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的影響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啟蒙運動的影響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MagnusBrechtken寫的 為什麼要學歷史:面對當前世界危機的十個歷史教訓 和陳惠馨的 中國法律史:比較法觀點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啟蒙時代 - 隨意窩也說明:這個時期的啟蒙運動,覆蓋了各個知識領域,如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 ... 思考而使知識系統能獨立於宗教的影響,作為建立道德、美學以及思想體系的方式。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出版 和元照出版所出版 。

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黃雪霞所指導 傅思台的 金錢與莫泊桑中短篇小說 (2014),提出啟蒙運動的影響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產階級、意符、意旨、社會階級、結構主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陳志龍所指導 李振戎的 租稅公平與公正補償之研究—土地徵收與捐地抵稅以大法官釋字第705號解釋為中心 (2013),提出因為有 所得稅法、釋字第705號、徵收補償、租稅優惠、租稅規避的重點而找出了 啟蒙運動的影響的解答。

最後網站過年習俗總整理!除夕初一到初五禁忌習俗一次看 - 親子天下則補充:過年禁忌有哪些? · 初一早餐忌吃稀飯、肉 · 忌吃藥看病:傳統習俗中,在過年期間吃藥看病,會影響新的一年健康運勢,不過身體突然不適還是要趕緊就醫,不必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啟蒙運動的影響,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為什麼要學歷史:面對當前世界危機的十個歷史教訓

為了解決啟蒙運動的影響的問題,作者MagnusBrechtken 這樣論述: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克羅齊(Benedetto Croce)   歷史的遺忘,正使現代世界陷入空前的杌隉不安 如果人可以得到任何啟示的話,只有在歷史裡才有辦法覓見。 我們世界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權和秩序,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的。它們都是以前的人前仆後繼奮力爭取而來的,如果我們不知道這些價值是怎麼來的,那麼我們也不會察覺到它們現在正遭到嚴重的威脅。民族主義死灰復燃,宗教不斷意圖插手俗世社會,真正的兩性平權仍然長夜漫漫,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種種不平等依舊阻礙社會流動。進步會不斷地大步向前,但是世界並不會自動成為和平而和諧的地方,我們必須相信理性的力量,從歷史當中記取教訓,捍衛民主的價值,

勇敢決定我們自己的未來。 慕尼黑大學當代史教授馬格努斯‧布萊希特肯在大學裡開了一門當代史討論課,讓學生們認真思考歷史的價值是什麼,並且引導學生們從歷史的眼光探究當代世界的種種問題。這本《為什麼要學歷史》,就是以研討課為基礎,引領讀者認識到,現在世界的文明成就和種種價值信念,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而戰爭、傾軋和種種不義,乃至於仍然橫行於世界各地的衝突、偏見、歧視,也不是什麼偶然或意外,其原因和種種影響,只有在歷史裡才可以理解。 歷史的價值就在於:我們可以認識到,作為獨立的存有者以及整體人類,在過去兩百五十年來,尤其是過去七十年來,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在汲取了種種歷史經驗之後,人類是如何演進

的。 至於十個歷史教訓,則是: 一、遺忘歷史會蒙蔽你的雙眼。 二、只有當我們認識政治行為背後隱含的人性觀,才能夠理解它們。 三、我們必須對抗非理性。 四、不平等會摧毀繁榮的基礎。 五、任何質疑政教分離的人,都是在破壞自由秩序。 六、進步會不斷向前走,對我們是好是壞,都取決於我們自己。 七、我們必須捍衛代議民主制的原則,對抗民粹主義者以及自稱的救世主。 八、人權和文化或歷史的條件無關。 九、世界不會自動成為和平而和諧的地方,但是我們擁有接近這個目標的力量、知識和機會。 十、我們把自身享有的自由秩序視為理所當然──可是它現在正面臨威脅。

啟蒙運動的影響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00:00:00) 開場引言

(00:00:44) 1979-MAY. 04 鐵娘子上任 / 《#鐵娘子堅固柔情》The Iron Lady

(00:18:17) 1944-MAY. 05 甘地獲釋 / 《#甘地》Gandhi

(00:36:29) 1967-MAY. 06 香港六七暴動 / 《#喋血街頭》Bullet in the Head

(00:56:12) 1942-MAY. 07 珊瑚海海戰 / 《#決戰中途島》Midway

(01:19:08) 1429-MAY. 08 奧爾良之圍結束 / 《#盧貝松之聖女貞德》Jeanne D'arc

(01:49:24) 1945-MAY. 09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終戰 / 《#帝國毀滅》Downfall

