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抽風機壞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廁所抽風機壞掉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趙又萱 Abby Chao寫的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作者親簽版】 和右馬埜節子的 面對失智者的零距離溝通術:第一本專為照護失智症所寫的減法話術!(安心長照必備‧全新封面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居家生活】廁所、浴室換氣排風扇更換(建準換氣扇BVT21A004)也說明:本篇的的DIY內容是廁所浴室內換氣扇安裝廁所浴室沒開窗相對的通風就比較不 ... 浴室換氣扇壞掉就自己動手來,應該可以省下不少錢,換氣扇也能指定自己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悅知文化 和蘋果屋所出版 。

最後網站終於施工解決了廁所多年的噪音和臭味問題(廁所天花板與燈具 ...則補充:煙的問題真的很擾人,無意間看到您的部落格,本來以為是家裡廁所的抽風機壞了,可是換了,還是沒有什麼效果,二手煙還是很臭,也想請裝潢師父來看看!!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廁所抽風機壞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作者親簽版】

為了解決廁所抽風機壞掉的問題,作者趙又萱 Abby Chao 這樣論述:

《A Day Magazine》主編.Abby Chao首部作品 -都市女孩的綺麗冒險,俯瞰這世界的殘忍與美麗-     精準寫出城市之中的光怪陸離,撥開朦朧曖昧,每個孤獨靈魂的背後,參雜著對愛情的渴求、想要狂放的慾望,在人心複雜的環境,釐清屬於自己的底氣。     「或許未來回頭看會覺得不那麼漂亮,也不那麼完美,甚至價值觀發生牴觸,但怎麼說都是紮實活過那一段人生的烙印。」      ──有時覺得世界這麼美,真希望永遠不要死去。     我躺在床上,床單的皺摺起伏幻化成世界盡頭的沙丘,   在月光下冷淡冰涼地佇立不動,無邊無際的空曠寂寞橫行駛過,   那寂寞最終漸漸長成一種慢性病,   在我體

內開枝散葉,隱隱發炎騷動……     當每一段寂寞收束成逐漸清晰的樣貌,所留下的世界,前所未有的嶄新迷人。     ──關於Love   情人乘載著故人的遺跡而來,   離去時也在我們身上滯留了殘影,   每段愛情,都浪漫地鬼影幢幢。     ──關於Life   人來來去去,始終有筵席散盡的一天。   即便世間最繁華的筵席都會散盡,   但流動的燈火從來不在他方,而始終在自己心底。     ──關於Desire   對自己不確定時,總是在錯的地方,活得太用力。   然而唯有受傷過、幻滅過,才有機會離真實更靠近一點,   不只是世事的真實,更是自我的真實。     ──關於Strength  

 學會接納與喜愛自己是一種療傷的過程,   一步一步回到那初始狀態,那純真並非嬰孩的一片空白,   而是粗糙結痂的底下,仍然是一片新皮。     【首刷限量贈品】   「寂寞空間,也如此迷人」裝飾組   佐以作者精心拍攝的影像,為獨自空間展現誘人氣息。     ───作者限量簽名版───   親簽版扉頁採用日本美術紙,淡雅的粉藕色,展現特有的迷人風味。 作者簡介   趙又萱 Abby Chao(少女A)     六年媒體編輯,曾為Citta Bella儂儂編輯,現為A Day Magazine資深編輯,寫字之外略涉管理,專欄作品散見女人迷、小日子、換日線、FLiPER等網站。     國立交

