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無聊的下午玩很大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地球上最無聊的下午玩很大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強納生‧富蘭克林寫的 狂野人生:The North Face創辦人搶救巴塔哥尼亞荒原的瘋狂點子 和林仁廷的 教養,夠好就好:心理師爸爸的冒險、陪伴與信念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你眼中的星光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 很无聊地待在家里玩手机呀!”小凡乐了。她逐条看完这些评论,把这些评论大概归为 ... 大番道理,告诫阮小凡要认真学习,多做些充满正能量的事情,比如帮助老奶奶之类的,不要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新自然主義所出版 。

最後網站電波女&青春男 (4)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 上三樓之後也沒有停下腳步繼續噠噠噠的踢著說不能奔跑的走廊那鋪了油布的地板抵達了最裡面的教室我從後門進教室面所以很 ... 無聊還有二十分鐘我用手托住臉頰之後呆呆地看著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地球上最無聊的下午玩很大,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狂野人生:The North Face創辦人搶救巴塔哥尼亞荒原的瘋狂點子

為了解決地球上最無聊的下午玩很大的問題,作者強納生‧富蘭克林 這樣論述:

★這是你從未聽過、最偉大的自然保育行動者的故事★ ★ 當億萬富翁變身環保行動家,將會如何改變世界?★     湯普金斯帶我搭上那部小飛機,我們一起往下看著那些他創造出來的美麗輪廓。真是太驚人了!世界上充滿太多壞消息,我們亟需好消息,而這就是個好消息!──珍‧古德     本書的主人翁道格‧湯普金斯,是個如荒野般狂野、少有人知的自然保育界傳奇人物。他熱愛大自然與從事高風險的戶外活動,也是位成功的企業家。他所創辦的滑雪與戶外活動用品專賣品牌「北面」(The North Face),以及流行服飾品牌「Esprit」,都打破了傳統企業經營方式,成為全球首屈一指、且不斷顛覆世人觀點的企業。同時,他也

在公司中施行他所謂的「缺席式管理」(Management By Absence):每年至少有三個月的時間,他會離開公司,到西藏、阿爾卑斯山、哥斯大黎加、智利以及其他偏遠的地區划皮艇、滑雪、登山或攀岩。     然而,在49歲那年,達到資本主義巔峰、身價數億美元的他,忽然意識到自己登錯了山。於是他毅然決定賣掉他在公司的所有股份,往南飛到6,400哩之外的巴塔哥尼亞高原,住在荒野美景中一間沒水沒電的簡陋棚屋,並從那裡開始發起一場又一場前所未有的環保運動。     他投入數億美元買下巴塔哥尼亞荒原中的一片片土地,以多年經營企業的成功經驗,將它們打造成一座座美麗的野生動植物復育地與公園,再捐給智利與阿

根廷政府,最後甚至促成了一條涵蓋17座國家公園的「公園路線」,讓廣達2,500萬英畝的土地受到保護,免於遭受人為侵害。     這位低調卻強悍的自然守護者,以長達25年的時間與無人能敵的智慧與耐力,克服來自財團、政府、宗教界與地方人士的阻撓與挑戰,他為這個地球所奉獻的一切,少有人能匹敵。他精采而狂野的一生,終於透過本書呈現在世人面前。   感動推薦     柯金源│環境田野紀錄工作者   詹偉雄|文化評論人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徐仁修|荒野保護協會與荒野基金會創始人   李家維│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   山女孩Kit| 作家   楊士翔Vinka│繭裹子共同創辦人  

 廖惠慶│搶救花東台11線公路發起人     ‧「人類的來日已經無多,除非我們能學會和所有其他生物共享地球。」這是湯普金斯的重要思想內涵,而且付出一生的財富、時間、精力去實踐。他的思想、行動典範,值得所有地球人省思,並且立即一起行動!──柯金源,環境田野紀錄工作者     ‧湯普金斯永遠都在好奇地圖上那些空白的區域,而當他飛成像鳥一樣的時候,就開始於智利創辦數座國家公園,拯救了上千條鯨魚免於屠殺,使得美洲豹得以在阿根廷伊貝拉溼地復育。這本書在描寫一個卓越的創業家、同時也是億萬富翁,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覺醒後,投入他深深愛慕的森林、河流、山嶽與海洋。   他以精彩的一生為全人類示範,身為地球公民都應

該起身而行的事。──山女孩Kit,作家     ‧也許只有老鷹看得到地球的美麗以及哀傷,成立國家公園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個瘋狂的想法,湯普金斯留給地球的不僅是自然環境的美,還有對於環保議題的無比行動力。企業和政府推動ESG和永續理念不應該只是口號,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用商業的力量改變環境是多麼棒的想法!這個世界需要更多像湯普金斯和喬伊納德這樣的人,敢於不斷挑戰體制的冒險家。──楊士翔Vinka,繭裹子共同創辦人   亞馬遜讀者五星推薦★★★★★     ‧閱讀湯普金斯的人生故事,我整個被迷住,並發現自己經常想起他的一生。他運用生意上的精明果斷去智取政客,達成他保存大自然的偉大目標,非常了不起。一個人

