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含糖飲料的壞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喝含糖飲料的壞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波,惠小玲,任夢寫的 孩子都想知道的為什麼:有趣的生活 和呂鋒洲的 元氣之寶「鈣」靈活:乳酸鈣、膠原蛋白、葡萄糖胺、魚油與負離子的妙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喝飲料的壞處也說明:经常喝100果汁饮料与癌症的发生有关吗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世界范围内的含糖饮料研究人員認為長期喝果糖蔗糖飲料是能影響代謝健康的.. 黃軒說明這些含糖飲料是肥胖的元兇且果糖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小螢火蟲 和元氣齋所出版 。

遠東科技大學 餐飲管理系餐飲經營與安全管理碩士班 李尚穗 所指導 方俊丁的 含糖飲料健康認知、健康態度、購買意願與行為意圖之研究-以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 (2021),提出喝含糖飲料的壞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含糖飲料、健康認知、健康態度、購買意願、行為意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吳君黎所指導 温翔雯的 家長對幼兒甜食攝取的態度與幼兒甜食攝取行為之關係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幼兒、甜食攝取、家長態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喝含糖飲料的壞處的解答。

最後網站含糖飲料害肥胖,很難戒?營養師教3招有效戒除 - 華人健康網則補充:飲料 熱量及含糖量超級高學生直呼不敢喝了. 課程包含實作及運動兩大部分,考量啟明學校學生的特殊性,課程設計著重於味覺、知覺感官感受及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喝含糖飲料的壞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孩子都想知道的為什麼:有趣的生活

為了解決喝含糖飲料的壞處的問題,作者楊波,惠小玲,任夢 這樣論述:

  為什麼要洗澡?   為什麼要多喝水?   為什麼藥不能一次吃?   為什麼搭車要繫安全帶?   為什麼有的塑膠袋不能裝食品?   為什麼游泳前要做暖身運動?   孩子總是有那麼多的為什麼,而爸媽卻老是不知道怎麼回答?   趕快翻開《孩子都想知道的為什麼─有趣的生活》,和孩子一同探索平凡生活中的奇妙科學知識吧! 本書特色   《孩子都想知道的為什麼》是專門為幼兒打造的一套親子科普圖書,不僅能滿足孩子的認知需求及創造力,在充滿探索的共讀氛圍中,更能為孩子帶來一場科學盛筵。   1. 成長必備圖書: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充滿著好奇及各種疑問,本套系列書共有六大主題,包含「可愛的動物

、神奇的植物、奇趣大自然、奇妙的身體、好玩的科學和有趣的生活」,一定能滿足「孩子都想知道的為什麼」。   2. 小生活大啟發:即便是最深澳的科學知識,也是源自再平常不過的生活。從生活中發現的科學知識,最能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翻開《孩子都想知道的為什麼》,將這些科學知識融入生活中,才是最佳學習模式。   3. 有趣情境對話:每個主題都由一個「為什麼」引導孩子思考,書中也提出三個好奇寶寶論點,在了解每個為什麼的答案之前,透過天真的童言妙語誘發孩子的好奇心及想像力,最後再仔細為孩子解答,學習有趣的科學知識。   4. 精緻活潑插圖:全書以精緻活潑的插圖激發孩子閱讀興趣,閱讀文字的同時搭配全彩插

畫,不僅可吸引孩子的注意,也能加強學習印象,使學習效率提升,事半功倍。   5. 淺顯易懂說明:閱讀科普書籍最重要的是,能否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解釋抽象的科學知識。本書配合孩子視角,以孩子的角度說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科學概念,只要打開《孩子都想知道的為什麼》,你也能成為小小科學家。   6. 親子共讀時光:全書科學解釋皆有注音,讓孩子自行翻閱時也能輕鬆學習!也歡迎爸媽和孩子一起享受美好的親子共讀時光,陪伴孩子敞開小腦袋,探索科學大世界。  

喝含糖飲料的壞處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耳熟能詳的廣告詞,你一定有聽過。我們都知道喝水有益健康,因為水是維持身體正常運作的重要元素,若缺水則可能出現疲勞、便秘、代謝及腎臟問題等。但其實並不是任何時候,水都是多多益善,喝錯甚至還可能造成「水中毒」!怎麼喝才對?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顏宗海醫師告訴你!

