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文化中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法鼓山文化中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辜琮瑜寫的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學意義與開展 和聖嚴法師的 禪門第一課(大字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10/27_佛法與醫學講座II也說明:鍾明秋董事 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董事. 【身心自在的樂齡生活】 *果賢法師 法鼓山文化中心副都監 ... 楊蓓副教授 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學群副教授聖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和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李玉珍所指導 金正煥的 戰後臺韓佛教之現代化比較: 以聖嚴與吞虛法師為例 (2021),提出法鼓山文化中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禪教一致、後殖民時期、法鼓山、韓國佛教、僧團教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碩士班 曹文琴、鄭皓帆所指導 段中仁的 廟宇在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下的困境與轉型研究-以台中市大里區媽祖信仰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媽祖、廟宇、轉型、電子商務的重點而找出了 法鼓山文化中心的解答。

最後網站關於我們 - 法鼓山聖嚴法師數位典藏則補充: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畢生為正信佛法的釐清與弘揚,書寫、講說不輟,不僅留下等身著作,並透過諸多書信與手稿,為大眾提點 ... 法鼓山文化中心http://www.ddc.com.tw/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法鼓山文化中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學意義與開展

為了解決法鼓山文化中心的問題,作者辜琮瑜 這樣論述:

  全面探研聖嚴法師心靈環保學,   以期圓滿「實踐大悲心起」的學習系統,   使人人都能深探其理,   並於日用中學習心靈環保。     聖嚴法師畢生致力於將佛法轉化為當代社會可運用的反思與提醒,而吾人是否可從其提出之「古老智慧現代語彙」詮釋過程中,透過思索如何提昇心靈價值,並嘗試轉化或平衡此世界物質過度發展的失衡現象?     如與四種環保,亦即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及自然環保等之對話,重新反思實踐倫理的意義,從生命價值與生命教育中,學習如何深切關懷人間與萬物。      本書試圖探討心靈環保「學」究係何指?如非僅只是「口號」、「品牌標語」,其內涵如何把握?     其為達致非佛

教徒皆可產生作用而採取的現代化語言,是否能回應關乎「去宗教化」帶來的質疑?如其確實於法師所處時代對人心產生作用,能否可以在被視為時代啟蒙者的宗教師辭世之後,仍具備跨世代的影響力?     ◆心靈環保30週年出版   心靈環保,不只回應時代環保議題,   更是禪的精神、禪的教育、禪佛教、禪文化。   ‧收錄近百張心靈環保系統圖表

法鼓山文化中心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做為一個現代人,我們的物質生活可以說是愈來愈富裕了,但是精神生活相對的愈來愈空虛,我們的生活壓力愈來愈大,離快樂和滿足%也似乎愈來愈遙遠,大法鼓這個節目就是為了解決現代人這種困擾而製作的,我們希望這是一個充滿了智慧,而又非常生活化的節目,能夠提供給您另外一個角度的思考,幫助您解決現實的問題和生活的壓力,也因此我們特別請到了法鼓山的聖嚴法師來為我們指點迷津。

戰後臺韓佛教之現代化比較: 以聖嚴與吞虛法師為例

為了解決法鼓山文化中心的問題,作者金正煥 這樣論述:

當代韓國唯一的僧團宗派「大韓佛教曹溪宗」,其繼承臨濟宗,以華嚴思想為中心。當今曹溪宗第四教區的本寺為月精寺,共管理六十多間末寺與八間庵廟。月精寺的本山五臺山,即為文殊華嚴信仰的亞洲中心。於高麗時期,知訥禪師 (1158-1210)所推廣的「禪教一致」(公案禪與華嚴禪之融攝)運動,其影響至當代月精寺釋吞虛(1913-1983)的「禪教一致」與「宗派統一運動」。釋吞虛歷經日本殖民強迫韓國佛教「帶妻僧團」、「比丘僧團分裂」的政策,繼而用禪教 一致與宗派統一性的理念,來推動僧團淨化運動,因此釋吞虛的禪教一致以朝鮮 僧團教育現代化為基礎,包含1956年建立五臺山修道院、三本寺修練所等。此外,釋吞虛更以

「定慧等持」與三教會通,以及「懸吐譯解」的事業,提昇曹溪宗僧伽大學的課程與品質。如同韓國,戰後臺灣佛教界也和韓國一樣,同時進行「去日本化」和恢復獨身僧團,並於1950年代開始傳戒和提升僧伽教育。當中,建立中華佛研所、法鼓山的釋聖嚴(1931-2009),是以「禪教融攝」推動漢傳佛教禪法的著名典範。釋聖嚴具有日本立正大學博士學位,專研明末蕅益智旭大師(1599-1655)的天台思想,將其教觀的植根建於《法華經》與天台學。從1979年開始,釋聖嚴奔波台美教導禪修,1989年成立法鼓山僧團,2005年立宗「中華禪法鼓宗」。法鼓山的禪宗家風以及國際化,均奠基於禪教融攝,其思想融合天台、華嚴、禪宗及淨土

