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沸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甲烷沸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朱洪法寫的 石油化工催化劑基礎知識(第三版) 和王全瑞的 有機化學(第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Methane 甲烷也說明:Name 化學名稱: Methane 甲烷; IUPAC name (IUPAC 化學名):Methane; Formula 化學式:CH4 ... Melting point 熔點:-183 °C (90 K); Boiling point 沸點:-161 °C (112 K).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石化出版社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所 鄭文桐所指導 陳雨鑫的 溶劑對有機半導體薄膜表面形貌的影響 (2012),提出甲烷沸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多異質界面半導體材料、溶劑、表面形貌、吸光係數、田口品質工程。

最後網站【致癌水?自來水?】自來水?致癌水? - 環境資訊中心則補充:2年來的水質調查報告指出,全省自來水普遍含致癌物質「三鹵甲烷」, ... 水的沸點是攝氏100度,意思是到了這個溫度,水分子會成為水蒸氣飄散,但許多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甲烷沸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石油化工催化劑基礎知識(第三版)

為了解決甲烷沸點的問題,作者朱洪法 這樣論述:

本書從工業實用角度出發,較完整地介紹了石油化工催化劑的基礎知識,包括催化劑的基本概念和生產原理、評價及測試方法,催化劑及載體的選擇和設計、催化劑使用和保護,以及催化劑的推廣應用和選購等有關知識;同時還重點介紹了一些重要石油化工過程催化劑的種類和性能及近年來石油化工催化劑和催化新材料、新技術的進展。

溶劑對有機半導體薄膜表面形貌的影響

為了解決甲烷沸點的問題,作者陳雨鑫 這樣論述:

太陽能電池應用方式皆是在戶外為主,以利將光能轉變成電能來使用。有機太陽能電池擁有許多優點,像是可以藉由改變有機材料的特性,或是改善製程方式,使得光電轉換效率有所增益。有機材料的改質,可以增加材料對光的吸光波長範圍,間接提高光的吸光量。另一方面也能改善有機材料的溶解度。好的溶解度,對於在製成薄膜所遇到的問題將會減少許多。本研究是利用不同的溶劑:二氯甲烷、甲苯和環己酮,分別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劑,將溶解在溶劑中的有機材料:銅酞花菁衍生物(CuPc-C7)、苝衍生物(perylene-C7),CuPc-C7當donor,perylene-C7為acceptor,用旋轉塗佈的方式去製成薄膜。接著,藉由

UV-Vis去檢測薄膜的光吸收度,經過計算得到單位厚度的光吸收度。實驗結果顯示,不同溶劑製成的薄膜,吸收係數的確也不一樣,造成的原因主要來自於薄膜的表面形貌。由原子力顯微鏡(AFM)可以觀察到薄膜的表面形貌,以Copper phthalocyanine –C7材料為例,環己酮溶劑製成的薄膜具有均勻、緻密的表面形貌,其薄膜表面粗糙度0.81nm。二氯甲烷製成的薄膜居次,薄膜表面粗糙度1.46nm。甲苯製成的薄膜表面形貌最為粗糙,薄膜表面粗糙度2.71nm。探究原因,因為環己酮為亞極性溶劑(ε:13.3~25.0),有助於分子間的排列。二氯甲烷沸點為三者最低,為40°C,在低溫烘烤過程中,緩慢地去

形成薄膜,有助於分子自發排列。而均勻、緻密的薄膜表面形貌,將會有助於形成多異質界面,因而增加太陽能元件的光電轉換效率。最後,藉由田口實驗探討DA材料混合的最佳效果,找出影響控制因子中的最佳水準,利用這個最佳條件,對於薄膜製程加以改善。而實驗結果也證實,在最佳水準條件下,使用環己酮混合溶劑、DA比例為2:1、濃度為5%、烘烤條件90°C 20分鐘,其薄膜表面粗糙度RMS為1.88(nm),吸光係數達到0.63(au/μm),的確有所增益,增益幅度最多達到0.40(au/μm),符合預估的結果。

有機化學(第2版)

為了解決甲烷沸點的問題,作者王全瑞 這樣論述:

《有機化學》是按照有機化合物官能團進行分類、芳香族和脂肪族合併的體系所編寫的教科書。主要內容包括各類有機化合物的結構、主要用途以及物理和化學性質,有機化學反應的特點和規律,重要的反應機理,測定有機化合物結構的紫外與可見光譜、紅外光譜、質子核磁共振和質譜的基本原理,與生命和醫學相關的生物有機化學的結構、性質以及重要的生物功能。全書共分十九章。 《有機化學》編寫中在注重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的同時,內容選擇上注重科學性、實用性和新穎性,深度上較現行的同類教材略有提高,以利於學生對有機化學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為後續相關課程奠定必要的有機化學理論基礎。各章均安排一定數量的思考題和習題,並結合一些重要的學

