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發展里程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幼兒發展里程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珮玲寫的 幼兒發展、學習評量與輔導(第六版) 和周育如的 聽寶寶說話:幫助0~6歲幼兒建構一顆好用的腦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掌握「生長曲線」和「發展里程碑」,激發孩子無限潛能 - pixsee也說明:嬰兒的健康成長是父母最關心的議題,而0 到6 歲的學齡前階段更是寶寶生長和發展的黃金時期。本篇將讓爸爸媽媽們了解生長曲線圖、了解常見月份的寶寶發展、及如何記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心理 和親子天下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張美珍所指導 卓秀枝的 運用ADDIE模式發展紙影戲教學提升發展遲緩幼兒基本科技素養之研究 (2020),提出幼兒發展里程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ADDIE模式。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心理健康與諮詢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 張玉茹所指導 曾柔榛的 教保員應對隔代教養幼兒學校適應問題之因應策略研究 -以天使幼兒園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隔代教養幼兒、學校適應問題、教保員因應策略的重點而找出了 幼兒發展里程碑的解答。

最後網站「養育」千金的嬰幼兒發展里程碑 - Mrs Q - 萩夫人生活記事則補充:「養育」千金的嬰幼兒發展里程碑. 我有好幾個朋友都告訴我,第一胎生兒子,第二胎生女兒的媽媽,都會覺得女兒非常優秀,非常聰明,因為發展都比老大(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幼兒發展里程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幼兒發展、學習評量與輔導(第六版)

為了解決幼兒發展里程碑的問題,作者王珮玲 這樣論述: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介紹幼兒發展、學習評量方法與輔導策略的書籍。第一章除了介紹幼兒發展、學習評量的基本觀念外,也提供教保服務人員有系統地規劃及呈現幼兒「發展」與「學習」評量的實際範例和作法;第二章至第六章介紹幼兒身體動作發展、氣質、認知發展、語言發展和社會行為發展的評量工具與輔導策略;第七章介紹幼兒學習的起始評量、形成性評量和總結性評量,並以實例說明「發展」、「學習」、「評量」三者不斷交錯的循環過程,也提供許多來自教學現場的幼兒學習評量實例,例如:【陀螺】方案、【吹泡泡】方案,以及【甲蟲】方案等,讀者可從教師的教學及評量歷程中,更清楚地了解實際上的作法。在新課綱實施後,教保服務人員對於課綱的幼

兒學習評量深感興趣,本書的第一章和第七章也有初步的介紹和實際應用的範例,讀者可參考之。本書不僅可以做為幼教、幼保師資培育的參考資料,也是幼兒園園長、教師以及家長的重要參考書籍。 作者簡介 王珮玲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博士(1992)   現職:臺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經歷:國中教師、教育部約聘人員、民生報記者   榮譽:   國科會補助大專院校獎勵特殊優秀人才(2012、2013、2014)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院院級教學優良教師(2012)   國科會短期研究獎助赴美國馬里蘭大學研究(2009.08~2010.02)   哈佛大學短期訪問學者(2001.02

~2001.08)   傅爾布萊特獎學金赴美國馬里蘭大學研究(1997.08~1998.08)   國科會乙類及甲類獎助(1989、1992、1996)   行政院研考會研究甲等(1991)   教育部青年研究著作獎優等(1989)   斐陶斐榮譽會員(1987)   第一章 幼兒發展、學習評量的基本觀念 第一節 幼兒評量的意義與目的 壹、幼兒評量的意義 貳、幼兒評量的目的 第二節 幼兒評量的方法 壹、觀察法 貳、測驗法 參、訪談法 肆、幼兒的個案史 第三節 幼兒評量前資料的準備與規劃 壹、幼兒評量前資料的準備 貳、幼兒評量前資料的規劃 第二章 幼兒身體動作發展評量與輔導 第一節 幼兒身