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與義大利比薩大學修習人文相關學分。     經營臉書與IG「少女A」粉專,喜歡寫人、寫城市、寫生活中不經意的荒誕與不小心外露的真實。喜歡美的、尖銳的、幽默的人事物,生活過得混亂無章,工整思緒只留給書寫。     最喜歡的一句話:「詩是一種品質,不是一種文類。」     facebook|少女A   Instagram|abby_chao_   繪者簡介   Amily Shen     專職插畫家,2018年榮獲JIA日本插畫大獎 (JIA Illustration Award) 佳作。   2015年出版暢銷著作書《奇幻夢境》,授權美、日、韓等15國。

    facebook|只是一隻我 插畫Illustration   Instagram|amily_shen 01 / LOVE /每一場盛宴作為青春的輓歌 台北老公寓愛與恨 每一場盛宴作為青春的輓歌 過境模式愛情,可以轟烈,不能走心 永恆戀愛之城下,過期的愛情 渣男渣女學 每個人身上,都鬧著前任的鬼 詩人的新情人 You like father ? 交友軟體任意門,飛越愛情同溫層 愛情的逃亡者:熱帶夜晚的一場雨 02 / LIFE /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美好形象之必要 梵蒂岡奇遇 每一個旅行成癮者,都是詩意成癮者 披著人皮的吸血鬼們 我討厭《Eat, Pray, Love》

成為後天性內向者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成年人的社交障礙 地獄,陽光普照 道別的最好方式 03 / DESIRE / 雜交派對的壁花 比情色更情色的事物 霓虹末世 開放式關係實驗記 性愛即興樂 二十三歲的他,四十三歲的他 高學歷陪酒小姐 雜交派對的壁花 清晨六點在陽台抽菸的男人 我的裸奔,不用你的同意 04 / Strength / Lost and Found 女為悅己者容,那個人是我自己 賢妻良母與伴遊女子,以及她們的男人 新時代女性 精緻成本學 猥褻的創傷沈積 活在一個充滿惡意的世界 巨嬰不適應症 一邊工作,一邊旅行,一邊崩潰 無夢可做的童話世界 月經,睡眠,分泌物 序  

一片熟成的切面     寫這本書時的二○二○到二○二一年間,發生了許多事情。     新冠疫情改變世界。人生第一次開刀。六年的感情結束。在台東大海裡見到日蝕。親人病後的休養。新戀情的到來。朋友的離去。香港示威遊行。妹妹的兩隻貓。誠品敦南熄燈。菲律賓上空遇上火山爆發。日日夜夜的書與電影。空城。人生第一張健身房卡。很多夜晚的音樂與跳舞。在咖啡館寫自己的書。第一次吃牛肚。     外部歷史與個人事件交錯,只是無限長的時間裡,小小的編年片段。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是我的二○年代裡的一個小切片,像刺青一樣,或許未來回頭看會覺得不那麼漂亮,也不那麼完美,甚至價值觀發生牴觸,不過,怎麼說

都是紮實活過那一段人生的烙印。     我是個不相信星座的人,也不那麼信服命中注定,甚至刻意排斥算命,無關對或錯,只是不想破梗未來,喪失了一點反叛的趣味,也抹殺了隨性的自由。我情願相信人的一生是一場becoming的過程,少女熟成為女人,形狀不明的團塊收束成輪廓清晰的有機體,不是-ed 而是-ing,如此,人便不是死物,而是活物。     人因為他人的存在而有意義。感謝在我的becoming過程中參與過的人,無論是短暫相遇還是長久陪伴,一句話,一本書,一個笑話,一場電影,我珍惜所有相遇的人事物,也希望這本書能在專屬於你的becoming過程中,擁有一點意義。     感謝悅知文化總編怡慧,在茫

茫人海裡找到我。謝謝責任編輯小世、柚均、行銷雅云與悅知團隊,也感謝插畫家Amily Shen及設計師張巖,你們讓這本書以美麗的姿態順利成形。感謝讀到此處的你們,讓這本書的出版成為可能。     J.E.S,你的智慧、幽默與溫暖陪伴,無可比擬的寶貴。   N.L,你在我人生中的意義無可取代,你使我成為我。   Toilets,你們是一群世上最好的朋友。   R.L&A.J,謝謝你們的陪伴以及餵養。   信伶、子緯與又葳,沒有你們作為後盾,一切將無比困難。謝謝你們的愛。 台北老公寓愛與恨 台北街巷,老公寓四面八方野蠻生長,有的層疊交錯如老舊電路板,有的像年久失修的集合式牢籠。那些鐵窗、冷氣機,以