(02:09:24) 1940-MAY. 10 邱吉爾上任 / 《#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

(02:30:59) 結語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XXY #PODCAST


【影史7日談】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feat.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感謝收看 / 收聽【影史7日談】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將會每個禮拜用七部電影,對應到七則歷史故事,來回顧那些歷史課本上不會教的事!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u3BtxUH9Du4

▶ 收聽PODCAST聲音:
.

這次我們要來分享的電影和歷史事件,分別有:

▶ 1979-MAY. 04 鐵娘子上任 / 《#鐵娘子堅固柔情》The Iron Lady

英國政治史上首位女性首相 瑪格莉特柴契爾,同時也是20世紀在位時間最久的首相;這位被稱作鐵娘子的柴契爾夫人,是如何挽救英國的經濟困境,政壇上展現鐵腕作風而影響後冷戰時期的世界局勢?
.

▶ 1944-MAY. 05 甘地獲釋 / 《#甘地》Gandhi

印度國父、印度的民族啟蒙代表甘地,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帶領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並以非暴力的和平方式,進行了一場偉大的獨立運動?做為一位獨立派的領袖,英國政府多次以不同罪名將他逮捕入獄,1944年5月5日是他第四次出獄。
.

▶ 1967-MAY. 06 香港六七暴動 / 《#喋血街頭》Bullet in the Head

影響香港近代史最具代表性的政治性暴動,英國、中國、香港三地的矛盾情結,持續延燒至今;吳宇森早期少數以真實歷史背景的兄弟情誼電影,梁朝偉、張學友、李子雄三大明星的精彩演出!
.

▶ 1942-MAY. 07 珊瑚海海戰 / 《#決戰中途島》Midway

海軍戰爭史上第一場視距外作戰的海戰;也就是交戰雙方都是在肉眼無法觀察彼此的情況下開戰,美日雙方以航空母艦作為攻擊主體,宣告海軍的大艦巨砲時代走入歷史。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第一次日軍由攻轉守的關鍵之役,為接下來的中途島海戰揭開序幕。
.

▶ 1429-MAY. 08 奧爾良之圍結束 / 《#盧貝松之聖女貞德》Jeanne D'arc

來自農村的聖女貞德,帶領著法國援軍成功解救了被英國軍隊圍困長達半年之久的法國中部城市 奧爾良,讓聖女貞德成為英法百年戰爭期間的法國民族英雄。聖女貞德僅用了九天的時間完結長達半年的奧爾良之圍,可說是奇蹟中的奇蹟。
.


▶ 1945-MAY. 09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終戰 / 《#帝國毀滅》Downfall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隨著希特勒在4月30日自殺後,柏林戰役結束而進入尾聲階段。盟軍攻破納粹德國的柏林大本營後,德國與盟軍所簽屬的無條件投降書,在5月9日這天開生效。
.

▶ 1940-MAY. 10 邱吉爾上任 / 《#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因為主張姑息主義政策,放任納粹德國勢力坐大,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張伯倫在辭去首相一職後,向國王推薦邱吉爾擔任首相。被趕鴨子上架的邱吉爾,在第二次大戰期間成功帶領英國人民度過了這個最黑暗的時刻,因次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影響近代世界歷史甚鉅。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資訊或線上線下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本頻道為提供觀眾們更好的觀看環境,並無開啟廣告營利
想要贊助我們持續創作,可透過以下管道直接贊助:
📣 XXY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XXY @Firstor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金錢與莫泊桑中短篇小說

為了解決啟蒙運動的影響的問題,作者傅思台 這樣論述:

論文摘要第一章 十九世紀末的法國 金錢掛帥的時代普法戰爭與第三共和著眼於了解莫泊桑小說世界的社會背景, 尤其是金錢與社會的關係, 我們將時間的焦點集中在1870-1890。 事實上1870的普法戰爭是許多當代作家的創作源泉,因為它引起人們對政治及社會改革的懷疑。莫泊桑成名之作就是以普法戰爭作為故事背景。若不是普魯士首相卑斯麥的將計就計及拿破崙三世的倨傲不羈,普法戰爭(1870-1871)無論對德國或法國而言都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戰事。在此之前,從1856到 1866的十年間法國的國力達到了巔峰,在第二帝國的君主集權下法國銀行業及商業發展蓬勃,成為歐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導致了拿破崙三世不斷進行

軍事的領土擴張。但是在遠征墨西哥(1861-1868)失利後法國的國力轉弱。值此同時普魯士在成功合併了北日耳曼諸國後國力日強,正雄心勃勃虎視眈眈的企圖擴大版圖及對歐洲的影響力。昧於形勢的皇帝及一群大臣貴族們還無知的活在歷史光榮裡,準備給普魯士一個教訓,卻沒想到戰爭開始不過六週拿破侖三世就投降了。普法戰爭的迅速落幕結束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也開啟了長達七十年的法蘭西第三共和(1870-1940)。事實上法蘭西在大革命之後保皇黨貴族們的舊勢力雖然數度瓦解但並沒有根本剷除,所以第三共和直到1879年以後才真正掌握了國會及總統的職位,並建立了共和的憲法及符合共和的基本精神。至此雖然危險已過去但也是許多困難

的開始。但無論如何,第三共和象徵著一個真正屬於民主政治國家的誕生。工業革命與自由經濟想要進入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必須認識工業革命因為這是人類自新石器時代以來史無前例的一項變革,它使人類超越了手工的限制,解放了人類製造的能力並且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正因如此,它也顛覆了社會長久以來的基礎,諸如生活方式 、傳統價值以及賴以謀生的行業。人們從鄉村走進城市,從手工業進入工廠。技術工人 、工程師開始出現。資產階級取代了貴族階級開始領導生活的方式 、思想及文化。這一改革與蛻變如萬花筒般地在人類文明夜空中的展開。由於地緣關係,法國是繼英國之後第一個在歐洲大陸展開工業革命的國家。在1830年英國有15000台蒸

汽機,法國有3000台,德國只有1000。在莫泊桑小說的貴族之一就是擁有三家紡織廠的企業主。除了紡織業蓬勃之外,鐵路建設除了促進商業的繁榮也帶動冶金及鋼鐵工業。這是十九世紀上半葉法國社會的風貌。然而在工業革命的背後,扮演一切改變的關鍵因素是自由的思潮。亞當史密斯(1723-1790)古典自由經濟裡的那隻“看不見的手”揭示了自由市場俱有自我調節的機制並且在集體及個人利益中取得協調。1789的法國大革命吸取了自由經濟的養料把法國現代資本主義推向舞台,一些代表自由經濟的措施陸續展開如廢除特權、租稅以及發展私有企業等。自由風潮帶動了工商業也繁榮了貴族及資產階級。這隻“看不見的手”即使在普法戰爭中被普魯

士的佔領下的法國仍然伺機而動。在《脂肪球》中的貴族及資產階級者在佔領區中仍然不忘自己的生意即是一例。當代作家的貢獻在這樣的充滿變化動盪的年代自然也是當代作家創作的材料。此時法國文壇出現一群對社會關切替普羅大眾發聲的現實主義及自然主義的作家,其中擁有盛名的作家包括雨果、巴爾札克、福樓拜、拉馬丁、左拉、莫泊桑等,紛紛投入了對自由、平等、民主、經濟問題、社會道德等社會批判的行列,如雨果的《悲慘世界》、巴爾札克的《高老頭》、左拉的《金錢》、福婁拜的《包法利夫人》等等,不一而足。他們的文章散佈在報章雜誌的專欄及小說中。毫無疑問,自1880到1890年間擔任高盧報專欄作家的莫泊桑更是不遺餘力的批判當代社會

