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心經注意事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抄心經注意事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索南格西,貢卻斯塔,齋藤保高寫的 西藏的般若心經 和繪虹編輯小組的 跟著大師寫心經:一日一禪語,遇見美好的自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抄經 -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也說明:抄經 是佛教修行的法門之一,透過抄經了解佛經的要意,體會佛陀的慈悲智慧,除了讓抄經者能靜心生慧,更能將抄經功德回向。 注意事項. 團體預約資訊.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出版 和大風文創所出版 。

國立嘉義大學 中國文學系研究所 馮曉庭所指導 蔡宜君的 袁燮《絜齋毛詩經筵講義》述論 (2014),提出抄心經注意事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袁燮、《絜齋毛詩經筵講義》、經筵講義、《詩經》。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王三慶所指導 楊果霖的 朱彞尊《經義考》研究 (1999),提出因為有 目錄之學、經學、清代、文獻的重點而找出了 抄心經注意事項的解答。

最後網站抄寫心經有哪些注意事項嗎,抄經有哪些應注意的事項?則補充:抄經 期間,請一定要戒殺吃素,也不要跟異性有過於親密的接觸,不飲酒。注意雞蛋不是素食,所以蛋糕餅乾之類的,吃時要多看看。同時不要吃蔥,蒜,韭菜,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抄心經注意事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西藏的般若心經

為了解決抄心經注意事項的問題,作者索南格西,貢卻斯塔,齋藤保高 這樣論述:

 「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中,般若法門最為殊勝。」 《般若心經》——佛教典籍中,最扼要、究竟、甚深的精髓。 藏傳佛教最核心的典籍,就是《般若經部》,而《般若心經》乃是所有《般若經部》的心要,故因此得名。 在言簡意賅的《般若心經》中,含藏著釋尊的真意。其中明白顯說的是空性與緣起,而隱藏於字裡行間的是五道與十地的修行理論。 《般若心經》的顯義(中觀學)與隱義(般若學),是正確理解藏傳佛教教理的關鍵,也是本書的重點。    本書的目的如下: (1) 以藏傳佛教的角度為基礎來解釋《般若心經》。 (2) 以《般若心經》為題材來闡述中觀學與般若學。 (3) 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與重要佛教用語的意義,以利讀者

學習與修行藏傳佛教。

袁燮《絜齋毛詩經筵講義》述論

為了解決抄心經注意事項的問題,作者蔡宜君 這樣論述:

  經筵講義的內容可以探究經史的詮釋與義理的發揮,了解帝王教育的內涵,以及對政治的關切與影響等,很大程度的體現了經學「內聖外王」的特點,具有深入研究的意義與價值。本論文以宋代學者袁燮為宋寧宗講讀《詩經》所留下的經筵講義《絜齋毛詩經筵講義》一書為研究對象,以「袁燮《絜齋毛詩經筵講義》述論」為題。以下簡述各章論述方向暨大要。  第一章「緒論」,敘述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對象與版本、研究方法與步驟,以及現有的相關研究成果述評。  第二章「袁燮的生平及著作」,詳細陳述袁燮的生平經歷,包含生平簡介、家世背景、師承與交遊、政治主張等,並對袁燮著作加以考述,以了解袁燮為人以及其學術淵源、政治立場與意

見等,達到知人論世的效果。  第三章「《絜齋毛詩經筵講義》的詮釋方法與態度」,分為「依《詩序》解《詩》」、「注解方式」、「與傳統經解義理的異同」、「心學觀的解釋傾向」、「詮釋的政治取向」等五個方面來討論。袁燮依《詩序》解《詩》,並仍多以傳統經解體系分析理解《詩經》,但是詮釋的重點在於經書義理的發揮,不在章句訓詁的解釋。此外,袁燮說解《詩經》也有己意的理解與闡發,有心學觀的解釋偏向和詮釋的政治取向。可以認識袁燮經筵講解《詩經》的特色與價值。  第四章「《絜齋毛詩經筵講義》內容闡述」,袁燮經筵講義對《詩經》的義理發揮主要聚焦在「論君德之涵養」、「論人君之志」、「論人君為政之道」、「論人君用人之道」