能改變世界的力量真是令人讚嘆!──Athena     ‧真是不可思議的故事。從湯普金斯活成史詩般的人生中,可以學到太多東西了。發人深省、充滿希望、幽默風趣、驚險刺激……有時甚至扣人心弦,這本書的寫作方式能讓讀者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沉迷其中,我想跟每個認識的人分享它。這世界需要更多像湯普金斯這樣的人來守護。──Elizabeth C.     ‧本書訴說的故事令人屏息。這故事說的是一位不怎麼好的父親、沉溺女色的男人、美學家、「玩樂遠征隊」隊員、有遠見的企業家與環境保護家,但也是一段湯普金斯與他的妻子克莉絲之間的愛情故事。若我是電影製作人,一定會問作者能否把電影版權賣給我。──Paul Soll

i     ‧這本書我一讀就停不下來。從打造Esprit這個品牌、七○年代舊金山灣區令人興奮的氛圍,到搶救智利與阿根廷的自然生態系統與森林的挑戰,粗獷強壯的湯普金斯憑個人之力改變了世界。我只能想像,如果他活得更久,還能為拯救我們的星球做多少事。──Kathryn L White     ‧沒有太多媒體報導過湯普金斯,除了短暫強烈的社論評論過他的「瘋狂點子」與他透過Espirit的崛起之外。從沒有像這樣一本描述他的人生、活力、使命的書。他不屬於任何類型的設計師、美學家、生意人、自然環保主義者,但讀完本書並探究他所影響與影響他的人之後,顯然他已重新定義並影響了所有有幸接觸到他的人。雖然他值得獲得的

關注與感謝比他在那個時代所得到的少很多,但他留下的遺緒仍遍及全球。──M. Puli     ‧他就是不肯受到任何現實與可行性的限制──就像是:你想要什麼?那就別因為缺乏想像力而限制了你的潛力。若你想得不夠遠大,事情就永遠不會發生。我不認為他在乎其他人怎麼想,他也不會試圖取悅任何人。他會說:「閃一邊去,我要去做出我創造出來的願景。」那很有說服力,也很任性。──昆西‧湯普金斯(Quincey Tompkins),道格‧湯普金斯的長女     ‧他毫不畏懼,從不逃避困難的問題、結論,或難以承受的挑戰,無論是攀岩中一處突出的懸崖,或一個失去動植物棲地的星球,與危及未來的全球暖化。湯普金斯從不停止、從

不慢下腳步。他是典型的行動派──一股自然且為自然而生的力量。──里多‧弗羅瑞斯(Lito Tejada-Flores),製片人與攀岩家     ‧在峰頂時,我們受到巨大冰風暴的襲擊,湯普金斯以為他知道下山的路並開始帶著我們走。突然間他停下來,全身動也不動。他就在一座離地面有一千呎的斷崖邊緣。他完全走錯路。於是我拿出我的童子軍指南針,發現我們偏離方向達一八○度,而喬伊納德把臉湊到我面前說:「這樣不是太棒了嗎!這趟旅程值回票價了!」我聽了心想,我到底是跟什麼樣的瘋子在一起啊?──湯姆.布羅寇(Tom Brokaw),NBC電視台主播     ‧湯普金斯學得很快。他覺得自己是無敵的,因為一般程度的風

險並不適用於他。若你曾坐在他的飛機上與他一同飛行,你就會了解我的意思。他帶我們飛在巴塔哥尼亞的上空,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讓自己不要吐出來。他會側著一邊機翼飛行,不斷旋轉著去看某個地方。他顯然有戰鬥機飛行員快速拉升飛機的能力。──戴夫‧舒爾(Dave Shore),泛舟嚮導     ‧本書述說的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人生故事,使人充滿信心且發人深省!愈來愈強大的行動,不時還加上強而有力的訊息……這是才華洋溢、耐力非凡且激勵人心的英雄事蹟,你不可不讀,它提供了改變人生的教導,關於感恩、人性與韌性。──泰瑞莎‧朗戈(Theresa Longo),演員     ‧本書是野化心靈的入門書。作者完成了一部史詩

之作,說出了什麼才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大自然與美是非常重要的。湯普金斯為阻止壞事與開始進行好事而戰,作者告訴我們湯普金斯如何辦到這兩件事,而且寫得極為精采好看。本書透過令人熱血沸騰的故事,記錄了這個男人的英雄之旅,你看完一定會仔細省視自己的世界觀。──蘭迪‧海耶斯(Randy Hayes), 「雨林行動網絡」創辦人        ‧本書令人愉快又好讀,寫的是登山家、企業家與土地拯救者湯普金斯精采刺激的人生。本書的敘述非常全面,但一點都不無聊,關於露營用品店「北面」的創辦人與服飾公司Esprit的共同創辦人,以及他後來面對強烈反對仍努力保護世界上最令人驚嘆的數百萬英畝土地的故事,是一則現代傳奇

。但作者寫的不是一本聖徒傳記,他在書中也揭露湯普金斯的缺點、執迷、自我、固執與極度愛冒險,刻畫出不完美的人在對的人生伴侶的陪伴下,能如何改變世界。湯普金斯最偉大的遺產,或許是證明了拯救地球其實就是在拯救我們自己。閱讀本書,你會覺得希望仍是個可行的選項。──大衛‧赫爾瓦格(David Helvarg),記者、作家與環保行動家

