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拜天公日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2020拜天公日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施正鋒寫的 民主政治制度的思考 和焱公子的 想賺更多,如何突顯你值這個價:高薪不是來自「我很會」,而是「被需要」,怎麼打敗那些學經歷比你優秀的人?我幫你。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新年是幾月幾號 - Anminail也說明:2020 小年夜是哪一天5月20日至6月10日,這兩個日期相差幾天? ... 因為要準備淩晨拜天公,洗澡更衣準備供品,而吉時一般都在淩晨一二點,所以大都沒睡覺等候吉時到拜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翰蘆 和大是文化所出版 。

輔仁大學 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趙中偉所指導 毛成遂的 天帝教精神證真鍛鍊暨天命說之義理與實踐 (2021),提出2020拜天公日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天帝教。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鄭志明所指導 郭弈葳的 臺灣民間的魂魄觀--以宗教人士的訪談為核心 (2020),提出因為有 魂、魄、能量、歸宿、輪迴的重點而找出了 2020拜天公日期的解答。

最後網站鼠年行大運!過年拜拜日期、習俗、準備物品懶人包 - 三立新聞則補充:國曆2020年2月2日(農曆1月9日初九). 重點習俗:拜天公(用金紙)、搶頭香在許多人記憶裡,吃完年夜飯家人都會看著電視,家中的小孩子也會興沖沖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2020拜天公日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民主政治制度的思考

為了解決2020拜天公日期的問題,作者施正鋒 這樣論述:

  由威權走向民主,是為了要確保人民的自由。匈牙利民族詩人裴多菲.山多爾的名言「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此刻聽來彌足珍貴。其實,除了本身存在固有的價值,自由同時也是達到其他更崇高目標的不可或缺條件,譬如每個人的自我實踐。在諸多基本自由當中,又以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及媒體自由,是民主的最後一道防線。     本書從憲政改革、憲政體制、公投制度、政治整合、文化自治、罷免制度、代議政治等不同面向,探討、思考民主政治制度的現狀及展望。

天帝教精神證真鍛鍊暨天命說之義理與實踐

為了解決2020拜天公日期的問題,作者毛成遂 這樣論述:

摘 要 上帝頒發十誡,並與摩西立約應許之地,以及幫以色列人復國 (要守戒、需信上帝、不亂抱怨),則經過一番重重考驗而達成。 涵靜老人說天帝教是上帝之教,不需要透過中轉,教主直接是上帝,上帝頒發天帝教的立教教約、教則,並與涵靜老人立約(保台方案……等等),唯所帶領的同奮弟子們其願遵教約、教則,力行五門功課,經過一番磨苦奮鬥救劫以達天命時,即可化延世界毀滅浩劫,另觀: 風水轉動,氣運變遷?或同意21世紀將可成為是全中國人的世紀 (即涵靜老人所謂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且期許以中國的王道精神(中華文化) 能將世界天下帶領至小康境界(均富),並以達大同世界。 亦期許教徒弟

子們臻至應許之地,返回天界得以永恆的生命,這也就是中國人所講的仙佛的境界。 更為了此時此刻劫運重重,特別頒發金闕不傳之秘的昊天心法急頓法門之「中國正宗靜坐」的法寶,以奮鬥有成之教徒弟子們得賜封天爵,在人間就可以獲封「封靈」,成就身外身,以務救劫。 而以上種種之應許,條件達成的方式即,守戒約、五門功課,毅力向「靜坐」、「天命」的進路奮鬥以證真。 故本篇論文即以上述涵靜老人的天命救劫,以及正宗靜坐急頓法門之封靈的立地成就,等之篇章,來做一深入的研究與探索。

想賺更多,如何突顯你值這個價:高薪不是來自「我很會」,而是「被需要」,怎麼打敗那些學經歷比你優秀的人?我幫你。

為了解決2020拜天公日期的問題,作者焱公子 這樣論述:

  ◎老闆說他最器重我,年底卻把升遷給了別人。Why?   ◎寫報告總是鉅細靡遺,資料很充分──難怪主管不喜歡你。   ◎職場裡有五句話會害你一輩子,其中一句是:「他憑什麼……?」   ◎領高薪的不是學經歷最好的人,而是始終被老闆需要(未必喜歡)的人。     本書作者焱公子,現為內容產業顧問、資深專案經理人,   曾在愛立信、華為等公司擔任中層管理超過10年,   年薪超過新臺幣200萬元。     就職期間,他從沒主動要求加薪,都是主管幫他爭取,   怎麼辦到?他說,高薪不是來自你很會,而是始終被需要,     怎麼打敗那些學經歷都比你優秀的人?他可以教你。   這套方法,已成功輔導超過2

萬名上班族升職加薪。     ◎高效溝通,別人會覺得你好專業   •被批「報告抓不到重點」?老闆要的不是你的解釋,而是解答。   好的報告怎麼寫?你要虎頭、豬肚、鳳尾。     •不要老問憑什麼,要多問為什麼。   「憑什麼」是抱怨,覺得一切都是別人的錯,   「為什麼」是改變,唯有成長才容易被別人看見。     ◎想賺更多,如何突顯自己值這個價?   •公司裡最內向的業務居然拿下最大訂單,問他怎麼辦到?   「這是我的工作啊!」這句話代表:   專業的人能明確區分「性格」跟「職業」的差別,不被性格限制了自己。     •你常抱怨老闆變來變去,上週決定的事本週又推翻?   那是因為你不懂得「向

上管理」,   成熟員工與老闆的關係,要像「考生與鉛筆」:容易寫也容易擦,   本書有三種方法可以幫你。     ◎這個世界不會等你,有種努力叫靠自己   •劉德華,論演技比不上梁朝偉;論唱歌不及張學友。   但出道30年,他不曾過氣,因為他夠拚。   持續成功的人,從不走捷徑。     •你知道老闆最重視員工哪個特質嗎?   不是能力、不是忠誠,而是「放心感」:遇上麻煩要坦承自己的極限,   所以,懂得何時該示弱,才是不累死自己的聰明員工。     超過30條增進你工作價值的方法,讓你洞悉職場陷阱與晉升機會,   輕鬆打敗那些學經歷都比你優秀的人。   名人推薦     連鎖文教事業共同創辦

人、周博的創業x行銷筆記粉專版主、臺南市政府顧問/周博   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宋怡慧   職場專欄作家/黃大米 作者簡介   焱公子     今日頭條職場多頻道聯播網(MCN)代表人物。擁有在世界500強企業從業10年經歷,曾在愛立信、華為等公司擔任中層管理者,現為內容商業顧問、資深專案經理人。     憑藉豐富的職場經歷、多元的視角、精準的定位切入職場內容領域,第一篇文章〈離開華為三年,我才真正認同狼性文化〉點爆全網,總點擊量超過1000萬,並登上知乎即時熱搜榜No.1。     多篇文章被「十點讀書」、「共青團中央」、「思想聚集」等頭部大號競相轉載。不到6個月,個人公眾號漲粉10

萬,頭條號漲粉45萬,同時躋身今日頭條職場領域「頭部作者」,旗下MCN亦一度蟬聯領域內最具影響力機構。     累計輔導幫助超過2萬職場人職場升遷,並憑藉職場寫作提升核心競爭力,走上專業化道路。 推薦序一 從職場新鮮人至創業者,都能突破職場困境/周博 推薦序二 專家的共通點:擁有工作控場的強大利器/宋怡慧 前言 想要更多,你得先證明你值這個價   第一章 高效溝通,別人覺得你好專業 01主管不要你的解釋,他只要解答 02匯報就是說事實?難怪老闆不喜歡你 03年終報告怎麼寫?虎頭、豬肚、鳳尾 04凡事多一圈,你就超越了九九%的人 05你夠不夠專業,開口一分鐘對方就知道 06厲害的人,從不問蠢問

題 07被提拔時不要只會說感謝,這八個字才是要點   第二章 想賺更多,如何突顯自己值這個價? 01拿下一億訂單的,竟是全公司最內向的那個人 02職場上懂「自來熟」的人,運氣都不差 03如何體面拒絕,還不會得罪人? 04一爭吵就人身攻擊?你需要XYZ公式 05不要問憑什麼,要問為什麼 06厲害的員工,不怕善變的老闆 07月薪五萬,每天無所事事,三個月後果斷辭職 08一句口頭禪,暴露了你的職場弱勢   第三章 偉大不是管理別人,而是管理自己 01為什麼高敏感的人容易成功?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02工作多年都沒晉升?這三種人應改變自己 03人生沒有懷才不遇,只有眼高手低 04這五種職場謊言,害你一