的各個層面,其中特別是金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更是他作品中的焦點。金錢 : 禁忌話題當我們發現在莫泊桑的小說裡幾乎處處離不了錢,不禁感到訝異,因為法國社會長久以來都視金錢為一個禁忌的話題,尤其在二十世紀之前。事實上,法國此時正處於兩個新舊勢力之中,一方面法國一直到十九世紀末都還是一個天主教國家,另一方面法國在資本主義的推波助瀾下已經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當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1858-1917)發現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在英國及美國等天主教國家的蓬勃發展有緊密的關係,我們也意識到天主教倫理中對金錢物質世界的卑視態度延緩了法國工業革命發展的腳步。但為何在這個視金錢為禁忌話題的法國社會卻在小說中不斷被人

們歌頌呢?這也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啟蒙時代與自由主義 :金錢是進步的表徵欲了解當時的社會現象與經濟活動,首先要回到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與自由主義因為這兩個思潮帶動了工業革命,自此之後,金錢變成衡量進步的表徵。在政治上,自由主義主張限制政府的權利以保護私有的權力至此,社會出現一種新的經濟階級:資產階級。起初,它們來自於保守主義者保皇黨以及皇室的貴族,我們可以在莫泊桑小說中看到這些人物,他們挾著繼承的財產投入到工業生產的行列。至於影響政治及經濟改革極深的啟蒙運動,法國的哲學家們如狄德羅及伏爾泰等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總而言之,十九世紀對法國作家而言是一個黃金時代因為工業革命、自由主義以及啓蒙運動為歷史

開啟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在這新的年代,金錢成了社會上成功的象徵。一方面人們追求成功的欲望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另一方面無止境的追逐金錢與物質,無形中也造成了社會的悲劇,提供了作家們無數的創作源泉。管理金錢的行業 公證人作為一種單一的職業,在莫泊桑中短篇小說出現最頻繁的莫過於公證人。這點引起本文的關注。因為公證人在台灣及英美等採用大陸法系的國家,公證人所扮演的角色主要在於文件的真偽認證,並沒有任何律師的角色。可是法國沿用了中世紀拜占廷帝國的法律以及後來的拿破崙法典,公證人不僅在當時是世襲的行業而且扮演了類似律師的角色特別在遺囑的執行及遺產的分配上。在中短篇小說中公證人不僅以資產階級的角色扮演主角,更在

死者與生者之間扮演了重要的橋樑。這一個認識,對於第三章的社會分析提供了一項論證依據。第二章 金錢,社會階級的基礎 :莫泊桑中短篇小說人物研究仰賴遺產,沒落的貴族階級貴族是莫泊桑中短篇小說經常出現的人物,例如在小說Le Signe中的男爵,在Le Marquis de Fumerol中的子爵,在Le loup中的公爵,在Yvette中的伯爵。其中包括了大、中、小貴族以及鄉村及城市的貴族。直至大革命的前夕,法國還有三千多個具有真正貴族血統的家族。這是貴族活躍在莫泊桑筆下的原因之一。其二可能與莫泊桑的祖先具有小貴族血統,比一般人更了解貴族的心理層面及生活方式有關。不過自第三共和起,貴族就不再合法地擁

有任何實質上的特權,但仍可以保留使用頭銜的權力。其實,在大革命之前甚至在十九世紀上半葉保皇勢力尚未完全被剷除之前,貴族仍可以像中的伯爵,抓住最後的機會搭上工業革命的列車,因為他們都是知識份子,通曉人情世故,熟稔社交禮儀,加上他們有一定程度的人際關係,(在普法戰爭之前國會仍被貴族把持)只要他們願意,他們比一般的小資產階級更容易進入工商業。可惜,由於歷史造成的士大夫心理以及養尊處優的生活方式,使得他們不願意降尊紆貴委屈自己投入與小資產階級競爭的行列。他們的優勢無形中變成他們進入新社會的障礙使得他們既無法融入一切向錢看的社會又不願讓世人看不起。莫泊桑以他獨到的觀察力深刻地描寫了這些沒落貴族的身影。白

手起家,新興的資產階級資產階級在工業革命以後變成一個普遍的階級。平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自由平等的權利後,透過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改變了命運,從平民變成小資產階級、中資產階級及大資產階級。在短篇小說L’Ami Patience中,老同學多年不見,握手寒暄,話說不到兩句,白手起家的同學就毫不掩飾驕傲地說 :“我很富有”。的確,如今貴族沒落了,原有的位置被新興的資產階級取代。他們把握到時代的契機,搖身一變成為新富,也開始有了新的生活方式,休閒旅行、沙龍、文化活動乃至情婦也成為一種時尚。這些都成為莫泊桑筆下的題材!但是資產階級對勞工階級的剝削也成了他撻伐的題材,無論在小說或專欄裡。寫實主義作家莫泊桑