法門,而且承繼臨濟與曹洞兩大禪宗法脈,重整禪法次第。曾經受日本殖民統治的韓國與臺灣,在戰後均分別以「禪教一致」的觀念來進行其僧伽教育改革及現代化,本文將介紹比較月精寺釋吞虛和法鼓山釋聖嚴的禪教融攝理念與方式,以此進一步探討後殖民時期,東亞禪僧以禪教恢復傳統和推廣禪修的動機和形式。

禪門第一課(大字版)

為了解決法鼓山文化中心的問題,作者聖嚴法師 這樣論述:

  你能看著手指一分鐘,不想事情嗎?   如果不行,那麼你的心便是散亂的。   ◇認識禪的第一本書,使心澄淨,得到真正的自由。   ◇聖嚴法師親述禪修經歷與法脈傳承,特別親切可讀。   #禪修的層次    #修行中最重要的議題   #禪的修行方法  #人生觀與實際運用   禪是一種精神上的休息,是一種不可言喻的智慧,但禪同時也是所有的現象:它無所不在,處處皆是。   趙州禪師(西元778~897年,沒錯,他在世上活超過了一百年)在一則公案裡告訴我們這一點:一位比丘在趙州禪師的寺裡學佛,有一天他跑來問趙州:「弟子迷惘,請師父指示我。」趙州問他:「你今天吃粥了沒?」比丘回答:「吃了。」

趙州說:「那洗缽去。」一聽到這句話,這位比丘就開悟了。   如果你喝完一杯牛奶之後,我對你說:「請去洗洗你的杯子。」你認為自己會開悟嗎?   今天大概全世界的父母都會對孩子這樣說,但是他們的孩子開悟了嗎?我們要記住這個故事的背景:這位比丘已經修行一段很長的時間。長時間修行的人,他的心是很坦誠、清淨的。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是禪修。也就是說,我們做的一切事情,沒有一件不是修行,但這其實不是那麼簡單。   這本書希望能介紹流傳至今的禪宗內容,以幫助我們從苦難中解脫,並生起智慧與慈悲。佛法能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種機會,轉變我們的視野、行為以及心,這樣我們便能免於痛苦,過著和諧的生

活,最後,達到開悟的境界。(聖嚴法師)  

廟宇在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下的困境與轉型研究-以台中市大里區媽祖信仰為例

為了解決法鼓山文化中心的問題,作者段中仁 這樣論述:

自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開始傳播,台灣開始啟動防疫模式,2021年5月因新北市爆發疫情開始實施三級警戒,宗教活動禁止舉辦,宗教場所禁止民眾入內,導致在台中市大里區媽祖信仰的傳播及活動受到嚴重的影響。在疫情肆虐及政府限制的情況下,大里區的媽祖信仰自2020年開始受到嚴重的限制,包括一年一度的媽祖遶境、媽祖聖誕等媽祖信仰活動外,其他如春節、端午、中元、中秋等民俗活動也被停辦或者縮小規模,使大里區各媽祖廟陷入經營上的危機。本研究探究媽祖信仰轉型至電子商務的可能性,釐清疫情下媽祖活動的現況、媽祖廟營運上遇到的困難、轉型的可能性以及跟著轉型而來的各種困難,現今大里區媽祖廟面對轉型上的困難主要有二;第一

點是資金問題,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從2020年開始至今已接近兩年半的時間,宗教活動的停滯導致廟宇的資金收入銳減,難以負擔轉型所需要的資金以及風險;第二點是媽祖廟的管理階層普遍的年齡較大,缺乏對電子商務的認識也缺乏轉型所需要的技能,如果需要外包給民間公司經營,又會回到資金上的問題。本研究建議如下,媽祖信仰在大里區傳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人開拓時期,媽祖信仰與人民的生活緊密的結合,然而媽祖信仰做為傳統文化,維繫傳統的廟宇管理層大多有年齡斷代的問題,普遍缺乏電子商務轉型所需的技能,需要政府扶持,規劃地方文化的振興計畫,補足大里區媽祖廟普遍存在的宣傳及電子商務能力的不足;其次大大小小的媽祖廟遍佈大里各個角

落,如果可以建立各個廟宇間的合作組織,共同發展地方媽祖文化,共同組建網路平台行銷媽祖相關的商品,共同分擔電子商務化以及商品研發所需要的費用,各個媽祖廟宇可以利用網路平台發展網路預約平安燈、普渡等民俗活動,也可以轉播媽祖聖誕或媽祖遶境等媽祖信仰重要活動的實況影片,除了維持媽祖信仰在民眾間的影響力外,也可以舒緩實體香客減少所帶來的香油錢減少的經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