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城鄉局租屋補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另外網站住宅補貼 -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也說明:(一)租金類. 文件名稱, odt下載, doc下載. 尚未租屋切結書, odt檔 · doc檔. 郵帳切結書, odt檔 · doc檔. 終止租賃契約切結書, odt檔 · doc檔.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蕭全政所指導 張志源的 臺灣社會住宅政策之政經分析,2010-2020 (2020),提出新北市城鄉局租屋補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會住宅、公共政策、偏差、偏差動員、政經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非營利組織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 吳宗昇所指導 楊豐瑜的 人生逆轉契機─以社會投資報酬看N市街友輔導個案社會成效 (2020),提出因為有 街友、社會投資報酬、社會影響力評估、改變理論、利害關係人理論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北市城鄉局租屋補助的解答。

最後網站紓困4.0沒領到?!單身、家庭也能申請,「租金補貼」每月 ...則補充:單身、家庭也能申請,「租金補貼」每月最高補助8000元 ... 以1家5口的低收入戶家庭為例,補貼金額為第一級,若租在新北市三重區,補貼上限為5,000元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北市城鄉局租屋補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社會住宅政策之政經分析,2010-2020

為了解決新北市城鄉局租屋補助的問題,作者張志源 這樣論述:

本研究從政治經濟分析角度,討論臺灣2010-2020年社會住宅政策因果脈絡,並結合社會住宅之建築計畫內容,分析社會住宅建築特色。 在社會住宅政策倡議與反對(2010-2011)階段,主要分析社會各界對社會住宅政策推動的正反意見,討論該政策出現歷程及政策倡議侷限在新北市及臺北市之原因,探討此階段馬英九總統的政治考量及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的倡議目的和內容。 在社會住宅政策執行停滯與變動(2012-2015)階段,主要分析中央政府原規劃社會住宅與合宜住宅並行,但因2014年桃園八德合宜住宅標案弊案而改變之原因,並探討此階段民間團體發動巢運,對社會住宅政策提出之觀點。由於此階段政策侷限在新北

市、臺北市、桃園市,故探討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內政部、內政部營建署、臺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桃園市政府、三個直轄市的市長候選人及總統候選人對社會住宅政策之觀點。 在社會住宅政策創新與更新(2016-2020)階段,主要分析實現蔡英文總統宣示8年內興建20萬戶社會住宅,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提出的各類配套方案內容以及《住宅法》修訂及政策創新,探討此階段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內政部及內政部營建署社會住宅政策觀點,分析各直轄市政府對於社會住宅政策的執行成果。 最後討論台灣社會住宅政策的特殊性,並提出社會住宅政策未來展望與建議。

人生逆轉契機─以社會投資報酬看N市街友輔導個案社會成效

為了解決新北市城鄉局租屋補助的問題,作者楊豐瑜 這樣論述:

在社會環境不斷變遷的情況下,街友(homeless people)已成為社會關懷的議題,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正積極尋求可以支持街友重拾生活品質、邁向自主生活的模式。本研究針對N市的街友輔導個案,探討在政府社會福利部門與民間協力機構共同的協助方案介入後,所帶來的改變和成果。本研究以「改變理論」與「利害關係人理論」為基礎,採用社會投資報酬(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評估方法,分析個案在身心健康、經濟能力、家庭支持以及社會網絡等面向的變化。依據個案的工作狀態與健康情況,以立意取樣的方式在2018/07/01到2019/07/31的評估期間,選取31位服務

對象作為預設訪談對象;在排除失聯對象後,最後共有12位個案接受半結構式訪談。本研究在分析第二階段,依照「年齡世代」與「健康狀況」做分組對照,比較其間的差異。本研究歸納出23項成果指標,次數最多為「一日三餐費用」、「住宿(含水電)費用」與「持續就醫(含治癒)、用藥費用」、「醫療管理」。經過財務代理後,成果價值前三名則分別為「住宿(含水電)費用」、「接受培訓」與「獲得工作收入」。就整體而言,SROI數值約為1.34;而在「年齡世代」分組比較上, SROI數值隨著世代越高而越低,但差異並沒有很大,分別是40世代的1.57、50世代的1.19與60世代的1.25;「健康狀況」分組比較上,分別是研究組(

疾病確診者)的1.32與對照組的1.50,差異亦不明顯。分組對照的比較結果,「獲得工作收入」的成果扮演著關鍵因素。本研究在研究分析上存在著一些局限性,就整體數據而言是為保守的低估值,實際上的社會價值應該會更高。這些限制包括:一、因無法聯絡等因素,無法訪談到所有離院且穩定就業租屋自立者;二、評估期間僅有13個月較難看出長期的效果;三、並未納入社區鄰避效應等因素;四、如生命價值、穩定生活和家庭感等情感指標無法具體呈現。研究結果顯示,對於多數街友住民而言,尚稱是一項有效的干預措施;但值得一提的是,此協助方案所服務的對象,多是身體狀況極為不佳者,其背後更隱含著人性層面的意義,這項服務為邊緣化的無家可歸

族群提供了生活的改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