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服務額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喘息服務額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清泰寫的 瑞士學徒制教育在公東:一位老校長引導的學習革命 和金田由美子東田勉的 居家照護全書【全圖解】:日常起居.飲食調理.心理建設.長照資源.疾病護理.失智對策,第一本寫給照顧者的全方位實用指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四、喘息服務也說明:居家喘息服務:由照顧服務員到宅提供長照需要者. 身體照顧服務。 ... 給付額度. 依照2 〜 8. 級長照需要. 等級給予不. 同喘息服務. 額度. 使用喘. 息服務. STEP1:.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圓神 和采實文化所出版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新興產業策略與發展碩士學位學程 陳建良所指導 陳維霖的 長照社會成本與社會效益之推估: 以埔里基督教醫院小規模多機能中心為例 (2021),提出喘息服務額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長期照護、社會觀點、私人觀點、成本效益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銀髮產業管理系 黃瑞華所指導 黃友貞的 居家照顧服務品質、主要照顧者照顧負荷及個案失能等級之間的關聯 (2021),提出因為有 居家照顧服務、服務品質、主要照顧者、照顧負荷、失能等級的重點而找出了 喘息服務額度的解答。

最後網站喘息服務 -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則補充:機構住宿式喘息服務:長照需要者至長照住宿式機構接受短暫照顧、停留,由機構工作人員提供24小時之照顧,服務內容包含護理照護、協助沐浴、進食、服藥及活動安排等。服務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喘息服務額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瑞士學徒制教育在公東:一位老校長引導的學習革命

為了解決喘息服務額度的問題,作者黃清泰 這樣論述:

  一位為教育奉獻三十年,將瑞士師徒制教育本土化的實踐者,   在最貧瘠的土地上播下火種,點燃工藝復興的火炬!   他以人生推動這場堅信「勞工神聖」的教學革命,   寫下升學體制外不該被遺忘的一頁傳奇。   老校長黃清泰將他在公東辦學的日子化為文字,用他的人生,為技職教育的過去和未來留下重要的一頁標記。生於日治時代的他,因為戒嚴時期的時空背景被迫放棄了日本留學夢,為了延續夢想,他選擇進入天主教白冷會在台東設立的「公東高工」任教數理,因而對木工產生興趣,遠赴瑞士、德國學習木工,從此轉向工藝教學之路。   黃清泰堅持公東學徒制課程,不隨搖擺的教改政策起舞,以扎實的學習和實作

,讓後山貧困的孩子能憑藉雙手,在「只有讀書高」的台灣社會實現自我。培育出的學生,以堅實的工藝基礎屢獲世界金牌。   在教改多年後,他仍期待在未來,學生不只是「考試的熟練工人」,而成為熱愛並且認同自己工作的職人,在社會每一個角落貢獻看似平凡卻不平凡的專業技藝。 本書特色   ★如果你也曾被他們感動── 繼《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公東的教堂》後,公東教育傳奇感動再現。   ★一個人的大歷史──老校長波瀾壯闊的一生,從突破白色恐怖限令,完成出國深造夢想,在政治角力下堅持教育本位,寫盡一個教育者生命的分量。   ★勞工神聖,重返榮光──唯有建立勞工身為匠人的驕傲與認同,才是教育失衡的唯一解方。

名人推薦   小野(作家)、吳念真(導演)、侯世光(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教授)、黃哲彥(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牧師)、黃俊傑(屏東科技大學木材科學與設計系教授)、歐思定(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修士)、盧俊義(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牧師)、鄭漢文(台東縣桃源國小校長)、簡安祥(前公東高工校長)、簡博襄(公高工校友/池上書局負責人)──感動推薦   「我好像不是在讀一本書,而是在聆聽一個長輩敘述他的生平往事。這個陌生的長輩卻有著記憶中某些『老人類』令人難忘的樣子:理解自己在某個環境中必須承擔的責任,然後義無反顧地付出。視橫逆與困境為必然,從沒改變他的原則和意志。如果你聽過『公東高工』這所不一樣的學