等四個方面。袁燮在經筵進講中,重視人君道德人格的涵養、恢復振興的志向、為政治理國家應注意的事項與態度等,以義理發揮的內容教導宋寧宗,冀望寧宗能有所學習且接納諫言。而且,袁燮經筵發揮的義理內容,可與宋寧宗個人,當時的政治社會時局、歷史背景等聯結,則可知解經的內容攸關時政,落實到解決帝王個人與國家社稷的現實問題,是講時事,偏向實用與致用,是政治的講經,與學術講經不同,呈現出袁燮對現實政治的關切,突顯出經筵講經的功能與價值。  第五章「結論」,透過論文的研究工作,確認《絜齋毛詩經筵講義》在詮釋方法與態度和義理內容上的意義,又認識《絜齋毛詩經筵講義》的經學價值、經筵教育的價值。

跟著大師寫心經:一日一禪語,遇見美好的自己

為了解決抄心經注意事項的問題,作者繪虹編輯小組 這樣論述:

每天5分鐘,一字一經,寫出安定自在的力量 消彌五大負面情緒,遠離紛擾,找回平靜的內心     《般若心經》是大乘佛教中最簡短,也最廣為流傳的一部重要經典。全文僅有260個字,但集結了精華的教義,並富含人生哲理與智慧,提供人們心生安定的觀點。     本書除了詮釋經文要義說明,更能藉由抄經安定心緒,體悟人生的真實意,讓內心變得清靜自在,是現代忙碌人,遠離紛擾的最佳方法之一。     ★從一字經開始,消彌煩惱,安定內心    沮喪鬱悶、煩惱迷惘、無法專注、心情煩躁、憤怒難消是人類最常見的5大負面情緒,本書針對這5種心境,規劃適合抄寫的經文,透過重覆抄寫一字一句的經

文中,找回寧靜與喜悅,平心、靜氣的讓煩惱轉為智慧!     ★逐字抄寫到全篇臨摹,經文解說更好懂   《心經》中的簡潔單字,就能傳達寓意深涵的人生哲理。本書透過白話易懂的解說,讓人在抄寫時,更加了解背後的教義。透過一字一句的抄寫,獲得內心的安寧與平靜。     ★跟著大師寫心經,體悟人生的真實意    精選弘一法師李叔同、書聖王羲之及香光居士董其昌所書寫的《心經》,做為描摹使用。透過臨摹大師的筆墨,在經文中領悟「萬法皆空,法無自性」,轉換心境,感到安寧自在。     ★掌握抄經的最佳姿勢與握筆方式,書寫更舒服   正確的坐姿,讓人在抄經時,更加舒適;而掌握正

確的握筆方式,讓人書寫時更加輕鬆,也有利寫出更漂亮的字跡。這都是在抄經前該留意的注意事項。     ★抄經的5大好處   據說抄經一遍勝過閱讀10遍,而且和坐禪、修心具有相同的效果。     1.提升專注力:抄寫經文,需凝心專注,精神自然集中。   2.舒壓靜心:一句「心無罣礙」即能消解緊張,讓心情也放鬆。   3.增長智慧:定能生「智」,也是一種修定禪的方法。   4.培養耐心:持之以恆抄寫,能善用時間,學會正向思考。   5.練出美文字:藉由抄經臨摹,自在書寫,字跡也能變得更漂亮。

朱彞尊《經義考》研究

為了解決抄心經注意事項的問題,作者楊果霖 這樣論述:

論文提要 目錄之學,是讀書治學的門徑。昔日陳援庵先生嘗云:「茲事甚細,智者不為,然不為終不能得其用。」,筆者資質駑鈍,稱不上是一位智者,但生性喜好簿錄之學,每翻閱各種書目,對其編纂、體例、價值、影響等等,皆能興起探討之心。《經義考》是經學的重要書目,自從其成書之後,學者常能翻閱其中的資料,以為研究佐證之用,但僅視同工具之書,甚少學者從事專題的研究。若細究其原因,則由於該書著錄博富,通讀不易,且查考費時,難以吸引學者的研究興趣。筆者有志於文獻整理的工作,欲以此書為研究的開端,藉以從事經學文獻的整理。 中國目錄學史上,有關於專科書目的研究,