輩子 05跳槽是個技術活,從這四個角度思考 06意志力不足?因為你沒找對誘因 07你的拖延症,正在毀了你 08每晚十一點前睡,是我做過最自律的事   第四章 這個世界不會等你,有種努力叫靠自己 01辛勤工作多年,辭職時老闆連頭都不抬 02你想要的自由,是一件門檻很高的事 03為什麼不務正業的人,正在備受青睞? 04越成熟的管理者,越注重過程管理 05學會示弱後,我成了老闆最放心的人 06老闆重用我,卻給別人升了職 07持續成功者,從不相信捷徑 08你越會取悅自己,便越能掌控人生 序   想賺更多,你得先證明自己值這個價     2015年9月下旬,我從華為裸辭(按:沒找到下一份工作就辭職)並

跨界創業,周圍充斥著各種聲音。當時,我已在通訊圈沉浮十年,在業界也算是個資深人士,得到的待遇不菲。許多人欽佩我的勇氣,更多人卻是不能理解我這「荒唐」 的決定。     對我而言,我只是想嘗試一個全新的活法,讓生命翻開一頁新的篇章。我堅信,自己能成。這樣的篤定,源於我工作十年間,不斷突破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及外界持續的正向反饋。     我在2005年本科(按:相當於臺灣的大學)畢業後,進入的第一家公司是瑞典企業愛立信(Ericsson),月薪4,000元(按:本書若無特別標注,皆為人民幣,依2020年10月5日當天公告為準,人民幣一元約等於新臺幣4.2元)。     當時北京的消費還沒有那麼高,去

掉日常開銷,我每月大概能攢下2,000元。但就算是這樣,我一年也只能攢下兩萬多元,僅夠春節回一次老家、孝敬一下父母就沒了,真的太少了。     我請教帶我的師傅:「怎樣可以賺更多的錢?」我師傅隨手甩過來幾個任務,淡定的說:「那你得先證明你值這個價。」如何證明?我要怎麼做?我一頭懵,畢竟是初生牛犢。     我連續加了兩週的班,熬了幾個通宵,厚著臉皮向師傅和好幾個資深同事求助,終於,在截止日期前,我圓滿搞定了他額外安排的那幾件事。     師傅點點頭,對我另眼相看。我把過程詳細記錄下來,包括他們教我的、我自己觀察和學會的,寫進筆記本。在本子上,我記下了師傅那句話,因為我意識到那就是混好職場最核心

的邏輯:想要更多錢,你就先證明自己值這個價。     在整個實習期間,包括接下來的數年内,我都一直在靠近牛人(按:中國網路用語,形容某人非常厲害或者做了一般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表示驚訝、佩服),觀察牛人,甚至主動舉手,跟他們一起做專案。     比如,儘管我只是個技術員工,卻願意承擔部門的會議紀要、協助主管做新員工的英文面試、跟銷售一起給客戶做售前引導等工作。     這些本職工作以外的事,讓我真切感受到職場菁英們的行事有效,的確是有一套方法的,於是我試著揣摩、拆解、學習並運用,顯著加速了我的升職加薪之路。     我是新員工中第一個轉正的,到年底時,我獲得了優秀員工的稱號;第二年中旬,我的職位

從助理顧問升級為正式顧問;第三年,我被任命為TL(專案組長)開始帶領團隊,加上各項補助和獎金,每月實際收入超過1萬5千元。     3年的時間,我的收入上漲了三倍多,隨後的每一年,都有比較明顯的漲幅。工作第10年,我離職創業時,年收入在50萬元左右。在這期間,我沒有提過一次加薪,都是主管為我加的。他們認為,我是值這個價的。     回顧過往的職場路,我認為一個人想要快速融入新環境,獲得成長與躍遷(飛躍發展),至少得讓自己具備以下四個核心能力:     第一,學習力。時代瞬息萬變,並非離開大學就可以不再學習,事實上,社會才是最好的大學。沒有旺盛的學習力,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更新疊代(按:為了接近並