水喝太多當心水中毒
曾有一位馬拉松選手在橫跨美國大峽谷時,一路不斷灌水,抵達終點後也持續喝水,最後即因「水中毒」而死亡。顏宗海醫師提及,人體血液中的鈉離子是處在穩定狀態,正常人的鈉離子濃度為135至145(mmol/L)之間,但若是短時間內灌進過多白開水,可能造成血液中鈉離子濃度降得太低,變成「低血鈉症」。

顏宗海醫師進一步表示,當鈉離子濃度降至135(mmol/L)以下時,初期不會出現什麼症狀,少數人會感到疲倦、頭痛、頭暈等;但若是鈉離子濃度降至120(mmol/L)以下時,就是嚴重的低血鈉症,此時就要特別小心,患者較會出現抽搐、意識不清,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險。

林口長庚醫院資深護理師譚敦慈也分享,由於自家飲食清淡,料理使用的鹽分較少,每當去爬山、運動等大量流汗的狀況下,就會常常頭暈,此時就會吃很鹹的酸梅,就會恢復得比較。

飲水量:看個人活動量而定

喝水不是愈多愈好,但究竟喝多少才叫適量?顏宗海醫師回應,個人的飲水量應根據活動量調整,如果是冬天、坐辦公室沒有什麼活動的話,飲水量就不必那麼多,大約2000c.c.左右即可;但若是從事戶外活動、工作型態是以勞力為主的話,流汗量較多,一天也許會需要2500c.c.,甚至3000c.c.以上的水分。

顏宗海醫師也提供一些小撇步,讓大家能自我檢視是否該喝水了,包括感到口渴時,或小便顏色呈深茶色時,都代表身體水分不足,就要趕緊補充一些白開水。

譚敦慈老師也說,以前林杰樑醫師有一位患者,職業是修路工人,他一天喝水的水量,大約是三大茶壺,但卻只有排尿兩次,尿液的顏色非常深、味道也很重;林醫師當初即建議他,一天排尿應該有6至7次,才是健康狀態,?我們可以從排尿狀態,尿液顏色及氣味,來判斷及調整喝水量。」

咖啡當水喝,年輕OL骨質疏鬆

記得別用其他飲料替代白開水,譚敦慈老師就說,曾有一位年輕OL將咖啡當水喝,結果某次感冒時咳嗽,肋骨竟咳斷了!她表示,自己也喝咖啡,但秉持著「一天一杯」的原則,不過量。

每天喝茶、喝咖啡雖然也算在一天的飲水量中,但顏宗海醫師提醒,補充水分仍以白開水為主最好,因為茶與咖啡中都含有咖啡因,會刺激人體交感神經,若把這兩者當水喝,咖啡因攝取量就會過高,可能導致心悸、血壓上升、失眠等症狀。

喝飲料不等於喝水,恐增早死風險

同樣的,喝湯雖然也能補充水分,但同樣不能替代白開水。顏宗海醫師提醒,食物煮成的湯品,當中鈉、油脂、普林值都可能過高,不建議過量攝取。「品嚐一點就好,不建議整碗湯都喝下肚。」

此外,也別用含糖飲料補充水分,最新研究指出,一天2杯含糖飲料,女性早死風險增63%、男性增29%,譚敦慈老師就表示,喝水還是喝白開水最好,養成習慣身體更健康。

譚敦慈的喝水小撇步

1、喝水要適量,冬天沒有什麼身體活動約2000c.c.,夏天多流汗應攝取2000c.c.至3000c.c.以上。

2、口渴就喝,亦可用尿液顏色判斷是否合宜。

3、一天排尿6至7次,表示喝水量適中。

4、發生低血鈉症狀時,可吃鹹酸梅緩解。

5、補充水分建議以白開水為主,咖啡、茶類、湯品適量攝取就好。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5月號《40歲養好腎》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78

【相關影片】

防黴=防癌!食物發霉不能切除︱譚敦慈 X 顏宗海
https://youtu.be/TxhMiJJFDoA

小心恙蟲病!輕忽死亡率高達6成︱譚敦慈 X 顏宗海
https://youtu.be/mjGJV159lhU

生活中的汞危害,你會不會中毒?︱譚敦慈 X 顏宗海
https://youtu.be/5W6yHzFdGY4

【相關文章】

喝水喝到中毒?這3種情形小心!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755

腎臟病患別喝紅豆水!醫師教你正確喝水遠離結石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086

沒事多喝水?喝太多水不利腦神經、竟有這些壞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8447

#水中毒 #低血鈉 #譚敦慈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含糖飲料健康認知、健康態度、購買意願與行為意圖之研究-以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

