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紅素低於多少要輸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血紅素低於多少要輸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中原英臣寫的 家庭必備的醫學事典:疾病X藥品X醫用語,實用的醫療小百科 和林正焜的 細胞種子:幹細胞和臍帶血的故事(修訂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貧血與輸血治療 - 中華骨髓移植關懷協會也說明:一般而言,慢性貧血的患者,血紅素數值如果低於6 g/dl 會有明顯的貧血症狀,需要輸血來減輕心臟的負擔,改善症狀。血紅素數值如果高於10 g/dl,通常貧血的症狀不明顯,不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四塊玉文創 和商周所出版 。

最後網站健康營造-淺談地中海型貧血 - 中壢區衛生所- 桃園市政府則補充:若非靠定期積極的輸血,最好維持血紅素值在九以上,減低因骨髓過度造血所導致的 ... 台灣由於有不少的海洋性貧血帶因者,所以只要個案的MCV低於80,或MCH於25,首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血紅素低於多少要輸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家庭必備的醫學事典:疾病X藥品X醫用語,實用的醫療小百科

為了解決血紅素低於多少要輸血的問題,作者中原英臣 這樣論述:

「無知」,是面對疾病時,最令人恐懼之事 日本醫學博士為家庭量身訂做的家醫知識書   醫療與時俱進,疾病的種類也愈來愈多,   諾羅病毒、傾食症候群、正子造影……   這些專業的醫療用語,你好像聽過   但,了解多少?   ●什麼樣性格的人是憂鬱症的高危險群?   ●「學名藥」、「原廠藥」該吃哪一種好?   ●「高血壓」與「低血壓」的基準究竟是什麼?   疾病、藥物、醫療用語、急救常識等125種健康知識   讓你隨翻隨查,遠離對醫學名詞的恐懼   面對疾病不再霧煞煞!   本書以「至少該知道的知識」做為重點,簡單易懂地收錄了一般家庭面對醫療時常有的疑問,包含生活中可能聽到的疾病,乃至諸般

醫療、健康領域的主要名稱與用語等。書末還附上索引,文字易懂、輕鬆好查,家庭醫學的萬用祕笈。 本書使用方法   在面對疾病時,再也沒有比「無知」還要可怕的事情了。   例如,每個人都有可能罹患「感冒」,而感冒其實是所謂的「感冒症候群」。當病毒及細菌藉由鼻腔、咽喉進入人體時,就會因氣管發炎而引發感冒症狀。光憑藥物無法治癒感冒,靜養並攝取易消化且富含營養的食物才是最為重要的治療方法。   除此之外,隨著時代更迭,「過動症」「諾羅病毒」「代謝症候群」「學名藥」等嶄新用語亦不斷出現。因此我們迫切需要進一步理解這些用語。   本書以「至少該知道的知識」做為焦點,簡單易懂地收錄了生活中可能聽到的一

般疾病,乃至諸般醫療、健康領域的主要名稱與用語。   當各位對某個醫療、健康領域的用語感到困惑不解時,即可翻閱本書查找該用語,這是本書最為有效的使用方式。若能幫助各位在維持健康上起到些許助益,那麼我將感到不勝榮幸。   ※於書末設有「索引」,可利用筆畫查找相關用語。主要名稱與用語。 本書特色   簡單易懂!   作者身為醫學博士,以專業但不艱澀的文字,說明各種常見醫療疾病的相關知識。讓你拋開無知,不再嚇唬自己。   隨翻隨查!   本書按常見疾病、藥物、醫療須知、急救須知等分成五大類;書末還附有索引,方便讀者隨時查找。   家庭必備!   本書由醫學博士為家庭量身訂作,收錄了一般家

庭在面對醫療時常有的疑問,並加以解答。在面對醫療時,不再心慌慌。 作者簡介 中原英臣/監修者   1945年生,東京人。畢業於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   醫學博士、美國紐約科學院(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會員。   1977年起赴美國(聖路易市)的華盛頓大學從事生物科技之研究。   之後歷任山梨醫科大學助理教授、山野美容藝術短期大學教授等職務。   現為新渡戶文化短期大學學務長、早稻田大學講師。        主要著書為《避免遭到細菌感染的方法》、《快停止這種保健法》、《電視上禁聲的健康謊言》等。 譯者簡介 謝承翰   日檢一級滿分通過,因為

對文字的熱情而一頭栽進翻譯世界,至今已經累積數年以上的口筆譯經驗,翻譯類型多樣。另為貓狗愛好者,夢想是造一座大院子,並養上幾隻性格各有不同的貓狗。   譯有《HANS J. WEGNER:名椅大師‧丹麥設計》、《世界第一簡單材料力學》、《漫畫NLP溝通筆記》等書。 2  前言 使用本書的方法 第一章 這到底是什麼疾病呢? 16 異位性皮膚炎 生活中避免壓力及刺激肌膚 18 酒精成癮 長年酗酒過量是酒精成癮的原因 20 呼吸困難 不只是呼吸器官的疾病!? 22 流感 A型流感會造成全球大規模流行 24 勃起不全 無法充分勃起至可以性交的狀態 26 病毒性肝炎 有數種感染途徑

的肝功能障礙 29 憂鬱症 正義感強的人容易罹患 32 過動症 有不專心、過動、衝動等症狀的發展性障礙 35 感冒 感冒的正式名稱為「感冒症候群」 37 花粉症 每四個日本人就有一人罹患,為日本的國民病 40 狹心症 因動脈硬化而陷入心肌缺氧的狀態 43 腹瀉 因腸道異常而引發的軟便 45 高血壓 有可能併發腎臟病及心血管疾病 48 口內炎 出現於口腔黏膜的發炎症狀之總稱 50 骨質疏鬆症 鈣質溶解,骨質密度變低! 52 血脂異常 血液中脂質過度增加而產生的疾病 54 食物中毒 首先以催吐來做緊急處理 57 自律神經失調 造成自律神經異常的心理疾病 60 心肌梗塞 冠狀動脈阻塞,心肌壞死 62