及潮濕的灰牆背後,有多少個愛情故事生生滅滅,在一處正要綻放,另一處卻在崩潰邊緣? 台北的公寓,目睹了太多都市男女的故事,也容納了太多的光怪陸離。人以為自己只和另一個人談戀愛,卻沒意識到自己其實也在和公寓談感情。 租屋,類似一種相親,你在網路先瀏覽對方照片,覺得長相還可以,就約見面。你可能要同時和數個對手搶一個房源,得與失只在電光石火之間。當你終於得到理想中的它,便開始與它培養感情:添購新的家具、換掉舊的紗窗、生氣時搥它一拳,深夜在它懷中哭泣。這段關係或許會長跑十年,也可能五年內就終止契約,或許是你找到了更好的對象,或許是你們的生活理念漸行漸遠,也可能是痛苦的回憶深深嵌入房子的皺紋肌理,每次見到

總要傷心。於是,有人風度翩翩打包離開,也有人選擇一把火全部燒去。 大學畢業後,我斷斷續續當了六年的租屋族。 當時本身條件不好,手頭沒多少預算,因此住過不少狀態荒謬的地方。 第一段關係,是捷運文湖線旁邊的一層老公寓,這個「旁邊」,真的是字面上的旁邊。我的臥室陽台外面,就是文湖線的鐵軌,每隔幾分鐘就會聽見捷運轟轟隆隆地駛來,如果你常坐這個路線,極有可能看過我晾在外面的內衣褲。 公寓視覺上是兩房一廳,但所有隔間的牆壁都薄如木片(實際上就是木片),指關節輕輕敲打,會聽見「咚咚」的空蕩回音。無時無刻都吵到不行,人在室內卻老覺得置身室外,每隔幾分鐘就是捷運經過的噪音,底下復興北路永遠喇叭車聲川流不息,隔壁

棟鄰居上天台來曬衣服也總是聒噪不已。 但問題最大還不是噪音,而是整體屋齡。房子實在太老,修什麼壞什麼,有人說,「神」關你一扇門一定會幫你再開一扇窗,但我的神卻讓我壞了熱水器,還一定再讓管線故障。我曾經寒冬臘月洗冷水澡,因為水電工下午來修了晚上又壞掉,那天恰好去了酒吧渾身菸味,最後只好硬著頭皮淋浴,洗到最後悲哀情緒一湧而上,一個人在氣溫九度的簡陋廁所裡流下冰涼的淚水。是誰說Young後面是接Wild and Free,我想大部分人都是Young, Broke and Clueless吧。

面對失智者的零距離溝通術:第一本專為照護失智症所寫的減法話術!(安心長照必備‧全新封面版)

為了解決廁所抽風機壞掉的問題,作者右馬埜節子 這樣論述:

  失智症席捲全球!平均每3秒就多1人!   記憶消失、情緒起伏不定、行為脫軌……與失智家人相處時總讓你備感壓力!   在照護失智者的漫漫長路上,能拉近彼此距離的對話技巧一定要學會!     ◎第一本針對「如何與失智症患者溝通」的專書,教你用「減法話術」安定他們的情緒!   ◎超過20年經驗、經手2000個以上案例的失智症照護諮詢師,傳授真正長久的相處法!   ◎以各類情境的真實案例搭配插圖與漫畫解說,讓人清楚理解要點,自然記下各種技巧!     你的父母、伴侶或身邊的親屬,因為失智而變得跟以前不一樣嗎?   ‧突然生氣發怒、口出惡言罵人   ‧一天到晚喊著

「東西被偷了!」「有人要害死我!」   ‧提出無理取鬧的要求,例如剛吃完飯又嚷嚷著「我要吃飯!」   ‧反覆詢問同樣的事或做重複的行為     面對他們失控的情緒或行為,你可能會時常感到心力交瘁,   想要和他們和平相處,最好的方式就是──   以「減法思考」解讀他們的言行舉止,並用「減法話術」和他們對話。   日本失智症照護專家以實際案例舉證,教你快速安撫他們怒氣、不安、排斥等負面情緒;   透過轉變話語,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從此安穩地陪伴他們度過每一天。   本書特色                  ◎特色1:專業可靠!─失智症照護專家獨創,讓

