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檔案局徵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國家檔案局徵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LauravanDernootLipsky寫的 創傷照管:照顧別人的你,更要留意自己的傷 和MichaelFertik的 數位口碑經濟時代:從大數據到大分析的時代,我們如何經營數位足跡,累積未來優勢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檔案應用專區- 南部科學園區也說明:南科, 南科管理局, 南部科學園區,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 台南園區, 高雄園區, 高科, 檔案應用 ... 檔案教育訓練及標竿學習 ... 檔案管理局相關連結.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究竟 和三采所出版 。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研究所 劉時泳所指導 胡心怡的 兩岸女性室內設計師性別角色研究 (2020),提出國家檔案局徵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兩岸、女性設計師、室內設計、性別角色。

而第二篇論文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黃志泰所指導 李孟錦的 國軍招募策略對高中職學生從軍意願影響之研究-以知覺風險、知覺價值為評量因子 (2017),提出因為有 國軍人才招募、募兵制、從軍意願、知覺價值、知覺風險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家檔案局徵才的解答。

最後網站收費標準- 臺南市政府財政稅務局- 檔案應用則補充:檔案 閱覽抄錄複製收費標準. 中華民國90年12月12日檔案管理局檔秘字第0002054-7號令發布中華民國93年6月16日檔案管理局檔應字第09300046581號令修正中華民國102年2月6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家檔案局徵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創傷照管:照顧別人的你,更要留意自己的傷

為了解決國家檔案局徵才的問題,作者LauravanDernootLipsky 這樣論述:

  ★創傷管理經典之作   ★長銷10年不墜・讀者絕讚好評   ★釋一行強力推薦!方昱、留佩萱、楊培珊專文推薦   ★王意中、王增勇、方格正、朱剛勇、何素秋、林立青、林靜如、周志建、周慕姿、胡展誥、紀可恩、洪仲清、洪素珍、陳志恆、陳鴻彬、海苔熊、徐敏雄、莊秀美、黃天豪、劉仲彬、賴芳玉、醫勞盟、蘇益賢、蘇逸人──一致推薦   如何協助他人排解創傷?   如何在受他人創傷影響後,自我修復?   一本人人都需要的療傷書!   「好像做什麼也改變不了現狀……」   「我覺得自己永遠做得不夠多……」   「下班回家除了看電視,我什麼也不想做……」   「我累積了一堆怒氣,就快要爆

炸了……」   「孩子說我再也不陪他們玩,也不唱歌或大笑了……」   「如果我離職了,還有誰能做這件事?」   若你驚訝地發現自己不僅遇過類似情境,還有過相同感受,就是出現了常見的「創傷接觸反應」。就像畫家的衣服會沾到顏料、園丁的指甲縫裡會塞滿泥土,幫助他人面對創傷、接收過多負面消息也會留下印記。這些都是為了對抗創傷遺留的影響,進而在自覺或無意識的情況下,發展出的應變策略。   而你需要的並非放個長假、吃頓大餐,而是「創傷照管」。   無論是社工、生態學家、教師、消防員、醫療人員、警察、環保人士、居家照護員、軍人、家暴工作者、生物學家、動物收容所職員、國際救援工作者、社會改革運動者、照顧

年長父母或幼兒的人,甚至是因資訊流通而接收過多創傷資訊的你我,都需要了解創傷照管。   這個由創傷接觸領域先驅蘿拉.李普斯基提出的概念,將在本書中獲得完整解釋。不僅涵蓋「如何協助他人排解創傷」「如何受他人創傷影響」「如何解讀並從經驗中學習」等一系列自我對話的過程,還打破受創者與幫助者之間的界線,分辨與管理創傷造成的影響。作者並提出「創傷照管五大方向」,由內而外提升照顧自己、他人以及環境的能力。書中還舉出十個各行各業的真人實例,讓創傷照管更貼近現實生活。   本書既是引導方向的羅盤,也是能夠實踐練習的指南,使我們面臨嚴峻挑戰時,仍能維持身心健全,並在他人和周遭環境需要時伸出援手。 各界盛讚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增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方昱(《我往那裡走,因為那裡看不見路》作者、東海大學社工系兼任助理教授)   方格正(臨床心理師)   朱剛勇(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   何素秋(家扶基金會執行長)   林立青(作家)   林靜如(律師娘)   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紀可恩(社工師、「每天簡單學社工」「樹光Treelight」主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洪素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鴻彬(諮商心