心臟衰竭 心臟功能變差的狀態 64 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時呼吸中斷達十秒以上 66 攝護腺癌 癌症,由於無自覺症狀而不易發現 68 多器官功能衰竭 兩個以上的臟器同時陷入功能衰竭 70 椎間盤突出 造成椎間盤異常,並壓迫神經 73 痛風 長期處於高尿酸血症的狀態將引發痛風 75 低血壓 基本上是無須治療的疾病 77 低血糖 血糖值低於六○mg/dl時就要小心了 79 糖尿病 缺乏胰島素而引發的疾病 82 突發性耳聾 突然失去單邊聽力的疾病 84 失智症 年老與腦部障礙將引發失智症 86 中暑 身處炎熱而潮濕的環境就容易中暑 88 腦中風 腦部血管出現異常,造成細胞壞死 91 諾羅病毒 於人體

小腸黏膜大量繁殖的病毒 94 肺癌 發生於支氣管至肺泡的癌症之總稱 98 敗血症 細菌於血液中大量繁殖,因而發病 100白血病 血液中白血球大量繁殖,亦即「血癌」 102恐慌障礙 無緣無故感到強烈不安與恐懼 105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因體驗突如其來的衝擊事件而引發 107貧血 紅血球與血紅素過少的狀態 109心律不整 脈搏時快時慢的狀態 111偏頭痛 頭部刺痛,以及與脈搏一致的抽痛症狀 第二章 治療時該知道的基本常識 124腎上腺素 讓心跳數與血糖值上升的荷爾蒙 126全身過敏性反應 因免疫反應而引發的全身反應 128過敏 免疫系統反應過度,因而對身體造成傷害 131知情同意 為了充分理解自己

的治療方針 133發炎 身體排除異物的反應 135化學療法 使用抗癌藥物治療癌症的行為 137感染症 身體因感染而出現症狀 140寄生蟲症 人體因寄生蟲而感染的疾病 142血壓 來自心臟的血液對血管壁所產生的壓力 144血液 占體重約百分之八的體液 147血型 在輸血時很重要的ABO血型及Rh血型 149膽固醇 一種人體不可或缺的脂質 151初診費、回診費 為了問診與製作病歷所支付的看診費 153全身麻醉 將氧氣與麻醉瓦斯送入氣管 155對症療法 用以舒緩症狀的治療方法 157電解質 溶於水且能導電的物質 160全身健檢 為早期發現疾病的綜合健檢 163腦部健檢 為早期發現腦部異常的健檢 16

5肥胖 體內的脂肪所占比例過高的狀態 167幽門螺旋桿菌 於胃部黏膜活動旺盛的壞菌 169心律調節器 竇房結的代理儀器,幫助掌控心臟節拍 172代謝症候群 內臟脂肪型肥胖併發兩種以上的症狀 174免疫 指身體對疾病的防禦反應 176專欄│如何看「檢查數值」呢? 第三章 那些常常在醫院聽到的詞彙 178加護病房 全天候給予患者密集治療的設施 180亞急性 雖說不是急性,但也不能就此安心 182院內感染 於醫院內集體感染 184磁振造影 可由任何角度攝影的檢查裝置 186 O-157型大腸桿菌 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中的代表性細菌 188生活品質 對患者來說最為適切的選擇 190降血壓劑 幫助降低血

壓,預防心臟病與腦中風 192電腦斷層攝影 使用X光來拍攝人體截面的裝置 194心臟超音波檢查 以超音波檢查心臟異常的方法 196透析療法 使用於腎衰竭末期症狀的治療方法 198心電圖檢查 從體表檢查心臟有無異常 200切片檢查 切下部分患部,使用顯微鏡等器材檢查的方法 202造影劑 讓X光攝影成像更加鮮明的藥劑 204點滴 自皮下血管開始補充水分 206內視鏡 前端附有精巧鏡頭的醫療用機械 208尿液檢查 尿液很重要,有人說「尿液乃是診斷的大門」 210腦波 記錄腦部神經細胞產生的電位變化 213尖峰吐氣流量計 測量尖峰吐氣流量的氣喘用器械 216腹腔鏡手術 於腹部開小孔進行的手術 218正

子造影 利用癌細胞性質的癌症檢查方法 220乳房攝影 幫助早期發現乳癌的X光裝置 222良性、惡性 治療困難與否的差別 224專欄│什麼是「第二意見」呢? 第四章 這些到底是什麼藥? 226醫藥品 「醫療用醫藥品」及「一般用醫藥品」 228艾瑞莎 攻擊刺激肺癌細胞增生的上皮生長因子受體 230胰島素 體內唯一能幫助降血糖的荷爾蒙 232 H2受體拮抗劑 強效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 235解熱劑 讓身體冷卻、平靜下來 237抗生素 只對細菌有效的化學物質 239學名藥 後生產的醫藥品,與新藥成分幾乎相同 241止瀉劑 治療拉肚子的藥物 243飯後、飯間 採飯前、飯後、飯間、睡前、頓服等方式服藥 2

