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具 中心維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輔具 中心維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亮恭等寫的 圖解居家長期照護全書【2021全新暢銷修訂版】:當家人生病/住院時,需自我照顧或協助照顧的實用生活指南 和陳亮恭等的 圖解居家長期照護全書【2019暢銷修訂版】:當家人生病/住院時,需自我照顧或協助照顧的實用生活指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也說明:另開新視窗,前往特教通報網_輔具管理網站 |, 另開新視窗,前往特教通報網_特教學校校務 |, |. 另開新視窗,前往特教通報網_特教公開統計表 |, 另開新視窗,前往特教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原水 和原水所出版 。

聖約翰科技大學 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系碩士班在職專班 溫富亮所指導 蕭文松的 客戶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對汽車維修作業流程之關鍵因素_以B公司為例 (2021),提出輔具 中心維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售後服務品質、品牌形象、顧客滿意度、忠誠度。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應用社會學系社會工作與社會設計碩士班 林昱瑄所指導 劉睿的 肢障者義肢輔具費用補助制度研究─從使用者需求出發 (2021),提出因為有 肢體障礙、輔具、需求評估、義肢補助的重點而找出了 輔具 中心維修的解答。

最後網站輔具服務 - 臺中市愛心家園則補充:自民國87年8月特別成立輔具資源中心,以結合基金會專業團隊及國內各研究機構之力量, ... 如維修、評估、回收、租借、展示、諮詢及到宅輔具相關服務等,並有效利用輔具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輔具 中心維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居家長期照護全書【2021全新暢銷修訂版】:當家人生病/住院時,需自我照顧或協助照顧的實用生活指南

為了解決輔具 中心維修的問題,作者陳亮恭等 這樣論述:

總有一天,我們得要面對父母、配偶、親人,甚至是自己的老化、照護問題…… 面對超高齡社會,提供最完整的長期照護知識! 全國唯一跨醫院、跨科別合作,由台北∕台中∕高雄榮總的高齡醫學中心團隊撰寫,獻給居家照顧者最實用的生活工具書。  根據家庭照顧者協會統計,台灣約有60萬個家庭照顧者,犧牲自己的人生照顧著另外一個人。此外,根據研究指出,平均每位照顧者投入照顧的時間長達6.54年,而且差不多有 1~4以上的照顧者已經照顧了十年以上。 本書依照照護的需求,規劃出「照護準備篇」、「居家照護篇」、「疾病照護篇」、「衛生照護篇」、「行動照護篇」、「運動照護篇」、「飲食照護篇」、「貼心

收錄篇」、「相關資源篇」;從生理、心理、社會,全面解決「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疑問與不安,讓我們學習當一位聰明的照顧者。 本書特色 ◎最專業的高齡醫療團隊 由35位台北∕台中∕高雄榮總高齡醫學團隊——內科、神經內科、過敏風濕科、家庭醫學、精神科、復健科、老年醫學科、急診科醫師等醫師群、營養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提供照護者完善的居家照護指引。 ◎最實用的居家照護常識 以簡明的文字輔以近500張圖解說明,詳述被照顧者的環境、情緒、飲食、運動、行動、衛生、居家照護必學的護理技術等,並附有家庭長期照護備忘錄,滿足居家照顧者者日常生活需求。 全新修訂 ‧認識長期照顧10年計畫2.

0 ‧最近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基準表 ‧最新全台長照管理中心資訊 ‧最新優等老人福利機構資訊 【貼心加贈】緊急照護隨身手冊1本        肯定推薦   王增勇 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前中華民國家庭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作者   吳若權 作家   林芳郁 亞東紀念醫院院長、前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胡志強 前台中市市長   郭慈安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及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湯麗玉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

輔具 中心維修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公視新聞網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新聞實驗室 (http://newslab.pts.org.tw)

客戶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對汽車維修作業流程之關鍵因素_以B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輔具 中心維修的問題,作者蕭文松 這樣論述:

論 文 摘 要從忠實客戶的推薦中獲得最大收益一直是汽車銷售服務業追求的重要指標;因此,無論是知名品牌還是企業,客戶滿意度都是售後服務行業的重要議題。往常評量客戶滿意度以CSI(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做為評量客戶在交易中滿足期望的程度,而本論文在研究上結合客戶溝通管理工具CCM(Customer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蒐集資料,以B公司服務之客戶為對象,採客戶之聲VoC (Voice of Customer)問卷調查方式,運用結構性的工具與方法去收集和分析客戶所重視的需求及評價,篩選後共計取得有效問卷計142份。通過CCM管理系統的