地球上最無聊的下午玩很大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自2020年底,為了地球環境與健康
日本燒肉店「燒肉ライク」與「next meat」品牌合作
在日本全店鋪推出大豆燒肉🔥

next meat的燒肉真的很適合拿來燒烤!
有咬勁、有韌度、烤得焦香後
搭配日本超香白飯和店家特制醬料
真的是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原本點2盤肉
店員跟我說只剩最後一盤!登愣⛈~~
幸好有吃到最後一盤😂

大豆燒肉蛋白質比一般燒肉高2倍、脂質為1/2
不論是不是蔬食者,都很推薦!
但只有一種蔬食選項
建議下午逛街逛累了來嚐鮮
晚餐可能會覺得比較無聊

目前在菜單上是「期間限定」
希望未來能成為固定菜單
大家來東京都能吃到✨🙏

對了!台北也有燒肉like哦!
最近因應疫情也推出外帶便當,不用等就可以取!
但聽說日本和台灣的大豆肉是不同的
可以先在台北吃吃看
來東京再吃一次🥰

日本燒肉ライク: https://www.holkee.com/175da1b6bb715f275921
台北燒肉like: https://www.holkee.com/175da1b6bb715f275921

看圖文版:https://veganfuufu.co/yakiniku-like/
更多日本生活動態:https://www.instagram.com/veganfuufu/

***
蔬食夫婦是住在日本東京的珍妮與麥可,
分享日本蔬食美食旅遊與蔬食食譜。
希望不管什麼飲食習慣的人們,來日本都能吃得開心玩得盡興!
也期許帶給你一點生活靈感✨
***

看更多↓↓↓
✦超美水果三明治探店篇:https://youtu.be/CYXUWZ9uJ0g
✦純素水果三明治開箱篇:https://youtu.be/zjMenemyCO4
✦一風堂純植拉麵:https://youtu.be/axJjWh0okHE
✦超划算銀座米其林一星蔬食探店:https://youtu.be/gSYId3mbz5A
✦全部日本蔬食:http://yt1.piee.pw/3kautn
✦蔬食食譜+日本生活:http://yt1.piee.pw/3k3zc9
✦一分鐘蔬食食譜:http://bit.ly/veganfuufushortrecipes

***
✦音樂 music:
https://www.epidemicsound.com/referral/bsqlhj/
***

歡迎加入我們的社群
看更多精彩小短片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veganfuufu

✦Facebook社團,不定期團購↓↓↓
https://facebook.com/groups/veganfuufu



#日本蔬食 #蔬食燒肉 #燒肉like

教養,夠好就好:心理師爸爸的冒險、陪伴與信念

為了解決地球上最無聊的下午玩很大的問題,作者林仁廷 這樣論述:

「夠好的爸爸」懂得適時留時間給自己向前行, 照顧了自己、也照顧了孩子, 更懂得以身作則的重要,傳遞可以勇敢、 也可以軟弱求助的信念, 帶領孩子冒險並陪伴度過難關, 欣賞孩子的一步步自主與成長。     爸爸是最好的生活教練       孩子上學前總是哭鬧、很難哄孩子睡覺、非暴力管教怎麼做、零用錢怎麼給、如何養成好習慣、全家自助旅行如何順利成行等生活大小事,讓許多奶爸非常苦惱。作者是奶爸又是心理師,以理論與實務兼具的教養觀察點,提供許多與孩子正面交鋒時,可以怎麼做的好計策。     為什麼要當孩子爸爸的玩伴:不必高高在上、不必扮黑臉,爸爸最好可以化身為孩子最好的生活同伴、遊戲玩伴,帶領孩子透過生

活各面向來漸進發展,讓孩子發現自己原來能做那麼多事,能控制與決定什麼,這才能真的提升孩子的自信。     不打小孩的爸爸怎麼做:打小孩會讓家長得到「錯誤的有效性」,誤認孩子屈服是被矯正的結果,長期下來養成「習慣」暴力溝通。要阻止暴力產生,一是靠正確信念,不斷提醒自己不能欺負弱小;另一個是靠情緒覺察,審視自己怒氣合不合理?     懂心理學帶孩子更上手     怎麼教孩子跟疾病共處?孩子鬧情緒怎麼辦?如何跟孩子談性?如何與導師溝通?當孩子遇上挫敗,怎麼教孩子面對?等等教養孩子路上的疑難雜症,作者奶爸心理師抽絲剝繭找出問題癥結、提供理性且平和的思慮邏輯,化解危機、化解尷尬,讓父母遇見大小不一的困境

時,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最強後盾。     不是只出一張嘴的爸爸怎麼做:不管是課業、動靜態才藝或社團活動,師長或教練理所當然會最好該做的指導,但父母還能做三件事:以愛期許孩子辦得到、具體給予正向鼓勵、適時提示該如何做,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期許,去接納、引導、見證孩子的生活,孩子就能擁有持續主動的學習力。     為什麼要不避諱大人也會犯錯:讓孩子看見與知道父母也會犯錯,就能增加與失敗共處的容許性,往後若孩子遇見失敗時,就比較會放過自己。父母分享失敗經驗談,可以這麼做:以自己的糗事切入話題、說出解決問題的具體作法、教孩子解決問題時要用不同角度。     當個夠好的爸爸就好     社會總是要父母犧牲