對工人的生活工作情況的描寫是極為寫實的。他對工人的薪資以及當時的生活水平都有鉅細靡遺的敘述。即使在溫飽都難以維持的薪資下,懼於企業主家長式的管理,工人不敢抱怨。尤有甚者,在企業主賺錢的時候不加薪,遇到不景氣或競爭激烈的時候,企業的利潤降低,老闆最先考慮的就是要求工人分攤所減少的利潤。換句話說,資產階級的老闆們將他們的財富建築在工人的悲慘上,他們為了堅定地維護利潤無情地剝奪一無所有的工人。過去,資產階級者以自由民主之名推翻了貴族的特權。如今,他們自己卻無視工人的自由與民主,以剝削來創造財富。這些現象也成了莫泊桑中短篇小說裡主要的題材之一。一無所有,貧困的勞工階級自十九世紀起,鐵路建設取代了水路運

輸,加速了工業化的腳步,擴大了市場規模,將區域性的商業活動轉換成全國性,促成了第二次的工業革命。在原料及產品需求殷切的情況下,勞動市場相對擴大,因此,社會上出現了另一個新興階級,工人階級。逐漸地工人變成支撐資產階級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力量,他們除了提供永無休止的工作外還要提供廉價的勞力。從社會學角度來看,勞動集體化成為勞工的標識。工人們離鄉背井來到工廠,為了生活必須忍受像機器般集體式的管理,其中以紡織廠冶金廠的情形更為惡劣。工人已經失去作為人的生存本質,變成了企業主的工具。作為人,他們不能支配自然反而被自然支配。在這種情形下,他們淪為奴隸。貧困無疑是莫泊桑中短篇小說及高盧日報專欄中的重要題材,也是

他作為知識份子及文人為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發聲的戰鬥。工人的薪水如此微薄,以至於一旦失業就立刻淪為乞丐。這種由制度而非懶惰造成的乞丐散見于小說之中。透過他寫實的筆調,呈現了一個不公不義的悲慘世界。第三章 文學的社會參與小說是時代的鏡子、歷史的解讀首先,本文選擇透過結構主義的理論,來了解莫泊桑中短篇小說中的社會,是根據李維史陀(1908-2008)使用結構主義所進行人類學研究的方法。他顛覆傳統人類學以傳統的小家庭單位(父母、夫妻、兄弟、姐妹)分析部落社會,選擇經由婚姻關係這個基本元素所產生的旁系血親來尋找巴西部落中的根本親屬結構。譬如他注意到,叔叔與侄兒之間的關係,與兄弟與姐妹之間的關係之間存在

著一種類比關係,如同父親與兒子之間的關係,對應於丈夫與妻子之間的關係;換言之,就是如果找到了A之於B與C之於D具有相同的類比關係,透過了這種類比關係我們便可以在找到了A、B、C之後,即可以預測D。同理,若我們知道A、D,就可預測B與C。更具體的說李維史陀相信任何的社會都有一種基本結構,一旦找到了這個基本結構就可以庖丁解牛般地解釋這個社會。本文透過對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進行分析後,發現金錢這個元素正是小說社會中所呈現的一個普遍構成了人與人、死者與活者、結婚與離婚之間關係的基本結構。莫泊桑在中短篇小說L’Héritage及 Un million中以戲謔諷刺的筆調,入木三分地描寫死者如何透過遺產控制活人

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金錢取代了愛成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橋樑。一旦沒有了錢,夫妻、父子、兄弟、朋友之間的關係彷彿失去了應有的意義。這是一個光怪陸離的社會!其次,本文討論天主教道德觀與共和主義道德觀之間的辯證關係。在十九世紀以前,天主教道德是普羅大眾行為的準繩。在聖經裡,金錢是萬惡的根源,物質的世界被摒棄在宗教的門外。這正是把金錢視為禁忌話題的原因。可是從法國大革命開始,自由、平等、博愛成為共和主義的道德。政治的自由不可避免地威脅到傳統的價值觀。社會上呈現了一個多元的現象:宗教與世俗道德的並立,傳統與當代價值的並立。隨著經濟的蓬勃所造成的一個金錢無所不在的世界使得資產階級更貪婪更冷漠。對此莫泊桑對

