成. 長,並成為全球高科技產業主流之一(經濟部技術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出版 和商周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科技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廖咸興所指導 蘇丁水的 臺灣酵素製造業之研究 (2018),提出台灣生物科技發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產銷失衡、食安問題、發酵製程模式、關鍵因素。

而第二篇論文崑山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陳怡昌所指導 吳俊鴻的 消費者對於臍帶血品牌知覺定位分析 (2012),提出因為有 臍帶血、消費行為、品牌知覺定位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生物科技發展的解答。

最後網站我國生技產業現況及淺談未來發展趨勢 - myMKC管理知識中心則補充:「臺灣生物經濟產業發展方案」是以現有生物科技為基礎,將其應用、擴大導入至健康照護、工業、醫材、製藥及農業生技等領域,以擴大產業規模,調整產業結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生物科技發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OODA:面對突發狀況40秒迅速做出決策

為了解決台灣生物科技發展的問題,作者入江仁之(IrieHiroyuki) 這樣論述:

★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管理類」書籍暢銷書 ★思科(Cisco)、奇異(GE)、日立(Hitachi)、Panasonic、TOYOTA、NTT不斷突破逆境的管理術   遇到沒有SOP的狀況就手足無措? 還在收集情報就已經錯失行動良機? 在分秒必爭的決策過程中,用OODA迅速解讀情勢、靈活採取行動! 超越PDCA,完美處理突發狀況的管理方法 PDCA只夠應付可預料的狀況, OODA才能解決緊急突發狀況! 比競爭對手更快! 讓矽谷經營戰略大師教你,如何用OODA循環改造組織; 即使面對突發事件,也能迅速做出決策,搶占商業先機! 快速變化時代下,適應變動的能力就是企業的競爭力。

本書由曾於美國思科系統公司主導戰略經營的作者所撰寫, 教讀者如何運用OODA循環管理術,創造能夠迅速做出決策的分散式自治組織。 OODA循環理論是由美軍傳奇飛行員約翰˙博伊德所創, 是一種快速檢視、行動並進行反思、修正的循環,可以在壓力下迅速做出決策。 雖原為軍事理論,但現今已被廣泛應用於商業管理及策略規劃等領域上。 不僅《富比世雜誌》、《哈佛商業評論》等商業期刊皆介紹過OODA循環理論,也深受美軍及許多著名商學院推崇。 作者將OODA循環理論導入日本企業,客戶包括豐田TOYOTA、日立製作所、GE、NTT等各大企業。 希望透過OODA循環理論,讓企業能在分秒必爭的決策過程中,迅速解讀情勢

、採取行動。 ■OODA循環(OODA Loop):  觀察(細看、端詳、審視、診察): Observe  了解(明白、判斷、理解): Orient  決策(決定、追求極致): Decide  行動: Act  檢討/推估: Loop |好評推薦| 作家/創業導師/資深公關人 丁菱娟 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張國洋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詹文男 AIM俐鉅創新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兼首席創新長/財團法人台灣生物科技發展教育基金會 董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校友會 理事 詹長霖

台灣生物科技發展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雖然說是近期但是也已經買一陣子了XD
這部片只有背心是當時剛買的沒錯,
在剪七款背心推薦的時候忍不住就下手了哈哈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cbte4xLpag )

這次在室內拍攝真的是搞了蠻久的,
最後整個弄起來我認為還是卡在室內空間跟鏡頭夠不夠力,
真的想要有個空房間可以架設這些東西啊囧


影片中介紹的單品我再多補充一些

1. SYNDRO HEART OF FREEDOM Smock

實際上這件真的很寬,
算是我上衣中數一數二寬的了,
影片中呈現的是比較偏春夏的穿搭,
冬天搭這件還可以內搭襯衫或其他上衣,
會更還原原始的罩衫的穿法,
而且在頸部也會有其他層次喔!