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等數據發現,品牌形象和客戶滿意度會影響客戶忠誠度,研究結果還顯示,有37%的客戶最在意的售後服務是態度行為以及信息的溝通。本研究基於數據分析結果,為相關理論的發展過程改進及實踐的應用提供了有效的建議。售服人員的服務態度、專業度和信任度是需要提高的主要項目,建議B公司重點關注此類服務品質因素,作為以後服務管理的參考。

圖解居家長期照護全書【2019暢銷修訂版】:當家人生病/住院時,需自我照顧或協助照顧的實用生活指南

為了解決輔具 中心維修的問題,作者陳亮恭等 這樣論述:

總有一天,我們得要面對父母、配偶、親人,甚至是自己的老化、照護問題…… 面對超高齡社會,提供最完整的長期照護知識! 全國唯一跨醫院、跨科別合作,由台北∕台中∕高雄榮總的高齡醫學中心團隊撰寫,獻給居家照顧者最實用的生活工具書。  根據家庭照顧者協會統計,台灣約有60萬個家庭照顧者,犧牲自己的人生照顧著另外一個人。此外,根據研究指出,平均每位照顧者投入照顧的時間長達6.54年,而且差不多有 1~4以上的照顧者已經照顧了十年以上。 本書依照照護的需求,規劃出「照護準備篇」、「居家照護篇」、「疾病照護篇」、「衛生照護篇」、「行動照護篇」、「運動照護篇」、「飲食照護篇」、「貼心收錄篇」、「相關資源

篇」;從生理、心理、社會,全面解決「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疑問與不安,讓我們學習當一位聰明的照顧者。 本書特色 ◎最專業的高齡醫療團隊 由35位台北∕台中∕高雄榮總高齡醫學團隊——內科、神經內科、過敏風濕科、家庭醫學、精神科、復健科、老年醫學科、急診科醫師等醫師群、營養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提供照護者完善的居家照護指引。 ◎最實用的居家照護常識 以簡明的文字輔以近500張圖解說明,詳述被照顧者的環境、情緒、飲食、運動、行動、衛生、居家照護必學的護理技術等,並附有家庭長期照護備忘錄,滿足居家照顧者者日常生活需求。 【貼心加贈】認識病人自主權利法       緊急照護隨身手

冊1本 肯定推薦   王增勇 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前中華民國家庭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作者   吳若權 作家   林芳郁 亞東紀念醫院院長、前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胡志強 前台中市市長   郭慈安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湯麗玉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 作者簡介陳亮恭等 .陳亮恭: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中心主任  .王勁慧:現任/高雄榮民總醫院出院準備服務個管師  .吳孟嬪: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區安寧發展中心主任  .沈秀祝:現任/高雄榮民總醫院內科部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沈葭蔚:現任/安禾診

所醫師  .沈佩瑤:前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  .林文綾: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精神科病房副護理長  .林宜璁:現任/板橋榮譽國民之家保健組醫師  .林倩伶:現任/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口腔外科主任  .林鉅勝: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周上琳:現任/安泰醫療社團法人安泰醫院到院前救護中心主任  .周明岳:現任/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齡整合照護科主任  .柯玉潔:現任/台北榮總眼科部主治醫師  .胡曼文:現任/普洛邦物理治療所院長  .侯慧明: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小兒科病房護理長  .高崇蘭: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骨骼關節復健科主任  .翁碩駿:現任/

台中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張丹妍: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  .梁志光:現任/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科主任  .陳一銘: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主治醫師  .陳怡村:現任/前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陳芝瑜:現任/高雄市阿蓮區衛生所主任  .陳亮恭: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陳韋達: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張靜雯: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一般醫學內科病房護理長  .彭莉甯: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高齡醫學科主任  .賈佳平:現任/岡山榮譽國民之家保健組醫師  .楊子瑩:現任/高雄榮民總醫院居家護理師  .楊棻華:現任/高雄

