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靈糧堂線上主日崇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另外網站士林靈糧堂Bread of Life Christian Church in Shilin - 華人教會 ...也說明:中文名稱:士林靈糧堂英文名稱:Bread of Life Christian Church in Shilin 分類:教會宗派:靈糧 ... 主日第一堂, 日, 08:30-10:00, 普通話/華語閩南話/台語, B1大堂 ...

國立中央大學 中國文學系 康來新所指導 楊雅儒的 身世認知與宗教修辭:新世紀臺灣小說的終極關懷 (2012),提出士林靈糧堂線上主日崇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臺灣文學、21世紀、身世認知、宗教修辭、終極關懷、新歷史主義。

最後網站士林真理堂宣教中心則補充:因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措施,取消宗教集會人數上限,鼓勵弟兄姐妹回到教會參加實體主日崇拜聚會。 週日<第一堂>早上9:00 <第二堂>早上11:00. 實體+線上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士林靈糧堂線上主日崇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身世認知與宗教修辭:新世紀臺灣小說的終極關懷

為了解決士林靈糧堂線上主日崇拜的問題,作者楊雅儒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身世認知與宗教修辭:新世紀臺灣小說的終極關懷》為題,探究21世紀大量出版的「歷史/宗教」合流之敘事分別建構哪些重新認識自我的新觀點。  論文研究範疇依作者出生年排序,囊括了:朱西寧、李喬、王文興、施叔青、陳耀昌、李昂、宋澤萊、林央敏、陳玉慧、陳燁等作家新世紀出版之相關書寫。取材範圍設定於21世紀,乃因21世紀有諸多促進相關創作盛行的可能因素,舉凡醫學上血統基因的研究突破、20世紀末New age movement的風潮,臺灣在20世紀末新世紀初的重大時事,以及人類學、考古學、族群地方史料乃至荷蘭學的流行,學術機制對於宗教研究的逐漸認同──均影響小說家的取材與切入視角。因而,基於小說

對身世認知與史觀的新寫,加之跨學門的資源入題,本文採取「新歷史主義」視角探討之。而這些小說融入大量宗教資源,如何藉以有效證成各自提出的身世認知,並從臺灣人的肉身血緣搭建普世性的實存系譜,則可通過宗教修辭的若干概念,加以檢視。  研究架構上,緒論先行交代問題研究背景與目的,闡明筆者試圖與哪些前行研究對話,以及研討方法;正文第一章至第四章歸納並闡述這批小說提供的四種身世認知態度:一是「海洋臺灣」的世界性;二是「族群臺灣」的共生性;三是「性別臺灣」的對話性;四是之於「中國情結」的歧異回應;第五章則將小說挪用之宗教經典、神祇、儀典、義理思想依宗教分類,探討小說如何引介宗教修辭詮釋身世論題並合理化證立其

史觀。  結論則要印證以身世認知和宗教修辭為骨架血肉的小說,最後所要證成的「道」,即其「終極關懷」,乃因作家作品而異:或為此岸的家國,或為彼岸、天上的國。無論其終極關懷是否仍在變動中,茲可說明人企圖抵達形上的超越之前,難以迴避世間的肉身血緣問題,也唯有在創作過程直視困境,誠懇且徹底地交出最赤裸的自我認同與世人對話,乃至接受讀者論者共鳴或審判,方能通往另一個層次的終極關懷!而其精神勇氣,即形構成最可貴的終極關懷態度,並且,為臺灣文學發展歷程留下重要之頁。