科前沿、社會熱點、有機化學的應用等,在有關章節提供了一些知識介紹。書末附有推薦的有機化學網路資源、參考文獻以及紅外和質子核磁共振特徵資料,可供學生學習時參考。 《有機化學》可作為高等院校醫學、藥學、生物等本科專業的有機化學教科書,也可供其他專業選擇使用。 王全瑞,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1983年河南大學化學系畢業,1986年西北大學化學系碩士研究生畢業並留校任教。1988-1989年在同濟大學學習德語,1989年赴德國Konstanz大學化學系攻讀博士學位。1994年1月獲得博士學位後回國,到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做博士後。1996年10月到復旦大學化學系任教。現任教授

、博士生導師,為本科生及研究生開設《有機化學》、《高等有機化學》、《高等有機合成》等課程。   已在國內外主要學術刊物發表研究論文一百餘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關、國外公司合作等科研項目二十余項,研究領域包括各種有機合成方法、光學活性生理活性物質的不對稱合成、重排反應等。參編教輔參考書、教學錄影、教材多套。復旦大學教學名師(2007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二等獎(2007年);杭州市錢江特聘專家(2012年)。 第1章緒論1 1.1有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學1 1.1.1有機化合物1 1.1.2有機化學發展概述1 1.1.3有機化合物的主要特徵3 1.1.4

有機化學的研究內容4 1.2有機結構理論初步5 1.2.1化學鍵的主要類型5 1.2.2化學鍵的近似處理6 1.2.3共振論(resonance structure)簡介12 1.3共價鍵的基本屬性14 1.3.1鍵長14 1.3.2鍵角15 1.3.3鍵能15 1.3.4鍵的極性16 1.3.5共價鍵的極化17 1.4共價鍵的斷裂及有機反應分類17 1.4.1鍵的異裂——離子型反應17 1.4.2鍵的均裂——自由基反應18 1.4.3協同反應18 1.5有機化學中的酸堿概念19 1.5.1Brnsted-Lowry酸堿理論19 1.5.2Lewis酸堿理論20 1.6分子間力20 1.6.

1偶極-偶極作用力(靜電力)21 1.6.2誘導力21 1.6.3色散力21 1.6.4氫鍵21 1.7有機化學的一般研究方法22 1.7.1分離及提純22 1.7.2純度的檢驗22 1.7.3元素定性定量分析22 1.7.4經驗式及分子式的確定23 1.7.5結構式的確定23 1.8有機化合物的分類23 1.8.1根據碳架分類23 1.8.2按官能團分類24 知識介紹受阻Lewis酸堿對25 習題26 第2章烷烴28 2.1烷烴的結構28 2.2烷烴的同分異構現象29 2.2.1碳鏈異構29 2.2.2飽和碳原子的四種類型30 2.3烷烴的命名31 2.3.1普通命名法31 2.3.2常見

的烷基32 2.3.3系統命名法33 2.4烷烴的物理性質34 2.4.1物態34 2.4.2沸點35 2.4.3熔點35 2.4.4密度36 2.4.5溶解度36 2.5烷烴的構象異構36 2.5.1乙烷的構象36 2.5.2正丁烷的構象37 2.5.3其他直鏈烷烴的構象38 2.6烷烴的化學性質39 2.6.1氧化和燃燒反應39 2.6.2熱裂反應40 2.6.3鹵代反應及歷程40 2.6.4鹵素對甲烷的相對反應活性42 2.6.5烷烴鹵代反應的選擇性44 2.7烷烴的天然來源和代表性烷烴46 2.7.1烷烴的來源46 2.7.2代表性烷烴及烷烴混合物介紹47 知識介紹生物體系、醫學中的自

由基47 習題49 第3章環烷烴50 3.1環烷烴的分類及命名50 3.1.1分類50 3.1.2命名50 3.2單環脂環烴的性質51 3.2.1物理性質51 3.2.2化學性質52 3.3環烷烴的結構與穩定性53 3.3.1Baeyer張力學說53 3.3.2燃燒熱與穩定性54 3.3.3環丙烷的結構54 3.4脂環烴的構象55 3.4.1影響脂環烴穩定性的因素55 3.4.2環丁烷和環戊烷的構象55 3.4.3環己烷的構象56 3.4.4一取代環己烷的構象58 3.4.5二取代環己烷的構象59 3.4.6多取代環己烷的構象60 3.4.7十氫化萘的構象60 知識介紹含有張力的多環烴 (s

trained policyclic hydrocarbons)61 習題63 第4章烯烴、炔烴和二烯烴64 4.1烯烴64 4.1.1烯烴的結構64 4.1.2烯烴的同分異構現象和命名65 4.1.3物理性質67 4.1.4化學性質67 4.2炔烴74 4.2.1炔烴的結構74 4.2.2炔烴的異構和命名75 4.2.3物理性質75 4.2.4化學性質76 4.3二烯烴78 4.3.1二烯烴的分類和命名78 4.3.2共軛二烯烴的結構79 4.3.3共軛體系和共軛效應79 4.3.4共軛二烯的特殊化學性質80 知識介紹橡膠知識83 習題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