就跟影片中所提到的,
這季還是有出幾乎一樣的款式,
主要是布料、顏色、口袋內裡有一點不同,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https://www.syndro.house/products/s21-0411-blend



2. GU x Undercover Piping Shirts

這件有興趣的朋友可能就真的不太容易買到了囧
我想大概只剩日拍找二手機會才比較大,
不過這件其實如果只是要他的輪廓的話,
GU出的開領寬版短袖襯衫其實不會差太多,
所以影片中的穿法也用它來替換掉喔!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買過GILAPPLE呢?

我記得以前只有那個蘋果燈的時候,
非常難搶而且價錢也被炒高,
現在GILAPPLE有應用在其他東西,
而且要買蘋果燈好像也沒那麼難,
雖然在跟SUPREME聯名出蘋果燈時又紅了一陣子,
但是現在也沒那麼紅,
我看zozo還買得到,或許有天我就入手了吧XD
https://zozo.jp/shop/undercover/goods/23955570/?did=44359731




3. WL/OF/SD x ZAMECHACER Zibot Life Vest

在七款背心推薦那部片後,
我私訊和ZAMECHACER官方問了許多問題,
非常感謝他們很熱心的回答我,
也讓我對於他們設計理念有更多的理解!
在這邊我補充影片中還未講完的~

ZAMECHACER品牌名稱的由來:
名稱是由Zen、Samurai、Mechanical、Space、R(代表輪迴.重製等),由這五個英文拆解所組成,每個英文都它代表的延伸意思,可以直接音譯成 zame神/cha竊/cer社,中文意思中的”神”跟”竊”剛好是對立的表現,”社”代表領域/空間,猶如用錯誤觀念做對事情,逆著走正確的道路等含義,品牌本身也有想表達混沌空間之意。

wl/of/sd x ZAMECHACER 「殊途同歸」系列背景故事:
二戰後曾經流傳一則怪奇傳言,傳說當時納粹德國在南極擁有秘密基地,遲遲未被尋獲。「殊途同歸」以此為開端寫道,二戰的納粹德國,與日本合作開發了電波技術,意外聯繫到不知名的宇宙惑星生物「KINGENA」,相信找到絕對統治力量的納粹,因而持續發送信號吸引其降落至南極,崇尚絕對統治與和平的「KINGENA」來到地球後,認知到人類的平庸思維只會招來手足殘殺,因此吸收了納粹、日本部分軍力,招來了機械怪獸「ZIBOT」,部署了百年侵略計畫,要為地球帶來絕對的和平,因而隱身於南極基地至今。

其中兩只怪獸背後故事:
KINGENA來自惑星KINGENA,可以自由變化身體大小,最大體長40公尺,接受到人類信號後從南極登陸,製作地下巢穴,並部署了100年後的侵略計畫,喜愛看到文明在發展的頂點時被毀滅。受到地球的獨裁者崇拜,甚至將軍服設計成KINGENA的外觀樣貌,胸口的水晶可以發射雷射。
ZIBOT是由KINGENA製作的人工智慧生命體,身體包覆著堅硬的甲殼,為了幫助侵略地球而一同與KINGENA於南極登陸,ZIBOT配備的超級電腦擅長分析文明以及科技,也負責建造地下巢穴。被KINGENA的鐳射照射到身上的水晶體後,能夠改變身體大小。

現在這件背心線上還是買得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喔!
https://www.wlofsd.com/products/zw04o



以上感謝大家收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acebook ► https://www.fb.com/wwwfamilybroscom​​​​​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fmbs.wear/
https://www.instagram.com/onuswc/
https://www.instagram.com/katyaloha/

Email ► [email protected]

#男生穿搭 #開箱 #日系穿搭

臺灣酵素製造業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生物科技發展的問題,作者蘇丁水 這樣論述:

國內農產品存在著「產銷失衡」、「品質保存不易」 和「食安問題」長久以來一直是農政單位面臨的棘手問題。台灣人民普遍生活水準提高,越來越多人注重養生與預防保健。如果能結合「有機農產品」與「生物科技發酵技術」將營養價值高的「新鮮蔬果」與「機能性農產品」開發成能適合長期保存且高附加價值的「酵素保健食品」。除了可以調節生產失衡或產量過剩,鼓勵上下游計畫式生產,協助農民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拓展國內銷售通路和國際外銷的可行性。並且可以為農政單位調節產銷問題。同時也可以將傳統農產品提升為養生保健領域,是非常值得鼓勵發展的健康產業。酵素的生產製造是一個「跨專業領域」的產業。其上、中、下游的供應鏈,非常需要各

種領域的專業人才投入與配合,方能順利生產出讓消費者信賴的優質產品。目前國內酵素製造業者在「前端培菌技術」、「生產設備」、「發酵製程模式」、「產品檢驗」都缺乏業界標準,嚴重影響酵素產品品質認定。因此市面上的酵素產品品質好壞差異頗大,消費者也無法從產品的外觀、包裝分辨出品質的優劣。酵素在製造過程每個細節如果稍有不慎,就很可能產生「食安問題」的「劣質酵素」,這樣對整體產業的傷害性頗大。容易造成「劣幣逐良幣」的業界反淘汰現象,甚且嚴重影響整體酵素產業的發展。本研究將探討「臺灣酵素製造業」的整體「上、中、下游供應鏈」每個環節的重要相關因素,並且分析酵素產業的「發展現況與瓶頸」,提供產、官、學、研相關單位

與未來有意進入酵素製造產業的新進業者實質「建議」。快速掌握整體產業供應鏈之「關鍵因素」。期許能開創造「有機農業」、「酵素製造業者」、「消費者」及「管理者」多贏之局面。

細胞種子——認識幹細胞與臍帶血

為了解決台灣生物科技發展的問題,作者林正焜 這樣論述:

當幹細胞與臍帶血成了熱門話題,你仍甘於一頭霧水? 胚胎幹細胞蘊涵著什麼樣的生命奧秘? 為什麼大家都趕忙替孩子儲存臍帶血? 臍帶血只是一窩蜂的科技潮流,或是醫病的萬能丹?   不透過精卵結合,也可以繁衍出新生命!桃莉羊的誕生,揭示科技新時代來臨,無性生殖不再是神話,當然,桃莉也給予人類對於生命科學與倫理的省思,科學的意義在於增進人類生活品質,作者繼上一本著作《認識DNA》看待科學發展的視角,進一步為大眾解答幹細胞與臍帶血的再生醫療。   複製一顆心臟?!這是件可怕的事,或者代表一個希望?利用一個個體的遺傳信息製造新個體,這種無性生殖方式帶給生物科學界一個啟發,也許利用一樣的方法也可以製造人類的

細胞、單一組織或是器官。如此一來,脊髓損傷、糖尿病、腎臟病、癌症……這些乍聽難以醫療的疾病,都將可能有革命性的新療法。   幹細胞就像身體的細胞種子,它可以自我更新,也可以分化為成熟細胞,藉以產生、補充或修復身體各部的組織。人體由兩百多種、總量高達一百兆個的細胞組成,這些細胞的來源就是幹細胞。   本書所有內容探討各種與幹細胞有關的問題。從幾個等待幹細胞醫學解救的神經系統問題,看神經幹細胞如何打破「成人神經系統壞了就無法再生」的傳統說法、介紹骨髓裡可以造血以及可以製造其他組織的各種細胞種子、來源不虞匱乏的臍帶血移植可否取代骨髓移植?要不要花錢保存孩子的臍帶血?告訴你何謂胚胎幹細胞,並且探討胚胎