體動作的發展 壹、幼兒身體的發展 貳、幼兒動作的發展 第二節 幼兒身體動作評量工具 壹、幼兒身體動作的評量方法 貳、幼兒身體動作的評量工具 第三節 幼兒身體動作的輔導活動 壹、大肌肉動作的輔導活動 貳、小肌肉動作的輔導活動 個案討論 第三章 幼兒氣質評量與輔導 第一節 氣質是什麼? 壹、「氣質」字義的澄清 貳、氣質理論取向 第二節 氣質的九個向度 壹、活動量 貳、規律性 參、趨近性 肆、適應性 伍、情緒本質 陸、注意力分散度/容易轉移注意力 柒、堅持度 捌、反應閾 玖、反應強度 第三節 幼兒氣質類型 壹、東方氣質類型 貳、希波克拉特等人的氣質類型 參、闕斯和湯姆斯等人的氣質類型 肆、凱根的氣

質類型 伍、王珮玲的氣質類型 第四節 幼兒氣質評量工具 壹、卡里及麥克大衛編製的量表 貳、馬丁編製的量表 參、羅斯巴特等人編製的量表 第五節 幼兒氣質輔導策略 壹、氣質在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貳、氣質對師生關係的影響 參、氣質在同儕關係上扮演重要角色 肆、根據氣質特性予以因材施教 個案討論 第四章 幼兒認知發展評量與輔導 第一節 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壹、皮亞傑理論取向 貳、心理計量取向 參、訊息處理取向 第二節 幼兒認知能力評量工具 壹、幼兒認知能力的評量方法 貳、幼兒認知能力的評量工具 第三節 幼兒認知能力的輔導策略 壹、教師應扮演主動積極的角色 貳、提供充足的刺激環境,喚起幼兒的好奇心 參、

協助幼兒利用感官知覺探索周遭事物 肆、鼓勵幼兒針對感興趣的主題深入探究 伍、協助幼兒發展數、量、形等概念 陸、根據幼兒認知發展層次,將內容做不同的引導 個案討論 第五章 幼兒語言發展評量與輔導 第一節 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壹、幼兒口頭語言的發展 貳、幼兒書面語言的發展 參、國內幼兒語言發展的情形 第二節 幼兒語言發展評量工具 壹、幼兒語言發展的評量方法 貳、幼兒語言發展的評量工具 第三節 幼兒語言發展的輔導策略 壹、教師應扮演的角色 貳、布置充滿語言文字的環境 參、讓幼兒在自然情境下主動學習 肆、提供幼兒口語表達的機會 伍、提供團體遊戲的機會 陸、識字活動 個案討論 第六章 幼兒社會行為發

展評量與輔導 第一節 幼兒社會行為的發展 壹、幼兒社會行為的意義 貳、幼兒社會行為的發展 參、幼兒社會行為的範疇 第二節 幼兒社會行為評量工具 壹、幼兒社會行為的評量方法 貳、幼兒社會行為的評量工具 第三節 幼兒社會行為的輔導策略 壹、利社會行為方面 貳、性別角色方面 參、攻擊行為方面 肆、社會能力方面 個案討論 第七章 幼兒學習評量 第一節 起始評量 壹、日常生活的評量 貳、主題/方案的評量 參、學習區的評量 肆、量化的評量表 第二節 形成性評量 壹、主題/方案的評量 貳、學習區的評量 參、新課綱的評量 第三節 總結性評量 壹、主題/方案的評量 貳、學習區的評量 參、新課綱的評量 肆、量化

的評量表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附錄 附錄一 幼兒發展評量工具一覽表 附錄二 0~5歲女孩和男孩身高、體重、頭圍曲線圖 附錄三 2009年臺北市歲幼兒BMI及體適能常模 附錄四 「幼兒氣質量表」及簡表 附錄五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幼兒發展里程碑 附錄六 臺中榮民總醫院「零至六歲簡易兒童發展篩檢評估量表」 附錄七 「蒙特梭利教育操作評量表」 林序      我國國民接受教育年齡有往兩極延伸的趨勢,成人教育和幼兒教育日益普及,也受各界的重視,其中幼兒教育在多次選舉中甚至成為候選人的政見之一。許多學者的研究均發現,一個人在幼兒期的發展是否得宜,會影響其未來的發展。教師及父母應了解