榮民總醫院居家護理師  .楊淑慧: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門診暨個案管理師組副護理長  .楊雀戀: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營養部主任  .劉秀華: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內外科病房護理長  .蔡佳芬: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老年精神科主任  .魯英屏:現任/高雄榮民總醫院出院準備服務個案管理師  .蔡馨儀:現任/晶亮眼科診所院長  .賴秀昀:現任/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主任暨老年醫學科主任總策劃簡介陳亮恭  現任: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台灣整合照護學會理事長  .亞太臨床老年病學暨高齡醫學聯盟主席  .台北

中華醫學會副秘書長  .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  .Journal of Clinical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主編  .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and Aging副主編  .Journal of Frailty and Aging副主編  .BMC Geriatrics 副主編  專長:  家庭醫學、老人醫學、預防醫學  著作:  .《健康出遊-出國旅遊必備醫學常識》 台視文化出版  .《家庭醫師不打烊》原水文化出版相關著作:《圖解 居家長期照護全書 修訂版》    【2019年暢銷修訂版  總策畫序】陳

亮恭 推薦序(1):提供照顧者信心與能量的工具書◎王增勇(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推薦序(2):居家照護的好幫手◎吳佳璇(精神科醫師&《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作者) 推薦序(3):延伸醫療照護的專業◎林芳郁(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推薦序(4):獻給你我最好的一份禮物 ◎郭慈安(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總策劃序:期許讓居家照顧者都能得到幫助 2019年暢銷修訂版總策劃序:創造更好的照護環境 ‧認識《病人自主權利法》 PARTⅠ照護準備篇——如何照護最順手 做好準備工作 居家照護面臨的困難與挑戰∕照護工作應由家族全體通力合作∕照護人選的選擇 做好心理調適 壓

力常見的十大徵兆∕調適壓力的十種方法∕照顧者壓力檢測量表 無障礙環境規劃 認識無障礙設施與設備∕居家無障礙環境設計功能 運用輔具好幫手 事先詢問職能治療師∕常見的輔具 照顧方式的選擇與評估 認識照護機構∕如何選擇合適的照護機構 外籍看護的選擇 如何挑選良好的仲介公司∕如何申請外籍看護 如何照顧最順手 維持周遭環境舒適 PARTⅡ居家照護篇——做家人的護理師 每日照護 勤洗手避免交互感染∕正確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留意身體各系統健康情形 營養照護 鼻胃管照護 用藥照護 正確給藥與用藥 不適症狀照護 咳痰困難的照護∕發燒的照護∕疼痛的照護 手術後照護 氣切照護∕膀胱照口

的照護∕腸照口的照護 緊急特殊照護 居家氧氣治療∕心肺復甦術∕哈姆立克急救法∕燒燙傷緊急處理法 PARTⅢ衛生照護篇——保持身體乾淨、清爽與舒適 頭臉部清潔 床上洗頭∕臉部清潔∕口腔清潔 身體清潔 可自行入浴∕需協助入浴∕床上擦澡∕生殖器清潔(男性、女性) 導尿管的照護 導尿管護理∕注意事宜 排泄的照護 床上便盆的使用∕便盆椅的使用∕紙尿褲的使用∕內褲的選擇∕避免泌尿道感染∕排尿訓練 指甲修剪 修剪指甲(趾甲)∕認識灰指甲 衣物更換 協助穿脫衣服∕褲子 寢具更換 寢具的選擇∕床單更換法 PARTⅣ行動照護篇——站、坐、臥、移位、褥瘡照護 站立 自行站起∕協助起身∕自行從地

上站起∕協助從地上站起 坐立 自行由床邊坐起∕協助由床邊坐起 移位 自行由床面轉位到椅子∕協助由床面轉位到椅子∕協助由輪椅上移至車內∕協助由車內移至輪椅上 翻身擺位 由仰臥翻至側臥∕由仰臥翻至俯臥∕臥床病人的正確擺位 褥瘡護理 認識褥瘡∕預防褥瘡∕褥瘡的照護∕褥瘡的緊急處理 認識輔具 移動輔具的選擇∕行走輔具的選擇 PARTⅤ運動照護篇——做家人的物理治療師 延緩老化速度的運動 步行類的有氧運動∕抗阻力運動∕柔軟度運動 長期臥床者的復健運動 認識復健運動∕關節活動八大原則∕關節運動∕如何避免肢體萎縮 預防跌倒的行動方案 常見跌倒原因∕減少危險因子∕運動前後的注意事項∕預防跌倒