為了解決喝含糖飲料的壞處的問題,作者方俊丁 這樣論述: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每位國民的健康之態度與行為大部分都在兒童時期所形成,國小高年級的孩子更是如此。然而,在台灣的學童們取得飲料相當方便,人人一杯飲料儼然已成為學童生活中的一種習慣。因此有識之士對於現今學童飲用含糖飲料的現象,感到十分憂心。本研究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為對象,探討含糖飲料健康認知、健康態度、購買意願與行為意圖之相關研究,了解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童飲用含糖飲料的重要變項,作為校園營養教育實施之參考,進而增進我國學童健康。針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飲用含糖飲料進行深入的探討,以便利抽樣的方式來分析健康認知、健康態度、購買意願及行為意圖等之間的關聯性。問卷總計發放430份,有效問卷403份(93.

7%),受訪者性別人數中,男性學生201人(49.95%),女性學生則為202人(50.1%)。以 SPSS12.0 統計軟體作為研究與分析的工具,探討描述性分析、信效度分析、相關分析與迴歸分析之驗證。研究結果顯示國小高年級學生對含糖飲料的健康認知越高,不飲用含糖飲料的行為意圖越高;國小高年級學生對含糖飲料的健康態度越高,不飲用含糖飲料的行為意圖越高;國小高年級學生對於不購買含糖飲料的意願越高,不飲用含糖飲料的行為意圖越高。

元氣之寶「鈣」靈活:乳酸鈣、膠原蛋白、葡萄糖胺、魚油與負離子的妙用

為了解決喝含糖飲料的壞處的問題,作者呂鋒洲 這樣論述:

人體對鈣的吸收並非百分百,即使吸收率較高的 發酵型乳酸鈣,最好配合膠原蛋白、葡萄糖胺、 深海魚油一起食用,還要常接觸朝陽與負離子, 才能促進關節靈活、筋骨強健!     若將人體比喻為一座現代化建築,那麼建築物要堅固,就需靠鋼筋與混凝土支撐。而混凝土由水泥、沙和水混合而成;就人體而言,我們的骨架就好像建築物的鋼筋、支柱與主體,還要加上混凝土才能完成,才有好看的外表且堅固,經得起風吹日曬、地震與其他衝擊。     就人體而言,「膠原蛋白」就好像混凝土中的水泥,必須摻一定比例的沙子(鈣),用水(葡萄糖胺)調和,再藉助太陽光之力,乾燥後才耐用。我們的身體要具備這些成分,「補鈣」才有價值。     而

「鈣」的來源很多,依其成分而有不同名稱、不一樣的用途。本書介紹坊間可見的各種鈣,細說補充方法與作用,請仔細體會、應用,自可促進關節靈便、筋骨強健。 作者簡介   呂鋒洲教授     學歷   台灣大學農化系、台大醫學院生化研究所、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生物物理及生化研究所畢業     曾任   台大醫學院生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中國醫藥大學營養系榮譽講座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應用化學系講座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台灣自由基學會理事   中國保健協會功能水分會名譽顧問   台灣機能水協會學術首席顧問     專攻   酵素學、物理生化學、

環境毒物學、   自由基醫學與生物學     著作   發表學術性論文210篇以上,專著十餘本。   保健相關著作:   《保健新寵:氫水與氫氣》、《電解水是好水》、    《抗氧化酵素之母SOD》、《益生菌酵素嚇嚇叫》、   《沙棘消炎護肝第一名》、《善用紫蘇》、   《發酵大豆抗癌新希望》、《神奇抗氧化劑》等,   十多本有關保健營養素的著作,   每一本都引起生物科技業極大的重視,與讀者的迴響。 自序:怎麼「補」才能使骨關節更靈活?…………3 前言:最完善的補鈣指南…………12 第一章鈣是生命之本…………15 鈣與健康:鈣離子濃度與細胞活性有關 各組織、器官與系統都受

