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捐款項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另外網站法鼓山大願興學計畫-好願在人間@ 與pg相關的人 - 隨意窩也說明:透過法鼓山勸募會員捐款 ○網路線上捐款 ○郵局劃撥捐款: 戶名: 【財團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 帳號: 【19078983】 請務必於捐款項目勾選「大願興學計畫」

靜宜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 陳台霖所指導 林佳儀的 社會大眾對我國非營利慈善組織運作與發展之調查 -以社會企業與善因行銷為中介 (2015),提出法鼓山捐款項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慈善組織、社會企業、善因行銷、非營利組織。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莊慶信所指導 張孝珺的 從佛教《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看臺灣的生態教育 (2015),提出因為有 佛教、心經、生命宇宙論、臺灣生態教育、窮人家教的重點而找出了 法鼓山捐款項目的解答。

最後網站楊子佛教禮儀公司|公益慈善捐款則補充:捐款日期 捐款人 善款金額 轉贈機構 備註 670 2020‑03‑10 陳嘉男 75000 法鼓山佛教基金會 收據 669 2019‑12‑31 楊子牧 535000 佛光山寺 收據 668 2019‑11‑11 葛先桃 200000 法鼓山雲來寺 收據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法鼓山捐款項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社會大眾對我國非營利慈善組織運作與發展之調查 -以社會企業與善因行銷為中介

為了解決法鼓山捐款項目的問題,作者林佳儀 這樣論述:

非營利組織中的慈善組織致力於解決諸多社會問題,已經成為重要的社會穩定動能之一;但是慈善組織的運作大多仰賴社會捐助及政府補助,故在資源運用上多有限制,以致常常無法發揮最大的效用。若慈善組織能引用社會企業的概念以及善因行銷的方式運作,將可減少對外部資源的依賴。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方式,最後共回收了259份有效問卷,問卷之女性比例高於男性比例,年齡分佈上則是以21歲至30歲居多。本文將社會企業及善因行銷作為本研究架構中之中介變項,研究結果顯示,當社會企業為中介變項時,在慈善組織功能面的直接效果是存在的,而間接效果則為不存在;在慈善組織資源面則是直接效果不存在,反而是存在間接效果;另一方面,當善因行

銷為中介變項時,在慈善組織功能面的直接效果是存在的,而間接效果亦是存在;在慈善組織資源面則是直接效果不存在,但具有間接效果。本研究推論,會有如此不同之差異,應該為大眾尚未了解社會企業是什麼,在認知上,對於善因行銷相較了解較多,因此才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從佛教《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看臺灣的生態教育

為了解決法鼓山捐款項目的問題,作者張孝珺 這樣論述: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佛教《心經》豐富臺灣現行的生態教育是否有其可能性?換句話說,它是針對未來「以生態教育落實身心靈整合的生命教育」的前導研究。因此,試圖以生態教育實踐「窮人家教:先把老人教懂,再教老人教小孩」全人的生命教育的理念,因而以佛教《心經》的經文探討是否可以作為實踐生態教育內容? 本文從第一章臺灣的生態環保現況到第二章《心經》與佛教教義的生態環保相關概念及第三章從生命宇宙論、地球生態連結到佛教《心經》由宇宙意識之於佛教與科學的概念貫穿全文,並於第四章佛教《心經》對臺灣生態教育的啟發中,根據以佛教《心經》為主題的問卷調查,探詢社會大眾對其經文內容的認知程度與學習及人

力貢獻的意願,試圖找出臺灣生態教育困境的因應方式及提出對臺灣生態教育的相關建議。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以現象觀察法、文獻分析法與科際整合法為主,以問卷調查法為輔,並與筆者個人教學實務經驗交互運用,期以釐清研究假設的可行性。本研究最大的困難在於科際整合的統整部分。總結來說,根據文獻分析、科技整合與問卷分析,顯示社會大眾對《心經》內容所知有限又有學習與分享的意願;研究的結果發現佛教《心經》發展臺灣生態教育不僅有可能,更可發展為全人的生命教育,因而於文末提出相關的具體措施與建議。關鍵字: 佛教 心經 生命宇宙論 臺灣生態教育 窮人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