理師、資深輔導教師)   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美國執業心理諮商師)   海苔熊(科普心理作家)   徐敏雄(臺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理事長)   莊秀美(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黃天豪(新田/初色心理治療所首席顧問臨床心理師)   楊培珊(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人生障礙俱樂部》作者)   賴芳玉(律師)   臺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醫勞盟)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蘇逸人(長庚大學行為科學科所副教授) 名人讚譽   所有助人工作的前提,都是要能與當事人所經歷的創傷與痛苦,有一定程度的感同身受。理想的情況是

能保持在中間地帶,既沒有遠到麻木不仁,也不會近到遍體麟傷,然而這又談何容易呢?本書試著提醒且疼惜我們這些助人者,自己的工作有多麼不容易,以及別忘了好好照顧自己。──方格正,臨床心理師   別成為下一個受創傷者!在從事創傷的助人工作中,我們是否已被創傷所反噬,而渾然不知?面對長期暴露在創傷的險境,書中鉅細靡遺詳列了創傷接觸反應的警訊,讓讀者能夠適時且細膩地自我覺察,拿捏好心理界限,讓自己與創傷之間,維持應有的安全距離,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透過創傷照管的指引,讓自我全新改造,而煥然一新。──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助人工作者常在別人的需求中看見自己的責任,但在照顧別人之後

,卻往往忘了照顧自己,「替代性創傷」成了這個現象的命名,而這本書提供了重要的提醒與參考。「苦難悲傷是天主親吻你的記號」是做為天主教徒的我,重新凝視創傷的力量所在。找到帶給你靈性力量的自我照顧方式,是助人工作者都需要不斷尋找的,我們共勉。──王增勇,政大社工所教授   作者運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描繪創傷帶來的各種層次與改變。透過不同案例故事,引領讀者以新視野去面對創傷情境,並發現最適合照顧自己的方法。本好書的出版,不僅值得助人工作者間有更多對話,更應推薦給所有人共同品味。──何素秋,家扶基金會執行長   身為心理師,我常被問:「聽到許多不幸的故事,你會不會很難受?」答案當然是會的。但過往在學習

與實習時,卻總是試圖表現出不受影響,以證明自己夠穩定、夠專業。這本書打破了助人工作者「不該受個案的影響」「如果受影響就是不專業」的迷思。正如作者所言,否定只會造成更大的傷害;正視自己的脆弱,才有機會適時為自己療傷。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他人,是我一貫的助人理念。本書透過創傷照管的概念,引導你學會看見自己的傷口,並從案例中看見訴說的方式,演示助人工作過程中的自我警覺。這樣的自我覺察讓我們能在工作中調整自我,免於職業上的情緒傷害,更避免傷害我們的服務對象。我認為這個過程之於我們的助人工作而言,是必須的、道德的,更是專業的,值得我們學習與看見。──紀可恩,社工師、「每

天簡單學社工」「樹光Treelight」主編   創傷的書籍非常多,但替代性創傷的書並不太多,而《創傷照管:照顧別人的你,更要留意自己的傷》這本書則在創傷及替代性創傷的議題之間來回描述,因為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免於創傷。此書有三個特點:一、每篇都有很雋永機智的圖。簡單的圖說出了重點,即使是沉重的議題,卻以幽默的圖像輕輕地放置在讀者的心裡。二、在創傷的絕望中,以真實的故事,在故事主人翁覺察自身的歷程中,讓書中的觀點更貼近真真實實、活生生的人。三、在書中,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述說如何由內而外的改變,以及個人與制度同時均須改變的重要性,而且每章節最後都有鼓勵讀者試一試的可執行之自我照料方法。這是結合知

性、感性與執行力的一本自我照料好書。──洪素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我身邊有很多助人者,都曾因為聆聽案主陳述痛苦經歷而生活大受影響,更在大量接觸身心受創的案主後,變得心力交瘁,時常需要藉助各種途徑讓自己能喘口氣,恢復能量。當一個助人者抱持熱忱投入身心照顧的行列中,沒想到卻弄得自己也滿身傷,真是當初始料未及。然而,助人技術往往需要透過大量經驗累積方能逐漸成熟,因此,如何在這一行中走得長、走得久,是助人者無法逃避、得面對的課題。而這本書正提供所有從事身心照顧的人們一個明確的指引,如何在照顧他人的傷的同時,也保護自己、安頓好自己。──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提到「創傷」,多

