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社會局老人福利科地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另外網站老人福利科- 業務職掌 -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也說明:1.居家服務機構及管理:計17家, 松山區(11):弘道、耆康、安朗、暖心、喜樂園、一心、六善、喜宇、樂見在、秉心、佳醫 萬華區(7):失智老人、立心、大心、愛吾愛、慈濟、 ...

逢甲大學 智慧城市碩士學位學程 何文基所指導 林琬晴的 高齡者使用大眾運輸就醫可近性分析- 以臺中市為例 (2021),提出台北市社會局老人福利科地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就醫可近性、高齡者、大眾運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許淑娟所指導 李啟宇的 高雄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空間差異 (2020),提出因為有 長照2.0、高雄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空間差異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市社會局老人福利科地址的解答。

最後網站附錄 - 大贏家全台外勞仲介入口網則補充:(2)或可於年滿65歲次月10日後,準備身分證統一編號電洽社會局老人福利科,. 或洽個人投保單位。 洽辦單位 ... 地址:11646 臺北市文山區興隆路4 段109 巷30 弄6 號.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市社會局老人福利科地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齡者使用大眾運輸就醫可近性分析- 以臺中市為例

為了解決台北市社會局老人福利科地址的問題,作者林琬晴 這樣論述:

就醫可近性分析可以反映醫療資源不足或不均地區,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探討就醫可近性評估方法,然而以大眾運輸為運具,考量大眾運輸特性,包含發車時刻、路線走向及一次轉乘情形的就醫可近性評估研究仍相當缺乏。就醫旅次為高齡者最主要旅運需求,無親友接送下,相當仰賴大眾運輸系統,因此以私人運具為主的就醫可近性評估方法將高估高齡者就醫可近性,不符合實際就醫狀況,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高齡者使用大眾運輸為運具的就醫可近性評估模式,透過案例應用證明其評估模式可行性。本研究就醫可近性評估模式以Luo and Wang(2003)提出的兩階段流動搜尋法為基礎進行改良,歸納出醫療資源的位置、醫療資源服務供給量、醫療需求位置、

醫療需求量及兩者距離為兩階段流動搜尋法關鍵影響因素。本研究透過地理編碼將地址轉化為經緯度表示醫療資源位置,調查各醫院西醫師數量表示醫療資源服務供給量,並以門牌位置配合人口分布表示高齡者需求位置及需求量,並納入大眾運輸所必須考慮的時間因素,包含等待時間、轉乘時間、乘車時間,以及空間因素包含停靠站及路線分布狀況,以總旅行時間量化醫療資源與醫療需求的距離影響。最後本研究以臺中市為應用案例,驗證高齡者使用大眾運輸就醫可近性模式之可行性,結果顯示本研究確實較貼近於實際情形,並且可針對就醫可近性不佳地區,找出究竟是醫療資源分配不足、分配不均,抑或是大眾運輸供給不足原因導致,結果可供各縣市主管機關未來醫療政

策及大眾運輸計畫訂定之參考。

高雄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空間差異

為了解決台北市社會局老人福利科地址的問題,作者李啟宇 這樣論述:

臺灣邁向高齡社會,民國106年(2017)政府推動長照2.0社區照顧體系,希冀整合自民國94年(2005)在社區推動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以下簡稱:社區關懷據點)。社區關懷據點的政策規劃與推動,中央政府向來居於主導地位,希望全臺採用一致性「一村里一社區關懷據點」的目標推動,建立臺灣內部各村里的社照體系,然而,推動至今的十五年間,全臺22個縣市,卻出現明顯的空間差異(圖1-1-1),各村里社區關懷據點的鋪設數量上也有所差異,甚至在緊鄰的幾個村里之間都沒有設置。以監察院在民國107年(2018)使用的涵蓋率公式,概略地計算各縣市的推動情況,民國109年(2020)七月底,高雄市涵蓋率37%,全臺倒

數第四,六都排名最後。縣市合併後的高雄市幅員廣闊,各地自然環境、老年人口與社會經濟條件差異大,全臺社區關懷據點一致的推動方式,在空間異質性大的高雄市推動時,將會面臨何等狀況?基於上述的疑問,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三:第一,釐清臺灣社區發展與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關係;第二,分析高雄市社區關懷據點的空間分布;第三,探究高雄市各地社區關懷據點的運作狀況。研究方法兼具空間計量與質性訪談,先將高雄市330個社區關懷據點的地址,轉換為大地座標,以地理資訊系統(Arcgis10.3),進行空間分析,包括:面量圖比較、近鄰分析、核密度分析與疊圖分析,解析高雄市社區關懷據點的空間分布與影響因子。依照高雄市人口結構、族群

與產業特色,分作四個研究區域(舊市區、淺山丘陵區、原民鄉以及工業區),針對境內社區關懷據點的經營幹部,進行質性深度訪談,探究各地據點運作差異。研究結果如下:第一,有關臺灣社區概念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日治中晚期,由地方民眾自主發起的社會教化組織與改善運動;社區關懷據點的發展,涉及臺灣五十年來社區政策與社區工作的演變。第二,透過空間分析比對高雄市社區關懷據點的空間分布,根據面量圖呈現結果,全臺各縣市或市內38個行政區,涵蓋率與平均服務量能均有空間差異;經由近鄰分析與核密度分析發現,社區關懷據點主要集中於人口稠密的市區;利用疊圖分析發現,高雄市社區關懷據點空間分布的差異是受到「民間團體」與「公共活

動空間」兩因素影響。第三,高雄市各地社區關懷據點的推動狀況有別,透過實地田野調查與社區幹部的質性訪談發現:舊市區缺乏公共活動場地、市區長者對於基礎照顧服務的不感興趣,成為推動阻力;淺山丘陵區不僅缺乏志願人手,還需考量接送長者往返社區關懷據點的額外成本;原民鄉文健站的推動較為盛行,不過站內服務內容的設計,主要參考社區關懷據點與社照C,並未因應原住民長者的生活習慣與文化背景做出調整;工業區內部分社區援引工業廠區回饋金,推動社區發展與工作事項,然而,工業廠區回饋金仰賴里長計畫申報,地方政治勢力的介入,卻增添社區關懷據點經營的不穩定性。當前臺灣社區關懷據點一致的推動方式,似乎沒有因應高雄市區域的異質性

,做出「經費」、「人力資源」與「服務內容組合」的差異策略,政府應該有因地制宜的考量,依照不同的地理條件調整關懷據點推動方式,以健全臺灣與高雄市社區照顧體系的永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