幼兒的發展,診斷其發展是否有問題,並對其問題加以輔導。幼兒發展的了解、診斷和輔導需要精通幼兒發展理論、心理計量理論和測量工具,以及幼兒輔導策略。      目前坊間雖有這三方面的書籍,但常各自獨立,使得讀者閱讀後或懂得發展理論但不知如何測量與診斷,或懂得測量與診斷,卻不知如何輔導。有些文章雖將三者合併討論,但均侷限在一、二個發展向度上。本書將幼兒的發展從身體動作、氣質、認知能力、語言、社會行為、學習等六個向度加以探討。每一向度均先敘述有關的發展理論,再討論如何測量與診斷,然後提出可能的輔導策略,最後並以一個模擬的個案做為範例,實際進行測量與診斷,並提出輔導建議。本書這種編排方式有效地將理論、測

量與診斷、輔導三者有系統地緊密結合,加上全文文字深入淺出,配有許多圖表,是為人父母及從事幼教工作者的一本很好的參考書。      由於本書具有許多優點,本人非常樂於寫序推薦!      林邦傑謹識   1995年2月20日於國立政治大學   蘇序      記得珮玲在政大教育研究所就讀時,有一次為了向我要一份資料,來幼稚園找我,給我初次的印象:長髮披肩,一襲綿麻素色衣裳,腰間繫著編織而成的腰帶,顯得飄逸、脫俗,蠻特別的,令我印象深刻。後來又有一次,一同出國考察,使我們彼此有了進一步認識。這次珮玲也是為了蒐集資料,來舍下小敘,而讓我有機會提前讀到她的大作。      看了珮玲送來一疊厚厚的稿件,

發現各章節內容非常有系統,條理分明、圖文並茂,促使我興致勃勃地花了五個小時,一口氣讀完。我數十年來,研讀過不少專家學者的研究叢書,雖然有部分著作令人有隔靴搔癢之嘆,但大部分為求經得起考驗而不失偏頗,他們都會蒐集各家學說的論點,加以分析、比較、批判、歸納等,多數客觀公正,可信度較高。珮玲這部著作,寫作態度嚴謹,分析、歸納尤其簡潔,兼具了學術性與實務性的參考價值,不但適合研究生與幼教老師研讀運用,也適合幼兒家長閱讀,尤其是幼兒發展與輔導的部分,可以提供家長對幼兒期許有明確方向,其中親子遊戲、語言活動、實物操作等,不僅具有啟發性、趣味性、多樣性,同時亦可增進親子親密關係,實在值得廣為流傳。     

 在本書第七章裡,作者代為說明,我所提供的幼兒學習區之觀察評量「現已不用此評量表」,這並不意味它有問題,那是我四年前所編擬;當時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幫助老師及參與的家長,對幼兒在學習區探遊的目的與方向,能有更深一層的體會,結果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即已使老師們充分掌握各學習區探遊的學習目標和教育方向。對於經驗豐富且有專業素養的政大實幼老師們來說,都能以敏銳的感覺,洞察幼兒們的內心世界,已無須依賴該項評量工作來了解孩子,所以那份評量表已為階段性的淘汰。目前老師們對幼兒學習態度,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均能瞭如指掌亦能及時輔導,而且輔導技巧十分圓熟。因此始引發我於兩年前重新編擬「幼兒自我評量手冊」

,幫助幼兒自省、自覺,進而自律,由於尚在試驗與修訂階段,未敢即以獻曝。      我從事幼教生涯近四十年,從傳統到開放,尤其是十多年來研究開放教育,更深刻體會到評量的目的,是為對幼兒發展與學習多幾分了解,也為讓老師們自身多一些省思機會,其內容必須隨著老師們的成熟度,以務實的深度與廣度而重新評估與調整。近十多年來,在政大實幼所計畫的各項評量表不下十餘種,常因全體老師們認真推動,對教育意義的體會愈深,評量也就益加趨於簡單扼要了。反觀其他許多幼兒園,每位幼兒被評量項目竟多達三十條以上,真不知老師們要以多少時間來處理如此大的工程,其客觀性實在值得深思,更何況其中的評量內容,大多是老師們在檢核幼兒學習成