數人可能立即想到心理或生理層面的傷痛;但在本書中,作者特別提醒我們,別忘了「創傷」之所以會讓廣大民眾難以承擔,除了是社會缺乏足夠的話語和積極性的文化去討論,更有來自大眾長期對造成「創傷」背後系統性壓迫的漠視。換言之,人們不僅將「創傷」窄化為個人層面的心理或生理問題,甚至將回應它的方法和結果視為「社會形象」在經營,深怕處理不當引發他人輕看。不同於這種觀點,作者在這本書裡提出「創傷照管五大方向」:營造探詢的空間、選擇我們專注的焦點、懷抱悲憫之心並建立社群、回想生命中感恩的事物以取得平衡,以及每天練習對齊本心。我發現這五大方向在夢想城鄉協會裡,也正被實踐著,特別是建立信任社群和不斷對齊本心。我們發現

,唯有擁有支撐適合自己生命價值觀的社群關係,才能不因害怕孤寂,而被具傷害性的價值觀綁架。唯有勇敢接納真實的自己、不斷與本心對焦,才可能對當下的困境提出回應策略,而非盲目從眾或逃避現實。 ──徐敏雄,臺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理事長   乍看書名,以為是談「助人者自我照顧」的書籍,但這本書遠大於此!雖然從創傷出發,但「創傷照管」的本質,是要培養我們專注當下的能力;開始探索自我、學習照顧自己,並確實修正這個世界。這是一本關於追求徹底「覺醒」的書,教導我們:當我們有意識去注意生命當下發生的一切,才能真正享受生命。──黃天豪,新田/初色心理治療所首席顧問、臨床心理師   真正的同理心,是必須把自己也納入

的。本書想告訴所有在生活、工作中,時常需要與人互動、替他人勞心勞力的每個人,你值得更好地對待自己。如果沒有把「自己」這個工具照顧好,就難以提供他人好的服務與照顧。「創傷照管」觀念,值得所有從事廣義助人服務工作的讀者了解與實踐。──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本地少有聚焦替代性創傷的譯著。源於一位長年獻身創傷助人工作者的深度省思,著眼人類、物種及環境的創痛苦難。習於接應世間困苦的廣大工作者,心靈不免磨難。本書細緻爬梳多樣的「創傷接觸反應」,並以前人智慧為基提出「創傷照管」的五大方向,對致力創傷苦難的工作者而言,是踏上覺知與照料自我創傷之途的珍貴指南。──蘇逸人,長庚大學行為科學科所副教授   閱

讀這本書就像照鏡子一樣,讓我們能把自己看得更清楚、瞭解得更透徹,使我們用更好的方式擔任助人工作者並從事助人工作。沒錯,同情心就是快樂之本。享受吧。 ──釋一行,禪師與和平主義者   對以照顧創傷者為己任的人來說,本書無疑是份珍貴的禮物,更是為他們提供充滿智慧與關懷的工作指南。──傑克.康菲爾德,臨床心理學博士   任何創傷工作者都會受到焦慮、暴躁與莫大的悲傷感擄掠,但關上這些感官,反而可能造成情感麻木。我們渴望找到智慧名言與新鮮的觀點來幫助自己,也渴望獲得他人的理解。在這本精采的書中,可以找到幫助你度過難關的一切所須,不只讓你快樂起來,也能讓你用更聰明的方式完成助人工作,這絕對是創傷工作者

必讀的一本書。 ──吉妮.妮西卡,《你可以自由:讓受虐婦女不再暗夜哭泣》作者   本書為努力改善社會與我們共享環境的人們,提供了寶貴建議。作者一生致力於關懷與服務他人,因此十分了解其他同樣致力實現遠大利益者的處境。她提醒我們所有人,在珍惜與服務他人和環境時,也要擁抱與他們建立關係所帶來的快樂。 ──約翰.弗利克,全美奧杜邦學會主席   本書讓我了解該如何用言語述說我親自前往伊拉克三次,以及後續協助美軍人員排解戰爭創傷時的感受。也讓我明白,自己經歷的痛苦並非需要壓抑或麻痺的軟弱,而是次級創傷。不過,最重要的是,這本書為我指引了一條雖不簡單卻實際的明路,教我如何展開更美好、健康的生活。──布萊

