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克森自我認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艾瑞克森自我認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平井孝男寫的 我和我的四個影子:邊緣性病例的診斷與治療 和陶德‧麥可的 古老的故事,幸福的奇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艾瑞克森+自我认同的建构者.pdf - 经济金融- 经济管理也說明:艾瑞克森 +自我认同的建构者.pdf ... 下载说明: 1、推荐使用WinRAR v3.1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2、本站上所有资源均为网友收集上传。本站所有资源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心靈工坊 和張老師文化所出版 。

國立屏東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 洪菁惠所指導 楊忠霖的 穿過你和他而擁抱我: 以心理位移重新框架自我的認同之旅 (2021),提出艾瑞克森自我認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自我敘說、自我認同、重新框架、心理位移。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張五岳所指導 林芷寧的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研究(2003-2019) (2020),提出因為有 香港、中國、身份認同、反送中、民調的重點而找出了 艾瑞克森自我認同的解答。

最後網站[教心]艾力克森心理社會發展八階段論 - be myself - 痞客邦則補充:[教心]艾力克森心理社會發展八階段論 ; 幼兒期 (1~3). 語言、自我概念、動作發展、遊戲. 自主行動. 羞怯與懷疑 ; 學齡前期. (3~6). 性別認同. 人格發展.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艾瑞克森自我認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和我的四個影子:邊緣性病例的診斷與治療

為了解決艾瑞克森自我認同的問題,作者平井孝男 這樣論述:

  現今社會出現了許多身心病症及情緒問題,如失眠、憂鬱、拒學、足不出戶、家庭暴力、校園恐嚇、兒童虐待、暴食或厭食、酒癮、嗑藥、性愛上癮、多重人格…等。人們不免會問:「這到底是生病了?還是性格問題?」其實,這些讓人頭痛的行為,多半跟邊緣性病例有關。   邊緣性病例,是指介於健康、憂鬱症、精神官能症、精神病這四者之間的「邊緣狀態」。患者和普通人一樣擁有健康的部分,但常為了一點小事就心靈受創,且無法控制衝動的欲望,作出割腕、吞藥、尋死、對家人暴力相向、摔東西、跟陌生人隨便上床…等破壞性的行為。家人剛開始會被嚇到,後來更因為這些行為頻繁出現而深受其苦。   邊緣人格者缺乏健全的自我認同,對於自己是

什麼樣的人、想做什麼、如何與人相處都沒有明確概念,常過度理想化別人及依賴別人,當別人不符合期待,又會近乎崩潰地攻擊和指責對方。他/她們內心充斥著憂鬱和空虛感,無法獨處,害怕被拋棄而緊抓住身邊的人不放。   本書作者平井孝男醫師認為,邊緣性病例日漸增加,也有其社會因素。現代人必須扮演多種角色,容易出現自我分裂及變色龍行為;自動販賣機和電腦科技,提供了快速和表面化的滿足,導致忍耐力降低,衝動性和無意識行為增加;過度消費的刺激,讓原已不完整的心靈更是四分五裂。人們的主體性、自助能力、相互性(彼此體諒和理解)、語言化能力、責任能力都逐漸在低落,承受煩惱和不安的能力也很弱。這不只是患者、家屬要面對的問題

,也是整個社會的課題。   在作者長達二十六年的臨床經驗中,已經大約諮商過一萬人以上。《我和我的四個影子》就是集這一萬名求診者的共同經驗,並以大量的個案對話來呈現,讀者可以清楚看到患者和家屬的狀態,治療者如何判斷和引導,及其獲得的改變及進展。邊緣性病例是構成所有心理疾病的基本部分,而治療的重點,就是幫助患者自立、成長、獲得滿意的生活方式,同時讓家人的愛萌芽,一起度過疾病的考驗。   平井孝男醫師認為,邊緣人格的傾向,其實觸及了人性宿命的弱點,諸如害怕寂寞、內心茫然空虛、以及極端的情緒,每個人都曾有過;它就宛若人面獅身像,乍看很神秘,但透過它,可讓我們對人類的深層心理有更深刻的體會。 作者簡介

平井孝男(Hirai Takao)   日本知名的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1974年畢業於金澤大學醫學部之後,歷經大阪大學醫院精神科、大阪達信醫院神經科、法國政府公費留學、槴?醫院、川淀基督教醫院精神神經科,1991年開設平井診所和新大阪諮商中心至今。現於大阪市立大學生活科學部、關西諮商中心等教授治療學課程。著有:《心理疾病之治療重點》、《憂鬱症之治療重點》等。 譯者簡介 廣梅芳   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社會暨組織心理碩士,現為日本九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候選人。譯有:《愛,上了癮:撫平因愛受傷的心靈》(心靈工坊)、《走進父親的花園》(探索)、《艾瑞克森:自我認同的建構者》、《