你簡單掌握與失智症患者的溝通技巧。   作者擁有超過20年的相關經歷,不僅於照護機構擔任第一線的照護工作,也提供專業諮詢服務。本書內容是作者以多年來與失智症患者相處得來的教訓以及諮詢經歷撰寫而成,教你透過技巧性的話語,拉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即使面對瞬息萬變的處境,也能滿足他們的「不合理」要求,讓自己不被問題困擾,也讓他們心情平穩愉快。     ◎特色2:情境解說!─引用各種真實案例,讓你更容易了解失智症患者的「減法世界」。   失智症患者與正常人不同,知識和體驗都會慢慢忘卻,記憶逐漸流失,因此彷彿住在一個「減法世界」,如果想要親近他們,必須先理解他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為了能讓一

般人更容易理解他們的世界,本書使用大量的實際案例,說明關於失智患者的各種症狀、情緒變化、思考事情的觀點、記憶力的改變過程等,即使是剛認識失智症的人也能加以掌握。     ◎特色3:圖解速懂!─插圖與文字搭配解說,讓你快速閱讀內容又能輕鬆掌握要領。   本書不是艱澀難懂的醫學專書,而是專門用來幫助照護者能更輕易地找出與失智症患者的相處之道。內容上除了以各種真實案例佐證說明,也穿插了漫畫與插圖形式,讓人閱讀時不會感到沉重,又能盡快學會應對各種場合的話術。     ◎特色4:要點易記!─自然記憶「減法話術」的關鍵詞,讓你靈活運用在實際生活中。   「減法話術」是作者綜合多年經驗提

出,最適合用來與失智症患者對話的方式。這種應對方式共有10大要點,包括:減法思考、不勉強說服、配合生活寫照、以退為進、簡短話語、不用蠻力、方便的謊言、鬥智、表達感謝、善用遺忘。透過本書的「情境式案例」+「故事性漫畫」,讓你自然而然能記下這些要點,在生活中確實掌握這些關鍵技巧。   名人推薦     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 伊佳奇   POP Radio 台長/主持人 林書煒   全方位藝術表演工作者 郎祖筠   節目主持人 侯昌明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 陳景寧   (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右馬埜節子

    1943年生於日本岡山。1993年起,以失智症專門諮詢師的身分,開始從事照護相關工作。2003年,設立失智症機構「日間照護中心百合之木中野」,之後又為家庭照護者開設了「失智症諮詢中心百合之木」。現在除了擔任「日本高齡照護服務公司」的執行董事,兼任「中野區域聯合失智症患者醫療中心」(東京都)的專業諮詢人員以外,也從事研修、指導、演講等活動。   譯者簡介                趙誼     東吳日文系。日語教師、日文譯者。富有好奇心,涉獵眾多領域,熱愛學習外語,喜歡從翻譯中吸取新知,期盼早日達到譯作等身境界。譯作有《一口氣讀懂哲學家們》、《貓咪研究室》等

【推薦序1】Living Well With Dementia 與認知症共處/伊佳奇 【推薦序2】身為失智症家屬的我,很能將心比心/侯昌明 【推薦序3】練習與失智家人玩「伴家家酒」/郎祖筠 【推薦序4】共同進入失智症者的「小劇場」/陳景寧 【前言】別讓失智成為你們溝通的困境 第1章 失智症患者是活在「減法世界」 以「記憶之壺」來思考人的大腦 失智者的「減法」概念會反映在言行舉止 「以為病」、「怠惰病」是失智的徵兆 失智還會導致「不出門病」、「疑心病」 面對失智者,與其「說服」不如「信服」 我們與失智症患者是活在不同的世界 第2章 讓他情緒不失控的「減法話術」 連接兩個世界的