果。學前教育應是播種時期,不宜急於驗收成果,不然師生之間容易造成對立,累壞了老師,也難為了小朋友。      幼兒園在所有教育環境中,最具彈性,也最有挑戰性,沒有教科書的束縛,沒有功課壓力,經營者應重視理念的共識與落實,自我鞭策及期許,提升教育素質,針對幼兒發展需要,計畫出適合屬於自己幼兒園特色的學習內容及評量方向,建立獨特風格,使老師們走出教學者的窠臼,成為幼兒玩伴、親密朋友、能隨時被諮詢者,讓幼兒在溫馨的氣氛中發揮潛移默化之作用,邁向獨立、自主、認真、負責,成為健全人格的好兒童,願以此與幼教界朋友共勉。      本書討論的是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珮玲寫的每一章節都具實用價值,涵蓋有觀念、策

略、方向、步驟……等,值得在校學生研讀、幼教同仁參考,以及為人父母者一起來分享,因此我願意向大家推薦,希望和我一樣來重視和珍惜。最後,我非常佩服珮玲的勇氣,竟敢如此放心,邀請才疏學淺的我為她寫序,雖然自覺寫得不好,但卻都是肺腑之言。      蘇愛秋謹識   1995年2月於政大實幼   六版序    幼教現場學習檔案的看見      在幼教界服務近三十年,看見幼兒的學習檔案僅是依著課程進行,存放著幼兒的學習單、圖畫作品或活動照片等等,至學期末或學年末,再請孩子將檔案帶回給家長,以了解幼兒在校的學習情形。但是一整本厚厚的檔案夾,內容可能是數字學習、連連看或是迷宮遊戲的學習單或是幼兒繪畫作品等等

,內容龐雜混亂,不太容易看出幼兒「發展」與「學習」的變化。      基於這種現象,第六版的第一章新增教保服務人員如何有系統地規劃及呈現幼兒「發展」與「學習」評量的實際範例及作法,例如:幼兒園可以在期初(10月)、期末(1月)、學年末(5月)等三個時間點,有計畫地蒐集幼兒在各領域的發展與學習作品,仔細看見幼兒的變化。在「發展」方面,可從「自畫像」、「假日生活分享」、「體適能」、「氣質」等,看見幼兒在期初和期末的成長;第二至六章則提供詳細的評量方法和工具。至於「學習」方面,在主題/方案或是學習區的教學前及教學之後,也可看出幼兒學習的效果,第七章提供了詳盡的實例。      在新課綱實施後,教保服

務人員對於課綱的幼兒學習評量深感興趣,書中的第一章和第七章有初步的介紹和實際的範例,讀者可參考之。      幼兒發展、學習及評量的三位一體      在幼兒園現場,教保服務人員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評量,從幼兒入園的起始評量,課程進行時不斷進行的形成性評量,以及學期末/學年末的總結性評量。評量讓教保服務人員知道幼兒現階段的「發展」,依幼兒的能力規劃課程,並進行「教學」,教學後,再「評量」幼兒的學習成效。若幼兒學習成效未達預期目標,則需再進行教學,再評量之。基本上,「發展」、「學習」、「評量」三者是不斷交錯循環的過程,第一章和第七章提供許多來自教學現場的幼兒學習評量實例,例如【陀螺】方案、【吹泡泡】

方案,和【甲蟲】方案。讀者從教師的教學及評量歷程中,能清楚了解實際的作法。也由於在本書第一章與第七章,大幅新增幼兒的學習評量實例,書名也由《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調整為《幼兒發展、學習評量與輔導》。      特別要感謝的人      本書的完成要感謝的人太多了。第六版的出版特別要感謝臺北市立南海實驗幼兒園曾慧蓮老師,提供第一章和第七章的幼兒學習評量實例。過程中,關於提供的幼兒學習評量的具體做法,我們曾有多次的討論,希望對幼教系/幼保系學生或是對現場教保服務人員在處理「幼兒學習檔案」時能有最大的協助。還要感謝臺北市龍山國小陳美雲老師、姚怡安老師和馬松美老師提供學習區的幼兒評量的實例。同時,也感謝