資產階級的態度是批判、諷刺的,對勞工階級是同情、捍衛的。在小說Les Dimanches d’un bourgeois de Paris及Yvette中我們看到了毋寧是捍衛宗教道德的莫泊桑,因為在自由平等的口號下一切都合法了。最後,本文提出一個反思,當法國十九世紀逐步走向世俗化的道路,天主教的影響力日微,舊道德已難以獲得認同,莫泊桑又如何前進?面對這樣一個沒有上帝的新世界,寫實主義的他採取人道主義的立場,站到了一個新的觀察點。由於啟蒙運動的影響,人類發現了一個並不需要以神作為道德呼籲的價值,人道主義。它是人類的一種自發能力,是一種關懷他人的團結,完全不假於宗教道德的說服。因此,我們在莫泊桑中短

篇小說又看到了人道主義的影子,在小說Yvette, Yveline Samoris, L’armoire及Boule de suif中,他對人類作為人而存在的事實及情況提出了關切。他為妓女為乞丐辯護。在這裡我們無疑地看到人道主義的莫泊桑關切生活在社會底層人們的自由,揭發金錢如何扼殺窮人,扭曲人類價值的事實。從結構主義解讀文學本文採用結構主義大師羅蘭巴特的符號學與神話學的理論,以中篇小說為例,分析語言轉變成為神話的過程。語言的符號可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意符(signifiant)一是意旨(signifié)。前者是聲音、影像或物體,後者是內心生成的概念。譬如玫瑰是意符,熱情則是意旨。從玫瑰到熱情的

產生過程是相當武斷,不需任何理由的。十九世紀的馬車與二十世紀的轎車本只是代步的工具,但他的豪華昂貴而轉變為身份地位的表徵。原本只是一種真實的呈現,當它一旦被大眾賦於了意旨,一種符號就形成了。金錢無疑是墮落與悲慘命運的根源,但金錢是如何與神話攜手合作造成了小說La Parure中女主角一家的不幸?一串項鍊又如何被賦於財富的意義,如何代表一種符號體系?羅蘭巴在神話學中說神話的形成,反映了一種集體的意識,正如意符過渡到意旨形成了符號一樣。如同神話的幻覺效果,名牌與奢華也具有超自然的效果,在這種力量的催眠下人們會無意識地失去判斷能力,在豪華財富的表象下變得愚昧。中篇小說La Parure的情結並不複雜

,可是莫泊桑以他細膩的手法生動地描寫了女主角對首飾的熱愛乃至於迷信,從期待、榮耀、絕望、驕傲、屈辱的心路歷程,如何從一個擁有僕從的小資產階級到一貧如洗的婦人,到最後才發現了她所堅信不疑的不過只是神話。從莫泊桑到當代作家 論社會公平與正義法國大革命終結了舊社會但並沒有真正地終結社會的不公不義。過去的不平等只是政治的不平等所造成。革命後的不平等卻是由政治、經濟、社會階級及價值混亂所造成的。莫泊桑在他的中短篇小說裡承繼了盧梭的自由平等的概念,用他的筆致力于對社會貧窮、歧視與不公不義的揭發,因為他說 :在大革命之後,這世界是愈來愈難懂了。 當然,他不是第一也不是最後一位作家以及知識分子致力于對抗社會的

不公不義,因為隨著時間的演進,社會的轉型,公平與正義的本質並未改變。十九世紀的法國社會沒有移民自然沒有歧視的問題。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沒有社會階級的問題。但是無論在哪個社會,不公不義都會以不同形態出現。 2008年諾貝爾得主法國作家勒克列吉歐(Le Clézio)也是一位寫實主義作家,他懷著與莫泊桑相同的批判精神在小說中探討遺產、貧窮、社會價值、人道主義以及種族歧視。如今法國在社會福利制度的保護下,在莫泊桑筆下的悲慘世界雖已不存在,但社會仍然存在幽暗的角落有待關懷,這永遠都會是作家的責任。對社會階級的批判的質疑與省思在論文之末我們不禁要提出兩個問題:資產階級是否真如莫泊桑所描寫的一個只會剝削的階級