恩.帕瑪(Brian Palmer),記者   我擔任律師才兩年時間,已發現自己身上出現不少次級創傷的徵兆,這讓我既驚訝又鬆了一口氣。驚訝於過去從不知道擔任公訴辯護人,會對自己造成如此影響;而這也同樣讓我鬆了一口氣,仰賴本書幫助我承擔那些看似非人所能承受的悲劇。只有透過本書中闡述與推薦的做法,我才能確保自己的靈魂完好無缺。因為這本書,我所代表辯護的每個人都因此獲得更好的服務。我推薦所有公益律師與法學院學生讀這本書。 ──伊莉莎白.拉提瑪(Elizabeth Latimer),布魯克林辯護人服務公設辯護人   包含作者自己在內的創傷倖存者與工作者的故事,就像銳利但堅韌的布料,而蘿拉就像一部紡

織機,以常人都能理解的建議為線,將所有一切縫合起來,織出一條溫暖、柔軟、能夠安撫人心並帶來安全感的毯子。這本書的重要之處在於,提醒我們照顧他人時,別忘了照顧自己,也提供自我照顧的實用建議。我真希望自己剛開始幫助家暴受虐婦女與兒童時,就能接觸這本書!──格雷琴.特斯特(Gretchen Test),安妮凱西基金會兒童福利計畫主管   作者藉由這本開創性的創傷照管指南,幫助我們透過全新眼光,看待照顧助人工作者。此外,本書也是一份實用、溫馨的指南,教導我們培養能力,在照顧他人的同時也照顧自己。任何助人工作者都可以從本書深刻的見解中獲益良多。 ──米亞.艾森施達特(Mia Eisenstadt),人

類學家   當我們面對社會上最嚴峻的挑戰時,可能忽略自我照顧的重要性,甚至因此變得任意妄為。對於這些願意犧牲自身需要、幫助他人的社會工作者來說,明明有機會幫助他人,卻又不明白自己為什麼經常精疲力竭,本書以溫柔但犀利的筆觸,鼓勵我們追求老生常談的身心平衡,無論在工作或生活上最終皆能充實度過。──切爾西.塞克斯頓,美國電動汽車市場分析師  回首三十四年的警察生涯,我真希望這本書更早問世,成為我的案頭讀物。這本書為因工作無可避免要處理創傷的專業人士、針對官僚體系帶來的壓力,以及實務上不斷目擊的各種創傷情境,提供清楚、犀利、幽默又相當實用的應對指南。極度推薦本書。 ──諾曼.史丹普,前西雅圖市立警察

局長 讀者好評   ★亞馬遜讀者4.7顆星高分推薦・Goodreads讀者4.3顆星絕讚好評   ● 這本書就像黑暗中的一道光,幫助我正視自己的情緒,也讓我的工作更持久。   ● 這本書不管是在人際、照護管理,都提供了絕佳的遠見。   ● 聰明、易讀,還很實用。   ● 所有的照顧者,不管是照顧人、動物、植物,都能夠獲得幫助。   ● 我是一名音樂家,從沒想過這樣的書能幫到我,但它真的讓我發現連自己都不知道的創傷!   ● 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如果你的工作領域和「照護」有關, 我大力推薦!   ● 如果我在10 年前就讀到這本書,我的朋友應該會是現在的10 倍吧!   ● 我會牢牢記住書

中有關職業倦怠的建議,並努力減輕壓力。   ● 這本書能讓我們擁抱當下的美好與喜悅,並給予我們力量去克服困難,覺得人生並不那麼孤單。   ● 我認為「創傷照管」這個概念應該要讓更多人理解!因為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正在面對這樣的難題!  