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和相關人員的編輯和協助,讓第六版能順利地產出。對於提供寶貴量表的漢菊德園長、蘇愛秋園長、余芸湘老師等幼教前輩,也致上最深的敬意。最後,要感謝一路支持我的友人及家人……      王珮玲

幼兒發展里程碑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今天是快樂遊戲日,幼兒園安排了好多有趣又好玩的遊戲等著阿虎&琪琪來闖關喔~阿虎是否能順利通關呢? 一起來看看吧!
2:52 【粗大動作】雙腳併攏立定跳遠30-50公分。
註:每月發展影片是跟著寶皇當月發展&對照發展常模來拍攝,每個項目下面都會寫參考發展區間,區間內發展出來即可。
#平衡活動 #剪刀活動 #認數字 #巧虎​​ #發展里程碑​
==========
《0~2歲黃金期:職能治療師媽媽的超強育兒術》,讓你掌握發展重點&促進活動!
★好詳細!七大領域,了解寶寶發展
★好清晰!知識圖表,爸媽一看就懂
★好實用!玩具用品,各階段整理表
博客來、金石堂、讀冊、誠品、三民、momo
以及全台金石堂、誠品書局都能買到喔!
📙博客來:http://bit.ly/37MaBWu​
📙金石堂:http://bit.ly/2s67B8r​
📙讀冊:http://bit.ly/2umuLYK​
📙誠品:http://bit.ly/30g4LtU​
📙三民:http://bit.ly/36MOMpK​
📙momo:http://bit.ly/36UMDZq​
================================
訂閱按讚我們的平台,育兒知識不漏看!

📺食尚夫妻Youtube: http://bit.ly/bookshisunfuchi​

👍食尚夫妻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hisunfuchi/​

📔食尚夫妻部落格: https://shisunfuchi.blogspot.tw/​
=========================
曼曼職能治療師曾任職於兒童發展中心並為知名兒童發展促進活動的講師並受邀於各大親子網站擔任駐站專家與作家。與湯姆哥和寶皇藉由插畫、照片、影片、心智圖等,提供最實用的寶寶發展促進活動、寶寶玩具、感覺統合、育兒知識、婦幼用品、生活等小撇步分享,期盼能夠促進家庭教養的親子關係,讓爸媽育兒更簡單。

運用ADDIE模式發展紙影戲教學提升發展遲緩幼兒基本科技素養之研究

為了解決幼兒發展里程碑的問題,作者卓秀枝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運用ADDIE模式發展,學前階段的紙影戲探究教學活動及其對發展遲緩幼兒科技素養培養的成效,教學活動中運用網路電子書繪本為教學題材,融入科技教育議題發展紙影戲教學課程,以此課程進行實驗教學,探析其提升學前發展遲緩幼兒基本科技素養的成效。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研究對象為高雄市某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安置在普通班的三名中班學前發展遲緩幼兒,課程實施於109年3月至6月間,每周二、四入學習區時間進行探究活動,歷程中資料蒐集以幼兒進入光影學習區時的觀察紀錄、拍照及錄影等;資料類型包括課後紀錄、觀察記錄、幼兒圖畫表徵紀錄圖、與幼兒對話紀錄。研究者透過質性資料分析發展遲緩幼兒在動手做探究活動中

基本科技素養的表現及學習成效。研究結果發現運用ADDIE模式結合繪本教學所發展的紙影戲教學活動,透過生活情境的導入,提供發展遲緩幼兒動手做的實作經驗,引導學生觀察探究不僅提升其生活應用能力,也看見幼兒表現好奇心、喜歡探索、勇於參與活動之展現,同時在口語表達與人際互動表現上有明顯改善,顯示本課程有助於提升發展遲緩幼兒的科技素養。本研究展現的課程發展及實施的歷程,應可作為發展遲緩幼兒在科技學習方面的重要參考。

聽寶寶說話:幫助0~6歲幼兒建構一顆好用的腦袋!