幹細胞衍生的倫理與法律問題,以及南韓幹細胞研究造假風波的前因後果。最後,從一對同卵雙胞胎之間的腎臟移植讓移植醫學成為顯學以來,作者收集各方研究現況,說明幹細胞科學在許多方面有可能補救器官移植的不足,讓許多需要移植、卻苦於組織相容的器官供應極為有限,得不到幫助的人,產生一線生存曙光。 作者簡介 林正焜 台大醫學系畢業,前台大醫院醫師 現為開業醫師、OneGene Biotech Inc.同仁 科普著作:《認識DNA──下一波的醫療革命》(商周出版) 〈出版緣起〉開創科學新視野∕何飛鵬〈專文推薦〉∕邱英明博士〈專文推薦〉∕李宇宙醫師〈前    言〉科學、倫理、與利益的矛盾和糾葛 第一章 兩張毛

澤東的歷史照片──誰來修補神經第二章 日本天空那兩朵雲──骨髓裡的細胞種子第三章 小豆子塊肉餘生記──你要保留寶寶的臍帶血嗎?第四章 H的悲劇──胚胎幹細胞的倫理、法律、與醜聞第五章 你有同卵雙胞胎嗎?──器官移植、組織工程與幹細胞 推薦序 幹細胞的美麗與憂愁李宇宙醫師   在荒誕、抑鬱、沉滯的政治氣氛下,多年老友林正焜醫師正待出版他的第二本科學寫作書籍《細胞種子——認識幹細胞與臍帶血》。我相信,在太平洋高氣壓逐日逼近,政治熱季注定讓人燠熱難耐的這個夏天,閱讀一本乍看應與世無爭,和內線交易毫不相干的科學書籍,或許有點清涼退火的功效。   接著第一本著作《認識DNA》的出版,《細胞種子》的書寫

自有其脈絡可循。不過在這個時候出版,也有小小巧合的嘲諷和趣味在裡面。在總統第一親家涉入的台開案中,意外扯出了女婿趙建銘醫師收受臍帶血公司天價代言費的新聞,其中還有不同臍帶血銀行業者爭搶金孫「寶血」內幕,包括最後女婿選擇的業者勝出,擊退公主和丈母娘原囑意帶有公益色彩意味的存放考量。臍帶血和幹細胞所牽涉到的商品價值相信讓國人印象深刻,當然也為臍帶血又做了一次尷尬的活廣告。   留意外電報導的國人相信都還有印象,不久前,撼動國際媒體的科學界醜聞,韓國首席科學家首爾大學教授黃禹錫的學術造假事件,就是有關胚胎幹細胞的研究。黃禹錫即為本書中「H的悲劇」主角,作者對此事件有極詳盡的整理報導。該科學醜聞堪稱是

世紀性的,足以和過去歷史上幾個重要的學術欺騙與烏龍案件媲美。從它被冠上「國恥」形容就可見一斑,無論是對科學社群的傷害,國家的傷害是難以衡量的,連同其它的亞洲國家的研究者都可能受到波及。由此也可以反映出,尖端科技的研發競逐是多麼的慘烈殘酷。大家也不難想像,幹細胞研究在本世紀生命科學與臨床醫學上革命性的潛在價值,可以讓一個研究者出賣靈魂。   從複製羊「桃莉」震動全球之後迄今正好屆滿十年,其間靈長類版的猴子胚胎複製不久也宣告成功,這是科學家們給於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最沉重的獻禮。外行人看的熱鬧是,好萊塢電影似的複製人軍隊想像;但內行人所看的門道則是,非僅細胞而已,組織與器官的重生與再現已經不再是夢想

,許多重大不治之症的治療隨時可能成為事實。就醫療科技而言,「reproduction」一詞的意涵除傳統繁衍「生殖」的概念外,正無限地延伸。其實早在桃莉羊誕生的前一年,就有另一位愛丁堡的科學家宣稱可以將胎兒卵巢植入不孕婦女的卵巢,協助達成其懷孕心願。   回顧科學的歷史,每一項革命性的發展都像上述的事件一樣的,令人感慨係之。雖然前赴後繼,安貧樂道、甘於寂寞的科學家們多如星辰,但也不乏欺世盜名、急功近利的內線交易者,甚至惡狼禿鷹之流。但是歷史也告訴我們,無論起初如何擾攘嘈切,人類的科技文明總是像輕舟已過萬重山般地成為生活文明的常態,醫療科技尤其明顯。才一百年前X光還是令人驚奇的儀器,當代已經在運用