憂鬱心靈地圖:如何與憂鬱症共處》、《欲望之心:了解賭徒心理》(張老師文化)、《理性的藝術》(心理出版社)等。

穿過你和他而擁抱我: 以心理位移重新框架自我的認同之旅

為了解決艾瑞克森自我認同的問題,作者楊忠霖 這樣論述:

  本研究藉由自我敘說,回頭檢視研究者在發展自我認同中遇到的重要事件與轉捩點,探索並重新框架自我認同,目的在於探討研究者在個人、社會、形象認同上的發展歷程,以及所欲發展的自我認同目標。透過心理位移書寫,研究者分別產出十二個重要事件的「我」、「你」、「他」三種不同位格的文本,並以Lieblich等人提出之「類別-內容」模式進行資料分析與萃取。結果如下:(一)對於個人認同的重新理解與框架一、轉換主要個人認同的故事二、走出自己的路:生涯重新定向(二)對於社會認同的重新理解與框架一、看見他人脈絡進而發展同理二、不再孤單:重組會員俱樂部(三)對於形象認同的重新理解與框架一、從體重控制喚回負責任的態度二

、檢視限制與成為自我認同的主人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提供被過往生命經驗所困者、對生涯規劃感到迷茫者、未來欲進行相關研究者作為參考與啟發。

古老的故事,幸福的奇蹟

為了解決艾瑞克森自我認同的問題,作者陶德‧麥可 這樣論述:

如果說西藏生死書是一本讓人了解死亡、安度死亡的書籍,那麼古老的故事,幸福的奇蹟則是教導大家如何活得精采、滿是收穫的書!什麼是創造奇蹟的十二法則4空無─靜靜地釋放出手中緊握的所有資源:「放空」這個動作,可以創造一個促進力量流入的狀態。5調整─讓自己的心裡充滿仁慈和大愛﹔把關心的焦點從小我擴展到大我。9祈求─釐清自己真正的需求;如果不把祈求轉為話語,宇宙甚至不知該怎麼回應你。11善用所有─無論你想要創造的是什麼奇蹟,善用你身邊所有的器具、資源和得到的祝福。13付出─從你那邊流出的力量會成倍數的回流:做個快樂的付出者。15接通宇宙大能─即使只是意識和宇宙精神輕輕相觸,宇宙的力量也會流向你。只要你願意

。19觀想─運用心靈與身體去觀想,美夢成真時的感受。觀想時,為他人著想。21感恩─主動地尋找令你感恩的事物,用話語表達你的感恩之情。22做得像真的一樣─停止任何拖延。要像美夢已經成真地行動和付出信心。25進入循環─接受任何事物時,要馬上想辦法回饋。你要參與整個宇宙的能量循環。28接受─打開意識的疆界,留意細微事物,便能擁有接受美善的大口袋。30回收─蒐集所有資源。將你生命中的任何物資回收、再利用。作者簡介陶德‧麥可(Todd Michael)  是位作家、演說家、工作營講師,也是一位廣受尊重的家庭開業醫師。他撰寫第一本書《進化天使》(The Evolution Angel)時,擔任第三級創傷急

救中心主任。現任職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克林生命促進中心,致力於整合性醫學。麥可大學畢業於愛荷華州立大學心理系、一九八五年被接受加入高智商者組織——門撤學會(Mensa Society)。他同時也是一位隸屬於挨森工作室(Essense Studios)的名藝術家和音樂家,現在和兒子朱利安居於科羅拉多州的博爾德。閒暇時他喜愛溜直排輪、跳遠、滑雪板、騎越野自行車、登山,探訪科羅拉多州的美景和溫泉。他同時也參與許多慈善團體,其中包括國際兒童組織、國際特赦組織、以及許多環境保護組織。其個人網站為http://www.evolutionangel.com/譯者簡介廣梅芳   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倫敦政治經濟

學院社會暨組織心理碩士,現於日本九州大學攻讀臨床心理學博士。譯作有《走進父親的花園》(探索)、《艾瑞克森:自我認同的建構者》、《憂鬱心靈地圖》、《慾望之心:了解賭徒心理》(張老師文化)、《理性的藝術》(心理)、《愛,上了癮》(心靈工坊)等。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研究(2003-2019)

為了解決艾瑞克森自我認同的問題,作者林芷寧 這樣論述:

本論文將討論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其研究動機在於近年中國收緊對香港的控制權後,促使港人的上街抗議,在歷經多次的抗議之後,是否會影響香港人對自身的認同,故本研究將從由97年回歸後的三個大型運動,即2003年23條例草案所引發7月1日遊行、2014年雨傘運動與教改風波、以及2019反送中、撤回逃犯條例修訂案為討論範圍,藉三大運動後,民調所顯示之港人身份認同變化為討論對象,進行相關研究與討論。 經香港大學身份認同調查與上述三大事件比對後發現,香港人對中國認同逐漸低落,每經過一次事件,其認同就略有降低,同時中國政治深深影響香港身份認同變化,尤其中國政治當局收緊對香港政府的管控,因此香港人面對壓迫時

開始走上街頭抗議,反而更激起香港的本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