校,請你務必認識這個長輩,這個耕耘者。他正是我們所期待的Giver。」──導演吳念真   「黃校長在學生的心目中,形象是多元的,「敬畏」的成分占了大部分。形容『洗衣板』的『阿邦』是學生給黃校長的外號,『真ㄆㄞ‵』(很兇、嚴厲)幾乎是所有學生對黃校長最深刻的印象。但是走出校門,頂著出身公東高工的身分進入職場所受到的歡迎、讚美,這時『嚴師出高徒』的古諺就充分得到實證了。」──前公東校長簡安祥   「黃校長已經是資深的老師,卻拋家棄子遠赴重洋,到瑞士、德國當學徒,從底層的剷雪、掃地做起;經營學校不遵照教育部制定的課程進行授課,堅持發展公東學徒制本土化的課程,造就出一批批國際金牌的選手,創造公東高

工的神話;當各方的盛讚、大眾矚目期許公東高工應升格為專校,卻仍頑固的死守為藍領服務的精神。「怪」這個字,用來放在他的生命痕跡上是最貼近的禮敬。」──台東縣桃源國小校長鄭漢文  

喘息服務額度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長照支付新制自107年起提供「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等四大項給付服務,放寬申請資格與提高補助額度,包括外籍看護工家庭也有部分補助,但許多民眾都不知道。長照支付新制是「點餐式服務」概念,鼓勵民眾根據自家需求混搭逾142項服務組合,大幅改變過去民眾使用經驗,因此特別拆解「長照四包錢」幫助民眾了解。

更多侯昌明👇🏻
i 聽聽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ListenAudio.tw/
i 聽聽APP載點:
APP Store:https://apps.apple.com/us/app/id1506859319
Google Play商店:https://reurl.cc/O1RZ6g

長照社會成本與社會效益之推估: 以埔里基督教醫院小規模多機能中心為例

為了解決喘息服務額度的問題,作者陳維霖 這樣論述:

高齡化社會所面臨的挑戰是高齡化人口結構的產生,各國對於長期照護的需求與日俱增,長照資源的投入以及分配,都是國家福利政策的主要議題。本研究主要目的,希望透過個案的長照機構的財報數字評估長期照護,對整體社會所帶來的成本與效益。本研究以埔基醫療財團法人附設南投縣私立常樂社區式長期照顧服務機構為研究個案,參考 Schalock and Butterworth (2000) 的社服機構成本效益分析模式規畫本研究的分析模型,本研究的適用模型將包含受照顧者、長照機構、受政府補助金額、受照顧者的家屬之私人觀點,以及彙總私人觀點而得之社會觀點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雖然從私人觀點分析發現長照中心的收入僅盈餘6

4萬元左右,但如果從社會觀點來看,其所創造的社會效益達到1,385萬元,這部分來自於可衡量的外部效益,如果考量家庭的生活品質、創造就業機會(長照人力)、提升經濟產能(主要照顧者投入經濟活動)、以及增加社會穩定等間接與無形效益的話,那其產生的社會效益將更加巨大。成本的部分,以本研究個案機構為例,針對長照服務的收入,有85%是來自於政府對受照顧者的補助,對於照護家庭而言,可以減輕較多的負擔,政府補助了337萬元左右,但是創造的社會效益卻高達1,385萬元,創造了將近政府補助支出的5倍效益。綜上所述,整體社會觀點下的長期照護機制對於社會整體效益而言是大於其成本的,因此給予政府對於長期照護的補貼政策支

持有正當性理由,但如果以成本與效益相比,對於長照機構而言卻未必具有持續提供服務的誘因,未來如何刺激具有提供長照服務能力之機構投入經營,則是政府未來應該思考的議題。

居家照護全書【全圖解】:日常起居.飲食調理.心理建設.長照資源.疾病護理.失智對策,第一本寫給照顧者的全方位實用指南

為了解決喘息服務額度的問題,作者金田由美子東田勉 這樣論述:

子女‧看護‧護理人員‧長期照護人員等必備! 學習日本最先進╳最人性的照護觀念! 照護不只是照顧及護理,而是希望患者就算身體不便, 也能維持有品質的生活,感覺到「活著真好」!   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是現代照護最重要的事!   學習用愛療癒病痛;用正確的照顧輔助不便;用傾聽減輕負擔,一起走更遠。   ◎別再陷入舊有迷思,一起建立正確的照護觀念   1.    公婆病倒了,身為長媳,理當要負起照顧的責任?   ──錯,每位長者至少需要1.5位的照顧者,請先討論再進行團體分工。    2.    一旦生病,臥床在所難免,只能接受?   ──錯,休息過度容易造成身心功能下

降,往往是老人家急速衰竭的原因。   3.    居家照護只能在家進行,無法由其他照護機構協助幫忙?   ──錯,必要時交由專業照護機構照顧,以維持原本的生活,也是居家照護的一環。   4.  為了避免跌倒,直接購買和醫院相同的病床給長輩,是安全的選擇?   ──錯,只需購買加大的床即可,病床柵欄反而會困住長輩,易在半夜起身時跌倒。   5.  長輩老化了,為了避免危險,最好少出門?   ──錯,足不出戶容易造成廢用症候群,建議要適時外出,擴展生活空間。   6.    照顧長輩很辛苦,不能幫忙的人一旦有空,要馬上告知對方?   ──錯,一句「我來協助你」反而會形成壓力,不妨先從了解照護開始,

做好從旁支援的準備。   當父母變老需要照護時,該怎麼做最好?照顧長輩如同教養,都需要學習。為了能讓長輩在習慣的地方終老,衍生而出的便是「居家照護」,即在家中或透過專業照護機構協助,照顧年長者直到終老那一刻。居家照護是一場長期抗戰,一旦開始就要有充分的覺悟與決心。但居家照護要學習及注意的事實在太多了,飲食、入浴、用藥、設備、護理等,該如何開始也是一門學問,這也正是出版本書的目的,希望兼顧照顧者及被照顧者雙方的立場,從最容易忽略的小事開始,給予適切的支援。   ◎照護不該充滿壓力,照顧者想法及長輩需求都該顧到   許多人常因照護被迫離職或犧牲自我,生活從此失去品質,內心的痛苦常常轉為難以說出

的壓力,甚至也出現因不堪照顧父母壓力,最後選擇結束生命的案例也時有所聞。本書的作者群也是站在照護第一線的專家們表示,「用一意孤行的方式進行照護,或獨自攬下照顧責任,容易釀成悲劇;照顧者必須懂得向外界求援」。因此,本書從理解「照護」的意義開始,提供最全面、最詳細的資料,包括:   ►【照護前的準備事項】除了心態調整,人力、金錢等又該如何分工?   ‧居家照護最忌半途而廢,一旦開始就要有充分的決心和覺悟。   ‧為了避免親屬間的糾紛,選擇誰擔任主照顧者,也是很重要的協商。   ‧無法出錢的親屬也要出力,千萬別把所有照護壓力都放在1個人身上。   ►【詳細圖解照護技巧】包括居家動線、用餐及排泄環

境等,提供最適合的建議。   ‧居家照護需要空間,包括推輪椅進出、協助沐浴等,空間太狹窄將不利於照護。   ‧只要長輩能自行用餐,就別急著餵食,維持自主能力也是避免退化的方式之一。   ‧盡量避免長期包尿布,讓長輩養成坐在馬桶上排泄的習慣,可預防便祕。   ►【看護及照顧員的任務】傾聽需求,給予「以人為本」的照護。   ‧看護的任務在於協助沐浴、飲食或排泄等,不該做和被照顧者無關的事,如大掃除。   ‧善用被照顧者的殘餘能力,找出最適合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味建議臥床、包尿布等。   ‧營造恰到好處的距離感,千萬別讓被照顧者產生「非你不可」的心態,避免引發獨佔欲   ►【老人常見疾病解析】列