十大招數 PARTⅥ飲食照護篇——做家人的營養師 營養照護 認識營養基礎學∕飲食原則∕老年期營養 癌症飲食照護 一般飲食原則∕改善治療副作用的飲食原則與方法 疾病飲食照護 腦中風患者∕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胃切除手術病患者∕大腸直腸術病患者 特殊飲食照護 認識流質飲食∕認識管灌飲食 PARTⅦ 疾病照護篇——常見慢性疾病照護指南 癌症照護 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 神經系統疾病照護 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腦中風 呼吸系統疾病照護 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免疫系統疾病照護 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 循環系統疾病照護 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

∕心臟衰竭 消化系統疾病照護 肝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 內分泌系統疾病照護 糖尿病∕皮下注射護理須知 泌尿系統疾病照護 老年慢性腎病∕尿失禁 骨關節系統疾病照護 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 眼睛疾病照護 白內障∕青光眼 精神疾病照護 老年憂鬱症 其他照護 行動障礙∕長期臥床 PARTⅧ 貼心收錄篇——家庭長期照護備忘錄 全家必備健康顧問──家庭醫師 全家必備醫藥急救箱──家庭藥局 全家必知緊急醫療照護──緊急就醫須知、呼叫救護車技巧 全家必知長期照護措施──—認識十年長照計畫 家庭照顧者每日記錄表── 1.生命徵象記錄表 2.翻身記錄表 3.排泄記錄表 4.健康記錄表 5

.清潔記錄表 PARTⅨ 相關資源篇——可以找到協助的地方 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 全國長期照護管理中心 長期照顧服務申請書 全台輔具維修服務區域 優等老人福利機構 甲等老人福利機構 創造更好的照護環境     2025年的台灣即將成為超高齡的社會,也就是老年人口即將達到全人口的百分之二十,無可厚非,快速增加的高齡人口也會增加長照的需求,政府也推出了長照2.0的17項服務來因應各項需求。     雖然長照2.0的各項服務迄今有些細節還未清楚,不過基本上為民眾建構了一個向前延伸到失能預防、以及向後延伸到居家安寧照護,仍是以居家跟社區服務為主,也就和我們在本書中所提及的居家照護技巧有

極大關聯,因此自我照護的技能如能提昇,相信可以為家中的長者創造更好的照護環境。     隨著政府長照2.0的建構愈來愈完整的情況下,家庭照護者也可以獲得愈來愈多的服務,然而當我們也成為超高齡社會的一員,反而更該關注的是如何成為不要失能、不要失智的長者,讓大家可以健康的老化,且得到最好的生活品質。為達到這個目標,就要從每天的生活做起,要能補充好的營養、要有充足的蛋白質攝取、要有好的運動習慣,尤其運動內容,過去我們重視有氧運動,其實更須加強肌耐力的健康促進。此外要讓生活更加多樣性,學習新事物,結交新朋友、參與社區活動,讓積極熱情有活力的正向態度,取代負面的情緒,遠離憂鬱!        長照2.0

比較傳統的長照1.0,多了九項新的服務,但比較有特色的是長照2.0兼顧了在失能的過程當中,從衰弱走向失能的過程、以及從失能走向末期,乃至於晚年的階段。換言之,向前延伸「失能預防」的服務。 所謂「失能預防」指的就是針對社區當中具有衰弱的症狀的人(衰弱是指還沒出現失能,但體能、體力跟疾病的狀態已面臨逐漸退化,已走向失能之路),並且趕緊找出這群人,進而提供照顧服務、讓他們可去除衰弱的影響因子,免於走向失能的風險。這是非常關鍵的做法,可以把失能的發生率下降,或者是說可以延緩失能的發生,讓長輩能多得到一段長時間的健康生活。      長照2.0也做一個向後延伸「居家安寧」的服務,因為有許多重度失能的長輩

