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調節量表erq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另外網站情緒管理是抗老妙藥?壓力大老更快,8招培養高EQ - 康健也說明:... 標記;同時,再讓受試者作壓力逆境量表(STRAIN)、情緒調節問卷(ERQ)、自我管理量表等,計算他們各自承受的壓力水平、抗壓能力(心理韌性)。

慈濟大學 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碩士班 陳畹蘭所指導 廖婉婷的 在親近關係衝突時的情緒調節 (2019),提出情緒調節量表erq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情緒調節歷程、認知再評估、壓抑、反芻、接納困難、關係脈絡、情境可控制性、負向情緒、心理適應、憂鬱、生活滿意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 蕭妃秀所指導 鍾欣竮的 探討接受心臟手術病患於術後三個月追蹤期間憂鬱症狀的改變及其相關影響因素 (2016),提出因為有 心臟手術、憂鬱症狀、壓力事件、身體活動量、情緒調節的重點而找出了 情緒調節量表erq的解答。

最後網站輔仁大學學術資源網則補充:研究目的:(1)中文化認知情緒調節問卷並探討特質焦慮大學生採取何種認知情緒調節 ... 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II, BDI-II)中文版指導手冊。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情緒調節量表erq,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在親近關係衝突時的情緒調節

為了解決情緒調節量表erq的問題,作者廖婉婷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本研究以Gross (2015) 情緒調節歷程擴展模型為基礎,探究個體差異、情境因素及關係脈絡,如何影響情緒調節的運用,以及檢視情緒調節和個人心理適應的關聯。研究方法: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研究者以便利取樣招募300名年齡介於20至35歲的社區民眾。研究工具包括:基本資料、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CES-D)、生活滿意度量表(SWLS)、可控制性評估量表、反芻反應量表(RRS)、接納困難量表(DERS)、情緒調節量表(ERQ)。統計分析包含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相依樣本t檢定、Pearson積差相關、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研究結果:研究結果發現個體與雙親的衝突中,對情境

有愈高的掌控性,則使用較多認知再評估、表達壓抑及反芻思考;而與伴侶衝突時,較高的掌控性則是較多的認知再評估及表達壓抑。同時,在衝突情境中有較多可控性時,其憂鬱較低以及生活滿意度提高。另外,不論面對的對象是雙親或是伴侶,越多的認知再評估使憂鬱程度降低,並提升生活滿意度;越多情緒壓抑使憂鬱程度越高,生活滿意度低。當面對雙親衝突時,若個體無法接納自己的情緒,其憂鬱程度越高,而面對伴侶衝突時,越多反芻思考使憂鬱程度越高。女性面對雙親衝突時,較多無法接納當下自身的情緒,男性在雙親或伴侶衝突時,比起女性更傾向使用壓抑情緒的表達。

探討接受心臟手術病患於術後三個月追蹤期間憂鬱症狀的改變及其相關影響因素

為了解決情緒調節量表erq的問題,作者鍾欣竮 這樣論述:

摘要背景:罹患心臟血管疾病需要接受心臟手術的病患,有憂鬱的比例15%~47%,而當中約有一半其憂鬱症狀會持續至一年。許多研究也發現術前有憂鬱會增加心臟手術後2倍的死亡風險。而目前對於探討心臟手術前後病患憂鬱的改變和其影響因素的研究仍不足,導致欲發展憂鬱症的介入照護措施於此族群缺乏相關的實證資料。目的:1.了解病患於接受心臟手術後第7至14天與術後第三個月憂鬱症狀的變化。2.了解病患於接受心臟手術術後第7至14天以及術後三個月影響憂鬱症狀的因素,包含人口學、疾病與治療因素(手術方式、慢性疾病、術前憂鬱症診斷、術前與術後抗憂鬱症藥物服用、術後藥物服用)、健康行為(生活型態規律性、睡眠總時間、久坐

時間、身體活動總量)、情緒調節(認知重評、情感壓抑)與憂鬱症狀程度。方法:本研究以縱貫性研究設計,對於年滿20歲以上接受心臟手術的病患,分別於手術後第7至14天與手術後第三個月,以結構式問卷收集人口學因子、疾病與治療因子、健康行為評估表、國際身體活動量表-短版(IPAQ-S)、情緒調節量表(ERQ)及貝氏憂鬱量表-II(BDI-II)問卷。IPAQ-S分為三等級:輕度、中度、重度活動量;情緒調節量表分為兩部分:認知重評、情感壓抑;貝氏憂鬱量表第II版本篩檢憂鬱程度分為四等級:正常、輕微、中度、重度。結果:憂鬱症狀的總分,從手術後7~14天分數至手術後三個月沒有顯著差異,術後7~14天有達到臨床

憂鬱症狀為11.7%,術後三個月有達到臨床憂鬱症狀為15.5%。大部分病患的憂鬱總分未達臨床憂鬱程度。手術後7~14天重大壓力事件對於憂鬱症狀程度的預測力達到邊緣的顯著(p=0.05),表示接受心臟手術兩年內有經歷重大壓力事件者於手術後7~14天可能會傾向較高的憂鬱程度。接受心臟手術後第7~14天至術後三個月有顯著改變的包含睡眠總時間、身體活動總量、久坐的時間、認知重評。病患於手術後隨著時間在睡眠總時間有增加的現象,身體活動量是越增加的,久坐的時間有減少現象。在情緒調節方面表示病患在手術後三個月增加使用認知重評的技巧去調節情緒,而情感壓抑的調節方法在術後三個月則無明顯的差異。影響從術後三個月憂

鬱症狀總分的主要預測因子為年齡與身體活動總量。當年紀愈輕以及身體活動總量愈少,憂鬱症狀總分越高。結論:影響接受心臟手術後第7~14天憂鬱症狀的潛在預測因子為手術前兩年內有重大壓力事件發生;術後第三個月長時間影響憂鬱症狀的主要預測因子為年齡與身體活動總量。未來可對於上述預測因子發展適合於接受心臟手術病患的憂鬱症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