兩岸女性室內設計師性別角色研究

為了解決國家檔案局徵才的問題,作者胡心怡 這樣論述:

摘要 IABSTRACT II誌謝 IV目次 V表目次 VII圖目次 VIII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背景 1第二節 研究動機 3第三節 研究目的 6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第五節 重要名詞釋義 8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 11第一節 兩岸室內設計歷史進程 11第二節 室內設計工作範圍 20第三節 女性設計師 25第四節 性別角色 33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流程 49第一節 研究對象 49第二節 研究方法 50第三節 研究流程 52第四節 研究工具(訪談大綱) 55第五節 研究資料分析 59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61第一節 女性設計師家庭因

素 61第二節 女性設計師職場因素 69第三節 女性設計師未來規劃 77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1第一節 結論 81第二節 建議 84參考文獻 87附錄 95附錄一 訪談邀請函 95附錄二 訪談大綱 97附錄三 訪談紀錄逐字稿 101表目次表2-1 室內設計必要的四個面體 20表2-2 大陸室內設計的內容 21表2-3 室內設計分類 22表2-4 室內裝飾類型 22表2-5 台灣室內設計類型 23表2-6 室內設計師的典型職涯與工作內容 24表2-7 1900-1950西方獨立型傑出女性設計師 27表2-8 1900-1950西方合作型傑出女性設計師 28表

2-9 女性設計師優勢 32表2-10 主流的性別刻板印象 34表2-11 性別角色觀念差異 35表2-12 性別角色層面 35表2-13 影響城市已婚職業女性家庭角色衝突的微觀因素 39表2-14 工作與家庭分配比重呈現的角色期待 41表2-15 女性職業發展阻隔因素三分法 44表2-16 婦女傳統角色與現代化角色的特質 45表2-17 職業女性衝突表現 47表3-1 訪談對象背景資料名單 50表3-2 訪談初擬大綱框架表 57表3-3 本研究大綱彙整 58表4-1 女性室內設計競爭優勢和劣勢 73圖目次圖2-1 大陸室內設計學科發展 13圖2-2 台灣室內設計發

展 16圖2-3 台灣室內設計五個二十年歷程 19圖2-4 女性設計師壓力來源 42圖3-1 研究流程圖 54圖4-1 女性設計師性別角色因素 61圖4-2 懷孕對女性設計師職場障礙 68

數位口碑經濟時代:從大數據到大分析的時代,我們如何經營數位足跡,累積未來優勢

為了解決國家檔案局徵才的問題,作者MichaelFertik 這樣論述:

  ★《紐約時報》暢銷書   ★《大數據》作者、LinkedIn執行長等名人齊聲推薦   過去──傳統的個人風評,搬家就可以重新做人。   現在──數位足跡,會一步不漏,刻在大數據裡!   未來──大家不用認得你本人,卻能對你瞭若指掌!   網路上,你值多少錢?   你在網路上的每個行為都會被評分,影響層面涉及:   求職、教育、交友、愛情、消費、信貸、生活……   當所有行業都用大數據來做大分析,   你的數位足跡將決定你的社會階級!   在網路上,每一件事都會被記錄與分析的世界裡,   所有「決策幾乎都是機器做的」,   這是未來,甚至已是現在的大趨勢,   而

幫助機器做決策的數據就是,對你的一舉一動和任何事進行評分,   也就是說,你的數位足跡會形塑你的個人口碑,   因此,不管在現實或虛擬世界,你更應該謹言慎行,   如果想要刻意刪除你的數位足跡,你的口碑反而會被扣分!(為什麼?)   Facebook、Google、LinkedIn、銀行、求職網等各行業已開始運用口碑評分技術,   將來會越來越多行業能完全免費取得這項工具,   那這樣會創造出甚麼樣的大數據環境──   .不用投履歷,工作就能主動找上門,甚至決定你的薪水行情;   .跳槽、轉行、跨領域、跨區域都沒問題,不必從頭開始;   .影響銀行給你的信用額度、要不要借貸給你;   .到

飯店、餐廳能享有頂級的貴賓體驗;   .上交友網站,某些人不適合你,從一開始就沒機會看到這些人……   數位足跡優良,你就能盡情享受歡樂與機遇,整個世界就是你的地盤;   反之,你就會錯失許多機會與優勢。   全球公認的數位口碑經濟權威麥可.弗提克(Michael Fertik)教你──   如何以行動擦亮你的數位招牌,打造最佳的個人品牌與優勢,主導你的數位足跡,   讓你像個VIP、享有最多優惠、工作機會比別人多,贏得好口碑。   本書你將學到:   .履歷要放什麼精準的關鍵字,才能讓你最快贏得面試入場券;   .讓你在銀行或飯店得到貴賓待遇或其他專屬服務的技巧;   .在點評網與分享