出19個常見的臨床症狀,給予最正確的疾病護理。   ‧尿失禁不一定要包尿布,應觀察年長者的失禁情況,幫助其恢復正常排泄功能。   ‧動手術是希望藉由外力找回當事人的身體能力,因此術後應盡早出院、復健。   ‧預防跌倒絕非躺著不動,維持一定的活動力能避免因突然站起而重心不穩。   ►【學習挑選照護機構】托老中心、團體家屋等,提供各機構的服務內容,幫助選擇。   ‧好的照護機構會願意與家屬密切聯繫,並善用聯絡簿溝通,絕不會一意孤行。   ‧善用短期療養服務,讓被照顧者偶爾前往照護機構小住,以換得喘息或休息時間。   ‧養護機構的種類有許多,建議依被照顧者的照護需求,選擇最適合的環境入住。   

►【臨終照護的重點】包括彌留期到臨終的準備,及往生後的創傷療癒等。   ‧死亡常突然來臨,建議家屬正常生活,同時守護在被照顧者身旁,進行照護即可。   ‧接近臨終階段,請依當事人的意願,按其想要的方式生活,勿勉強進行醫療行為。   ‧事後也必須關心主照顧者的心情,持續慰勞對方,肯定他「真的做得很好」。   本書的3位作者以自己站在居家照護第一線的經驗,提供實用且寶貴的資訊,不只詳述被照顧者的需求,也深刻談及家屬的心聲,了解主照顧者有哪些煩惱、會為什麼感到不安,是僅次於被照顧者的需求最該關心的事情。此外,本書也能幫助從事居家照護工作的人們,了解被照顧者及其家屬的心境,在工作上更加順利。 本書

特色   ‧超過600張豐富的照片及圖表圖表,照護步驟和流程一看就懂。   ‧提供日本最新長照資源,並適時補充台灣長照現況,方便運用。   ‧不只失能照護,也囊括老年常見疾病護理,幫助及早發現治療。 各界專業人士誠摯推薦   ‧李世代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研究所所長、輔仁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   ‧余尚儒  台灣在宅醫療研究會召集人   ‧周麗華  社團法人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長   ‧劉淑娟  輔仁大學護理系教授   ‧黎家銘  台大北護分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秘書長   ‧龔宇聲  臺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常務監事、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作者簡介 金田由美子 Kaneda Yumiko   1949年生。曾於醫院擔任護理師助手並從事看護工作,歷經特別養護老人安養中心舍監、老人旅館及高齡者居家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居家支援中心生田」所長後,於2015年擔任「愛媛縣居家照護研修中心」所長。著有《與失智老人生活》(筒井書房)、《消除照護的不安》(集英社)等書。 東田勉 Higashida Tsutomu   1952年生。於多間製片公司擔任文案後,轉為自由寫手。2005年至2007年間,擔任照護雜誌的編輯。在醫療、福利、照護方面,擁有豐富的採訪及撰文經驗。著有《上啊!老爹看護》、《失智症的「真相」》等書(以上皆為講談社出版)

。 三好春樹 Miyoshi Haruki/監修   1950年生。1974年起於老人安養中心擔任生活指導員,之後從九州復健大學畢業,以物理治療師的身分回歸老人看護的第一線。現為「生活與復健研究中心」負責人,每年參與超過150場演講及實用技術指導,深受民眾信賴。有多本著作及監修作品,如《失智症照護 從第一線瞭解相關看法與學問》(雲母書房)、《圖解長期照護新百科》等。 審訂者簡介 黃惠玲   長庚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管理系主任   現任長庚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管理系主任,並為三重台北橋公共托老中心執行長,專長為老人護理、失智症照護、復健護理、長期照護等。 譯者簡介 蘇暐婷   國立臺北

大學中文系畢業,日本明治大學國際日本學系交換留學,譯作領域涵蓋小說、散文等文學類書籍,以及室內設計、保健、食譜、科普、歷史等各類實用書。 游韻馨   透過文字品味人生的全職譯者。覺得宇宙總是在一旁默默守護我們,有夢想就要努力去追,活出自我!譯作包括《德國流「物質減法,心靈加法」整理術》、《實現夢想時,「什麼」會發生呢?》、《不吃的人們》等多部作品。 蔡麗蓉   樂在堆疊文字之美,享受譯介語言之趣,盼初心常在,譯作年年增長。   賜教信箱:[email protected] 周若珍・Narumi   日文教師,日文翻譯。對教育充滿熱忱,並從事各領域的口筆譯工作。   