46安眠藥 服用時要小心抗藥性 248類固醇 由醣類皮質激素這種成分化學合成而成 250克流感 幫助抑制流感惡化的藥物 252臨床試驗 使用「藥物候補」展開實驗 254鎮咳劑 作用於腦部咳嗽中樞的藥物 257併用 透過藥物組合,讓藥效產生變化 259副作用 使用藥物後,出現預期作用之外的作用 261嗎啡 醫療用毒品,用於舒緩癌症產生之疼痛 263藥害 醫藥品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 266疫苗 幫助預先打造感染症免疫力的製劑 268專欄│永遠珍惜牙齒!「8020運動」 第五章 防患未然的急救知識 270愛滋病 導致人體免疫細胞持續減少的疾病 273抗藥性黃金葡萄球菌 對抗生素具備抗性的金色葡萄球菌

275間質性肺炎 於肺泡外側等部位有發炎症狀的肺炎 277閃到腰 支撐腰部的肌肉與韌帶斷裂的狀態 279高山症 缺氧而引發的諸般症狀 282骨折 骨頭斷裂的狀態 284自體輸血 儲存自己的血液,以備不時之需 286打嗝 橫膈膜肌痙攣 289腫瘤標誌 因罹癌而造成數值異常飆高的物質 291瓣膜性心臟病 防止血液逆流的瓣膜出現異常而引發的疾病 294傾食症候群 因切除胃部而引發的諸般症狀 296手指扭傷 手指韌帶部分斷裂,乃至全數斷裂 299腦動脈瘤 腦內某部分的動脈膨脹如腫包的症狀 301鼻血 約九成的鼻血都是來自微血管 303大流行 造成世界性大流行的感染症 305脈搏 脈搏短促者的壽命較短

!? 307索引 憂鬱症(Melancholia)正義感強的人容易罹患 Focal Point:請小心地使用抗憂鬱劑 研究指出,當腦部的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即會罹患「憂鬱症」。患者天生的性格、遺傳、壓力、身體要素(疾病及荷爾蒙分泌的變化)等常常都是導致憂鬱症纏身的原因。 憂鬱症的症狀包括:心情急遽低落、對興趣缺乏關心、感到過度的罪惡感、思考能力降低等。除此之外,出現身體方面的症狀也是其特徵所在,亦有患者會因此有睡眠不足、頭痛、眩暈、便祕、腹瀉等症狀。當身心方面的上述症狀持續達兩週以上時,則有罹患憂鬱症的疑慮。 個性一絲不苟的人也較容易罹患憂鬱症。正義感強烈、對工作熱衷、完美主義者的人

亦是罹患憂鬱症的高風險族群。由於對自己過於苛刻,因而引發壓力,並進一步演變為憂鬱症。 除此之外,人生種種事件導致憂鬱症的情形也並不少見。例如:痛失血親、遭到公司解聘、罹患重病,乃至於生產、搬家、孩子離家自立等。人們也有可能因為某件事而突然罹患憂鬱症。 當罹患憂鬱症時,患者將會處於精神脆弱的狀態,此時休養生息,調劑身心可說是相當重要。總而言之,患者需要悠哉地休息一陣子。 憂鬱症也可透過藥物治療,療程當中會使用SSRI(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NRI(血清張力素與正腎上腺素重吸收抑制劑),患者需持續服藥至症狀完全康復。接受藥物治療時,若是於療程中停藥,本來控制住的症狀很有可能捲土重來,因此有必

須持續服藥的難處。 而事實上,亦有論點指出,使用前述的抗憂鬱劑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因此在使用上需抱持著一定程度的注意。或許靜待憂鬱症自然恢復會是較好的方法呢。 家人的職責在此時也相當重要。因為除了家人以外,沒有人可以隨時給予憂鬱症患者支持。最壞的情形,憂鬱症患者有可能會走向自殺一途,因此,溫和且不厭其煩地守候在患者身邊,這可說是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情。

細胞種子:幹細胞和臍帶血的故事(修訂版)

為了解決血紅素低於多少要輸血的問題,作者林正焜 這樣論述:

第五屆吳大猷科普獎著作類金籤獎得主作品   幹細胞與臍帶血早已成了熱門話題,你仍甘於一頭霧水?  幹細胞真是人類不老永生的秘密所在?  胚胎幹細胞蘊涵著什麼樣的生命奧秘?  再生醫學是否可能成為治療人類各種疾病的萬能解藥?  為什麼許多人急著替孩子儲存臍帶血?  果真有花錢保存臍帶血以備自用的必要嗎?  且讓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告訴你幹細胞和臍帶血的故事   不透過精卵結合,也可以繁衍出新生命!桃莉羊的誕生,揭示科技新時代來臨,無性生殖不再是神話,當然,桃莉也給予人類對於生命科學與倫理的省思,科學的意義在於增進人類生活品質,作者繼上一本著作《認識DNA》看待科學發展的視角,進一步為大眾解答幹

細胞與臍帶血的再生醫療。自本書第一版於2006年出版以來,到現在已經有一些突破性的技術問世、有一些爭議獲得新的共識、有一些可能的用途引人注意、科學界也逐漸調整了見解,作者寫下這些改變與進展,希望能滿足讀者對幹細胞常識與新知熱切的渴望。   本書探討各種與幹細胞有關且我們該懂的問題。從幾個等待幹細胞醫學解救的神經系統問題,看神經幹細胞如何打破「成人神經系統壞了就無法再生」的傳統說法;介紹骨髓裡可以造血、可以製造其他組織的各種細胞種子,慈濟幹細胞中心就以骨髓成就了非常了不起的功德;同時探討由於組織相容的骨髓不易取得,來源不虞匱乏的臍帶血移植可否取代骨髓移植?也詳細討論要不要花錢保存孩子的臍帶血;告

