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人力缺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長照人力缺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河合雅司寫的 未來年表:人口減少的衝擊,高齡化的寧靜危機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長照人力缺口難解?專家推AI導入「智能雲端」統一照顧標準也說明:根據統計,台灣需要長期照護的人力近80萬人,但照護人力缺口已達1.3萬人。(圖/免費圖庫,下同)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長照的人力缺口一直是難以完全突破的...

長庚科技大學 高齡暨健康照護管理系(所) 石惠美所指導 詹淑櫻的 長照機構護理人員職場疲勞、對老人態度 及照顧意願相關性之探討 (2020),提出長照人力缺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職場疲勞、對老人態度、照顧意願、護理人員。

而第二篇論文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行銷管理系 王淑滿所指導 王朝源的 評選長期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行銷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AHP、BOCR、敏感度 分析、長照 ABC的重點而找出了 長照人力缺口的解答。

最後網站長照需求告急,「優照護」短期照護服務彌補人力缺口則補充:文/NPOst 特約記者Polly Wu. 臺灣人口老化嚴重,有越來越多人需要喘息服務、陪伴就醫等短期照護,但透過傳統照護機構申請,需符合長照資格,且過程較長,無法解決臨時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長照人力缺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未來年表:人口減少的衝擊,高齡化的寧靜危機

為了解決長照人力缺口的問題,作者河合雅司 這樣論述:

  ◆內附「臺灣版未來年表」、各領域專家推薦文QR CODE!一掃即看!   ◆日本6個月狂銷30萬冊!亞馬遜2017年度暢銷書,商業類第1名!   ◆小野(作家)、劉黎兒(資深媒體人及作家)、蔡宏政(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邱俊榮(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 誠心推薦   這是一場影響力驚人的「寧靜危機」,   沒有察覺的人,終將被它慢慢腐蝕。   「少子化」「高齡化」也許已經讓你聽到耳朵長繭,   但你可能不曾想過:它們將如何左右我們的未來?   2020年  半數女性超過50歲   2027年  血庫嚴重缺血,重要手術無法進行   2030年  銀行、醫院、安養院一一

從地方消失   2033年 每3戶就有1戶空屋   2039年 火葬場嚴重不足   2050年  食物缺乏,捲入世界糧食戰爭   ……   少子化、高齡化所帶來的社會與經濟問題,絕對超乎你我想像!   不要天真樂觀地以為,人變少了,生活就會比較舒適。   看看日本經驗,你將獲得終身受用的啟發與提醒!   作者身為日本人口研究專家與《產經新聞》評論委員,   在深入研究後,他發現人口減少不只是單純變得「地廣人稀」,   結構失衡更將成為拖垮整個國家的核心問題。   20年內,日本的社會可能變成:   ■每5人就有1位老人,孤獨死成為常態。   ■捐血量驟減、血液製劑嚴重缺乏、醫院人手不足,

連救護車也叫不來。   ■勞動人口大幅減少、消費冷卻、稅收減少、各級政府逐漸失能。   ■空屋率過高,卻沒有人力和經費可處理,鬼城處處,形成治安死角。   ■由於人口過少,不只銀行、百貨公司、安養院,連漢堡店都開不下去。   ■警備、消防、國防、醫療等仰賴年輕新血的工作後繼無人。   本書透過年表形式,系統化呈現不同時間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雖然這些推論看起來很可怕,但絕非空穴來風,   高齡化所帶來的衝擊遠比想像中更大,受影響的將是不分年齡與性別的全體國民!   作者並提出「10個未來處方箋」,   引導大家思考自己和整個社會的該如何面對,找出可能的解決之道。   日本花了11年才進

入超高齡社會,   但臺灣預計只要8年,之後總人口數將開始走下坡;   15年後,每4人就有1人超過65歲;   25年後,每3人就有1人超過80歲;   30年後,每1.7人就要扶養1名老人!   這樣的未來,我們現在能不警惕因應嗎?   〈編輯室報告〉給臺灣的未來年表   人口減少,對我們的生活究竟會帶來哪些影響?人少了,就不會像現在這麼擁擠,生活會比較舒適;空屋率高,房價應該就會變低,也比較好買?   或許如此。但另一方面,少子化和老化速度過快,將來便無人能支撐整個社會,高度依賴年輕人力的職業(例如國防、醫療救護、警備、交通等等)無以為繼,社會安全無法獲得保障,人人自危。工作年齡

人口減少,意味著繳稅的人也減少了,國家稅收不足,連預算都無法編列,該維護的基礎建設只能放著不管,故障毀壞成為常態。   因為人口過少,消費規模也變小了,大家賺的錢當然更少,目前三步一家、五步一店的便利商店和速食店被迫關門,電商與物流服務前後端的人力也不足,24小時到貨的服務走入歷史;醫療院所也逐漸減少,即使是小型診所,也變得離家甚遠。此外,由於搭乘大眾運輸系統的人變少了,許多路線被迫裁撤、減班;捷運和火車的班距變得更長,甚至為了省電省人力,電梯和電扶梯形同虛設,除了月臺外都是一片黑漆漆的。   更別提社會保險破產、長照人力缺口、孤獨死、下流老人……等更深刻的問題。   另外,有些影響已經