深愛動物,支持以領養代替購買,以結紮代替撲殺。   FB粉絲頁「なるみの楽しい日本語教室」facebook.com/narumi.nihongo   【監修者序】為家屬與照顧者間,建立良好溝通 【編著者序】善用本書,將「照護」做得更好 【編著者序】獻給與居家照護相關的每個人 【審定者序】以「人」為出發點的照護,才能提供適合的生活方式 台灣&日本協力工作人員一覽 本書的特色及使用方法   第1章  居家照護的關鍵及協助者的任務 從圖表了解照護的始末 【關鍵1】別讓生活空間變狹隘 【關鍵2】住院時間能短則短 【關鍵3】找回生活的意義 【關鍵4】從生活中尋找原因 【關鍵5】避免整

天臥床 【關鍵6】平靜地走完最後一程 【專欄1】「居家」與「在家」,有什麼不同?   第2章  認識政府之外的照顧者協會 ˙什麼是照顧者協會(家庭互助會)? ˙不同立場的煩惱 ˙成立協會的方法及營運方式 【專欄2】「社區整合照護」該怎麼做?   第3章  學習照護技巧及打造無障礙環境 正確的照護與適合照護的住宅 【打造環境的基礎知識】 1打造無障礙環境,如何申請補助? 2家中哪些地方最容易發生意外? 3打造適合照護的住家 【移動輔助】 1觀察雙腿並定期進行足部保養 2室內輪椅 3戶外輪椅 4扶手的設置 5玄關與門廊 6輪椅從後院出入的方法 7走廊與樓梯 8規劃家中動線 【飲食照護及用餐環境】

1用餐的姿勢與食慾 2咀嚼、吞嚥機能與飲食型態 3善用送餐服務 4讓年長者自行用餐 5口腔照護 【排泄照護與如廁環境】 1排泄姿勢及輔助 2廁所改建的重點 3試著戒除尿布 4善用移動式便座 5正確使用尿布的方法 【入浴照護及浴室環境】 1洗澡的重要性 2裝設浴缸及款式挑選 3打造適合照護用的浴缸 4沐浴時的順序 5無法在家沐浴時 【床舖、寢室、客廳】 1挑選適合的床 2因照護而睡在客廳時 3服裝的挑選 4改造客廳 5夜間照護 【專欄3 】家中環境不利照護時,該如何改善?   第4章  了解居家照護的定義及協助範圍 【居家照護】 1居家照護的定義 2各式各樣的拜訪服務 3居家護理師及生命徵象測量

4照顧服務員不該幫忙的事 5申請照顧服務員進行照護 6請照顧服務員進行生活援助 【外出時的照護】 1支援照護的各類型養護機構 2日間託老及日間照護 3社區的緊密型服務 4有效利用短期療養 5民間託老所及老人旅館 【打造更好的居家照護品質】 1家屬與照護人員的溝通 2善用「聯絡簿」溝通 3照顧管理專員的任務 4獨居老人的居家照護支援 5老夫妻居家照護支援 6日間獨居的居家照護支援 【專欄4】日本長照保險的使用費介紹   第5章  讓居家照護長期持續的方法 【別讓照顧者倒下】 1照顧者的壓力來源 2避免孤立及承受過大壓力 3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 【在私人立場與公平性之間】 1有彈性的照護服務

2善用長照保險以外的服務 3察覺並防止虐待 【讓好的照護長期持續】 1與被照顧者保持一定距離 2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3適合被照顧者的旅行方案 【專欄5】照顧者的避風港──照顧者支援推進   第6章  認識失智症及相關照護方式 【失智症的基礎知識】 1原發性失智症及就醫方法 2失智症與長照保險服務 3透過對的照護改善失智症狀 【如何照顧失智症患者】 1照護失智症患者的重點 2消除不安為當務之急 3觀察用藥後的反應 【如何保護失智症患者】 1制定相關政策 2善用成年人監護制度 【專欄6】認識失智症的「非藥物性治療」   第7章  老年人常見身體疾病及護理方式 【常見的老年人身體症狀及因應方式】 【神