橋樑 化「遺忘」為利器 藉由「減法話術」與患者拉近距離 「加法運算」的話語可能會形成霸凌 減法運算是「智慧」也是「技術」 使用「減法運算」的十項要點 第3章 成為靈活使用「減法運算」的達人 配合失智症的進展,改變應對的話語 病況瞬息萬變,需要隨機應變的能力 失智者還是記得一些事,也還能夠記憶 難以用減法運算應對的類型,須掌握疾病的特徵 面對最初期的患者,以陪伴化解不安 以「道歉」和「搞笑」度過危機 第4章 應對各種場合的溝通指南 聲稱「東西不見了/被偷了!」 ‧無中生「有」 ‧以「送洗」為藉口 ‧製作「報失竊案」文件 叫嚷著「必須回哪裡/非去某處不可」 ‧利用「工作」和「閒聊」轉移注意力

‧配合當事人的理由 ‧張貼「公告」應對 拒絕必要的照護 ‧以「盛裝打扮」為由,誘導患者去洗澡 ‧借用「試用品」、「調查」等名目 ‧告知患者有「好處」 不願意接受必須離家的照護服務 ‧利用設施的高級感吸引注意力 ‧拜託當事人做合適的工作 ‧配合患者的幻覺 執著於危害健康與安全的行為 ‧張貼有權威性的公告,禁止駕駛汽機車 ‧擔心患者用火 ‧讓患者成功戒菸 ‧用擬真酒減少飲酒量 ‧防止患者誤食 不讓照護者進入家中 ‧利用信賴人物的名號,降低防備心 ‧假裝成患者認識的人 ‧不讓照護人員離去的處理方法 ‧被患者趕出家門的對應方法 情緒不穩、與他人吵架或施用暴力 ‧引開患者的注意力 ‧假裝成熟人,阻止患者

失控的行動 ‧藉由故鄉的話題緩和患者的情緒 該如何處理患者性方面的需求 ‧利用「遺忘」與「安撫」,成功迴避患者的性慾 ‧利用自己的特徵找理由 ‧阻止患者脫衣服的話語 第5章 與失智症的相處之道 「三大不足」是銀髮族的大敵 以「安全地帶」、「安心座墊」排解不安情緒 和患者相處的「三大原則」 患者說的話不要照單全收,要懂得「翻譯」 失智症的「量尺」測量 不可以忘記家人的痛苦 絕對要避免的是「雙方都倒下」 無論是誰都可能有「進入照護機構」的時候 超出能力負擔時,覺得「這樣就好」是很重要的 無法解決的事就交給「時間」解答 大家一起面對失智症家庭 自己最終也會通過的道路 【補充】 關於失智症的醫學基礎

知識(監修‧須貝佑一醫師) 前 言                   別讓失智成為你們溝通的困境     我是從1993年開始從事照護的工作,當時是在東京都中野區公所的高齡社會福利課,擔任兼職性的失智症專業諮詢人員。2000年日本實施照護保險後,我便轉換跑道,來到民間的照護機構任職照護經理人。2003年,我創立了專門提供失智症患者日間照護服務的「日間照護中心」。   之後承接了許多來自我們公司以外的照護工作者、家人的諮詢,於是就在2004年,於「日間照護中心」組織下設立了「失智症諮詢中心」。我現在也負責諮詢師的職務,服務的對象不限於設籍在中野區的民眾,對那些照顧失智症患

者有疑惑的人伸出援手,就是我的工作。     由於處理過的案件實在太多,甚至多到無法計算出一個正確的數字,不過林林總總加起來一定超過兩千件。這本書正是從為數眾多的案例中誕生,寫了很多平復失智症患者情緒的說話藝術、對應方法,提供大家做為參考。     我們是生活在「加法世界」中,記憶會根據知識和經驗持續累積。相對地,失智症患者因為生病的緣故,會逐漸忘記知識和體驗,因此是住在「減法世界」裡。     在這個「減法世界」裡,所謂的常識和道理都不適用,必須配合失智症患者選擇使用的詞句,才會比較容易溝通。我把「以減法的概念發展出來的對應方法」,稱之為「減法運算」,而以此方法說出的