為了解決幼兒發展里程碑的問題,作者周育如 這樣論述:

一本給父母最貼心、最好懂的兒童發展入門書。 邀您進入幼兒發展的世界,全面了解0~6歲寶寶的發展與學習, 以關鍵教養支持孩子的成長! 從生理發展、認知發展、語言發展以及社會情緒發展四大基本面向, 全面掌握專業的發展觀念與教養技巧。     ‧選幼兒園,科目排滿滿的一定好?   ‧嬰兒只有吃和睡,小學前還沒有課業壓力,等孩子大一點再好好陪他學習就好?   ‧當孩子說出與事實不符的話,就是說謊?   ‧想要教出自律的孩子,一定要嚴格訓練、堅持原則?   ‧嬰兒哭了不要抱,以後自然就不太哭了?   您認為以上的育兒觀念正確嗎?       《親子天下Baby》專欄作者、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副教授周育如,累積七年來在兒童發展領域的重要篇章,完整呈現父母、師長絕對應該知道的重要幼兒教育與教養觀念。尤其,在0~6歲這段腦突觸快速連結最重要的時期,大腦發展與生理、認知、語言和社會情緒發展息息相關,這本主張「用愛塑腦」的幼兒發展科普書,將帶領讀者了解家中小寶貝在「一暝大一吋」的背後,理解所有與幼兒身心發展、教育教養相關的正確知識。      周育如是位擅長以淺白語言闡述艱澀知識的學者。她曾在演講中生動比喻:孩子的成長,不是「小豬變大豬」的直線式發展,而是「毛毛蟲變蝴蝶」、「蝌蚪變青蛙」式的蛻變。這段改變的歷程,不僅僅只是「量」的成長,更是「質」的改變,所以學前幼兒的教養或教育,也不應該只

是用「給大人的內容打折、變少」來餵養小小孩。     本書將艱澀難懂的心理學與兒童發展專業知識,轉化為一般人容易親近理解的淺白語言,讓新手父母、帶孫的長輩甚至保母,不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輕鬆理解寶寶成長背後「原來如此」的發展脈絡。     全書共分八大篇章,前半部從基礎概念出發,涵蓋生理、認知、語言與社會情緒四大面向;後半部則同時也務實觸及吃飯睡覺、分離焦慮、觀察管教、教養理念等讓許多父母感到棘手的日常問題,幫助父母梳理孩子表象問題背後的原因;如何解讀嬰兒的哭泣和微笑、理解寶寶想要傳遞的訊息,並提供嬰幼兒按摩、嬰兒手語等簡明互動技巧,提升親子之間的照護與相處品質。   本書特色

  收羅重要量表與簡明發展里程碑:透過【新生兒反射反射動作總表】【嬰幼兒發展里程碑】【注意力檢測量表】,全面掌握寶寶發展進程。   提供務實親子互動技巧:作者提供如何開啟嬰兒按摩、嬰兒手語、親子共讀、一起動動身體,以及如何善用繪本幫助寶寶理解情緒的技巧,有效提升親子相處品質。 傾聽推薦   小雨麻 親職教養暢銷作家   王宏哲 天才領袖親子教育集團執行長   柚子醫生 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   柯華葳 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   張鑑如 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計畫主持人/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兼任系主任   黃迺毓 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黃瑽寧 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以上依姓氏筆劃推薦 作者簡介 周育如   現任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副教授。   曾任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閱讀與學習研究室博士後研究員、《兒童生命教育專刊》主編。   主要研究領域為兒童心智認知、社會情緒發展、讀寫發展、親子共讀、親子言談分析等。經常受邀於幼教、保姆、父母親職團體講授兒童發展知識,累計上百場專題演講,廣受好評。 作者序:用愛塑腦 前言:在閱讀之前……   第1部【基本觀念】 嬰幼兒發展,父母千萬別缺席 新手爸媽的3堂必修學分 嬰幼兒發展的關鍵里程碑 第2部【生理發展】 寶寶的睡眠和哭泣 掌握6要素,長出聰明大腦 身體動動,智能情緒up up