功能性核磁共振目睹你七情六欲的變化了。幽門螺旋桿菌的發現,也讓胃潰瘍擺脫了動輒切胃的命運,轉為迅速的服藥治療。今天連量身打造的脊髓損傷、帕金森症、幼年型糖尿病胚胎幹細胞都已等不及;甚至下單訂製的癌症標靶治療都已呼之欲出了。   當代的生物與醫學科技開始流行所謂的「轉譯醫學」(Translational Medicine),意指從基礎的、動物模式的研究應用在臨床醫療情境或其它實際用途上。歐美的大學與研究單位,或各個藥廠及生科產業都紛紛揭櫫轉譯醫學的大旗。這其中有兩個重要的指涉,其一即所謂的從實驗室凳子到病床邊的轉譯(Bench to Bedside),亦即基礎科學對臨床應用的「溶入」(in fl

ux),特別是藥物或生科製品等。進一步擴大來說,所有與健康產業相關的知識技術,包括流行病學、成效研究、行為科學等等,也都被期許遵循以實際病患應用為導向的思維。風起雲湧的所謂轉譯研究,當然有重振科學研究終極意義,彌填基礎和臨床科學鴻溝的理念;但是也不乏有以科學成果創造產業效益的考量。   只要一談到科學的經世致用,新科技所可能導致的相關利益與倫理學問題便接踵而至。譬如對於胚胎幹細胞研究的態度,就涉及對生命定義的意識型態與政治性問題。國家與國家間,政黨與政黨間的政策理念差別便極為明顯。雖然目前大多數的國家表面上似乎暫時維持了禁止「複製人」的共識,但是似乎較不存在倫理爭議的治療性再生與複製技術卻已廣

為認可。然而實際上,後者所誘發的政治經濟學難題並不比複製人少。某個疾病細胞線(cell line)或胚胎幹細胞株的所有權問題,臨床應用的風險問題,成本與價格問題,國家角色如何,乃至私人研究機構與跨國科技公司主導發展的問題等,都將逐漸成為幹細胞醫學的焦點。在生物科技被國家視為目標產業後,令人想問,台灣真準備好了嗎?   我努力閱讀正焜的新作,感覺一點點吃力。並非該書寫得不好,而是歲月的關係。回顧學生成長時期的基礎科學,細胞與分子生物學甫露端倪,還在ABC的階段,今天已經是主流的生命科學了。我暗忖誰將會是這本書的讀者?對我而言,這是繼續教育不可或缺的書,因為其中有著最前緣的相關領域新知。還有誰是?

原本該有點狐疑的我腦海中卻立時出現一連串身份的人:矢志於生命科學的高中生、相關科系大專學生,倫理法律的專家學者,生科業者或股市基金分析師。也許還包括社會投資大眾,乃至於經濟學者與國家領導人吧!   我突然憶起多年前的一幕,在醫院的中央走廊,偶然遇見正焜。大約也是這個季節,那年他還是小兒科的總醫師,我問起畢業後何去。大抵住院醫師生涯告一段落後,不是繼續在這樣的一所教學醫院深造精進,就是選擇到另家醫學中心或綜合醫院尋求發展。正焜卻清晰篤定地告訴我說,回中部開業,不是竹山老家就是台中。我其實不太意外,耳聞目睹過他校園時期對戒嚴箝制的衝撞,承擔恐怖監測的勇氣,我知道那不單止於年少英雄的輕狂與浪漫,而是