話語,稱之為「減法話術」。在本書中,我會盡量向大家介紹應用在許多不同狀況下的「減法話術」。     儘管日本照護保險制度的導入已經過了15年,然而為失智症所苦惱的人卻是不減反增。無論是一個人獨自煩惱「好像哪裡有點怪」的銀髮族、負責照顧患者感到疲憊不堪的家屬、站在第一線被失智症患者所做的無法理解的行為搞得團團轉的專業照護人員等等,都不是現在才有的光景。     為生病所苦是自然的,那麼為何這種被耍得團團轉的狀況會一直持續呢?我認為其原因之一是,大家具有「失智症就是會失去智商的疾病、是一種很羞恥的病」這樣的誤解。而大多數人都是在帶有誤解的情況下,去接觸失智症患者,才會產生問題。

    雖然這種對失智症的錯誤觀念,已經遭到許多以失智症為主題的相關書籍徹底推翻,但是,我們應該怎麼看待失智症才好呢?現階段還沒有在任何書籍中找到可以馬上應用在照護現場的好解答。     大家本就認為,照護失智症患者「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沒有好的手段」,到現在仍舊這麼認為的人也不在少數。所以在照護現場,只能邊看邊學前輩的做法,充斥了很多「有樣學樣」、「直覺」、「習慣」等靠著不明所以的原因累積而成的應對方式。例如:對著在家裡錯把女兒當「自己母親」的父親、或者明明待在自己家卻嚷著要「回家」的母親,只是反覆勸說「她不是您的『母親』而是女兒啦」、「這裡不就是您的家嗎」等話。無論是患者

本人還是家屬都會因此累積過多壓力,這樣下去真的好嗎?     過去曾經有人把失智症患者比喻為「外星人」。確實,從無法溝通、行為舉止以常人角度來看感到莫名其妙這點來說,這個比喻或許沒錯。此外,儘管很多病症都統稱為「失智症」,不過其症狀可說是千奇百怪,還沒有出現一種對任何人都有效的「特效藥」。     可是,只要我們著眼於每個人的個性,就會比較容易了解該如何和那個人打交道。書中介紹的方法,便是能夠幫助各位把「不明確」的應對化為「明確」的技巧。     為了讓不太了解失智症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本書內容加入了漫畫和插圖。另外,也收錄很多具體且簡單明瞭的案例。介紹的方法,具有「無

論是在家照護、白天在日間照護機構、入住在照護機構等情況,都可以直接套用」的特徵。無論是家屬或是照護工作者,即使立場有所不同,期盼「失智症患者能安穩生活」的心情都是一樣的。在這層意義上,和照護有關係的任何人只要閱讀這本書,一定會派上用場。     雖然我現在已能對他人提供照護指導,但不代表打從一開始我就可以和失智症患者處得很好。本書所寫的內容,都是失智症患者和他們的家屬所教導我的一切,我想把來自那些「教訓」的收穫,再回饋給社會。希望我從過去至今的經驗,可以對各位在今後的照護上有所幫助,這便是我提筆寫下這樣一本書的初衷。   右馬埜節子   推薦序            

  Living Well With Dementia 與認知症共處     在全球尚未有藥物可治癒認知症時,先進國家的最佳對策是:「與它共處Living Well With Dementia」,提供一友善生活環境,讓認知症患者與家人同住在社區中,此刻,如何與認知症溝通是人人必修的一門課。     高齡化急速發展,每個家庭都可能出現一位、甚至兩位認知症患者,本書正提供認識因逐漸失去認知功能的認知症患者,如何生活在他們的減法世界中,我們如何以同理心去瞭解他們,透過溝通,來支持、鼓勵他們生活自立(Enablement),使他們能持續活出自我、活的有尊嚴。   認知症整合

