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遣員工通報名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資遣員工通報名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丁志達寫的 勞資關係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臺南市政府勞工局函也說明:資遣通報. 臺南市政府勞工局提醒您. 雇主資遣員工,須提前10日辦理資遣通報, ... 謹依就業服務法第33條規定,檢具上述資遣人員名冊資料向員工勞務提供地主管機關通報。

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劉梅君所指導 周佳穎的 我國庇護性就業及其相關服務之探討─兼論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之影響 (2008),提出資遣員工通報名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庇護性就業、庇護工場、職業輔導評量、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最後網站資遣員工通報名冊 - Touch Group則補充:資遣員工通報名冊 及離職證明書表格. 就業服務法第33條第1項規定:「 雇主資遣員工時, 應於員工離職之10 日前,將被資遣員工之姓名、性別、年齡、住址、電話、擔任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資遣員工通報名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勞資關係

為了解決資遣員工通報名冊的問題,作者丁志達 這樣論述:

  ■《團體協約法》、《勞資爭議處理法》和《工會法》相繼修法出台,讓勞資關係進入了另一個新紀元。如何加強勞資關係的和諧,不但考驗經營者之理念與智慧,亦挑戰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者之專業能力。   ■本書體系完整,涵蓋了勞資管理的主要領域,包括勞資關係策略、企業文化與勞資倫理、勞動契約與工作規則、職場歧視與性騷擾防制、工資待遇與社會保險、員工安全與健康管理、心理契約與參與管理、內部行銷與獎懲制度、組織變革與人力精簡、勞工組織與團體協商、勞資爭議與爭議行為、全球化競爭力與勞資關係、勞資爭議案例解析、著名企業勞資和諧典範等課題,提供資料豐富,內容非常精彩!   ■本書的每一章節,都附有實務作業上使用的

各種表格、範例,參考應用價值極高,可以現學現用,是一本珍貴的工具書,保證受用無窮。 編者簡介 丁志達   兩岸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實務專家   現職(擔任講師職單位)  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中國生產力中心/台灣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中華工商研究院/重慶共好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現職(擔任顧問職公司)  共好管理顧問公司/鷹眼策略管理顧問公司   資歷  100年度勞資爭議調解人認證訓練及認證班講師暨口試委員、2010年國家人力創新獎評審委員;2010年事業單位人力資源提升計畫專案輔導(TTQS)顧問;勞動基準管理師認證班講師  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首席顧問;智

捷科技〈新竹科學園區〉總經理特別助理;台灣國際標準電子、安達電子、敬業電子、環宇電子等公司人資主管。   著作  《人力資源管理》、《招募管理》、《培訓管理》、《績效管理》、《薪酬管理》、《裁員風暴》、《勞資關係》、《大陸勞動人事管理手冊》、職場兵法(簡體字)   講授專題  人力資源管理實務、人力規劃與人力合理化、人才管理與選才技巧、培訓管理與職涯發展、績效管理與目標管理、薪酬規劃與管理、人事管理制度規章設計、人力資源管理診斷、大陸台商人力資源管理實務、主管人員的人事管理技巧、主管人員核心能力、主管人員面談技巧、向古人學管理智慧等系列人資管理課程。   E-mail:ting1942@yah

oo.com.tw

我國庇護性就業及其相關服務之探討─兼論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之影響

為了解決資遣員工通報名冊的問題,作者周佳穎 這樣論述:

庇護性就業作為身心障礙者就業的多元選擇之一,這項就業服務在歐美國家施行了一世紀已久,目前尤其以心智障礙者為此服務的主要使用者,各國文獻均對於推動庇護性就業的利弊有所探討,但究竟應淘汰或保留庇護性就業措施,至今仍未有一致共識,而基於不同的原則精神與哲學觀點,歐洲與美國在庇護性就業服務上也發展出相異的經驗軌跡。我國對於庇護性就業服務的概念,早期多停留在社福組織與身障者之間的服務關係,在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通過之後,才確立將庇護工場定位為一般營業場所,也是身心障礙者的正式就業場所,存有勞資關係。同時,職業輔導評量服務也成為身心障礙者是否能擁有庇護性就業員工資格以進入庇護工場的重要機制,代表在身權法

通過以後,職業輔導評量在庇護性就業職場的運用上,也有相當程度的責任加重。 有鑒庇護性就業及其相關服務在我國正處於發展變動之際,本研究期待以歐美國家的發展經驗作為我國參考,並針對庇護性就業及其相關服務運作中的重要代表:雇主(庇護工場代表)、職業輔導評量人員(職評服務代表)以及主管機關(地方勞政代表)進行深入訪談研究,以三者觀點瞭解現階段我國庇護性就業及其相關服務現況、問題,以及未來挑戰。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的通過對於庇護工場、職業輔導評量與地方勞政主管機關三方面都造成相當影響,研究發現如下:1.庇護工場方面:(一)由民間機構辦理庇護工場立案的阻礙與困難,使服務單位在申辦過程中遭受不

少挫折。(二)生產與營利導向衝擊服務使命,更鮮明地強化了勞方與資方的對立關係。(三)對庇護性就業者的就業能力篩選,使庇護工場逐漸傾向提高服務對象的職能要求。2.職業輔導評量方面:(一)職業輔導評量成為進/出庇護性就業職場的重要服務機制,若身心障礙者若就業能力上已不適任原職場,經職評結果認定後,職場可免除其資遣義務。(二)職業輔導評量與庇護性就業職場的互信關係仍需加強。職評人員有時會遭受庇護性就業服務方的質疑,原因多半出在不信任職評服務的專業判斷,也認為職評報告可受人為影響刻意操控。3.地方主管機關方面:(一)身權法的施行也讓地方勞政機機主動投入更多公共資源設立庇護性就業職場,並更積極研擬未來的

相關配套措施。(二)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對庇護性就業職場在管理經營技能與資源的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