情疲倦】 1脫水 2發燒 3中暑 【排泄問題】 1失禁 2便秘 3腹瀉 【身體狀況劇烈變化】 1嘔吐 2感冒 3流行性感冒 4肺炎 【吞嚥問題】 1誤嚥性肺炎 2吞嚥障礙 【看覺痛苦及疼痛時】 1傳染病 2胸痛・腹痛 3骨頭、關節及腰部異常 4視力及聽力異常 5皮膚異常 【活動力降低】 1足部及趾甲 2廢用症候群 【專欄7】淺淡「老年症候群」和疾病間的關係   第8章  挑選養護機構及醫院的方法 【居家照護時能提供協助的養護機構及醫療院所】 【日本長照保險認同的養護機構】 1特別養護老人之家 2看護老人保健機構 如同在家照護的養護機構 1付費老人之家 2小規模多功能型居家照護 3團體家屋 4內

含照護服務的高齡者專用住宅 【醫療機構】 1一般醫院與老人病院 2固定就診醫師及出診醫師 【專欄8】認識日本的「留宿日照」服務   第9章陪伴走過最後一程的臨終照護 【進入臨終照護階段後】 1臨終照護的心理準備 2協助當事人安寧地迎接死亡 3臨終照護的具體準備流程 【臨終照護】 1臨終階段的飲食 2臨終階段的排泄 3臨終階段的身體清潔 4臨終階段的其他照護 【臨終來臨時】 1如何配合醫療處置? 2居家護理師的職責 3延命措施的是與非 4疼痛控制與安寧緩和照護 5臨終之際 6悲傷輔導 【專欄9】日本的臨終醫療與歐美有何不同?   【附錄】照護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年長者已生病,但想持續開車 【

案例分析2】因失智無法處理火源的年長者 【案例分析3】年長者想獨立照顧另一半,不願他人協助 【案例分析4】夫妻感情不好,太太卻必須照護先生 【案例分析5】年長者因病,排斥用嘴巴進食 【附錄】台灣各縣市長照中心&常用長照資源一覽表 監修者序 為家屬與照顧者間,建立良好溝通     在以前,「照護」的定義是指於安養中心、醫院或老人保健設施等大型機構中照顧長輩,但到了現在,為了讓高齡者能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終老,居家照護及在法律上被定義為「居家」的團體家居照護、臨終照顧也都算在內,民眾對居家照護也越來越重視。     為了滿足這項需求,本書因應而生。與安養中心等機構的照護相比,居家照護有許多優點,

例如可以延續被照顧者原本的生活,但同時,照顧者卻也面臨了許多需要考量的因素,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照顧服務員與親屬間的關係。除了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家屬以外,包括住在其他地方的親戚在內,照顧服務員能否與親屬達成共識、成為一條船上的夥伴,往往是照顧者必須面對的課題。     照顧服務員與親屬間的理想關係,在臨終前顯得更為重要。不論是照顧服務員還是親屬,一旦選擇「居家照護」就得抱持很大的覺悟。如何讓被照顧者安穩地離開人世,更是能看出人性百態。只要看完本書的最後一章,相信大家都會深有所感。不論是否贊成居家照護,一般的照護書大多是蒐集可用制度及社會資源的「導覽書」,以及反過來提倡作者價值觀、強迫讀者「一定要