照護專家‧長期政策研究者 伊佳奇 身為失智症家屬的我,很能將心比心     我父親已經失智19年了,歷經從健忘、焦躁、自己跑出去、幻想、認不得家人到現在腦出血中風臥床,這些過程當然也讓親朋好友對他的關心與日俱增,如果往好處想,爸爸不管遇到什麼事,例如跌倒送醫院縫了幾針,他總是很快就忘了。開個玩笑,有時候還蠻羨慕他的「無憂無慮」,但是相對的,照顧者的辛苦就不一定會引起旁人的擔心和關心了!     有不少人就是因為找不到和失智者相處的要訣而倒下,例如,爸爸曾經在同一天問我八百次今天星期幾?也曾經在10分鐘內問我媽媽(他太太)去哪裡了?(其實已過世好幾年),如果你是用符合事實的正

確答案回覆他,就只會造成他的重複創傷和自己的不耐煩,所以陪他「演戲」很重要。很高興這本書可以寫出很多的重點,讓未來失智症越來越多的情形下,能夠懂得相處之道,更衷心期盼能夠早日找到醫治失智症的根本解決之道。最後,也要跟照顧失智症的家人們說聲:「辛苦了!」   節目主持人 侯昌明   練習與失智家人玩「伴家家酒」     面對孩子千百個「為什麼?」「為什麼?」,父母再怎麼疲累,大多都能忍著煩躁,耐心以對!當父母年邁,記憶力、行動力不如從前,甚至失智。子女常在不耐責罵後,又後悔自責;又忍不住煩躁責罵,又後悔自責……總在這樣的情緒裡反覆,痛苦不堪!     跟大家分享我家

的小故事。父親失智後,常常突然關注某件事,不停反覆追問。有一天,他忽然沮喪起來,一直嘟嚷著他被騙了!母親問他煩些什麼?他說同事騙了他一個月薪水不說,連車錢都沒留給他,害他走了幾個小時才回到宿舍,云云!     我回家探望雙親,母親拉著我,說她也不清楚那段往事,因為發生在結婚前,但父親已經煩擾了兩天,心情很不好。父親見到我,又開始訴說自己被騙的淒慘。我等他說完,就進房間躲一會兒!然後,拿了六百塊錢交給父親(是的,父親未婚前是民國四十幾年,薪水六百元)。並跟老爸說:那個騙他錢的同事被警察抓到,關起來了,六百塊薪水也追回了。他心滿意足地收下六百元,開心的表示,追回來就好了,還吩咐我跟警察說,

放了他同事,別關了!     書中提到「減法」、「善意的謊言」等等的溝通技巧,恰巧和我家與父親相處溝通的方式相近。照顧失智家人,不妨把他們當成「家家酒」的玩伴,像書中所言,仔細觀察、多加練習,或引導、或「誘騙」。只要氣氛融洽,失智家人不喪志憂鬱,照護者不憤懣、自責,就沒有隔閡距離。   全方位藝術表演工作者 郎祖筠   共同進入失智症者的「小劇場」     我們的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不時會接到失智症照顧者的來電,一是尚在失智症初期或覺得被照顧者「怪怪的」階段,家人大多還搞不清楚發生什麼事,對被照顧者反常的行為覺得傷腦筋卻又莫可奈何。另一種情況

則是失智症已經確診,被照顧者一天到晚出狀況,家人生活變調、疲於奔命,身心都產生極大壓力。曾有家庭照顧者這樣形容,「地獄也差不多是這樣吧」。     因為缺乏有效的藥物與解決對策,討論到失智症照護的書籍,大多讓人覺得沉重。但這本《面對失智者的零距離溝通術》非常不同,除了累積逾兩千個失智症照護個案經驗,從中淬取出失智症者「減法世界」的邏輯,提供許多實用的「照顧話術」,而作者擅長與失智症者「演對手戲」與幽默的性格,也讓這本書很療癒、很陽光,對於家庭照顧者或專業工作者,都有極大助益。     本書鼓勵我們拋開「加法世界」不斷學習累積、說服的思維,進入失智症者不斷遺忘的「減法世界」,練習