自己、照顧孩子,作者奶爸心理師提供照顧自己的關鍵三招:跟孩子說自己的故事、說出情緒感受、自己的需求也要照顧,為人父母就不用理所當然地全部犧牲。      當生活遇見困難時怎麼做:別隨意犧牲或默默承受,與其一廂情願不讓孩子受苦,不如坦誠說明並共同承擔,這動作是對孩子的認可,讓他們知道「父親也需要他們,雙方可以互相依靠,自然會有更多心理韌性應付壓力。     不用當萬能爸爸的好處多:把孩子當成隊友,不合理就調整,平等的相處模式就是一種榜樣;對男孩來說,是往成熟男人前進的典範;對女孩來說,是日後與異性相處時不委屈自己的根基。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作者奶爸心理師審視育兒的進行式、追憶自我

童年成長的過去式、以及奠基於心理學知識等三種深度觀察的親子教養手冊。     ●書中更以饒富趣味的文字寫出:親子相處的真實情境對話、融合一氣的教養心理學、心理師奶爸的實戰教養錦囊秘技,句句重點、字字珠璣,值得一讀再讀。   名人推薦     梅子/金曲獎金鐘獎主持人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黃萱/漢聲電台「寶貝萱言」主持人   鐘穎/愛智者書窩主持人      暖心推薦     大樹老師/育兒顧問   沈雅琪/神老師   郁方/好門媳婦   陳立芹/知名演員‧幸福電台主持人   彭菊仙/親子作家   鄧廣福/歌手‧幸福電台主持人 作者簡介   林仁廷     ˙現為諮商心理師。     

˙工作迄今20年餘,曾任部隊心輔官、監獄治療師、諮商機構心理師,目前服務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服務對象包括大專生、青少年、特教生,年齡從幼稚園到70多歲都有。     ˙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     ˙家庭主夫,兩個孩子的爸,興趣是閱讀、烹飪、旅行、動漫兼畫畫、攝影、社會觀察與寫短篇小說。      ★粉絲專頁: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推薦序】 陪伴孩子,觀察孩子、引導孩子 梅子 走向身為父親的自我覺察之路  陳志恆  教你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黃萱 夠好就好的心理師爸爸 鐘穎   【作者序】 公主、王子、皇后,以及她們的長工

  PART 1生活,就是一種教育 1.【面對「分離焦慮」】賦予心理護身符,孩子會更勇敢 一包面紙的重量 我的童年:心理的附身符,感覺還有人可以依靠 心理學觀點:有安全依附的愛,啟動孩子自我成長 ★可以這樣做::減低分離焦慮的方法   2.【遊戲很重要】父母最好能陪著孩子玩 和朋友一起玩,等再久也無所謂 我的童年:沖天炮大戰,野得開心又自在 心理學觀點:讓外在多元體驗「內化」成心理概念 父母是孩子最初、最好的玩伴 預先規劃一起遊戲的時間、一起想做的事 1.在家時,把親子時間和工作時間區分出來 2.親子時間裡,要專注跟孩子一起玩 ★可以這樣做::只需要紙筆的口袋遊戲   3.【睡前故事】親子專

屬親密時間 睡前妖怪故事 我的童年:睡前說故事,傳承自爺爺 心理學觀點:兒童愛聽故事,探索心靈感受 換父母傾聽,也聽孩子說故事 ★可以這樣做:睡前說故事的方法   4.【行為習慣的養成】好寶寶貼紙是行為養成手段 集點榮譽榜是一種獎勵,也營造出親子共同話題 我的童年:收集是把努力的過程「視覺化」 心理學觀點:設計一套制度,協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孩子愛遵守規則,獎勵成為好誘因 ★可以這樣做:點數系統的設立原則   5.【戶外生活課】帶著孩子一起去旅行 家庭自助旅行讓父母子女重新認識彼此 我的童年:跟著大人生活,就是學習 心理學觀點:培養如何與人交流、如何與環境互動 孩子需要得到大人的肯定 ★可以這樣

做:帶小小孩旅行的注意事項   6.【零用錢制度】不是強迫存錢,而是練習花錢 孩子本來就看到什麼就會要什麼 我的童年:對錢的現實感,深植於兒時 心理學觀點:從「做選擇」中發展自我意識 讓孩子練習用錢做選擇,體驗金錢的影響力 ★可以這樣做:零用錢制度的注意事項   7.【男女大不同】男女孩學習路徑不同,因材施教不比較 女兒驚人語錄 我的童年:我和兒子一樣,語言發展稍慢些 心理學觀點:兒童發展階段,男女大不同 認識性別特質,因材施教 ★可以這樣做:成為孩子學習的背後支持者   8.【非暴力管教】其實我也不想打小孩 打在兒身,痛在我心 我的童年:父親總是堅持管教原則 心理學觀點:打孩子的暴力衝動來自