選擇居家照護的規範書」居多。     然而,本書並不屬於以上任何一種。本書確實完整介紹了日本照護制度及社會資源,但要如何善加運用,以及該如何看待「照護」,都是我們以擔任照顧服務員的長期經驗,以及最近我自己成為被照顧者家屬的經驗,以此為基礎編寫而成。     本書是日本講談社「完全圖解」大開本照護系列的其中一冊,這個系列始於二○○三年六月發行的《圖解長期照護新百科》,不只在日本國內發行,也在韓國、台灣、中國等地推出譯本,自二○一四年一月歷經全新改版後,至今仍不斷增刷。即使到了今天,這本書仍可視為照護的入門專書。     然而另一方面,這段期間照護界也歷經翻天覆地的變化。自日本在二○○○年度推行「

長期照護保險」後,現已在社會深根,若不懂得妥善運用,便無法提供好的照護,因此我們在書系中加入了《照護的結構》,之後又因為失智症照護成為嚴重社會問題,而追加了《新失智症照護【照顧服務員篇】》以及《新失智症照護【醫療篇】》。     這本《【完全圖解】居家照護全書》,記載了過去書系不曾寫過的豐富知識與資訊。前文我提到的照顧服務員與家屬間的關係,以及居家照護的總總,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罷了。儘管這些訊息難免參雜了監修者、編著者的照護觀與價值觀,但我還是希望書中內容能幫助到各位讀者,這也是我們無上的榮幸。最後請容我多說一句,不論是身為照護人員,還是被照顧者家屬,照護所帶給我的實在太多了。 三好春樹

審定者序 以「人」為出發點的照護,才能提供適合的生活方式   以個案為中心一直都是照護專業的重要理念,但許多專業人員為了給予安全的照護,提供過多的協助與保護措施,往往忘了照護的本質與目的。從護理領域投入老人長照領域,有更多的機會照顧社區中的長者及家屬,更深入體會,個案「想要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照護目標及依據。     在老人照顧管理系教學,我常會提醒學生,當你以標準照護流程在提供專業照護或建議時,是否先瞭解被照顧者的想法?家屬需要哪些協助?我們的專業訓練與對專業的要求,常常會以醫療模式思考而提供過度醫療化的照護。當我們為了維持受照顧者的BMI(身體質量指數),即便應選擇採用鼻餵管灌

食或胃造瘻口灌食,但被照顧者想要的可能只是由口進食,感受像以往的正常生活方式;而家屬應該也同時在掙扎,到底應確保長者得到充分的營養?還是顧慮心靈層面的滿足?在老人長照實務上,常會遇到這樣的兩難問題,不僅家屬,專業照顧者亦是無法決策或做了錯誤的決策。因此,透過這本《居家照護全書》可以幫忙回答疑惑。     剛翻閱這本書時,原以為只是統整所有照護技能的手冊,但讀完全書,發現書中每一章都會針對該照顧主題提供一些重要的照護觀點與理念,澄清以往被誤以為正確的錯誤想法。例如:書中提及當失智症長者出現精神行為症狀時,要從生活中找出原因,而非給予鎮靜藥物或關住他。在打造友善環境住家時,提到無論住在多麼無障礙的

家中,若是將受照顧的長者整日關在屋裡,就沒有意義,開放式照護才是最好的照護。此外,在日常生活照顧上,協助洗澡是一件辛苦且較為困難的照護工作,書中除了提供協助沐浴的方式,並強調洗澡的目的不只在於保持清潔,也在於使受照顧者獲得平凡生活的喜悅!     在專業照顧者方面,書中也有很多提醒值得我們多加留意,例如:提醒專業照顧者與家屬溝通時,應尊重長者的想法,而非只是聽家屬抱怨,誤解照護需求。提供照護時,專業照顧者的態度與思維將大幅改變被照顧者及家屬的命運,所以專業照顧者要自我提醒,其提供的照護建議,對被照顧者及其家庭往後的生活將有莫大的影響。     書中最後一章,也提及如何協助長者平靜走完最後一程,