影響精卵也需鈣離子 第一節 缺鈣會對身心造成什麼影響?…………20 多數器官、組織、系統都可能異常 不同器官的缺鈣影響亦不一樣 腳抽筋不一定是缺鈣 一、缺鈣的最大壞處是造成骨質疏鬆症 還會腰酸背痛、影響睡眠品質 老化、疾病與飲食不均衡等造成 造成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 二、容易誘發關節炎 補充鈣之不足就是最好的對策 第二節 鈣的奧秘與補鈣之道…………41 如何輕鬆補鈣、有骨氣什麼人需補鈣 日常飲食無法滿足全身所需 補充維生素D的要領 補充鈣製品好處多慎選鈣片才能避免後遺症 認識鈣的吸收與轉換為何要選發酵型乳酸鈣 補鈣時機、好處與禁忌如何補得有技巧 第三節 哪些人最需要補鈣?…………56 30

歲以後每年流失0.7% 一、孕婦最應補充鈣質 二、嬰幼兒需補鈣以促進成長 三、高齡女性如何補鈣保健康 第四節 細說鈣的種類與挑選之道…………65 衛福部公告的鈣補充品種類 依鈣質的主要成分與性質分四種 依五大步驟慎選鈣製品 幾種常見鈣製品的優劣比較 從酸根結合及吸收率做比較 為什麼要左旋的乳酸鈣? 一、孕婦最需要補充鈣質 孕婦為什麼特別缺鈣出現四種症狀時就要補充 注意補鈣最有效的時間 飲食補鈣還要注意營養均衡 二、嬰幼兒怎麼補鈣? 無機鈣與有機鈣的差別與選擇 需不需要補鈣的判斷標準不同月齡的補鈣原則 餵哺母乳的嬰幼兒有必要補充嗎? 三、熟齡美女預防骨質疏鬆三法 鈣片要選錠劑、膠囊還是粉狀好?

中高年女性挑選鈣製品原則 第五節 細說發酵型乳酸鈣…………99 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缺鈣 不可能從飲食中攝取到足夠鈣質 由製作過程一窺端倪 鈣質不足易出現18種毛病   附錄一:「乳鈣」與其他鈣製品的異同………110 附錄二:還有一種珊瑚鈣…………120   第二章元氣二寶 膠原蛋白+葡萄糖胺……135 第一節 細說膠原蛋白的來源與作用…………136 認識膠原蛋白體內的膠原蛋白為何會流失 如何補充與應用哪些食物富含膠原蛋白 也要留意其所含脂肪與熱量 膠原蛋白會隨年齡增加而流失 坊間常見的幾種產品怎麼吃、何時吃最好 有副作用嗎無法吸收或沒效的真相 膠原蛋白的合成機制非常複雜 不是吃哪裡就補哪裡選

用原則可供參考 什麼是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 補充複合產品才能元氣滿滿服食方式與禁忌 第二節 葡萄糖胺與你想的不太一樣…………154 最熱門的骨關節保養品之一認識葡萄糖胺 添加麩氨酸鈉可強化抗菌活性 實驗發現對人體具有幾種效用 一、改善血管內皮功能 二、能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與肺癌的風險 三、有助於潤滑關節、減輕骨關節發炎、疼痛 細說葡萄糖胺的種類與正確用法 藥品級才能用於治療研究報告看法兩極 下文再細說對骨關節疾病的影響 留意使用需知與禁忌注意使用原則與禁忌 以安全做為選用標準細說葡萄糖胺與骨關節炎 發炎、疼痛主要是關節退化、磨損引起 蝦蟹殼及某些菌類均可提煉 簡介幾項代表性實驗及結論 一、持

正面態度,認為可以使用。 二、持反對態度,不建議使用。 其他更新的研究結果可供參考 共識是可輔助但不能宣稱療效 醫界的看法值得參考 一、葡萄糖胺類製劑治療膝關節炎 二、乙醯葡萄糖胺可增加關節潤滑度 什麼是乙醯葡萄糖胺 三、結晶型硫酸鹽葡萄糖胺較受肯定 四、衛福部曾發表「葡萄糖胺與退化性關節炎」 五、美國骨科醫學會的推薦與建議(指引) 未來發展還有待觀察健保已不再給付 還有一些「尚無定論」之說 除「針灸止痛」外均不予推薦   第三章元氣三寶 鮮魚油…………206 發現:國際營養及精神醫學會成立研究小組 深海魚油至少具有五大效益 原理:主要是含有歐米茄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補充方法與來源 注意,服用