何方? ★可以這樣做:心服口服的處罰   9.【生活的意義】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要那樣? 看見街友的教育 我的童年:乞討的老奶奶打破我的世界觀 心理學觀點:要知道生活的意義,才有生活動力 如何向孩子解釋「生活的為什麼」? ★可以這樣做:在生活裡機會教育   PART2遇見困境,是生命中必要養分  1.【當孩子生病時】教怎麼跟疾病共處 兒子「霰粒腫」小開刀 我的童年:分享開刀經驗,降低兒子的恐懼 記憶中,打點滴是稀鬆平常之事 心理學觀點:父母的反應是一面鏡子 1.認識生病原理 2.生病時,生活就先放鬆 3.關心不是用罵的,愛要說出來 解釋給孩子聽:「為什麼會生病?」 ★可以這樣做:指導孩子「我能

做什麼?」   2.【教「怎麼學習」】當孩子的學習教練  足球課的心魔 我的童年:囧!音樂考試唱不出來 1.心理面做好「角色扮演」  2.實務面去做「事前練習」 心理學觀點:兒童的「鷹架學習論」 1.孩子「能不能做的到」? 2.孩子「願不願意做」? ★可以這樣做:「愛」、「成就」及「提醒」   3.【認識情緒知能】重視孩子的情緒 女兒堅持,要道歉才作罷 我的童年:沒有被處理的情緒經驗 心理學觀點:帶領孩子認識情緒,不能一味壓抑 1.本能情緒 2.社會情緒 3.複雜情緒 《大雄在大魔境》的胖虎身先士卒 重新定位的情緒經驗 ★可以這樣做:認識情緒的小遊戲   4.【跟孩子談性】要不要一起洗澡? 妹

妹說她的GG是藏在裡面的 我的童年:性的啟蒙 心理學觀點:性心理與性格發展 從小就營造可以談性的氣氛 ★可以這樣做:如何跟孩子談性?   5.【挫敗和面對】跟孩子談失敗這件事 我的童年:搭錯公車很害怕,怎麼辦? 多利用父母自己的糗事 心理學觀點:先接受情緒,再想辦法解決問題 孩子需要知道大人也是常失敗 ★可以這樣做:多分享自己的失敗   6【與導師溝通】保證孩子接受公平的對待 我的孩子性騷擾他人? 我的童年:大人不一定都是對的 心理學觀點:詢問孩子發生什麼事,請關注「具體作為」 父母立場:做錯事當然負責,但也不讓孩子被冤望 1.讓孩子知道父母是保護他的 2.教導孩子:「大人也不一定正確」 3.

父母要負責跟老師溝通 ★可以這樣做:找老師溝通的步驟   7.【同甘共苦】要記得孩子也能安慰你 故事一:孩子不想讀書想工作? 故事二:「他們還是離婚好了」,過於冷靜的孩子 心理學觀點:家庭是一個系統 向孩子尋求安慰與依賴,而不是找孩子出氣 故事一解方:把孩子當小伙伴 故事二解方:向孩子尋求安慰與依賴 ★可以這樣做:平常跟孩子聊聊自己的事   PART3運用心理學,教養更上手   1.【我當爸爸了】接受「成為父親」的自覺 第二十天:致想像中的你 「父親」很難憑空誕生,就靠外在條件的提醒 1.刺激與想像 2.被賦予認同 第一天:你來了! 父親內在條件的促發:一段期待的新關係 1.與妻子的關係品質

2.接受自己成為父親角色 第二天:母嬰同室,還有爸爸   2.【教養不焦慮】以愛為出發點,我的教養基本六原則 受驚夜哭 教養好焦慮! 教養基本六原則 1.確定你的孩子感受到關愛 2.在有愛的關係下,父母容許自己偶爾犯錯 3.孩子的身心發展限制,十二歲前都不算完全成熟 4.區別「習慣行為」與「焦慮行為」 5.發明屬於孩子的行為改變法 6.男女孩教養方式不同   3.【就是要爸爸教】身為好榜樣,一起探索世界冒險 「尤里卡!」深印在小四男童心裡 父、母親被期待的功能不同 父親育兒的獨特性 在兒童期,父親的獨特性可以這樣展現 1.「認可孩子」——把孩子舉高高 2.「跟孩子玩耍」——體驗與創新 3.「以

身作則」——教導與榜樣 父親賦予的精神象徵   4.【爸爸的力量】孩子都希望被父親的強大力量保護 佛洛伊德對父親失望的回憶 父親身分的認同危機 失去父親形象的危險 重拾父性的根本:強大與保護、堅定與溫柔   5.【父性心理原則】有條件的期許孩子做想做的事 無所事事的孩子 父性心理原則:引領孩子向前走 父性心理原則化為日常的「權威」 1.凡事說明原因、規定執行徹底 2.改變循次漸進、關門後要開窗 3.處罰目的清楚、改變不可綁約 4.好要不吝讚美、好壞各占六比一   6.【痛苦難過時】照顧孩子的情緒,關愛地接住他或她 莫名的疼痛 情緒被照顧的經驗 親子關係裡最怕「情感疏忽」 注意孩子的異常表現,盡