網站,如Airbnb或Uber,如何改善評語與排名,不管是買家或賣家;   .如何製造假的數位足跡與防護罩,把已經出現在網路上的負面資訊淹沒…… 口碑推薦   DSP智庫驅動共同創辦人兼技術長 吳柏翰   網路媒體工作者 李怡志   《創業》作者、AppWorks 合夥人 林之晨 Mr. Jamie   cacaFly 聖洋科技執行長 邱繼弘   網路行銷科技人 曾子碩(石子)   flyingV 執行長 鄭光廷   這是一個社群互聯網的時代,口碑比廣告更重要!口碑經濟,揭開了從個人行為到商業模式,口碑深深影響著我們生活每一個角落,以及每一個行為決策。你若懂得善用口碑的力量,將讓你無往不

利,創造更多價值!相反的,你若輕忽口碑力量,也將讓你步入危險,失去更多良機!──SmartM世紀智庫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 許景泰   在數位時代,到處充滿數據,好口碑也變成珍貴的商品。現在興起的口碑經濟正在深刻地影響我們的機會與選擇。務必要讀這本書,而且不只是要知道為什麼,還要了解你可以如何在這個美麗新世界中成功。──《大數據》作者 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   在口碑比金錢或權力更重要的世界,你怎麼成為「口碑富裕」的人?問問麥可‧史提克……或讀這本書。本書瞥見了未來的細節。忽略它,就會有危險。──《每週工作四小時》、《身體調校聖經》作者 提摩西

.費里斯(Timothy Ferriss)   在網網相連的時代,我們在網路上分享越來越多自己的資訊,因此口碑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很多人對這件事還不是很清楚,因此很少人把這件事想得和麥可‧史提克一樣深入。他的新書顯示,我們用很多方式產生有關自己的資訊,同時,在高度透明與連結的世界裡,我們可以如何利用口碑的力量讓自己成功。──領英(LinkedIn)共同創辦人與總裁 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   身為Reputation.com公司創辦人,麥可‧弗提克本身就是一個有遠見的創業家,他在本書具體呈現他預見的未來。他不只描繪一個口碑比以前更重要的世界,也提供建立真實數位口碑的工具,讓

我們能打造自己的數位未來。──赫芬頓媒體集團主編與總裁 阿里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   麥可‧史提克是個稀有動物,他是個科技公司執行長,思考具有批判性,但文筆優美,且不怕揭露汙染大部分矽谷公司的愚蠢的團體迷思。他不只是口碑經濟的先驅與權威,本書也寫得相當理智。他是最具啟發性的執行長與作家,本書是必讀著作!──《你在看誰的部落格》作者 安德魯‧基恩(Andrew Keen)   你是誰?你以為你知道,但在這本令人著迷的書中,麥可‧史提克要告訴你,別人怎麼看你,不在你能控制的範圍之內。這位矽谷創業家老手鋪陳了令人震驚的細節,以及如何在個人資料到處被應用的世界中保護

自己,包括利用數據分析法限制或增加自己的權力與機會。──《臉書效應》作者 大衛‧柯克派翠克(David Kirkpatrick)   對於成長中且無法避免的口碑經濟,麥可‧史提克比任何人更了解其中的危機與希望。現在,針對大數據與大分析如何影響未來,以及我們如何利用數位檔案的最大效益,在未來的美麗新世界邁向成功,他寫出深具洞察力的評論。──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前主席 喬恩‧利柏維茲(Jon Leibowitz)

國軍招募策略對高中職學生從軍意願影響之研究-以知覺風險、知覺價值為評量因子

為了解決國家檔案局徵才的問題,作者李孟錦 這樣論述:

本研究試圖探討國軍人才招募的問題點、探討目前招募策略對從軍意願之影響及那些因素會影響民眾從軍決策與意願。而高中職應屆畢業生是近年來國軍人才招募的重點對象,所以,本研究針對高中職學生,透過知覺價值、知覺風險等各項評量因子,經由問卷調查探討分析其從軍意願及影響因子,以驗證出關鍵因素與問題點,期望能協助國軍人才招募,讓有志青年更有意願加入國軍行列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