在偏鄉發生,也往往是城市所看不見的:鎮上唯一的學校從「國小」變成「分校」,再變成「分班」,最後完全廢校。拔個牙得搭20分鐘的車到隔壁鎮,便利商店得開30分鐘的車才找得到;公車2小時才來一班,下午4點就收班;入夜後,整個城鎮宛如鬼城,所謂的「隔壁鄰居」其實只有頹圯的空屋……   這樣的生活真的能算得上舒適嗎?再退一百步來說,能算得上安全嗎?   本書很清楚地讓讀者知道,高齡少子化所帶來的社會衝擊不會只和某些人有關,而書中所提出的預測不但很可能在日本成真,也極有可能在臺灣成真。因人口減少而變得「地廣人稀」的生活不會只有浪漫的美好,還有更多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現在輪到我們想想了:政府與民代究竟在高

齡少子化問題上做了哪些努力?這些努力的方向對嗎?這些措施真的對人民有益嗎?如果總樂觀地想著「以後的事以後再說」,我們就只能落得不斷被越來越惡化的未來窮追猛打的下場。    各界推薦   小野(作家)、劉黎兒(資深媒體人及作家)、蔡宏政(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邱俊榮(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   〈臺灣跟日本一樣,也在縮小、滅絕中──這本書是臺灣預言書,寫出了當政者不敢面對的真相〉 劉黎兒(資深媒體人及作家)   任何關心臺灣的人拿起這本書,一定會不斷點頭,因為這本書不僅是在寫日本,也是在寫臺灣。現在或未來在日本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臺灣即將發生的;甚至有些現象,在出生率全世界最低的臺灣或許來的

更快。日本在縮小、滅絕中,臺灣何嘗不是,或該說臺灣更是,這本書就是在預言臺灣!   對照本書就可看出,臺灣也在縮小,走向滅絕化;這不是唱衰臺灣,而是面對臺灣。現在政府所有的計畫都枉顧人口減少和超高齡化的現實,仍以人口增加為前提,制定錯誤的政策。也因此,比起日本人,臺灣人更應閱讀此書,唯有所有人都理解、面對臺灣的現實,才能阻止錯誤的政策走向;和日本相比,臺灣的少子化,也就是縮小、滅絕是更為急切的。   〈未來40年政治、社會與經濟的衝突來源〉 蔡宏政(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   許多人都把老化的問題簡化成孩子生太少,所以創造出一個「少子化」的名詞。事實上老化在各方面的衝擊遠大於鼓勵生小孩、給育兒

津貼與公托等養育議題。這本書的主要貢獻就在於告訴讀者,當老年人口的比例逐漸增大時,將產生各種什麼樣的衝擊,例如國防、治安、防災與醫療急救機能的下滑。   老化是臺灣未來40年最重要的政治、社會與經濟變遷因素。以目前臺灣政府治理失能的程度,可預見的是與老化相關的服務,將通過商品化的市場服務與民眾的自力救濟來提供,這將進一步導致福利供給的「社會階層化」。現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終生將籠罩在老化的幽靈之下,這一困境也將成為臺灣未來40年的政治、社會與經濟的衝突來源。至於要了解有哪些可能的衝突場景,就先來讀讀本書吧!   〈繼續追求擴張,或是正視人口劇減趨勢?〉 邱俊榮(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   臺

灣面對的高齡少子化問題還較日本嚴重。這本書對我的第一個啟發是日本對於面臨問題的前瞻思考與積極面對。這樣的態度非僅在高齡少子化問題,對於能源短缺、青年就業、區域平衡發展等問題亦復如是,值得我們借鏡。   本書很具前瞻性地指出高齡少子化的具體衝擊,其實很多效應都是可依直覺想見,而臺灣也難逃避的,例如大學的倒閉危機、獨居社會、住宅過剩;但更重要的是那些我們至今可能還未能慮及的嚴重影響,諸如因必須照護而產生的離職潮、技術人員產生缺口使得技術大國地位動搖、血庫存量常態性不足、醫療照護設施不足等。   最值得深思的是,作者建議應該正視人口劇減趨勢,將日本改造成小而美、有效率的國家,揮別過去以「擴張」得到的

成功經驗,策略性地縮小規模,「畢竟很多人口規模小於日本的國家也都過得很富足」!這樣的思維又何嘗不適用於臺灣?對於仍不斷追求擴張的台灣,我們或許應該試著培養跳脫傳統思維的勇氣。  

長照人力缺口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隨著人口老化,需要被照顧的人口急速成長,加上家庭結構改變、婦女的勞動參與率提高等因素,照顧責任逐漸由家庭轉至社會,然而我們的政府做足準備承擔照顧責任了嗎❓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的失能人口推估人數將近100萬人,照顧者平均需要照顧長輩將近10年,每天平均照顧時數則高達13.6小時❗在照顧需求如此龐大的情況之下,我國最主要的長照人力照顧服務員與護理人員,卻各有將近6000人的長照人力缺口。
  