第3部【認知發展】 心智的開展:兒童認知發展 孩子是否有注意力的問題 如何讓孩子更聰明:智力可以教嗎? 第4部【語言發展】 「臭奶呆」何時該就醫? 前口語期,讓嬰兒手語來幫你 父母是寶寶的閱讀教練 第5部【社會情緒發展】 安全依附建立情感根基 情緒發展的三個面向 從「我」到「我們」,人際力影響一生的學習 在對的時候,給他需要的知識 如何教養出道德成熟的孩子 自律不是一蹴可幾  第6部【教養理念】 教養派別這麼多,父母怎麼辦? 幼兒只是年幼,不是膚淺 比「變裝秀」更重要的事 遊戲,最好的心智和人際訓練 第7部【觀察與管教】 管教前,先找對原因 診斷行為,從觀察做起 有效管教,只有獎懲並

不夠 陪伴,人在心也要在 幼兒需要讀經嗎? 說了「對不起」之後…… 第8部【疑難雜症】 吃飯皇帝也頭大 晚上不睡覺,全家熊貓眼 沒完沒了的吵架和告狀 黏踢踢的分離焦慮 瞎掰?說謊?真真假假分不清 動不動就生氣、唱反調! 作者序 用愛塑腦       這是一本寫給嬰幼兒父母的科普書,內容介紹了0~6歲之間,嬰幼兒各領域的發展,以及跟孩子互動的重要教養技巧。希望父母們看了之後,了解到0~6歲這段期間的成長對孩子的一生至關重要,而父母在這段時間教養的品質是多麼關鍵!因此願意用心去了解孩子,以合適的方式幫助孩子成長。       進入兒童發展領域做研究,起因是我養育自己孩子的需求,但這些年隨著

教學和研究工作的進行,我接觸到愈來愈多多的家長和嬰幼兒照顧機構,看到很多令人心痛的現象。在親職講座的場合,有新手父母說他們夫妻根據某教養書的教導,為了讓孩子及早睡過夜,忍著心讓一個多月大的嬰兒哭整夜,哭到臉部漲紅身體發青,夫妻倆看不下去,但為了堅持,只好躱到另一個房間去;也有媽媽分享說,同事教她寶寶生出來之後儘量不要跟孩子有眼神接觸,這樣等到要送給人托育的時候,就會非常順利。我聽了真是驚詫又難過,嬰兒持續劇烈哭泣會使腦內的壓力荷爾蒙急速升高,時間拖太長甚至會損傷腦部;而眼神接觸是最重要的互動指標,對早期親子關係的建立和嬰兒智能的開展都非常重要,這些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卻聽信這些似是而非的教養

建議。   到托嬰中心督導訪視時,我更是經常在裝潢精美的門面中,看到非常糟糕的照顧內涵,嬰幼兒整天待在有限的室內空間,由戴著口罩看不到表情的保育員餵食清理,或做一些粗淺貧乏的互動,其中一個長得非常可愛的發展遲緩的女孩躺在托嬰中心地板的景象,常常浮現我的腦海。托嬰中心是如此,幼兒園也好不到哪去,塞滿分科教學的劣質幼兒園大行其道,小小的孩子以完全違背發展原則的方式被教導,就這樣度過人生最重要的童年。每次想到這些嬰兒和孩子的臉孔,心裡就覺得很難受,我相信父母們一定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卻因為沒有足夠的訊息而作出不合適的判斷。   至於我們的政府則完全離奇,無視這些年腦科學的發現,不在乎嬰幼兒時期是

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最需要與父母建立良好依附關係並進行多感官互動。當前歐美國家皆致力補貼育嬰假、提供育兒津貼,並儘可能提供教養資源來協助父母有效育兒,包括發放閱讀禮袋、提供嬰幼兒父母親子互動技巧指導等,弱勢孩童的早期介入方案更是以父母參與為核心,我們的政府卻反其道而行,以廣設公共托育中心為政績,還為此沾沾自喜。       受到良心的催逼,真的覺得該為孩子做點什麼,教嬰幼兒的父母跟孩子互動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多一點健康快樂的親子,少一點人間悲劇,這本書就是這樣來的。       希望這本書對父母來說,很好看、很實用,不僅幫助父母,幫助孩子,也幫國家做點事。 「臭奶呆」何時該就醫? 語言能