早彌補親情 1.「無感的旁觀者」 2.「矛盾的守護者」 3.「盼愛的逃家者」 照顧孩子情緒的練習:即時回應 1.玩在一起 2.從生活現實面著手 3.同理心的練習   7.【行為偏差時】當孩子偷竊和說謊,父母就變身成偵探吧 小時候也偷過錢 引發偷竊的心理歷程 當偵探尋找偷竊背後的需求與動機 1.環境誘惑大於意志控制 2.生活太無聊,拿錢找樂子 3.要起疑「太容易被抓的偷竊」 4.來自他人的壓力: 針對不同原因,採取不同的教養協助 1.減少誘惑——環境條件的安排 2.增加管道——讓生活更有趣 3.為行為負責——冷靜後才決定如何處罰 4.認識發展障礙——帶孩子接受身心評估 5.承諾和孩子一起面對壓力

  8.【夠好就好】做自己,成為夠好的父親! 男性要從「關係連結」學習情緒感受 認識自己心中的大男孩 照顧孩子:發揮父性特色與功能 照顧自己:不用理所當然地全部犧牲 1.了解自己——試著敘說自己的故事 2喚回大男孩——恢復情緒感受 3.別隨意犧牲——自己的需求也要照顧 成為「夠好的父親」就好   【跋】教養最缺的永遠是「時間」 推薦序   陪伴孩子,觀察孩子、引導孩子 梅子(金曲獎金鐘獎主持人)     兒子王者今天十九歲生日,選在今晚留下這篇文章,更顯得有意義,回想過去這二十年來的生活景象如電影畫面般飛逝,尤其是今年他出版了一本《如果終極目標是財務自由,不如一開始就學投資賺錢》的理財書。

    忙碌的大學新生生活、桌球校隊活動,加上新書的宣傳期,幾乎每日行程滿檔,而新書發表會的演講表現,更是令人感到驚艷,首次3D模式認識兒子,因為我們也沒見過他這一面,沒想到孩子反饋父母的速度這麼快,就誠如心理師爸爸仁廷說的,「時間」就是最有趣的人生變項,孩子目前已經超出我所求所想,甚至凌駕父母。     因為王者表現優異,很多朋友都會問我怎麼教養孩子 ,其實我有時候會心虛 ,我只是照著我自己的想法來教,以我們夫妻的童年經驗加上在社會歷練的心得,這一套王者媽媽獨門教養術,是滿隨性的,卻在看完仁廷奶爸的書籍後,發現他以專業心理學的角度,所寫的教養孩子的方式,和我的理念,相似度高達百分之九十,那

一刻我好像找到知音,滿開心的,因為我真的做到了「陪伴孩子、觀察孩子、引導孩子」。     我從小就會蹺課,從幼稚園開始,不可思議吧!抓到後下場就是被打,因為我不喜歡大人用逼的方式,去做我不喜歡的事情,因為我害怕學校陌生環境和一群不認識的同學,為什麼要把我關在那裡,加上父母可能也沒好好的溝通,或者是我聽不懂學校的課程,反正心情就是不理解為什麼大人都不懂我,心中有很多問號,所以我期許自己長大後,一定要做一個傾聽孩子聲音的媽媽,並支持孩子做想做的事情。     從孩子嬰兒時,我每天幫他全身按摩,一邊按摩就一邊逗他開心,因為我很享受當媽媽的幸福感,我每天花一個小時跟孩子聊聊天,瞭解他的心情,我覺得我就

像是個容器,接住他所有需求並滿足他。而且,我是一個很有耐心的媽媽喔,王者一歲多時喜歡在路邊看挖土機施工,我會在烈日下陪他觀賞一個小時,外出回家時他會堅持拿鑰匙開家裏大門,而我就站在旁邊等著他把門打開,結果他花了四十分鐘,享受那大大的成就感,那開心的表情我到現在還記得。     我從來不會駡小孩,因為口拙,我也不會打小孩,因為兒時被打記憶太深刻,所以我採每天跟兒子聊天,讓母子關係非常好,感情好,你叫他做什麼都OK的,這樣媽媽也比較輕鬆。仁廷奶爸,利用全家洗澡的時候,透過孩子們的相互對話,很細心的瞭解他們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趁此進入孩子的世界,塑造良好親子的關係,一個暖男好爸爸,實在是值得讚美。  

  這兩年,我滿著迷心理學,也買了不少書,一直在研究、瞭解,對於擔任家庭照顧者的角色,對待阿嬤、孩子和伴侶,有另一個不同的見解,我覺得台灣社會較偏注重身體的健康,而心理的部分較為忽視,有許多成人情緒卡在心?,就好像電玩遊戲一直卡關,過不去就是過不去。所以,我覺得大人們能透過這本書《冒險、陪伴、信念:剛好就好的心理師爸爸》,以心理學的觀點去瞭解孩子的世界,全家如何互動、彼此相愛,讓美好的情緒在家人心中流動,我覺得那就是送給成長中的孩子最好的禮物了,這是我的觀後感與您分享。   走向身為父親的自我覺察之路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最近,我那三歲的女兒,常會在蹲馬桶時,對著外面的我