某種清楚的主張和認同。   我想在市街診間的日夜與晨昏裡,聽聞著焦灼母親的主訴和孩子的啼哭聲多年後,這書的寫作是林醫師長年主張和認同的延續。在時代週刊每年評選著「世界十大科技新聞」,中國不但早有「中國十大科技新聞」,還有「醫藥科技十大新聞」之後。台灣還停留在藉著隨機選擇的西方科普書籍翻譯,或依賴殘缺不全的外電報導辛苦地窺探科學發展的潮流,遑論有國人自行創作的系統性著述,這是本書最值得欽佩之處。國內主流機構內的科學工作者一向不擅於,或不屑書寫科普書籍。一方面是算不得研究成果,更無利可圖;另方面也是轉譯的艱難。有時將專業知識轉譯給普羅納稅者,並不比實驗室成果的轉譯來得容易。   一百多年前,在破落

地區醫院工作的帝俄作家契訶夫,一面行醫,一面持續關切生物科學的發展和唯物主義運動。那是個發現細菌導致傳染病,疫苗接種可以預防羊群炭疽病,手術終於能夠消毒麻醉的年代。終極選擇作為一位鄉村醫師的契訶夫除去行醫寫作之外,其實從未停歇想像,新生的科學技術事物究竟對俄羅斯人民健康幸福的意義為何,焦慮的他偶而也做做研究。那個年代的狂飆,一如今天基因、複製、幹細胞知識的風起雲湧,甚至尤有過之。   但是這個年代,幾乎沒有契訶夫了。所以真想對正焜說,乾一杯伏特加。   這學期我開了門通識課,其中有兩個主題「生存的戰爭」和「壽命的極限」都和幹細胞相關。課堂裡一百五十位大學生近半數聽過這名詞,但沒人能說出大概來。

這個情形可以理解,因為中學的教科書沒介紹過,科普媒體又多語焉不詳,如此關係未來人生的科學新發展,竟然就被忽視了。   其實大家應對幹細胞不陌生,因為保存臍帶血是初為父母者的時尚話題;而南韓首席科學家捏造胎胚幹細胞的研究,更喧騰國際;又有多少中年人關注是否可用幹細胞來醫治老年期的病腦。   這正是社會殷切期盼的一本好書,來引導大家清楚認識幹細胞。我有幸先享讀林正焜醫師的新作《細胞種子》,深深喜愛。這真是本好書,細細讀了,我們對健康長壽的人生會更有把握。推薦序李家維──《科學人》雜誌總編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所教授   這學期我開了門通識課,其中有兩個主題「生存的戰爭」和「壽命的極限」都和幹細胞相關

。課堂裡一百五十位大學生近半數聽過這名詞,但沒人能說出大概來。這個情形可以理解,因為中學的教科書沒介紹過,科普媒體又多語焉不詳,如此關係未來人生的科學新發展,竟然就被忽視了。   其實大家應對幹細胞不陌生,因為保存臍帶血是初為父母者的時尚話題;而南韓首席科學家捏造胎胚幹細胞的研究,更喧騰國際;又有多少中年人關注是否可用幹細胞來醫治老年期的病腦。   這正是社會殷切期盼的一本好書,來引導大家清楚認識幹細胞。我有幸先享讀林正焜醫師的新作《細胞種子》,深深喜愛。這真是本好書,細細讀了,我們對健康長壽的人生會更有把握。 推薦序 正確科學觀念的引航者洪火樹博士    我熟識的林正焜醫師是一位傑出的執業醫

師,去年他出版了暢銷書《認識DNA》,這一次他再度展現他在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的才華與專業,出版了第二本科普著作《細胞種子》。   這本書詳細描述幹細胞科學各個層面的新知,例如我們為何必須急著針對目前仍令群醫束手的疾病尋求永久康復的辦法,這些疾病包括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經歷到的神經系統問題、糖尿病等等。此外,我們還知道,骨髓移植在醫院間開始盛行的時候幹細胞科學尚未發展成熟,甚至幹細胞的觀念也還沒確立,但是骨髓移植卻已經拯救許多人的生命,這個經驗讓我們對幹細胞科技的前景充滿了期待。然而,在需要器官移植的人當中,只有少數極幸運的人可以找到組織相容的捐贈來源,因此大眾勢必另外尋求解決的辦法,例如利用臍

