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文化資產 九 大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另外網站第五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獲文化部長李永得肯定也說明:「第五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頒獎典禮於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表演藝術館舉行,獲獎者包括保存維護類、保存貢獻類、保存傳承類,得獎者涵蓋有形、無形 ...

國立高雄大學 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碩士班 陳啓仁所指導 劉思敏的 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因應計畫_以高雄左營明德新村為例 (2018),提出有形文化資產 九 大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雄左營眷村明德新村、再利用因應計畫、文化景觀。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蕭炎泉所指導 李雨龍的 歷史建築數位化之探討及管理系統之建立 (2017),提出因為有 歷史建築管理系統、動態式管理、歷史建築、生命週期、數位化管理的重點而找出了 有形文化資產 九 大類的解答。

最後網站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全國文化資產會議」則補充:在9 月初舉行「全國文化會議」,具體歸納出未來文化政策的施政方向。 ... 人分別就「總論」、「有形文化資產」、「無形文化資產」及「水下文化資. 產」四大類組提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有形文化資產 九 大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因應計畫_以高雄左營明德新村為例

為了解決有形文化資產 九 大類的問題,作者劉思敏 這樣論述:

文化資產保存法自1982年制定以來歷經7次修正,其中有形文化資產除自然地景及古物外與空間、建築物相關之類別亦由古蹟及歷史建築等2大類別陸續增加至七樣類別,加總數量更是佔文化資產總數50%以上,因此其相關修復或再利用即顯得格外重要,明德新村在日本海軍昭和12年籌畫初期即為日本海軍高階軍官居住,戰後亦多為我國海軍將級軍官及其眷屬居住,故又有「將軍村」之稱,有鑑於此,因應計畫做為其再利用修復主要之依據,相關法規應如何檢討及提出對應之措施則為計劃本身之關鍵內容。依據史蹟文化景觀建築管理土地使用消防安全處理辦法第四條檢討,本案應提出因應計畫應包含:1.史蹟、文化景觀之主題及其地景性、場域性、事件性等價

值之分析。2.既有建造物或設施再利用適宜性之分析。3.土地使用之因應措施。4.建築管理、消防安全之因應措施。5.結構與構造安全及承載量之分析。6.其他使用管理之限制條件。本文主要著重於左營明德新村5號及10號之完整因應計畫論述,透過法規規定之要項逐一說明,從實際測繪、法規檢討、結構檢討後擬定相關修繕方式及計畫,經過建築、文資、消防、結構及政府單位之委員聯席審查修改調整內容論述,以作為本案再利用修繕之依據,並檢視類似案例因應計畫撰寫之內容,透過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核發使用許可及日常管理維護手冊內容比對實際完成案例之研究以作為本案論述之參考。透過完整論述並歷經實際修復後呈現園區完工狀態及各主要空間之

完成情形,利用施工過程及完工狀態檢視因應計畫於再利用修復實際執行之必要性,於完整參與全案因應計畫及實際施工執行到完成,以實務應用之經驗提出因應計畫於實務應用是否足以應付再利用修繕之問題討論。

歷史建築數位化之探討及管理系統之建立

為了解決有形文化資產 九 大類的問題,作者李雨龍 這樣論述:

文化遺產種類繁多,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世界遺產分做四大類,分別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以及文化景觀遺產。而我國則在文化資產保存法中載明,我國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資產類項則有:(1).古蹟;(2).歷史建築;(3).紀念建築;(4).聚落建築群;(5).考古遺址;(6).史蹟;(7).文化景觀;(8).古物;(9).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無形文化資產部分:(1).傳統表演藝術;(2).傳統工藝;(3).口述傳統;(4).民俗;(5).傳統知識與實踐等多項。面對日益增加且龐大之文資管理工作,本研究透過法規審視、管理者需求探討等研究方式,綜理分析出數位化資訊管理應有作為,並據此建立動

態管理系統用以提供與協助文化資產管理者在實務工作上,進行各項資料保存作業。此管理系統能協助將所有文資工作之各項文件完整的數位化保存,更能多樣態式的提供管理者在不同地點進行互動管理作業,且用最經濟方式,在系統建置各項監控功能。本研究使用實際文資管理案例,將各項管理工作過程所產出資料建立系統中,成功驗證各項管理功能。透過本系統之開發能協助文化資產管理工作,有效降低相關文化資產管理問題發生、節省不必要資源浪費及提升古蹟歷史建築管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