是較為薄弱的一環,縱使如《經義考》、《小學考》之流者,雖備受學者的讚譽,卻缺乏研究的成果,更遑論相關的書目。本文既以《經義考》為研究的主題,每感於前賢的研究,缺乏可供佐證、議論的成果,是以在原書正文之間,爬梳條例,釐訂異同,並要發掘其精要,考訂其謬誤,往往有心力交瘁之感。雖至如此,從事本書的探索,將有助於日後的研究工作。本文寫作的要點如下: 第一章「緒論」:全章分為三個要點:首先,分析研撰的動機和範圍,藉以說明決定題目的始末。其次,回顧《經義考》的研究歷程,使讀者能掌握歷來的成果,並瞭解各項研究的盲點。接著,說明本題研究的價值,從經學、目錄學二項,來探述其相關的問題

,實有其研究的價值。 第二章「朱彞尊的生平及其交游」:全章分為二個要點:首先,嘗試論及竹垞的生平、行事,藉以瞭解其成長的過程,以及求學的經過等等,全文依其一生的遭遇,區分為三個時期:早期處於時代的劇變時刻,生活極其困苦,竹垞仍能積極學習,在詩、詞、古文等創作方面,能有所表現,其他如經學、史學、金石、書畫諸項,則是承自父、叔的教誨與影響,遂奠定其學術的基礎。竹垞擔任塾師,束脩之入,雖不甚豐,猶可溫飽,閒暇之際,召開詩課,吟詩論詩,詩名益盛。中期是竹垞學問的盤整時期,為謀求生計,並增廣見聞,乃四處遊歷謀職,參經證史,吟詩誦詞,生活的遷移,加速其學術的成長,使其在考訂史籍

方面,能有良好成就,詩詞的創作,也因為遊歷四方,足跡遍及山西、山東、河北諸地,到福建、廣東等地,每引地方風土入詩,使其詩歌充滿山川景物的描繪,以及風土人情的特色。此外,由於旅遊異地,詩歌能充滿懷鄉的色彩,也能充滿生命的韌性,其歌詠題材豐富,能達到創作的高峰。在學術研究方面,也因到處遊歷,接觸各類的金石碑帖,對於考訂的進行,良有助益,也逐漸在史籍校訂方面,產生良好的成效。晚期展現豐富的學術內涵,在文獻整理、考證方面,能有成熟的表現,此期所編纂的典籍,也備受矚目,尤以《日下舊聞》、《明詩綜》、《經義考》、《曝書亭集》等書,能受到各方肯定,作品也屢被傳抄、輯錄,奠定其學術的地位。

在竹垞的交游方面,其能廣交文友,有利於學問的精進。無論在藏書、治學、嗜好、出仕諸項,均能受惠於朋友的影響。在藏書方面,竹垞不斷傳抄藏書家的善本,後遂能以藏書著名。此外,竹垞傳抄善本之外,也能將其囑咐他人刊印行世,有助於典籍的流通。在治學方面,竹垞善於金石,精通書畫,博通經史諸籍、善詩詞,工古文,無論在學術或創作方面,皆有很好的成就,在其友朋之中,不乏可見此類的學者專家,對其學問的擴展,能有裨益。在出仕方面,得力於嚴沆的推薦,得入博學鴻詞科。我們從其交友的活動中,得以看出其生活的面貌,也可看到當時的時代風尚。 第三章「朱彞尊整理文獻的成就」:竹垞是一位文獻學

家,其對於文獻考證的能力,早已深受學者的肯定。在研究《經義考》之前,必先瞭解其文獻整理的觀念、方法,以及諸多的成就,才能對其考證的成果,能有初步的認識。首先,討論其治學的觀念。竹垞重視廣徵博引,信而有證,凡是文獻的整理,皆能強調博證的功效,是以其撰著的考訂,多能涉及各類的文獻,能以博識聞名於世,其他如反對抄襲、稽古崇漢、實事求是、簡明精要等觀念,都是承自漢學研究的心得所致。綜而言之,其觀點不外乎是稽古、求新、求善、求廣等要點,這些觀點的發揮,正是漢學考證學派的共通特點。從其提出的觀點來看,明顯是偏於漢學的發展,是以其擁有經學考證的著作,卻無闡述經義的作品。在治學方法方面,其能善用目錄、版本、校