帶血當作骨髓的代替品。   政府或民間投入大量資金於幹細胞研究,創造下一波醫學奇蹟的想法是否真的實際可行?幹細胞研究可能衍生出哪些道德或法律糾葛?劃破早期胚胎取得幹細胞是否合乎道德合乎法律?這些問題都巨細靡遺地呈現於書中,很適合一般大眾、政府官員、學生以及科學從業人員閱讀。   《細胞種子》詳盡地闡述幹細胞科學的精義,也提出了正確的科學觀念,我很樂意推薦! 推薦序 幹細胞研究之展望邱英明教授   一九九六年,人類利用無性生殖方式第一次複製成功的哺乳類動物桃莉羊誕生,桃莉羊成為全世界最知名的動物。桃莉羊是「生殖性複製」的典範,在這個基礎上科學界也展開了利用幹細胞施行「治療性複製」的探索。    

一九九八年,美國兩本著名期刊同時發表了如何建立人類胚胎幹細胞的方法,全世界立即掀起一股幹細胞研究熱潮。其一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詹姆士?湯姆森在獲得不孕症夫婦的同意之下,使用其人工授精的胚胎經過為期四、五天的培養,並自其中取出內部的細胞團,成功培育出擁有分化能力(可變成各種器官的細胞)之細胞株。此外,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約翰?吉爾哈特在經過流產手術者同意後,從人工流產的胚胎(約五至九個星期)中成功培養出具有多種分化能力的幹細胞。上述這兩類細胞統稱為目前國人耳熟能詳的「胚胎幹細胞」。從胚胎取出的幹細胞具有可以發展成為各種細胞的潛力;相形之下,從臍帶血或骨髓中取出的幹細胞,其發展潛能則較為有限。胚

胎幹細胞遂正式登上醫學界的舞台,而且還成為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胚胎幹細胞的發現讓科學家和醫學界欣喜若狂,它具有發育為身體各部位任何種類細胞的能力,因此將來可能可以用來治療或替換被疾病破壞的細胞及器官,特別是應用在難以治癒的疾病如脊椎傷害、腦部病變或糖尿病等。幹細胞研究不啻是一項令人驚奇的新科技,更可引導發展出許多新的醫療方法與新興產業。因此各科技先進大國莫不投入大量人力及經費從事教育、研究與產業之開發。為因應生物科技之突破發展與應用,我國亦將生物科技產業規劃為未來之明星產業,行政院更將生物科技發展計畫列入「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當中,成為台灣邁向二十一世紀之重點科技之一,希望

台灣在這個重要的新興領域,能夠有優秀的表現,就像我們的電子高科技產業一樣,在世界擁有一席之地。   我國的幹細胞研究欲與其他國家競爭,至少有三項居於領先地位。首先,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幹細胞研究中心在二○○五年一月於知名科學期刊發表人類胎盤可以衍生多功能的幹細胞,並申請專利。另外,台北榮總與國衛院合作研發臍帶血,經由兩段式的培養,可以培育成肝的幹細胞,目前亦已申請專利;並用來做為治療大鼠威爾遜氏症的動物模式。第三、個人研究二十多年所衍生之專利,重點在用一簡單經濟之綠色螢光蛋白來建立老鼠及人類的神經幹細胞株,這項專利申請甫於今年一月獲得美國專利局之核准。此三樣研究於世界各國已不惶多讓,將是我們據以建