喊著:「把拔,我愛你!」面對女兒的深情告白,我肯定毫不猶豫地回應:「把拔也愛你!」     身為一位父親,我很自豪,我與我的孩子相當親暱。女兒喜歡黏著我,晚上一定要靠在我懷裡睡覺。和一般的家庭不太一樣,我太太倒比較像是第三者。當然,她也樂得輕鬆。     有天晚上睡前,女兒央求我講睡前故事:「把拔,說你小時候的故事好嗎?」我在腦海裡快速搜尋各種兒時回憶片段,突然間,我浮現了一個畫面。     大概在我小學低年級時,一個炎熱的下午,父親和我一同躺在房間的榻榻米上,對我說著「桃太郎」的故事,我聽得著迷,至今難忘。而現在,我也開始對孩子說故事了!     我思索著,我是如何受到父親的影響,而成為我這

樣一個父親。     父親是個輪班技術員,有時白天班,有時值夜班,但他從來不應酬,也很少出差,生活單純,每天都會回家。這對我的影響是,結婚前,我南奔北跑,常在不同的城市過夜,有了孩子後,我堅持每天都要回家。這是我對家人、孩子承諾,我堅守這份信念,算是受我父親的影響吧!現在,我每天接送女兒上、放學,總會想起父親的身影,在寒冬夜晚,騎著機車來補習班接我下課,不忘為我多帶一件厚外套。     閱讀林仁廷心理師的新作《冒險、陪伴、信念:剛好就好的心理師爸爸》,好有共鳴!因為,我也是個非典型的父親,比較接近奶爸的角色,又因身為自由工作者,家務也多是我在處理。     仁廷在書中分享許多與孩子相處的故事,

總會先連結自己的成長經驗,再帶入發展心理學的理論,最後分享具體的做法。我很喜歡這樣的鋪陳方式,身為家長,很需要覺察身為父母的自己,是如何受到過往成長經驗的影響。     我認為,本書最精采之處,是仁廷對「父性」與「父職」等概念的論述,這是坊間教養書中少有提及的。拜讀這個章節,能讓身為父親者,深刻自我反思——如何保有父性傳統中的美好特質,同 與孩子及家人有著親密的連結。     和本書作者一樣,我很慶幸,是個爸爸,也是個心理師。我的父親提供我身為人父的角色典範與信念,心理諮商的訓練又讓我不會陷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中。        我認為,我們都很需要從教養工作中,重新看見自己、找回自己;我很推薦

父親們一起來閱讀這本書,一起走向身為父親的自我覺察之路。   教你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黃萱(漢聲廣播電台「寶貝萱言」節目主持人)     認識林仁廷心理師是從訪問他三本大作《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當亞斯人來到地球》、《挑對時機做自己,冷眼不冷心的處事智慧》;心理師是二寶爸,而我是新手媽媽,在訪談空檔就會請教有關育兒的經驗,及如何讀懂小小孩的心……。     登!登!登!……《冒險、陪伴、信念:剛好就好的心理師爸爸》這本書誕生了,書中呈現許多心理師爸爸與孩子的日常,就和你我一樣的酸甜苦辣,特別的是,情緒後,心理師爸爸會和孩子一起矯正事件過程,這會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我的原生家

庭屬於權威式教育,而我也自然而然地用權威方式,希望孩子聽話,但書中說,權威可以,但要讓權威成為引導,而我也開始練習書中所述,給孩子自由空間,同時嚴守界線,慢慢地孩子會知道父母親的堅持及他們的順服,可以達到雙贏。     很喜歡書中談到「情緒照顧」章節,在家庭、工作兩頭忙的狀態,身心容易呈現緊繃,此時,如果能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也需要被照顧,就能減少親子關係甚至夫妻關係的不睦,提醒自己需要緩衝了……。     強烈推薦這本書,希望此書能多多被購讀,「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孩子」,但請記得「夠好就好」!   夠好就好的心理師爸爸 鐘穎(愛智者書窩主持人、心理學作家)     先用六個字總結這本書,那就

是:幽默、知性、深刻。林仁廷心理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好爸爸楷模。說他是心理學界的林良,一個每個人都想擁有的父親一點也不為過。     女性讀者們可能不知道:當好媽媽難,當好爸爸,尤難!對多數人來說,父親形象一直以來都是遙遠且模糊的。傳統的父女關係之間或許還有許多溫馨時刻,但父子關係卻常常會因為陰影的投射,以及權力的競爭而產生許多衝突。在這樣的情況下,男孩子其實是沒有什麼機會擁有一個足夠好的父親楷模的。     我和作者一樣都是雙寶爸。不同的是,我兩個孩子都是男生。「崩潰」兩個字是我最常掛在嘴邊的話。我之所以一頭鑽進了「深度心理學」的研究領域,有相當大的原因就是為了想當一個「好」爸爸,但這談

何容易?誠如作者所言,教養最缺的永遠是時間。容我補充一句:第二缺的就是典範。     能像林仁廷心理師這樣運用專業知識反躬自省,日日實踐的典範更是稀有,因此當我讀到這本書時簡直欲罷不能。什麼時候台灣竟然出現了這麼一本傑出的幼兒教養專書了?而且,是以一個爸爸的角度來書寫的。     如何利用父母的糗事來跟孩子談挫敗和面對,如何利用零用錢來練習花錢而非強迫存錢,以及對於非暴力管教的自省與思考,每一項在書中提到的觀點都是理論與實務充分結合下的產物。我一邊興致盎然地讀著本書,一邊畫線做筆記,同時回頭反省自己這幾年的育兒工作。深深佩服這位以長工自居的作者仁廷爸,竟能在他的日常中為我們凝聚出這麼動人又有趣