「鬥智不鬥氣」、「求輸不求贏」,甚至「說謊」都沒關係的溝通話術。例如一位居家服務員為了進入案家打掃,先和強烈拒絕的失智症者閒聊鬆懈心防後,要求入戶「借用廁所」,然後用「打掃以表達感謝」順理成章完成工作。還有過去經營大公司的失智症者不願到日照中心,就用「接您去開會」為理由順利接送。過去擔任公務員的失智症者,利用「簽公文」而停止躁動。     書中一個個故事,呈現失智症者內心的「小劇場」,專業工作者與家屬就像偵探柯南必須抽絲剝繭,透過對失智症者過去生命經驗的研究、理解、洞察與不斷嘗試,找出失智症者行為模式的原因,以及因應的溝通對策與話術,最後還要做好角色扮演,共同演好每一齣戲。  

  關於家庭照顧者,作者直言不諱「反對辭職回家照顧」,因為在工作時可以忘記照護,跟同事吐苦水,心靈上有餘裕,返家後反而可以對失智症者更溫柔。這跟我們近來倡議「不辭職照顧」、「工作就是喘息」有相同理念。作者也發現家屬將被照顧者「留家裡或送機構」的兩難,他呼籲無論是哪一種照護都一定會有結束的一天,都有其應該「利用設施的考量」,必須從家庭照顧者的身心負荷思考需求。     隨著高齡化,失智症將是更為普遍的疾病,照顧不是一家的事,而是大家的事,家庭、專業機構與社區鄰里必須共同合作。目前除了失智症照護相關團體,本會也提供家庭照顧者電話諮詢、紓壓活動、家屬支持團體與心理協談等服務,「照顧不孤單」

,建議家庭善用社會資源,減輕照顧壓力。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 陳景寧 失智症患者是活在「減法世界」 根據預測,台灣到了二○二六年會有38萬人罹患失智症,65歲以上的人,每7.5人之中就有1人失智。失智症是怎麼樣的疾病呢?如果不先瞭解這一點,就很難明白該怎麼和失智症患者應對。因此,首先必須要對失智症有基本的認識。 ‧以「記憶之壺」來思考人的大腦 所謂的失智症,一言以蔽之就是「會忘記的疾病」。 雖然我們一般人也會忘東忘西,不過失智症的忘記則是因大腦生病所引起。為了讓大家能理解這兩者的差別,我會用「壺」來比喻進行說明。 把人類的大腦想像成是一個壺,記憶會在壺中不斷地累積。我

們從出生到死亡,所有學習到的知識和經歷過的體驗都會累積到這個壺裡。而且這是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便開始進行的自然機制。 以尚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小嬰兒為例,當肚子餓或者尿布濕而感到不舒服時,就一定會哭。這是因為他從經驗中學到,藉由「哭」這個動作,可以通知他人前來處理的緣故,因此這個行為會被大腦記住。 關於「記憶」這個機制,即使長大了仍會持續下去。一旦去學校上課後,就會學習讀寫或計算;出社會後,為了工作順利,便會學習技術以及如何與人相處。 也就是說,我們把各式各樣的知識與體驗化為記憶並持續累積。不光是如此,由於可以熟練地使用記憶,我們才得以正常生活,進而磨練自己。換句話說,記憶是我們能形成人格的要素。我將

一般人活著的世界稱之為「加法世界」。 ‧失智者的「減法」概念會反映在言行舉止 接著,請試著想像這個「記憶之壺」從壺口開始逐漸壞掉的狀態。壺裡頭的東西(即記憶),會從新的部分開始流失。一旦罹患失智症,就會像這樣逐漸失去記憶。所以,失智症患者可說是活在和加法世界完全相反的「減法世界」。 事實上,就連我們一般人存放在記憶之壺裡的記憶,也多多少少會消失一兩個,這是很常見的「忘記」。所幸記憶之壺本身沒有任何異常,而其餘的記憶就算忘記了,只要有線索就會想起來。 譬如說,爬上自家二樓後,有時候會突然忘記目的,腦袋這時會閃過「咦?我上來二樓要做什麼啊?」的念頭,但是當一轉身下樓到一半時,又會「啊!我是要……」

想起來自己原先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