訴你當今製作幹細胞株的方法,並且探討幹細胞研究衍生的倫理與法律問題;最後介紹了幹細胞科學在哪些方面可能取代器官移植?以及近年成功的實例。 本書特色   以淺顯易懂文筆,寫出科學的深奧與美麗!   作者更新了自上一版出版以來的所有最新相關科學發展,對於生命科學領域學生與科普書讀者來說,是很珍貴的讀物。 作者簡介 林正焜   台大醫學系畢業,現為開業醫師、OneGene Biotech Inc.同仁。   著有:《認識DNA》、《細胞種子》以及《性不性,有關係?──有趣的性博物誌》,這三部作品曾榮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獎,以及第五屆吳大猷科普獎著作類金籤獎。 修訂版前言我們該懂的幹細胞常識與新知

  自1996年,英國科學家利用乳房細胞的核加上卵子的細胞質,製造了一隻活生生、史無前例的桃莉羊,幹細胞科學就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緊接著,1998年,美國的湯姆森發現了從人類胚胎提取及培養胚胎幹細胞的方法,開展了全新的幹細胞科學,不僅讓許多從事生物科學研究的人員躍躍欲試,也引起大眾的關心。   大眾最關心的,主要是什麼時候幹細胞科學可以真正用來治療人類的疾病?只是十幾年過去了,縱使幹細胞科學依然熱門,幹細胞醫學卻還沒起步。在探索與發現幹細胞用途的過程中,科學家走了很多冤枉路、歧路、錯路、甚至死路。看來我們要用得到嶄新的幹細胞產品,至少還要再一個或是兩個十幾年。   在我們一邊等待的同時,也

要一邊跟上腳步密切關注幹細胞研究的進展。這有幾個理由:其一是十幾年來,科學界對DNA、細胞、生物體、疾病這四者的關係,有了突破性的了解,關心的人不能不更新自己的知識。其二是縱使生命科學有了極大的突破,至今還沒出現真正具有突破性的產品;然而,市面上卻充斥著各種生技商品,甚至幹細胞商品。我們豈能不追求新知,反倒讓商品廣告佔領了我們整個的腦細胞?   倫理是我們要關心的問題。湯姆森製作的幹細胞,是自我更新能力最強、分化潛能最廣的胚胎幹細胞,可以說是一種最好用的幹細胞。這種幹細胞遲早可以依照科學家加入培養皿的藥品,指定分化成任何我們需要的成熟細胞,拿來治療疾病。但是製作胚胎幹細胞往往要破壞兩週齡以內的

胚胎—人的胚胎。倫理的爭議就起源於此。深入認識幹細胞爭議的正反意見之後,我們也許會有自己的看法。先進國家的納稅人,願不願意自己繳交的稅金用於發展幹細胞科學,不只是看幹細胞有什麼用,還要看合不合乎倫理。   倫理的問題容易流於意氣之爭,科技則可以尋找解決之道。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於2006年發明一種讓皮膚轉變成幹細胞的人工方法,這種人工幹細胞也具備類似胚胎幹細胞的分化潛能。從那時起,人工幹細胞幾乎全面取代了倫理有爭議的胚胎幹細胞,成為研究的主流。人工幹細胞解決了大部分的倫理問題,只是不免產生新的疑慮,主要疑慮是加入太多人工的細胞產品,將來給人使用會不會轉變成癌細胞?不過,人工幹細胞可以在培養皿重

現疾病發展的歷程,例如已經在做的,一個健康的人如何變成帕金森病人?或將來一定有人會做的,一個健康的乳房、或肺、或大腸,如何罹患了癌症?單這一點,人工幹細胞就很有價值了。目前看來,人工幹細胞確實大有可為。   幹細胞科學家都做了些什麼?正在做什麼?以後可能會做什麼?各式新聞不乏幹細胞科學新進展的報導,不過科學不是浮光掠影,我們的凡眼塵軀,除非有紮實的知識背景,否則難免被簡短的篇幅誤導。唯有清清楚楚觀察科學家的所作所為,就像科學家觀察細胞一樣清楚,才能辨明新發現的真實性和重要性,才不會被許多一廂情願的好消息或嚇人的消息沖昏頭。或許如賈寶玉說的:「酒未開樽句未裁,尋春問臘到蓬萊。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

嫦娥檻外梅。」縱使我們不是探求生命秘密的核心科學家,科學的常識還是應該懂。   本書內容涵蓋的正是這些我們該懂的幹細胞話題。第一章「兩張毛澤東的歷史照片」,從幾個等待幹細胞醫學解救的神經系統問題,看神經幹細胞如何打破「成人神經系統壞了就無法再生」的傳統說法。第二章「日本天空那兩朵雲」,介紹骨髓裡可以造血、可以製造其他組織的各種細胞種子,慈濟幹細胞中心就以骨髓成就了非常了不起的功德。第三章「小豆子的塊肉餘生記」,由於組織相容的骨髓不易取得,來源不虞匱乏的臍帶血移植可否取代骨髓移植?也詳細討論要不要花錢保存孩子的臍帶血。第四章「桃莉羊開啟的新時代」,看當今製作幹細胞株的方法,並且探討幹細胞研究衍生