力關乎孩子的智力、學習和人際關係,父母要留意幾個語言發展的重要警訊,才能幫助孩子正常發展。 你是否曾仔細聆聽你家孩子說話?你的孩子說話發音是否清晰正確?使用語彙的豐富性如何?句法正確嗎?還有,孩子能不能依場合和對象的不同,合宜得體的說話? 語言能力的好壞,對發展中的孩子來說太重要了!一個語言能力好的孩子,因為有較好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所以學習的能力和人際關係也都會比較好;若語言能力不好,孩子可能因為理解不足或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思,甚至被誤認為「沒禮貌」,造成學習困難或溝通受挫,因而衍生出很多智力、情緒或社會互動的問題。 4 要素,判斷孩子語言能力 那麼,要怎麼知道自己的孩子語言能力好不好呢?我

們依語言的4個重要元素「語音、語意、語法、語用」來說明: 首先,在「語音」方面,1、2 歲剛開始學說話的孩子,可能會有咬字含混的娃娃音現象,台語叫做「臭奶呆」,這種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善。一般而言,到了3.5 ~ 4 歲間,在正常語言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應該就可以清楚的說出咬字正確的話語。如果到了4 歲,孩子還是用含混的娃娃音說話,父母千萬不要覺得這樣很可愛,反而應該留意孩 子是不是有聽力或構音器官的問題,及早就醫檢查。 其次是「語意」,通常我們會用語彙量的多寡,來做為簡單的衡量指標。有些孩子話說得很多,但是仔細聽他語彙的變換性不高,例如,同樣是正面的情緒,有的孩子可以說得很豐富,使用高興、開心、

得意、興奮等不同語彙來表達,有的孩子就只會一路「開心」用到底。 語彙能力跟孩子平常接觸到的口語輸入品質有絕對關係,所以言談豐富的父母和大量的親子共讀對孩子最有幫助。 在「語法」方面,很小的孩子一開始會用電報式語言來說話,例如要媽媽幫他拿奶瓶,1 歲半左右的孩子可能只會說「媽媽……ㄋㄟㄋㄟ」;到了2 歲或2 歲半左右,孩子就進入「文法期」,開始嘗試各種語句的組合方法,這時會出現一些倒裝句;通常到了3 ~ 4 歲間,孩子的語法錯誤就會變得很少。如果孩子到了4 歲還在使用電報式語言或出現很多倒裝句,就要特別留意孩子是不是有語言遲緩的現象。

教保員應對隔代教養幼兒學校適應問題之因應策略研究 -以天使幼兒園為例

為了解決幼兒發展里程碑的問題,作者曾柔榛 這樣論述:

摘要 本研究採行個別深度訪談及群體焦點訪談,對蒙特梭利教法的天使幼兒園教保員進行訪談,以瞭解隔代教養幼兒特性與需求及學校生活適應問題,並分析探討教保員相應的因應策略及對祖輩親職教育的重點。 綜合相關文獻結果與訪談回饋內容,透過質化分析後,本研究獲致以下重要結論:1. 採取蒙特梭利教法的幼兒園教學環境特性為:大教室的幼兒混齡教學、主題結合式教學、差異化延伸變化教學,對隔代教養幼兒在學習及校園適應的幫助為:給幼兒主動探索機會、尊重幼兒個別化差異、額外的引導和幫助、多元化的學習、穩定幼兒情緒。2. 隔代教養幼兒普遍特性為分離焦慮感較高、依賴心比較重、較缺乏安全感、較沒自信,個別特性

為愛模仿大人、課程吸收能力較差、愛引起老師注意、對師長較有禮貌、表達能力較差、專注力較差、較感激祖輩,因此需要學校及教保員更多指引、需要更多關心及更多的親師溝通、需要更多環境教育。3. 隔代教養幼兒的學校生活適應問題有團體常規、專注力與學習、回家課業及同儕互動四方面,教保員的因應策略也形成在這四方面,不同的學校生活適應問題,校方及教保員也應該有所不同相應的因應策略。4. 針對隔代教養幼兒個別特性及幼兒園需求,教育當局及幼兒園須有一套政策,並在蒙特梭利環境中,討論有利於隔代教養幼兒適應校園生活問題的解決優勢。 本研究並針對學校及教育當局提出相關的行政及管理建議,也針對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

提供了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