到達所需的目標或結果而重複回饋過程的活動)自己的知識庫,一定會很快碰壁。     第二,勝任力。判斷一個人該不該升職加薪,唯一的標準是勝任力,也就是你是否能夠清楚理解並勝任當前的職位需求。不折不扣的執行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具備良好勝任力的前提。     第三,溝通力。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早已過去,做出了成績如何說?年終總結如何匯報?想讓其他同事配合如何協商?你夠不夠專業,有時候一開口就知道了。     第四,協作力。現代職場,面對複雜多變的内外部環境,一腔孤勇不再值得推崇,我們更倡導的是團隊合作精神。一個人是否善於與别人協作,其核心考究的是他的情商高低。     結合我自己在世界企業五百強裡十

年的蛻變之路,我將這四種能力總結成高效溝通、人際情商、自我管理、認知迭代四大部分,即是本書的核心内容。     在這些能力上的刻意鍛鍊,讓我快速完成了收入的躍遷,避過了公司兩次大裁員,也積攢了充裕的創業資本和信心。這些,也是我如今得以順利跨界,持續精進的底層邏輯。     感謝你購買這本書,希望你能喜歡,並能真正在書中學到實戰技能,從而在職場、學習與生活中,更加得心應手。     最後,希望書中的小故事,能對你有所幫助,感恩你的喜歡。   推薦序一   從職場新鮮人至創業者,都能突破職場困境 連鎖文教事業共同創辦人、周博的創業x行銷筆記粉專版主、 臺南市政府顧問/周博     當我收到《想賺更

多,如何突顯你值這個價》的書稿時,僅翻閱其中幾頁,我就深深的喜歡上這一本書,也利用創業工作與眾多行程的空檔,將這本大作迅速拜讀完畢。     我在2013年創立第一個事業是補習教育,產品線從幼兒園到高中,時間橫跨15年。目前有六家直營店,三十幾位同事。除了教育事業以外,也跨足其他領域耕耘。在這些書中有許多作者分享的故事及關於跨界的經歷,勾起我內心的共鳴。     我對作者所提到四個部分印象深刻,有舊式本書讓我感到印象深刻的部分有第一章的〈凡事多一圈,你就超越了99%的人〉。這也是我平常在各領域的部門會議中,不斷跟幹部、店長、又或是各年齡層的老師們所傳達的中心理念,那就是「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這樣才能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做出令消費者感動及滿意的服務。     再來是第二章的〈厲害的員工,不怕善變的老闆〉。裡面作者提到的三種思維,包含盡力做好每一件事情,站在老闆的立場做更深一層思考,老闆也會對你建立更深的信任,賦予你更多權力,這是所謂的「多一圈思維」;從比較客觀的角度來切入,剖析事實,找出真正原因的「局外人思維」;以及透過適當的方式和老闆溝通,進而取得老闆信任的「向上管理思維」。     這些思維我也常應用在和員工互動的基礎上,其實不僅員工,我覺得老闆也需要站在多一圈和局外人的思維換為思考,才能真正了解員工的需求與內心真正的想法。     接著,第三章的〈意志力不足?因為你沒找對誘因

〉裡面提到,「持續尋找積極誘因並摒棄消極誘因,才能不斷進化」,這句話其實和我自己平常的做法很像。我是一位具高度自律性的人,從臺大農經和嘉大行銷,一共取得了兩個碩士學位,再到身兼數職的的創業歷程等。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都能找到可以和自己和平共處,也就是制約自己的方式。     最後是第四章的〈越成熟的管理者,越注重過程管理〉。會這麼有感,是因為我也是一位極度重視過程的管理者,不論是在服務產出、教育訓練等過程,仔細觀察與發掘問題,都能有助於掌握人員的執行狀況、專案任務的推展,以及修正微調再執行等重要程序,從多個面向建立起一整套的邏輯架構。     除了上述四個觀點以外,回顧整本書的內容,對我來說收