勘、輯佚、辨偽諸法,對於小學典籍的運用,也有良好的表現,更能佐以實地的遊歷,加以考古實物的論證,是以能擁有完善的考證方法,可供學者治學之時的重要參考。在文獻整理方面,其對於經學、史學的編纂與考訂,均有良好的貢獻。在經學方面,其能追索經學的傳授體系,對於經師之間的相承關係,也能盡力考訂,其考訂的成果,乃是上起孔子弟子,下迄宋元諸儒的傳經體系,均能有所涉獵。其次,他反對妄改經文,對於前儒妄改經文的行為,則提出其個人的批判。在考訂經籍的偽冒方面,能擴大辨偽的範圍,對於歷朝各代的經籍偽作,多能提出相關的考證,使其能名列清初經籍辨偽的名家之一。在釐析文句異同方面,其主張條列文句的異同,不輕易論斷異文的正

誤,以免落入妄改經文的缺失。在考訂名物方面,其重視相關名物的考證,尤其發展出「以經證經」、「考古證今」的考訂原則,使其考證的成果,能與當時環境結合,加速研究的影響層面。在蒐求經籍佚文方面,亦能酌加輯錄佚文,以供辨證之需,雖然輯錄的內容,尚不夠完善,但其輯錄佚經的作法,也能形成輯佚的風潮。綜合言之,其考證的成果,能贏得後世學者的重視,是以能名列清初經學名家之一。在史籍纂修和校訂方面,其能親自參與《明史》的撰稿,尤其在人物傳記的蒐求與撰寫,均能獲致良好的成效,此外,其在《明史》體例的建言上,也能獲得總裁的重視,且多能付諸實行。此外,其積極的蒐求各類的史料,也能從事史傳的纂修工作,對於復社人氏、抗清

名士、詩人史料、博學鴻儒、經傳人物方面,能加以撰稿、整理,且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其次,在考訂歷朝典制方面,也能善用各種的碑文資料,從事歷朝典制的研究,其成效顯著。又在正史補正方面,能積極的審訂人物、官銜的錯誤,並針對漏失的資料,提出補充說明,有助於瞭解史實的正確性。整體而論,其在文獻整理的觀念、方法、貢獻等等,均有值得借鏡之處。 第四章「《經義考》的成書背景」:《經義考》的編纂,實受到當代時空環境的影響。本章率先研究其成書的背景,逐步介紹竹垞所處的學術環境,使讀者能得知其成書的背景。本章所論述的主題,主要是介紹其基本的環境,並無創見的成份,但透過本文的說明,可使讀者對

其成書的環境,能有較為清楚的認識。 第五章「《經義考》的編纂」:全文共分四個要項,即編纂的動機、編纂的程序、題稱的標示、引文的方式等項。在編纂的動機上,全書主要想要擴大收錄範圍,以廣學者的研究視野,使經學的探索,不再侷限於朱子學說,也不限於四書的研習,能達到四書、五經並治無礙的層次。其次,對於一些已佚的典籍,也能嘗試蒐求補證,藉以保存微言大義,使得佚書的內容,能廣為學者所悉。基於上述的理由,使得竹垞嘗試編纂經學書目,以利於學者的使用。在編纂的程序中,本文逐項說明「擬定體例」、「抄輯資料」、「考訂朝代」、「刪併整合」、「按類比附」、「判別存佚」、「案語考證」等諸項特點

,使讀者得知其編纂的安排。在題稱的標示上,逐一說明題稱的標示方式,藉以明白其題稱的混雜多變,未能統一例則。在引文的方式上,前人以為《經義考》的編纂,係據書直錄,不易一字,但透過本文的分析,知其引文多有刪改,總計有「直錄」、「約引」、「訛增」、「抽換」、「倒置」、「併合」、「析離」諸法,這些複雜多變的方式,使其漏失許多內容,有重新整理的必要。 第六章「《經義考》的引書」:《經義考》取材廣博,內容豐富,富有研究的價值。首先,在引書種類方面:竹垞雖以前代書目為主體,但所涉的內容,能廣及各項序跋、筆記、方志、史傳、人物志等諸多文獻,歷來的學者,僅對「錢謙益曰」、「黃虞稷曰」