的內容。     不知道怎麼當一個好爸爸的男性讀者有福了,不知道怎麼把老公教成好爸爸的女性讀者也有福了!但也請記住,陪伴孩子的過程就是自己再次經歷童年的過程。親職是一項不折不扣的辛苦工作,但也是一項能以長大的眼光,重新看待兒時回憶的罕有機會。     每次與孩子的互動都是和過往經驗中的自己的交戰,那是又一次成為更好的自己的練習。讀者不需要成為完美的爸爸,也不應該期待另一半是一個完美的爸爸。我們比較的對象是昨天的自己,是上一世代傳統但已顯得有些過時的父親形象。     如今我們擁有了一個像作者那樣的好爸爸典範,擁有了這一本體貼又趣味的好書,經營幸福家庭的路,你我已不再孤單。   作者序   公主

、王子、皇后,以及她們的長工     「爸爸,我今天在學校被老師說很棒,全班一起向我鼓掌。」兒子小學一年級時,某天他放學這麼說。     「喔,那肯定是做了什麼好事吧,說來聽聽怎麼了。」我問。     「老師上課的時候說,一個家庭裡面『媽媽』通常是做很多家事的那個人,非常辛苦,應該要互相分工。然後我就舉手了……」那顯然是堂性平教育的課     「喔,為什麼呢?」我繼續問。     「我跟老師說,是這樣嗎,我家都是爸爸做家事,媽媽在沙發上滑手機……」    我差點噴出茶,苦笑,兒子竟據實以告家裡的日常。     「老師說,『○○爸爸真厲害!這就是我要說的主題,來,我們為○○鼓鼓掌!』」兒子說。

    「原來,那是我的功勞,為什麼會鼓掌給你聽啊?」我哈哈大笑。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啊?」兒子說。     我想,老師可能在教家庭分工吧,卻遇上我家這個大反例。     催化奶爸的三個關鍵     我常戲稱自己是「長工」,我家四人,重要排名第四。長工不是浪得虛名,舉凡家事:洗衣曬衣、煮飯洗碗、洗廁所、洗床單、買衛生紙都是我,而修繕水電、修理小東西、傷口處理、打蚊子蟑螂的也是我,最後買玩具、安排旅遊、陪孩子玩及繳各項費用還是我。真是古有媽媽愛吃魚頭之說(流傳許久的一則故事,話說媽媽總是把魚肉留給孩子,孩子就理所當然認為媽媽愛吃魚頭),現有爸爸天天付清節之悲。     那我太太做什

麼?檢查孩子功課、陪孩子上足球課及各式LINE群組的聯絡代表,剩下的還真是只有躺沙發玩手機(據她本人說法,因為電視被孩子霸占,不然可以多增一項看電視),反正動腦的她做,動手的我做。     難道,我就是天生奶爸嗎?     也不是,成長中有些關鍵影響我的親職選擇。最初是小學時,某天假日,母親加班,父親竟然下廚煮咖哩飯,那時非常驚訝:「爸爸也可以(會)煮飯!?」聽起來很好笑,但又很重要,因為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告訴孩子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傳遞出沒有絕對的性別分工,這是關鍵一。     第二個關鍵是生活必需。我是台南人,讀大學時獨自北上到校住宿,必須用有限的預算生活,衛生紙一次買一包,張數要精打細算,

收集折價券及到暢貨中心買瑕疵品。轉到校外租房時,老舊公寓要裝冷氣,房東說找人來裝要錢,只好自己找水電行買中古機,再自行買電表接線。為了避免生活無聊,也不能只有省吃儉用,我開始種花植草養魚、煮咖啡、下廚、逛博物館、到唱片城聽各類音樂,騎自行車環河及自助旅遊,最後就習慣什麼都自己做,包括打理一個家。     最後一個關鍵是感情市場。現代男人不好當,不會洗手作羹湯,就沒理由邀來房(間),下廚煮菜可是約會的好理由呢,若被女性讚美廚藝,就會想繼續做下去,哪知婚後變成不歸路。     簡單來說,奶爸的形成是原生家庭的示範、不無聊的個人生活及女性青睞所慢慢堆出來的。     身教永遠是我們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如果希望先生多參與家務,我會建議位於強勢的太太善用撒嬌語態,而位於弱勢的太太善用崇拜語態,像教養孩子一般,推先生以家事為榮,會潛移默化的。     又是心理師又是長工又是奶爸,現代爸爸「如何當父親」與兒女相處呢?     平時工作忙,我盡量一切從簡,靠信念產生「第一原則」:最重要的原則優先遵守。例如「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先做好這個,其他的現實考量自會跟上並排出做事順序。     最後,爸爸們也別忘了要照顧自己,身教永遠是我們給予最直接的禮物,爸爸開心孩子也會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