立未來在幹細胞研究,一展所長的基礎,也將使台灣未來在這方面的發展有更大的空間。亦即:(1)神經幹細胞在神經退化、中風及脊椎受傷等疾病之醫學應用;(2)胎盤幹細胞及胚胎幹細胞之研究發展;(3)間質幹細胞以及包括肝臟、胰臟幹細胞之研究,將是國家衛生研究院未來發展幹細胞研究的基礎。   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是體細胞核轉移。若從人類體細胞身上取出其細胞核,經由顯微注射進入一個去核的人類卵子中,再以電流刺激使其融合為一體,經由發育之後便可得到人造的人類胚胎,此技術稱為體細胞核轉移。因為毋需經由傳統的精子與卵子結合便可獲得胚胎,故此為無性生殖或有性生殖的界線就模糊了。若是將體細胞核轉移之胚胎移置於母

體子宮內發育,最後勢將發育成與體細胞核提供者完全相同的個體,也就是所謂的複製人。但是只要在立法上禁止將體細胞核轉移所產生的胚胎置入人體子宮內,即不可能有複製人之產生,也就不會有因之而衍生的困擾。針對胚胎研究所牽涉的生命倫理議題,衛生署在充分聽取醫學、社會學、倫理學、哲學專家及宗教界與病人團體表達意見後,在二○○二年二月十九日公布了「胚胎幹細胞研究的倫理規範」,是國內第一個以人類胚胎幹細胞為主要規範對象的法令。   雖然以胚胎幹細胞作為人體之臨床治療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未來以胚胎幹細胞技術結合體細胞核轉移將可提供神經受傷或退化的病患以及糖尿病患者一線痊癒的曙光。台灣在體細胞核轉移這方面,不管是研究

或立法,雖然落後一些國家,但我們期許在未來兩年內可以迎頭趕上,因此推動幹細胞研究與臨床再生醫療,成立「幹細胞醫學國家型計畫」是台灣生物科技發展刻不容緩的另一個里程碑。此將能開啟台灣幹細胞研究與臨床醫療的新世紀、新紀元,預期亦可激勵創新與增進新技術的轉移,同時也可鼓舞產業界參與這項計畫。 我們預期幹細胞研究的效益如下:1.利用人類幹細胞與體細胞核轉移技術的結合,解除細胞、器官移殖所產生之排斥現象,以提供神經傷害、神經退化、糖尿病及其他病患一個新時代的治療。2.提昇我國在幹細胞醫學及其他相關研究領域之能力,增強我國醫學研究在國際之競爭力與知名度。3.推動國內幹細胞相關產業之發展,吸引國內外生技產業

在我國投資的意願,提昇台灣生技產業的經濟效益。4.培育高品質、優秀生物科技研發人才,增強生物醫學相關研究之研發能力。   我們深信台灣幹細胞醫學研究之產業化,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於未來的五年內,就能如電子高科技產業一樣,在世界擁有一席之地。   值此桃莉羊誕生十周年之際,以及幹細胞研究一片前景看好、造福人群的聲浪中,欣聞林正焜醫師費心收集近幾年有關此領域之先進研究及期刊報導,並整理成冊出版以饗國內讀者。綜觀之,林正焜醫師在此書中除了引進新的科學常識之外,也說明了未來醫學的研究發展方向,樂為之序。

消費者對於臍帶血品牌知覺定位分析

為了解決台灣生物科技發展的問題,作者吳俊鴻 這樣論述:

摘 要 即將生產的準爸媽對於該如何選擇臍帶血銀行?市場上各家臍帶血銀行該評估哪些因素?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是藉由消費者對於臍帶血銀行品牌的瞭解與認知,進一步尋找出消費者在購買臍帶血儲存服務時,有哪些關鍵因素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因此,本研究採用量化問卷調查,問巻對象以在台北市北投區域與新北市板橋區域,婦產科診所及醫院進行產檢之準父母進行研究。 本研究結果發現臍帶血銀行關鍵因素有產品品質良好、售後服務良好、廠商品牌形象良好等三點,但礙於研究限制造成研究結果仍感不夠完善。  研究後續建議,臍帶血儲存服務為新興起之商品,目前尚無之理論可完全套用,期待後續研究者對此商品發展出更適當之理

論,使研究結果更具一致性及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