穫很大。如果你是一名想在工作上努力突破,不斷挑戰自我的職場新鮮人,閱讀這本書後,絕對教會你如何深獲老闆的信任;如果你是一名中階管理階層的幹部,你會知道如何站在第一線員工的立場思考,進而有效管理他們的訣竅;如果你是一名創業者,整本書對你而言都是精華重點,我相信絕對能幫助你的事業更上一層樓。     所以,誠摯推薦這本書給大家。   推薦序二   專家的共通點:擁有工作控場的強大利器 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宋怡慧     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在工作,工作就會用同等的價值回饋你。剛聽到這句話,感覺很有道理,但,再仔細想想,邏輯上是不是有要調整的地方?有些人天天加班,卻被炒魷魚;有些人對上司唯命是從,

最後升職名單卻沒有他。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其實,想要躍上成功的顛峰,就要找對方法!《想賺更多,如何突顯你值這個價》恰好是我們工作的試金石。作者透過自己豐富的工作歷練告訴讀者,即便11點前入睡,你還是可以解鎖更多工作之外的技能。     什麼?善變的老闆,是你變強大的助力?翻開歷史扉頁,地表最強的員工就是先秦的李斯。不只在自己快被炒魷魚的僵局上,用絕妙文筆與企業級談判術,寫成〈諫逐客書〉秒回秦王政,不僅不卑不亢的化解自己和老闆的心結與矛盾,也瞬間變身為職場紅人。這次,作者要教你比李斯更強悍的職場技法。     想要在職場上被肯定,被看重,你要擁有哪些不能被取代的能力呢?走遍職場都適用的規

矩,你懂嗎?作者憑藉豐富的職場經歷和多元視角,讓我們有策略的成為一位做事出色、與人為善、持續學習、不吝奉獻的職場人士。     同時,他也把職場躍遷的訣竅濃縮成「讓自己有價」的概念,讓你輕鬆找到專業與溝通的合框利器,學會高效溝通且達標的職場能力,並能善用時間,做好自我管理,讓時間減半,產值加倍。     其中,讓我最有感的是第二章「想賺更多,如何突顯自己值這個價?」,裡面談及許多關於人際情商的訓練。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詢問:「對方憑什麼有資格贏過自己?」還是放開心胸反問自己:「為什麼會輸了?」     與其選擇躲在舒適圈抱怨,甚至在挫敗後,依戀過往僅存的尊嚴和榮耀故步自封,不

如試圖改變自己的做法:精進自身學養,做好對上、對下有效的溝通,蒐集完整資料與情報,贏得重返職場的勝利榮光。     作者要我們在面對工作僵局時,多問自己幾次為什麼?為什麼有人能做得比我們好?為什麼有人總能順利與成功?為什麼對方可以輕鬆突破盲點重圍?一個優秀的成功者,不會因為別人比自己成功,就自暴自棄、心生怨懟,而是替失敗找到解決出路。同一件事重複做,就會成為專家;重複的事努力做,就會成為贏家。堅持就能讓你找到被看見的亮度,逐漸形成影響力。     同時,作者不斷替讀者爬梳職場的新思維——不務正業是另一種極致的專業,每件事情你都想全力以赴、盡力做到最好時,即便是「玩」,也是能玩出專家等級。第四章

「這個世界不會等你,有種努力叫靠自己」中提及許多概念,能很快的讓你刷新自己過往的紀錄,趕上優秀人才的步伐。     最後,作者要我們學會認輸的智慧,要和舊職場說再見時,千萬不要留戀。我想若能跟著作者的腳步前進,好好運用超過30條增進你工作價值的方法,晉升職場1%的領跑者,應是指日可待的事了。因為,你已找到一本人生與工作並重的優質指南書了。 不要問憑什麼,要問為什麼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分享了一些成功人士背後的故事。 比爾‧蓋茲(Bill Gates)不會告訴你,他的母親是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的董事。正是他母親,為他促成了第一筆大生意。 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不會告訴你,他