的倫理與法律問題。第五章「你有同卵雙胞胎嗎?」自從一對同卵雙胞胎之間的腎臟移植成功救治了病人,移植醫學已成為顯學。可是需要移植的人很多,組織相容的器官供應卻極為有限。如果能利用幹細胞生產新的組織或器官,就可以解決這個窘境。這一章介紹了幹細胞科學在哪些方面可能取代器官移植?以及近年成功的實例。   本書第一版於2006 年出版以來,幹細胞科學繼續以緩慢的腳步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一些突破性的技術問世、有一些爭議獲得新的共識、有一些可能的用途引人注意、科學界也逐漸調整了見解,這些改變都是百變的幹細胞正在對著我們展示的生命奧秘。這一版主要增修的就是這些進展,希望滿足讀者對幹細胞常識與新知熱切的渴望。 第

一版推薦專文幹細胞的美麗與哀愁李宇宙   在荒誕、抑鬱、沉滯的政治氣氛下,多年老友林正焜醫師正待出版他的第二本科學寫作書籍《細胞種子——認識幹細胞與臍帶血》。我相信,在太平洋高氣壓逐日逼近,政治熱季注定讓人燠熱難耐的這個夏天,閱讀一本乍看應與世無爭,和內線交易毫不相干的科學書籍,或許有點清涼退火的功效。   接著第一本著作《認識 DNA》的出版,《細胞種子》的書寫自有其脈絡可循。不過在這個時候出版,也有小小巧合的嘲諷和趣味在裡面。在總統第一親家涉入的台開案中,意外扯出了女婿趙建銘醫師收受臍帶血公司天價代言費的新聞,其中還有不同臍帶血銀行業者爭搶金孫「寶血」內幕,包括最後女婿選擇的業者勝出,擊退

公主和丈母娘原囑意帶有公益色彩意味的存放考量。臍帶血和幹細胞所牽涉到的商品價值相信讓國人印象深刻,當然也為臍帶血又做了一次尷尬的活廣告。   留意外電報導的國人相信都還有印象,不久前,撼動國際媒體的科學界醜聞,韓國首席科學家首爾大學教授黃禹錫的學術造假事件,就是有關胚胎幹細胞的研究。黃禹錫即為本書中「H的悲劇」主角,作者對此事件有極詳盡的整理報導。該科學醜聞堪稱是世紀性的,足以和過去歷史上幾個重要的學術欺騙與烏龍案件媲美。從它被冠上「國恥」形容就可見一斑,無論是對科學社群的傷害,國家的傷害是難以衡量的,連同其他的亞洲國家的研究者都可能受到波及。由此也可以反映出,尖端科技的研發競逐是多麼的慘烈殘

酷。大家也不難想像,幹細胞研究在本世紀生命科學與臨床醫學上革命性的潛在價值,可以讓一個研究者出賣靈魂。   從複製羊「桃莉」震動全球之後迄今正好屆滿十年,其間靈長類版的猴子胚胎複製不久也宣告成功,這是科學家們給於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最沉重的獻禮。外行人看的熱鬧是,好萊塢電影似的複製人軍隊想像;但內行人所看的門道則是,非僅細胞而已,組織與器官的重生與再現已經不再是夢想,許多重大不治之症的治療隨時可能成為事實。就醫療科技而言,「reproduction」一詞的意涵除傳統繁衍「生殖」的概念外,正無限地延伸。其實早在桃莉羊誕生的前一年,就有另一位愛丁堡的科學家宣稱可以將胎兒卵巢植入不孕婦女的卵巢,協助達

成其懷孕心願。   回顧科學的歷史,每一項革命性的發展都像上述的事件一樣的,令人感慨係之。雖然前赴後繼,安貧樂道、甘於寂寞的科學家們多如星辰,但也不乏欺世盜名、急功近利的內線交易者,甚至惡狼禿鷹之流。但是歷史也告訴我們,無論起初如何擾攘嘈切,人類的科技文明總是像輕舟已過萬重山般地成為生活文明的常態,醫療科技尤其明顯。才一百年前 X光還是令人驚奇的儀器,當代已經在運用功能性核磁共振目睹你七情六欲 的變化了。幽門螺旋桿菌的發現,也讓胃潰瘍擺脫了動輒切胃的命運,轉為迅速的服藥治療。今天連量身打造的脊髓損傷、帕金森症、幼年型糖尿病胚胎幹細胞都已等不及;甚至下單訂製的癌症標靶治療都已呼之欲出了。   當

代的生物與醫學科技開始流行所謂的「轉譯醫學」(Translational Medicine),意指從基礎的、動物模式的研究應用在臨床醫療情境或其他實際用途上。歐美的大學與研究單位,或各個藥廠及生科產業都紛紛揭櫫轉譯醫學的大旗。這其中有兩個重要的指涉,其一即所謂的從實驗室凳子到病床邊的轉譯(Bench to Bedside),亦即基礎科學對臨床應用的「溶入」(in flux),特別是藥物或生科製品等。進一步擴大來說,所有與健康產業相關的知識技術,包括流行病學、成效研究、行為科學等等,也都被期許遵循以實際病患應用為導向的思維。風起雲湧的所謂轉譯研究,當然有重振科學研究終極意義,彌填基礎和臨床科學鴻

溝的理念;但是也不乏有以科學成果創造產業效益的考量。   只要一談到科學的經世致用,新科技所可能導致的相關利益與倫理學問題便接踵而至。譬如對於胚胎幹細胞研究的態度,就涉及對生命定義的意識型態與政治性問題。國家與國家間,政黨與政黨間的政策理念差別便極為明顯。雖然目前大多數的國家表面上似乎暫時維持了禁止「複製人」的共識,但是似乎較不存在倫理爭議的治療性再生與複製技術卻已廣為認可。然而實際上,後者所誘發的政治經濟學難題並不比複製人少。某個疾病細胞線(cell line)或胚胎幹細胞株的所有權問題,臨床應用的風險問題,成本與價格問題,國家角色如何,乃至私人研究機構與跨國科技公司主導發展的問題等,都將逐