的引用,提出研究的成果,未能注意其他的引書來源。透過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得知其曾運用四十一類,一二五九種的典籍,對於瞭解其引書的來源,能有清楚的認識。在四十一類的典籍之中,又以正史類、目錄類、政書類、地理類、易類、類書類等典籍,引證頻率較高,對於我們認識其取材的特色,能有參考的價值。其次,透過引書內容的說明,可使我們瞭解其豐富的引書之中,蘊藏各種的內涵,使讀者能窺知其價值所在。 第七章「《經義考》的體例」:本文所要分析的要點,乃是針對《經義考》的體例,逐項加以分析探討,藉以明白竹垞在書名、作者、卷數、案語諸項的體例安排,並說明其創見,透過這些探討,可以有助於掌握其特

點。竹垞撰書之時,體例完善,頗便於讀者的使用,且全書有若干的創例,對於後代目錄的編纂,實有卓越的貢獻。 第八章「《經義考》的分類」:本章所要探討的要點,乃是分析其分類的義例,藉以明白竹垞分類的安排方式,並闡述各種類目的內容,且說明各種類目的內容及其意義。其次,乃是說明竹垞分類的特色。《經義考》在分類的類目上,已能突破舊有的分類方式,足以形成嚴密的分類體系,且其分類的觀點,能正視典籍與類目的妥當性,是以其類目的安排,除能承繼前代書目的特點之外,也間有創新之處,尤其能擴大收錄的範圍,並折衷「崇質」、「依體」的歧見,完全依據書籍的本質歸類,這種分類的觀點,實有值得參考之處

。本文透過書目之間的比勘,使我們能夠確立其分類的特點,也能明瞭其分類的創發之處。 第九章「《經義考》的缺失研究」:本文撰寫的目的,乃是試圖說明竹垞致誤的情由,並且分析原書的錯誤。首先,其致誤的原因,大抵有徵引浩繁,難免有誤;或是校勘未精,誤刪內容;或沿襲前誤,未及改正;或是取材未善,轉錄有誤;體例難工,難於劃一等等,透過本文的說明,可使讀者瞭解其中的原委。此外,筆者為考求《經義考》的缺失,乃採用四庫館臣、翁方綱、羅振玉、吳政上等考證的結果(註 ),並加以筆者的考訂成果,增飾而成。本文針對其錯誤的事項,釐分為七大項,四十小項,使讀者能系統的掌握其錯誤的情況,以為運用之

際的參考。 第十章「《經義考》的影響」:《經義考》蘊含豐富的價值,歷來深獲好評,其書影響深遠,有值得紹述之處。在經學方面,本書對於清代經籍輯佚的風氣,以及《四庫全書總目》經部提要的編纂,能有所貢獻。其次,更能成為學者治經的重要工具,透過本文的說明,可使讀者瞭解其功用,以及學者對其運用的情況。在目錄學方面,也有深刻的影響,除了專科書目之外,也能影響到辨偽書目、方志書目、導讀書目、正史補志等等,對於後世目錄的發展,實有卓越的貢獻。本文則試圖從經學、目錄學等二個角度,闡述此書對於後世學術的影響,並間接確立其價值所在。 第十一章「結論」:總結各章

的研究結果,期使讀者瞭解本文探述的價值所在。其次,提出未來整理的展望,計有「引書文獻的探討」、「經籍版本的補訂」、「經籍佚書的考證」、「經學書目的再製」等四項,以供日後整理的參考。 綜合上述的議題,《經義考》深具研究的價值,若將其定位在工具之書,實埋沒其中的價值。有關此書的內容,實有重新整理的必要,若能站在編纂的基礎上,重新整理經學的文獻,並補足其中的缺失,將有助於經學書目的發展。自從其書問世以來,由於歷時甚久,是以受惠於此書的學者,不可勝數,眾人在運用之餘,卻未能謀求改進之道。三百年來,隨著學術的環境的改變,當時的編輯觀念,或許已難以適應目前的需要,有待重新整理、

研究,以便能提高其使用的價值。本文先擬針對相關的問題,提出系統的探討,他日擬在此一基礎上,持續整理經學的文獻,以期能補充《經義考》的不足,甚或輯錄更完善的經學書目,以利於學界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