的父親是國會議員,8歲就帶他參觀了紐約證券交易所,學習金融知識。 馬化騰不會告訴你,他的父親是鹽田港上市公司董事,騰訊的第一筆投資來自李澤楷,李澤楷與鹽田港母公司是什麼關係無須多說。 整篇文章,作者一直試圖告訴我們一個核心道理:這些人生贏家,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運氣又好,他們的成功,理所當然。而我之所以混得這麼慘,是因為爸媽不給力。人家憑什麼成功?投胎時,早已天注定! 的確,以上的故事是真的。但個人努力、打拚的成分,就可以完全忽略不計嗎?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不是見賢思齊,而是立刻找出一堆客觀原因,論證其優秀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隱密」? 又一次輕易與自己和解,最終坦然放下愧疚感,繼續安於現狀,

真的是很多人慣有的邏輯。在成年人的世界,這樣的行為只是暴露了你可憐的自戀而已。你越擅長自我開解,就越會在泥沼裡原地踏步,最終和別人的差距只會越拉越遠。 「憑什麼」總掛嘴邊,會讓你無視缺陷、拒絕成長 心理學上將價值觀分成兩類,一類叫弱勢價值觀,一類叫強勢價值觀。抱持弱勢價值觀的人,最大特點是喜歡抱怨,習慣性質疑規則不合理。 我的內容編輯水青衣曾輔導過兩名作者,教她們寫文章並投稿某百萬級微信公眾帳號。兩個人的文字功底差不多,也都很勤勉。 但A比較固執,不太管該公眾帳號的風格,只喜歡按自己想法行文;B細心踏實,願意聽從指引,研究該公眾帳號平臺後不斷調整文章。最後B成功上稿。A不服氣,多次私訊水青衣,

表達不甘心。

臺灣民間的魂魄觀--以宗教人士的訪談為核心

為了解決2020拜天公日期的問題,作者郭弈葳 這樣論述:

筆者偶爾會做夢,自從夢見過世的祖母,數年來參與不少不同宗教團體,道場舉辦的法會都不忘為祖母及歷代祖先報名,去到哪個道場都祈求神佛保佑父母健康。隨著參與活動、隨緣整理道場的文字資料等,在觀察與行動之中,逐漸產生一些疑問,歷代祖先還好嗎?是否有收到我燒給祂們的祭品?祂們參加完法會去哪裡了?為什麼每年都要超度?如何確定得到的訊息是真的來自神意等等?這麼多的疑問,心裡總是反覆思考――靈魂究竟是從何而來?人死後又去哪裡?再來凡間又牽涉到那些條件?加上筆者擔任教職期間,幾乎每屆學生都有幾個是比較特殊的狀況,更常遇到學生問我關於靈魂的事。現在網路資訊傳播快速,而在國小階段,政府的教育政策對於宗教這

個領域,給學生的資訊還是僅止於一些表象,實在無法解答學生一籮筐關於靈的現象之問題,加上現在環保意識擡頭,政策的決定似乎只看物質的層面,是否有考慮靈界究竟是怎樣的規律與運作?見到社會上這麼多似是而非的看法,不管是立場問題,或是因誤解、了解不夠,種種皆激起筆者想更深入探討的動機,期待能夠釐清有關靈魂的基本問題,將魂魄的來源、歸宿與再來的關聯性提供給世人參究,希望民眾在從事宗教活動或面對過世的親人有關殯葬的種種處置問題時,能夠想清楚,不要造成難以收拾的後果。 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法與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法,在與指導教授研擬出訪談題綱後,考量交通、時間、地理環境等因素,即以深度訪談方式採集各種文本與

非文本資料,經過多次篩選文獻資料、反覆聽取錄音檔案,完成逐字稿,並向受訪者確認其意,再將資料予以分類、編碼,反覆檢查,再來進行歸納討論,並做出結論。 本研究發現:(1)靈魂的總源頭在道教或民間宗教,都是指向來自於炁;(2)魂魄是意識體,來自於星宿,經過星宿中繼站來到凡間;(3)人過世後,三魂非同一歸處;(4)尚未回天界的一魂轉生至六道,唯有覺醒,才能不斷提升自己;(5)祖先是三魂之一;(6)積功累德皆需要有能量。 以上結論希望能提供民眾在處理或面對魂魄問題時,有較寬廣的參考資訊,本研究在訪談過程發現有不少問題可以再繼續探究,還待有心者繼續開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