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高寮公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望高寮公園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姚瑞中,LSD寫的 海市蜃樓V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和劉芷溱的 小腳ㄚ遊臺灣2:親子旅遊超好玩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夏夜浪漫約會!千萬打造「台中版函館」 夜景公園望高寮重新 ...也說明:望高寮 終於重新開放了!台中市政府建設局耗資千萬改造望高寮夜景公園,利用既有地形、動線優化設計,以「光」點綴,打造「台中版函館」,夏日夜晚又能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田園城市 和華成圖書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人類學研究所 陳有貝所指導 潘紫絹的 從陶器的技術選擇研究探討花岡山遺址 (2020),提出望高寮公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花岡山遺址、花岡山遺址上層類型、技術選擇、陶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人類學研究所 陳有貝所指導 陳柏仰的 由臺東上里遺址石板棺資料探討卑南文化晚期至三和文化初期的社會轉變 (2019),提出因為有 三和文化、石板棺、墓葬、社會組織、考古學文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望高寮公園的解答。

最後網站望高寮(南屯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則補充:望高寮 又稱「王田坎」,是大肚台地最高的一處山野。夜景公園所在地為為一座大斷崖,站在眺望平台可以遠看臺中港區、彰化大肚溪以南平地、以及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望高寮公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海市蜃樓V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為了解決望高寮公園的問題,作者姚瑞中,LSD 這樣論述:

自2010年持續至今的藝術計畫 《海市蜃樓》系列作第六集   由藝術家姚瑞中帶領「失落社會檔案室」之《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藝術計畫,至今已揭露全台超過五百座閒置公共設施。2018年推出第六集,推翻了第五集出版時宣告不再出版的諾言,直指公共空間所面臨的問題,在政黨輪替後依舊未獲改善。   經過第三次政黨輪替後,新政府在上任將滿週年的2017年三月,編列了高達八千餘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其不畏朝野論戰,短短四個月強行通過並迅速執行。因此《海市蜃樓》第六集即是對此項法案所衍生的議題,與現實中存在且尚未解決、正在活化,以及已活化之公共設施,進行新一輪的統整。  

 本集彙整115處完全閒置、低度使用、延宕開發以及解除列管與活化的閒置空間案例,包括由不當政策而導致的遊憩設施、工商園區、交通建設,以及在少子化等社會現狀下所產生的閒置學校⋯⋯除了提供公眾反思的參考之外,也促使尚在追尋未來的年輕學子,透過攝影與文字,開啓對家鄉及生活環境的省思。  

望高寮公園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公視新聞網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新聞實驗室 (http://newslab.pts.org.tw)

從陶器的技術選擇研究探討花岡山遺址

為了解決望高寮公園的問題,作者潘紫絹 這樣論述:

  花岡山遺址位於花蓮縣美崙溪口,從日治時期發現至今累積了多次發掘與調查研究,史前文化層涵蓋新石器時代中期至鐵器時代晚期,並延續到歷史時期。在筆者所參與的2019年花岡山遺址北濱段587-61地號民宅(即「剝皮辣椒」地點)搶救發掘的初步室內整理中,發現文化層I(花岡山遺址上層類型文化層)陶器遺留數量及陶質組成比例隨著時間有著比例上的變化。因此在本研究中希望更進一步釐清此問題。  文化變遷、技術變革、器物轉變等議題一直是考古學家所關注的議題。在針對本文化層的陶質遺留研究成果不多的情況下,筆者希望由技術選擇(Technical Choice)理論作為研究取徑,更深入理解史前花岡山陶匠的製作技術,

再展開進一步的分析。筆者認為:即便同屬一個文化層,也不應直接將其中的遺留同質化,而是應該意識到它們隨著時空不同而存在的異質性。因此,本研究將嘗試透過陶器製作技術分析,結合人文與自然背景來探討、反思文化層內的變動性。  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文化層I的陶器製作技術隨著時間愈晚而愈加簡化。然而細觀其內涵,可見被加以簡化的面向並沒有對陶器本身的功能造成劇烈影響。透過對遺址形成過程、史前自然環境狀況背景、與外界交流等相關背景爬梳,筆者認為:文化層I陶器製作技術的變化乃是在自然、社會背景下,人、物之間複雜而動態的活動中,經由一連串的「選擇」而導致的結果。

小腳ㄚ遊臺灣2:親子旅遊超好玩

為了解決望高寮公園的問題,作者劉芷溱 這樣論述:

  45處公園‧主題村   78座森林‧牧場‧農莊   128間博物館‧觀光工廠‧園區   202間親子空間餐廳   完整蒐錄全臺265個最夯的親子遊樂景點   不怕沒有地方玩,只怕你玩不完!   趕快出發探險去囉!   最方便的親子旅遊工具書   詳盡店家資訊,隨時查詢:有無停車場、哺乳室、爬行墊(區)、兒童餐點、推車租借,你想知道的通通都幫你問好了!   隨翻隨選,馬上出發   「踩點」全臺17個縣市133個鄉鎮,想去哪就去哪!   探訪不曾抵達的鄉鎮,陪著孩子發現臺灣的過去與未來,寓教於樂的親子之旅!   消耗孩子體力最佳作戰計畫書   網羅可以狂奔的草原與牧場

;蒐集各種DIY工藝品的博物館與文化館;挖掘最長溜滑梯、最好玩的沙坑跟戲水池等,多種類的孩童安全遊樂設施盡在書裡頭! 本書特色   1.近年親子旅遊盛行,本書即為父母量身打造,介紹多個平價且交通方便、任何人都能輕鬆帶孩子出遊的景點。   2.全書介紹近265個景點,遍布全臺,年齡層從0歲到6歲皆可,不論是哪一時期的孩子,都有專屬於他們的樂園。   3.各景點除介紹外並附上詳細資訊、包含景點類型、費用(含各類手作活動)、交通方式及注意事項等。   4.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家長不妨乘坐時光機,放下身段,與孩子一同沉浸在童玩的世界中吧!  

由臺東上里遺址石板棺資料探討卑南文化晚期至三和文化初期的社會轉變

為了解決望高寮公園的問題,作者陳柏仰 這樣論述:

上里遺址位於臺東縣延平鄉紅葉村的山區內,高度為海拔540公尺至510公尺之間,經地表調查與兩次的試掘計畫確認其文化屬性為卑南文化晚期至三和文化初期,其中由三和文化層內所取出的炭樣本經定年為2645B.P.至2351B.P.之間,顯示此遺址屬於三和文化的最早期聚落。此遺址所發現位置為花東縱谷尾段之山區,不僅為卑南文化少有的山居型聚落,同時也為卑南文化/三和文化的最北端遺址。本文呈現2018年度計畫的發掘成果,出土資料包括有陶質遺留、石質遺留,少量的生態遺物如魚牙與獸骨,以及5具石板棺墓葬。陶質遺物多為陶容器破片,並有少量的口緣、手把、陶紐等部位,完整的陶容器僅出土於墓葬內。由分佈於遺址範圍各區

域的三角形橫把與陶片上的雙圈印紋、羽狀刺點紋等要素可確認三和文化人群為此遺址的最主要使用者。石質遺物大多為斧鋤型器與矛鏃型器,另有極少量的石杵與錛鑿型器,漁撈相關的砝碼形網墜僅出土一件。顯示此聚落內的人群應為農耕與狩獵行為並重。另於墓葬內出土之隨葬品包含有玻璃珠、鐵質手環,以及帶印籃紋於腹部的大型陶甕,前兩者的發現確切顯示其已進入鐵器時代初期,大型陶甕則提示了此聚落可能具有除石板棺外的其他墓葬形式。除上述屬於鐵器時代的新文化要素外,墓葬皆為卑南式的長方形箱形石板棺,每具棺內至少出土一件小型折腹陶罐,雖陶罐腹部皆施加三和文化風格紋飾,但大抵而言墓葬的基本形式仍維持卑南文化的風格。本研究通過上里遺

址出土的石板棺墓葬資料對於三和文化初期的社會轉變與區域網絡進行初步的分析,除了出土的地層與墓葬資料外,以區域遺址資料以及現生的排灣族民族誌資料的比較,由人與周圍自然資源互動、墓葬與活動空間的轉變詮釋上里人群在接納外來物質文化與山居生業型態後如何產生初步由公共祭祀漸趨向個人重心性質的社會組織,並更進一步討論此變化產生後在區域網絡內的定位。研究結果顯示上里遺址為卑南文化晚期為採集板岩資源而形成的小型聚落,由少量家庭單位形成,在受到海外物質文化傳入影響後,主要的家長可能掌握了祭祀儀式相關的權力而得以累積密集的稀有資源,形成初步的階層化社會開端。除海外文化外,也接受到來自北方的縱谷鐵器文化影響而傳入巨

石以及對於山林資源的適應,使後續的三和文化多為山居型遺址。上里遺址作為一個受到三文化特徵影響的聚落,作為三和文化發展的初期地點顯示了社會在卑南文化衰弱階段遇到外來物質文化後所展現的多面向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