,因為疾病以及失能的因素,逐漸面臨生命末期的一些照顧需求,不全然只是失能的照顧,還包含疾病、護理、居家療護等,所以政府也在這個17項的服務中,新增「居家安寧」的服務,針對重度失能走到生命末期的個案,希望透過整合式的團隊,包含醫師、護理師、治療師、營養師、照服員及家屬,共同為這些長輩創造可以平靜安祥走完人生最後這一段時間的契機,並且希望幫助家屬能夠在這過程當中得到充分的支持。     另外長照2.0還有幾項具有特色、其中一項就是社區化的「失智整合服務中心」。以往的失智照護沒有特定的模式,且較側重身體的失能,較少針對失智做服務的延伸,長照2.0特別把失智者的照護需求切割出來,因為失智者很多時候在早

期退化的過程當中,認知功能退化了,可是身體的失能還沒有出現,或是還屬於早期,可是認知功能的退化已經衍伸出各種不同的照護需求了,所以社區整合的失智照護服務中心就包含醫療體系密切的連結。     目的之一,是在社區當中若懷疑是失智症患者,可盡速得到確診,確診後可依照嚴重度盡速協助失智症患者相關的長照計畫。未來在照顧時,若有新出現的一些急性精神症狀,或是罹患一些疾病如肺炎、感染等,就需跟醫療體系密集連結,因為失智症患者往往還有多重疾病,此外針對輕度或中度、不同程度的失智患者,還會提供相關的認知訓練課程,這樣可以有效延緩失智症的退化,希望盡量持續在既有狀態的時間愈長愈好,讓失智症患者仍可維持跟家人之間

的互動,盡量保有原有的認知功能。     目的之二,是對家庭照顧者的支持。因為照顧失智症的長輩其實非常辛苦,所以在整合服務項目加入「家庭照顧者的需求」是政府的一項創新、也是首次針對失智症照護需求提出完整的服務模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出院準備的延伸。很多失能長者是因為罹患重大疾病進而引起後續失能,而這些疾病發生後往往正在住院治療,一旦準備出院返家時,常會遇到長照資源安排的困境,因此長照2.0補強了出院準備服務,讓失能住院中的長者在出院前就能做好相關長照評估,出院返家時就可盡快獲得相關長照服務,不會有照顧的空窗期,對於民眾跟家庭照顧而言都是很重要的需求。     長照2.0當,也有個創新

服務,能兼顧到不同少數族群,比如原住民族群,針對不同社區及文化特色,延伸出有別以往的創新照顧服務模式,政府非常鼓勵原鄉可以發展出自己照護自己部落長輩的一個服務模式,同時政府可協助提供相關的服務與資源,這也是長照2.0當中非常創新且契合民眾需求的一個服務項目。 台灣長照服務資源地圖:http://ltcgis.mohw.gov.tw     另外,除了長照2.0,2019年1月6日,《病人自主權利法》剛上路,也是值得了解的一項課題。 關於《病人自主權利法》   《病人自主權利法》是台灣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法案,主要目的是希望尊重病人醫療自主、保障善終權益、促進醫病關係和諧,保障每個人的知情、

選擇、接受或拒絕醫療的權利,確保病人善終意願在意識昏迷、無法清楚表達時,都能獲得法律的保障與貫徹,此外,若有需要也可以指定醫療委任代理人代為表達意願。   《病人自主權利法》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不同之處在於,《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保障末期病人在末期階段,得以透過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選擇拒絕維生醫療、心肺復甦術(CPR)等的權利,而《病人自主權利法》適用對象則不再僅限於末期病人,而擴大為「五種特定臨床狀況」。所謂「五種特定臨床狀況」即為:   1‧末期病人。   2‧不可逆轉之昏迷。   3‧永久植物人。   4‧極重度失智。   5‧其他經政府公告之痛苦難忍的重症。   至於

該怎麼簽立預立醫療決定(AD),行使病人自主權呢?只要是具完全行為能力的20歲以上(或未成年但已婚者)成年人,有意願者,皆可向醫療院所預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接著邀請二親等內親屬或醫療委任代理人,與醫護人員一起進行醫照護諮商,商討「五種特定臨床狀況」下接受或拒絕醫療,並在確認後,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簽署核章後,將會在健保上進行註記,本人也可以隨時根據不同階段進行調整。   日後,一旦發生「五種特定臨床狀況」發生時,經2位專科醫生確診、2次緩和醫療照會後,即可啟動執行「預立醫療決定」的內容,完成緩和醫療照護,達成尊嚴善終。   更多內容請參照:   病人自主研究中心:https

