廍子水資源回收中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廍子水資源回收中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姚瑞中,LSD寫的 海市蜃樓V: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臺中市公共污水處理廠再生水供應中科臺中園區可行性 ... - 營建署也說明:4. 臺中市豐原水資源回收中心放流水回收再利用可行性評估報告(定稿本)。 5. 臺中市福田(含廍子)污水下水道系統第五期實施計畫(草案)。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蔡勇斌所指導 周震江的 應用超音波技術於有機污泥減量之研究-以芳苑工業區為例 (2018),提出廍子水資源回收中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超音波技術、有機污泥、接觸濾材、T 檢定、耗能試驗。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所 望熙榮所指導 李嘉琳的 以TNCU生物處理程序做為生物處理單元之民生污水處理廠於營運初期之污染物去除效率研究-以臺中市廍子水資源回收中心為例 (2016),提出因為有 TNCU、生活污水、COD、BOD、SS的重點而找出了 廍子水資源回收中心的解答。

最後網站以臺中市廍子水資源回收中心為例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則補充:本研究探討利用TNCU生物處理流程之生活污水廠之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及懸浮固體(Suspnded Solid,SS)間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廍子水資源回收中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海市蜃樓V: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為了解決廍子水資源回收中心的問題,作者姚瑞中,LSD 這樣論述:

自2010年持續至今的藝術計畫 《海市蜃樓》系列作第五集 揭露全台100座閒置公共設施   台灣各地常可見偌大的閒置公共設施,俗稱「蚊子館」。它們多半來自錯誤政策,政府以擴大內需、拉近城鄉差距為由,在錯估使用率、規劃設計不良的情況下,遍佈全國。本計畫由藝術家姚瑞中與學生們組成的「失落社會檔案室」執行,每屆選出一百件花費巨資興建的閒置公共設施,號召學生一起以文字與現場攝影紀錄,並集結為《海市蜃樓》系列著作,至今已踏查超過五百件案例。   「『政商合肥台灣瘦,黑白常熟寶島荒』的呈堂證據,當是矗立於各縣市的蚊子館。幾乎每一棟蚊子館,都至少牽連一個大弊案,雖證據昭昭、無容狡賴,卻少有人願意挖掘

真相,坐任政商繼續合肥,縱容黑白兩道繼續熟絡且交相賊;但在轉型正義的相關討論中,幾無追查蚊子館弊案的聲音。」──高永謀/作家 聯合專文推薦(按姓名筆劃序排列)   呂岱如/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總監   林志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設系教授兼系主任   侯淑姿/藝術家、國立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高永謀/作家   黃舒屏/2015亞洲藝術雙年展策展人   陳伯義/攝影師   董冰峰/策展人與製作人   賴香伶/前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  

應用超音波技術於有機污泥減量之研究-以芳苑工業區為例

為了解決廍子水資源回收中心的問題,作者周震江 這樣論述:

本研究建構一套低耗能的超音波污泥減量技術並結合生物處理方法來處理台灣芳苑工業區有機污泥。廢水指標包含 氫離子濃度pH (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總化學需氧量CODt (Total Chemical Oxygen Demand)、溶解性化學需氧量CODs (Solubility Chemical Oxygen Demand )、懸浮固體 SS (Suspended Solid)、混合液懸浮固體 MLSS (Mixed Liquid Suspended Solid)、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 MLVSS (Mixed Liquid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試驗區間分為實驗室試驗、活性污泥法結合超音波模場試驗與接觸濾材法結合超音波模場試驗 (以15 L/min、25 L/min、40 L/min三種不同曝氣量) 來探討污泥減量成效。再加入獨立樣本T檢定來分析對照組與超音波組之關聯度。在超音波處理時間實驗中,CODs濃度由起始0分鐘到10分鐘增加3倍的數量,若由起始0分鐘到60分鐘則增加9倍的數量。SS與VSS濃度會隨著超音波處理時間的增加而減少,經研究證實10分鐘超音波處理時間為本案例之最適條件。在比攝氧率 (SOUR) 實驗中,以添加200 mL經超音波處理污泥溶液,其SOUR增加6.57倍 (由3.36 增加至22.08 mg

O2/mg MLVSS-hr)。而在耗能試驗中,經過 285分鐘超音波處理,其污泥VSS濃度從4950 mg/L減少至 2010 mg/L,其污泥經超音波處理後減量效果可達60%,考量污泥減量所節省清運費用以及處理污泥所增加電費,每處理一噸污泥可節省1593元。再進行超音波結合活性污泥實驗室試驗,最佳結果顯示污泥減量效果為79.6%。運用實驗室最佳試驗條件進行模廠試驗,CODt與CODs超音波與對照組去除率差值皆10%以內,表示超音波處理對於活性污泥影響不大,在汙泥容積指數 (SVI) 部分,因超音波組數據356mg/L遠大於對照組122mg/L,顯示經超音波處理後造成活性污泥膨化現象。曝氣

槽之MLSS、MLVSS與廢棄污泥量,對照組明顯高於超音波組,造成超音波組的污泥齡增加而影響活性污泥減量效果,其減率量為21.9±15.4%。超音波結合接觸氧化模場試驗前60天為系統馴養,第61天後放入繩狀接觸濾材,針對超音波組之迴流污泥進行超音波處理,從穩定後第91天開始計算減量率,平均減量率為49.74%。因此超音波結合接觸氧化為本實驗最佳結果。

以TNCU生物處理程序做為生物處理單元之民生污水處理廠於營運初期之污染物去除效率研究-以臺中市廍子水資源回收中心為例

為了解決廍子水資源回收中心的問題,作者李嘉琳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利用TNCU生物處理流程之生活污水廠之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及懸浮固體(Suspnded Solid,SS)間,與進流水量以及人口變化之間關係,用以了解生活污水處理廠營運初期處理效能之變化,並比對相同處理流程之生活污水處理廠其營運初期處理效能之變化。本研究之水資源回收中心位於臺中市北屯及太平兩區交界,占地0.7公頃,由臺中市政府於103年7月興建完成,並於104年11月正式運轉,其集污範圍包括北屯區廍子里及水景里,總面積計165.77公頃,截至106年三月底為止,目

前該區之戶數為9,873戶,累計接管戶數5,038戶,接管率51.03%。研究結果顯示區內人口數之上升與進流量呈高度相關,亦與生物系統MLSS濃度成長呈高度相關,而MLSS濃度之成長亦與整體之COD、BOD及SS去除效率呈高度相關。另從數據可得知,設計處理水質跟水量,與實際進流值之落差甚大,造成設備閒置,處理成效未達預期,且現在國內人口成長緩慢,日後政府單位若要再設置公共污水處理廠,須審慎評估其規模及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