抗凝血劑者不宜食用過量 哪些人需要注意補充? 慎選來源並注意產品品質留意使用禁忌   第四章加負離子(纖維)更能活化全身細胞 218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哲學 影響自癒力發揮的主要因素 負離子有助於促進能量釋放 還可增強腦啡呔防治疾病的根本在自癒力 善用負離子纖維更能活化細胞   結語:元氣五寶保證再老都能跑…………226 自序   怎麼「補」才能使骨關節更靈活? 呂鋒洲     本人在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界已經服務了數十年,可以說大多數與生物科技有關的保健食品、營養補充品都做過研究,或有所涉獵,因此常有人前來「諮詢」吃什麼最有益健康、開發什麼產品最好等等。     對於個人養生方面,我往

往引述一段網路上流傳的「妙法」供參考:     世界上最好的健身(抗癌)之道是「走路」,最好的長壽(快樂)之道為大笑;萬能的補養之道在喝水,最好的美容(養顏)之道乃睡眠;最好的補肺(健全呼吸系統)之道為深呼吸,最好的補身(補元氣、防耗損)之道是泡澡或「泡腳」;而最好、最便宜的補鈣(補充骨質)之道為「曬太陽」,尤其是「朝陽」,即早晨的陽光。           如果詢問有關保健食品、營養補充品方面的問題,則一向遵從「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的原則,一定要實際做過研究,或至少有世界知名期刊上發表過的研究報告,才能作為參考基礎;這個原則一定要把握、堅持。     近幾年來,由於高齡人口愈來愈多,各式各樣

能補充鈣質、保持骨關節健康、靈活的產品充斥各大賣場,隨時打開電視與網路都可以看到廣告,想要知道「正確補鈣」之道的人更多。     簡單說,補鈣就是保持骨質正常、預防骨質疏鬆,避免骨節壓縮、身高變矮,以及促進全身關節靈活、運動順暢的法寶之一,其中又以保持膝蓋關節的靈活最重要;就中高年女性而言,有髖關節問題的人也不少,這類骨骼與關節方面的保養問題,似乎已經成為現代人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補鈣的方法很多,眾所周知的「補鈣三寶」為:曬太陽、常運動及補充(食用)鈣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包括牛奶、小魚乾或鈣片等,其中尤以補充鈣質食物最重要且簡易。     不過,吃鈣質含量豐富的食物來補充鈣質,效益並不高

。這是因為人體雖然可以吸收這些食物的鈣質成分,但吸收率相當有限,對中高年人來說,可能還抵不過人體自然流失的速度。真正有效的補鈣之道,應該是多管齊下,攝取多種可合成鈣質並轉換成骨質的「萃取」食品,例如發酵乳酸鈣、膠原蛋白、葡萄糖胺及富含歐米茄三、歐米茄六的深海魚油,加上多接觸負離子、使用含負離子衣物等等。     必須注意的是,這類營養補充品並不是吃愈多愈好,隨著科學家投入的研究愈多,其價值與應用之道也隨之日新月異,不可不知。譬如過去被視為改善關節疼痛、促進關節活動靈活「妙藥」的葡萄糖胺,近來即有不一樣的發展,有些非必要的治療,健保已不再給付。有些研究認為,葡萄糖胺最好有膠原蛋白參與才能發揮效用

,諸如此類的使用宜忌,本書也都做了充分說明。     古聖先賢有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其實「補鈣、保健養生」的道理也一樣,很多人覺得有效的種類與補充方法,對某些人而言未必有用;同樣的,別人認為效果不明顯的東西,自己使用之後也許覺得很適合。所謂「救人的東西愈多愈好」,本書正是提供各式各樣有助於補鈣的方法與種類,說明其作用機轉,分析其利弊得失與使用宜忌,以供需要者參考。至於該怎麼選擇最好?除了自己的體會之外,慢性病患者最好諮詢一下家庭醫師。     書成之日,要感謝的人很多,包括幫忙翻譯文獻的門生故舊與收集、提供資料的同道與營養專家,以及費心整理的編輯;還要感謝讀者耐心閱讀,書中如有疏漏之