與家屬的哀傷輔導,都是非常值得參考的照護知能。有一句話讓我深有體會,「人際關係乃是居家照護的基礎」,能否持續居家照護的關鍵,不是身體狀況,而是人際關係,這對專業照顧者在提供照護計畫建議時,是一重要提醒。本書不只家屬照顧者,專業照顧者也很適合閱讀,相信將此書用在居家照護上,必能提供助益。 長庚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管理系主任  黃惠玲 ◆支援照護的各類型美護機構 養老中心的服務項目,包含日間托老、日間照護、短期療養等 照護機構的優點 1.預防繭居 不同於在照護機構接受照護,居家照護一旦情況惡化,患者就有可能將自己完全封閉在屋內,這是照護時最不願看到的情況。讓患者接受建議並前往老人中心,就能避免

他們將自己整天關在屋內。 2.結交朋友 由於照護機構內的老人家較多,有同年紀的朋友陪著,會比較安心、自在。當然也可以帶他們參加老人會或社團,若是日間照護中心,工作人員還能幫忙接送及健康管理,可以更安全地讓老人交朋友。 3.照顧者得以喘息 患者只要一天去照護機構數小時,照顧者就能擁有可自由活動的時間,包括日間照護、短期療養等,都能達到相同效果。讓照顧者藉此休生養息,重新面對照護。 ‧不能只待在家,交流也很重要 一般來說,除了居家照護外,也可選擇日間照護、短期療養或安養服務等,雖然對許多家庭來說,居家照護較方便,但讓患者前往照護機構,其實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有時甚至比單純的居家照護對患者更有利。 

「我會建議大家,盡量將可申請補助的額度全部用在日間照護。若經濟寬裕,最好還能自行負擔,增加前往次數。讓患者特別是老人,能與其他老人及工作人員建立社會連結。」(文章出自《老人照護 的錯誤常識》三好春樹‧新潮文庫)。 看到這段話,可能會有人反駁:「居家照護也可以和社會產生連結啊。」的確,居家照護比完全不與任何人交流來得強,但這種專家式的居家拜訪,很容易變成單方面的給予。以老人而言,在家被健康的人圍繞,還會覺得自己很悲慘,繼而產生被害妄想症,認為熱心照顧他的照顧者是「小偷」。 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一定要幫老人建立「不會產生自卑感的對等關係」。因此,不妨透過到日間照護中心,並與在那裡認識的老人同伴

們交流來產生。照顧者及協助者,必須想辦法拓展老人的生活空間,豐富他們的人際關係。想讓居家照護長期持續下去,就不能只依賴居家拜訪,而是讓老人有機會多與其他人接觸。

居家照顧服務品質、主要照顧者照顧負荷及個案失能等級之間的關聯

為了解決喘息服務額度的問題,作者黃友貞 這樣論述:

目的:臺灣正面臨人口老化及少子化衝擊,為減輕家庭照顧負荷,政府制定長照2.0並提倡在地老化觀念,讓被照顧者可以得到專業照顧,同時也減輕主要照顧者照顧負荷。長照2.0中最多人使用之項目為居家照顧服務,然而,居家照顧服務品質與主要照顧者照顧負荷之間的關聯卻仍不明確。方法:本研究以臺灣中部縣市接受過居家照顧服務之個案主要照顧者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於網路主要照顧者互助社團張貼問卷連結,共收得137份問卷,剃除無效問卷後,有效問卷共135份。資料分析:以敘述性統計、差異分析、皮爾森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等統計分析。結果:對居家照顧服務品質滿意度越高,主要照顧者身體及心理負荷越低;且主要照顧者性別與

居家照顧服務品質的交互作用對主要照顧者照顧負荷具顯著差異,進一步以性別分析,不論男性或女性主要照顧者方面,被照顧者失能等級與主要照顧者照顧負荷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女性主要照顧者方面,居家照顧服務品質與主要照顧者照顧負荷之間具有顯著負相關。結論:整體而言,個案失能等級越高,主要照顧者照顧負荷越沉重;而居家照顧服務品質與主要照顧者照顧負荷之間的關聯則有性別的差異性。參酌本研究結果,針對居家照顧服務提出建議,在政策方面建議規劃居服員分級制度;在實務方面建議加強關懷居服員,透過居服員更瞭解主要照顧者及被照顧者需求;對未來研究建議採用縱貫性研究法搭配質性訪談法,可讓研究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