漸成為幹細胞醫學的焦點。在生物科技被國家視為目標產業後,令人想問,台灣真準備好了嗎?   我努力閱讀正焜的新作,感覺一點點吃力。並非該書寫得不好,而是歲月的關係。回顧學生成長時期的基礎科學,細胞與分子生物學甫露端倪,還在 ABC的階段,今天已經是主流的生命科學了。我暗忖誰將會是這本書的讀者?對我而言,這是繼續教育不可或缺的書,因為其中有著最前端的相關領域新知。還有誰是?原本該有點狐疑的我腦海中卻立時出現一連串身份的人:矢志於生命科學的高中生、相關科系大專學生,倫理法律的專家學者,生科業者或股市基金分析師。也許還包括社會投資大眾,乃至於經濟學者與國家領導人吧!   我突然憶起多年前的一幕,在醫院

的中央走廊,偶然遇見正焜。大約也是這個季節,那年他還是小兒科的總醫師,我問起畢業後何去。大抵住院醫師生涯告一段落後,不是繼續在這樣的一所教學醫院深造精進,就是選擇到另家醫學中心或綜合醫院尋求發展。正焜卻清晰篤定地告訴我說,回中部開業,不是竹山老家就是台中。我其實不太意外,耳聞目睹過他校園時期對戒嚴箝制的衝撞,承擔恐怖監測的勇氣,我知道那不單止於年少英雄的輕狂與浪漫,而是某種清楚的主張和認同。   我想在市街診間的日夜與晨昏裡,聽聞著焦灼母親的主訴 和孩子的啼哭聲多年後,這書的寫作是林醫師長年主張和認同的延續。在時代週刊每年評選著「世界十大科技新聞」,中國不但早有「中國十大科技新聞」,還有「醫藥

科技十大新聞」之後。台灣還停留在藉著隨機選擇的西方科普書籍翻譯,或依賴殘缺不全的外電報導辛苦地窺探科學發展的潮流,遑論有國人自行創作的系統性著述,這是本書最值得欽佩之處。國內主流機構內的科學工作者一向不擅於,或不屑書寫科普書籍。一方面是算不得研究成果,更無利可圖;另方面也是轉譯的艱難。有時將專業知識轉譯給普羅納稅者,並不比實驗室成果的轉譯來得容易。   一百多年前,在破落地區醫院工作的帝俄作家契訶夫,一面行醫,一面持續關切生物科學的發展和唯物主義運動。那是個發現細菌導致傳染病,疫苗接種可以預防羊群炭疽病,手術終於能夠消毒麻醉的年代。終極選擇作為一位鄉村醫師的契訶夫除去行醫寫作之外,其實從未停歇

想像,新生的科學技術事物究竟對俄羅斯人民健康幸福的意義為何,焦慮的他偶爾也做做研究。那個年代的狂飆,一如今天基因、複製、幹細胞知識的風起雲湧,甚至尤有過之。   但是這個年代,幾乎沒有契訶夫了。所以真想對正焜說,乾一杯伏特加。 2006年6月26日 (本文作者為精神科醫師) 修訂版推薦專文打破刻板印象的科普書──《細胞種子》讀後有感陳培榕   與阿焜相知相交已超過30年,記得當年在學校初識時就對這一位優秀學長剖析人事物的犀利見解與深刻哲思傾服不已。此外,他還有一項特殊才華──能在短時間鑽研、理解與整理深奧淵博的科學與人文知識和理論──舉凡電腦、醫學、社會哲學思潮及政治分析──並能用極其淺白的言

語表達敘述其見解與心得,更不吝惜與大家分享。阿焜為人處世謙沖自牧,智慧幽默,更是許多學弟學妹所崇敬的role model。   這些年來,學長更利用忙碌臨床工作之餘暇,用其圓熟深沉的文筆,撰寫出一本又一本主題式科普書籍:《認識DNA》、《細胞種子:幹細胞和臍帶血的故事》以及《性不性,有關係》。或能夠再版,或能夠得獎,真是令人欽佩。回頭想想自己從事臨床工作也有20多年,尤其對頭頸部癌症診治著力甚多,而研究方面則多以臨床outcome為主,對基礎科學,往往敬而遠之。但卻每每從學長之著作獲得啟發,且增加許多相關之新知。說來頗覺慚愧,但換一個角度看。正因為書中內容豐富,文字簡潔扼要,從許多細節與描述中

,更擴大了自己的專業能力與知識。有時讀來如同一篇精采散文或小說,常常一氣呵成,不忍釋卷,真是人生一大快樂與享受。也覺得時間有限時,為滿足自己之求知欲,讀一篇言淺意深之文,更甚於讀一本枯燥無味的教科書。   舉例而言,書中 〈桃莉羊開啟的新時代〉一章,寫得如同一篇散文式小說,文內提到黃禹錫、胚胎幹細胞及複製動物(人)的故事,夾議夾敘,它生動地描寫了人性、政治(意識型態與國家競爭)、社會、道德、倫理與宗教的衝突與吊詭,促發讀者省思科技、人文及社會之複雜關係。也讓我對這一位悲劇性科學家,寄予無限同情與哀悼。除此之外,書中亦不乏優美的抒情佳句,如此章開頭「蘇格蘭的青草地綿延在起伏有緻的和緩丘陵上,點綴