?這種階級之間的鬥爭如今是否依然存在?雖然莫泊桑在中短篇小說中向來只說故事點到為止,與他在專欄中激烈的言辭大相逕庭,可是小說中人物在他的細膩手法或誇張或暗喻或不經意的筆觸下,早已在讀者的腦海裡定了型。資產階級幾乎就是集貪婪、自私、自大、冷漠、虛榮于一身的代表。然而這樣的形象與實際相符嗎?當我們客觀地省察,從史料中也不難發現社會上仍然有以創造雙贏為職志,視勞工為家庭一分子的中小型的企業主。在法國作家夏法休(Christian Chavassieux , 1960 - )的小說L’affaire des vivants中,作者就給于由貧而富資產階級企業家一個正面的圖像。他們務實、精明、積極,充滿了

雄心壯志。最後,從寫實的文學角度而言,我們仍然認同莫泊桑在其中短篇小說的批判精神,因為寫實主義的精神正是要帶著批判的精神觀察這個社會,舉出社會中各種矛盾的現象,以便執政者引以為鏡。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個作品的完整性與協調性極為重要,如何在寫實與文學中取得平衡是其價值所在,而這也是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說所努力呈現給讀者的價值。

中國法律史:比較法觀點

為了解決啟蒙運動的影響的問題,作者陳惠馨 這樣論述:

  本書是類法律史通史的專書,讀者(尤其是法律人)透過本書可以概括認識中國傳統法律;主要從比較法觀點,呈現中國傳統法律體系與當代以歐、美為主流的法律體系相同與相異之處。本書共三編,第一編導論,說明從比較法觀點認識中國傳統法律的意義(第一章),傳統中國法之本質,分析漢朝呂后《二年律令》、《奏讞書》及清朝《大清律例》、《刑案匯覽》。第二編唐律作為中國傳統法律的典範,分析《唐律》之融貫性與制度性(第三章),《唐律》與1751年德國《巴伐利亞刑法典》(第四章),從比較法學觀點分析《唐律疏議》(第五章)。第三編探討明清法律的延續與斷裂,探討明、清人口相關法規範(第六章),滿、漢(旗、

民)分治狀況(第七章),布政使與按察使的法律功能(第八章)及比較清朝與當代臺灣親子關係法規範(第九章)。

租稅公平與公正補償之研究—土地徵收與捐地抵稅以大法官釋字第705號解釋為中心

為了解決啟蒙運動的影響的問題,作者李振戎 這樣論述:

大法官釋字第705號解釋涉及捐地申報所得稅列舉扣除額其認列標準之財政部函釋,認定係與憲法第19條租稅法律主義不符,為行政規則僅屬執行所得稅法規定之細節性或技術性事項及應予法律具體明確授權之問題。此外,其間存在兩個相互衝突的現狀:一是公共設施保留地與負有公用地役關係之既成道路的徵收補償延宕,為延續大法官釋字第400號解釋之財產權保障精神,以實現個人自由、發展人格及維護尊嚴,捐地抵稅具有一定之正當性;二是納稅義務人之節稅規劃,利用購買系爭土地捐贈造成所得稅收鉅額之減少。以取得成本為基礎之扣除額估算有其未盡公平合理之處,所得稅法第17條之4修正草案條文仍有財產權、人性尊嚴保障不足之缺憾。本文提出應

以「財產損失」、「特別犧牲」有無為區別之原則,若為「有受損失補償權利」之納稅義務人,方可捐地抵稅以獲取相當於徵收補償之租稅減免,而土地徵收條例第30條規定:「在都市計畫區內之公共設施保留地,應按毗鄰非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平均市價補償其地價」,為維持法律統一性與補償之公正,實有參考之必要;至於購買土地捐贈抵稅者,在未達特別犧牲之情形,如採「公告現值」認列,則應考量租稅優惠不宜過度與存在援引實質課稅原則之可能。針對減低財政負擔衝擊之建議,可規定受贈者須為有徵收義務之地方政府,訂定每年受贈總額,並以分期抵償方式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