://parc.tw/   病人自主權利法介紹影片-國語、手語版   (資料來源:安寧照顧基金會 https://www.hospice.org.tw/care/law) (本文作者為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  

肢障者義肢輔具費用補助制度研究─從使用者需求出發

為了解決輔具 中心維修的問題,作者劉睿 這樣論述:

  本研究從肢障者的角度出發,探究社會局提供的義肢輔具費用補助過程(簡稱社補),肢障者有哪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又是甚麼原因造成他們的需求無法被滿足。同時,本研究也將探討補助評估過程中,評估老師、義肢廠商和肢障者三方行動者的互動關係與權力運作。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訪談法和參與觀察法,研究對象包含五位曾申請過社補義肢費用補助的肢障者和一位輔具中心的評估人員,以及義肢公司的技師與業務各一位。藉由訪談相關行動者的經驗和觀點,找出造成身障者需求不滿足的關鍵點,並且透過觀察相關行動者在申請評估過程中,呈現什麼樣的權力運作樣貌,脈絡化肢障者的經驗,從中分析補助過程存在著甚麼樣的障礙觀點、文化偏見,抑或政

府的障礙政策造成身障者哪些不平等與相關問題。  肢障者穿戴的義肢以大腿義肢為例,最上端的組件是承筒,它屬於一種接受腔,是義肢與殘肢接觸的介面。承筒下方有義肢膝關節組件,再銜接連接管,下端是義肢足踝和腳掌組件。最後再包覆美觀泡棉做為仿人體假肌肉的功能。研究發現在社補制度中,身障者有以下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從一開始身障者就不易取得補助資訊,而後續提出評估申請時,身障者在電話預約評估時,也會遇到溝通上的困難,要前往評估的地點和時間也會有種種障礙。在補助金額方面,現行制度以身障者生理缺損的部位給予對應的補助金額,卻沒有考慮不同需求的身障者需要不同功能的義肢。另外,義肢補助年限規定五年,但有些年長的身障者

殘肢萎縮變化較大,五年才能更配義肢對他們來說時間過長。而且補助規格限定需整隻義肢更換重製,只有義肢腳掌組可做零件更換補助申請。這樣的義肢規格規定對身障者而言,不僅不符合成本效益,也造成無謂的浪費。此外,承筒適配性是裝配義肢的關鍵,承筒的重要需求沒有被規畫入補助項目,還有美觀泡棉、皮帶、襪類消耗品的支出也未列入補助項目中,這些支出長期下來對使用義肢的身障者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進一步分析造成身障者在補助制度中,需求不能被滿足的原因,可分為以下三點:一、一視同仁的補助金額;二、缺乏彈性的補助規定;三、以行政便利為中心,非使用者中心;四、強調撙節防弊的殘補式福利供給思維。  在評估老師、義肢廠商和身障

者三者的權力關係中,評估老師從政府資源把關者的角度出發,對身障者和義肢廠商都存有防備心,在評估過程中評估老師既仰賴義肢公司提供身障者家庭背景與裝配資訊,卻又擔心身障者和廠商聯手有不當申請情事。為滿足評估報告書的資料蒐集,評估老師的問題詢問和殘肢檢視,易造成身障者身體權和隱私權受侵犯。評估老師專業化的溝通語言和態度,也會造成身障者理解上的困難,因此讓評估老師更難確切掌握使用者需求。就身障者而言,由於評估過程主要是確認是否符合申請資格,評估報告書中的建議裝配規格與補助金額無相關聯性,使得評估流於形式化,無奈身障者仍得勞師動眾地陪同虛應故事,造成許多不便與侵擾。而義肢廠商對身障者提供協助申請補助和義

肢裝配服務,但在需要維修調整時,身障者有時會面臨到技術人員的態度不佳,要看臉色的壓力,或受限義肢公司的行政規定而造成權益受損。在這些表象問題的背後所隱藏的障礙觀點、文化偏見與政府的障礙政策,形成相關行動者的態度屏障,造成身障者在社會的不平等地位。  最後,本研究針對補助制度、評估流程、評估老師、義肢廠商和後續研究方向提出建議。此外,衛福部在今年(110年)底提出新的輔具費用補助修正草案,為了與即將上路的政策對話,筆者於最後一節,對照本研究所發現的補助制度缺失,檢視新的修正草案改善了哪些部分,尚有哪些問題未獲得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