著廣闊綠地的,除了一些井然有序的矮灌木叢,還有雲朵般徜徉其間的綿羊。」淬練抒情風格之文字,誠不亞於優秀文藝秀作家。再者,引述魯迅〈包圍新論〉論及「猛人」的那一段,更讓人見識到學長比喻與用典之如詩人般的文學功力。   專業背景、臨床經驗、文采過人、旁徵博引、有條不紊、結構完整、言簡意賅。書中一篇篇出色豐富的文章皆值得推薦。不管對於專業或非專業人士,皆能各取所需,有所收穫,更加豐富自己新的生物科學與人文知識。我也因此擺脫了對此類文以載道書籍之刻板印象。   原來科普書本也可用這一種方式來寫、其實本就應該如此寫。讀來一點也不覺沉悶乏味。   阿焜做到了。願他繼續執筆不輟。 (本文作者為慈濟醫院副院長

、國家衛生研究院頭頸癌委員) 四、你要保留寶寶的臍帶血嗎?台灣臍帶血銀行業者早在1999年就開始起步。目的雖然是保存臍帶血以備自用,但是有些業者也扮演了公益臍帶血庫的功能,協助醫院取得臍帶血並且成功救助病患。私人臍帶血銀行是以科技做為商業發展的基礎,但是有些業者更利用商業所得和實務經驗,與教學醫院、中研院等學術單位共同研發科技。比起公家機關,私人臍帶血庫以先進科技建立商業榮景的成就顯然勝過許多。台灣有不少臍帶血幹細胞保存公司,例如訊聯、再生緣、生寶、永生、尖端、大展、宏燁等臍帶血銀行,全世界少有臍帶血銀行這麼蓬勃發展的國家。如果各家臍帶血銀行能致力於研發臍帶血幹細胞的應用而不要僅以保存自滿,

必可讓台灣的臍帶血幹細胞成為有益於人群的生技產品,也可以免於欺騙外行之譏。有了這些私人臍帶血銀行的大力推動,加上名門貴胄的捧場,國人對臍帶血一詞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但是大部分即將懷孕或已經懷孕的年輕夫妻心中不免產生一些疑問︰「到底需不需要花錢儲存寶寶的臍帶血以備自用?」換句話說,到底在人的一生中,有多少機會罹患重大疾病,而且這個病可以用自己的臍帶血治療?@臍帶血實用性的絆腳石儲存臍帶血之前要先檢查看看,如果臍帶血已經有來自母體的微生物或毒物汙染,還花錢儲存恐怕就不明智了。這是因為終究要用上臍帶血的時候,使用的人一定沒什麼抵抗力,很怕再有外來的傷害。不管未來抗生素或解毒劑的進展多麼驚人,每年花大把

金錢儲存有問題的臍帶血就是說不通。除了「質」的污染,「量」也是一個問題。我們已經知道每一份臍帶血的數量是很有限的,充其量也很不足以提供體重30公斤以上的病患做一次幹細胞移植。超過這個體重,臍帶血的實用性就降低了許多。因此取得臍帶血之後,如果其中有核細胞的總量還低於平均值,也許只足夠供應十幾公斤體重的人做一次移植,就要考慮是不是值得儲存。針對量不足的問題,有些成功的經驗,是利用一份組織相容的臍帶血,加上幾份比較不相容的臍帶血救治病患。例如榮總就曾經利用兩袋別人的臍帶血治癒一名12歲、體重68.5公斤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慈濟醫院也曾經用一袋組織相容的臍帶血跟一袋沒那麼相容的臍帶血,治癒一名海洋性貧

血病患。這種做法的目的是讓足夠的幹細胞進入病患體內盡快製造白血球,以免病患在缺乏白血球的狀態下死於嚴重感染造成的敗血症。度過這個關鍵期以後,最終成功著床的,可能只有組織相容的幹細胞。另外的突破機會是「體外增殖」,也就是利用白血球生長素等藥物在實驗室裡讓幹細胞增殖好幾倍甚之幾十倍之後再移植。這種做法的安全性還沒有得到足夠的保證,例如,利用藥劑增殖後會不會產生基因突變?會不會造成癌變?這些疑慮必須釐清才能被醫學界普遍接受。因此必須找到以下這個問題的答案,才能讓保存臍帶血以供自用的人覺得這筆錢花得有價值:如果一個成人需要幹細胞移植,而且保有自己的臍帶血,但是因為自己的臍帶血不夠用必須加上其他人的臍帶

血,移植成效會不會比單一捐贈者的組織相容幹細胞來得好?目前從極為有限的經驗仍看不出優劣來。如果體重限制這一點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無疑能夠讓花錢保存臍帶血的人找到一個理由。@自體移植的限制自體臍帶血沒有組織相容的問題,這是最大的優點。但是自體臍帶血也同樣包含所有好的、壞的基因。因此,幾乎所有的遺傳性疾病都不能用自己的臍帶血治療,除非利用體外基因療法修改臍帶血幹細胞,再將幹細胞植回體內。不過基因療法的安全性仍有很深的疑慮,至少目前基因療法還不成熟,無法在臨床上使用。以海洋性貧血為例,全台灣目前大約有500名重度海洋性貧血病患,他們的基因無法製造正常的血紅素,紅血球沒有辦法執行攜帶氧氣跟二氧化碳的任

務,必須經常輸血維持生命(平均兩週一次)。經常輸血會造成鐵質沉積在體內,引發肝硬化、糖尿病、心臟病等等嚴重的併發症,所以每天得花8至12個小時施打排鐵劑,生活品質很不好。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治癒海洋性貧血。但是幹細胞必須取自組織相容、健康人的幹細胞才可以,因為病患自己的幹細胞血紅素基因也是壞了的基因。另一種需要動用到幹細胞治療的疾病主要是癌症。用幹細胞治療血癌時,一般不會考慮用患者自己的臍帶血治療,尤其是好發於兒童期的血癌。這是因為兒童白血病治癒率本來就不低,傳統的化療加上放射治療就有六到八成的治癒機會。就算是傳統治療無法治癒的患者,例如DNA嚴重突變的白血病患,需要廓清造血系統移植新的造血細胞