我國的28萬名領照護理人員,提供了從出生到死亡的全人照顧服務,是最能夠在長照2.0政策中展現責任與擔當的人,然而我國護理人員的執業率卻僅有60%,執業護理人員只有16萬人,且其中有高達81%的護理人員皆就任於急性醫療機構,而非最適合長期照顧的社區。
  
不僅執業環境差,政府在配置護理人力上也不符合長照2.0政策中所提到的社區主義精神,我認為台灣可以參考日本居家安寧先鋒,秋山正子女士所開設的「生活保健站」,#發展以社區為基礎的小規模多機能整合型服務中心,針對門診以上、在宅未滿的社區長照個案,提供醫療和福祉專業人員的免費諮詢服務,並藉由聚集長輩成為日常串門子的地方,發揮預防保健的功能,以配合我國長照2.0政策,建立關懷社區、優化初級預防功能,實現在地老化。
  
📣📣📣台灣長照護理學會在4/19.20有舉辦「打造完整永續長期照顧體系的發展與前瞻國際研討會」,就有邀請到秋山正子老師蒞臨交通部集思會議中心演講,講述居家照護孕育的力量-生活保健室,另外還有Dr. Gerhard Naegele教授與諸多長照領域的專家學者蒞臨交流,機會超級難得,有報名到的朋友們記得兩天都要準時參加!這可是秋山老師第一次到台公開演講‼
  
#質詢
#社區保健站
#秋山正子
#生活保健室

長照機構護理人員職場疲勞、對老人態度 及照顧意願相關性之探討

為了解決長照人力缺口的問題,作者詹淑櫻 這樣論述:

2020年扶老比已達38.96%、老化指數達119.82%,隨人口結構轉變使得機構長者照護品質受重視,照護者壓力與日俱增。長照機構內護理人員除滿足長者的身心靈照護、與照護專業團隊溝通協調、串聯長照管理單位及社區長照資源連結,甚至與長者家庭斡旋。當工作量增加了,職場疲勞及態度對照護老人帶來負面結果,致護病關係僵化,離職意願提升。本研究擬探討長照機構護理人員職場疲勞與對老人態度及照顧意願間之關聯,藉以協助政府及相關單位提升老年人受到的照護品質,也友善護理人員的工作環境。本研究以橫斷式問卷調查法(Cross-sectional),針對長照機構護理人員年齡滿20歲、可了解問卷內容且配合完成資料收集者

之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並排除有精神疾病史者、拒絕參與者。本研究結果發現,長照機構護理人員職場疲勞之程度以輕度居多,工作相關過勞大於個人相關過勞;年齡、修過老人護理學、照護老人比例與與職場疲勞顯著相關;老人同住與否、畢業時間至今時間與照顧意願顯著相關;是否修過老人護理學、照顧比例、畢業時間與個人過勞顯著相關;長照機構護理人員對老人態度是影響照顧意願之重要預測因子,尤其生理及人際面向。長照機構護理人員過去多數有照護老人經驗(94.6%)並與老人同住經驗(84.6%)。有與老人同住經驗者,其對老人態度表現越高,照顧意願度高。老人照顧方面的問題,需要照顧者更多瞭解與認知,而具有與老人同住經驗者或是曾經

修習過老人照顧學等,正是彌補了照顧者對老人的照顧知識或心理不足之處。建議護理人員在職進修加入老人護理相關課程;機構開辦紓壓課程,以減輕其職場疲勞,進而使留任率提升;政府鼓勵舉辦「在學青年換宿」等活動使各年齡層接觸老人機會增加,投入照護工作,從而減少長照人力缺口。關鍵詞:職場疲勞、對老人態度、照顧意願、護理人員

評選長期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行銷之研究

為了解決長照人力缺口的問題,作者王朝源 這樣論述:

依據國發會 (2018) 人口人力推估,台灣已於1993年邁入高齡社會,高齡化速度超過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預計將於2026年成為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速度為全球第一,是台灣現在正面臨的重大課題。有鑑於此,人口結構快速走向高齡化,相對的長期照顧需求人數也因此增加。本研究運用Saaty提出的利益、機會、成本、風險(Benefits Opportunities Costs Risks, BOCR) 為主要研究架構,蒐集相關文獻發展其評估之次準則,並應用層級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及進行敏感度分析,將長照ABC經營選擇系統化。本研究結果發現長照ABC重

要構面排序為成本、機會、利益、風險,而準則之重要性排序為「人事成本」、「自主性」、「長照人員供需問題」及「土地法規」,且以「巷弄長照站C方案」為最優先,其次為「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方案」及「複合型服務中心-B方案」,另外運用敏感度分析時,可以進一步得知,針對以「巷弄長照站-C」為導向時,重點應放在「成本(Cost)」上的控管。而是針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為導向時,重點應放在「普遍接受度」方向上。此研究結果可供長照相關經營業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