處,還請不吝指教。 第一章 鈣是生命之本 鈣(Ca,Calcium)是人體內最普遍的元素之一,也是人體中最重要、含量最多的礦物質元素,被稱為「生命中的鋼筋混凝土」。身體中大約有99%的鈣用於形成骨頭及牙齒,乃構成骨骼的重要成分,有助於維持骨骼與牙齒的正常發育及健康。其餘的1%則分布於血液、細胞內液、肌肉及組織中。 這一部分(體內鈣質的百分之一)雖然微小,卻在身體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促進細胞新陳代謝、肌肉收縮、血液凝結、神經傳導,以及荷爾蒙的分泌等等。 在「血液凝結功能」方面,主要在活化凝血酶元,將其轉化為凝血酶,以促進血液凝固。還有助於促進肌肉與心臟的正常收縮,強化神經的感應性;更可調控

細胞的通透性,以調整體質。如果體內的鈣濃度失衡,小則出現抽筋、骨質疏鬆等毛病,長此以往可能引發代謝症候群(如肥胖、高血壓等),或影響胰島素平衡,進一步影響血糖及血脂,成為糖尿病的病理原因之一;更嚴重時還可能危及生命。 老化、疾病與飲食不均衡等造成 坊間關於骨質疏鬆症的探討與防治對策的文章已經很多,歸納起來不外:年齡(老化)、疾病與飲食不均衡等幾種。 1.年齡 年齡增長與老化是缺鈣、造成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而且很難完全避免與有效預防。那是因為年紀增長之後,腸胃等五臟六腑的吸收能力都會逐漸變差,而骨質流失的速度加快,骨質比較疏鬆就很難避免。 2.生病 不管生的是什麼病,都會影響胃口,吃不下當然可能

營養不良;加上疾病本身或做各種治療的副作用,也會影響食慾,以致鈣質攝取不足,或加快骨質流失的速度。 3.飲食不均衡或偏食 這是年紀尚輕就出現骨質疏鬆症的原因之一。一般而言,成人的每日鈣質需要量大約在1000到1200毫克之間(可能有些個別差異,但相差無幾)。若經常偏食、挑食,比如不喜歡吃乳製品或富含鈣質的食物(如硬硬的小魚乾),又愛吃肉、喝太多碳酸飲料(包括咖啡),就可能缺鈣。

家長對幼兒甜食攝取的態度與幼兒甜食攝取行為之關係研究

為了解決喝含糖飲料的壞處的問題,作者温翔雯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家長對幼兒甜食攝取的態度與幼兒甜食攝取行為之關係,採問卷調查法,以108學年度就讀於臺北市公立幼兒園之四足歲至六足歲中大班幼兒及其家長為母群體,於臺北市12個行政區中,每個行政區中至少抽取1間公立幼兒園發放問卷,共計有效問卷224份。以統計套裝軟體SPSS24.0進行分析,歸納研究結果如下:一、超過一半的幼兒會在放學至晚餐前的時段吃甜食,攝取種類方面,頻率最高為糕點類、糖果類和乳酸飲品類,而大部分幼兒在一週內完全沒有攝取冰品類、調味乳品類等其他甜食種類。二、幼兒甜食攝取量不因幼兒性別、家長教育程度不同而有差異,但會因家庭平均月收入不同而有差異,其中家庭月收入50000元以下者,

其幼兒甜食攝取量顯著高於月收入75001-100000元者。三、整體而言,家長在攝取甜食影響幼兒生理健康、認知情緒及監控三構面的態度趨向於正向且認同。而除了家庭月收入最低之家長,其對幼兒攝取甜食的監控態度顯著低於家庭月收入較高者外,家長對幼兒攝取甜食之態度不因家長教育程度或家庭月收入而有差異。四、多元迴歸分析結果發現,僅家長對幼兒攝取甜食的監控態度能顯著預測幼兒甜食攝取量。根據本研究結果,家長須適度限制幼兒甜食之攝取量與頻率,並避免讓幼兒於正餐前吃甜食,且減少使用甜食當作平撫幼兒情緒或獎勵之工具。建議未來學術研究可區分幼兒甜食攝取頻率與攝取量,或同時考量幼兒在校甜食攝取行為,以更全面掌握幼兒甜

食攝取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