,這種情形也不適合使用自己的臍帶血,因為臍帶血中很可能已經有癌細胞了。而且,癌是一種DNA的疾病,是許多步驟的DNA突變逐漸累積形成的,所以兒童期癌症病患的幹細胞裡頭是否可能已經累積一些突變?這一點必須深深考慮。如果是的話,當然不宜使用自己的臍帶血。我們再來看看別的癌症。依據「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多年的統計,台灣每年新發病的兒童癌症個案數約550人,常見的兒童癌症如下:白血病第一位(35%),腦瘤居次(18.5%),淋巴瘤第三位(8.5%),神經母細胞瘤第四位(6.5%),其餘依序為生殖腺癌、骨肉瘤、軟組織肉瘤、威姆氏瘤、肝腫瘤及視網膜母細胞瘤等。傳統治療的成果以5年存活率表示如下:急性淋

巴性白血病 69%,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51%,淋巴瘤 65%,威姆氏瘤 88%,神經母細胞瘤 42%,骨肉瘤 76%。平均六、七成。由此可見,兒童癌症的種類與治癒率和成人大不相同,療效遠比成人來得好。兒童癌症大部分是可治癒的,尤其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則治癒率遠高於成人癌症。在這些癌症當中,適合利用自體臍帶血幹細胞治療的主要是已經轉移的惡性淋巴瘤,這是因為惡性淋巴瘤往往是後天性的疾病,可能跟病毒感染(EB病毒)有關。病毒DNA干擾了人類淋巴球的基因,造成基因突變,突變的結果形成淋巴瘤。這種情形就可以在廓清癌細胞後,用自體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回補被破壞的骨髓,是理想的治療方式。但是這一部分的兒童病例,

台灣每年不會超過10個。@臍帶血間質幹細胞臍帶跟臍帶血中除了造血幹細胞之外,還有少量的間質幹細胞。間質幹細胞有分化為骨細胞、軟骨細胞、心肌細胞的潛能。因此,商業性的臍帶血銀行會這樣介紹臍帶血的功用:「目前醫界正積極研發如何誘導臍帶血幹細胞變成神經、骨骼、肌肉、血液、內臟器官等其他系統的細胞與組織,以作為肝病、皮膚移植、糖尿病、帕金森症、阿茲海默症、神經傷害及心臟疾病等治療之用。另外也嘗試讓臍帶血幹細胞在體外增生,可應用於基因療法、複製、藥物研發、藥物安全與毒性試驗等,提供人體細胞組織與器官的修補與治療。」或者:「幹細胞方面的研究每天都有一些新進展。目前已經證實未來幹細胞將可以治療脊髓損害、中風

、帕金森症、阿茲海默症、心臟病、糖尿病,愛滋病等。臍帶血提供了另一種幹細胞的來源。」又或是:「文獻證實,癌症、血液疾病、代謝異常、自體免疫疾病都有利用臍帶血移植成功的案例。台灣與國際間也有相關的幹細胞研究進行到人類實驗階段:利用幹細胞治療中風、帕金森症、脊髓損傷、肝臟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皮膚再生等。」儘管讓幹細胞在一堆疾病名稱之間飛舞,會搞得腦海裡充滿科幻文學的撲朔迷離,但是這些廣告文案說的並不誇張。因為文字中透露的是一種好消息,一種期許,一種利多,但不是現在已經達成的成就。什麼時候會達到文案中應許的部分目標?沒有一致的看法,也許10年,也許50年。但是一旦這些疾病可以利用幹細胞

治療的時候,其中大部分的個案就不是非臍帶血不可了。因為人類的骨髓、血液,及許多組織當中本來就有幹細胞,沒有留下臍帶血的人,只要分離出這些休眠的幹細胞,集合它們去修補被毀損的零件,就是最好的幹細胞療法。此外,除非大多數人都留下臍帶血以備自用,否則科學界的研究必須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公共臍帶血庫的應用上,私人臍帶血的研究不容易得到肯定。要建立多大的臍帶血庫才能讓多數申請配對的人得到滿意的幹細胞捐贈?單單這個問題就不簡單了。因為收集了臍帶血之後必須辨識它的組織抗原型(低解析度或中解析度),否則就像圖書館的書籍沒有封面、沒有分類一樣,形同廢物。但是辨識組織抗原型是非常昂貴的手續,每一筆臍帶血至少要花台幣

5千元,才能中低度解析它的組織抗原型、病原污染狀態等基本資料。此外,根據美國的經驗,當血庫收藏達到一定的規模以後,再增加的新血往往只會重複已有的組織抗原型,卻很難收集到罕見型,因此要如何收集罕見型也是一件需要費心的事。科學家也在試圖尋求答案,是否能安全地改變幹細胞的組織抗原?如果可以,未來或許能供應一小瓶一小瓶的幹細胞,1號是腦的幹細胞、2號是肝、3號是心、5號是關節軟骨等等。爬樓梯膝蓋很痛嗎?來診所打一針5號,退化性關節炎就得到了改善。心肌梗塞恐怕會造成心臟壞死?趕快趕快,一針3號就可以保住心臟!這才是科學發展的目標。科學發展太昂貴,只能為大眾找出路,沒辦法只服務特定的少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